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丨甘肃临夏走访小记

这篇走访报告来自一名西北师范大学大三的学生拜玉珍,她也曾是OFS甘肃临夏助学点初升高奖学金的获得者。前几日她以OFS志愿者身份参加了走访,并写下了这篇非正式走访报告,分享走访过程中的人与事。

文丨拜玉珍(OFS-S20200021)

和OFS的缘起

与OFS相识已经六年了,2014年的秋天,土雪老师和马老师走访我家时我的那种青涩感和感动我仍然记忆犹新。

那时我便在心里许下了一个愿望:我以后也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帮助更多的人。一晃6年过去了,今天的我终于如愿以偿。

我的小伙伴们来自天南海北,他们来自上海、深圳、苏州等不同的地方,有资深小o,也有新o,比如我。队里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到甘肃临夏,走访助学的同时也想感受一下当地民风民俗,我就在其中小小的充当了一回本地志愿者的角色。

印在脑海里的画面

戴姐(我喜欢跟着大家一起叫她姐姐)在车上说,有一幅很美的画面她还没来得及拍照车就已经开走了,但好在印在了她的脑海里:郁郁葱葱的山,一片片的油菜田,一个妇女拿着扎着白色长毛毛(不知道具体叫什么)的扫帚经过,与山、油菜花融为一体,像一幅油画一样美。

当坚持遇上坚守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今年是OFS的第15个年头,从初中、高中助学到学前教育,它正在度过青春期慢慢长大。

我们在漫路中学为20名优秀教师发放了教师奖励。学校里虽然教师数量不多,但青年教师较多,他们大多是本地人,从大学毕业之后就返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坚守着乡村教育的这块土壤,让这片土地能够开花结果。我们离开时,老师们一直跟我们挥手再见,久久不愿离开。

我们去走访的井沟中学有286名学生和32名教师,因为山大沟深,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要走很久的山路,所以这里的很多学生都搬出去了,去了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上学。老师们也说,留在这里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学生们逐渐走出了大山,但他们仍然想留在这里,让学生们有梦可追。

虽然乡村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我想当我们的坚持遇到教师们的坚守时,应该也会产生一种美好的反应吧!

 

一个个梦想像一颗颗星星值得守护

孩子们在刚开始和我们交流时,很羞涩,很少说话。后来,我们试着跟他们谈兴趣爱好,谈理想,他们中有些人慢慢敞开了心扉。

“我喜欢看书,最喜欢看的是《骆驼祥子》。”

“因为它写得很真实。”——from  井沟中学w同学

“我喜欢弹吉他,将来想考音乐学院。”——from井沟中学T同学

“我喜欢打篮球,因为我听说打篮球可以长高”。

“长高了吗?”

“长高了几厘米”。——from临夏回民中学M同学

M同学害羞地告诉我,她想考西北师范大学,将来做一名乡村教师。

W同学的一小部分书

因为时间安排比较紧张,所以临夏回民中学的奖学金发放安排到了晚上。晚上我们到的时候,下起了大雨,楼道里昏暗的灯光下,学生们还在不停地背书。

想起龙应台曾经说,用功读书是为了将来能有选择的权利,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样。这里以农业为主,企业工厂较少,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供他们选择从事的职业很少,大部分人会选择和父母辈一样,做生意或开饭馆,选择的空间很小,所以用功读书走出大山也是一部分人的愿望。

孩子们的善意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

在临夏县中学——我的母校发放奖学金时,看着一排排整齐地坐在台下的他们,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激动、喜悦、感动等各种情绪包围着我。

得知我们要来,一位同学便早早地为我们准备了自制的香包,祝我们端午节快乐,因为缺了一个还一直跟我们念叨。

一点思考

我们在途经村庄的时候,看到了三个3岁左右的孩子们围在一起玩手机,小孩子自身没有自制力,无法抵御手机的诱惑,同时因为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缺乏监护,在他们淘气的时候用手机哄住他们,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再加上课外生活单调,学生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等,手机基本上成为了这些留守儿童的陪伴者,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这些孩子的生活,目前来看,颁布相关法规让家长和老师共同管理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我一直都不是一个很能坚定地选择做一件事的人,但和我的队友们交流了之后,他们给了我很多的想法,也让我的心慢慢定了下来,和不同层次的人交流,给了自己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谢谢我的队友们:戴姐、土雪老师、小姐姐周周、小于哥、惠文姐、梅梅姐、小梅姐、晓东叔、浦叔叔、小凤姐,期待我们再次相遇的那一天!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组织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