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单东明(2019秋云南巧家走访志愿者OFS-A-20190137)
走访时间:2019年10月19-25日
走访地点:云南巧家县炉房乡、药山镇
走访人员:陈敏、张俊凤、单东明、王伟、刘强、张轶、陈鲮、吴红婷
发放学生:196名学生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
发放金额:166,000元
2019年10月19日—10月24日,我和小吴有幸参加了OFS(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组织安排的2019年秋季云南巧家助学走访活动。对于我本人来说,这是第六次参加OFS助学走访活动,小吴则是第一次参加。因之前我参加的几次活动都是队长安排做具体的工作,对全方位工作的概念并不清晰,所以当资深队长陈敏和我说:这次因为工作量大,需要分组行动,可能需要我带几个队友单独行动时,我还是稍微有点紧张,担心经验不足而出错,影响工作结果,进而影响到受助学生。想到此,头脑立马紧弦进入备战状态,时刻关注工作细节及任务安排中。
本次助学走访行程计划安排如下:
D1(19日),昆明集合,夜宿昆明。
D2(20日),清早,昆明—巧家县城,当晚发放县城几个高中奖学金。巧家一中:53人,二中33人,三中22人,夜宿巧家。
D3,(21日),一早前往炉房乡炉房中学,补充10个初升高奖学金学生家访,发放一个奖学金一个助学金,夜宿巧家。
D4(22日-24日),一早前往药山镇。药山中学,发放45名初中生助学金,完成9个初升高奖学金家访。大村村小学,发放4名小学生助学金及家访。半箐村小学,发放7名小学生助学金及家访。24日晚到昭通。
D5(25日),一早,发放奖学金,昭阳一中3位,昭通实验中学7位,昭通民族中学1位。下午返昆明结束行程。
本次走访从计划安排看,行程紧任务重,所以正式走访队员也配了7名,其中有几位陈敏,凤姐,张老师,伟哥都是资深志愿者,另外还有负责摄像陈老师随行。8人团队,是我本人参加走访的活动,除2016年5月木里(大概10人以上)之外,人数最多的一次走访活动,可见OFS对本次走访之重视程度。
19号下午我和小吴到昆明机场后,立马赶到酒店和队长,伟哥,刘老师汇合,又是一年多没见了,大家寒暄过后,马上安排投入信息资料核准及奖学金信封编号,地址,人名的填写工作中。态度认真仔细,节奏轻快,随着阳光日落西山,光线变暗,我们的初步工作也告一段落,天气也越来越感觉刻骨的阴冷。晚饭后,好一段才慢慢感觉暖和过来。饭后大家各自回酒店休息。第二天一早,收拾行装完毕,其他三位队友也到齐了,互相认识后,队长陈敏简单交代几句后,所有队员出发。团队总共租了两辆SUV,8人分两组,我和小吴,负责摄像陈老师,刘老师,4人一辆车;陈敏,凤姐,张老师,伟哥等4人一辆车;直奔巧家县城方向而去,开启了我们这次走访序幕。
在随后几天时间里,天气晴朗,温度舒适,为我们的走访创造了不错的道路条件。队友们团结互助,工作热情高涨,工作态度仔细认真,在各乡镇村学校老师的协调配合下,实施着具体而细致的工作,眼前的情景:天气晴朗,风景如画,山路崎岖陡峭,两车前后飞驰在山间,到乡镇,到学校,联系老师,分组工作,集合学生,拍摄表头,拍摄学生,学生填表,与学生访谈,填写访谈意见,发奖助学金,学校盖章,集体合照,老师看走访家庭分部情况,联系学生家长,安排走访路线,分组,老师领路去家访,山路开车,搭摩托,徒步走平路,爬山路,到学生家,拍摄表头,拍摄大门,拍摄家长,拍屋里实景,访谈家庭情况,填写资料及访谈意见。。。队员们从大队行动,到分组行动,到单兵作战,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基本从早开始,忙到晚上十点学生下课结束,晚上要是完事早,陈敏队长会带大家开会总结及整理所有资料。。。我个人感觉,大部分时间像赶场一样,节奏紧张事务繁忙,工作强度高于日常上班强度,基本没有更多业余时间可以安排。在队长干净利索的安排下,在所有同事高效认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六天五夜的奋战,终于提前一天时间,安全圆满出色的完成了整个助学走访原计划安排。为所有队友点赞!!!
我虽然参加过几次OFS助学走访活动,但在这次巧家整个走访过程中,还是对一些过程印象深刻:
一、准备工作
20号到达巧家县城后,全体入住酒店,开始安排晚上发放奖学金事项,陈敏队长工作量很大,核对名单,队长下午四点取到款项后,我本人马上随队长一起飞奔去银行取现。还好,银行取现还算顺利,拿到钱马上回酒店,等米下锅的同事们,马上按分好的信封,数钱,复核,放入信封,扎捆,一会功夫,安排就绪。紧张而安静,只等晚上约定时间到校安排工作!
二、队友刘强老师
听名字,以为是个男性队友,见到人才知道是位年纪还大过我6岁的女老师,湖南人,曾经在巧家药山镇大村支教过,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尤其是教过的孩子非常有感情!人如其名,为人热情爽朗,据说当地支教时,别人叫她“强哥”。她生怕自己因年纪大些而工作出错,所以做事非常细致认真!20号到巧家县城后,晚上我和她及小吴分配到一组,去巧家三中给22个孩子发放奖学金。小吴和刘强老师都是第一次参加走访,开始我们商量每到一个学生,由我找出对应单据,分配给小吴及刘老师,由她们拍照后,一个个访谈。但后来因为现场混乱,有的孩子不是分配给刘老师的,填表后,找她访谈去了,也有分配给刘老师的,填表后,直接找我来访谈了,我就只能拍一个,访谈一个(也是正确的流程方式)。到最后完事,刘老师发现她拍过照的两个孩子,她没有做访谈,在我这做了。开始没分配给她的孩子,有一个在她那做了访谈,但她没拍个人照。我和小吴那边因为拍一个访谈一个,反而没问题,资料齐全。为了这事,第二天上午的开车路上,刘老师一直在车上看手机,反复思索,不断念叨这事,终于确认了那个没拍照的孩子名字,并从一张几个人的合照上,把这个孩子照片剪切出来,补齐了资料!整个过程我都在旁边,因为我开车,能感到刘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及韧性!
在巧家这几天开车途中,经常听到刘老师谈到支教生活的片段,有时我也会问一些情况:比如吃,住,用水等日常生活,都是比较艰苦的条件。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依然把对孩子们的爱,体现在认真备课,给孩子们做科学实验,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尤其是听她说给孩子们过“六一”儿童节,她特意买来女孩子们穿的裙子,但孩子们从来没穿过裙子,害羞,谁都不肯穿,她做工作最后命令孩子们穿上,来来回回折腾好几遍才落实的事,大家都深深感到刘老师对孩子们深深的感情!有时去学校,刘老师也会见到她教过的孩子,看她们到那种短暂见面的情感交流,叫人感动!在此向刘强老师致敬!
三、负责任的基层老师
这次走访过程中的家访工作环节,都是由本地学校老师带队,我们开车进行。10.21日炉房乡九年学校的文老师,带队走访三个孩子家庭,约家长,带路,家访做翻译,路上注意安全等指点,都是文老师一手操办。文老师昆明师范大学毕业,回乡执教多年,一路上聊起工作难度,生活艰辛,尤其是教育扶贫必须让辍学孩子回校,定期家访等,无不体现出学校,老师对教育工作的负责到底的态度。
10.22日,药山镇中心学校的蒲老师,本地年轻教师,带队家访,我,伟哥,小吴,刘强老师,四个人一组,走访三位学生家庭,前两个学生家庭近,路况好,蒲老师开着个人的轿车,带我们顺利走访完毕;第三个孩子家庭在山里,路远,路况差,伟哥先开我们自己的SUV走山路几十分钟,到达麦坪小学,学校老师听到我们要走访的学生家庭地址,给出建议:山路很危险,有的地方很窄,非常难走!最好步行!但步行来回需要3-4个小时,天黑了,就更危险。去还是不去?我当时其实是很矛盾的心里,但按OFS的程序要求,应该是必须去的。蒲老师不含糊,没有畏惧这些,和学校老师说好借出一辆摩托车,只能带一个人,而且去人多了也没用。刘强老师当即自告奋勇要去,我们其他队友和蒲老师拦都拦不住。但过了几分钟,冷静下来,蒲老师综合考虑,刘强老师穿的是半高跟皮鞋,走路不便,伟哥脚有痛风,走路不便,体力也一般,小吴女队员体力也一般,我感觉这事只有我条件最合适。所以和队友商量后,决定由我和蒲老师去这孩子的家做家访。义不容辞,马上出发!
坐着蒲老师摩托车车后,离开大路直奔小路而去,路上遇到几个放学的孩子,这些孩子每天这样走山路,而且都是小路,需要一个小时路程,他们不断指路,我们坐车前行,有时上皮摩托车马力不足,我就下来自己走一段,遇到下坡,车刹不住,怕打滑,我也下来走一段,有时需要走的很长路,我就随着那几个孩子,走小路,可以说那几个孩子人小体轻,走惯了山路,很快就甩开我十几米远,但蒲老师和他们交代过,要带我走,他们就会停下来等下我,再一起走。说实话,这两个男孩10岁以内,其中一个目光明亮,讲话清楚,显得诚实机灵,要是在城市里,绝对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好小伙!但在山沟里,客观条件局限了他们的发展。。。因为路况不好,蒲老师也索性把摩托车停在半山腰上了,和我一起往山沟里走去,最终到了该学生家,并做了家访!
回程爬了一段小路,然后搭蒲老师的车,路上和蒲老师聊到他曾经参加过OFS在北京的培训活动,也曾经在北京的育新学校给北京的孩子们上过一节课,我想能听蒲老师所讲的课,也是北京这些大城市孩子的幸运,能真实的听到他们同龄学生是怎么在大山里艰苦学习的。但愿他们课后能有哪怕是一点点的感悟!回到麦坪小学,和队友们集合。来回大概三个小时。要不是蒲老师摩托车助力,恐怕天黑也赶不回来。正是由于有众多的文老师,蒲老师这样的基层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使这些偏远地区孩子们的未来有了可能!我想能遇到众多的文老师,蒲老师们,也是这些偏远地区还是们的幸运所在!向众多偏远地区的文老师及蒲老师们致敬!
四、不和家长交流的孩子
10.20日在到巧家县城当晚,我和小吴,刘强老师给巧家三中22个孩子发放奖学金,并做访谈,一般都是聊下学习,生活。。。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女孩,父母在昆明打工,我简单聊了几句后,问她:你平时给父母打电话吗?她平静的说:不打。从来不打。我有点惊讶,问她:为什么?她说:父母在外多年了,平时与她沟通交流几乎为零。她自己也习惯了独立学习生活,反而不知打电话和父母从哪说起?及说些什么?
这个回答让我觉得意外。让我想起我同事有时说起儿子上学住校,几年间只主动打过不超过3个电话。但周末都会回家见到家长。眼前这个女孩,估计只是春节能见到父母,其余时间,任何学习生活问题就只能自己解决。但愿她能遇到好的老师,好的朋友,以及自身的不断调整提高,来克服种种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走访中,也听到别的队友提到,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家里老人也无法管理他们。不知带着这些问题,将来是否会对他们各方面产生什么影响。可能学校,老师,家长都要多关注及改善这些情况了,给学生全方位的辅导支持!
五、已经掉队了的学生
10.22日晚上,按队长安排,我一个人,晚饭后去药山中心学校,给2个领助学金的孩子做访谈,坐着毛副校长的车,和王校长及几个老师一起,晚上到了学校。学校办公室里几乎都亮着灯,因为中央关于扶贫先要教育扶贫的政策,所有学校要求不准一个适龄孩子辍学,本地的,也包括本地去外地打工者带走的孩子。工作量巨大!老师白天上课,晚上处理这些文件到很晚,据说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一路上走访的几个学校,都是这样的情况,熬人!;老师们现在日子太辛苦了!
进了校长办公室,老师叫来了这两个孩子,都是6年级学生,前五年是在村里小学读书,6年级才来中心学校读书。相貌正常,个子比城市里同龄孩子偏矮瘦。填写表格时,孩子没概念,填写乱且出错,我就自己帮他们填写。问分数,他们说不记得了,老师抄过来分数,我看了,一个语文:49.5,数学:58,另一个语文:34,数学29。王校长看了分数,非常不满,当场就说了这两个孩子。我在和他们俩沟通时,也发现他们交流上也存在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在校长室,有点紧张,基本都是一两个字的回答,而且前后矛盾。比如问:学习成绩为什么低,上课能听懂吗?回答说:全能听懂。再问:那为什么成绩低?就没有任何回答了。从内心能感觉到,两个孩子读书基础很差,如果后续没有各方面的调整,将很难改变了,可以说是因综合因素导致各方面认知的差距,基本已经定型了,将来的发展不容乐观。
类似这样的孩子,估计在偏远山村学校不在少数,结对者的援助,也只能在生活上对他们有一点帮助了,但也能让他们感觉到这些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国家对乡村教育力度的加大,估计还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改善他们的这种状况。但愿尽早改善,不至于耽误更多的普通孩子的学习成长!
六、遇见优秀的学生
10.24日,一早与刘强老师去了昭通市昭阳一中给三个高一学生发放奖学金,到校联系老师后,穿过校园去教学楼,正好赶上学校课间操时间,满操场全部是红衣校服孩子,整体精神面貌很好。到了老师办公室,三个孩子已经到位,简单填写回馈表格后,我和刘老师就和他们每人聊了起来,两个男生给我感觉都非常不错,刚上高一,数理化成绩一看就知道已经能够适应高一学习生活了,一个孩子内向些,家里条件很苦,父亲肺病在治疗,但他学习看得出很有谱,年级1000多人,排名170名,而且还有提升空间。
另一个孩子高个,眼神放光,非常自信,成绩也不错,自己说能排名年级24名,家里条件也很不好。我和他们简单聊下,让他们注意不要偏科,以免吃亏!在我看来,这两学生基本是已经学出来了,不出意外,高考上个好的大学不成问题。刘老师也有同感!遇到这样的学生,可以说本次走访过程中给了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和刘老师交流中都感觉内心都是非常兴奋的。毕竟结对人的效果会更好,更有意义!也让我们的走访工作感觉更有意义!
七、对受助学生的尊重
10.20日到达巧家县城后,安排就绪,等晚上去学校发奖学金前。与第一次参加走访活动的小吴和刘强老师聊现场细节时,聊到拍摄表头再拍人时,旁边的张老师,马上和我们说:千万不要让同学双手在胸前拿着表格或奖金信封来拍照!感谢张老师的及时提醒!记得第一次参加凤凰走访时,伟哥就曾经提醒我和小猪哥哥务必要注意此环节!
可能有的队友觉得这样省事,拍照一次就行了,放大照片就可以看到表头姓名及人像,全部在一张照片里。但认真想想,这样操作对于受助学生来说,可能会有心理上不好的影响。捐赠人结对学生是好事,志愿者安排发放也是好事,但现场的方式方法,如果没有提前培训及经验和细致的琢磨,就可能因人而异,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所以在整个走访过程中,所有与学生及老师等交流,都应该谦和礼貌的和对方沟通,不应该用盛气凌人的心态去做事。小到所有结对的学生,协调工作的老师,帮忙指路的孩子,捐赠人及志愿者,大到OFS平台的组织与管理方式都应该被所有参与者尊重!
排除一切杂念,不忘初心,我们的走访活动源于所参与者的爱心,目的是去OFS助学点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能更好的读书,按程序要求做好自己分内工作,对结对者,平台及学生负责,对一路上所有志愿者安全负责,就足够了!再次感谢一路队友们的帮助与鼓励,感谢OFS平台的多年坚韧与坚持!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