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作者 | 阿比吉特 · 班纳吉,埃斯特 · 迪弗洛
出版方 | 中信出版社
十年前,99美分能用来做什么?
在当时的印度,99美分能买15根小香蕉,或是3磅劣质大米。
毫无疑问,我们无法靠这点钱活下去。但是,2005年,全球有8.65亿人口都是这样生活的。
《贫穷的本质》描述的就是这些日均生活费低于99美分的贫困人群的真实生活。
在15年的时间里,二位作者深入18个国家和地区的穷人世界,与当地NGO、政府官员、医疗保健工作者、小额信贷者以及穷人们密切接触,通过考察记录以及一系列实验性与参与性研究,积累了大量实例与数据。他们将多年以来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加深人们对贫困的理解,探寻贫穷的真正根源。
为何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要花15年的时间去研究这个主题?
因为他们关心贫穷这个全球性问题,却不满于当下许多扶贫项目的效果。
他们认为贫穷不仅意味着物质资源的缺失,更可怕的是,人在贫穷之中被迫丧失了发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他们相信,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在他们看来,当前各形各色的援助政策却充斥着“立竿见影的泡沫”,无法真正地为那些在贫困阴影下彷徨的普通男女带去更多的希望与切实可见的利益。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在于,那些政策并不懂穷人。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写,穷人的出场通常不会作为某种知识的传播者,人们不会向他们咨询其想法或计划。在许多人眼中,穷人思维简单、目光短浅,他们时常做出一些错误甚至荒唐的决策,而这些抉择背后隐藏的思维逻辑、以及造就了他们思维逻辑的生活环境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正是这种观念让一些本出于善心的援助政策充斥着“泡沫”。如果想让援助政策行之有效,“我们必须摒弃将穷人贬低为固定形象的习惯,花点儿时间真正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包括这种生活中的复杂与多彩。”这是这本书所希望传递给读者的核心思想,也是他们15年以来的行动准则。
翻开《贫穷的本质》,穷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其中有我们所能预想到的,也有我们难以理解的:
他们会用有限的生活费买些什么?他们会生几个孩子?会为下一代的教育做些什么?会为自己的、子女的以及父母的健康做些什么?
在摩洛哥,为什么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却愿意花钱买电视机?
在印度,为什么穷人用来买糖的钱有时会占其总预算的7%?为什么他们不用这7%的钱去买更营养且更充饥的谷物?
为什么印度乌代布尔的穷人常常选择昂贵的治疗,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为什么治病去找私人医生,而不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医生和护士?
在大多数国家,上小学是免费的,但是为什么全球范围内,儿童辍学率仍在14%-50%之间呢?
为什么有些贫困家庭会有那么多孩子?是他们自己不能控制生育吗,还是他们并不想节育?孩子多真的会让一个贫困家庭变得更贫困吗?
……..
在大量的真实案例与数据的引导下,读者会渐渐看清穷人自身是怎样应对贫困的:他们知道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不想要什么、他们的一系列选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对穷人生活状态与思维模式的了解会让我们愈加明白穷人到底在哪些方面需要助力,各类市场及机构究竟应如何有效运用现有资源改善穷人的生活,从而使真正行之有效的援助政策落地并推广。
—— 书摘 ——
《贫穷的本质》——“一个关于穷人生活的完整的故事”
“我们来到街头巷尾,村前屋后,与住在那里的穷人交谈,向他们提出问题,搜寻数据信息。我们在那里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协助,这本书就不可能完成。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路过而已,却始终被他们当作客人来对待。即使我们提出的问题并无多大意义,他们也会耐心解答,并同我们分享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回到办公室后,我们一边回顾那些故事,一边研究数据,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甚至迷惑不解。我们难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那种(西方或受过西方教育的)专业发展经济学家及政策制定者对于穷人生活的看法联系起来。有时,强有力的证据迫使我们重新评估甚至放弃我们所坚持的理论。然而,我们会尽量先搞清楚,我们的理论为什么行不通,怎样利用该理论更好地描述世界。本书就产生于这一思想交叉点上,展现了我们所编织的一个关于穷人生活的完整故事。
【…】
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使这些人处于贫穷状态,他们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和我们一样。穷人与我们有相同的欲望和弱点,也并不比我们理性多少——正好相反,恰恰因为他们几乎一无所有,我们长长会发现,穷人在作选择时会非常谨慎:为了生存,他们都需要成为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然而我们和他们的生活依然有着天壤之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习以为常,几乎不会在这些方面细细思量。
每天99美分的生活意味着,你接受信息的渠道也会受限——报纸、电视和书籍都要花钱来买。因此,你常常会对世界上其他人得到的特定信息一无所知。比如说,接种疫苗的信息就可以预防你的孩子患上麻疹。这就意味着,在你所生活的世界里,很多机构并不是为你这样的人而建的。大多数穷人都没有收入来源,更不用说基于自动缴纳的退休计划了。这就相当于,在你大字不识的情况下,你却要根据很多细则做出决定。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他他怎能读懂一份包含大量绕口病名的健康保险产品呢?
一切都表明,对于穷人来说,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他们需要拥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强的意志力,承担更多的义务。然而,恰恰相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那些小花费、小障碍、小错误,在穷人的生活中却成了尤为突出的问题。”
——前言
让公共医疗卫生成为穷人“自然的默认选择”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
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剂。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接种疫苗(公立学校不接收未接种疫苗的孩子)。即使我们出于某种原因没给孩子接种疫苗,他们可能也会安全无恙,因为其他所有人都接种过了。如果我们去健身房,我们的保险公司会奖励我们,因为他们担心没有奖励我们会不去。而且,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须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我们应该认识到,谁也没有那么明智、耐心或博学到能够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样,对于那些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来说,他们周围充满了无形的助推力,而贫穷国家保健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让穷人尽可能容易地获得预防性保健,并规范病人所能享受的医疗服务的质量。鉴于人们对价格的高度敏感性,这些国家的政府应免费提供预防性服务,或是奖励那些利用这种服务的家庭,使其尽量成为自然的‘默认选择’。”
——p.62-63
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一次教育的机会
圣地亚哥 · 莱维是波士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994-2000年期间任墨西哥财政部副部长,主要任务就是改革错综复杂的福利体系,其中包括几个截然不同的计划。莱维认为,如果将福利金与人力资本投入(健康与教育)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人,那么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的角度来看,今天花掉的钱都将有助于消除贫困。这一想法激发了一种新的名为“进步”的教育计划的产生,这是一个“有附带条件的”转让计划,也是第一个有条件现金转移(CCT)计划:贫穷家庭会得到某些救助,但前提是他们的孩子定期上学,而且这个家庭得采取预防性保健措施。如果孩子上了中学,或者女孩也上了学,那么家庭就会得到更多的钱。为了使该计划合法化,这笔钱被当做一种“补偿”支付给一些家庭,补偿他们因让孩子上学而非工作所损失的工资。然而,实际上,无论家长怎样看待教育,只要让他们觉得如果不送孩子上学就会受到损失,该计划就会达到点化他们的目的。【…】该实验毫无疑问地表明,这一计划的确大大提升了入学率,尤其是中学的入学率。女孩的中学入学率由67%上升到了约75%,男孩则由73%上升到了约77%。
【…】
研究人员及从业者由此发问,无条件现金转移计划是否能取得与有条件现金转移相同的效果?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极具煽动性,它表明,制约性似乎根本不重要——研究人员向有学龄女孩的家庭提供5-2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现金。在一组对象中,现金转移的前提条件是孩子要入学;在第二组对象中,现金转移没有任何条件;第三组对象(对照组)则没有现金转移。这一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一年之后,对照组孩子的辍学率为11%;而其他两组孩子的辍学率只有6%),有条件转移与无条件现今转移的效果是相同的。这表明,家长不需要被迫送孩子上学,他们只是需要经济上的援助而已。
有几个因素或许可以说明,为什么现金转移在马拉维产生了一定作用:或许是家长们付不起学费,或许是他们不能放弃自己孩子可以挣到的钱。当然,借钱供自己10岁的孩子上学,并指望他在20岁时能挣到钱,这简直就是一个白日梦。现金转移可以使家长们摆脱极度贫困的状态,或许也拓宽了他们的思想空间,让他们拥有更长远的人生观:教育必须现在投入,而这部分费用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才能得到补偿。
【…】
如果父母的收入对是否进行教育投资很关键,那么有钱人家的孩子即使无任何天赋,也可以受到更多的教育,而天资聪颖的穷人家的孩子则有可能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因此,让市场操纵一切,并不能让每个孩子(无论他来自哪类家庭)根据自己的能力接受教育。除非我们能够完全消除收入差距,否则公共供应方的干预就是必要的,这种干预可以使得教育变得更廉价,使我们更容易实现这一社会目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一次机会。
——p.71-73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O:188-178-178-89
关于我们: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