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人 | 总有那一方水土等待着你

文 | 和彤 【来自云南玉龙 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

在每一个清爽的早晨,倚窗收集一抹阳光的灿然,悄然植入于心,等春天的风,再次吹开满世界的生机盎然。或者,遥望远方的故乡,不道想念,不语相思,只任那风带上我最深的祝福,最深的牵挂,油然而去。然后转身,忘记付出的,忘记相欠的。紧张的高考过后,踏进大学,荡漾在时光的舞步里,心灵的深处便是想家的地方。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头顶的月儿似乎总是沾满了灰尘,模模糊糊的,懒散的没了纯洁。

如今我行走在故乡的小路上,抬头方知,已是元宵,那轮在天边的月儿,是如此的单纯,我伸手想要触及,却那么的高远,或许这便是它内心深处的的纯洁,自有一方净土浑然天成。

看,拨开迷雾,渐入佳境,纳西风格的民房鳞次栉比,清清的溪流贯穿全境,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清流,排排垂柳在微风中摇曳,数不清的小巷纵横交错,弯弯曲曲,恍若迷宫,街巷中温风轻扬,呼唤家乡儿女的归来。

乡情之日常篇

清晨,一天的生活画卷便由此展开。

朦胧间,依稀可见影影绰绰的身影,背着重担,唠着家常话,一步一步的走下山来,漫起山路上的无际尘土,鸟儿也正和她们讨论着勤劳,勇敢,善良,自强不息,她们就是勤劳的纳西妇女们。深深吸一口气,入口便是清洌甘甜的气体,刺激并膨胀满了肺部,让人们想对新一天充满了向往,希冀;阵阵青烟升起酥油茶,粑粑,作为勤劳的纳西人父母早起引着家中外出学习而归家来的孩子醒来,而孩子在家中的觉,睡得格外的香甜,梦渐渐转醒,回应了父母,便又转头深深的睡去……

乡音之白话篇

歌词中唱到:

“还是那故乡的山,还是那故乡的水,还是那故乡的山山水水,依然是那么美,还是那故乡的人,还是那亲切的笑脸,还是那浓浓的乡音,还是那浓浓的情,乡音乡情,永远也能改变,无论我漂泊有多远,也是故乡一片云,无论我离开有多远,故乡永远在我心间。”

脚踩看故乡厚实的土地,心中倍感自豪,在大大小小的街巷中充斥着浓浓乡音,老人间谈论着说道:“现在的年轻人不传承传统,说的话都磕磕巴巴。”而老人所说的年轻人则用磕巴的纳西话或‘纳普’交谈。

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街坊邻居看到小辈便会和他们说着家常话,但小辈只会羞涩的一笑,老人便会摇着头说:“哎,孩子上学了便不讲话了。”更有老人与小辈说的一些生活中不常用的话,小辈便不懂,只好虚心学习。说来惭愧,我便是其中一员。

乡土之节日篇

最富乡土气息便是纳西中特有的节日——三朵节。本着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天,人便会举行庙会、赏茶花、踏青野餐等民俗文化活动。这是纳西族的标志性节目,先民们对自然,祖先,英雄崇拜集中并体现在了“三朵”上。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野炊。顾名思义,纳西族人民在这一天走到风景秀丽的地方,边欣赏风景,带上炊具,制作简便的灶头用于野炊。

心中的情为心而谱写相思,心为泪而放下旋律的泪滴,走在无望的季节,一份感知的忧愁,多么的悲恋而清澈,如此沉醉在思念的故乡,一份天气难以得到曾经的相约。

回忆篇

曾记得,在我们年少轻狂时,学校或宿舍楼中便用含那些含义的汉语命名,如“天雨楼,索古楼,觅知楼”等等;更有运动会上操场上的打跳;在初小学的“炊”游经历……故乡一幕幕浮现眼前,耳边乡音缭绕,乡情根系慢慢滋生,以致现在的根系深重。乡土,乡音,乡情——已抹不去,已成了自己的标签和自豪。

乡土不朽,乡音已载入史册,乡情已成为经典。故乡对于我们便是根,本是同根生,远方游子请回家看看,正如鲁迅所说,故乡很小,小得只装得像两个字;陌生朋友,也愿你们心中有一份自豪的乡情,有浓浓乡音便有了味道,有了乡土,便是你未来的港湾。世界很大,我们的心也足够宽阔,万物不息变化,唯有那一方净土等着你,回来吧!

曾记否,这风里扬起故乡的润土,泥土里悠荡着乡里人的淳朴,那些个土里土气的词藻,浓浓的乡音,在晨雾中,我依然能听见,那乡里姑娘在河塘的石板上,用木棒捶敲打着衣服,那些个村妇说着、笑着、浪着,絮叨着东家长李家短,在塘里洗着菜划着水,这春水荡情烟雨朦朦,轻轻地柔进了泥土里,揉进了乡土的芬芳。

久违的故乡,别来无恙,你在心上。风一程,云一程,山一路,水一路,心性淡然,便散了,散了……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O:188-178-178-89
关于我们:我们的自由天空(OFS),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组织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