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S桃李天教师奖励项目自设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倡导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特别是针对乡村教育振兴这一重要议题,我们希望通过该项目,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助力乡村教育的振兴与发展。
OFS教师奖励项目通过评选、奖励优秀乡村教师,激发乡村教师的内在动力系统。2024年,OFS教师奖励项目在山东东明、内蒙古四子王旗、河南邓州三个项目点,共评选出147名优秀教师,累计发放奖金12万元。
新年伊始,成英公益基金会收到东明县焦园乡初级中学发来的两封信,信中讲述了学校的两位获奖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事迹。这些事迹不仅展现了两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体现了他们在乡村教育一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4年春季学期山东东明教师奖励发放)
马振忠老师 —— 用心浇灌,守护成长
马振忠老师自我介绍:2018年9月加入人民教师队伍,自工作以来一直在东明县焦园乡初级中学任教,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始终秉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
在分享我的教学叙事前,首先要感谢中欧济南校友会、感谢桃李天公益组织连续多年给我校师生带来巨大的帮助与支持。下面我分享一下工作以来的几个教育教学小故事:
- 故事一
小敏(化名)是班里比较内向的一名女生,她在课堂上总是默默坐在角落,眼神游离,对数学似乎毫无兴趣。我尝试提问,她却紧张得满脸通红,小声回答“不知道”。课下,我查看她的作业,发现错误连篇,很多基础概念都没掌握。
为了帮助小敏,我决定从建立信任开始。一天放学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颗糖,微笑着说:“小敏,老师知道你最近学习数学有点吃力,但别灰心,咱们一起想办法。”小敏有些惊讶,抬起头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之后,我每天利用午休时间给她辅导,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她理解。比如在讲三角形稳定性时,我带她到操场上,观察篮球架的三角形结构。慢慢地,小敏开始主动思考,会向我提出自己的疑问。一次课堂上,我提出一道稍有难度的几何题,小敏犹豫了一下,缓缓举起了手。她的回答思路清晰,完全正确。我立刻表扬她:“小敏,你太棒了!大家为小敏鼓掌!”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小敏的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从那以后,她对数学的热情越来越高,成绩也逐步提升。
- 故事二
小鹏(化名)是个聪明但粗心的孩子,大家都喊他“小马虎”。每次考试,他不是计算出错,就是漏看题目条件,成绩总是不理想。为了帮小鹏改掉粗心的毛病,我专门给他准备了一个“错题本”,让他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整理上去,分析错误原因。
一开始,小鹏觉得麻烦,总是敷衍了事。我严肃地对他说:“小鹏,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才能真正进步。你这么聪明,要是能改掉粗心的毛病,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我的监督下,小鹏逐渐认真对待错题本。他把错题分类,详细分析粗心的地方。比如,在一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作业中,他移项时忘记变号,就在错题本上写道:“移项要变号,下次一定注意。”
随着错题本上的内容越来越多,小鹏的粗心错误越来越少。期末考试时,他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还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老师,多亏了错题本,我现在做题细心多了!”看到小鹏的蜕变,我由衷感到高兴。
- 故事三
班里的阿强(化名)是个内敛的孩子,数学基础薄弱,课堂上眼神总是躲闪,害怕我提问,作业错误百出,对数学满心畏惧。一次几何课,讲到三角形全等证明,我拿着尺子在黑板上画辅助线演示。不经意间,我发现阿强盯着尺子,眼神专注且透着好奇。
下课后,我把尺子递给阿强,说:“对这尺子感兴趣?用它画画几何图形,说不定有新发现。”阿强犹豫着接过,小声道谢。之后几天,我留意到阿强有了变化。他不再害怕与我对视,偶尔还主动举手,尽管回答不完美,但勇气可嘉。我抓住机会表扬他,让同学们为他鼓掌。阿强越发积极,课堂上思维活跃,对几何图形的理解进步明显。
看到他的转变,我决定趁热打铁。放学后,我把阿强叫到办公室,拿出几道几何题,和他一起用尺子找解题思路。阿强起初有些紧张,但在我的引导下,逐渐放松。他用尺子在图形上比划,尝试不同辅助线,成功解出一道难题。那一刻,他眼中闪烁着兴奋与自豪。此后,阿强对数学热情高涨,不仅几何成绩提高,代数等其他板块也进步显著。
期末考试,阿强数学成绩从及格边缘跃升至优秀。他在给我的纸条上写道:“老师,那把尺子打开了我学数学的大门,谢谢您!”这把尺子,成为阿强学习数学的转折点,也让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待开发的宝藏,老师要善于发现契机,用爱与智慧引领他们探索知识,收获成长。
- 教学感悟
教育的真谛,并非执意将学生雕琢成遥不可及的伟人。它更像一场温暖的守望,用心呵护每一个生命的拔节生长。哪怕只是细微如幼苗抽出的新芽,或是弱如雏鸟初展的羽翼,这些点滴进步与成长,便是教育最动人的意义所在。
李国防老师 —— 扎根滩区廿余载 呕心沥血育桃李
李国防老师,1995年参加工作,现为中学一级教师。三十年来,他坚守在全县唯一的一所全滩区中学,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一、默默耕耘 成绩斐然
1995年9月,李老师踏上了农村中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他坚持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自学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有耐人寻味的启发,有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他自创实验室,组织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多动手,多试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他所教学科的成绩在县调研考试中,每次都是名列前茅;他所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在全县中学毕业统考中,他所任教的物理学科多次获得第一名。他本人也多次在市、县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并多次荣获“市优秀教师”、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改标兵”等光荣称号。李国防老师还主动对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做好“青蓝工程”,搞好传帮带,带动10多名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二、爱生如子 无悔奉献
2003年秋季新学期刚开始的第一个星期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没了整个校园,望着凶猛的洪水,住校老师都不知所措。他猛地想起他们班学生的书还在一楼教室里,“得赶快把学生的书放好,不能让水把学生的书给毁了”。想到这里,他急忙拉起妻子往教室里跑,他们先把凳子排好,再把课桌放在凳子上,最后把书放在桌子上。
站在齐腰深的水中,看到全班学生的书一本也没有被水浸泡,他和妻子才算松了口气。可当他和妻子赶回家时,自家的所有家具都被水泡了。积攒几年的钱才买的彩电也被水泡坏了,妻子心疼地哭了,他劝慰妻子说:“彩电没了,可以再买,可学生的书没了,前途就毁了啊!”艰难地熬过了一个月,洪水终于退了,校园里还有泥水时,他和妻子就开始清理教室。把一张张桌子从凳子上抬下来,把教室打扫干净后,他们又和同事清理办公室、寝室、校园里的淤泥,最后才清理自己的家,就这样整整干了一周。这一周里,他和妻子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疼,腿都站肿了,连晚饭都不想吃,晚上一沾床就睡着了。
2023年冬天一个寒冷的晚上,下着鹅毛大雪,十点多了,他刚从办公室回家躺下,就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老师,快点,李苗发高烧,还说胡话。”他一骨碌爬起来,在几个同学的帮助下,他们把那个同学送到医院,一直陪护到学生高烧退去。回来的路上,由于路滑,他一不小心重重摔倒在地上,经过医生检查,结果是腰椎错位。那时正逢学生们迎接期末考试,他不忍心耽误学生的功课,忍着剧痛,佝偻着腰到教室给学生讲课,学生都被感动得哭了。之后的一个学期,他的腰疼令他还是无法正常上课,为了不耽误学生升高中,他每天忍痛上班,坐在椅子上讲课,就这样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他成了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了激励全校教师敬业奉献的榜样。
三、以校为家 扎根滩区
2014年9月,他的妻子患了“骶尾部长毛痘加高位瘘管”,骶尾部发脓溃烂,在乡镇医院治疗一个多月无效,病情加重,臀部溃烂处有馒头那么大,医生让转院。为不耽误学生的课程,他一天假都没有请,趁周六陪妻子去郑州医学院住院检查治疗,周日刚把妻子安顿好,当天就乘车回家,半夜回到学校,第二天准时站上了讲台。地里的玉米白天没时间收,他就连夜掰。那一个月啊,他白天上课,晚上掰玉米,一有时间还得给妻子换药。忙得他形体憔悴,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四十多一点的他简直就像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岳母为此跟他生气,责怪他不照顾妻子;妻子为此不知抱怨他多少次了,他只能歉意地向妻子赔笑说:“这辈子欠你了,但愿下辈子还你。”
2024年5月17日,他正在上课,突然家里来人告诉他:母亲突发脑血栓,昏迷晕倒。当时他一下被吓傻了,缓过神来,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他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真想一下子飞回去。但是当他转过身去,他看到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想绝不能影响学生的情绪,于是他还是强忍泪水上完了那节课。回去后,母亲已经被妹妹送到了医院,他和妹妹安顿好母亲,想到学校的几十个孩子,他又含泪告别了病中的母亲,连夜赶回学校,查看寝室。
李老师心里装的都是学生,他在农村,在黄河滩区,在这偏僻落后的地方,一干就是三十年。这期间,他本有机会调到县城工作,可是他却说:“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就要为家乡做出我应有的贡献。这里需要我,这里就是我的根,我哪都不去!”
李老师扎根滩区,献身教育,他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他甘化春蚕,用爱心让知识与智慧延伸;他甘做园丁,用汗水培育出桃李芬芳。他是黄河滩区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却用不平凡的事迹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
透过这些质朴而动人的故事,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乡村教育的不易与坚守的力量。两位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在用心塑造学生的品格与未来。希望这些事迹能为更多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与鼓舞,也期望社会各界能给予乡村教育更多关注与支持,共同助力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OFS助学金&初中升学奖学金项目】
以助学金及初中升学奖学金两种方式,为乡村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初中升学奖学金意在支持山区学习成绩优异且家庭贫困学生。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校老师的推荐遴选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愿意继续读高中的初三学生,由学生本人申请,志愿者入户走访核实在学生考入高中后持续结对至高中毕业,按1500/学期的标准进行发放。
成英公益基金会小程序上线的奖、助学金学生,目前还有237名学生待结对,欢迎大家结对或宣传扩散给更多的爱心人士,让这些学生有机会结对,顺利完成学业。
发布|2024年12月194名待结对学生上线,欢迎一对一结对支持他们完成学业!
2025年春季学期的奖、助学金汇款工作已经开始,请各位捐赠人留意短信或者邮箱的汇款通知,请在收到汇款通知后尽快汇款。
通告丨致OFS一对一结对志愿者告知书(2025年春季学期))
成英公益基金会再次感谢各位捐赠人及爱心企业的支持!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