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峰(OFS-S-2023133 ,中欧三好生班志愿者)
中欧三好生班的公益活动持续第八年了,感谢所有中欧三好生班志愿者的坚持与执着。
记忆是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团团的淡去;生活一日日枯燥与反复,也慢慢消去刻骨之痛,有那么几个回眸,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记忆里。上一张是母亲去世前端坐花园那怀念的画面,而今天陇东土塬上一户人家里老奶奶伫立遥望目送我们的情景…
白云飘、蓝天下,破旧的院落里,
黄土地上孤独的老人在目送我们的离去,
这个画面深深刻在心里,恐今生难以忘却。
2023年5月23日下午3点10分,这是本次中欧三好班七年来第五次再来通渭县OFS助学公益行的第二天,五个家访的最后一站。路途遥远,从县城出发驱车一个小时来回穿梭,尽管由当地老师带路,也几经寻路,费了些周章,汽车飞驰穿过排排巨大的风车下,旋转的叶片印趁远方的绿色划出一道道时代的音符。
近两天的走访彻底改变了我对以前陇东农村的看法,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精准扶贫的政策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
走访去了很多家庭,有家庭经济困难的,但这所家庭状况还是震惊到了我,这个家庭居住的房屋是三年前政府精准扶贫时修建的,卧室是一间仅仅能容纳两个人睡觉的小砖房,整个屋内没有一件超过一百元的物品,整个院子里除了树、草没有其他的牲畜及农作物。
这户家庭的学生是OFS初升高奖学金的获选人,同时也是中欧三好生班的捐赠对象。
平日,82岁高龄老奶奶独自居住,孙女在县城读高中一年级,奶奶已是耄耋之年,身患多种慢性病,双腿静脉曲张严重,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看到我们的到来,蹒跚招呼我们进屋,五月初夏的午后阳光艳烈,室外温度颇高,奶奶在屋中点着炭火炉熬着中药,空气中弥漫着药汤之味,闷热的房里,让志愿者选择了在户外进行本次访谈工作。
学生乖巧懂事,回家时精心照顾祖母,父亲在她五岁时去世,而后爷爷也过世,母亲也离开了家。据了解,之前祖孙二人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帐篷保暖性很差,冬日里在帐篷生火取暖时,祖孙二人先后两次煤气中毒,幸运的是都及时送医,得到了救治。
对于基本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政府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本生活的经济负担,但这个家庭现在还需要供一个高中生读书,负担还是很大的。OFS初升高奖学金项目的出现,帮助了这个家庭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
了解到这个家庭情况,瞬间我的眼眶模糊了,同行中欧校友的女儿温柔地拥抱着老奶奶,这一时刻所有人的心都融化了。
老人脸上的皱纹是这个家庭饱经风霜的痕迹。作为成英公益基金会的发起人兼秘书长土雪老师,目光凝重,端坐檐下,眼眺远方,心情复杂,身负使命和重任。我们的步履匆匆,只怕眼泪再次落下。
回头望去,老奶奶步履蹒跚的走出院子,眼含泪水,手扶土墙,目送我们的离去,而我,却也再难掩情绪,一串串泪水掉落在黄土地上……
本次通渭之行中欧9位校友+11位OFS志愿者,5月21日抵达,5月22至24日三天工作共走访新增学生87名,发放奖学金学生273名,发放总金额60余万元。
一方天井四壁书声养天地浩然正气,
三千弟子八面来风锻家国赤胆情怀。
5月24日,一行人上午来到通渭一中,这里很多学生考入了北大和清华,下午又前往通渭二中和三中,三好班曹蕾、刘怡、侯捷同学分别发言给孩子们鼓励加油!
给即将到来的高考和中考增添力量!OFS以实际行动发放奖学金支持家庭经济困难且成绩优异的学生们。
几天下来,和很多名孩子面访沟通中深受触动,学生们随时随地读书背诵,课间操场随处可见,坚信读书能让他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也希望,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增添些许的力量。
在和两位女孩交流时,她们笑着说着就哭了,问及原因,她们说很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
是啊,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信念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是最颠不破的真理!
我沉思着,除了鼓励他们,我还能做什么?我深深感觉自己的无力……
第一次作为OFS的志愿者来到甘肃省通渭县,如果不是和三好班同学们一起参与本次志愿活动,恐怕很难主动来这里。
通渭,明年我们还会来!
岁月不负追光人,一股清流送春归!
后记:
两天的深入家访,令我感触很深的是每个学生家中都会悬挂书法字画,文化气息浓厚。
通渭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图案奇特秀美的彩陶,属“仰韶”、“齐家”文化,证明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历史上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四川威远知县李南晖、按察使牛树梅等或以能诗擅书著称于世,或以清廉为官流芳至今。同时,红一方面军在通渭榜罗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了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
从古到今,通渭人崇尚艺术,钟情书画,习字作画之风久盛不衰。全县活跃着一支近3000人的书画创作队伍,有118人的344件书画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大赛、展览中获奖。1992年“通渭县农民书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书画界同仁的普遍称赞。全县60名书法创作者集体创作的《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书法百米长卷》作品集发行全国,并作为十六大甘肃代表团的礼物赠送给全国十六大的代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全县近九万户人家,家家悬挂字画,书画收藏总量约有一百五十万件,从宋代米芾,明代仇英、董其昌,清代冷文炜、郑板桥、左宗棠等历代书画大家的真迹,到现代、当代张大千、舒同、朱乃正、溥杰等艺术名师的经典之作,县内均有收藏。此外,与书画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源丰厚。皮影、地方小曲、剪纸、刺绣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比较系统、完整地表现了陇东文化风情。
部分中欧三好生班志愿者走访随想:
侯捷(OFS-S-2023151,中欧三好生班志愿者)
光源于内~
2023经历过三年疫情,暂停的一切让我们能够从浮躁中沉静,一直的理所当然也会变成意料之外,发生了太多的被突破的底线,一切都变得不确定,重新定义生命的本源,回归初心,也确定自己能够并拥有足够坚强内心和力量去面对即将遇见的一切,选择做这次通渭之行的志愿者,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就变换了不同的世界,通渭的县城如同儿时的场景,熟悉又陌生……
两天走访十几个家庭,整体状况比预期要好很多,感受国家这些年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确实有了变化,同时人口的锐减也出现了只有四个学生的小学的情况,从宏观数据到见到现实的老、孤、小的村落,也许五年十年以后,这里人口状况又如何?
两天的走访,即能遇见靠低保的生活的人,也会遇见眼里有光的老人,让我想起那本“神似祖先”里,我们本质上就是生物,为生活奔波,都是在有限的资源里,用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的活着,对待这有限生命的状态一一呈现在眼前,积极与颓废并存,“进窄门去求学,让知识改变命运”,这已经成为普遍的认知,无论多么艰难 ,都在竭尽全力让孩子们读书。
从每家厅堂挂字画,即使家里有6个孩子,也尽全力送去他们读书,点点的希望寄托于那小小的肩膀之上,我以为自己已足够的坚强,在面对泪如泉涌的高三女生,哽咽告诉我她常年病重的爸爸上个月也离开了她,我依然会手足无措,依然不会安慰那个崩溃的孩子,以后她的生命里会遇见各种分离, 唯有内在坚强才能度过……
最后我想给她一个陌生人的抱抱吧,这个世间很冷但也有温暖,去过一中、二中,三中,印象深刻的是三中的孩子们,遇见他们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充满好奇的对望与交流,读书考大学是最短的距离,但并不是活着的意义,活着还可以有各种状态,卓越是聚焦,平凡才是人生,做自己平凡中的非凡,只要自己拼尽全力了,坦然面对无愧自己的平凡,在现在颠覆式的变化之下,希望总是会有,只要眼里有光,戈壁滩的花和温室的花一样美丽,光来源于内。
曹蕾(OFS-S-2023153,中欧三好生班志愿者)
感谢成英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土雪的用心安排和组织,感谢土雪对三好班同学的重视,这次亲自陪我们走访和访谈,陪着我们再一次的经历,孩子们路上都十分开心,也源于OFS周密的照顾此行收获颇丰,我们带着各自的思考感悟和灵魂的充实升华回归自己的生活,四天的时间,每个人内心都经历着洗礼和重建,遇见他人即是遇见自己。
面对需要帮助的家庭,你的沉重是因为你比我们承载地更多,我们祝福OFS越办越好,也愿意为OFS尽自己更多的力量。谢谢你,温柔坚定、内心大爱的人,我们一起加油,愿我们星火可以燎原,愿我们一起点亮更多的星辰。
杜爽 (OFS-S-2023152,中欧三好生班志愿者)
谢谢土雪老师的悉心安排,给孩子的心灵注入这么多爱的力量!谢谢班级哥哥姐姐们对我和孩子的关照,孩子们对小哥哥姐姐妹妹们也一直念念不忘,期待下次再相见。
燕昕—蔡序茂妻子( 蔡序茂 OFS-S-2023138,中欧三好生班志愿者)
很荣幸有机会参与到中欧大家庭的活动中,此行感触颇深,收获颇丰。常常有种穿越的感觉,仿佛回到了自己上中学的时候,所以也可以借机重新审视一下现在的自己。所以也感谢我家领导把这么宝贵的机会让给了我。带着两个小朋友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感谢土雪 、田志强 的费心安排,感谢蕾姐往返路上的帮忙,感谢各位哥哥姐姐们的包容和照顾。相信这次汲取的正能量,能支撑我们前行到很远,期待下次家属能参加的活动!
刘怡(OFS-S-2023129,中欧三好生班志愿者)
当时和孩子们访谈之后,一个女生跑回来悄悄放在我桌上一颗糖, 她说:“阿姨您嗓子哑了,这是润喉的。”临走时她说 :“阿姨 ,你能抱抱我吗?”这是今年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环节,爱出爱返,福来福往。
田志强 (OFS-S-2023150,中欧三好生班志愿者)
感谢土雪 ,感谢OFS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感谢三好生的每一个同学及我们的同学家属燕昕,感谢刘井泉 、高峰同学的加入,其实每一次的走访、访谈都是对自己的一个激励!有缘OFS、有缘中欧,希望在这条路上大家携手,能一直开心愉快的走下去!让光照亮自己的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一点微薄的力量。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