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报告|2016秋季镇远——公益助学,我们在路上

 BY:陈丽颖  

        几经周折,怀着一颗赤城的心,终于成为了镇远助学点的走访志愿者,11月4日,从上海出发,开始了为期5天的走访之旅。
       历时两天,经过飞机、火车、以及山路十八弯的汽车颠簸蹂躏,终于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到达这次助学走访的集合地,美丽的镇远县望江楼客栈,与小伙伴胜利会师!

       这次的志愿者共有8人,7女1男,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嘉兴、长沙、深圳和广州,为了做喜欢的事而走到一起,其中有四位是大学同宿舍的闺蜜死党,把这次的助学走访作为毕业10周年纪念,让其他人也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大家充满激情,心潮澎湃。虽是初次见面,但彼此没有任何隔阂,仿佛一直就是朋友一样,很快就打成了一片,一起感受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升华。

       集合当日,我们可爱的队长乘坐的飞机因北京雾霾而取消,队长与另一位队友更是辗转一天一夜换乘两次火车,终于在走访前到达。这样,我们在走访前一天的集合会议就采取网络形式召开,大家得以顺便逛一逛夜色中的镇远。事实证明,在以后的三天走访中,从早上睁开眼睛到凌晨入睡,大家再没有时间去看看身边的景致,所看,所说,所想,全部都是走访、走访、走访。
       这次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在3天内对新增的44名助学金学生进行家庭走访与面谈,以及对镇远一中27名学生奖学金的发放与回访。
      受助学生都住在偏远的山区,因为有了当地的老师开车带着我们进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清晨,我们于烟雨蒙蒙中出发,穿过了一山又一山,爬过了一坡又一坡,有时,车行在海拔900多米的悬崖边,只为了能看到待助学生相对真实的家庭情况。


        如果不是走入学生家庭实地走访,我们无法想象,在一片花团锦簇后,还有这么贫穷的家庭,大山里的孩子,为了能上学读书,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这里都是连绵的山脉,可种的地非常少,种的粮食不够一家人食用。这里非常重男轻女,每家至少4个孩子,所以基本上都靠外出打工赚钱养家,一旦遇上天灾人祸,一个家庭基本上就没有经济来源了。


        走访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家庭相对富有,一个村里贫富也有很大差距。我们不禁会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平衡的差别,难道仅仅是因为地少吗?一起参与走访的老师也说,通常越是穷的家庭,孩子辍学的可能性越大,因为父母的不作为,使家庭陷于贫困,又不愿让孩子继续读书,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有的家长不管家里如何贫穷,都希望孩子能读书,孩子们也都有着强烈的求学欲望,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脱离贫困,才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与现在不同的生活。走访中遇到的一个孩子,爸爸在外地打工,妈妈一个人在家里照顾4个孩子,以瘦弱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家,一个人居然种着近20亩地,只为了能多卖点钱供给孩子们读书。当我们问起家里的情况时,她一直在哭着说,自己没有读书,没有文化,被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成为有用的人。这个妈妈令我们肃然起敬!
        即使远在深山,生活贫穷,孩子们也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面谈时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说他喜欢舞蹈,希望以后能做个舞蹈老师。说起这些时他不禁低下头,声音越来越低,好像这是什么不好的事,真是可爱。我拍着他的肩鼓励他,有梦想才有激情和动力,但首先要有好的学习成绩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看到小男孩抬头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又一次感到此行的意义之重。孩子们平时住校,家境贫穷,与外界接触少,自信心不足,需要有人多多引导,让他们有正能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了每一个待助学生的真实情况,知道了哪些适合申请资助,哪些不适合资助。我们认真尽职地去完成每一个走访步骤,从任务安排,填写表格,到面谈,交流,拍照,只希望能将真实资料反馈给资助人。虽然因时间短暂而只能窥得一斑,但当我们将资助款交给孩子们,将孩子们的笑颜反馈给资助人时,我们已无愧于自己的心,无愧于资助人的善意,无愧于公益二字。
通过这次走访,我们感觉,小学和初中因国家义务教育,资助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反而是高中生及初入大学的学生,因没有义务教育,每年的开销很大,以后可以作为主要的资助对象。这里提到了大学初入学,是因为,这些孩子从贫困的山区走出来,与城市里从小就多元化发展的孩子差距实在是大,他们通常会没有自信,不知道何为勤工俭学,不善于与人与社会打交道,为此,在入学初期给予适当的资助也是有必要的。
        助学走访结束了,但公益助学还在继续。事实也证明,我们的助学工作越来越成熟,目标越来越明确。
        公益助学,我们一直走在路上……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