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张遥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走访,但是由非常熟悉环境的娴婷老师带队,加上需要家访的户数不多,整体感觉还是比较轻松的。比较需要注意的就是走访时一定要带上一个本地老师或者司机,因为当地侗族使用的是侗语,如果没有当地人协助,基本没法听懂。
实际行程:
10月18日晚,,在通道一中进行奖学金以及助学金的发放,并和学生交流以收集基本信息。
相对于东部的城镇,这边学生的成绩要薄弱不少,在沟通过的十几个学生里,大部分高三学生的第一次模拟考的成绩都不太理想,而其他年级的学生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而和学生的交流里也能看到不少原因。
比如从乡里的初中升学上来之后感觉压力很大,不太能跟得上;大通铺的学生宿舍没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休息时间;早饭的价格比较高;缺乏辅导书来提升自己薄弱的地方;住校需要花时间照顾自己。总体来说,经济上的匮乏对于一个学生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交流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们对于成绩是非常在意的,或许他们能够意识到成绩和他们获得的资助有着正相关的联系。
我自己的观点是助学并不是一种投资行为,不需要一定去选取一个有足够潜力的学生。虽然由于资金有限,依然会使用偏重效率的方式,但本质上依然是一种普及性的活动,能够让大部分学生获得他们本来应该拥有的受教育的机会。让这些孩子可以继续享受到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让他们一定成为如何了不起的人,只要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在未来人生的某些时刻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选择,那么这些付出就是值得的。
10月19日,前往牙屯堡中学,团头完小,独坡中心校以及恩美完小发放助学金以及走访。10月20日,前往大众完小,上岩完小,孟冲小学以及金坑小学走访。
上面是大致的学校分布情况,19日晚住宿在木瓜街,虽然地图上看起来距离不远,但是全是盘山小道,从木瓜街到每个学校都要一个小时左右,而且因为岔路口在木瓜街,所以每去一个学校都要返回木瓜街才能去下一个。
19日中午在独坡中心校体验了学校的营养午餐,土豆丝,炒冬瓜加上豆腐排骨汤,除了缺少肉类还是挺均衡的,然而这是独坡乡待遇最好的学校了。
相对通道一中来说,独坡乡的学生情况更严峻一点,因为外出打工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父母不在身边的比例很高,学生的性格明显偏内向。走访的学生家里大部分依然是老式的吊脚楼,人畜混居,不管是外观还是维修情况,都比较破旧,极少数家里有少量的家用电器。纯木制的吊脚楼采光比较差,白天里面也是黑漆漆的,但是即使是我们去家访,家长也没有开灯的意识。这种习惯也能佐证学生的家境情况。
走访那几天一直是阴雨天气,气温在10几度到20度之间,但是学校学生大部分依然是穿着凉鞋和拖鞋,甚至村小有学生是赤脚。
参观了金坑和上岩的厨房,虽然有消毒柜保证菜和餐具的卫生状况,但是掀开饭锅,有不少苍蝇从里面飞出来,卫生状况恶劣。而且常年只有一道菜,上岩是冬瓜炒肥肉,金坑的没看出来,营养状况也很差。学生身高普遍不足,我们认为的低年级小朋友其实已经是四五年级的学生了。
这两天接触到的很多学生都是极具活力的,支教老师的观点也是如此,当地学生非常的活泼聪明,部分学生在美术课和科学课上甚至表现出了相当出众的创造力。
由于当地学生众多,老师数量不足,支教老师的任务都很繁重,一周都在20节课左右,再加上备课以及批改作业,每天的工作量很大。除了这些之外,支教老师还需要解决自己生活上的各种问题,恩美完小的夏老师还需要自己步行去村里打水,而且没有淋浴设备,只能自己烧热水用简易的淋浴装置洗澡。还可能有一些比较有安全隐患的问题,比如大众完小的宋老师因为生病发热39度,持续两天,也只能自己搭车去县城治疗;上岩的淋浴设备有问题,导致支教老师使用热得快在水桶里烧水洗澡;甚至本来在虾团支教的刘老师因为遇到人身安全问题被迫撤出。可以看到整个支教活动缺乏一个有效的联系人帮助支教老师去处理一些比较紧急的问题,也缺乏一个针对支教老师状态和风险的定期评估。(小O语:通道和巧家的支教老师是都有后援团队的,通道的后援团队是曾在金坑支教过的常老师带领,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常老师都会在第一时间和支教老师沟通,但是生活上面的一些情况,实在是当地的资源有限,我们每年也都在努力的改善支教老师的生活,像上文所说的热水器等情况,在几年前完全是没有的。而授课方面,就是因为当地的老师十分紧缺,我们的支教老师才补充进去,所以每周的课还是十分的多。)
从成绩平平的高中学生到有创造力的小学生,事实上,在整个走访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当地教育资源的缺乏,英语课没有支教老师就开不起来,对黑洞充满好奇的小朋友,现在就在担心黄老师离开的孟冲学生。支教老师本身的眼界和积累的知识能力对这些小朋友有着非常良好的影响,可以认为他们才是助学活动的核心资源,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在此向在通道支教的每一位老师致敬,也向曾经支教过又认真带队走访的娴婷老师致敬。也感谢一起走访的朋友,秀秀姐,yutong姐,庆姐(男),孔哥,李杰和小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