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O:加利是为数不多的从初中就结缘OFS,高中、大学一直有参与OFS的活动,到现在参加工作能有机会第一次走到乡村的小O。近十年的陪伴,不离不弃的路上看见了OFS的成长。十年为一个小小梦想坚持的人,能有多少?
By:xu_jia_li
此时此刻,我正在从屏边返回昆明的火车上。拿出电脑来本是想要工作,但整个思绪还是沉浸在走访这几天的经历中……实在没法集中精力工作,合上电脑后重又打开,不妨趁热打铁,写一写走访报告好了。
【缘起·“不三不四?!”】
不少朋友问起为何我会了解到OFS。这一渊源要从十年前OFS刚刚成立时说起。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OFS志愿者,称得上是OFS创立时的元老级人物,一位是我的初中数学老师许老师,另一位是深圳的志愿者咕咕。他们二位的OFS志愿者编号刚好是083和084,“8384(不三不四)”也就这么来了。
许老师是我在老家江苏南通的数学老师。初三那年,我转学来深圳。因为中考制度的缘故,不得不重读一年初三,这就使得我有那么几个月的空档期,无所事事。许老师向我介绍了OFS,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出得上力的地方,并拜托深圳的志愿者咕咕带带我。
【发端·正儿八经】
于是乎,人生第一次“见网友”就是和咕咕“面基”。十年前,咕咕差不多是我现在的年纪,清楚地记得我们约在莲花山下的关山月美术馆见面,咕咕向我介绍了OFS这个由一帮80后创立的西部助学NGO,顿时很佩服OFS的志愿者们,也很想为西部的孩子们出份力。
虽说与OFS结缘于“不三不四”,正式参与到OFS的活动中时,却是相当正儿八经。
那时我还是未成年人,OFS秘书长土雪大叔以“未成年”为由,拒绝我正式加入这一组织。当时想要去支教肯定不现实,于是咕咕开始和我商讨如何在中学组织捐书活动,从而在西部山区设立爱心书库等等。
还记得当年在周末返校的间隙,穿着校服参与了一场OFS的志愿者分享会。得知原来西部很多地区还没有通自来水没有通电。志愿者去到当地需要用明矾沉淀来净化水,得以饮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去那儿也成了鸡肋,因为没有通电,简直就是与世隔绝……有位志愿者分享到一段经历:每到周末,村民会用一辆车拉着几位支教老师去镇上的一个小旅馆冲澡。其实一路上尘土飞扬,每周白白净净的时刻只有那么几个小时,再搭车回到支教点又是灰扑扑的了。
由衷佩服这些志愿者的勇气与毅力,至少,我还下不了这么大的决心。只好默默地关注着OFS,其间也汇出过自己的压岁钱资助过一个小学生,但因为种种原因中断了。
如今,十年弹指一挥间,咕咕已是两个娃的妈,大儿子仔仔竟然还成了我的学生……(附赠仔仔萌照一张,咕咕不要打我)
而我在诸位前辈的积极影响下,终于在2016年的11月参与了云南屏边的志愿者走访活动。深圳的志愿者敏敏(曾经在中学生参加志愿者分享会时有过一面之缘)在我们这次走访记录的分享下留言,说看着我有种“吾家女儿已长成”的感觉。哈哈,感谢OFS大家庭帮助我成长!
Btw,如今参与过走访的我可以算得上是OFS正规军了吗?组织赏个志愿者编号可否?
【碰撞·走进大山】
OFS的助学项目已经发展了好几个点了,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都设有支教点,且有不少学生成功结对,找到了资助人进行一对一的长期助学。
一年两次的春、秋季走访活动,主要是去到学校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将资助人捐赠的资金由OFS志愿者亲自交到学生手中,同时志愿者将去到首次受助的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真正的家庭状况,评估困难程度,也是收集到调研信息,好给资助人一个交代。在此过程中,当然也会发现新的有困难的群体,志愿者会搜集他们的信息,整理后在互联网上进行发布,继续为他们寻找资助人。
在这里要感谢OFS的土雪大叔给我这次走访机会;谢谢永冠师兄专程从广州到深圳支持我的工作室亲子活动;更要感谢我的学生和家长们的支持,因为外出一周,将平时的课程都换到了周末来进行亲子活动,非常感谢家长们的配合;还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无条件的支持,才使得我的这次走访得以成行。
带着期待感与使命感,我踏上了走访之旅。
在昆明同有着丰富走访经验的队长姜姐及欢姐会合,第二天在去往屏边的火车上,又相当巧合地同另外三位志愿者小仙仙、巩俐(璟琼)还有婊姐(边疆)买到相邻座位的火车票。所谓“七仙女”中的其中六人,在15号车厢激动万分地相认。还有一位酷似宁静的樊老师在同一列车另一车厢,列车抵达屏边站后,“七仙女”终于团聚!
当晚,我们“七仙女”集中在队长的房间,整理了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资料,为第二天的走访发放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儿的孩子给我一种特别质朴的感觉。当零零后的他们伸出双手接过表格时,我注意到了他们那红肿而粗糙的手,哪像十几岁的孩子呀,就好像大冬天在工地里干活的中年人的手。有些孩子的手上还有不少疤痕,是帮着家里干农活的时候留下的。心疼……
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到这些孩子的家庭基本都是依靠父母务农,自给自足。偶尔能卖出少量的农作物或者家禽,年收入都只有1000元左右。难以想象这样的家庭要如何支持孩子读书,他们太需要支持了!
第二天,我们要搭两个多小时的车,走盘山公路去往屏边县的白云乡,有不少孩子的家住在那边。平常孩子们都住在学校,不放长假几乎不会回家,山高路远。
乡里的面貌比起县城明显差了很多。我们一到白云乡就直接去到了白云中学,希望尽快能见到受助的孩子。
乡里的教学条件不比县城,很多在白云乡成绩优异的学生,去到屏边读高中也会觉得很难跟上进度。白云中学分实验班和普通班。乡里没有高中,实验班的孩子还算有希望冲一冲县城的高中,普通班的三四十个孩子里,能有六七个考上高中就很不错了,剩下的有一部分会读职业高中,当然还会有不少孩子面临着辍学。
校长帮忙召集来了受助学生,志愿者们分别地对学生们进行一对一的访谈。
当晚我们还连夜去了白云小学,赶在晚自习放学的时候见到了受助的孩子们。
第三天,我们7位志愿者分成三组,分三条路线去到受助学生的家中进行家访。
我自告奋勇地跟队长一组,前往最为贫困的马马村委会和杉树村委会。
抵达马马村委会后,我跟队长又兵分两路,由罗校长骑摩托带我去住在小寨的小龙同学的家中,队长走另一条线路。
校长着急地打电话求援,好在当地村民说,只是这一小段路不行,后面的道路慢慢开还是可以的。我们就推车走过了最难走的一段路。
离小龙家不远的一座土屋,竟然是曾经的马马小学,极其简陋的建筑真的难以想象曾经是作为校舍来使用的。教学效果也不用多说,这也是为什么村寨里的孩子去到乡里、县里,都会因为基础薄弱而很难跟得上。
下山回到新建的马马小学,在小学饭堂简单吃过午餐之后,我们跟随校长前往另一位学生家中。
想要去到这一位同学家里,必须要步行很长的一段山路。我们单程就花费了一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