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Woody
回来工作了一个星期,周末终于可以开始整理云南巧家的助学走访经历了。即使不是要求写走访报告,我也要写一篇博客在自己的网站上,何况这短短的一个星期与孩子们接触,还是颇有感触,对志愿者活动,也有自己的一点感悟和心得。
能够参加这次OFS组织的助学走访,是很巧合的,所以我也很珍惜这次机会。在这之前,我关注了一些NGO组织有近半年多的时间,一直想参与,但苦于没有短期的活动,我甚至准备辞职参加,已经准备好了中英文简历。刚好在国庆期间,我在NGO论坛上看到了OFS的助学走访招聘,刚好我在国庆后有一个星期的休假,就果断的申请了。我对OFS的了解,也是在这之后,看了看官网上的一些资料。
在确定参加这次巧家走访之后,看了之前的走访报告,我已经做了一些思想准备,比如行程可能很紧凑,路途不好走,住宿条件等。
个人准备:50L登山包、28L小背包、Macbook(整理资料用)、文件夹一个、中性笔、固态移动硬盘(没用)、U盘、单反相机(两块电池、数据线、多用读卡器没有用到)、充电宝、各种充电线、数据线、冲锋衣裤、徒步鞋、抓绒(没用)、睡袋(在镇上宾馆用,因为感觉比较潮湿)、其他衣物。
备注:团队至少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U盘用于资料整理和打印等。文件夹也最好准备几个,方便携带表格纸张。
星期六中午抵达昆明,在宾馆见到其他先到的同组队员,其中两人是刚参加完禄劝走访回到昆明。下午准备打印资料和购买物品,回到宾馆开始装填信封,一切完毕,准备明天中午出发去巧家县。
DAY 01
初到巧家县城
从昆明驱车5个小时左右到巧家。同组秦老师参加过甘肃助学走访,建议租车,事后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因为到县城后,需要各处走访和往返村镇,自己租车是非常方便的,包车不仅贵,而且耽误时间。我们租的一辆大众朗逸,药山镇到村里修了水泥路,不用SUV基本也可以。
到巧家与另一名支教老师汇合,与当地教育部门领导见面确定了巧家县一中、二中、三中三所学校的联系,分三组前往发放奖学金。巧家县城不大,三所学校距离也不远。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还好巧家二中的政教主任组织有序,8名同学集中到会议室,填写表格,签字、拍照。这里我因第一次参加没有经验出现了失误,没有把每名同学的签字照拍下来,只是拍了表格和学生的正面照,另外单反拍照速度很慢,不如手机快。这些初中生给我一个较深的印象是大部分字写的很漂亮,比较有礼貌。政教主任比较负责,对于一些学生不记得考试成绩和班主任电话号码,他一一通过手机查询后告知,感觉对流程很了解且准备充分。我已经记不得多久没来过学校了,尤其是中学,见到这些学生,看到他们的成绩,回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颇多感概。
约两个小时我们一起到巧家一中汇合,这里发放奖学金学生较多,这个学校应该是个老校,有些建筑稍旧但有点特色,我不记得那是做什么的院子,但院子里一棵粗大的老树,在提醒我岁月的沉淀。他们甚至还有一个编辑部。
回到宾馆差不多10点左右,开始整理照片。第一晚由于没有对流程不熟练,我整理完已经12点钟了。
DAY 02
药山镇和半箐小学
一早起来就下着雨,天气看着让人有点担心后面的走访。早8点出发去药山镇,之前药山镇没通水泥路,山路更难走。不过因为下雨,山上冲下的泥水,这一路仍然有些地方不是很好通过。第一次路途不熟,主要靠导航。这里不得不赞一下高德地图。这次几天行程下来,高德导航的很准确,甚至是比百度要准确,因为百度在从昭通回昆明的规划路线错误的认为短路线修路封闭,选择了绕远的长路线,且高德各个路口提醒及时且丰富。
药山镇海拔两千多,山区,加上下雨,天气渐凉。镇上两天一集,我们到的那天刚好是集市,人多,并不好停车。宾馆是那种家庭式的,主人家在二楼大客厅里。还算干净,但是比较潮湿,所以几天下来我都是睡的自己的睡袋。药山镇毛老师接待的我们,下午去半箐小学,开车一个多小时到达。学校远看上去还是很漂亮,这边的学校都是新建的,有些设施还没有建完。我们到时,有几个学生在学校旁边高岗上玩耍,上边放着一张桌子。我带着单反来到操场时,在课间玩耍的孩子立刻开始嬉笑着聚过来,那种感觉让我很兴奋,立刻开始像个摄像师一样,调整参数,各种抓拍。上课的音乐响起时(已经不是我们那时的铃声了,而是那种很舒缓柔和的音乐),孩子们都奔向教室。
在一间办公室见到几个年轻教师,多数都是支教老师,简单聊了一下,开始给学生发放奖学金。本次旅程第一次见到小学生,山村里的。初中生都是很文静,但是小孩子就活泼多了,另外就是小学生明显不注重个人卫生,也许平时都是泥里来泥里去,也很难干净。鞋子因为走山路,也沾满了泥土。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了支教老师,这种选择还是让我很钦佩,在那种环境下,资源还是很匮乏,我在办公室里看到外面的窗子就是庄稼玉米,这种景象已经多年不在学校见到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有怎样的一种精神,才能坚持静下心来给孩子们教书育人,不是几句话就能描述的。对我来说,我并不喜欢城市,我开玩笑城市对我来说方便在于可以香烟和酒。从半箐出来,开车不多久就到了大村小学,在这里又见到了几位支教老师,其中一位王老师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气质像极了一位多年的老老师,一问之下竟然之前不是老师,而且是长春人,在这里气候还是饮食估计都不是很适应,虽然天气很凉,但是她已然穿着羽绒服了,更是让人钦佩。同半箐小学一样,我刚来到楼下时,立刻从教室涌出一群学生,我立刻拿起镜头拍摄。教室里有点昏暗,有的教室学生很少,只有七名学生。孩子们都很活泼。大村我们今天只是来给支教老师带了一些慰问品,明天开始助学走访。
晚上回到药山镇,吃过晚饭,晚上整理资料快到凌晨一点钟,因为今天学生感觉较多。抽根烟钻进睡袋,还是自己的睡袋舒服。
DAY 03
大村小学助学走访
上山时部分地段有雾,但是到山上时,雾气渐散,天气放晴。大村和小村分成两组人员以加快进度。我在大村这边,校长开自己的面包车带我们一起,对于路线和学生家里都熟悉些。今天是走访的第一天,天下过雨,路上有点积水和泥泞,不过这种路况对我来说还好,穿徒步鞋一切就好,既防水,又不怕泥浆,关键适合爬山路,建议走访的志愿者就是户外基本装备就好,雨鞋其实并没有徒步鞋好,不适合爬山。第一次走访学生家,对家庭条件有了基本的思想准备,与个人预计偏差不大,因为也看过之前的走访报告,多数家庭都是二层小楼,由于这里是地震重建区,政府都有出钱建房的补偿,一般每家都还建有养猪或牛羊的圈,放物品的小仓库。由于这种牲畜圈都在院子里且门朝向内部,都有气味。有些家庭客厅不错,有一些电器和家具,这些家庭多数都是有人在外打工。有些就连电视都没有,其他电器基本也没有。
大村因为通了水泥路,且海拔不算太高,所以多数人家都有一辆摩托车,养些牛羊。中午走访完一家路过他家的地里,很多人在那里打荞子,家长拿了一筐的洋芋作为午餐,我们也一起吃了一点。这种洋芋,很面,淀粉很多。通过走访也基本了解,这里种的庄稼主要是荞子和洋芋,很多人家屋里角落堆着洋芋,不过据了解像现在这些洋芋很少有人买,都自家吃了。
走访完毕,已经五点多了,回到药山镇,继续整理资料,现在因为已经熟练,基本十点多我就可以整理完了。晚上准备洗澡,但是之前就听说这里用的太阳能热水器,阴天没有热水,果然如此。不过我一直坚持锻炼身体,洗澡时总是冷热水切换。而且我觉得,如果你真的要在这里支教,而又没有热水洗澡,那不如适应环境洗冷水澡吧,这是适应的一个过程,习惯就好了。我洗了冷水澡,感觉还好(只要你扛住了就不会感冒)。
DAY 04
大村小学助学继续走访
昨天另外一组两个人分开,完成的很快,所以今天我们也准备分成两组。另外我主动提出要去比较远和难走的家庭走访,虽然校长之前跟我们说有些地方不好走,但就我个人而言喜欢挑战,你如果说难,那我不信了倒要挑战一下,况且我觉得那些偏远的家庭更需要走访和关注。像这边的海拔,不到三千,而且也不须重装负重,相比我们重装爬山走几天,我带着单反上去完全没问题。我们也三个人分成三组,每组一个学生带着,这个对我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另外两人是四川人,跟当地人交流没问题,我则需要一个翻译。这里村民家多养狗,之前体验过了。刺林这条线一共七家,山下两家,走访过程中,一个人只能先问询记录,再拍照,加上我带着单反,不是很方便。
这些山上的家庭,与昨天的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条件普遍差了一些,因为山上不通水泥路,连摩托都不行,海拔也高了一百多米,荞子都收成不好,每家只有一头牛或马,没有羊,因为没地方放牧。山后边是保护区,所以不让放牧。很多人家都没有昨天看到新盖的房子,有的还住土坯房子。家里没有一家有电视,也没有电器。每家的财产就是三亩左右地种荞子和洋芋,一头牛或马(用来耕地和运货),很多也没有在外打工,那收入基本就是千把块钱。开始我是不信的,因为千把块钱,那么日常生活可能都不够啊, 买衣服和粮食,小孩上学。但是后来了解基本可能是这样,就那一点地,没有更多的牲畜,吃的基本就是自己种的,衣服看上去他们也很少买。
还有一个印象就是,这里家家都很少开灯,屋里采光也不好,尤其是那种土坯房,没窗子,屋里很昏暗,但是也不开灯,有几家人都是那种一半的木质栅栏作为房门。我在想孩子怎么看书时,很快有了答案,其中一家说他们上次领的助学金烧了,我当时没明白,说烧了是什么意思,她指屋子里地上的火坑,我大概明白,但是有点不信,但随即孩子的妈妈去里面拿过来一张烧糊的100元,说孩子在火堆边看书,助学金夹在书里,掉火坑烧了。所以,他们晚上是借着火堆看书的,家里基本很少开灯的。想一想,现在是什么年代,我们父辈那代人是有点煤油灯看书的,但是在这样一个所谓现代化的社会,这里的孩子大多晚上只能借着火光看书。当然,大多可能在天黑前看书写作业了。学校教室那样明亮整洁,倒是好很多了。
DAY 05
大村小村发放奖学金,前往昭通
大村、小村发放助学金很快,短暂的走访就要结束了,离开时看着这些孩子,有那么一点不舍。下午我们离开前往昭通。昭通的两个中学是很新很漂亮的,很现代化。说实话,我的高中是省重点,但我那个时候,远没有这里漂亮。这里的学生多是高中,跟城市的孩子一样,很干净整洁,也很有礼貌。我跟他们打了一会篮球,虽然自认为体能很好,但是发现真的上年纪了,速度和爆发力完全没法比。这里有独立的图书馆,各种设施都很好。有几个OFS资助的巧家的学生考到这里读高一,这些都是很优秀的孩子。我似乎感觉看到曾经的自己。晚上回去我翻看他们填写的资料,成绩和关于个人的学习计划和爱好等,发现他们个人评价都对自己要求很高,这些孩子,你已经不需要过多的告诉他们努力学习,他们就是别的孩子学习的榜样,他们刻苦,并将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上很好的大学,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他们会有丰富的人生和未来。这就是助学的意义吧,在这里,你就已经能感觉到了,在山村那里,只有支教老师,教育整体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他们已经考到了这里,优秀的高中,他们的梦想已经不局限于山村。当我问跟我一起去山上走访的孩子时,他的学习可以说很差,我问他以后想做什么,他不知道,除了课本,他也没有课外书。那里连电灯都很少开,也没有电脑和网络,他们的父母都在山里长大,比他们的文化还少,读书也少。这些山里的孩子,谁能打开他们梦想的窗子?
走访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租车。租车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便宜。走访工作多在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到学生家里走访时租车就更方便,价钱也比包车便宜。
组织。走访的路线、时间和分工最好能有较好的规划,这样节省时间。
•团队。走访队伍就是一个团队,且大家都没怎么在一起共事过,需要理解和包容,队长也须注意团队的协作和氛围。切忌把自己的意见和理念强加给其他人,即使这是公益组织,是做有益的事情,但是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是有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能分辨是非。总之为了这个共同的目的,为了助学这个活动,团队尽量放弃偏见,和谐融洽的把事情做好。
•用手机拍学生签字、家庭等工作照,这些照片需要整理提交。单反可以拍一些有特色的照片。因为用单反拍走访工作需要的照片,效率不高。现在手机拍照也比较清晰了。其他合照和当地的一些路况、风景等可以用单反拍一下。
•走访户外注意。走访的地点一般都是偏远地区,尤其是天气不好时,这个在招募的时候已经有说明。所以,队员还是要有基本的体力能较好的完成走访工作,同时,我建议尽量带好户外的衣物,比如冲锋衣裤和徒步鞋。尤其是徒步鞋,在山路尤其是泥泞的路段,走起来轻松很多,对自己的脚也是有更好的保护。徒步鞋一般都有基本的防水功能,也不需穿雨靴,因为雨靴爬山路不方便。
这次走访,除了对当地学生的教育和家庭有了直观的了解外,有两个地方让我感触较深。一是一个有点先天残疾的小女孩,7岁才学会走路,现在八岁了在家里,没有上过学。她的身体平衡性不是很好,有时需要扶着东西走路。但是我觉得她还没有到无法上学的地步,也不是像校长或者别人说的需要去残疾学校。什么时候我们开始给人贴标签了?正常的学校也没有权利拒绝像她这样一个孩子,尤其是她不是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她不需要一直扶着墙壁或者东西才能站立,她走下楼梯时,扶了几下墙壁,但是下来后就站在院子里。她可以享受同其他孩子一样的学校生活,因为有的没有双腿的孩子还能坚持在正常的学校读完高中上大学。她也可以有更好的未来。我就注视着她,我在想,她的未来在哪里?我们和社会是不是也能帮助她一样的小孩,让她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另一个我感触较深的,是一个学习很好的初中生,当时我们助学的是他弟弟,他之前也接受过OFS的赞助。他弟弟学习很好,但是他学习更好些。就这样一个学生,在初中辍学了。他已经很好了,也许完全可以跟我们在昭通看到的几个巧家的学生一样,考入重点高中,考入好的大学,但是,他现在辍学了。也许我的工作没做到位,我应该问的清楚些,联系一下还可以让他回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也是我后面一直跟一些走访的家庭,尤其是成绩优秀学生的家长讲,孩子学习好,总是有办法的,千万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
从我自己的观念来看,教育已经是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最好的帮助他们的方式。他们的父母在山村里长大,识字不多,读书很少,平日忙于生计,已经很难对他们有较好的教育。这些支教老师和政府的资助,使得学校是这些尚且年少的孩子唯一能教他们做人、知识甚至播种梦想的地方,即使我们现在学校多只重视学习成绩。还有关于打工问题,打工可以给家庭带来可观的财富,甚至是有钱供子女读书,但是父母在外打工,只有孩子留守的问题也是目前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祝福在那里工作的支教老师!祝愿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更多一对一助学信息请关注:http://www.ourfreesky.org/app/kids.php/home,我们会定期发布学生信息,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
耐心看完很感动,最让人尊敬和最可爱的人!
走访后的想法很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