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阳光共远 | 2022年暑期云南巧家走访报告

走访时间:2022年8月14-16日

走访地点: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

走访任务:新增初中升学奖学金项目30名学生

走访队员:邵莉阳(队长),李忠,张海乾,王芳,崔伟,张朝琳

 

文 | 王芳

今日处暑!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完成了2022年暑期巧家的助学走访任务,从巧家转去镇雄完成专项发放,再绕到贵阳,返回炎热的古城西安。今天有风是最凉爽的一天,才能坐下来,整理、回味巧家走访的所见所思。

行前:

西安的夏天,原本就是火炉一般“上蒸下煮”的炎热,今年更是持续烈日当空40度高温不退。OFS自成立以来,助学入户走访第一次安排在了暑期,当看到走访招募通知,怎能错过巧家?报名,去云南凉快凉快!

报名审核通过后,于8月3日晚上参加了OFS走访培训视频会。对于走访的意义,访谈的内容,资料信息上传才有所明晰,同时也有了工作压力。“走访说些什么呢?”为此,多次与好伙伴崔老师沟通,并查找了一些资料。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啊!

走访团队:

本次巧家助学走访是六人团队。队长邵老师是OFS全职工作人员,她十分熟悉巧家的情况,与教育局、各学校沟通联系顺畅高效;两位男队员李老师、张老师曾多次参与OFS走访,对于访谈内容,资料填写上报操作等流程十分熟悉;最年轻的小张博士是从巧家飞出的金凤凰,做为巧家的“东道主”沿途问路打探,一口流利的乡音瞬间拉近了我们异乡人与大山的距离。而我与崔老师曾是2019年春季在炉房乡底里小学支教的志愿者,对于去巧家走访,心中怀有回家乡的情结;同时对于第一次参与走访,盼望中又怀着一份忐忑。在实际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六人团队分工合作,默契配合,体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顺利地完成了走访任务。

巧家县集合:白鹤舞金沙

8月12日,来自不同城市的六位队员在巧家集合。晚上见面时已快十点钟,大家初次见面,没有陌生、客气、寒暄,而是直奔工作主题。邵队长将走访线路作了安排,并拿出31位学生的资料,仔细讲了回访信息的填写与上传。大家传阅过资料后,劲头十足“说干就干”,连夜完成了基础资料的录入,为后续工作打好了基础。接近凌晨才各自散去。

8月13日,由于与各学校约定的走访是14日正式开始,队员们不约而同想去看看金沙江上的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早餐过后,张老师开车带大家去了40公里外大寨镇的水电站观景台。2019年春季支教经过这里时,金沙江畔还是如火如荼的工地,如今,白鹤滩水电站建成使用成为仅次于三峡大坝的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的水位抬升,江水碧绿平静,造福了江两岸云南与四川的人们。

炉房乡走访:千里寻故地

8月14日,走访工作正式开始了,第一站炉房乡。在前两天翻阅学生资料时,看到炉房村、荒田、鸡噜、噜德、噜布这些熟悉的村名,支教时多次走过路过的景色一一浮现出来,悄悄与崔老师选定去噜布走访,因为它是离底里最近的、是赶gai次数最多的村子,好想去看看。

一早就出发。沿山路蜿蜒爬升到最高处,又从垭口下行,虽然仍是山路十八弯,但路面硬化后较平坦,看到炉房水库时,约两小时到炉房乡中心学校门口。余校长已经和老师们等待我们了,他细心地打印好走访分组表,安排老师带领,兵分三路立即出发。我和崔老师如愿地分配到了噜布村,有四位学生,由余校长亲自开车带我们入户走访。

第一位学生家在路边顺利地找到了。父母虽然经常在昆明建筑工地打工,但收入不稳定,没有给自家盖房子,而是与爷爷奶奶一同住在几年前盖的三间平房内。父亲专门回来送考上巧家实验中学读高中的女儿上学,弟弟开学升初一。聊天中得知,此女生成绩优异,得到了“高中免三年学费”的奖励。她是我们唯一见到的学生本人,个子高挑、长着大眼睛的女生谈话中有些腼腆,但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自觉性很强,假期一直帮奶奶干农活,并坚持学英语。

第二位女生家住转家沟社。余校长说,这是他唯一没走到过的村子。山路蜿蜒,车行驶在没有路的山道上,细沙碎石,十分难走。打听了多人,才找到山顶上的几户人家,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父母都在家务农,靠着几亩坡地种洋芋,养两头牛、两头猪维持一家五口生活,有上初一的妹妹和上小学二年级的弟弟。清贫的家里,一面墙贴满了三个孩子的奖状。母亲个子不高,但透出一份顽强与干练“再苦再累也要让三个孩子读书”,言谈中她眼里含泪,是对助学帮助的真诚感谢。

第三位女生住在新房社,余校长说,是在山的那一边“上转下绕”行驶在砂石路上,车子多次打滑才终于找到了。女生暑假随父母去了打工地西昌市,外公外婆接待了我们。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多年前母亲做了心脏手术,债务还未还清;去年学生本人又在昆明做了一次大手术,经济上更是雪上加霜。前两年政府补贴盖的房子也只建成主体,再无能力继续盖好。父亲带母亲在西昌打工主要做水泥工,疫情之下并无稳定的收入,外公外婆种着一些洋芋,维持生活,并照顾上学的外孙们。

第四位女生在家中排行老二,考上了巧家第一中学已由叔叔送去报名,母亲接待了我们。这是有七口人的大家庭,父母和五个女儿,但承包土地只有父亲一个人的,人多地少,勤劳顽强的父母只好租中了乡亲的土地,年租金2千,而高寒山地只能种洋芋,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余款收入不过6000元。大姐已出嫁,三妹上初一,四妹读四年级,小妹上幼儿园。交流中,母亲几次哽咽诉说着农事的艰难,也讲供孩子读书上学的坚定决心。山中天气变化无常,一阵打雷闪电过后,一场暴雨倾盆而下,阻挡了我们离开。热情的母亲要留我们吃新洋芋,三妹妹麻利地提了一袋新洋芋,用水冲洗干净,又洗了一袋子,放在大柴锅上煮起来……新洋芋煮熟了!很多个孩子围拢过来,爷爷也拄着拐杖来了,我们一起坐在灶房门外的廊下,一边聊天一边看雨,一边吃着煮洋芋。新挖出来的洋芋,口感绵软香甜,蘸着辣椒姜丝蘸料,那味道,亦如这高山农家的生活,艰辛中透着温暖、顽强与希望!

完成四位噜布学生家庭走访,下山路上,余校长才透露,噜布这四户是炉房乡最远路最难走的路,他不放心年轻老师行驶这样的山路,因此他自己带我们来。的确,今天去的这四户人家,怎么不是我俩记忆中赶gai的噜布呢?看来一学期的支教生活,对于大山我们所见只是凤毛麟角。敬佩余校长近20年扎根炉房乡教育,对于这里的山山水水、村村社社了如指掌!

完成了主要任务,善解人意的余校长问“去不去底里”,快走吧!行驶到半路就见到了正在地里挖洋芋的吕老师,回到学校看到尹老师正在修整花园。余校长急切地要去看看由OFS捐赠,刚刚安装调测好的校园广播音响设备。我俩在校园里“欢呼”学校的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白,校园的墙壁在午后阳光下闪着光亮,学生搬进新宿舍楼,卫生间改造过,洗手池安装了镜子等等,假期的校园安静又美丽!返回炉房的路上,见到了最惦念的学生,开学就上初一啦,那个三年级的要骑羊上学的小调皮长成了腼腆的小男生,我与崔老师顿时泪眼朦胧,短暂的相见不知是喜是悲!

至此,“去炉房,回底里”梦想实现了,真是感慨万千啊!离开了三年,时常想念这个熟悉又陌生的高山乡村学校,想起那些乐观的老师、顽强的孩子……千里寻故地,多次朦泪眼!了却了心愿,依然盼望再相见!

药山镇走访:看青山,应如是。

8月15日,走访第二站,药山镇。有经验的邵队长深知去药山镇路远山高,约定六点半就出发,到达后再吃早饭。遵命执行!

起床即出发,辛苦了两位开车的男队友。自己却是睡意全无的看着大山,真真是“看青山,应如是”。炉房乡在巧家以南,海拔更高;药山镇在巧家以北,海拔略低一些,但山路蜿蜒崎岖。两边的高山景色也不相同,炉房的高山少有大树,多是小草与灌木,而药山却是植被茂密的山林之感,朝阳映照下多了一份巍峨秀美。炉房乡属高寒区,高海拔山坡只能种洋芋、荞麦,种一些红麦喂牲畜,而药山主种洋芋、玉米。第一次来药山,与炉房做对比,有好奇更有共情!

我们来到与药山中学老师们约好的汇合地,中心校吴书记亲自带队安排走访,他也是根据学生家住的远近划分了方向,兵分三路再出发。由于昨天我和崔老师去了炉房最远的村庄,队长今天特意照顾我们去三户较近的学生家,由年轻的刘老师开车带路。

我们组分得药山三户学生的入户走访,从早上九点半到下午四点半,共花费六小时,又是最后一个回到集合点的。三户人家分别在两个方向的深山处,一户是座脚村在沟内,路略好走一些。三户的学生都去高中报名了,没有见到学生本人。其中一家有三个孩子读书,父母在山东的建筑工地打工,家里由政府补贴盖了三间房,很窄小的院落,却是空荡荡的感觉,只有爷爷在家种洋芋,照顾周末回家的孙子孙女。另外两户都是因病致贫,父亲有伤有病无法外出打工,也干不了地里的重活,全家收入主要依靠种地,还有祖父母、曾祖母一起生活。大山里生活的艰辛都是一样的,不在此一一描述了!

寻找座脚村学生家,刘老师多次打听,碰巧问到了爷爷,八十多岁的瘦弱老人背着背蒌给我们带路,走在没有路的山林之中,我与崔老师相互搀扶着,泥泞湿滑中踩泥了我的登山鞋才到家门口,是母亲接待了我们。父亲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好,全家三代人住着十多年前修建的老房屋,门口的一匹马、一头牛、一头猪几乎是全部家产了。学生考上巧家实验中学,报名的几千元学费是艰难拼凑才带走的。当母亲听到基金会每年会给予优秀学生奖学金时,真诚地千般感谢,双眼泪水盈盈;说家里再艰难,也要让儿子读书,读大学!

药山走访最深的感受是大山里的风景真优美!生活真不易!夏日的高山各色山花烂漫,山上有丰富植被与中草药资源,但出于对大山的保护,不能随意采挖。这里群山层峦叠嶂,山脊上有轻轻旋转的大风车,山坡梯田错落有致,田地里有挖洋芋的农人与牛,有掩映在树林之中的房屋农舍,一派田园风景,美如世外桃源。但是走进他们真实的生活,却要惊讶城乡差别如此之大,大到无法想象!炎炎夏日中,却会生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之感叹。

药山走访烙于心中的美景,是那位爷爷孤单一人站立在高山垭口等我们的身影,清瘦又坚定!正映射出那些生活艰辛的家庭,辛劳的家人们却那么坚定的要支持孩子们去读书,多上学,读下去,这才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啊!我想这也是基金会坚持助学的动力吧。一学年的奖学金能解决一个家庭的燃眉之急,会照亮山村孩子努力求学的道路,为他们的家庭向着光明未来前行带来希望。心与阳光共远!

谈谈交通:要想富先修路

这次来巧家最大的变化是交通便捷了。民途出行、滇约出行、悠途出行等网约车几乎形成了覆盖云南境内城乡的交通网。从昆明到巧家开通了昆巧高速,3小时即可到达。巧家县得益于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各乡镇道路都得到了重修与维修。记得第一次从巧家到炉房,谢老师担心我们晕车,在蜿蜒颠簸的山路走了3个多小时,而此行,对路况不熟悉的两位老师也只用2小时到达。炉房、药山的村庄只要位于大路边上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许多人家开上了三轮车、摩托车接送周末回来的孩子。路修通了,希望孩子们求学的道路、未来的道路能够越走越宽广!

写在最后:

虽然本次助学走访,没能见到新升高中学生本人,但想真诚地告诉他们:你们是家庭的希望!无论哪个角度看“上高中”就象是翻越一座极其重要的山脉。孩子们求学之路,上半场的精彩已过去,高中生活从这里整装待发,无惧艰辛,迎接下一次扬帆吧!

更祝愿以负责任的精神做公益的OFS,在众多受助人和公益人的见证中不断成长,让服务更好更有温度。

独行快,众行远。一起携手向未来!

………………………………………………………………

【OFS助学金&初中升学奖学金项目】

以助学金及初中升学奖学金两种方式,为乡村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初中升学奖学金意在支持山区学习成绩优异且家庭贫困学生。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校老师的推荐遴选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愿意继续读高中的初三学生,由学生本人申请,志愿者入户走访核实在学生考入高中后持续结对至高中毕业,按1500/学期的标准进行发放。

2022年8月底成英公益基金会小程序已上线新增一批奖、助学金学生,目前还有191多名学生待结对,欢迎大家结对或宣传扩散给更多的爱心人士,让这些学生有机会结对,顺利完成学业。

发布 | 2022年8月200名待结对学生资料发布

请微信搜索小程序: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

公告 | 成英基金会小程序使用指南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平台

1 thought on “心与阳光共远 | 2022年暑期云南巧家走访报告

  1. 王欣

    同样是巧家的走访,这位老师就写出了人,写出了情,写出了变化,写出了美景,写出了希望。情感描写细致入微,即诉说了当地的艰辛环境又描绘了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付出。

    回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