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总结|2016春季湖南通道独坡乡金坑小学

By:湖南通道独坡乡金坑小学thlzzhu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篇本应早已写就的总结才姗姗来迟。然而,6个月前开学第一天班会课上我说的那句:“希望我们在彼此身上,能互相探索另一个世界…’仍然萦绕于耳,恍若昨日。6个月后,虽然我早已离开了金坑,告别了朝夕相处四个多月的孩子们,但是已经交错过的生命轨迹仍然发掘并封存了那个对彼此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世界。 
 
我领略到的世界
 
 
   我和支教搭档王老师在一个周六组织了全班孩子进行了一次烧烤。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孩子都四散回家了,只有杨荣伟孤零零地站在操场的某一个角落里,出神地看着周末回村的初中生和村民们打球。也许是由于怕生腼腆,又也许是对于自己的球技缺乏自信,他就一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的眼神充满了渴望,他的身体却始终没有勇气转化成行动。我终于忍不住招呼他进教师办公室,拣出他的作文本放在他面前,开始逐字逐句分析他那通篇只有“吓死宝宝了”一句通顺的作文。在这二十分钟里,荣伟只是不停地摇头和点头,从他金口难开的嘴巴里也挤不出除了“不懂”和“哦”以外的第四个字。“重写! 就在这里—–现在!”唱完了这出独角戏的最后一句,我若有所思地走出了办公室。
我的思绪很快被王老师的喊声所打断。他叫我帮他一起生火,把上午烧烤剩下的一些鸡翅烤熟作为支教老师周末的晚餐。接下来的半小时可能是我们这几个月来最窘迫,最尴尬的时刻。无论我们怎么绞尽脑汁,用尽洪荒之力,火盆里的碳都烧不起来,每次打火机引燃的火星不多时就在瓦盆里黯然消逝了。我和王老师早就“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了。然而,白居易笔下的老翁毕竟收获了好炭,而我们却只能束手无策地盯着火盆干瞪眼。
   “老师,你们这样是永远点不燃的。”
  我们一齐回过头去,荣伟的手上还捏着那本作文本。
   “那你来。” 荣伟把已经捏了半烂的作文本丢在一旁,手脚麻利地撕了几张报纸,打火机一点,把引燃报纸的一角轻轻嵌在大小两颗炭之间,紧接着顺手拾起另外小半张,引上火后恰到好处地插在另一个方位的几颗炭中。这个时候的火盆里已经隐隐有了不少火星了。于是他用自己瘦弱的身体挡在火盆里火星不怎么旺的一侧,抄起准备好的扇子往另外一边扇。两分钟后,瓦盆就燃起了熊熊大火。我和王老师蹲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此时此刻荣伟利索敏捷的身手和娴熟的技巧与半小时前他的状态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突然之间,一种莫名的滋味涌上我的心头。那个瞬间,我不知道谁更有资格当老师。我只确定那个下午他所教会我的东西比我教会他的要多得多。
                                                      
 
 
   作为五年级的班主任,我陆续对全班25个孩子逐一进行了家访。家访之路并不像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艰辛,因为整个村子坐落于山半腰,距离学校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家访的过程是真正体验融入金坑村的过程。因为你真正走入了村民们的家庭,和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们交流。
家访的第一站目的地杨雪家就深深震撼到了我—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刚表明了身份和来意,杨雪妈妈就忍不住哽咽抽泣了起来。我还以为她有什么委屈或苦衷,然而当她说出:“这个世界上还真有那么好的人…..”时,我的鼻子也突然一酸,一半是被她的淳朴善良所打动,一半是由于惭愧—-自己没有杨雪妈妈想象中那么伟大(来支教也有一点私心)。那一刻起,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我来支教的真谛是什么,那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自此一直伴随我至今,从未消减过。
然而,家访的大部分时刻,总是笼罩着一种无力挣脱的沉重感。金坑村是如今中国农村现状的一个典型缩影。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初中毕业后,就远赴深圳或浙江打工养家糊口。像杨雪妈妈一样留在村子里照顾小孩的少之又少,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抚养他们长大的多是爷爷奶奶一辈,他们不仅绝大部分没有文化,不会说普通话(说侗语),而且在思想上早已和现代的社会脱节太多。去欧强华家家访时,强华一直委屈地哭着,诉说他爷爷总是以他回家晚为由打他,而事实是是我把他们留到那么晚在学校上课。他爷爷只会侗语,我只会普通话,于是,我们需要欧强华来做翻译进行沟通交流。(这是我家访过程中和家长交流的一种常态)。然而强华爷爷的理解力和强华本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远远达不到使我们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于是很多时候,我从学生家家访完回学校的脚步远比我上完课后回寝室的脚步要沉重得多。
这是我支教以来最感慨的一点,这个侗族村子,语言是他们脱离贫困最大的障碍。为此,下半学期开始,我每周都会安排一节游戏活动课,内容类似于你画我猜类的游戏,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增强他们互相之间的语言情感交流能力。
游戏过程中,最痛心的莫过于当他们特别渴望表达展示自己却因语言问题而很难解释清楚不被外界理解的时候。这种痛心一分来自于对这个事实本身的难受,九分则来源于无奈。
    开学不久,我就得知,作为五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我们全班25个人仍然有18个没有掌握拼音,很多时候我只能牺牲吃午饭的时间帮他们恶补,我也听说他们以前的某些老师一节课就上个那么十几分钟。他们向我陈述这些事实时语调是轻松的,甚至是快活的。然而,有一天等他们意识到这其实是个沉重的,悲哀的事实时,一切都已经来得太晚了。
    我们很多人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当我了解到村里的孩子平时生活是多么单调乏味,之前的学习基础是多么差后,我开始一周上6天课。一次周日下午,我正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叙述着杜甫的生平,突然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原来是离我们学校最近的一户人家的木屋烧起来了!我第一时间把孩子们叫了出来,在操场上站成一排以防走丢。很快火势就大到惊动了全村。村子里的人都手忙脚乱地上来灭火了。场面混乱不堪。我和孩子们就在操场上,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一些孩子的家长心急火燎地赶到学校接他们的孩子回去。有些孩子家长那天下午的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生命和家园可以那么脆弱。
    幸运的是,火势终于还是控制住了,那户人家的房子虽然不可避免地还是被烧成了灰烬,但总算没有人员的伤亡。我和王老师把那些没被家长领回家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回了家。途中才看到别的村子来的救援车辆姗姗来迟。才万幸大火是发生在容易觉察的白天而不是黑夜,否则三年前在大众村被大火毁灭的悲剧也许就要在金坑重演。木制的房屋,适宜火灾的气候条件以及闭塞的交通,这些难以短期内改变的隐患,和那天下午满红满脸的恐惧和欣云的泪水的画面交织在一起,令我当夜久久不能入眠。
                                                        
 
 
    住在大山里,每次一有机会,我都会选择信步倘徉在山间小路,体会领略古人那份寄情山水,陶然忘机的心境。
    一天黄昏,我刚走出学校村落,就听到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喊声:“老师,没事上来聊聊天。”我顺着声音仰头看山顶,原来是村民在峰顶砍柴,他把手里的斧子一扔,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好像在等我上来。就在那刹那,马致远曾经对我来说无比陌生的曲句一下子划过了我的脑海: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你把柴斧抛,我把渔船弃。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一个瞬间的情景和心境,能穿越时空,和千百年前文人所描绘的图画意境完美重合,对我来说,是一种最深刻的快乐。唯一不同的是我不是钓叟而是个老师。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把柴斧抛,我把书包弃。”一想到这里,我哑然失笑,望了望四周,对樵夫喊道:“没有路啊,我怎么上去?”
    他用手指着远方,我向那儿慢慢走去,却始终没有找到那条山间小道。“侧径樵客,长林野烟。青峰之外,何处云天。”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孩子们领略到的世界
 
    这部分我不详写了,我始终坚信,作为一个支教老师,我应该带去的更多不是当地老师也能够传授的文化知识,而是那些有别于传统农村社会的现代理念和价值观。让他们体会在大山的外面,还有个不一样的世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

   1.每周组织一次班会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那一周的所思所感。锻炼孩子们汉语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每两周组织一次类似你画我猜之类的益智趣味团队活动,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汉语组织交流和反应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将音乐课作为主课培养熏陶他们的艺术细胞。每周两节音乐课,内容主要是演唱和欣赏各式各样的歌曲(经典、流行)。每两周每个孩子都要进行小型表演和比赛。并配合做游戏的方式加强趣味。事实上,他们非常喜欢上音乐课,不仅是挖掘他们的艺术才能,也是丰富他们较贫瘠的日常生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认知。

   3.利用自己带去的ipad,每周给孩子们放一部与他们年龄适宜的电影,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农村外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比如《美丽人生》 <花木兰> 《当幸福来敲门》丰富孩子日常生活的同时,通过电影,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4.通过日常农村典型的突发的事件,比如村里木头房子火灾,恶劣天气导致教室漏雨停电,还有慈善机构进行捐款等,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孩子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5.组织了一次烧烤和六一儿童晚会。
                                                    
                                                    

 几大问题
 
家庭教育的缺失 

    这几个月的支教,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来源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后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块。而在短期内这个事实无法改变时。主要有两种方案:
  1.孩子跟随去父母打工的地方借读。这个需要一定的经济代价(借读费,住宿费等)但是在父母身边,对孩子的成长相对来说更有益。
  2.乡村学校教育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改革的中心围绕如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比如更重视生活习惯,日常礼仪的培养和引导。更加强孩子思想品德是非观的教育。

普通话语言问题 

    在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爷爷奶奶辈不会说普通话的大背景下,学校应义无反顾地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县教育局应出台硬性规定禁止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内以任何形式说非普通话类的语言。否则等他们踏入社会,走出乡村,连基本和外界社会沟通的能力都不具备。 

专业技术教育 

   说实话,无论如何,从农村走出的孩子在城市中各行业中的整体竞争力肯定是有限的。而中国现阶段社会面临严重的专项技术人才短缺。所以在九年制义务制教育后,如何在乡村建立一些成熟的专业技校职校,定向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对国家社会和农村青少年的就业两方都显得尤为重要。 

作弊问题

    通道侗族自治县整个独坡学区有普遍的作弊问题。

课程合理化问题 

    英语课作为主课在乡村教育背景下值得商榷。其余副课希望能有身兼多长的老师来担任。 

尾声 

    我离开金坑前一天,也就是学期最后一天,帮我们班最调皮的杨伟超垫付了20块书杂费。那天晚上放学回家后,伟超特地打着手电筒,从家里一路爬上学校把钱塞到我手里,一句话也不说头也不回地一溜烟下山回家了。他那个迅速远去的背影我永远不会忘记。
这段很有可能无法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支教之旅,如同在他们,在我心里种下的一颗颗种子,虽未必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仍然记录着人生中的某时某刻,曾有那么一扇用心灵搭建的窗户,尽力着去打开另外一个世界。

2016.10.5
2017年支教志愿者老师招募已经开启。请点击:http://www.ourfreesky.org/ofs/recruit/teacher.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