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报告 l 2016年春季玉龙助学点——我们拿什么去爱你

by : OFS姑姑

8年前带着疑问第一次走进玉龙鲁甸与土雪汇合,再跟随他沿着尚未修路的土山路,一路颠簸到安乐小学。第一次学校走访、家庭实地走访;第一次目睹大冬天空心只穿一件脏到黑又亮棉袄的彝族小男孩;第一次细看山里学校我宁肯饿着也吃不下的午餐;第一次踏进傈僳族家庭小院,原来用木板搭建透着寒风的小木屋真是要住人的,屋里烤火烟熏得眼泪直流;第一次亲历海归女博士流着眼泪苦求家长让孩子去读书;第一次知道一家五口年收入两千多元,100元的课本费都拿不出……这么多的第一次震惊到一直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也让我们从此走上了OFSer的“不归路”。

8年时光不算短,成都年会后我就有了去鲁甸再看看的念头。原本要组团走访的凤凰纵队,各种原因未能成行。机缘就是这么巧合,去玉龙回鲁甸——促成了我16年春季走访的目的地。
3月27日,面朝雪山、春暖花开的丽江束河古镇是这次玉龙走访集合地。来自上海的Cherry,曾在通道支教半年,也是OFS玉龙助学点负责人、我们的队长,准备工作做得很是周全,两个队友几近脑残,只管跟着走就是。来自广州的贝儿,第一次参加OFS走访,有林妹妹般的聪慧才情,更有现代职业女性的果敢坚韧,想必贝儿对这次年假永生难忘吧。来自深圳的我,圈子里的“姑姑”,此处省略一万字。青岛的若楚,专业摄影师,到了束河就病倒了,遗憾未能与她同行。因此,此行所有图片均为手机所摄,图渣有因,敬请谅解。

3月28日早8点,从束河先到丽江的金凯广场,这里是去鲁甸营运班车的汇集点。我们乘坐的中巴车,每天两趟,早9点和下午1点半各发一趟,路程150公里左右,时间大约3.5小时,单价35元。一上车,就被车上的一位乘客认出,直叫我们“自由天空”,哈哈哈,身上的队服T恤真管用。大家聊起来才知,这位长者乘客是市教育局退休干部王主任,多次与OFS协作,至今仍记得王益呢。队长说,她在湖南通道支教时,路边随时招车,司机只要看到穿着是“自由天空”T恤,都会停下来让他们搭乘。在我去过的OFS支教点,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都非常善良、朴实、知恩图报,我们只是为他们民族极少部分孩子做了一点点事儿,回报的总是热情招待,不辞辛苦领路,以及发自内心的感谢。

中午12点半到达鲁甸镇,提前联系好的鲁甸中心校王老师,负责协助我们这次走访。每次走访,如果没有当地教育局、学校的鼎力支持,几个外地人靠着度娘或导航系统想走访完分布在多座大山里、各个少数民族村落的孩子家,不知道要多花多少时间。还有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当地村民对陌生人的戒心等等问题。当地政府的支持,无疑是OFS助学支教事业顺利开展下去最有力的保障。每年春秋两季的走访志愿者人员都有变化,比如这次的我们仨,都算是第一次独立组队来到鲁甸,中心校的老师们打趣说:“铁打的中心校,流水的志愿者”。每年两次的接待陪同,说实话,流程他们甚至比我们还清晰,惭愧呀!

8年前的鲁甸刚刚开始有药企试种中药材,大部分村民还是种植玉米和土豆。这里的土地贫瘠,只能种些玉米土豆,而且亩产不多,记得当时村民告诉我是三四百斤,还不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如今,鲁甸已成为丽江地区著名的药材之乡。老天是公平的,贫瘠的土地不产粮食,但适合经济效益高的药材生长。从外观看,鲁甸变化很大,几乎见不到印象极其深刻的小木屋。原来灰土破旧的衣着,也变得鲜亮时尚起来。随着大量收购药材商人驻扎,镇上也有了几家旅馆。我们就住在王老师提前预订好的一家旅馆里,设施虽然简陋,但还算干净,有24小时热水供应,标间50元一天,还能奢求什么呢。



安顿好食宿,下午就要走访镇周边村落的8户家庭,必须兵分两路。我一人与鲁甸中学两位老师去甸北村的4户,队长和贝儿与另两位当地老师去甸头、甸东、甸心三个村的4户。前些年药材价格飞涨的时候,鲁甸跟着快速富裕起来。好景不长,前年开始,药材价格不断下跌,种植最多的木香由13元/公斤跌到如今的6元/公斤,秦艽由50元/公斤到13元/公斤。尤其可怕的是玛卡,疯炒到300元/公斤,现在是6元/公斤。与我随行的张老师说,他家人这一年试种了一亩地药材,到头来一算,还亏了2千元。听得我心发凉,我们走访的这几户家庭都算是当地的困难户,不知道会是什么状况?我不认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的确“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路下来,越走越心酸。总结来说,地少、缺少劳力、家有残疾、家人有病、孩子多尤其是正在上学的孩子多,是致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走进贫穷的院落,面对老人家心酸的陈述,我的心一直是揪着的。堆在地上的药材曾经是一家人辛苦一年的盼头,好不容易避开天灾,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越来越不值钱。靠天吃饭的农家人为什么命运总是如此多舛?我站在这里能做什么?能给他们卖个好价钱吗?能帮他们医治重疾吗?能呼风唤雨保障他们好收成吗?到底能解决他们哪一点实际需求?除了反复重复几句空洞的安慰话儿,已经词穷到无话可说。
鲁甸中学只有初中,这次走访的15户家庭的孩子,都是正在鲁甸中学上初三成绩优秀能考上高中的学生。我所走访过的地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基本能执行到位,不仅学杂费全免,住宿也免费,免费营养餐也能基本落实。所以小学初中极少有辍学孩子,这与8年前相较,是很大的进步。但中考结束,就开始大面积辍学现象,高中一年学杂书本住宿生活费用最少也要万元,这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鲁甸中学初三两个班,一个班是要上高中的学生,另一班都是不准备读高中的。要读高中的并不是全班孩子都能上得了,中考成绩是其一,考上了家里能否供得起也是不确定因素。可想而知,单单鲁甸镇高中辍学率有多高。丽江是旅游胜地,结果是物价奇高,当地普通百姓深受其苦,这也一样传导到了鲁甸。种药材的农家自然得用现金买粮吃,也得承担高物价的压力。
28日晚上,我们除了颁发东腾文化公司提供的,鲁甸中学各年级共20名成绩优秀学生奖学金外,也与本次15位需家庭走访的孩子分别进行了面谈。至晚上9点过,这一天按计划顺利完成任务。

29日只安排7户家庭走访,需要翻山越岭,路途不易。依然分成两组,贝儿独自一组,由中心校王老师驾车陪同,去较近的太平村走访三户家庭,完成任务后,贝儿就先离队返回了。队长与我一组,去杵峰三个村三户家庭走访后,再拐去马色库走访一户家庭。走山路怕下雨,偏偏29日凌晨就开始下雨了。中心校看到雨越下越大,不放心要翻三座大山去杵峰的路程,找来镇上最有经验的老师傅开着他的四驱车,真心是为“自由天空”操碎了心啊!吃完早餐,喝完酥油茶,我们就要开始分头行动了。贝儿,现实生活并不只有苟且,远方也未必只有诗同行。与你同行不足两天时间,我们脚踏实地,我们为孩子喜为孩子忧,我们一起品味着“生活不仅仅只有自己,能为他人尽点心意”的快乐,我们已将苟且与诗遗忘在远方。期待来日走访路上再次相聚!

提心吊胆颠簸中,天空开始亮起来了,雨渐渐变小,快到杵峰时,太阳出来了。都说要下一天的雨呢,正在得意人品太好时,右前胎却漏气了。转来转去的山路转晕了我,差点吐了出来,等到达杵峰完小时,用了近1个半小时。通往杵峰的山路基本修好,只剩下偏远小村寨的小路还无法通车。比如去阿曼生,前半段刚铺了石子,四驱车勉强开得上去。后半段还是泥土路,车无法开只能靠步行。家在阿曼生的彝族女孩玉珍告诉我,为了省20元的车费,每周末回家要步行4个多小时。4个多小时翻三座山回家,这得多快的速度啊!
比鲁甸镇更远更在大山深处的杵峰,自然也更加贫困更心酸。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路是修好了,一样靠种药材谋生的地方,一样被市场行情无情地操纵着,靠天吃饭的本质不会因通了路而改变。也许是刚刚通路与外面世界畅通不久的缘故吧,也许是这里的少数民族风俗,整个鲁甸地区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的现象并不多,不知道越来越开放后会不会有变化。
这一趟也有令人欣慰的不少事儿,一是,在杵峰完小看到一些十六七岁的少年学生,问老师才知,这确实是上小学的学生,他们多是大山深处的彝族少年,有些甚至已订婚。现在的小学完全义务教育,没有学费还管住管吃,这些没上过学的彝族少年赶在结婚前读书学文化,等小学毕业了再回去。还有,国家为贫困地区困难家庭做了些实事,我们走访的大部分家庭都有新建起的房子,很多家只打个框架,这是因为在建的房子国家可以补贴近万元的危房改造款;也看到无论贫富几乎家家都有太阳能设备,这也是国家免费安装的,富裕的家庭就搭个洗澡间,没钱的就直接放在院子里用。再有,基本做到家家通电通水,如果某家没有水电,可以直接投诉到县政府,上级会督办各乡镇落实到户。最让我们倍感惊喜的是,在偏僻的杵峰完小,孩子们见到我们总是鞠躬致敬大声说“老师好”。这里没有支教老师,从孩子们有礼有节的行为上,可深深感受到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提升。
从8年前为100元书费而辍学的小学生,到杵峰完小走进课堂的彝族少年;从满村透风的小木屋到家家建起的土砖房;从摩托车的稀有到如今农用三轮拖拉机的普及;从脏脏的小脸油污的棉袄到漂亮的小花裙时尚的飞机头。点点滴滴中感受到鲁甸的进步,虽然还有无力负担高中费用的家庭,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只要在不断进步,就能燃起人们心中的希望。
雨后的山路还是不甚好走,在老师傅的建议下,我们放弃了另一个方向只有一户家庭走访的马色库,于下午4点过赶回鲁甸镇,着手准备第二天三所学校的奖学金发放。

30日早,从鲁甸出发先去巨甸的玉龙五中,一所随处远眺可见雪山的美丽学校。去年一位男生转学到五中,还未领15年秋季高中奖学金,这次找到他连同今春的奖学金一并发给了他。五中出来沿着金沙江返回丽江的金凯广场,约3小时车程。为了晚上玉龙一中、民中两所中学奖学金发放便利,我们选在大研古城客栈落脚。到了古城口,才知道进入是要收古城建设费每人80元的(早9点前、晚6点后就没人把门了),不想交肿么办?身上的“自由天空”T恤又成了金字招牌,告诉路口把门人我们此行的任务,就爽快的放我们进城了。
蓝天白云,雪山春花里,傍晚6点半先发放玉龙一中12位高中生奖学金,并与高一学生们简短座谈后,赶往玉龙民中发放13位高中奖学金。晚9点,夜风习习星空皓月下,我俩一身轻松走出民中大门,畅想着即将开始的丽江半日游。

这次玉龙鲁甸走访如此顺利,离不开当地教育局、中心校及各辖区学校的领导、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鲁甸中心校和鲁甸中学的鼎力支持与协助,无论走到哪里,不仅帮我们联系好适用的车辆,陪同的老师,甚至一日三餐也要安排妥当。美其名曰我们是志愿者,其实他们才是不要名分的志愿者。千言万语的感谢汇聚在这里道声:你们辛苦了!衷心祝愿你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每每与山里的孩子们在一起,心痛他们,爱惜他们,但激励他们的言语却是无力而苍白。发到他们手上的一学年两千元高中奖学金能给他们一生带来多大的改变?我们所作的这些“授之以鱼”的事儿,并不能改变他们家庭贫困的现状。当一批批志愿者完成使命得到心灵满足返回大都市之后,面对依旧存在的现状,孩子们内心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受?正能量满满,还是一地鸡毛后,又还原到起点日复一日又一日。值得我们思考的,不能只是献献爱心,如何将“授之以鱼”变成“授之以渔”,才能有底气大声说:孩子,我们爱你!

2 thoughts on “走访报告 l 2016年春季玉龙助学点——我们拿什么去爱你

  1. Born

    别人想要的,并不是一定是你心中认为的"理念"。心中的追求才是最珍贵的。献给,有"理想"与追求的人!

    回复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