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上的小白杨 | 2020年秋河南邓州走访报告

走访时间 :2020年10月 26 日- 27 日

走访任务:高中生奖学金 20位学生,中小学生奖学金50位,桃李天教师奖励56位

发放金额:奖学金 30000 元,奖学金 10000 元,桃李天教师奖励30000元

走访队员:浦建荣(队长)、陈红、章群英、李娟、陈丽颖、郑惠文

文 | 章群英

生日的这天我去了河南邓州,不是去观光旅游,也不是去走亲访友,是参加OFS河南邓州2020秋季助学走访。

清晨从武昌出发正午到达邓州——这个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我从一元钱开始认识他。

出火车站出来后打电话询问去往宾馆的交通,得知公交很便利。我便来到公交车站,到站后见等车的人们手上都拿着零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没有带小额现金。

于是就问站在我身边的小伙子说:“公交上能不能刷手机?”

他回答说:“不能。”

我下意识地说了句:“我没有零钱。

没想到他马上掏出一块钱递给我说:“给你。

我有点不安的接过钱想通过手机扫给他,他说不用。

我只好作罢,然后拿出巧克力给他,他很自然大方的接过去。在等车的闲聊过程中,得知他是学生,在邓州市第二中学读高中。我简单地问了一些关于邓州的事情,不一会儿他等的车来了在礼貌的告别后他乘车离去。

看着手上的一块钱,让我感到了邓州人的善意,我用手机拍下这一块钱留作纪念。

到达酒店后很快办理了入住手续,见时间尚早便出门看看邓州的街景。在闲逛中,想起网上推荐的邓州最主要的特产是小磨芝麻油。于是,我向路边的烧烤摊老板娘打听。

他说知道一家很好的榨油坊,就是有点远,等他有时间了可以带我去。我告诉他,我是从外地来的,没有太多的时间。他便说让我儿子带你去吧,

我有些忐忑,还是坐上他儿子——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电瓶车,经过七拐八弯,来到大马路边的榨油坊。

榨油坊的老板说是小磨芝麻油17块钱一斤,然后拿出两种规格的芝麻油说:“一种35块钱,一种50块钱。”我指着35块钱的那种问道:“这是两斤装吗?”老板说:“差一点。”我寻思17块钱一斤,两斤正好34再加 1元的包装费。老板说这种壶只能装1.96斤。我听后有些感慨:4钱的重量在我眼里就不是差距,有必要说吗?这里的人真是实在!

在回来的路上,我得知做烧烤的老板娘他们并不认识榨油坊的老板,只是知道这家的油好便热情的就推荐给我。我还以为在家榨油坊是他们家的熟人和亲戚开的,看来我真是想多了……

还有,因为我生日,就特地到当地有名的烩面馆去要了一碗最好的烩面。只是我看见是面馆碗比较大,就特意告诉老板说我饭量比较小,请少下一点面。没想到结账的时候老板居然让我只付一半的钱,虽然最后我坚持付了全款,但是我感受到老板的朴实。

短短的半天时间,就让我感受到了邓州人的真诚、热情、淳朴。

晚上9:00多钟见到了这次走访的全体志愿者老师,有来自上海的浦建荣、陈丽颖,来自哈尔滨的李娟以及来自北京的成英基金会理事长陈红和郑恵文。

我们六人有幸成为了河南邓州的第一批助学走访志愿者。

人员到齐后,陈红老师代表基金会给浦建荣老师和陈丽颖老师发放了常务志愿者聘书,队长浦老师讲述了这次的走访的主要工作内容。然后大家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准备表格、分装现金、人员分组等….

第二天8:00开始,我和浦老师一组在桑庄镇中心学校李老师的带领下,共走访了七位同学的家庭。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中原大地不富也不应该穷。

通过走访得知:邓州市附近的农村人多地少,人均约有一亩地左右,主要是小麦、花生和玉米等作物套种。这里没有完善配套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很大程度上要靠天收。正常的年景一亩地 能有一千二百元左右的纯收入 。

家里的青壮劳力基本都外出打工,土地主要是靠留守老人种植。比较好一点的就是有的农业机械操作,播种收割的时候,可以付费请机械作业,免去了在外务工人员两头跑。

如果家里没有在外务工的,靠种地的收入是很微薄的,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但要供孩子读书,实在是有些困难。若是家里有人生病,那更是难以为继。

在家访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家庭。

第一家庭我们到达村里的时候,家里没人,后来通过邻居帮忙联系上。在等待中我打量着这个村子,整个村庄的房子看上去都有些岁月的痕迹,村庄里也没见几个人,路边的草也已黄去显得萧瑟,唯有村边小路边的白杨树直立挺拔显出一些生机。

等了一会,我们走访这家的主人从地里匆匆回来了。这是一位六十六岁的开朗老人,他热情的邀请我们到家坐坐。

进了院子只见他家的房子是灰色机砖的墙体,彩钢板的屋顶,仿佛就是一个临时工棚,只有墙上已经有些退色的“光荣之家”红色小牌显示这是一个退伍军人的家。

从交谈中得知他们是一家三口,老人年轻时曾在湖南怀化当过几年兵,现在和老伴老在家里,女儿读高中。家里的收入主要是种地和退伍军人补助以及农村老年人退休补助,全年收入约六、七千元钱,加上养猪的收入(两头仔猪、一头半大、一头大猪)全年总收入不足万元,供女儿读书非常的吃力。

当得知我们的来意,这位曾经的战士有些激动,表示非常的感谢!

我午饭后我们去了另一家,从表面看经济状况应该还是不错的,大马路边的楼房上贴着白色的瓷砖,门前还铺了水泥地。进入家中,虽然空空荡荡,但也是干干净净,醒目的是两面墙上贴满了奖状和喜报。

奶奶介绍,他们一家4口人: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墙上贴的都是他们孙子和孙女读书以来得到的奖状。他们一个在读高中一个在读初中,但现在供这两个孩子读书已经很艰难了。如果不是享受一些政府减免的政策,其中一个可能已经辍学了。

主要原因是孩子的父亲因故去世,母亲一走了之杳无音讯。家中现在主要靠爷爷每年做几个月的临工和奶奶在家中种地收入,奶奶的语言中充满对孩子求学之路的担忧。这也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我想这个小小的助学金,对这样的家庭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温暖和希望。

下午我们在家访完后,浦老师和我在齐主任带领下走访了邓州市第二中学,迎接我们的是杨老师。迈过高高的台阶,我们来到了一间类似控制中心的房间,只见有两块大大的屏幕,一块展现的是若干个教室小画面,另一块展现的是大画面。葱绿色的校服映着同学们的脸庞,青春的气息仿佛要溢出荧屏。

不一会儿走进来五个同学,他们好像是从荧屏上走下来的一样,绿色的校服、青春的脸庞、满是朝气。

在随后的访谈中得知他们都今年才入高中的新生,他们都是来自贫困的家庭,但他们聪慧、勤奋,对未来都有自己的志向。

其中一位同学告诉他的梦想是当名医生,因为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生病,经常住院,而且做过大手术。在反反复复的住院过程中,他看到了医生对病人关怀对备至的爱心,以及救死扶伤的品格。他觉得这个职业很神圣,他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做他们那样的人。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在与另外一名同学的交谈中得知他在很小不记事的时候爸妈就分开了,他甚至不知道妈妈的样子。说起初中时被同学嘲笑的情景,他的心里告诉自己:“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没有妈吗?”他暗暗地鼓励自己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考取华东或华中师范大学,长大后做一名人民教师传播文化知识。

后来说起今年中考后在手机视频中见到的妈妈,他告诉我说她妈妈说一直都很想他的时候,满脸洋溢着笑容,看得出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还有一位很特别的同学,高高的、挺抜笔直,接过他手中填的表,得知他就是上午我和浦老师走访特别贫困的那家的孩子。他爷爷年纪大了,有时候有些迷糊,奶奶重病,爸爸打工时头部受伤,妈妈一去不见踪影。

当我们走进的他们家的时候看到满屋都是杂物,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还散发着腐败的味道,当时我就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得多难。

没想到这孩子不仅长得高高大大阳光帅气,而且特别懂事,学习之余会帮助家里做家务。他很自豪地说他的数学从来都是没有低于120分,真希望他能有机会好好的读书,将来有个美好的未来。

访谈结束后。蒲老师亲手将助学金发放到每个同学手中,陪同我们的杨老师给每个同学拍照留念,并告诉他们要好好地珍惜这个机会,感恩这些来自社会的好心善意。

当我们准备告别的时候,没想到这五位同学排的整整齐齐给我们鞠了三个躬。

我眼睛一热,说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我好喜欢你们。”

从二中出来,已是繁星点点,我们匆匆赶往邓州第一中学。在一中凵型的三幢大楼中我们听到了让我们震撼的声音,接待老师告诉我们一中有八千多学生,基本上都在这3栋教学楼上课,学生每天早中晚三次朗读。

我不由地慢下脚步,仔细听同学们的读书声。虽然听不出读的什么内容,但我坚信这其中一定有小苗破土的声音、有花开的声音、有春潮的声、,有迈向未来脚步的声音。大家不约而同地打开手机录下这动听的声音,浦老师更是激动地发了朋友圈。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桑庄中心学校进行奖励金发放活动,学校做了周详的安排,并邀请了教育系统各级领导来参加。

陈红理事长代表成英基金会做了深情的发言,她鼓励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然后回报社会。”

在这里我也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他说:

“我是农村学生,和我们其中的不少同学一样,我的家庭经济也比较困难,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带着来自父母殷切的希望,带着对初中学习生活的无限向往,来到乡庄镇一初中学习。可是经济的压力,让我们害怕有一天会失去在学校读书的机会,怕失去在课堂上聆听老师的讲解,怕失去与同学共同交流学习的机会,更怕失去长大后与同龄人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机会。”

听到孩子的心声,心中有些酸楚。

在发放奖励期间,我抽空和几位老师做了简短的交流。作为基层的人民教师,他们有着较重的教学任务,经济收入也比较低。但他们并没有这些完全影响他们对教育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他们也期望有社会上有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注他们。

在回程的列车上,我打开这两天在走访过程中的录音,听着听着,回想这次走访最深刻的印象——是桑庄中心学校大门边墙面上带着红领巾的优秀学生的照片,是雷锋广场上认真答题的孩子,是绿色校服映着的青春脸庞,是那八千学生高声朗读的读书声,还有贴满了墙的奖状,还有从小就生病同学的坚定志向,还有那从小就没见过妈妈的同学的笑脸,还有那在台上发言小女孩……

他们都如同生长在中原大地上的小白杨,正如小女孩的发言那样:

小草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花儿的开放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现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来帮助我们改善我们的上学条件,特别是北京成英基金会还拿出这么多的资金来奖励帮助我们农村的孩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你们不但为我们的父母减轻了身上的重担。你们的关爱就像阳光照进我们心中的阴霾,像及时的细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是你们用爱心又一次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火炬,是你们用爱心又一次鼓起了我们前进的风帆,是你们用爱心又一次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是你们用爱心告诉我们社会的美好。

期待这些中原大地上的小白杨经风经雨依然茁壮!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 小F:185-1952-9838

关于我们: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

专业的民间乡村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平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