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296阅读
  • 0回复

[走访报告]看见就是真爱 -----甘肃贫困生走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4-29
BY:吴乐央
走访时间:2019年4月22-26日
走访志愿者:陈丽颖、吴乐央、侯源蔚、殷虹、史晓艳、艾青、魏卫东
走访任务:发放通渭、临夏奖学金154人,助学金20人,走访初升高奖学金70余人。
发放金额:144,600元


作为我们的自由天空(OFS)志愿者,又一次参加了春季甘肃通渭与临夏两个县的走访活动。
421日,来自上海、北京、兰州、浙江的志愿者们相聚通渭,开启了历时五天的走访活动。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象是老朋友,一见如故。大气的史姐,多学的艾博士,直爽的殷姐,强负责心的丽颖队长,帅气的小魏,美丽的小候,快乐的央央组成了本次走访团队,一份共同的心愿,一份共同的爱,将我们联结在一起。
这次走访得以顺利高效完成,是因为史姐的奉献。当我们下飞机时,史姐就租了一辆车在等候,省去了我们转车等候等诸多麻烦。
  
志愿者活动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旅行

下飞机后史姐就载着我们直奔通渭县,四个来小时的行程,一路欢歌笑语,大家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展示了彼此的性格特征。因为我们把志愿者活动当作是一次有意义的旅行。
    车子驶离兰州后黄土高坡的风貌渐渐展现于眼前,耳边回响起那大家熟知的《黄土高坡》旋律:“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远处的山可说是寸草未生,灰黄的天与黄土连成一片,层层梯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我们的心也慢慢飞到了几百里外的通渭,不知道那里会是怎样的景,怎样的人,受助学生们长成怎样呢?
不知不觉中,目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五点多就到达了走访第一站通渭县。
形式多样的走访活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到达宾馆后大家立即进行工作状态,做好走访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整理奖学金及走访名单,书写信封,阅读走访手册,熟悉助学金发放流程,取出现金,忙得不亦乐乎。
22日早上我们来到第三铺乡开始了艰苦的家访。第三铺乡有三十多位新增的受助学生,重点是做好家访。家访是一项贫困生走访中的重要工作,承担家访任务的志愿者都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这是在架起资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桥梁。
在第三铺乡中学领导的帮助下,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兵分三路进行贫困生家访。我与小魏这一组的领路老师是席老师,一位年轻热情的体育老师。我们走访的学生家庭地处第三铺乡的边缘地,路线偏远,山路崎岖。虽然辛苦,却也领略了原汁原貌的黄土高坡风貌。穿越在弯弯曲曲沟壑险峻的高坡中,真的令人害怕,还好席老师熟悉这里的地形。前往小郭家的路特险,席老师随手一指,小郭家就在那边。我一看挺近的呀,可开车却不容易,我们要下坡、上坡,开了半来个小时才能到达她家。那坡路夹在陡峭的土壁间,往下是六七十度的坡,一直延伸到沟底,穿过窄窄的沟,立马又是几近九十度的上坡路,如过山车般一路颠簸。上到坡顶则满眼净是黄土,大地一片寂静,茫茫黄土堆上人烟稀少,村庄就隐掩在黄土中,根本分不清是庄子还是土坡。路上偶尔有几棵小树迎面而来,还未吐出新芽,再细瞧瞧,原来那里真的有几户农家。这里农家是四合院建筑,中间为正厅,两边是偏房,院子干净整洁。不愧为全国书画之乡,尽管贫穷,抑制不住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家家户户正厅内必定装饰一些书画,给这清一色的黄土增添了些许色彩。
这贫脊的山地,资源稀缺,因为严重缺水,能种的就是玉米、土豆、小麦等。家中最值钱的就是那毛骡了,值几千元,因为这是唯一贵重的生产资料。
走了几家后,我终于明白不是这里的老百姓不讲卫生,不爱洗澡,实在是没条件洗澡。院子外窨井盖大小的储水池是他们一年的全部用水,而且这点水也是要看老天的恩赐了。

23日的主要工作是发放奖助学金,与受助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状况。一天时间里我们在通渭一中、二中与三中进行了奖助学金的发放。
访谈学生是我的强项,我喜欢跟学生聊天,通过聊天可以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虽然时间短,可我一直想跟他们多聊一点。在与通渭一中、二中、三中的十多位学生访谈中,我一直抱着真诚的态度,放下身段,用心去倾听这些孩子的心声。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问,特别是开放式的提问真是好办法,能够开启对话的空间。通过提问我了解到这些学生的优势、特长,倾听到他们的求学目标,倾听到他们应对困难与挑战的方法,从而让他们看到经济困难是暂时的,让他们看到自己是有能力有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有那么多的优势资源。
23日晚上我们不辞辛苦来到了临夏回族自治州。来之前听说这里走访不好做,但在教委领导的支持下,还是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24日一早我们的走访兵分两路,一路去井沟中学,一路去漫路中学。我与小侯、史姐去了漫路中学,给六位学生颁发了奖学金,新增12位受助者家访。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助学工作,安排了三位老师带着我们前往乡村了解情况,做好实地走访工作。
晚上我们一起给临夏民族中学的学生发放了奖助学金,进行了简单的谈话。
25日的任务是给临夏县中学发放奖学金与助学金。发奖现场我们关注到了不同的校服代表不同的年级。场上有十四位高三学生,一个多月后就要高考了,于是想给这部分学生一些支持,我就专门给高三的学生做了一个简短的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内容分为三个流程,第一个内容是让每一位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包括可能考上的层次。大部分学生可以考取二本,小部分为一本与高职院校,对于专业大部分已经有了初步选择,个别学生还没考虑这件事。第二个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兴趣以及大学目标的确立。重点给学生们讲了六种不同类型的兴趣及对应的专业类别。第三个内容是帮助学生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如何提升学习效率,特别给同学们介绍了思维导图学习法与成功想象法。
活动结束后,这些同学都感觉到今天这样的团体辅导非常有意思,对选择高考志愿、提升学习效率帮助特别大。

走访后的几点思考

走访活动结束了,对活动的思考还没有停止。此次走访三个问题引起我深入思考:
第一,如何扩大贫困学生对未来的思考空间
本次走访中笔者与40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谈话,虽然时间不长,但也能了解到其整体情况。笔者发现通渭、临夏的初高中学生对自我认知是不足的,对专业、职业的认识更贫泛。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思考,然而思考深度不够。临夏16位高三学生,当问他们想考什么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时,他们有想过,但未来选择的专业、考虑过的职业都局限在化学、英语、教育学等普遍知道的领域,职业也局限在医生、教师、会计、护士等传统职业。没有人提到过计算机、人工智能、IT产业相关的专业与职业。他们不知道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兴趣、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跟老师的交流中,也发现老师们没有关注过学生的生涯发展问题,他们觉得学生能够认真读书,考上好的高中与好的大学就可以了,至于考上后学生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都不清楚。
可见需要加强学生们的自我认知、专业认知,通过各种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要做好学生的生涯教育,必须提升老师的生涯认知能力。


第二,怎样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
通渭地处甘肃中部,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虽有草畜、玉米、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优势产业。临夏位于甘肃西南部,是回族自治州,气候条件相对于通渭来说稍稍好一些。但是这两个县的资源实在少,特别是通渭,黄土高坡有的是茫茫黄土,农民种植玉米、土豆、小麦等,只能保证一家人的温饱,如果家里有人生病或者上学的人多,就力不从心了。于是就有了精准扶贫工程项目。
对于精准扶贫这项工作,政府有大量的投入。我的甘肃学生毕业后在武山县的乡政府工作,他告诉我,精准扶贫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去年他们乡政府工作人员将大量时间、精力化在精准扶贫上。先要确立了一些扶贫村与扶贫农户。如果是扶贫村,大约80%的农户被确立为扶贫户。对扶贫户的第一项资助是改善住房条件,政府出一部分钱,把院子、房子进行整修,外观看上去特别漂亮、干净。难怪我们在走访中,如果只看外观确实看不出贫困的样子。第二项资助则是让农民学习一些技能,有了技能可以出门打工,笔者认为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学会技能是给了贫困村民持续发展的能力。
但是对于那些贫困学生来说,这样的帮助是否有效,值得商讨。
走访中,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与临夏民族中学、漫路中学的教师聊天中得知,这些中学得到来自全国各种机构的支持资助非常多。所说临夏回族中学,有些学生一年最高可以得到的资助达八九千。
可是好多资助机构送来钱财,拍完照就完事了。老师们感觉我们的自由天空的家访与谈心谈话工作就与别的机构不同。
听了老师们的反应,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资助?资助什么?是能够真正帮助到应该帮助的人。


第三,如何加强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
425日,我们三位志愿者来到了临夏的漫路中学,在与学生交谈时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三四位学生是单亲家庭的,而且都是妈妈离开了。进一步询问,他们的妈妈都是藏族姑娘,有的生下孩子才一个月就离开了,不知道妈妈长成什么样子。小艳同学的妈妈在她十二岁离开家了,她与爸爸、妹妹三个人相依为命,每当节假日来临之际,看见别人都有爸爸妈妈一起,心里特别难受,但是怕妹妹伤心,她时常一个人偷偷躲着哭。与妹妹也很少谈及妈妈,怕引起悲伤。但是这次我问她:“想妈妈吗?”起先她嘴上说:“不想”,但我发现她的眼眶红了,后来聊到这几年痛苦地想妈妈,却把思念埋藏在心中时,越说越难过,实在忍不住哭了出来,哭得那么伤心,似乎要把这几年的委屈、难过、思念统统化作泪水。而我只能心疼地抱着她,让她尽情发泄。渐渐地她止住了哭声,跟我聊起她的学习与生活。她的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特别是英语、数学学得好。未来小艳想成为一名老师,因为妈妈离开后,老师一直在关照她,爱护她,她希望自己也能跟老师一样去照顾更多需要关爱的人。多么朴实的想法呀!
可是小邓同学更悲惨,她妈妈生下她才一个月就离开了,她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妈妈离开后,她爸爸没能力再娶,如今父女俩都寄居在大伯家。
九年级的小鹏同学也是在他出生九个月时,妈妈离家出走。想妈妈是在六一儿童节,看到别人的妈妈会一起参与庆祝活动,心里特别想妈妈来参加。想妈妈想得厉害时就拿起照片看看,或者去打篮球,排解心中的郁闷以及思念之苦。
为什么这里的小伙子都会娶藏族姑娘呢?漫路中学的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经济条件差,但是结婚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般需要一二十万的财礼。而临夏、通渭这一带小伙子前往牧区打工的相对较多,接触藏族姑娘的机会多,怀孕后就把那姑娘带回家,省下了一笔财礼钱。但是都没有登记结婚的,藏族姑娘来到甘肃后发现生活条件、家庭条件都差,于是生完孩子就跑了。也有的是妈妈外出打工,爸爸在家照顾爷爷奶奶。时间久了,妈妈遇到条件好一点的男人也就不回来了,爸爸也没办法找回妈妈。
这样的单亲家庭真不少,老师们告诉我们,象漫路中学这样600来名学生的学校,每个班就有三四个。那对这些学生如何进行帮助呢?老师们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没有专兼职的心理老师,他们觉得这是普遍现象,不足为奇,最多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那单亲的孩子们是怎样应对的呢?他们告诉我,一般都会有几个相同境遇的好朋友,一起聊聊天天,抱团取暖,相互支持,适当减轻思念妈妈的痛苦。

一周的走访活动结束了,作为志愿者,不仅仅是完成了规定的走访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灵魂也得到了洗礼。我们一直坚信“看见就是真爱”,我们看见了志愿者们的用心;看见了黄土高坡上农民的生存状况;看见了学生们的朴实与可爱,以及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看见了老师、学校领导、政府在这片土地上的奉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