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 贵州镇远走访助学报告走访时间:11月29 - 11月30走访人员:韩晓萍、刘雁萍、陆燕、潘至立、徐加利、周晓辉走访任务:为镇远中学31名高中生发放助学金、对10名新增的学生进行家访 写在前面的一些话 镇远走访的行程早在8月底我就和我妈妈订好了,趁着我毕业的这段空闲时间,我们决定一起参加这次行动。我自己从小就生在城里,也在城里长大,所以对县、乡、村的概念比较模糊。借此次走访的机会,一方面我可以转换心情,另一方面也能够接触并了解到困苦学生的生活。我作为第一次参加助学走访的新成员,心里总对接下来两天的走访感到忐忑不安。即使在此之前已经参加过培训,却还是不知道自己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和心情来面对学生和家长们。
走访记录10月28日我们和小组所有成员在望江楼成功会师,相互作了一下自我介绍。我们的队长晓辉早早就已经把所有文件和行程安排妥当,并和我们阐述了接下来两天的行程安排:29日当天在镇远中学进行助学金发放。为了尽量避免打扰高中生们正常课业时间,我们将从下午6点学生晚自习时开始进行助学金发放并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届时将进行流水线的分工合作,队长进行发放助学金,小米拍照,其余四人参与谈话。30日将会把我们分成三组人,去金堡镇对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10月29日 下午从望江楼坐公交到达镇远中学门口,出来迎接的杨主任非常热情,和我们每个人都握了手之后领我们到会议厅进行奖学金发放一事。值得一提的是,虽说是县里的高中,但是对待安全问题却一丝不苟,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登记才能进入校园。在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我仿佛也重新回到了上高中时的绿茵场上,心里总想和同学们打上一会球。
因为我的高中生活离我并不算遥远,所以我在自己的高中学习经历中找到和同学们共同话题,由此进行突破来找到话题。在和几个同学谈话下来,我感到高二和高三生背负的压力普遍较大。他们也坦言有时候会不自信,担心自己分数不能再进一步,但是当我问及他们能不能再坚持下去的时候,他们两眼是放着一束光芒的,都坚定地说,能!
我们的工作尽量把控时间并提高效率,为学生发放助学金的同时也尽量了解学生的性格,也为他们答疑解惑,更有志愿者主动答应会给同学书籍上的帮助。
10月30日
我和小米一组,去报金乡对4名学生的家庭进行走访。一路上由潘校长带路,因为路程比较远,每户人家都要潘校长开20~30分钟的车子才能到达。一路上我们的所见也印证了“地无三寸平”这句话。每户人家的田地都不大,或者根本就没有耕地,即使有,也很难自给自足,有时候还需要再用钱买粮食才能勉强过日子。潘校长说,他选这几个学生来作为被资助人是有原因的,是因为他想要通过这个举措来普及教育理念。因为父母大多都是没有读过书的,有很多就觉得读书还不如打工,钱来的实在。“一个村有那么一两个孩子走出了大山,上了学找到了好工作再回村里报答父母,过上好日子,那么村里人都看在眼里,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了。”
第一个走访到的家庭,房子已经从以前的破木屋换成了砖头和水泥筑成的房子了。虽说外观看上去有三层楼,但是总共面积不到50平米。走进去更是发现,家中只有最最基础的设备,很少能见到电子产品。家里的第一层做成了小卖部,不过家人也坦言道也基本不会有人买东西。家里的收入还是主要靠父亲开车运货和母亲的务农。父母对读了高中的儿子寄予厚望,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期待,但是从父母表情里解读出来的,更多的是担忧,该如何负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
第二个家庭坐落在山腰上,整个村不及百余人。走到门口,是一户两层楼木房。木房子整体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木头柱子看起来完全支撑不起来整个房子重量。电线也整体暴露在房屋外,可能随时都有安全隐患。来迎接我们的是同学的母亲,手里还抱着一个不到1岁的娃娃。我们走进房子的时候,也只注意到烧饭的炕是翻新过的,房间剩余的地方都是空荡荡的。当我们问到收入问题时,母亲说他们家已经5年没有收入了,而且父亲身体一直不好,没有办法务农或者打工,自己也是要带小孩,现在小孩上高中的钱还是问亲戚借的。不过即使如此,她说,会坚持让小孩子上大学的,自己明年就准备出去打工了。母亲说话的时候也许已经很难控制住情绪了,稍稍用纸擦拭了一下眼角。
在去下一个家庭的路上,我注意到有些孩子基本没有写出家里的任何信息,我问小米和潘校长会不会小孩和家里关系不好。潘校长说,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难得回家,孩子也要住在学校里读书,孩子和父母都忙,所以小孩子一年也见不到父母几次。
之后潘校长说,前面两个都是侗族人家,接下来我们去苗族村寨。
到达之后,向我们径直走来的是第三个家庭的母亲,万妈妈,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干练的妇女。她说话也很有力道,是一个很外向乐观的人。头发上也用一个丝线缠着木梳,绑在头发上。妈妈非常热情,给我们一人搬了一个板凳来坐着谈话。她说,她还有一个考上了大学的儿子,引以为豪;同样地,她也希望自己女儿能够考上大学。我和小米也为这位妈妈开心,不过我们后来也得知,妈妈和爸爸都只是捡垃圾的清洁工,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现在只有国家的一定补贴。不过妈妈说话的时候还是非常乐观,说自己是个文盲,但是不能让孩子也像她一样,总是会有办法的。最后我们要走的时候,她双手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双手手腕,表示感谢。
到达最后一位家里的时候,母亲已经叫好了亲戚来作汉语和苗族语的翻译,而且她忘记带家门钥匙了,在我们来之前已经自己把锁门用的锁敲开来了,生怕会出一点差错。我们走进去的时候,她也早已采好了许多果薯给我们吃。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她满满的热情了。母亲的两个大儿子都已经结婚,但是孩子们也自顾不暇,没有办法给还在读高中弟弟任何援助。母亲最后要和我们一起走一段路,她从菜园里收了一些大白菜,用一大麻袋扛着去儿子家里带孙子。
尾声
至此,我们的走访结束。虽然我和小米走的是最远的一条家访路线,但是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当地淳朴民风,每一个家庭都邀请我们进他们家吃午饭,但是由于我们还有很多任务,便拒绝了他们的盛情邀请;但是我们体会到的更多的是,这些父母对孩子予以的希冀。
走访的时间仅仅为两天,体会也非常之多,但也五味杂陈。助学之路还很长,普及教育的道路也应更加拓展开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作为OFSer的我们希望,让爱,每天都能延伸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