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38阅读
  • 8回复

“感恩的心”是什么样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9-04
 贫困大学生被终止资助背后的心理困境  
  “感恩的心”是什么样子?  
  
  □本报记者 潘晓凌 □成希 发自湖北襄樊  
  
  “一对一”资助的见面仪式开始了。“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会议厅、这么多时髦的阿姨、这么多领导。”一位被资助的大学生回忆。大学生们被要求上台和跳舞——《感恩的心》,这也是仪式的主题。但这些贫困学生似乎不喜欢这样的“感恩”方式,包括频频给资助者写信。他们眼中的感恩,是努力活着,自然而有尊严  
  
  尽管早上7点就赶到镇上搭车,但颠簸了6小时到达湖北襄樊时,大学生段东仁(化名)还是迟到了。对他和他同伴的“捐赠仪式”早已开始,会场上正放着歌曲《感恩的心》。这个20岁的孩子被叫上台,和另外21名受助大学生一起跳舞。
  台上的大学生都出自寒门。这场在2006年8月中旬举行的活动,是襄樊十几位女企业家对他们“一对一资助”的仪式。中国人更喜欢用仪式表达他们的心情,比如这场由襄樊市总工会组织的活动,主题是“感恩的心”。
  但来自湖北保康山区、穿着灰衬衣黑布裤解放鞋的段东仁,感触最多的是自己卑微的心。他只记得,那首不过5分钟的歌,仿佛把秒针凝滞住了;他的手脚,像被一桶浆糊泼过般僵硬;而舞台上的灯光刺痛了他的眼睛——在他家,仅有4盏30瓦灯泡。
  一年后,2007年8月19日,段东仁没能继续参加捐赠仪式。这一“结对”资助,每次资助期限为一年。贫苦的孩子并不知道这个坏消息,直至2007年8月27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上他。此时,他与其他4名“缺席”的大学生,已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感恩门”前,孩子受伤
  
  8月19日,辽宁大学的龙威与其余16名受助学生,再度获得襄樊市总工会牵线的“金秋助学”资助。根据2006年的协议,与贫困大学生结对的女企业家每年将资助他们1000元,直至其本科毕业。
  市总工会负责人解释了段东仁等5名学生缺席的缘由——一年多来,有2/3的受助学生没给资助者写过信,一名男生写过信,但只是想再得到多些资助,信中连句“谢谢”都没说。“我们不愿再资助没有感恩之心的大学生。”一些女企业家感到失望和愤怒。
  捐助者的心完全可以理解。“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春秋时期的《左传》,就留下了“结草报恩”的典故。而在今天的电视中,你可以不断看到类似的场景,比如灾民们跪在前来视察的领导面前,泪流满面。但现在,竟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捐款者不闻不问。所以,这个消息被媒体披露后,网上就有人大骂这几个孩子“白眼狼”。
  面对这些反应,身处漩涡的大学生龙威保持沉默。这个频频给资助者写信、打电话的19岁男孩,此次被树为“懂得感恩”的典型之一。但他在心里为那些没再获助的同学抱不平——他理解他们的心,“除了那个写信要钱的男生,阿姨们是不是应该去了解一下,她们资助的孩子为啥没写信?”
  龙威的父亲拉了几年黑三轮,在暮色中与城管打了数次“猫鼠之战”,最终以车被没收告终。母亲也曾是黑三轮大军中的一员,最近刚拿到出租车执照。而妹妹正在念高中,准备考大学——如果她的梦想实现,那就是家庭经济的噩梦。
  在龙威看来,严阿姨资助他的1000元钱,是父亲在城区内拉500趟活的收入,也许还是其父母卖两三次血换来的“营养费”。龙威觉得,像他这样的孩子,不会不珍惜这1000元的宝贵。
  但主角们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我们不会再接受资助,将来我们要资助别人!”被取消资助的王可(化名)的母亲,在电话中断然拒绝了总工会继续寻找资助者的好意。另两名学生的电话或手机,要么无人接听,要么称孩子不在家。
  “有些消息是误传。”捐助的负责人之一、湖北襄樊工会女工部部长周华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只有3名学生被企业家终止了资助。其余两名去年已获得了一次性资助。而被停止的那3名学生,工会打算为他们联系新的资助人。”接受采访时,周华玲一脸无奈,她称自己万没料到,工会连续办了九年的捐资助学活动,会骤然成为众矢之的。
  
  寒门之子的习惯性沉默
  
  3名被取消资助的学生中,就读于哈尔滨某大学的段东仁是最后的知情者。当记者驱车6小时来到他偏居山区的家中时,头发花白的父亲以为暑假留校的二儿子闯了祸,从竹凳上弹了起来。“我没接到任何通知。”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段东仁在电话中说。2006年10月,他曾与资助者通过一次信,之后再无联系。他没有手机,家里也没电话。今天,他仍称“一辈子感激阿姨,是她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
  段父有些愤愤不平,“我的娃不是个不懂报恩的人。他知心疼父母,但从来也没给我们写过信。”段东仁学习特别刻苦,这让他们再苦也有盼头,“不是报恩是啥?”
  “可能是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与城里人不一样。”段东仁说。他回忆起去年跳的集体舞,也许正能让资助的女企业家们感到欣慰——当时,台下的家长与资助者,许多双眼睛泪光闪动。但对这群贫困的孩子,则是尴尬、自卑,甚至屈辱。
  在樊城某石灰厂一座简陋的工棚房中,湖北中医学院学生方圆的妈妈至今仍记得《感恩的心》的歌词。8月26日,当着记者的面,她重又哼起时,泪流满面,“宋总(捐助方圆的企业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方圆有些恼怒地打断了母亲的话。他告诉记者,除了学费,没其他困难,自己能克服。
  提及这段感恩舞蹈,就读南京某大学的汪志鹏(化名)的母亲两眼发红。“娃子知道自己获得资助时,抱着我说,‘妈,这下咱家有救了!’可到参加捐赠仪式那天,他却说不想去了。”
  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周华玲也注意到汪志鹏的变化。在仪式前的见面会上,周华玲特地点名让他起来自我介绍。汪志鹏挪了两步,又猛地坐了下去,全场愕然的注视下,男孩眼泪直流。
  “娃的裤子穿得太久,裤裆炸线了。”母亲望了望儿子,轻声说,“见面会完后,他扑到我身上说:妈,当穷人实在太蹩了!”
  “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会议厅、这么多时髦的阿姨、这么多的领导。”辽宁大学的龙威回忆。见面会当天,总工会领导要求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学业情况。主动起来发言的同学不多,两个发言者之间的间隔时间有3-5分钟,越到最后,沉默时间越长。“好几个同学说着说着哭了,一名女生当场放弃了资助。”
  “绝大多数贫困生的心是孤僻、内向、焦虑的。”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胡邓分析,他们骨子往往深嵌着强烈的自尊与过度的敏感。
  胡邓称,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乡下走入城市的高校,他们在短时间内承受太多的变化。现代化的环境与用品,与乡村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容易让贫困大学生无所适从。
  “他们的心,脆弱敏感得像玻璃。”周华玲说,“猛地一撞,碎片一地。”
  来自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表明:60%的人因穷而感到羞愧;约1/4的人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而四成以上的人不愿公开求助。
  而一些极端的案例,更给他们的心理雪上加霜。汪志鹏的母亲告诉记者,儿子小时候开朗活泼,但他12岁那年,他的大哥考上大学,因没钱就读喝农药自杀。父亲因此精神错乱,儿子从此变得沉默寡言。
  “志鹏不爱说话,但懂得心疼我。”这位母亲说。2007年除夕,新年钟声临近敲响时,志鹏和姐姐拉着手走到她跟前,说要给妈妈唱首歌。当时,窗外爆竹声震耳,客厅里那台无画面的电视机沙哑地传出春节联欢晚会的欢闹声。汪母没听清儿女在唱什么,只一个劲地鼓掌,边抹眼泪。
  
  “尊严要靠实力挣回”
  
  8月27日,段东仁通过媒体,拿到了资助者的联系方式。男孩犹豫了一下午,最终仍没按完这11个数字。他告诉本报记者,去年的捐赠仪式上,阿姨把装着1000元的信封递给他,问候了几句,便离去了。这项一对一交流的环节,总共不过两分钟。
  尽管觉得尴尬,且不知说什么好,段还是打算第二天给阿姨一个电话,说声谢谢。这个被他称为“半个社会”的大学校园,开阔了他的视野,还将扭转他的人生。此前,他所生活的世界,再大不过连接村庄与小镇的那座无扶杆的索桥。
  “感恩门”事件后,有媒体向段东仁索要阿姨给他的回信,被他拒绝了。“我不想以此证明我给阿姨写过信,懂得感恩。更不想因此伤害到阿姨。”段告诉记者,他去年刚到校,手摔伤骨折。他花了一个下午,歪歪斜斜地写满了三页信纸,向资助他的阿姨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一个月后,阿姨回信让他“多喝骨头汤”。段一直保存着这封来信。但此后,他没有再写信给对方。
  去年8月份,为22名大学生颁发助学金时,襄樊市总工会还发出了倡议书,要求大家学会感恩,与女企业家多联系,汇报自己的学业与生活情况。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周华玲告诉记者,“2/3大学生没给资助者写过信”是指写给总工会,而更多的大学生直接给资助者写信。段东仁不想再去琢磨,自己是不是与阿姨联系少了,显得不懂事。在他看来,农村娃的感恩方式,就是“努力活出名堂来”。他竞选当上了校科技创新协会副部长,还是学校新建的展厅的解说员,接待校内外前来参观的学生、家长和领导。
  其他受助学生也纷纷迈出了原来的世界。方圆在同学的鼓励下,参加班级干部竞选,最终被选为团支书,这个同学眼中勤奋稳重的学生干部,成绩在年级也名列前茅。
  龙威申请到学校提供的助学岗位,扫楼道。寒暑假回到家,他便到严阿姨的公司实习。这个身材敦实的男生告诉记者,用实际行动表达谢意,更自然而有尊严。
  但并非每名受助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年春节,汪志鹏曾提出到资助者的公司实习帮忙,对方称人手充足而婉拒了;有的女企业家没有给学生留电话和地址,告知通过电子邮箱联系就好;有的留下秘书的电话,告诉学生,“没有要紧的事情,不用直接联系我”;有的学生给资助者写信,始终没盼回只言片语。而王可的母亲称,资助过他们的企业家曾问女儿,有没献过血?有没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不知道这跟感恩有什么关系!”
  被取消资助的王可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报喜?怕对方认为自己骄傲;报忧?又怕对方担心我向她伸手要钱。我很矛盾。”
  如今,一场“感恩门”风波,将双方之间微妙的“度”击得七零八落。资助段东仁的企业家称其并没终止资助,而是当时在外出差,也不清楚段的情况,之后匆匆挂了电话。襄樊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带头资助了5名大学生的宋爱洁也婉拒了采访。
  龙威与资助者严建群则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到严主席的公司实习两次后,他得到了师傅与同事的认可。严建群告诉记者,龙威毕业后,只要肯来,我们就收他。
  就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段东仁梦想成为一名核工程师,操纵渺小的粒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他的另一个愿望与大多受助学生一样,将曾经受过的捐赠回报社会。“我要换回我的尊严。”他说。  
  
南方周末    2007-08-30 16:29:59
我们希望希望生命创造奇迹, 我们希望希望爱情温暖心灵……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9-04
换位思考后,誰的立场都很有道理,其实人与人之间重在“沟通”。
学会理性冷静的思考并取舍!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9-04
支持楼上的朋友,俺师傅说"沟通高于一切"

哎,就一千块钱还女企业家赞助~还一定要这种形式上的回报!!不知道说什么好!

还是希望国家多给这些家境贫寒而又学习上进的孩子一些勤工剑学龄前的机会!毕竟捐助都只是暂时的!

像楼主贴子里面的这类捐助不但伤了受助者的自尊也让受助者与捐助者陷入尴尬的境地.其实换位思考一下

也许谁都没有错,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寒心啦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9-04
双方多一些理解,凡事往好处想一些吧.孩子努力学习就是最好的回报了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9-05
当那些小孩在跳"感恩的心"这舞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低着头的,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呀!~~
真寒心...

保护好这些小孩呀!~~~
短暂人生,
我这么活着...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10-11
有些人的善意
有些见面仪式的行为
可能已经伤害到孩子那仅有的一点点自尊
施予帮助的人潜意识里带有了那么一点点优越感
但这些是我们能规避的
我们应该更多的考虑孩子们的心理。
他们的心是脆弱的
哪怕自己不承认,请隐藏好自己潜意识里的那一点点虚荣,那一点点优越感。
它像一把剪刀插进孩子的心窝
别让我们的孩子背上感恩的包袱
他们心理的压力早已承受不起
当善良成为潜意识,我不必善良。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10-14
说的太好了,施恩又何必在意那么多的表面文章呢?说了声谢谢就表示感恩了吗?
换了是我,对于这样的资助,不要也罢.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3-02
自尊心敏感的像玻璃,一碰就碎片满地,这样的心理也要好好调整!
ooo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5-16
最好就是不要曝光这些孩子
简单  快乐  自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