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604阅读
  • 10回复

作为一名老师所要知道的(系列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12-03
李政涛:没有灵魂的教育 tS3!cO\  
lw `$( ,  
作者:李政涛   文章来源:中国私法网   点击数:621   更新时间:2006-2-10   ]u|5ZCv0  
Ug#EAV<m  
  据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一个学生,曾经一本正经地问过:“我学这些东西能得到些什么呢?”欧几里德沉默片刻,叫来仆人,吩咐说:给他6个铜板,让他走吧,这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清楚这个学生当时的反应,也许他会面红耳赤,幡然悔悟,也许会理直气壮地接过铜板,扬长而去。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欧几里德还在,他的大部分不是为铜板而学习的学生留了下来,在那个时代里,欧几里德们占多数。他们研究算术是为了观察思考数的性质, 唤起思考的能力,引导心灵超然于变幻的世界之上而把握着本质和真理,学习几何学是为了引导灵魂接近真理和激发哲学情绪,以便了解关于永恒存在的知识,进而掌握“善”的本质和形式。学习辩证法是为了找出事物的关系,事物的本质,使人的智慧和能力更趋完善……对于他们来说,这与其说是一种理想了,不如说是一种现实,成为他们生存方式的一个部分。 @Zzg^1Ilpu  
  然而,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这已经变为一种单纯的理想了,因为欧几里德们已经成为少数,倒是那类学生茁壮成长,排着长长的队伍,大大方方地走到老师面前,摊开双手问道:“我从中得到什么呢?” 9}T(m(WQVu  
  这个问题的归宿在于“什么”,前提却是“从中”,也就是知识。所以,这个的另一种问法是:我能得到什么样的知识?什么知识对我最有价值? 8}aSSL]  
  1884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感到这是一切教育的“问题中的问题”,全部教育都来源于它。斯宾塞的回答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因为它最直接地关系到我们的自我保存,这是一个颇有诱惑力的答案,在他之后的教育就变成了对这一结论的充分实践。也正是从那时起,人类的教育开始堕落了。因为对于这样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斯宾塞却给出了一个物质至上的答案,而且人们竟然心甘情愿地接受了。 7Vo[zo  
  我并非反科学主义者,这是荒谬的。我关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知识,现有的科学知识给我生活与教育带来些什么变化?有人会毫不犹豫地指出科学知识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足够的便利、充分的物质享受和种种不可言传的微妙好处,这依然没有脱离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之类的老套路。所以,欧几里德的行为对他们来说不仅是陌生的,而且是可笑的,他们会钦佩那个学生的勇气,并用羡慕的目光遥望那六个铜板,把它视为革命性的象征。但他们忘记了:革命有时能解放人,有时也能毁灭人。有一点是可以得到实证的:那个作为革命者的学生从此就消失了,包括他得到的铜板。 '$h0l-mQ  
  现代教育的革命是从反智慧开始的。现代人追求的是与智慧无关的知识(一种可能使人聪明和精明的知识,它不可以为人们带来实利,因而,这个时代流行的是金融、商务、会计、法律、电脑和公共关系学(这是一门有关如何温情脉脉地骗人和如何避免被人骗的科学)。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遭到普遍的漠视: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Dbu;cqR@  
  在柏拉图那里,智慧即指关于“善之相”或绝对的善的知识,绝对的善就是绝对的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使人通过“认识你自己”趋向那绝对的善,因此,人要不断地去爱智慧,追求智慧,它能照料人的心魄,实现心灵的转向。孔子之所以鄙视樊迟,在我看来,原因在于樊迟孜孜以求的只是知识(如何种菜之类) ,与孔子心向往之的智慧相去甚远。可以说,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是东西方古代文明共同的特征,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智慧之爱。 7*eIs2aY  
  但不知什么时候这一源头不再流淌智慧,汩汩而出的只是知识。对知识的狂热追求淡化甚至吞没了对智慧的渴望,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但是由此导致教育界出现的种种现象就不奇怪了:我们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教育书籍和文章,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花样翻新;人们花了大量精力去从事没完没了的教学实验,做一些无关痛痒的调查分析;教师辛辛苦苦地工作,结果只是让学生学了大量考试之后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获取最佳发展,而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看重和考试成绩;我们的素质教育讨论得热火朝天,但如何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至今没有搞清楚,结果把素质分割成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知识的堆集,而与智慧无关。因此,现代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特殊智能的训练而胜任某一种职业,从而使教育萎缩为职业的附庸和工具,这绝非真正的教育。 f?lnBvT|b  
  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第4页)。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m`&6[[)6~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导向事物的本原,在本原中把握安身立命之感,如果单纯把教育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从这个角度看,现今流行的教育口号,诸如培养学习兴趣 ,学得一技之长,增强能力和才干,增广见闻,塑造个性等都只是教育的形式,而非教育的灵魂。 a|-B#S  
  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对此,北大在任最长的校长蒋梦麟先生当年曾说过:“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西潮》,载与《蒋梦麟教育论著选》,第303页)此话今天听来依然难能可贵。 Bo4iX,zu  
  而现今的教育,从课程体系、内容到授课形式,有多少与这种信仰和理想有关呢?它是有科学而无灵魂的教育。 SoHw9FtS  
  有灵魂的教育不会排斥科学,相反它能引导科学的发展方向,因为科学的基础和目标不能从科学本身中得到。所以雅斯贝尔斯说:“以科学为其直接任务的大学的真正活动,在于它丰富的精神生活,大学借助有秩序的分工合作从事科学的研究,追求绝对真理。”(《什么是教育》,第166页)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就有了灵魂,成为人类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只有在此时,我们才能同意斯宾塞的结论:科学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C t(M)  
  “科学与民主”之所以成为老北大人竭力追求的目标,并不在于科学和民主本身,而在于科学民主过程中的精神,即蔡元培着力强调的“取从真理”、“独立不拘之精神”,在这一基础上,北大重建了强调终极价值体系的世界观教育,从而将人的纯粹精神活动与人格置于教育的中心。北大之所以成为莘莘学子的精神圣地,道理就在于此。 g?rK&UTU  
  然而,中国只有一个蔡元培。“后蔡元培时代”的教育愈加发达,灵魂的声音愈加缥渺微弱。如今的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并不缺少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也不缺少教育学的教授和博导,但惟独缺少有灵魂的教育。那种饱含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人的自由、公正和生存尊严的教育已经远离我们,被淹没在利已主义、机械主义和实利主义的冰水之中。可以预见,未来浮出水面的将是一群有知识无智慧、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的一代人,这些没有灵魂的人将组成我们的民族,幸耶?灾耶?只有天知道。 ?$@E}t8g\  
文字
(待续------)
[ 此贴被宗敏丽在2006-12-24 18:24重新编辑 ]
地上本没路,有我走了也变成了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2-05
感谢分享。
我们都太骄傲,太在乎谁重要。
寻找四叶草,寻找幸福,每个人都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2-19
我们渴望和追求的到底是知识还是智慧..... ogJ>`0 +J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想和信仰 2+C 8w%F8  
而现在,教育已经成为职业的附庸 jN%+)Kj0C)  
也许 X?S LYm@v  
需要的是更多更多独立的灵魂 15cgmZsS  
不屈从于任何功利的独立的灵魂
LOVE IS GOING ON~~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6-14
感谢分享。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11-12
谢谢分享,看过后很受触动。。。 O;RNmiVoq  
很多人都认为学习好,考上好大学,然后毕业后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 oT^r  
我一直觉得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此,学习就是为了以后找好工作?!总觉得这很悲哀。。 .GuZV'  
但是当我反驳这个观点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自己的论点了。。那么我说呢,是为了什么? }>m3V2>[  
今天看了这篇文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激动。。原来这就是我一直想寻找的答案吧。。 fqZ+CzH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k6??+b:rE  
说的太好了。。
走多远也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11-12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 {-,^3PI\  
  蔡先生6岁入私塾读书。从18岁到22岁,他读书十余万卷,其中重要书籍还作了批注。在这期间他学习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拉丁文等,并广泛浏览各国思想家的书籍,养成了他不主一家、兼收并蓄、新旧贯通的治学精神。23岁在浙江乡试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补行殿试,任翰林院编修。30岁蔡先生由北京回到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即校长),36岁曾被推为光复会会长。41岁前往德国求学,46岁任国民教育总长,任满7个月后辞职到德国再做学生,后又转往法国读书数年。51岁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63岁主持中央研究院的工作,在这期间,蔡先生被焦作工学院聘为名誉校董,并为“焦工同学录”题词:“好学力行”。 J!* Pg<  
  蔡元培先生在哲学方面的著作有:《哲学要领》、《哲学大纲》、《哲学纲要》;在伦理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学史》;在美学方面的主要论文有:《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美术的起源》、《美术的进化》、《美学的进化》及《美术与科学的关系》等;其他方面的著作有:《石头记索隐》、《娇怪学讲义录》、《文变》等;还写过《修身教科书》五册,民国初年被各中学普遍采用。 Zq>}S R  
  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孙中山先生曾对蔡先生大加赞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给蔡先生以很高的评价,认为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11-12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S>:!9f  
jY5BVTWnV  
'gv7&$X}4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RYKV?f#[H  
T(6B,  
    一日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人法科,入文科者甚少,人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人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与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人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人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既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既在今Et,吾人对于当局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b}jLI_R{  
,__|SnA.  
    二日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衰,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7x :j4  
-g)*v<Fb5  
    三日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cq%eN  
# fl%~Y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日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日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11-12
不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蔡元培 !T 3 Esv  
蔡元培 Ig6>+Mw  
  (一)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那许多官僚的关系,哪里用呈,哪里用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要是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他批准。什么大学文、理科叫做本科的问题,文、理合办的问题,选科制的问题,甚至小到法科暂省学长的问题,附设中学的问题,都要经那拘文牵义的部员来斟酌。甚而部里还常常派了什么一知半解的部员来视察,他报告了,还要发几个训令来训饬几句。我是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我将进北京大学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层,所以两年有半,天天受这个苦痛。现在苦痛受足了,好容易脱离了,难道还肯投入进去么? to*<W,I  
  (二)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专制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英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我还觉得好笑。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就算 " 洪水猛兽 " 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么? yD!V;?EnK  
  (三)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北京是个臭虫窠(这是民国元年袁项城所送的徽号,所以他那时候虽不肯到南京去,却有移政府到南苑去的计划)。无论何等高尚的人物,无论何等高尚的事业,一到北京,便都染了点臭虫的气味。我已经染了两年有半了,好容易逃到故乡的西湖、鉴湖,把那个臭气味淘洗干净了。难道还要我再作逐臭之夫,再去尝尝这气味么? 2_ HPsEx  
  我想有人见了我这一段的话,一定要把 “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的话来劝勉我。但是我现在实在没有到佛说这句话的时候的程度,所以只好谨谢不敏了。 5CuK\<  
  附:爱蔡孑民者启 @7 *Ag~MRb  
  右宣言闻尚是蔡君初出京时所草,到上海后,本拟即行宣布,后因北京挽留之电,有友人劝其婉复,免致以个人去留问题与学生所争政治问题,永结不解之缘,故有以条件的允任维持之电,后来又有卧病不行之电,均未将真意说出。闻其意,无论如何,决不回校也。鄙人抄得此宣言书,觉与北京各报所载启事,及津浦车站告友之言,均相符合,必是祭君本意。个人意志自由,本不可以多数压制之,且为社会上留此一个干净人,使不与政治问题发生关系,亦是好事。故特为宣布,以备挽留蔡君者之参考焉。爱蔡孑民者启。 u3H2\<  
( 1919 年 6 月 15 日) a4M`Bk;mb  
据蔡元培手稿选自《蔡元培全集》第 3 卷,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6">jf #pE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b62i124012.html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12-10
对蔡元培,一字形容足矣:好! md/Z[du:'  
uz+b  
看了南怀瑾的一本书.从而产生了对他的信任和敬重.搜集了他不少书.其中有一本叫"原本大学微言".(可惜杂事杂想太多,至今未读完). {G%!M+n<  
对于认真生活认真思考的人,我真诚推荐大家可以读一读他的作品.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解释传统文化精粹..因为现代人,学识经验到能充分理解那些作品的人太少了.这项工作个人觉得很伟大. *ad"3>  
:1wMGk  
原文: <P3r}|K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8_tMiIE-pS  
< &'r_m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e ZL&n  
:=tPC A=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Th%1eLQ  
U < p kg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9{bzxM  
(UV+/[,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c#e_Fs  
(&$|R\W.  
    诗云:“瞻彼淇澳(音郁),菉(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dF4F4`{  
z,oqYU\:  
    诗云:“於戏(呜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5i$~1ZC  
HYPFe|t/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mT}};-TS  
:*!u\lV\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音乌)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 $4%@Z  
,&HZvU&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hT s  
ZCMB]bL-e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僻)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z|? C  
5Ffz^;i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hoihdVjv  
O/\jkF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後嫁者也。 sy` : wp  
%zyM WC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fèn败坏)事,一人定国。 OI.2CF  
${ ~UA 6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後求诸人。无诸己,而後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6"b< MAO  
sHrpBm&O4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tè差错),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bkl'0 p  
%Ys>PzM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xié)矩之道也。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後;所恶於後,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Nvtiw 6  
-j[n^y'v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lù羞辱)矣。 8P!dk5 ,,O  
^[CD-#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v}]x>f  
8Db~OYVJG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Y'S /  
.so{ RI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R ^g[0 w'  
q9oF8&O,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於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12-14
“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 @U:T}5)wc  
ZZE  
然也,然也
The answer,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12-06
理想之花不应在浮云之端,应在尘嚣之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