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cW,LN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 /BB(ri
G
作者:顾建忠 o>rsk
6lNi
:3`6P:^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首要重任。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试就案例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价值与操作,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方面做一点浅显的探讨,旨在更好地贯彻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推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之深入。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性学习;实施
|J:n'}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lSv?!
2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词是案例,因此,有必要先对案例的内涵进行一番描述。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就其概念而言,却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定义。案例教学法(Case 2e_ssBbb
Stu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gL%%2 }$
Langdell)教授创立,他在《合同法案例》一书的前言中说道:“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原理都是通过逐步的演化才达到现在的地步。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漫长的、通过众多的判例取得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案例。因此,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判例。”在这里,他强调了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笔者对案例教学法做了一个粗略的定义: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应具备的特征 D<}z7W-
根据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的特点、目的、要求和原则,笔者以为用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5W/!o&x~7
1、案例素材的真实性。《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规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如经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等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持政治课教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学生始终意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学有所用,能够应用于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案例的素材一般取于生活实际,是现实问题或现象的缩影。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政治学科教学的可信度,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案例之中,积极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分析案例中的各个细节,促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否则,学生听之空洞,见之厌烦,不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oBZ\mk L
AR9D;YfR~
2、案例内容的时代性。政治学科的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紧奏时代的旋律,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因此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也应具有时代性,不应选择过时的,甚至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否则不利于引导学生与时俱进,不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在讲到初中思想政治第二册的“爱国主义”这一节时,可例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收回和英雄杨利伟的案例,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了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3、案例选择的针对性。用于教学的案例,一般不是真实情景全程的实录,而是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编制。一是针对教学目标,案例的编写,应有所侧重,摄取对于达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舍其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描述,利于学生迅速地接受有效信息,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二是针对教学对象,应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事例。
4、案例表述的客观性。案例应是对真实情景进行客观的描述,编者要表述的是事实和背景,而不应作任何的解释和判断,更不应掺有个人倾向性意识或观点。这样可以避免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利于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积累的经验应用于案例蕴涵的问题,从而做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提出富有独创性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案。
5、案例蕴涵着问题性。案例是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它既不同于用来证明某种观点或原理的“证据性”的事实,也不同于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性”事实,在它其中蕴涵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外露的,有的是隐晦的,但都具有“悬念”,而不是一看便知。它吸引着学生去探究,给学生“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的感觉。这为培养学自主探究性的学习精神提供了机会。
6、案例答案的多元性。案例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从同一信息,应可以提出不同见解,为了解决问题具有多种方案,还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佳答案。这种寻求多元化和最佳答案的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路,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7、案例注重趣味性。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如在讲到“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可举“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另外,案例还应结构严谨、文字生动、篇幅适宜等。 }{>)2S
三、案例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价值 \l^L?69
1、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的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经形成的知识或观点,还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是将真实的典型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要求学生设身处地象案例中的人物去作出反应,因此案例教学中,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或经验,是“做中学”,获得的是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或经验,是具有真实背景的知识,而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知识,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能被学生立即运用到类似案例描述的社会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2、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个好的案例,能真正实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身临其境,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积极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寻求知识或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与传统教学中“举例说明”大相径庭,举例说明仅仅是让学生感知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观点,仍然是一种“灌输”。而案例教学,强调的是让学生主动地,通过自己的分析或与他人的讨论,从案例中探究出“自己”的知识、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重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案例本身表述的客观性、案例答案的多元化,以及案例教学多采用自主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进行创造的机会和宽松的环境,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着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可以预见,有了培植创造的“土壤”,就不愁创造力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
4、挖掘了学生群体的合作力。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和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之处,但都不是“完人”。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性学习,不仅使学生个体主动地适应群体生活,并将自己溶入群体之中,互相协作、互相尊重,增强了凝聚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地去挖掘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发挥出群体的“合作力”。
四、案例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 y]|H
rx
案例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TDW
作用 实施者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cnZZ5)
引导 教师 展示案例 设疑问难指导 组织小组讨论 组织班级交流 总结评价 '<N^u@tF7
主体 学生 阅读感知 个体自主探究 群体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互补 能力提高
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_'9("m V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1)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2)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3)播放案例录音;(4)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5)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6)将案例化为剧本,部分学生表演出来;(7)利用现时的刺激或现有的环境制造案例;等。以上方式可以兼而施之,但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例如,笔者在与学生学习初二思想政治第三册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利用了下列案例。(本案例根据《南京晨报》2002年11月30日的报道而编制的):
挖金致富 导致大污染 m0xL'g6F
广东罗定市金鸡镇冲口村,是一个有1千多村民的村庄。2001年11月,陈铁华等少数村民向罗定市有关部门申请了采矿项目,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用氰化法堆浸提取黄金,建堆场10个,年生产黄金80公斤。从此该村村民惶惶不安。
2002年11月29日,南京晨报记者一行7人,以及当地村民到现场察看。当记者将买来的4条鱼同时放进一个淘金池时,竟然发现在20秒以内,一条鱼已迅速死去。另外3条鱼则在不到3分钟里全部死亡。这些鱼在临死之前还口吐鲜血。记者同时在现场还看到,尽管金矿已经被有关部门勒令停产,但不少设备还在现场,被机器触及的山体,大多数有水土流失现象。山体上黄色的泥土被冲成触目惊心的沟壑,与四周的清山绿水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山在被开发前与其它的森林一样,好看极了。我想起来就难过。”一个村民眼眶红红地说。另外,记者还看到,村里耕牛及鸡鸭死亡;村民们的日常用水,也要到其他村取。
笔者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上述案例,尽力渲染了挖金导致的大污染的情景,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学生很快进入场景,充分感知了案例。 H/8H`9S$
2、设疑问难指导——个体自主探究阶段 #clOpyT*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诱敌深入”之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1)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2)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述案例,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s8^nEK
① u6o:~=WwM
冲口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是如何引起的?带来了哪些危害?(这是浅层性的设问,属于知识性的探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环境问题的概念、表现、危害等)
先“特殊”(部分村民用氰化物法堆浸到鱼、禽、畜死亡,生态破坏;提取黄金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不能致富。) d-e6hI4b
归纳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水质污染,危害村民健康)通过思维,到“一般”(不合理的开发 环境污染 0zrgK;9
危害人类健康,威胁生态平衡;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破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由案例入手,进行探究,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式思维,正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
② r*#ApM"L
部分村民挖金致富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假如你是该村受害的村民之一,你该如何做?(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将前一层次的认识上升到法律的角度;通过角色的置换,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③请为该村村民走上致之路出谋划策。(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JCoDe.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的诱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R=uzm=&nR
3、组织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阶段 z%xWP&3%"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非达成共识不可。在这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
4、组织班级交流——自主学习互补阶段 S~BBBD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形式可以采用辨论会,如在上述案例教学中。笔者就“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业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它的主要意义在于:(1)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2)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的交流,要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5、总结评价——能力提高阶段 *^j'G^n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2)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五、案例教学在政治课教学实施中的几点体会 8:9m< ^4S(
1、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性学习。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自主性学习气氛因此空前高涨,切实显示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色,对于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对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表现应多加以鼓励和肯定。由于案例教学法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再加上案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这就更使得学生的讨论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案例的讨论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愚蠢的问题”,关键是看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合理。在讨论过程中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要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都要给予应有的鼓励。另外,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分歧是应该有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家争论的只是针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而不是对人,所以不能对任何同学的人格和尊严有丝毫的不尊重或侮辱,尤其是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最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同学的发言不仅是学生,也是我们教师学习的重要信息来源,也只有大家彼此尊重、倾听和沟通,增进团体合作,才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促进共同进步。 |l\&4/SJ
3、在案例教学实施中注意对班级纪律的管理 nulCk33x'=
良好的教学的秩序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但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班级纪律的管理,由于学生往往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形成激烈的争论,因而课堂失控是许多教师的梦魇,特别是新任教师或初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事实上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不应以班级纪律的好坏为主要依据,而主要是以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为依据。维护班级课堂秩序是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讨论的秩序严重影响了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还是要加以“平息”的;但是,如果学生的讨论因过度投入而使班级纪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只要不影响讨论的正常进行,教师还是应该要“宽容”的,这是难免的,正常的。当然,不少教师还是存有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教师先要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以树立教师的“权威”。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什么“拉据战”,而是一种协作的伙伴关系。
4、当务之急是编制好的案例,研制好的案例分析框架,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最困难之处。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有效的案例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编制出好的案例。
5、案例教学固然有效,但不应千遍一律,教师还应灵活运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要求。 %LBa;M
[ 此贴被烟树在2006-12-25 11:2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