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633阅读
  • 6回复

[支教日记]2013初夏 民权回访随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7-02
诗人在路上,路上皆诗人-无名氏
1) 回家的感觉真好
     如果第一次去民权像去做客,那三年后的今天回到民权,就是回家了。当班车把我扔在弄塘的高岗上,那股子熟悉的草木混合香气就迎了上来,山风推送悠悠白云在山顶间徘徊,山谷稻田里马铃声时有时无,躲在林间喝‘饮料’的蝉声则是漫漫夏日的背景,也是多少故事的背景阿。“就是这样的,一切都对极了” 于是,我放下背包,面向这山间,吹了首口琴----’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和你一起四方去流浪。。。’  算是对家乡山水的回应吧。几首下来,听到远处有摩托车过来,骑车少年满脸笑容,青春痘丰收,我的学生“排”,来接我了。
2) 毕业前夜
    我教的班今年毕业了,准确的说是我到的第二天就去乡里面集中毕业考了,我到的这时间选的太对了! 早了,影响人家复习,晚了,就做鸟兽散了。
    当天晚上,我就去了教室,最后一课。
    煽情地表达了我的思念之情,传达了几位支教老师的祝福,最后有人提议教首歌,“嘿嘿,正中我下怀”。当我把手机高高举起在教室中央,全班鸦雀无声,《第一课》的旋律舒展柔和,备受复习重压的孩子们此刻也能会心一笑,我也得意复开心。。。
    出来和罗远校长交流了几句:
    “这个班,是我们支教老师教过最多的班,我们付出的也是最多。成绩效果好吗?”
    “半年的时间短了,孩子们需要更多时间适应。”
   “两年够吗?”
   “差不多吧。”
  “但这批孩子接受了很多其他孩子没了解过的东西,可能以后对他们有帮助。”
  “是。”
  “这效果可能不是短期成绩能反映的。”
  校长微微一笑。
  3)毕业的疯狂
    考完毕业考,班主任黄老师给他们搞了个晚宴。
    军校毕业的黄老师豪爽大方,席间师生共饮,啤酒瓶叮当做响,干杯之声比大学毕业生也有余,不愧我民权“兼有雅典和斯巴达”的校风 。
    我给孩子们念了卢老师的毕业赠言,原来卢老师教过他们《阳光总在风雨后》,’大家一起唱!'  碰! 干!
    酒席过后,师生就在星光下,在学校喇叭音乐声中,载歌载舞,不亦乐乎。我提议大家跳圆圈舞,终因初学不精,酒后舞步不稳,挤做一团,哈哈大笑,不得不‘始乱终弃’。于是捉对跳,一起唱,火车舞。。。。篮球场顿时成了舞池和巨型KTV,不知道当年筹建球场的刘在恒老师作何感想:)
    歌舞过后,大家回教室搞活动。一半人玩我带去的机器人积木(后面还要讲到),一半玩猜表演(有人表演有人猜演的什么)的游戏,欧义刨---他们班的诗人---频频得手,一脸坏笑。不知何故,我自己居然表演了打鸣公鸡,不堪入目,好在大家都表演了,我的犯罪心理就少了大半。有人出了四个字来猜,起初认为是成语,最后发现是‘公鸡下蛋’,此题一举成为今晚的经典之作。
  4) 公鸡队 Vs. 母鸡队
    次日早上,我站在刘老师他们资助的篮球场上,难抑手痒,开始打球,孩子们慢慢拢来,就要开始分队厮杀:男孩队4个人,女孩对N个人。有学生问我:他们是什么队阿?我看到一个男孩一头的乱发上立,昨晚的经典立马浮出来,”他们男的是母鸡队,女的,就是公鸡队吧!“ 好了,一场‘笑’战开打。
   ”公鸡队加油!“
   ”母鸡下蛋了!!" ---- 球中了,由篮而出,叫”下蛋“。
   “公鸡队落后了,快下蛋阿!"
   ”换只母鸡上!"
   "公鸡们,把母鸡守住!“
   。。。。
   我的笑语没让篮球被打破,大家的肚皮已经快笑破了。

5) 机器人课堂
   我此行还有一个正式项目-《背包里的机器人课堂》,可以参加这篇帖子: http://www.ourfreesky.org/bbs/read.php?tid=24074
   效果比我想的好,有的孩子表现了惊人的设计能力:
  

  
  
    这也印证了我的初始想法:农村孩子中也有大量的制作高手。而且,往往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值得思考。。。。
   总之,有此一宝,孩子们简直爱死机器人积木了,那天晚上玩机器人,孩子们就没有停过。学校的陈老师还托我代买一套给他的孩子。
   问题也有,主要是:1)时间过短,一般一组孩子至少要五次,才能入门 2) 另外器材不够,面对农村完小那么多孩子,一背包积木真是杯水车薪。
   但有效果比没有好,我会继续坚持此类形式的课堂,还因为每每看到孤零零的孩子在大门口呆看你,或是一个孩子在偌大山间徘徊,让我深感快乐教育的必要。
6) 乡村孩子的出路的一点思考
   在民治有条标语:不读初中不打工。这对农村孩子的出路,似乎一语中的,甚至,有些孩子没读完初高中就打工了,包括我的学生’排‘。
   难道当下乡村学校就是培养打工者的吗?当年我们认为成绩不错有希望深造的孩子,真的有些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学业,步入了社会,老师们你们知道吗? 只有少之又少的孩子能拼过那独木桥,而且过桥之后也是巨大的学费开支,不忍入目的大学教育和残酷的就业形势在等着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我资助的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问我,读中专还是高中。虽然我没直说,但是我真怕他走那桥太苦太不值。反过来,过早步入社会,也是问题多多。
    从我们OFS来看,难道支教在于培养打工人才吗?有人认为小学做好小学的就够了,可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连续的,整体的,社会的行为阿。放弃对教育的思考是容易的,坚持整体思考应该是每一位关注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乡村教育同仁们的不辞之责!
    教育不是万能药,却是万万不能没有的药。教育有问题是正常的,而让那么多孩子在不应该烦恼的年纪烦恼,就是很不正常的!
    此段仅为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7) 感谢回访中帮助我的OFS老师们,民权的老莫校长,罗校长,陈老师,黄老师,小莫老师,罗老,学生’排‘以及家人,中兴旅馆的黄老板,还有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的快乐微笑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祝你们前程光明,用朱老师和我的话来说:做一个正直而快乐的人。

-----2013.7.1  于南丹 铜江公园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7-02
如斯老师,如斯志愿者,致敬
我们希望希望生命创造奇迹, 我们希望希望爱情温暖心灵……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7-02
好亲切!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7-03
我很想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打工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我们的教育误导了我们几代人。 每个社会都是有分工的,不可能大家都去当公务员或者教授或者明星。30年前在我国当工人是最光荣的,为什么现在都叫“打工仔”? 如此歧视的口吻。 我不解,更愤怒。 如果我们大家真正理解了“人人平等”的含义,我们就会明白一个人的职业只是他的外衣。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7-03
同意楼上意见。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有也是在内心。做好每一份工都是值得尊重的。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7-05
手工课和科技课结合很不错。
我那时支教的地区因为有上海徐汇区的对口援建,科技课开展得很不错,有航模和船模比赛;我们自己上课,也会有相应的自然科技课和劳技课结合,比如结合当地实际做米酒,并分析“发酵”的整个过程

“职业无贵贱”,在中学发两次奖学金,代表OFS讲话时,就反复告诉孩子们“哪怕毕业去打工,也要做一个有进一步自我发展空间的打工者,在学校不求人人都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只希望大家多学一点,多学一点对自己今后生活有帮助的知识,让自己生存得更舒适”。当时主要是通过“扛水泥的和坐办公室算账的,你更愿意做哪一个?”这个问题引导孩子们多学有用的知识,让自己的肉体更轻松一点。价值观这种东西,太刻意,就太刻意了。
天很小,其实很有缘;天很蓝,其实很精彩。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7-15
   我和初高中的学生交流过,他们表示’如果家里种田能做,谁想出去打工阿'?  
   平等在中国只是一种理念,而现实是 农民 务农做不下去了,被高额的收入和发展吸引,被迫离乡背井,去适应他们本不想适应的环境。很多农民告诉我‘他们其实很不习惯准时准点的打工工作,强度倒是其次的“。我想对于这个社会的大问题,应该是当局者和先富者应该更多的去考虑,怎样更加公平的对待农民工,以及其他的中下劳动阶层,光是灌输理念是不够的。
   很感谢大家提出的有弹性的建议,特别是钢七连同学,让孩子去适应的做法,正是学校环节缺乏的。我最近有个在校学生,准备去打暑期短工,结果完全找不到合适纪的,给我发短信,说’真不想过这种生活了,死了得了‘的话,让我非常吃惊。我们的应试教育让农村孩子变得这么没有心理的韧性吗? 对于不能继续读书的农村学生,加以心理和适应能力方面的辅导,也许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会罗西,我受张思雨老师的拜托去看望了一个他的学生。民权的陈老师说了一句话,“其实对于很多我们教过的孩子,我们一点点的关心,比起物质上的交流更重要”。我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支教过的的老师,和孩子保持联系,关心他们一下,对于这些留守儿童,会是莫大的收获。而我们老师自己也在这种守望中获得更多对于生命成长的领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