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才是值得我们信赖与依靠的NGO(非政府组织)。相信很多人都与我一样抱有这个疑问,但是,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要做这个判断,至少需要了解一家NGO的财务数据、管理团队、项目成效、治理结构等很多信息。 不过,这些信息的取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上市公司不同,很多NGO的这些信息你根本无法获取。 cSTF$62E
T jE'X2/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透明”,那些想要保守秘密的人发现,他们需要比从前付出更多的成本。一个访问量很小的博客作者一样有机会毁掉一个庞大的组织。这个博客作者可能是NGO的前员工,可能是志愿者,也可能是受益人,或者仅仅是一个喜欢把监督别人作为自己工作的新闻记者。所以,我总认为对NGO 而言,与其等着去解释,不如及早的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清楚问题。 {SkE`u4Sz
P?ms^
于是,聪明的NGO领导人不再将预算花在“保密”工作上,而是将预算用在改善内部管理并使之符合法律和公众的预期,让自己的组织变得更加“透明”。当然,总是有另外一些NGO领导人继续坚持认为,公众可能会很不理性,过多的公开财务信息可能会导致误解。还有一些NGO负责人坚持认为,他们的钱不是来自于公众,所以,他们没有义务对公众披露财务信息,他们只要对他们的资助方负责即可。这些NGO领导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资助他们的资金(大多数时候是基金会或公共来源)本质上是具有很强公共属性的。因此,尽管那些基金会的捐款人并没有直接要求草根NGO公布所有的帐目,但事实上,这些捐款人的本意还是希望NGO能透明规范的使用自己的捐款,而不是相反。 mKBO<l{S
ka_(8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作为一个普通的公众或潜在的捐款人,我们当然希望那些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NGO尽可能透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前段时间,为了我的另外一个研究,我曾经向80多位NGO的领导人、资深人士、志愿者,新闻记者及政府官员,发出了一个简单的问卷:“你认为中国最优秀的10家NGO(特指非基金会类组织)是谁?你认为优秀的5家非公募基金会是谁?”。根据收回来的60多份问卷,我列出了被提名最多的15家NGO与基金会。由此,我开始对这些在专业领域内享有较高声誉的NGO进行研究,期望能够发现这些相对优秀的NGO是如何透明的。 =/!RQQ|8o
}a%1$>sj
但是,当我的调研逐步深入的时候,我的不安和紧张也不断增加。事实上,这些在业内拥有广泛声誉的NGO与其他更多的草根NGO,在以他们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同时,他们在组织的内部管理和透明度上是如此脆弱——在上述调查中大家认为最优的10家NGO中,仅仅只有阿拉善生态协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了公开了财务信息。而另外一家由一位知名演员发起的、享有全国广泛声誉的公益基金的财务报表,简陋到对高达1000万元的支出仅有几个字的信息披露。不要说公众,就连我这样长期关注公益组织活动的人,都无法判断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和资金流向,而另外一些声誉卓著的NGO则根本没有公开的财务信息。 c`@";+|r
+ag_ w}
我不想简单的判定所有这些没有披露信息的NGO都是不值得信赖的,事实上,很多草根NGO没有全面披露财务信息都有着许多实际的“困难”。比如,他们大都是以项目为单位向基金会申请资金,但事实上,草根NGO必须“挪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付员工的工资或其他行政成本。所以,不少时候NGO并没有按照提交给向他们提供资金的基金会的项目方案来使用这些资金(严格来说,这是违法的)。 b]gVZ-
U,K=(I7OBX
但是,公益领域的从业人士都明白,恰当的工资和行政预算是NGO得以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而对一些筹款能力较强的NGO来说,可能会担忧自己相对较高的管理人员收入,会带来公众的质疑以及更多的不安(国内少数优秀NGO项目总监的年薪会达到20万元。请注意,我并不认为这个薪酬是不合理的)。而另外一些NGO则担心,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形下,以公司名义注册的非营利组织,如果将财务全部公开的话,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税赋或其他方面的压力。 D&{CC
i IM\_<?
我并不是有意给那些为社会做了许多有益工作的NGO们挑刺儿,这些NGO领导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行动能力是值得敬重的,我也愿意相信如果这样的人再多一些,我们这个社会很可能将会变得更好。尽管如此,作为一个曾经在新闻、法律以及公益领域从业多年的人,我更倾向于NGO们应该公开更多的信息。我的观点是,良好的自律和透明度才能让这些NGO拥有更多的品牌号召力、更多的资源动员能力以及更多的信任,从而也将有机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hXh nJ
3yrb7Rn3
而且,我也相信大众与我一样,对NGO透明度的期待也正日渐提高。所以,NGO领导人可能必须尽快明白他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在一个博客无处不在,充斥着人肉搜索的时代,试图掩饰真相不仅将变得困难,而且很可能激怒公众,也会让政府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透明,正如一些有远见的NGO领导人意识的那样,是一个与所有利益相关方建立信任关系的有力工具,不要浪费了它。 4a=QTq0p
[DZ
|Ltv
现在大多数的NGO都多少有一些生存的压力,但我并没有就此认为社会对NGO的需求是不足的,也不会认为这仅仅是法律体制的问题,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还在于NGO对公众开放的程度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草根NGO领导人果敢的拿出有说服力的行动。同时,对NGO的上游——那些提供资金的基金会和捐款人而言,也必须认识到仅仅支持公益项目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更综合的层面上支持和推动NGO的成长和发育,对于政府而言,则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给NGO以空间,并对符合监管要求的NGO赋以更多的税收和政策优待。 .b?
Aq^i8
}P'c8$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就一些知名度不错的NGO而言,他们的生存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甚至活得挺好,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这些都还仅仅是一种低层次上的“小成功”。如果我们还继续追求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话,更多的NGO领导人就必须表现出更为巨大的勇气,在面对困难和困境的时候,果敢的向公众展开大门,接受挑战和质询,也接受大众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如此,中国的NGO才有机会迎接更大的成功与成就。 Xp.$FJ1)
?C`r3
作者:段德峰 | 来源:21世纪网 ,M9e *
.1+I8qj
E&N~h|CL
8'"=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