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001阅读
  • 0回复

【转载/分享】Room To Read--谁在改变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6-12
— 本帖被 admin 从 OFS Volunteer Resource Center · OFS 志愿者之窗 移动到本区(2009-06-12) —
  两天看完John Wood的《Leaving Microsoft to Change the World》。是本很好的书,推荐。 X}?`G?'  
V+7x_>!&)  
  John创建的的Room To Read 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给发展中国家的小学校捐书、盖房子、发放奖学金、办计算机室。这好像和中国很多组织干的事没什么两样。但为什么Room To Read发展这么快,并且非常有名呢?它的秘密是什么?以下是我的观察: OhT?W[4  
|G.|ocj;  
 1.    结果 结果 结果 zUg-M  
CB(Qy9C%h[  
  美国充斥了各种名目的非营利组织,人们的慈悲心也在各种场合被挑起,人们都知道世界别的地方有多坏,也非常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是怎样捐钱才能改变世界呢?很多人捐了钱以后都不知道钱用到了哪里。而且,好像无论捐款人捐多少钱,世界还是一样糟。他们需要看到改变的希望,看到捐助的结果。 Gv,_;?7lD  
  Room To Read的几点创新: 9F8"(  
%{$iN|%J%$  
•        给捐款人希望 iU^KmM I  
  John和安猪同出一辙,他们不用悲伤可怜的孩子的照片,而是用真实的快乐的农村孩子的照片。这给捐款人改变世界的希望,而不是被刺激了的怜悯心。 Y`@:L'j  
_F|oL|  
•        运营费用保持在10%以内 S]^`Qy)  
  John坚持组织的运营费用保持在10%以内。这是个挑战,但是他们坚持着,把其它的款项都用在了项目上。 BbA7X  
|KR; $e&  
•        明确目标 0)/L+P5  
  当John募捐的时候,他不用一个空洞的美元目标,比如今天你愿意捐三万美元吗?他用捐款的结果作为目标,比如他问大家,你愿意捐一个学校吗?8000美元。一个图书室吗?2000美元。一年的女学生奖学金吗?250美元。这让捐款人明确地知道捐助的结果。捐款人可以得到学校的照片,如果愿意还可以自费去看看那个学校。 >"qnuv G  
0 rbMT`Hy  
•        执行 s{v!jZ  
  John在书里这方面提得不多,但从侧面可以看到,他们在每个国家的地方团队执行得非常出色,并且项目持续恒久。这是捐款人信心的长期基础。出色的执行一方面来源于团队的素质,另一方面来源于要求农村共同投资。盖学校时,要求受助父母、学校、村子付出等额的资源。比如,8000美元可以用来买材料,但学生父母需要出钱或出力来盖这个学校。这样的要求不仅让捐款翻倍,更重要的是,当地人成了项目的主人。一个重要捐助人说,只有当地人觉得是项目的主人时,项目才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QAcp` ;*  
H.sHXuu  
•        量化结果 花时间传达 =5bef8O  
  John不是拿了钱就人间蒸发的那种募捐者。他会不断地告诉捐款人款项的运用和令人喜悦和感人的结果。比如,当他到尼泊尔看到一所几年前建的学校被当地人自己筹款加建并且学生翻了一倍以后,马上写电子邮件给当年的那个捐款人。而捐款人非常高兴,马上又捐了两个学校。这钟事情不是一次而是常常发生,很多捐款人成了长期支持者,而且数额不断增加,还鼓动自己的朋友也来捐,成了组织的义务筹款者。 hS) X`M  
  John把结果量化,并时时刻刻传达。组织所有的电子邮件签名都写着最新的数字:多少学校、读书室被建立,多少书本被捐出,多少奖学金被发放。他让捐款人和支持者(包括组织成员)看到努力的成果。 #Z8= z*4  
$bQ[H[4l  
2.    钱 钱 钱 %u"3&kOV  
}:UNL^e?  
  John发现地方团队不缺乏项目,也不缺乏运作这些项目的能力,唯一的局限是钱。筹款能力限定了发展速度。他说,“No capital, no changing the world. 没有钱,就改变不了世界。”。Room To Read后来的成长速度和名气来自出色并且创新的筹款能力。 . IBy'  
  那Room To Read到底怎么筹款呢?第一次,John只是发了一个感人的电子邮件给朋友们,并鼓励他们转发,看谁有旧书捐给尼泊尔的孩子。他本以为会收到几百本书,没想到,寄来的书挤满了父母的车库,有几千本。他不得不从澳大利亚飞回美国整理这些书。这是第一次例证:电子邮件的威力,他的朋友圈的力量,这些人回报的愿望。 ` <+MR6M  
  Room To Read收到的大部分捐款来自专业人士(中国称作白领)。John自己就是个白领。他出身中等收入家庭,从小疯狂爱读书。父母觉得买书太花钱,就买了一辆自行车,让他到公立图书馆借书。他后来毕业于西北大学的Kellogg商学院,在微软市场部工作八年,离开时是微软中国的一个Director。John能直接影响的是他的朋友。这些人和他类似:能有今天的生活工作机会,往往靠教育,往往一路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他们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教育机会也心存感激,很想回报。但不是每个人能像John那样辞去工作,全心公益。John给了这些人一个回报的平台,志愿工作不是简单地在会场搬凳子等,而是筹款。这些白领用热情、能力和同样高素质的朋友圈给Room To Read带来了不断的捐助。虽然每个人不能出手巨资,但每个人几百、几千,再从美元换成尼泊尔当地货币,就促成了一个个读书室和一间间学校。而且,因为世界变平了,白领们今天在美国上学,明天又去亚洲、欧洲工作,Room To Read的筹款party也遍布了世界每个富裕的城市。有一年筹到最多款的是香港的志愿团队。 yyZV/ x~  
d_CY=DHF%`  
  美国人类学者Margaret Mead说过 : BM+v,hGY  
  "Never doubt that a small group of thoughtful, committed citizens can change the world. Indeed,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ever has. e 5hq> K  
  不要怀疑一小群充满思想和责任感的民众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这是以前曾经发生的唯一事件。" Yj+p^@{S2P  
   }EB/18  
  上句话2004年曾对安猪震撼很大。但他现在常用的一句话是: :f?};t+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 *g =ey?1S  
ml=tS,  
  我疑惑了,到底谁改变了世界?一小群人?还是每个人? {[V<mT2/  
  通过Room To Read,我开始明白:世界的改变,是在一小群人带领下,很多人都做了一点点。当今,这一小群人,和参与的很多人,很可能是出身平民、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白领)。 U~krv> I  
HIUB:  
3.    行动 p<#WueR[  
9&R. <I  
  John在书中不断提到要“Think big, set bold goal”。但当年只是去尼泊尔旅游,不小心被拉去参观小学,然后老师请求他下次带些书回来。当他发捐书的电子邮件时,也没想到会寄来几千本书。就是第一次送书到尼泊尔的时候,也没想到将来会辞去微软从事公益。哪怕离开北京搬到旧金山后,给组织起的名字只是“Book for Nepal 捐书给尼泊尔”。后来要向越南捐书的时候,越南人还觉得组织的名字很奇怪呢。所以,我并不认为开始时他真就想得很大。他只是当时就行动了,没有等一切答案都在那里才行动。他说:“If you want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don’t focus on the obstacles, don’t ask for permission. Just dive in!! Stop Talking, start Acting. 如果你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注意力不要集中在困难上,不要请求别人支持你的观点。跳下去干就行了!!停止说话,开始行动。” ?[#nh@mI  
  现在说这样坚决的话,并不意味着他一路走得很容易、没有内心的挣扎。每当筹款得太累了,或长期面对有限的资源,他会找机会回去尼泊尔,看看学校和学生,找回一切努力的原因和感动。有一次,他跑步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梦想房子在被出售,就冲了进去,但看了价格后非常沮丧。他向朋友抱怨,难道四十岁的人了连在旧金山拥有一个居所都不可能,就是因为这个Room To Read吗?他的朋友引用了下面的话作为回答: 2"`R_q  
  “Do not wish to be anything but what you are, and try to be that perfectly. ?1\rf$l8  
  不要希望成为任何人,就做自己吧,并且把自己做好。” P !:LA b(  
  -  St. Francis de Sales }E626d}uA  
@1_M's;  
  但是John的确和很多美国常年做NGO的人非常不同。当其它的NGO是朝九晚五时,他把高科技行业拼命工作的精神带进了公益。随着组织的成长,他并不满足作为帮助一个小国家的一个小组织。他希望组织能一个一个国家复制下去,通过像星巴克一样的规模来解决教育这个世界问题。 ~>:uMXyV2t  
V gLnpPOQ  
4.    人 i v7^ !  
|l)z^V!  
  John 选的团队成员都和他一样。他们开始时不拿工资倒贴钱都愿意出人出力。组织从事的事业本身就是他们的梦想。他学微软的二号人物Steve Ballmer(一号人物是比尔盖茨),非常重视结果和数字。比如,面试的时候,会问:我们捐了多少本书了?这种问题,只有对此事业完全热衷的人才会去钻研并记住。从他开始,到全职人员,到志愿者,人的素质一直没有降下去。 qV^Z@N+,  
让我们一起,快乐且纯粹地走在公益的道路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