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958阅读
  • 6回复

钱在哪里?——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研究(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2-11
钱在哪里?——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研究(一)
----转自NGOCN

    前段时间股市大涨,一个朋友不但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到处借钱,名曰“专业理财”。有一次,我和他无意中聊起借钱的事情,问他“融资”的心得。他的回答是,“我每次借之前,都会事先打听好那个亲戚或者朋友的经济状况,特别是他们目前的资金配置,例如这家是刚刚卖了房子钱还存在银行,而那家是做生意的,年底一般都能收回大笔货款。另外,最好还要能知道他们的闲置资金一般都会派什么用场?”

    当时,听了也就一笑了之。直到不久前,我和一些NGO在讨论手头的几个企业筹款项目。当时在场的,有国际NGO,国内NGO,基金会,还有几个草根组织的领导人,或者企业筹款的负责人。项目争论的非常激烈,我于是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假设那个企业决定资助咱们这个项目,你们觉得,他们的这笔钱,会从什么地方出?”

    其实即使我自己,当时也没有一个特别肯定的答案,但我的企业工作背景和过去两年的CSR工作经验告诉我,答案应该大致不会超出“CSR,PR,GR,HR,Marketing,Sales”这几个领域。然而,我得到的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却又理直气壮,“企业出啊,这个是他们内部的事情,我们怎么知道?”

    我突然就想到了这个朋友的故事。也许,无论是何种目的,公益也好,投资也好,慈善也罢,商业也罢,很难想象,当连别人的资金配置状况都不清楚的时候,就冲过去找人“融资”,这样的无准备之仗,结果往往都会不尽人意。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
  • A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使用的是公关部门的预算,而我们却在大谈组织可以想办法获得免税资质。
  • 市场部门承担了B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所有费用,而我们却在再三强调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社区发展。
  • C公司由于业务突飞猛进,今年面临高昂的所得税,而我们却没有准备任何帮助企业税前列支捐赠的相关材料。
  • 公司的全球基金会负责D公司的所有CSR事务,而我们却对他们的全球CSR战略了解甚少。

    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许有很多的原因,例如双方缺乏沟通,或者NGO的企业筹款人员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等等。但事实上,对于企业该如何处理其CSR成本,不同处理方式的利弊,以及该怎样针对中国国情做出选择,相关的专业研究几乎没有。

    我没有任何财务背景,但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一个NGO的发起者,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专业咨询顾问,觉得有必要对目前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开展成本研究。原因并不复杂,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是决策的依据,是管理的基础,也是选择CSR项目的重要考量标准。而对于NGO来说,了解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成本计划和安排,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该企业的CSR战略,并在针对企业量身定做CSR项目时做到有的放矢。

    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研究,对传统的企业成本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一个“企业公民”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的时代,企业的经营行为,正在越来越被当作社会行为来认识,企业及其行为的价值已不仅仅体现为增进微观利益,其价值只有在有益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广泛的肯定性评价。因此,建立在传统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终极目标的企业成本理论,已经很难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新生事物做出适当的评估。

    本文将结合案例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即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特殊性,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常见成本处理方式,以及NGO的相应对策。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2-14
融资就是借鸡生蛋!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2-15
钱在哪里?--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研究(二)

----转自NGOCN
 
 一、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特殊性
  和传统成本理论分析研究不同的是,我们在讨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时,往往会选择"社会资源"和"社会代价"作为理论基础和观察视角,从而可以更好的站在社会经济的角度,而不是单纯的经济角度来探讨成本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概念和内容。
  按照成本层次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应该属于宏观成本范畴,在分析成本对象的范围时,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比传统微观成本层次的内容要丰富的多。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的传统经营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简单的说,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就是一个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消耗的社会资源或给社会带来的损失,但往往在其传统经营成本中的并未体现。
  大致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环境成本
  2、自然资源成本
  3、人力资源成本,指法律规定的薪酬之外的费用,如工作环境,福利、培训等
  4、消费者责任成本
  5、社区公益和慈善成本
  6、其他责任成本,如节能产品的研发费用等
  根据现行的成本会计制度,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在计算其产品成本时也是相对独立的,一般都以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一套相对成熟和完整的成本核算理论,得到比较明确客观的成本计量结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仅仅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工具,将很难对以上的一个或多个成本做出系统的分析和计算,这往往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特殊性。
  1、 社会性
  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首要特征。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从宏观上考量成本,这就需要挣脱原来单一企业为立足点的束缚,站在整个社会的立场上考虑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这种利益关系的矛盾冲突和协调而发生的社会代价。
  社会性的特点,使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在空间上涉及的范围更广,在时间上影响的跨度更大。例如,一个工厂排放的废气,危及千百居民的生活,该如何该企业计算排放和治理的成本?而对于国家某种稀缺非再生性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其成本又该如何计算?
  2、 间接性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表现为某个经济组织经济行为的直接耗费结果,而是某个经济组织的经济行为通过社会联系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其他经济组织或整个社会承受由此而产生的损失或代价。这种耗费的间接性,也决定了社会责任成本在补偿上的间接性。
  3、 模糊性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涉及未来的潜在损失,往往无法直观地通过已发生耗费或损失的原始数据进行核算,而且有些损失还不可能予以量化,因此无法得到期望的精确结果,而只能依靠主观的推测和判断。
  4、 滞后性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与其补偿之间经常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间接性,使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计量和及时偿付存在一定困难。
  另外,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在时间上的转移而导致的滞后补偿,使得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成本通过时差而被"放大",即所要求的物质和价值补偿往往大于所发生的社会耗费和损失,甚至难以得到足额补偿,因此可能会使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渐趋恶化,例如"欠薪事件"所导致的"民工荒"等。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2-15
钱在哪里?——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研究(三)
-----转自NGOCN

  二、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常见成本处理方式

  目前国内开展商业活动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在处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时候,往往有以下几种常见方式:

  CSR专业型:企业有CSR,企业公民,社区事务等相关专门预算
  公共关系型;公关关系,政府关系,或品牌推广预算
  公益营销型:市场营销或产品销售预算
  团队建设型:人力资源,团队建设,企业文化等"软"预算
  专款专用型:环境事务,法律事务等"硬"预算
  其他:如总裁特别基金等

  1、    CSR专业型
  该类企业一般有专门负责CSR和相关事务的部门,如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社区事务,企业基金会等。

  总体来看,该类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大,其中相当一部分为跨国公司在华分公司或分支机构。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和管理理念与水平的提升,一些国内公司也正在陆续加入这个行列。

  CSR专业型企业多有长期开展CSR活动的传统,他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在内部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相对完整,并行之有效的CSR战略和运作模式,其中也包括成本的处理方式。

  首先,该类企业一般每年都有相对固定的,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CSR费用,为了更好的支持,监控和评估,企业往往会安排年度CSR预算,并交给专门设置的个人或部门来管理,如CSR经理,社区事务总监,基金会项目委员会等。

  其次,该类企业总部往往位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当地政府对于慈善捐赠,节能环保等公益活动多实行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运营特点,使得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调动资源,减低成本,提高收益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可以将全球全部的CSR相关预算集中,充分利用一切税收优惠政策,实现项目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最后,从全球统一CSR战略,协调CSR活动,并争取最大税收抵扣的角度出发,相当一部分CSR专业型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准备成立自己的企业基金会,并由基金会全权负责企业的所有CSR及相关活动。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年度的盈利情况,发展需求,市场和品牌现状,以及相应的税收政策来决定每年投入多少预算进入自己的企业基金会,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筛选,支持和开展不同的CSR项目。

  2、    公共关系型
  商业社会发展到今天,绝大部分的企业已经认可了公共关系和品牌推广的重要性。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国情的特点(参见前文,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处理,都基本属于或接近于公共关系型。

  公共关系型企业一般由内部负责公共关系的部门来管理和协调公司的CSR事务,常见的部门有公共关系部,对外事务部,政府关系部,品牌推广部等,其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成本往往在公关费用,品牌推广费用,媒体费用,政府事务费用等预算中得以实现。

  该类企业中,由于公关或相关部门承担了全部或者大部分的CSR成本,因此,CSR的成本处理将不可避免的带有鲜明的公共关系色彩。

  首先,CSR预算的相当部分,特别是大型CSR项目,往往都和各种媒体以及推广活动相关,在近年某些企业的CSR活动中,有时候媒体费用和宣传推广的预算甚至超过了整个CSR项目预算的60%。

  其次,使用该预算支持的项目往往必须和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品牌高度契合,符合企业一贯的公众形象。例如,很多能源消耗型企业每年会有大量的公关预算用于支持环境保护的CSR项目,而用于支持健康,教育的预算往往非常少,甚至没有。

  另外,由于长期的业务合作,也从合理避税和财务处理角度出发,该类预算经常会先被外包给各种公关,媒体,品牌,广告等专业公司或机构,然后再通过这些公司寻找相应的NGO或者民间组织开展适当的项目。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2-15
钱在哪里?——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研究(四)
----转自NGOCN

二、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常见成本处理方式
1、 CSR专业型
2、 公共关系型
3、 公益营销型
        公益营销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的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
        公益营销是否可以算是企业的CSR活动?对于这个问题,至今业界仍然有着很多争论,但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自上世纪中叶美国运通银行将信用卡销售和修复自由女神像捐款挂钩开始,公益营销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商业社会中极其常见的营销活动,同时,也是企业广泛和普遍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公益营销型企业在开展CSR活动的企业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既有知名的跨国公司,也往往包括发展初期的中小型本土企业。另外,很多其它类型的企业,如CSR专业型或公共关系型企业,在处理CSR成本时,很多情况下也会使用部分市场营销或产品销售的预算,不仅作为对企业基金会或者公关费用的补充,往往也为了响应和满足市场或销售部门的相关需求。
        在绝大多数公司中,和其它部门相比,负责市场或销售的有关部门往往相对强势,自然,由他们主导的公益营销型企业,在处理CSR成本时也经常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由于CSR预算来自市场营销或产品销售,因此其数量和频率往往呈现不平衡分布。伴随着新产品上市,或者销售旺季的来临,CSR预算自然较多,而反之,则较少甚至几乎没有。
        其次,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企业活动,营销活动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所以公益营销型的企业在安排CSR预算和选择CSR项目时,市场上竞争对手的表现,预算,项目选择和活动时机,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另外,随着现代市场调查和监测手段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渐将营销效果评估与CSR预算相挂钩,通过设置各种量化指标,评估CSR在市场营销中发挥的作用,并决定后续的经费安排和项目选择。
4、 团队建设型
        团队建设型企业的出现,是对近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兴起的企业志愿者潮流的回应。
        以办公室年轻白领群体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员工,大多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受益于经济整体向好和全球化分工,在“DIY”,“web2.0”,“全球公民”等诸多时尚元素的影响和号召下,他们的“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改变社会”的愿望开始整体苏醒,并迅速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激励和管理年轻员工,提升团队凝聚力和积极性,将团队建设和CSR紧密结合,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选择。
        在团队建设型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一般负责安排CSR的成本处理,因此,不难想象,和“财大气粗”的公关部和营销部相比,首先,该预算相对较“软”,并且数额较小,甚至很多时候的差别是数量级上的。
        但是,由于该类企业CSR的主要目的是团队建设,而且预算较小,因此往往在选择项目上,企业会更多的听取员工的意见和社区的实际需求,而不会太多的倾向于企业的市场或公关需要。
        另外,不少企业会鼓励参与员工分担全部或部分项目预算,而企业则用配套资金或带薪假期作为对活动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实际财务成本会大大降低。
5、 专款专用型
        顾名思义,专款专用型的企业在处理CSR成本时会使用某一笔或几笔专门的预算,例如“节能减排基金”,“供应商培训费”,“SA8000达标专项经费”等。
        理论上说,所有企业在开展CSR过程中都有可能成为专款专用型企业,只是阶段和程度不同而已。唯一的区别在于,专款专用型的企业,往往除了指定用于某项或几项CSR项目的预算之外,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任何其它成本用于企业社会责任。
        由于是指定用途,该类企业在处理CSR成本时有时会显得比较“大手大脚”,甚至给人以“为项目而项目”或“突击花钱”的感觉。例如,有些企业对公众承诺,将定期“回报产品原料产地的父老乡亲”,那么,有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年底或企业年报公布之前,一笔数额较大的捐赠从天而降,而对于为何捐赠,具体使用在哪些领域,不仅公众,即使是公司内部员工,也都知之甚少。
        另外,专款专用型企业的CSR成本往往也呈现明显的不平衡分布,这点和公益营销型非常相似。
6、 其它类型
        除了以上五种常见的类型,还有一些其它的CSR成本处理方式。例如,有些企业在正常的企业运营账目之外设立总裁特别基金,用于承担社会公益活动支出,这种情况往往见于民营企业。由于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就不在这里详细讨论了。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2-15
钱在哪里?——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研究(五)
----转自NGOCN

一、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特殊性
二、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常见成本处理方式
  • CSR专业型:企业有CSR,企业公民,社区事务等相关专门预算
  • 公共关系型;公关关系,政府关系,或品牌推广预算
  • 公益营销型:市场营销或产品销售预算
  • 团队建设型:人力资源,团队建设,企业文化等“软”预算
  • 专款专用型:环境事务,法律事务等“硬”预算
  • 其他:如总裁特别基金等
三、 NGO的相应对策
        作为公益2.0的重要标志之一,NGO,特别是大量的本土组织,将逐步实现从基金会(多为境外或国际基金会)筹资到企业筹资的转变,而企业社会责任的诸多领域,无论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供应链管理,劳工福利,慈善捐赠,还是社区伙伴,均为企业和NGO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平台。因此,了解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成本处理方式,将有利于NGO制定企业合作战略,开展企业筹款工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时为机构募集更多更好的资源。
        作为CSR咨询和研究的专业人士,更作为本土NGO的发起人和从业者,我希望给NGO,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没有太多国际和政府背景的,现在还相对弱小的本土NGO的管理者,和负责企业筹资或合作的同事们,提几点个人的建议。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本文开头所述,“无论是何种目的,公益也好,投资也好,慈善也罢,商业也罢,很难想象,当连别人的资金配置状况都不清楚的时候,就冲过去找人‘融资’,这样的无准备之仗,结果往往都会不尽人意。”
        NGO在和企业合作之前,特别是打算开展企业筹资之前,应该尽可能地多去了解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如资金来源,成本处理方式,项目偏好等等,至少应该企业的CSR成本处理属于本文中的哪种类型,即“假设那个企业决定资助这个项目,他们的这笔钱,会从什么地方出?”理由很简单,企业不同的CSR成本处理方式,往往会带来迥异的项目选择标准,决策和申请流程,以及资金的调配和管理。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NGO表示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原因有二,“忙不过来”和“没有办法”。
        对于“忙不过来”的NGO,我的建议是,任何事情都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这其实是个孰为优先的问题。既然很少有NGO会说撰写面向基金会的项目计划书“忙不过来”,那么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是否将企业筹资看作和基金会筹资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工作任务。当然,这不仅需要领导人对社会现实情况做出判断,更应该基于国内公益事业的发展和机构未来的预期。
        至于“没有办法”的观点,这其实反映了目前国内NGO的一个普遍现状,即大多数从业者并不具备企业工作的背景和经验,故而缺乏了解企业的渠道,沟通企业的技巧,以及研究和分析企业活动的方法。对于这样的问题,坦率的说,彻底的解决办法在短期之内几乎不存在,而可行的对策则包括邀请具有一定企业工作背景的人员加入,招募专职的企业筹资人员,筹资外包,以及尽可能的多参加各种企业沙龙或者专题会议,从而争取更多的机会与潜在的筹资对象进行沟通。
2. 明确定位,以客为尊
        "Donor-driven”是NGO领域的热门话题,简单的说,就是捐款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和主导NGO的工作。对于很多NGO来说,如何处理企业合作中的“Donor-driven”问题,显得尤其的棘手。
        NGO对于"Donor-driven”往往有着不同的看法,既有视其为洪水猛兽而避之不及的,也有平淡面对甚至有求必应的,看上去似乎各有各的道理,而事实上,不管采取何种应对方式,都存在发展良好的组织,也都有筹资困难的机构。
        对于遇到类似问题的国内本土NGO,我建议的对策是,“明确定位”。
        关于“明确定位”,在以前的博客中我说过:
        “2.0时代的NGO就是服务业,非营利的性质带来了其非典型的特点,但并不能改变行业的本质,更不能影响其承担的责任。NGO今后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渐涌现并日益高涨的,来自于企业和个人的对于‘善’的愿望和追求。其中,NGO通过代理服务形式满足其中一部分需求,并获得相应的管理费维持机构的运营。”
        因此,既然定位为服务行业,那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自然就应该不二法则。企业作为NGO筹资的对象,其合理的需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对于NGO来说,这不仅体现了资源接受方的义务,更体现了NGO的项目设计和社会动员的能力。
        当然,和所有的服务业一样,作为服务的提供者,NGO也有权制定一个合理的底线,例如一个保护儿童的组织就对外明确宣布,“不能容忍和接受合作方任何形式的对儿童的不公正对待”。
3. 脚踏实地,面向未来
        在企业筹资工作中,经常听到很多NGO的同事们举“绿色和平”的例子,他们会用略带羡慕的口吻提到绿色和平如何拒绝企业的资助,以及如何一贯保持和张扬其激进而独立的环保色彩。
        对此,我往往会问他们两个问题:
  • 世界范围内,像绿色和平这样从不接受企业和政府资金,同时屡屡采用“冒死拦截捕鲸船”的激进方式的NGO, 你还能说出几个?
  •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你觉得中国的社会环境,会出现这样的NGO吗?我们的政府能够允许这样的组织大量存在吗?
        其实,我只是想传递一个信息,这也是我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的观点,即从过去到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对于大多数中国的本土NGO来说,能够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其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而企业筹资,在众多国际资金逐渐减少和淡出中国大陆的前提下,无疑将是本土组织的一个重要生存手段。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企业履行CSR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发展阶段,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就是企业家个人的感受和认识,因此,良好的“客户体验(customer experience)”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和NGO合作过的大多数本土企业来说。
        所以,对于本土NGO而言,不管面对的是以上何种类型的企业,应该选择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从小做起,争取能够满足不同的合作需求,从而尽可能的募集资源,以生存求发展,最终实现长期的战略合作和双赢伙伴关系。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ooo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5-17
很好的见解,学习
简单  快乐  自在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3-03
学习中,谢谢分享……
关注,为我所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