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97阅读
  • 4回复

[媒体宣传]三省坡下支教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8-02
“妈妈老师,您别走,我们需要您。”“孩子们,我不走不行啊,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以后我一定还会回来看你们的。”这是来自北京的支教老师常慧灵离开“三省坡”下的支教点时与学生难分难舍的感人情景。
      “三省坡”位于湖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交界之地,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得名,“三省坡”下的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就是常慧灵老师支教的地方。常老师是“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组织选派来通道支教的队员之一,
      2008年至今已有四批共22名分别来自北京、黑龙江、吉林、河南、广东、四川、湖南、江苏、上海、安徽、天津等省市的热血青年来到这里支教,她们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四十多岁,大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是辞掉了工作的公司职员、有的是停薪留职的都市白领、有的是大学教师、有的是持有国外绿卡的移民……她们用爱心和执着谱写了感人的诗篇。
                             
                            梦圆支教
      “我们的自由天空”是一个由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志愿者联合发起的公益助学、非营利性的志愿者组织。“我们的自由天空”助学支教的重点选定在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广西、甘肃、陕西等西部省份和边远贫困地区,湖南省仅通道和凤凰两县派有支教队员。因为工作关系,每批来通道支教的志愿者我都接触过,也认识其中的一些队员,在与她们的交流中得知,要想成为“我们自由天空”的志愿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是网上报名、提交申请、通过初审、复审,层层考核,符合条件的才能确定为支教老师。然后,再由总部派往西部或贫困地区的服务点支教。志愿支教服务期一般是半年至一年,支教期间的一切费用自理。每批来通道支教的志愿者都是从四面八方会合到怀化才相互认识,在怀化休整一天后,一起挤火车,转汽车,转乡道,走村道,再由支教点所在乡政府和学校领导接送到支教点。辽宁籍的志愿都詹俊非因为年龄小,两次报名都未被通过,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的自由天空”让她替补一位因病不能来通道支教的自愿者,詹俊菲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支教梦想,她接到支教通知兴奋不已,没有做太多的准备,一日三飞,从沈阳飞到北京,又转飞长沙,稍作停留,又从长沙飞到芷江,再乘汽车赶到怀化。次日,与其他六名志愿者于正月十五元霄节这天赶到了“三省坡”下的支教点,因为过了元霄节山村小学就要开学了。为了表示对支教队员的欢迎,县教育局和独坡学校领导亲临牙屯堡火车站迎接,并在牙屯堡镇一家酒店安排了元霄中餐。席间,女店老板听说客人是来支教的,端起一杯米酒,用侗语即兴唱起了敬酒歌,支教队员听着陌生的侗歌,感受着一种好奇和热情。在与来自上海的志愿者董晓斐闲聊时,我问起很多人感到纳闷不解的问题,志愿者们为何放弃安逸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自费来到边远的山村小学当支教老师?选择来吃苦受累?她坦然的告诉我,来支教不求别的,为的就是想在自己人生中留下一段值得回忆的经历。她的回答很坦然,很朴实,正如她说的那样,常慧灵是北京农业大学教师,儿子考上大学的后,她停薪留职来到独坡当起了支教老师;第一批支教队长张瑶是北京一家企业的注册会计师,用她的话来说,到独坡支教就是为了体验一种生活,圆心底的一个梦想,从小学读到大学再工作,都是生活在大城市里,总想到艰苦的地方当一回志愿者,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成长尽自己的一份爱心。刘思思在南京某公司工作时收入不斐,来独坡支教后不但没有了工资,而且还要向公司交一定的保职经费;尹乙超是2008年毕业的研究生,他已在北京一家大型企业做高层管理工作,辞职出来支教时,公司承诺随时欢迎他回公司上班;还有王远,父母都移居加拿大,她自己也办了绿卡,她说服父母,自己推迟半年出国,来到独坡上岩小学当起了支教老师。她们,他们为了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了圆心中的那个梦想,作出了让我们敬佩而感动的选择。
                                 
                                  托起希望
      通道是湖南一个边远的少数民族县,“三省坡”下的独坡乡又是通道县最为偏僻的地方。根据“我们的自由天空”的要求和独坡乡缺少师资的实际情况,县教育局将支教点选定在独坡乡。第一批支教老师刚来时,独坡学校领导为了给支教老师提供生活上的一些便利,原计划将她们安排在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校,但支教老师跟龙校长磨嘴皮,都要求到最边远的村校任教,校长只好将她们分到金坑、上岩、大众、恩美等四所片完小,后来的几批支教老师也都安排到了这四所学校。乡村小学人手紧,一个老师要包一个班的课程,还要当班主任。以前由于缺少英语老师,这些片完小是无法开设英语课的,自支教老师来后,三年级以上的班级都开设了英语课教学。这些乡村小学偏远闭塞,地处纯侗族的村寨里,这里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用侗语交流,现在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学生上课只能一半侗语一半汉语地跟老师交流,现在能用普通话回答老师的问题,能用英语跟老师简单的对话,彻底改变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语言障碍。在2009年下期全县统考中,支教老师尹乙超所教的三年级英语获得全县同年级第二名,支教老师石潜嵘所任教的三年级英语获全县同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创造了独坡学区在全县教学质量评估中的最好成绩。支教老师为乡村小学办起了红领巾广播站,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写稿播音;组织学生开展唱歌、舞蹈、绘画等方面的特长培训。乡村小学简陋的办学条件,单一的教学用具,匮乏的学习用品,支教老师们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向企业、单位、家人、朋友和同学求援,很多的爱心人士被她们支教真情和爱心所感动,纷纷为独坡学生捐款捐物,在她们的努力下,四所支教小学办起了图书室,改变了山村小学没有图书和图书室、上体育课没有体育器材,学生上课没有工具书的历史。几年来,“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组织为独坡几所小学捐赠图书3106册,体育器材286件,教学用具4套、扩音器2个,总价值达6.5万多元,并在独坡乡设立地势坤奖学金,对独坡乡初中部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表彰,目前受奖学生33名,奖励金额已达3万多元;支教老师张瑶个人为贫困学生林冠华捐衣物,赠送学习用品,捐款1200元;支教老师盛静联系同学所在的92962部队为金坑小学捐赠价值2.6万元的打铃器、DVD、体育器材、教学用具。支教老师刘思思联系曾工作过的江苏东恒置业顾问有限公司为上岩小学捐赠7517.8元的体育器材和衣物;她联系到南京雷岛信息公司捐赠现金9130元,全部用于上岩完小维修教学楼;她还发动自己的网友们为上岩完小捐赠2020元的教学用具、新华字典、图书。一串串的数字不仅体现了支教老师的爱心、责任,也包含了她们对乡村孩子的希望。支教老师们不仅在物资上给予了独坡学校很大的帮助,她们的敬业精神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常慧灵、刘思思她们对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成为了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她们经常利用中午、周末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功课;刘思思在一次家访的路上不慎摔伤,摔断了两根肋骨,为了不影响教学,她隐瞒了病情,照常上班,没有请过一天假,一直坚持到支教工作结束。支教老师王时秀在她奶奶生病期间,学校领导几次催她回去看看,她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她没有选择离开,只是在电话里告诉奶奶支教结束后就回家陪她老人家。他们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一切为了孩子的奉献精神,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深深的感动着周围的老师,在她们支教过的地方,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她们为山里孩子打开了一扇智慧的窗户,架起了一座连接山外的七彩桥梁。
                             
                              情满侗乡
    侗族素有淳朴热情好客的传统,每批支教老师第一次走进侗寨都会受到当地侗族村民的热情欢迎,侗族村民总要在寨门口燃放鞭炮,吹奏芦笙,这是侗民族最具特色的迎宾仪式之一。家长们会盛情地邀请支教老师到家里做客,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品尝侗家的苦酒和菜肴,新丰和骆团村支两委杀了一头300多斤的大肥猪设晏欢迎支教老师。支教老师们感憾慨地说,城里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比不上侗家的百家饭好吃了。每逢过节,家长和学生都会给支教老师送野菜粑粑或腌鱼腌肉,这些不起眼的东西都是侗家的正宗特产。金坑完小和大众完小没有集体食堂,老师们还得自己学会做饭,学校距离乡里的集贸市场有十多里山路,外出一趟得花一天的时间,支教老师们平时没有时间外出买菜,日常食用的蔬菜大都是学生和家长送的,这家送一篮那家送一把,这样不仅解决了支教老师们外出买菜的麻烦,也可以让他们誊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支教老师们经常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帮助学生家里做农活,跟村民们和学生学习日常侗语,在平常的交往中,支教老师也能说上几句简单的侗话。支教老师盛静经常利用双休日帮留守学生家里砍柴;农忙时节,支教老师石潜嵘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帮村民收割稻谷,在他支教结束将要离别的时候,家长们说:“石老师你不能走,我们家杀年猪,你和我们一起过年,”他硬是被家长们留了下来,轮流拉着他到自己的家里做客、谈心以表示感谢。杀猪待客是山里人家的最高礼节,盛情难却,他被家长们强留了六天才被“放行”回家。
      第三批支教工作结束后,县教育局改变了以往欢送会安排在教育局开的惯例,这次欢送座谈会选择在支教点——金坑小学,在金坑小学的会议室里,我看到墙上挂满了侗锦和侗带,五彩缤纷的彩带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每条侗锦和侗带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留有学生的姓名,有些什么也没写,这也许是村民送的。侗锦侗带都是侗族妇女用多种彩纱手工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类似于藏族的哈达,是送给尊贵客人的纪念礼物,淳朴的侗族人民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支教志愿者的感激之情。
                             
                              爱在延伸
    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如果我的一生是七十年,我愿用其中一年,也就是生命中的七十分之一来做志愿者,可能生命会更加精彩。”几年来,“我们的自由天空”的支教接力棒一直在传递着,支教老师对侗乡学子的爱也一直在廷伸着,她们用无私与奉献汇聚成了一条长长的爱河,滋润着侗家山寨茁壮成长的幼苗。不同批次的支教队员为了把支教工作做得更好,她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将闭塞的独坡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独坡,关注独坡,支持独坡。他(她)们通过网络交流支教体会和经验,传递支教的信息,告诉新来的支教志愿者要准备什么,采取怎样的方法管理学生,如何与家长沟通,到当地要注意哪些民俗习惯,以及来独坡的衣、食、住、行等等,为后来的志愿者提供帮助,让后续的支教老师能尽快地适应独坡的工作环境,适应教学工作。来过独坡的支教们割舍不下对独坡的牵挂,千方百计为独坡做一些实事,2008年支教队长张瑶回到北京后,联系到崔永元公益基金的支持帮助,邀请独坡乡45岁以上的15名教师免费上北京参加暑期培训学习,让从未走出大山的乡村教师第一次坐上飞机,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第一次参加高规格的业务培训,着实大开了一回眼界;第三批支教老师尹乙超回成都工作后,为独坡完小寄来了10台价值2000多元的便携式教学扩音器;支教老师刘思思回去后,常打电话了解岩完小教学楼维修情况,曾教过的学生、班级情况。她离开独坡后一直惦记着独坡学校师生饮水困难的事,在她的努力下,为独坡中学筹集1万元资金,帮助独坡中学新打了一口水井。2010年5月,她与男朋友自驾车专程从南京回到她曾支教的独坡上岩小学住了几天,重返独坡山寨,为学校送来了很多的教学用具和学习用品,也带来其他支教老师的问候。常慧灵回到北京后也一直忙着支教宣传联络工作,从“我们的自由天空”总部了解到,现在有更多的志愿者申请来独坡支教,有更多的热心人士结对资助独坡的贫困学生。为了侗家孩子的明天,支教接力还在继续,爱心帮助还在延伸……


来源:通道教育信息网
[ 此贴被ofs-teacher在2010-10-21 20:5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8-02
好感人嘞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8-02
向支教老师们致敬
心里永远存着爱,打开窗,阳光才会照进来。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8-02
纯朴的乡民,纯朴的民风,每个支教的老师们你们都很强大!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8-02
支教老师,辛苦了,因您们辛勤的付出,而OFS工作更精彩!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