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67阅读
  • 9回复

一件小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1-01
    前一段时间,中心里面有位老师离职,他教的那位学生在他最后一节课时说:老师你走了,课我就不上了。尽管那位老师和中心的其他老师一再挽留,在那位老师离开后那学生到底还是走了。就这件事情而言,老师的离开可能是导致学生离开的导火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可能还存在学生自身的原因或者中心的某些东西使他决定离开。但是最终的结果,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双双离开,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情况。  k)W&ZY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支教,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状况?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aC \4w  
  就我们的支教感受来说,基本上不存在老师离开学生就一定辍学的情况,但是我们要承认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离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而这样情况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好久了还是回不过神来,时时沉浸在前任老师营造的各种环境之中,无法很好的与现在的老师进行衔接,这也是我们的志愿者在接触孩子初期各种工作开展不得要领的原因之一。这样说有的志愿者可能不服气:怎么着,合着我们辛辛苦苦到最后却弄得学生要辍学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你这一棒子打翻一轮船的人,还是泰坦尼克号那样的大船------ 0]^gT'  
呵呵,莫急!先听我慢慢道来。 Q\btl/?  
先让我们来说说支教老师在哪些方面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大的方面我们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学习包括:授课、作业、学习习惯;生活包括:对知识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生活习惯的培养等。 U~M!T#\s  
  下午阳光明媚,真是个洗衣晾晒的好天气。所以趁美术课的时候准备洗洗衣服,这样的空气这样的阳光洗衣服都是一种享受。无奈一阵吵杂声传来,美好心情烟消云散,邪火渐渐酝酿暴风雨的前奏。这帮小子,一刻也不肯安宁。这么好的天气,我洗衣服他们看书是多么正常的事呀,偏偏捣乱,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蹑手蹑脚的上了楼,校长迎面下来,“梁老师怎么了,不舒服?”“啊,没有,脚—肚子疼------”“脚肚子?”校长疑惑着叮嘱了一番下去了,估计校长以为我说的是什么没听过的方言。我也懒得解释了,怒发冲冠了都。偷偷来到后门,透过窗户看到几个小子竟然在玩牌,平时听话的几个女生也离开了座位光着脚丫子坐在地上抛石子,那石子已经磨得光可鉴人。好哇,总算让我逮到了,以前自习课不定怎么玩呢------(这里暴露出几个问题:一、平时自习课很少去班级;二、很少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三、没有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四、没有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细节入手教育学生。)几个眼睛骨碌乱转的发现了我,一阵------梁老师------梁老师-------                                      $\M];S=CY  
人仰马翻后班级归于宁静,越是这样越来气,特别是瞥见几个女生竟然在窃笑。二话不说,扑克牌、石子、棍棒通通没收,听候发落。(这里又有问题了: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严;处理问题头脑发热,不讲究方法。)气归气,道理还是要讲,而且是不厌其烦。于是,“知识改变命运”等人生哲理就开始了,摇头晃脑陶醉着,发现学生们昏昏欲睡无所事事,只能作罢。心里默念:朽木不可雕也。不知说学生还是自己,好在他们认真写作业了。 vcaPd}nf  
  我就纳闷了,作业那么少,怎么就写不完呢?(完全忘记当初自己比他们有过之无不及。)为了“合理”安排时间,我规定他们:老师讲课的时候不准写作业,不论是哪个老师;下午的自习课和副科的课作业没写完的要继续写;听课要做笔记,特别是有关生字的结构组词等,方便写作业时对照;原则上作业在学校全部做完,周末除外。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按照计划算下来,平均分到每篇课文上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三节课,不然就没有时间复习了。识字一节课,解读课文又要一节课,如果做练习的话那就不仅仅是一节课就完成的了。所以很多东西都是集中来处理,作业集中做,练习也一样。生字本来也是集中来记,后来发现不理想,就上完一课听写一课,虽然看起来结果还是一样,但是我坚信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慢慢渗透(这里没有意识到其实生字、练习、做题什么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生字上始终坚持这样做下来了,当时心里还怀着这样一个想法:即使他们不念了,多识几个字也是好的,虽然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把每篇课文都记住,但是记生字的时间还是有的,尽管要不停反复去做,但我觉得值得。就好像我反复让他们背那几首诗一样,一个全班公认最调皮最差的学生,在一个下雨的天气里,回家的路上就响起了他“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的嘹亮的理直气壮的诗吼声。那一刻,我成就感满满的。 i)$<j!L  
  自以为是的觉得:这发生在某一个下午的事件足以暴露出我这个老师存在着对待学生的种种问题。虽然只是一个下午,但却是那一个学期的写照。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支教老师是不是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规定”?再进一步联想,如果我们的支教能够一直持续下去,那岂不是要有千万种“规定”?遇到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到底该听哪个老师的?在否定了以前老师的某种规定的情况下会不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怀疑老师的权威性?尽管我们鼓励学习中敢于怀疑一切的精神,但是类似这样的猜忌却要不得,因为他针对的不是某个人,不是OFS也不是当地的老师,而是老师这个群体。再夸张一点说会怎么样呢?怀疑知识,在那样的文化土壤里有了这种怀疑,无疑会给知识的传授造成新的障碍,虽然我们是好心,但这是危险的,所以我们要引起重视了。  s=556  
在这里,一味的标新立异要不得;求同存异最重要。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呢?个人觉得,志愿者在摸清当地学校情况后,结合前期志愿者的各种方法和结论,适时调整自己的各方面计划,力求使不同降到最小。而我们的组织在志愿者出发前要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介绍各种情况,这时候去做虽然不深入,但使志愿者有这样一种求同存异的意识也是好的。 n9-WZsc1  
  如何做好思想统一?怎么做好承上启下?是永远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8NTE`l=>/  
1条评分
admin 威望 +100 2010-11-0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1-01
现在在看一本书《我的名字叫红》,里面写到关于细密画家的部分,我觉得用在这里倒好像也合适。 ;k ,@^f8  
关于“风格”和“签名”............
心里永远存着爱,打开窗,阳光才会照进来。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1-01
一直在考虑类似的问题,今天终于有人出来总结了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1-02
我悄悄地关注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1-02
了解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1-02
梁老师的文章不可错过。句句中的,对于问题的捕捉很有见地,很值得大家思考,文字又不失风趣。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1-19
越来越喜欢宝玉了,总是一语中的。
学会理性冷静的思考并取舍!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11-19
即将前往支教的志愿者推荐仔细学习下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11-21
引用第6楼anny许于2010-11-19 21:48发表的  : y& 1@d+Lf  
越来越喜欢宝玉了,总是一语中的。
zdd-n[%@V  
谢谢!小小得意一把。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11-26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双手烤着火取暖,火灭了,我也准备走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