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支教前,头脑中始终有这样的想法:厌学的学生是少数的,而且在上了初中和高中后才会出现真正的厌学情绪,小学阶段的不学习充其量是不听老师的话,管不住自己而已。参与支教之后,我就不敢有这样的想法了,特别是在城市中同样从事了小学教育后,更是觉得自己无知。不过那一张张虽然不爱学习,但却鲜活的面孔给了我温暖,从而不至于让我感觉太沮丧。
n0<I w8> 第一张面孔的主人叫光宝。光宝这时应该和伙伴们在看电视或满山地疯跑。显然他还没有意识到下半年就要去乡里读书了,而村边角楼墙上那句“念完初中,再去打工”则完全被他忽视了。实际上,不光是他,相信他的伙伴们也不会对这句话有什么感觉。甚至他的父亲也不例外——那只是政府的一句宣传口号而已,且不说他能不能认得这几个字,单说他年老体弱的现状,就不容他想这些。这是一位年纪在七十岁左右的男人,自己勉强支撑着这个家,直到最近两年终于不得不放下。光宝是他的小儿子。其他的几个儿子早已成家,有的儿子的孩子已经可以做光宝的玩伴了,而光宝却还在上小学。幸而光宝妈身体还算健康,生活的重担只得落在她的肩上。光宝这个家里的男孩子理所当然要有所承担,甚至更多时候都是只要大人能干的,他都要去学着做。在家,干活第一;在学校,玩第一。那么学习呢?排第三吧!这就是一个小孩子的理解,你能说他什么呢?
GV(@(bI* *:hHlH* t1 对他的第一印象有两点比较深刻:腼腆的笑和下唇的一条竖疤。在给他上课时我发现,其实这个孩子还是挺听话的,课上能较认真地去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这种表现也仅限于上课时间,课下经常是不写作业的,更别说看书了。对他来说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书可以看——课本早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课外书则完全没有。在他看来山上的一切胜过书里的一切,宁可在山上劳动,也不在房里看书。也许他真正体会到了广阔天空的自由自在?
`]3A#y)v x,>r}I>^Q 如果说光宝的厌学是由于家庭条件造成的,那么班科又是因为什么呢?班科的个头相对于其他同龄孩子来说有些鹤立鸡群。脸上始终挂着笑容,那永远微张的嘴仿佛随时准备把一个个笑容送出。和他接触后我发现他的鹤立鸡群不仅表现在他的身高上,他的好动同样引人注目。记得第一次给他上课时我就发现他的眼睛好亮,不安分地转来转去,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只受到惊扰的小猴子。果然,他的“安分”只保持了几节课,接着我就发现他的手里总是在摆弄着什么东西,树枝、竹竿、刀片、铁丝、钢锯,各种能拿在手里的东西都曾被他当玩具玩,有一次他还带来了一只小猫头鹰,引得同学们围观,争相抚摸小猫头鹰柔顺的羽毛。他好像很得意,并乐在其中。看到那些男同学为他马首是瞻的样子,我总是在想,这样一个聪明灵活的孩子,为什么单单学习一塌糊涂呢?
z 2Rg`1B YQ#o3sjs 通过了解,我知道了他家里的一些情况。据说他的爷爷早些年曾配合政府打过土匪,是个很灵活的人。但是在那个年代,能填饱肚子都是问题,更别说去读书了。到了他爸爸这一代,国家安定了,他爸爸以手艺为生,读书不读书都无所谓,只要日子越过越好就行。到了班科这一代,虽然稍微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但还是没有什么转变,其他的事情似乎更重要,比如,从他刚出生,他们的长辈就开始想盖新房时要准备一个什么样的屋子将来给他结婚用。
={gf x; @"gWvs 肖秘是另一个给人独特感受的学生。我在前几次课上并没有注意到她,因为她是属于不活跃的那类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纪律上都比较差。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每一次不交作业的学生中总有她,而且别的学生在被批评时或低头不语或东张西望,只有她总是无动于衷。真是这样没心没肺吗?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她也不是无所动。她的一个嘴角上扬着,似乎在笑。看人的时候,歪着头,眼睛几乎是一动不动地盯着你,那眼神里没有羞涩,没有委屈,没有害怕,让人觉得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后来在课间偶尔听到有的学生叫她傻子,才有些恍然。但是我后来发现,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上课时她经常是默默地坐在那里,看着别人或者外面,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又好像对一切都毫无兴趣,仅仅是看着而已。这时的她多少有些呆了,可是有时又好像灵光一闪般的举手想回答问题,虽然这样的情况不多见,却也有答对的时候。背课文时,多数同学都在摇头晃脑挤牙膏般地努力着,她却举手了,居然能背下,尽管不流利,却给人不小的惊喜。但是更多的时候常常是你和她说话,她也应答,但该她有下文或有相关动作时,她又茫然了,用无辜的眼睛看着你。说实在的,我当时觉得挺矛盾。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她需要把当地的方言和普通话进行转换才能理解沟通。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别人来说也许有点长,也就不愿去等,草草给她下了傻子的结论。结果她就丧失了很多机会,作业从来不交。每到上课面对“多数时候的她”时,我就在等那“灵光闪现的她”。
NY9\a[[^[8 F)^:WWVc# 上面的三个孩子代表了我遇见的三种厌学情况,我分析了一下却发现,任何一种都是我无法改变的。光宝的爸爸我不可能让他生龙活虎起来,以便减轻光宝的家庭负担,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班科的家族观念我无力改变,关于读书有用的道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肖秘的情况也不是我短期的支教过程中能够扭转的。但是很多时候我又在想,我们何必非要让他们改变呢?我们的很多志愿者在看到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情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让他们改掉这些“毛病”。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我们所谓的“毛病”,就真的是毛病吗?我们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这些问题的?显然是以我们自己的经验为准的,从我们的实际出发的,而很少考虑我们这样做是不是符合他们的经验和实际。我们试图改变的东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和最终结果又在不在我们接受的范围内?
|*-&x:p7O FT+[[9i 我们更要有这样的认识:相对于在这里生活了几辈子的人来说,我们停留的时间太短;相对于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来说,我们停留的时间也太短。对于厌学的学生来说,与其挖空心思想扭转想改变,不如因势利导,因为毕竟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将来还是会留下来,继续他们祖辈的一切。而习惯了的东西又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你没有看见他们的固执他们的不快吗?想想我们自己吧,在我们的生活中,突然有一天有人来告诉你说,你现在的生活是错的,你要改过来重新生活,我想这时的你就不单单是郁闷这一种心情了。厌学在我们支教的学校里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不能对这样的孩子听之任之。但是厌学有厌学的原因,我们是志愿者老师,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能教出几个大学生吗?不是!我们来自山外,这才是引起他们关注的,把我们知道的带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这才是我们的责任。一味强调学习成绩,这样既压抑了志愿者自己又会压抑学生。我认为,组织对志愿者的评价还是应以孩子实际的变化量来进行,包括德育、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当然这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还有待所有志愿者去共同努力。
xix:=
a ew{(@p+$ Zm~oV?6 "0#d F:qt j1U,X 媒体名称:《社会观察》 0N(o)WRv 相关地址:http://www.sass.org.cn/publicationArticleList.jsp?id=4494 +-+%6O<C 1Wy0#?L 发布时间:2010年5月
作 者: 梁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