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 &Y54QE".
_{LN{iqDv
GJ1;\:cQq
*L%6qxl`V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QGKN
7Wwp )D
?$|uT
eVw\v#gd
好活动的人,如云间闪出来的电光或风前摇摇摆摆的灯火,始终动而没有片刻的停止。与这相反的,好静寂的人像火烧后没有一点暖气的冷灰或像干枯的树木,毫无生气。这等人都是偏在一方,无中正可言。然而,人是需要静止如一朵不动的云,或一湾静止的水,在静的境界中也如云鸢飞在天空,游鱼在水中活跃一样,真存著活动气象。 Mw"xm9(Q
N5 SLF4R1
nT.L}1@
bBUbw *DF)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那就是说人生于世,必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积此动静二方面的修养,才可说是有道者坚忍不挠的心体,和具有高尚理智的人。 I 1 b
aho'|%y)
3h9Sz8
U1,~bO9
【前集0二二】 n7IL7?!o
RzA2*]%a
&1z)fD2
4M @oj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 /;Q8;0
{ OB-J\7Y
OUEI~b1
2;r]gT~
1月23日 ixIV=#
q2x|%HRF
E rop9T1
$Wit17j
攻入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nu&_gF,{
?EI'^xg
k}-yOP{
_ PXG AS
处世须注意的,是和朋友交,能常见到他的不当行为,然后忠告他,使他改过,不过,不可过分的严格或使人难堪。要事先考虑一下。我的忠告,我的责难,其人到底能否接受而去改正。 p?+lAbe6H
hLb;5u&!kW
(^sh
g.64Id
所以。当场的胡乱攻击、过于为难的责备,都是不适宜的,而适度的谏言却足以使人去恶为善。 1. #
|QX
#TMm#?lC
|@ikx{W
#yW.o'S+
至于教导他人向善,不要论调过高,必须考虑他的能力,以及他能否遵从、能否服膺为原则。这样能使人因其不同的才智而达于至善,就他的性格给予适当的启示,必能发生很大的效果。 4. 1rJa
%55@3)V8Rf
$ A-+E\vQ@
ZCy`2Fir
【前集0二三】 _W)`cr
k
?3S
tHrK~|
]43al f F#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WnD^F>
{S[I_\3
eeuZUf+~]
m7$8k@r
1月24日 bTZ>@~$
L|&'jH)
u~s
Sk
PX;Vo~6
净从秽生,明从闇出 9YP*f
ipG5l
s%eyW _
U'tE^W
生于粪土中的蝉的幼虫比任何东西来得污秽,但久之却能蜕化为蝉,飞停于树梢上,被秋天凉爽的风荡拂著,去吸饮那清净的露水而生活著。那枯朽而腐败的草,如同尘土一般的无光无色,但一旦孕育出萤火虫,在初夏之夜的空中飞翔,自由自在,一闪一烁放出灿烂美丽的光芒。关于‘腐草化为萤’,有《礼记》‘季夏之用,腐草化为萤’的传说,是否事实不得而知,但常常被人引用作譬喻。 P!
kw;x
16"#i
2Y400
TT'Ofvdc
由前面说法,便可知宇宙间存在的东西由大至小,由贵至贱,甚至粪虫与腐草一类的东西都各有其价值;也就是指天地间没有一件东西是没有用的,‘暴殄天物’最要不得。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洁净的东西乃自污秽中生,光彩的物品从晦暗中出,我们由以上的例子思考一下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真理。例如,粪尿是极秽的东西,但把它当作肥料施于田园时,就成为五谷或青菜等洁净有用供人的食品,这时候绝不再是污秽东西,而成为美味的食品了。但五谷或青菜通过我们的身体,又成为排泄的秽物了。 K K?Zm_
T}C2e! _O
(+|X<Bl:`
A0G)imsW:_
如此看来。在清净与污秽中,简直没有区别,故清净即污秽,污秽即清净。事相如此,万物在循环变化,表面与里底亦不致相差太甚。推演下去,善、恶,明、暗,上、下,高、低,贵、贱,天国与地狱,神佛与邪魔,一切的一切,万物的差别本来是没有的,但是立场不同,看法就不一样了。这从一方看来为善;他方看来是恶;同样的,一方看来是恶,他方看来则善,两个即一个,一个是两个,本来无有差别。即使有差别,也不是事相,而是心境的变化罢了。 _i5mC,OffN
y
Wp
i|
QL2Nz@|k
,Pn-ZF
但这样说,又会被无差别的观念所困,陷于‘平等观’,这就又错一下。如说杀人及救人无差别的话,那么杀人岂不也好?绝没这种道理。这点倒是要认识清楚。因为我们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应时时刻刻记取以理智来辨别是非,认识真理,去恶行善。 _p\6
29`
k*5'L<&
B\\6#
>;
aCf#q
【前集0二四】 z< z*Wz
`/z_rqJ0CL
/:bKqAz;M
9]"S:{KSCn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翻采于夏月。固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_eGT2,D5r
c\At0.QCA
l^.K'Q1~a
l0I}&,+
1月25日 Mr-DGLJ
&~RR&MdZ2
pX@Si3G
`
>D 97c|?c
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 bF*NWm$Lf
(=1)y'.
Y RPm^kW
Ng\/)^
凡是自以为崇高得‘了不起’的人,其傲心充斥于心灵之上,总感到自己是智者、是英明、是伟大,就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引起这样的高傲,对人都是那般的骄傲不逊,那即使他有很大的勇气,也只是假的、无用的、无价值的,绝不是真勇的显露。一切的一切,无非是客气。客气是不好的,如能以一本真的元气,来降服此一附在元气里可卑的客气,就可以伸张正气了。故我们应以真如的元气来抵制邪恶的客气。身体是一个小宇宙,一个小天地,能支配光明正大的心,就是正气,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浩气长存,百邪自然避去,这是真理。 K*~]fy
g%ubvu2t]
X*i/A<Y`=
KkEv#2n
又说到我们心中存在的憎恶、爱好、怜惜等等的情欲、执著、判断人间是非善恶的意识,通通都是妄心作祟,当然也就显不出真心来,故此吾人若把虚妄心去掉、灭掉;始能显现出潜在而真实不虚的本心来。这真实的本心,我们可以名之为真挚纯明的道心。 4t04}vp
m9Ax\lf
?AEd(_a!q
0axxQ!Ivx
总而言之,人被客气所驱,被妄心所动,在无明的暗道徘徊,在执著的偏径傍徨,于是失去了大勇的心。我们要绝对把它消杀降服,自然而然便能伸张浩然的正气,显现真实的道心,以达于菩提的境界。 pe9@N9_5
d')-7C
U#bl=%bF
r#A_RZ2~@
【前集0二五】 l71gf.4g
wu A^'T
7c-Gm R2
F*M|<E=
!=3Rg-'d1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F!JJ6d53y
r!7 Y'|
:-?Ct
zF8'i=b&
1月26日 J1bA2+5.*e
d{f@K71*
&uv0G'"\
D3`}4 A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M
]xo^
n-$VUo
9M_(He
-
QdQd(4/1
通常在饥饿的时候,食物吃起来可口甘甜。若是大吃大喝,美味浓淡就一点都分别不出来了。同样的,房事以后筋疲力尽,那时绝对不会再想男女性欲之事,因为暂时的快乐已经满足了。 98fu>>*G{
SyO79e*t
I]h-\;96
b.s9p7:J
上面固然指的是食欲与色欲二种,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贪,过分贪图享乐。所得往往适得其反,所谓‘乐极生悲’,这道理一点也不暇。因此,人们通常在做某件事后产生后悔的念头。我们要做到‘八风搬不动’的境界,进而修学菩萨道,必先正其心去其痴。‘正心’不是易事,必先打破愚痴与迷妄的执著。唯有这样才能巩固天然的本性,本性是善良心,善良的心能端正沉著,那一举一动也就不会不正了。 4e +~.5r@i
ibJHU@l
@9Q2$
Z?oG*G:
【前集0二六】 .e@>
oBA`|yW{U
<\" .L
B$^7h!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A3HF,EG
5!Bktgk.
P-CB;\
c"7j3/p
1月27日 I^D0<lHl~
K$H
<}e3
3J{vt"dS
1G;8MPU
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r[s!F=^
UNDi_6Dy
X eoJ$PfT
z>;$im
高位的政治大员担当国家重要的责任,每当面临国家利害的关头,应当以国事为己任,非行满腹的大经纶不可。但就人情上来说,人类的劣根性好贪,私心很重。有了私心的执著,便沉沦歧途而不自知,这是十分令人慨叹的。因此,身为达官贵人,必须摆脱自以为‘了不起’或‘超人’的心理,要知道人类或禽兽都‘强中自有强中手’,金钱本是‘生不带来’之物,名誉在我们死后也就‘烟消云散’。 q@n^
ZzTx
m
#f{]+6U
\?D R
s
`2`fiKm
在恶浊的世界上,什么是可留恋的呢?因此,必要舍去名利,学习山林隐士们的高洁风流与雅量。‘富贵于我如浮云’,那就能领悟无上哲理,知道人生的真价值了。 YD\]{,F|
1S0pd-i
. w H*sb
MxOD8TDF4
相反的,从宦途退居于山庄野岭,过著闲云野鹤自由自在生活的人,不可以完全忘记国家,要时时刻刻关心国事,在政治上有卓越的识见,爱国救国的抱负十分真切,才显出自己是个高风亮节、明礼知义的人。 |ETiLR=&
EATu KLP\
1DE@N1l
DdSSd@,x*
【前集0二七】 N
L'R\R
\hlR]m!C
M"{uX
:~zv t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iS,#w`
5
S:q$?$
PmR* }Aw
WA$JI@g
1月28日 w5KPB5/zu
B@O@1?c[
xY\0zQ
k6"KB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A5fwAB
NOt@M
\'Z<P,8~
wvMW|
我们生在世间,尤其是大丈夫本应立功建业,但不要过度被功名心所驱使,或以龌龊低下的手段去做不可告人之事,增加自己的光荣与威严,这样是会引起种种祸端的。不如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去为一生事业努力,才是伟大的功业。 ~9=aT1S|
$Z?\>K0i
N
j4IQ<OV
ar.AL'
对他人施恩惠也是很好的善行,但我们施舍的时候应以仁心施舍,并且了解‘舍’的真义。真正的舍,绝不是舍一点小惠于人,心中抱一种希望报酬的心理,如有一丝一毫这样的心理,就是贪不是舍了。真正的舍,要像蜡烛般牺牲自己给人以光,又如太阳的光热照著大地,都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不望代价,不望酬劳,如此才符合施舍的真义。否则施恩求报反而招怨,要无怨心才是恩德。 `TtXZ[gP}
]3B %8
JN'cXZJPn
Vw#{C>
佛教所说六度,第一度是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在行菩萨道时,左手施人,右手没有想受报。佛经上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此是不朽的名言,我们要好好遵守去做,发扬我们的德泽。 GKiukX$'
7\XE,;4>
{_#y z\j
W0XF~
【前集0二八】 QvLZg
Kmz7c|
,e`'4H
TeQNFo^_8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威德,无怨便是德。 Bfr'Zdw
@
O>&5gB1u
vyI%3+N@
T*~H m
1月29日 M2@b1;
\}_Yd8
d2S
~)/@S
`zpbnxOL$T
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R}:KE&tq
(*\jbK
s%pfkoOY%
)US:.7A[.
注意更注意,用心更用心,这样勤于自己的事业,原是很好的事。但也有其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如过于忧愁,就不能保养自己的身和性,不能愉快、健康了。 &v!WVa?
}-@4vl
x$
U__(;
/1;
@}s$]i$|-
对于事物不可过分执著,所谓执一己的偏见或过于热情都是不当,要以淡泊的态度减免私欲。所谓:‘明月清风不要钱。’人心像这般淡泊,富贵公侯非我所愿,心境自清凉,会无忧无虑,何等高逸。 q
o 1lj"P
|3hY6aty
x;\wY'
[xb]Wf
但什么事都不可走向极端,假如太淡泊了,没有一点热中,冷面冷心,这样就不能广救世人,有利社会,岂不枉生一世。一个人必须为国家、为人民谋福利,不然就丧失生活的意义了。 |o<8}Nja6
Ucdj4[/,h
sC"}8+[)S3
%7hB&[ 5
总之,采取中庸的态度处世做人最可称颂,最值得效法。
9\;|x
O
5Nb
_qXa=|}V.
WO</Mw
【前集0三九】 Pw0Ci
?=;qK{)37
^pnG0(9
!xIm2+:(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通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jJZgK$5+
? 1*m,;Z
Yw;D:Y(
$gpG%Qj
1月30日 "xRBE\B
KvPX=/&Zu
QK`i%TXJ
jZoNi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o*g|m.SjL
wJ<Oo@snm
L,,*gK
m~ho
E8C$
在社会上筹谋大事业时,没有人开始就预期失败,但实际上看起来,成功的人很少,失败的人反而太多。失败的人,遂穷势蹙,虽有手足,虽有才华,亦徒增悲观,徒叹奈何了。这时候,最妥当的办法要一心清静,想想原来谋事的居心是否善良正直,是否合乎天理人意,有无缺点落后之处?如最初的出发点错了,其事失败是一定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有当初出发的正心,必定成就光辉灿烂的事业。一失败就陷于悲观、自暴自弃的人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这种人无论如何总归失败。 X"fh@.
>q~l21dUi
ul f2vD
M$Zo.Bl$(
人在成功之时,绝想不到日后会否有遭失败之处,那顾首不顾尾、思一而忘十的人,其后果不堪想像。‘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在世,最要紧的是在功成时急流勇退。在得意的时侯,当思末路的来临,最好是退让给更贤明的人继其事业,自己则善治其身,静心修养。 ]rN5Ao}2
fV:4#j
C1EtoOv K
j2l55@
如能知返静修,他日明心见性,直证菩提,实是极佳良策。 HO)/dZNU
JRMM? y
ra N)8w}-
A"5z6A4WB
【前集0三0】 ;Xvp6.:
US [dkbKo
'3IC*o"
5kNzv~4B,;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亲其末路。 B[4pX
+f
#-% A[7Cdp
evA/+F,&
;a{ :%t
1月31日 k>jbcSY(z<
0c^>eq]
\dQx+f&t
)6KMHG
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I zbU)ud
h].~# *
gb=/#G0R
`#-P[q<v-
有很多财产、身分很高者,对人应该宽大,而实际上世间不少富贵之人重疑多忌,对人苛刻冷酷,属毫无慈悲者居多。也就是说:‘其身虽然富贵,其心地行为则贫贱。’像这种人哪能常久保持富贵,又哪能享受一生的福禄?倒是舍弃自己当享受的福禄,而与贫贱者为伍,反而好些。 R9rj/Co
P^`duZ{T
'_k+
WH&
6]zd.W
再说,贤明聪颖有才华的人士对事物的道理本很通达,应当把自己的才华藏而不露,以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一般所谓聪明的人,大都把才能显示给他人看,很少有自己隐蔽才华而善自保其身的,这虽说是聪明,却与愚笨的人行为没有两样。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是下去,岂有不失败 Sn4[3JV $l
!2UOC P
W1B)]IHc
bI)u/
脾明的毛病在于自以为‘太了不起’,我们处世,应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才可以明哲保身。 k67a'pmyJ
ENF"c$R
:,b
iyJt
"1`Oh<={b
【前集0三一】 /walu+]h
1?*
Cxod[$8
vsWHk7 9
富贵家立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具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z7M_1%DEx
qn1255fB
ml|W~-6l
W|:lVAP.|}
2月1日 m!z|h9Ed
!+)AeDc:j
W!!S!JF
A\_ |un%
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Bf<
J<
Uo12gIX
h7*W*Bd
[[d(jV=*
站在相反的侧面的任何一方观察,感觉人生不过如是,就能体会到高卑、晦明、静动、默躁的对比目的何在了。 +Q=1AXe
~=<}\a~
-<v~snq'
/2EHv.e`
居高位的人,在高位上得意,被物欲眩惑而不自觉,自然不知处境的危险。一旦去其地位,改立在低下的地面时看见原来的高位,就明白高处的危难,无异是一陷阱,就不由自主的感到惊心动魄了。 [.hyZ}B
^EG\iO2X
4'4\,o
Uy
?
居暗处成了习惯,光明世界的事只能由想像得知,想像却非事实。但由暗处所看到的光明,比由光明处所看到的光明更加清楚。 uXDq~`S
/&F,V+x
$N:Vo(*
.h&k jD
因此人在社会上活动,热中时什么时侯都忘得一干二净,一旦脱离社会,闲居隐世,谢绝交际,不愿应酬,就知道当时的活动原属辛苦徒劳,扰攘一世,能得些什么,有何益处 KDl_?9E5
/xGmg`g<#
{!|}=45Z
kF;DBN
与人谈话时不感其牢骚可厌,等到独自沉默反省,便知道牢骚多言无益。这就是‘云中不见云’、‘臭处不知臭’。我们有善、恶,有真、愚,有清、暗,但不自知;知能撇开主见,置身客观立场,立即可以看到自己所做的是什么。因而我们要想成功伟大事业,应时时离开主观的立场,客观而审慎地反省,并深思熟虑才好。 #_Z$2L"U
~_s?k3cd
i
wxVl)QL
8d*/HF)h
【前集0三二】 @' ;B_iQ
T,xPSN2A*
*_E|@y
<<=WY_m}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蔼,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x8\A<(G_M=
t5)+&I2
>9RD_QG7
J_Ltuso
2月2日 2aJS{[
XNQAi (!GS
[.RO'>2z
A;\7|'4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3d<HN6&U
OO?]qZa1
E0%~!b
2C{H$
A,pW
功成名遂,富贵荣达,是人人希汞的。具此向上心,便要奋斗,不断增进自己的学识,不但有益自己,也有益别人,更有益于国家。故求功名富贵本是善事。无奈因为有人不择手段,企图以种种不道德的行为以求达到目的,这样便成了功名富贵的奴隶,岂不可悲可叹!故为人不要在功名富贵上用死心,要一心存善念,一身行善事,一切不可因小而失大,眼光要远,不要坐井观天,成为野心的奴隶。 E9?phD
pfu1O6R
k+I}PuG
&E xYXI
仁义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如置仁义道德于不顾,就如同禽兽了。但满口仁义道德,心却被仁义道德所囚系,想成一个人人赞美的道德君子,事实上自己却无此修养,于是不惜戴上假面具,伪为君子人物,脱了面具就是男盗女娼。这样的‘伪君子’,最坏不过了。 O+}qQNe<
c wg
!j!l
/%_OW@ ?
V[-jD8='3
真正有道德的人绝不空口说谎话,凡事都以实际行为去表现,永不挂羊头卖狗肉的自欺欺人。我们必须努力放下虚假之心,做真正‘仁心’之事,然后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ebPgYxVZR
A
)%A!
p.+ho~sC,.
yV_4?nh
【前集0三三】 fDG0BNLY
lds-T
\U|ZR
yQ#:J9HMJ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Mm3
gW)
^rvx!?zO
z1^gDjkZ
pv^O"Bs
2月3日 5~mh'<:
dl hdsj:
>pU:Gr
Z|%_oR~b|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y9mNT
rx(2yf
#2r}?hP/m
G8Nt
8U~
人类谁都爱利好欲,这利欲在恶的方面活动,即成为图私利私欲的贪婪者。在善的方面活动,就能奋发致力于社会利益的事。所以利欲不能尽说是坏的,也有好的一面。 L\y;LSTU
p-1 3H0Kt
aK`@6F,]j
JQ4{` =,b
最可怕的是人的我见邪解。所谓‘我见’,便是不正的意识,这是最害人的心。以我见待人接物,不仅害自己的心,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更足以惑乱社会人心。 ui
(^k $
&WNf
M+
%tG*C,l
]
rQ7+q;[J
女性的声音美,容貌好,世上为女色溺身的男子太多了,从这一点说,女色是很可怕的。然而仔细思考一下,男性需要女性,有时为女性所溺,应该说是男性追求女性的不对,不能尽怪女色害人。而‘食色性也’,谁也不能说是完全不对。何况在诱惑方面说,只要有节操而坚固的话,就不至于沉迷声色了。 ^v.,y3
u,}{I}x_
.U T@p
5@^ dgq
这样看来,最可怕的是自以为聪明实则糊涂的人,被聪明的我见塞满了头脑,什么事都不往上求进步,不努力,所持的见解也都不正确,故不能入道。 J'N!Omz
Sz H"
+cD!1IT:
K&8dA0i2u2
因此,人道的障碍物无他,可说完全害在‘聪明’二字,有如吃树的蠹虫一样。 j"AU z)x
aW!@f[%~F
J|&JD?
%W@v2
【前集0三四】 !"8fdSfg
w
PJ='tJDj
!Hys3AP
G7N|
:YK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L%>n>w
]E] 2o
t3dlS`O
hKzSgYxP=t
2月4日 Sm~l:v0%
i1S>yV^l
o.q/O)'V u
gi0W;q
知返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XJLQ{
a{{g<<H
detwa}h[0
P-ri=E}>
人的心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无比的。 B'^:'uG
~I{n^Q/a
P(t[
eXe
s}N#n(
所以,人心变化也奥妙无穷;今日所看见美的物品,明天就觉其丑,今日认为可爱的,明日也许认为可恨,故实在不可依赖。 oh$Q6G
} :Z#}8
ew"v{=X
F <hJp,q9
王维诗云:‘人情翻覆似波澜。’故人情世故不可不知。俗话有云:‘纸薄,人情更薄。’依赖别人,看人家的脸色过活,那就太难了。 i;!H!-sM
?_I[,N?@41
/4xki_}
meOMq1
?B:a|0pf
世上的道路险阻不平,走的时候必须小心,一步之差便将堕落,那么怎样做才能安然度世呢?说起来很简单,便是谦让之德。见通不过,便退一步让人。就是行得通的地方,也该十分让三分。如是谦让,不但是美德,也是唯一不招人怨的度世上策。 q$aaA`E%
L[=a/|)TBV
0_CN/5F
7"8hC
【前集0三五】 97ql5
(PfqRk1Y
>3c@x
Yv:55+ e!|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qX_I db\
26xXl|I
sJ]taY ou
h,Q3oy\s1
2月5日 K~22\G`
jg?x&'u\)
JwJ7=P=c
44-R!
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To?W?s
dDF
.qXq.
1UKg=A-q
H@ t'~ZO
精神的修养欠缺,不能达到有圣德的境域。一般人总是过失很多,故对人责备他的过失,严辞训诫,谁也知道,谁也会做,并不是困难的事。但对人应该持有憎其罪而不憎其人的态度,以正道去教化,才是合理。 /%Nr?V
U#3J0+!
$z+8<?YD
G#M
dfKH
其次,对于有道德的君子来讲,谁都会恭之敬之,但太谦逊或太恭敬的出乎范围之外,就容易成为谄媚。对人敬重过度,自贱自卑,那不是应有的礼仪,所谓:‘过犹不及。’但超越礼仪之外,对人疏忽冷淡,也是不应该的。最好采取中庸之道,礼貌风度要用得适当。所以说,接待君子是一件困难的事。
I_A@BnM{I
<n(*Xak{a
yz0zFfiX
rL}YLR
总而言之,对小人憎恶,对君子尊敬,是人之常情,但做事务要适中,对人要不越礼,以孔子‘中庸之道’去问世,不论对小人也好,对君子也好,一定不会招致什么怨尤或失礼。 .ny
fYa+
6P';DB
'Y]mOD^p
_cu:aktf2
【前集0三六】 }fKSqB]T-
[H=)
"_`F\DGAZu
C:Hoq(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F$[ U|%*
(&!NC[n,
^$t7+g
{l |E:>Q2
2月6日 .w]GWL
);FJx~b
K# Jk _"W
YX`7Hm,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F+@5C:<?
Ek6MYc8<b~
3;a<_cE*@
#vry0i
天地间的正气存在于每人的心中,而自作聪明的人往往抹杀了这股正气。聪明人喜好掩饰罪行,巧诈、浮夸不实,于是正气在堕落的人格中表现不出来。故此,说聪明误人。我们要伸张正义、普照人心,必须从每个人做起;那就是要人浑浑噩噩,朴质讷实。太古时候的人,浑浑噩噩,不知欺瞒。这便是真、美与善了。 u?9" jX
@'|)~,"bx
zToq^T
` \+@Fwfx
同样的,我们应该抱著澹泊的心情去处世,因为澹泊自有崇高的真理存在,而纷华奢侈只能使人堕落。人做了不名誉以及各种坏事,以图换取不该得的享受,都是这纷华奢侈的欲念所促成的。我们宁可澹泊一生,最后留下一个清廉高洁的名誉,纷华奢侈,不过是眼前一时的云烟而已。 D:Zy
X$yN_7|+
aXL{TD:]
7^g&)P
【前集0三七】 |m2X+s9
z@w Mc
EH
Q9Q|lO
mQY_`&Jq
宁守浑噩而而澹聪明,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G_SG
gH G
DZ_lW
i F+vl]
2月7日 O)"gS!,
435;Vns\n
rta:f800z
b?Ki;[+O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ca>Z7qT!
+=:#wzK@
qM.bF&&Go
?.YOI.U^
恶魔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心魔才真可怕。 EI^06q4x
_%GG
l$kH
~j<+k4I~
KG=h&
魔有两种,此处不是指外来之魔,而是指心中之魔,即先须降伏自己的心魔,群来之外魔自然而然退散。俗语说:‘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心中的魔,障碍了我们的修道,使我们见不到真,摸不到善,触不到美。使我们失却了光明,见到的是黑暗,昏然一片,不能清醒。 I}t#%/'YA
{6}eN|4~#
1CHeufQ
!tp1:'KG
凡夫临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不能降伏内心;一旦除去内在可惧的‘恶魔’,其余外魔不论有多少,皆能退后,听本心命令,就无害于自身了。故当初释迦佛的得道,是袪除魔障证向涅槃的。我们要效法佛陀降魔的精神才能得道。 HcqfB NM
3K_A<j:
+-G<c6 |
(<)]sp2
其次,想制驭骄横的心,必先制驭自身的客气,外界事物便不能影响。但是我们的心猿意马跳跃不已,做出迷惑狂妄的行为而不自觉,这就难免有不测之祸。所谓‘制平客气’。就是降伏这跳跃不已的心猿意马,以免一失是而著迷受惑。这样心既平了,百邪不入,寒暑不侵,外魔外横,对我就没有丝毫的办法,何愁不能修道证果呢 0lv%`,
1Uqu>'
VH[hsj
ak;*W
【前集0三八】
##4GK08!
"70WUx(\t
RoyPrO [3
mVR P~:+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V<j.xd7
39=1f
6I1
;v$4$D]L
ZfB"
E
2月8日 R~ZFy0
>Bgw}PI
MX@_=Sp-
t1%_DPD%W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VP6ZiQ|
=J ym%m
D#o}cC.
[h,Q Bz
教育子弟如同教养深闺的处女,不能稍微放松,因为偶一放松,青年便易入于歧途。更须密切注意他的出入,谨慎他所交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次与恶人交,感染了恶习,就有堕落的危险。因青年大都血气方刚,意志易于动摇,古语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这关系是何等的重大。 rs~wv('
=XY\iV1J*
~}+Hgi
a|?4)
譬如一次交了恶友,如同已耕好了洁田中,应当放下清净的谷物种子,才有好的收获。如果误播下杂草的种子,就会使杂草蔓延,无法植出好的禾苗。一染恶习,定结恶果,同时训诫子弟如不顾及教育的方向,其后果也容易发生缺憾。所以,要以悲天悯人的心情,磊落光明的心地,密切注意教养的有效办法,才能造就出好的子弟来。 rSJ9v:
{>F7CT'G6
;vIrGZV<
3.qTLga|}
【前集0三九】 Uy$)%dYfq5
cra+T+|>Kc
BN4_:
ma((2My'H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 Rb{U+/gq
WoBo9aR
Q*b]_0Rb
|JVk&8
?8
2月9日 ]Ei0d8Uo
rW0
FA
beu\cV3
*;fw%PW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IhA* "
+9")KQT
r3\cp0P;s
,j$Vvz
情欲的事,都是人人想求得的,但无论何事都要有个分寸,不可一味贪图快乐,被诱惑成了它的奴隶,恰如跌到山谷里面,不能自拔了。 M-giR:,
a(0*um(
Mv6-|O
W]5USFan
例如酒之一物,只要一点代价即可入手,使用的地方也非常普遍,如婚丧嫁娶等仪式都要用酒,医药上亦需采用,如用得适度就兴奋情绪,增进情感,医治疲劳,促进健康,俗语说:‘一醉解千愁。’或:‘酒是百药长。’利用之过度,即被诱惑陷入深渊,俗语说:‘酒后无德。’又说:‘酒为万病之基。’不但有害,且致夭寿,结局是害人不浅。 X3V'Cy/sy
Ck!VV2U#
19j+lCSvH
/<]{KI
其次是,我们走著义理的坦途,无论有多少困难也应当去克服它。佛家说,‘一寸道,九十魔。’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见修养练道之难。但我们不能怕麻烦,不能顾忌任何困难。在个人物质精神方面也应以精神为主,物质为从,如以物质为主便是本末颠倒。本著精神良知走向前面的大道,就能得到了。 >mjNmh7
Lg+G; W
/, ! B2
:at$HCaK
修道如登山,不可退后一步,不然就如隔了万重高山,无法达到。而学道、修道最要紧的便是要把握时间,所谓:‘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很多人往往要到明天才肯努力,这很可悲。 7=DjI ~
\xS&v7b
ruazOmnn~
GPGm]G t
西谚说得好:‘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我们要把握今天,求无上的大道。 ivW(*c
n;:rf 7hGY
dtcIC0:[
n2fbp\ I
【前集0四0】 rhb@FE)Mc
J;f!!<l\
7K5P8N
,
!OuWPH.
: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9s_,crq5
>J>b>SU=-
FGh]S-A
$n^gmhp
2月10日 fOMvj%T@2
m2v'WY5u
E,f>1meN=
\
5,MyB2/`
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KFFSv{m[
~R@Nd~L
<,>P 0tY}
7%{ |
每个人都有思维,这个思维也就是心念。心念有宽厚也有淡泊,殊不一致 宽厚是心念浓艳所致,淡泊则未免近于刻薄。那么,应该采宽厚还是采淡泊?何去何从,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3dRr/Ilc
(bh95X
6MxKl
D7kl
?A )hN8
人的心念总不离衣、食、住、行,那我们采浓厚一些的方针,充实衣、食 住、行,使其丰裕。推及万事,使什么事都因之充盈,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心志过于浓厚的人,尽情讲求嗜好,忽略了正道的发展,则容易被人厌弃。所以浓艳太过,也不是应该采取的态度。 `2PLWo
<E0UK^-}
|H!9f
ZO
C,.Ee3T
至于淡泊呢?由于一己的居处饮食以至于一切,都淡而无味,生活自然也就陷于枯寂,兴趣低落,又如何能达到成功的境域呢?君子是不应枯寂的。 ^J\~XYg{7
b/Xbs0q
S!sqbLrBn
-P]sRl3O;
因此,应以佛家中道的真理作为南针,不要太过也不应不及。‘过犹不及’是一般人应当遵守的原则,不流于浓艳的一面,也不偏向淡泊的一方。 j7)Ao*WN
]| +<P-
?:L:EW8
78/N
【前集0四一】 Z%x\~)~
17OH]
h`H,a7
^*fxR]Y
念头浪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Qx'`PNU9\
S*,rGCt'T
z$kenhFG/
izx#3u$P
2月11日 wW/7F;54
4sP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