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380阅读
  • 21回复

菜根谭的智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10-01
前言:一日一则,一期一会 = m!!  
~XN]?5GQf  
《菜根谭》一般人看作是圣典,但一提到‘圣典’两个字,就以为是二千年前的释迦牟尼、耶稣、孔子、老子或庄子等的经典,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师写成的宗派圣典,其实《菜根谭》并不是那样古老的书籍,而是大约三百年前的著作,作者并非大宗一派的祖师,而是一个涉猎过道教、儒教,尤其是对佛教特别通达的人,所以他能引用各教的教义词句,可说是一部彻研三教真理的结晶。 r)*_,Fo|  
[bQ8A(u  
<ZN) /,4PS  
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阐述出来,使人读了咀嚼玩味,体会其中困苦艰辛的经验、清冷淡泊的趣味,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万古不易、教人化世的圣典。作者的一言一语都含义深远,字句虽是片断的,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书籍。 QZeb+r  
>xk:pL*o`  
yDl5t-0`  
《菜根谭》共分前、后三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则,后集有一百三十五则,共计三百六十则;正适合一日一则,天天直见生命。体裁是随笔,也有人视作‘语录’,其根本思想是中国的思想、儒教的现实主义、老庄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谓三教合一,集结儒、释、道各派的精华,冶于一炉,诚为旷古稀世之奇箴宝训。 U/~Zk@3j  
@)FXG~C*  
vwSX$OZ  
作者隐君子‘洪自诚’,明代人,号‘还初道人’。关于他的事迹,没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难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社会局势十分混乱,他对于功名吉田贵看得很淡泊,专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都是当时的警世教言,虽然后世无传,但这本《菜根谭》却散放不朽的光明,欢喜读它的人不少。从《菜根谭》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辞、性格等,绝不是一般学者如胶柱鼓瑟或侈言清谈者流所可比拟。  @=^jpSnZ  
dvH67 x  
p)AvG;  
书名为何叫《菜根谭》?宋儒汪民曾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胡康侯听了这话,击节叹赏。菜根者,即青菜的根,如萝卜、番薯、芋头等粗食,咬得菜根,即表示能够受艰难困苦,才会做成伟大事业。洪先生取斯语以为书名,其寓意是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无限真味存在,故本书是修身处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F~9f>  
(rCPr,@ 0  
e3bAT.P  
如果把东方与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较,西洋的文章是较为客观写实的,描写生动而有力,但蕴藉的意味并不深远。东方的文章用字虽然不多,含义却特别隽永丰富。因此,西洋的文章如油画一样,东方的文章则如文人的墨宝,不著华丽而韵致无穷。东方文章解释方面不大注重,要读者自己去省悟、去自觉,这可说是民族性的自然趋向。因此,《菜根谭》充分代表了东方文艺的特色,这大概没有人能够否认吧! OmQuAG ^\x  
JN9HT0  
)xXrs^  
推究‘菜根’的意义,‘菜’就是所谓青菜的菜叶,‘菜根’如萝卜、大根、牛蒡等,是一种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鹤林玉露》一书中说:‘士大夫不可一日离菜根,百姓不可一日无色水。’这是当时贴在寺庙的门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语,其意义是老百姓如无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疗饥渴,那么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即知当时执政者的成绩如何。因此‘菜根’二字,当时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坚忍、清苦磨练身心,栽培灌溉,充实自我。这是作者洪自诚亲身体验孕育出来的结晶。故本书颇通人情世态,里面包蕴甜、酸、苦、涩等人间味道。 Nc^b8& 2J  
`jl. f  
J0{WqA.P  
《菜根谭》也有同名异类者,如乾隆五十九年,以还初堂主人的识语为冠的洪应明之著作便是,这与本讲话所用的底本,虽然有人说是同人异名,其实不管是内容、编纂等都有悬殊的差异。 DXw9@b  
*AJezhR  
'SXpb?CZ  
洪自诚的《菜根谭》分为二集,洪应明的《菜根谭》不但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尤其里面散见清朝石惺齐之《续菜根谭》的语句,故我们可以断定洪应明的《菜根谭》是后人的合纂,唯洪自诚的著作才是正宗。 }pU! 1GsO  
SK~;<>:37  
uvAy#,  
本书问世后。博得许多人的赞赏,学者间争先恐后写了很多续篇,或类似的书籍,其中只有清石惺齐的《续菜根谭》二卷、刘子载的《吾家菜根谭》二卷比较出色,而这更突显原典的可贵价值。 t2U]CI%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0-01
日日日出 u{dN>}{  
DqC}f#  
1月1日 pOe`*2[  
kA9 X!)2w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WSX@0A.&)  
%W|Zj QI^  
人类生存世间,要了解最美与最尊贵的人生意义,并不是在外表的衣、食、住、行等等的物质享受。住的是高楼大厦,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终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如果以为这种人生才是美满的、尊贵的,那就太可怜了。 A0 w `o  
F<'l'AsC-  
我们如果把眼光向远处观察一下,便能体会到古今历史上的伟人,他们之所以为人景仰,是因为人格与学识的伟大,并不是因为地位和富贵的关系;要看其人格德行之美,并不是外表形态之美。只是看一个人是否遵守人伦、道德,肯为大众服务,牺牲个人的享受,而有益于人群。古人说:‘世上最尊贵的莫过于道,最美善的莫过于德。’由此可知,一个人能遵守道德,人格高尚,一定是为人所尊重、景仰,还有人对他轻视、毁谤吗?反过来说,个人不讲道德。不修品行,趋炎附势,谄媚奸佞,他虽然官高禄厚,衣食豪华,这还能叫做美善吗?我相信这样的人一定被当世人咒骂,遗臭名于后世。所以说不肯修持德行的人,任你是万乘的公侯宰相,甚或是帝王,也还不如一个有道德、有人格的平民。 !n?*vN=S  
'V*M_o(\  
现在拿古人来做证明。古时有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叫做伯夷、叔齐。都是很有道德的人。以之比人,人人都欢喜,是喜欢他们的道德。桀、射、幽、厉,乃无道的人君,以之比人,人人忿怒,乃怒他们的无德。所以,我们想在世间做个好人,必须要有道德。所谓:‘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势位之不在乎己。’我们最忧心的是道德不足,不必因为声势不集于我身而怀忧愤。须知道充德备,每个人都钦佩他,‘德高望重’名存千古。这样看起来,是声威与富贵重要呢?还是自身的道德重要呢?便不难明白了。 .]d tRH<  
%2FCpre;  
印度释迦牟尼舍了父母妻儿,悄悄离开了迦毗罗城去到跋伽婆仙人住的山林中,剃了须发,服僧伽梨,是为了求真理。他看见当时印度四种姓—婆罗门,即负责宗教之祭师;刹帝利,为独占军政的武士;吠舍,是业农工商的平民;首陀罗,是被奴役的奴隶—之间的不平等。 I}CA-8  
M%dl?9pbq  
继而有一日,悉达多太子跟父亲净饭王郊游,看到农人耕田的情况。农夫光著身体辛苦勤劳的在田里工作,那枯瘦的形体被太阳晒得流汗,困乏疲倦、又饿又渴而不得休息。耕地的牛也疲困了,受鞭子打击和绳索的羁勒之苦。在用犁拨土的时候有许多虫子被掘出来,鸟雀飞来争著吃了它。太子感伤那农奴的贫贱疾病和众生互相残害的苦恼,慈悲心不禁油然而发,使到阎浮树下坐著静思,悟求改革不平等种姓制度和摆脱生死痛苦以求解脱,兼求净化世间人生的妙法。这就是释迦佛放弃王位出家的动机,他出家以后教化凡四十九年,足迹遍及恒河流域两岸一带,被渡众生不知有多少。 F7PZV+\  
T"0)%k8lJ  
富贵荣华是谁都爱的,释迦佛的父王在他十五岁给他举行灌顶大典立为太子,并为娶善觉女耶输陀罗为妃,辟寒暑温三时之殿,给他种种五欲之乐。但佛仍无动于衷,他是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这是宁受一时寂寞不愿万古凄凉的佳例。 5In8VE !P  
8f`b=r(a>  
【前集00一】 dJ" xW; "  
7ump:|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亲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emPSBf@  
\(v_",  
X +  
1月2日 h[v3G<C~r  
ff+9(P>*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jnLo[Cf,H8  
>[3,qP]E  
站在社会岗位上,处世经验浅,被社会感染的恶习也一定比较浅,这种人自然也比较天真。反过来说,经过了世间种种的惊涛骇浪,阅尽了种种的艰难险阻,经验比较多,世故也比较深,就很可能种种坏事都敢去做。 m"> =QP  
=;?PVAdu%#  
故此作为一个君子,不要一味的只求事情的熟练通达,而忘记了抱朴守拙的忠诚作风。例如礼仪是必要的,但如太无礼仪或超越了礼仪,都有失做人之道。太讲求练达,反而变成老奸巨滑。 oVZ8p-  
}R] }@i~i  
所以,做一个君子,与其太练达,不如不必装饰虚假或太客气,而以清醒、坦白、诚挚、朴实为佳。 ^# g;"K0  
9/qS*Zdh)  
【前集00二】 -W"0,.Dvg  
| 3/p8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ye*%w_  
g5YsV p  
QcVtv7+*v  
1月3日 ?9ho|  
{w1h<;MH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TMJ7  
""KN?qh9  
君子的内心像青天白日一般明朗,光明正大,没有一丝一毫的阴影与黑暗。君子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内不欺己;就是一个人在私室或暗处也不欺自己。普通人在独居隐密之处,最容易做欺心的事。而君子不欺心,人家一看便能明了。 &+|4(d1  
\:)o'-   
其次,君子的才华如玉蕴藏于璞石之中,不可以随便给人知道。‘君子’两字的意思常是男子的尊称,即是道德学问超越一般人之上的叫做君子。君子有超人的智慧,能辨别是非善恶,做事不随便,是把他的才能智慧保藏起来,等需要时才施展出来。他深谋远虑,志节高超无比,潇洒逸脱。在平时,如果见到邻里人家困苦,就拿出钱来布施,有不懂诗书、不明事理、不识字者,便要在精神上予以教化。所以,君子的才华是高于一切的,君子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君子所想所做的如天那样青,日那样白,没有一丝乌云,没有凹面,没有内底,可谓光明透彻,全无瑕疵。小人 ,0u0 '  
D0_x|a  
则不然,小人平日闲居,专做坏事,等到看见君子,就遮遮盖盖,隐藏他的坏处,显扬他的假善;岂知别人看他,清楚得知见俯肺,他那样做法又有何益 j`&i4K:  
ReGb .pf  
也就是说,里面的诚实,没有不表现到外面来的。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f""|X5  
sYW)h$p;D  
虽是一人独处,也要像有十只眼睛注视著自家,十只手指点著自家那样,这样严密监督,自然不会作恶了。君子就是那样,严密的注意自己的缺点,有则改正,此心如日之光,如月之明。山川之水,越浅越起波浪,但水底深处反而越为澄清。这表示小才小智的人比较容易轻佻浮薄,君子则处处保藏,大智若愚。这就是君子与人的区别。 A2FU}Ym0=  
.KMi)1L)  
【前集00三】 lM]),}   
GZ>% &^E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辍珠藏,不可使人易如。 GP k Cgb(  
^cXL4*_=  
.2-JV0  
1月4日 >Ti2E+}[M  
^+l\YB7pD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Nk~dfY<s  
qc4 "0Ap'  
人间非分利益之事,人人都像蚂蚁一样想贪一点甜头,这原因就在有权势的人家,天天集满了趋炎附势的人,好像市场一样的热闹,大家都怀著贪心而来,不是求名,就是求利。等到权势丧失,生活贫苦的时候,大家一粪而散;这就是所谓的‘人情冷暖’。过去有一个瞿公在做官时,宾客盈门,退官时,门前只剩很多麻雀跳跃,可以用网去网它们,所谓‘门可罗雀’的惨淡情况,就是这样。 r{3 `zqo  
h+d;`7Z>  
人都好权势,有了权势而能不受它束缚,自然是人格高尚。至于对势利荣华的诱惑不去接近的,或是接近了它而能不为它所染污,就更加清洁高尚了。 9%k.GE  
bB :X<  
我们住在权势豪华的环境里,为了自己正心修身,最好是不与它接近。接近了它而能不被它所染,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有高尚人格的。比如农村的青年,一向品行方正;等一到了都市中,耳濡目染都令人动心乱性,嗅到的是白粉香气,听到的是淫荡歌声,这种种声色货利的引诱,使原本品行端正、志向高洁的青年,也会失志堕落。又比方说,石头都有棱角,但在流水的冲激之下,石的棱角久而久之就变成圆的。人又何尝不是那样?原本棱角方正的人,经浮世的折磨,也就完全失掉了他的棱角,成为又圆转又滑脱的轻薄之人。 ;77o%J'l  
m6ws #%|[  
所以,说不接近势利纷华的人,心志是高尚清洁的。然而更进一步,如果接近了而不被它染活的,就更是高尚清洁无有比并了。从前有一位修道者经过花街柳巷,有人指著他说:此非修道人应来之所在,修道者回答得很妙:‘太阳不是也照到尘芥吗?’倘若持太阳的清心来修行,则绝不被势利纷华所诱惑。即使处于纷华的诱惑场合,也能够不破这种环境染著。因此说接近了以后不为所染的,才是真正的超尘脱俗。 3B|-xq;]I  
vrldRn'*9  
‘智械机巧’是从智慧或才能锻炼而来,但如果为了自私自利而使用智械机巧,还不如那此不知道智械机巧的人气节高尚。然而。过分的正直与清高,又容易变成顽固,反而不能救人渡世。今天世上的人,玩弄智械机巧,密算奸谋的大多了。 #$^i x  
uT t:/gm  
我们不反对以正直行事,然而,陷入过度傻瓜般的正直也是不好的,做人应该不是愚昧无知,而是正大光明;不是恶,而是善,不是不知道智械机巧,是知道而不去使用。我们该做的,就是一点也不用智械机巧的去做,不必顾虑个人利害得失。古人称为仁人志士的人,只要他认为对人们有益的事便舍身去做,更不顾虑个人。他是以真诚的心,表现他高洁的行为。 ~oR&0et  
Rm 1`D  
【前集00四】 u! FSXX<  
2g8P$+;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 y,avR  
r4>I?lD  
1月5日 aC6b})^  
wLp t2b8S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8 =Lv7G%  
V.[#$ip6: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格言,证实它是真实不虚。 3tcsj0Rb  
<UL|%9=~  
我们听到忠告谏言,往往心怀不平;殊不知由于人家的劝告,我如能反省自己,所思所为,是否有过失,因而能注意改进,那样,就无形中可以修养一己的道德,走到正路上去了。因此,听逆耳的话不要不平,处逆境也不必埋怨,因为逆境可以鼓励我们向上的精神。俗言:‘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自以为已走到末路,但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靠我们去创造,就没有行不通的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前人经验之谈,我们应深信不疑。 7%FZXsD  
w+(wvNmNEK  
相反的,假如人家拼命奉承我,一味夸奖我,耳里听的是爽快的话,生活也过得放逸恣纵,自己以为满足,认为一切享受我都有了,于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在君子的眼中看来,这样的人已经沈堕于不拔的深渊中了。这等于自己投入了毒药,要毁掉自己的生命,就算活著,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 \@t5S  
Y,"MQFr(o  
【前集00五】 PKs%-Uk  
_o"3gfH&sJ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 CTM  
YD.^\E4o  
1EPOYvf%U  
1月6日 E"yf!*  
~,65/O  
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y%;W  
ASU\O3%%  
狂风暴雨的日子,天气阴霾,鸟类都显得可怜而悲伤,但天气平和而澄清的日子,和风习习,草木也欣欣向荣。故天地间的确不能一日无和蔼的气氛,犹如人间社会,不能一日缺少欢喜快乐。 "8 mulE,  
n^)9QQ  
人世间喜、怒、哀、乐,全是反映自己心绪的一面镜子;以不平的心观看事物,一切呈现出忧怒懊恼;反之以喜欢的心情接待事物,不讲不平之语,不发脾气,那就不会被社会其他人嫌忌排斥,一切就呈现快乐欢喜。 {mitF  
YGmdiY:;1  
俗语说:‘知足常乐,和气得福。’这话实在不假,不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混日子,要满怀喜心,生活才有意义。 Oydmq,sVe(  
T1di$8  
【前集00六】 D;n%sRq(Z  
dct#E CT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e[dRHl  
ll09j Ef  
YfU#kvE'  
1月7日 vj$  6  
;i?!qB>baX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H?^#zj`Ex+  
RUtS_Z&  
浓的酒,肥的肉,辛辣的辣椒或是甜口的糖,这些使人垂涎嗜好的东西,是何种浓厚美味!这些美味反不及一味清淡的食品,像蔬菜一味适宜我们的胃肠,才是真正的口味。要知道‘少吃多滋味,多吃少滋味’,吃了过饱的浓酒肥肉,不及吃少数的菜根来得清香可口。 D8{HOv;d^  
Z69 IHA[  
人也是一样,有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有神变幻术或高超的才艺而与众不同,这些人不算是理想的人物,也不值得人家的崇拜与尊敬。一个有著圆满的人格和究竟品德的人,自然沉默地守著自己的本分,和平常人没有两样的去行他自己的道理;这样悄悄且耐心修道,不骄不亢,他的行为有一天达到理想的境界,那才是理想中的人物,是我们做人应该引以为模范的一种人。 #iDFGkK/  
`v{X@x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成道以来对众生说法,绝不以深远理论或苦行奇事惑众,唯以简明切实的方法,教人易行的中道,务使闻法的人,都能随分随力,去恶进德,以日净其心,便是学佛修善的法门了。 A>2p/iMc  
0 >MI*fnY"  
【前集00七】 cb,sb^-  
c9@ jyq_H?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L2$L.@  
cY]Y8T)  
{xoo9jq-  
1月8日 E\N=p&g$  
~8{3 Fc0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wdV?& W+  
u@'zvkb@  
东方与西洋的思想有种种不同的地方,尤其对天地自然活动的看法。西洋人说神是造天地万物人类的,有说利用自然的潜力,以科技去征服自然。东方人认为天地是养育我们的父母,天地的道理往往与人的道理相吻合。如苏东坡诗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对溪声、山色,以为是释迦牟尼的现身,此微妙的自然真理深印人心。《中庸》说得好:‘诚是天上道,亦为人之道。’可见天道与人道一脉相通。 /j@r~mt/pA  
jch8d(`?d  
现在,我再来讲‘静中之动’。所谓天地,是寂然肃静,天长而高,地宽而广,一点没有活动,而实在的乾坤气象是在不停运行著,随著光阴的隙行,如同白驹似的奔驰,今天是夏的气象,不多时已挑起秋风。这些是不变世的变化,不动中的动,可是日月的光明永久存在著,这又是‘动中的静’了。 -{%''(G  
lM%fgyX  
有这动中静、静中动,反应于人心之上,人感到静中的动,如同感到动中的静一样。空暇的时候,应于静时持有常动的心念,即‘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吃紧是任何场所时间都能应付,日常不得不有这样的准备,这是君子的行为。所以,这平常吃紧的心是要时时存著的。譬如一家人平日没有一点小心火烛的心思,一旦火烧房子,才急忙说:‘那是火灾!’才赶著去买灭火器,已经太迟了。应该早就买回来,一到危难时可以拿出来应用,人祸就免了。无事常存有事心,还要加上平常心,‘未雨绸缪’,可以应付非常的事而绰然有余裕。 itgO#(g$Q  
xJGeIh5  
石天基说:‘狮子捕兔子,不用九牛二虎之力便可成功。但要捕大象,就须在平常注意,临时对象那样的大敌,就不存一丝一毫害怕的心,而能顺利捕到。’由此可知平时的准备,非常时才有用处。 jP'b! 4  
W>nb9Isp  
至于人的非常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讲的是死的事。死是人的非常时,所以应在平常有死的觉悟,等无常来到,就不会有所恐惧。关山国师曾说:‘我这里无生死。’应这样看破,生与死是没有区别的。盘圭禅师将要死时,弟子们皆请遗偈以辞世:‘老僧住世七十三、度化四十四年,前后半生每天教你们的道理,悉为遗偈,此外不必别的遗偈了。’这是禅僧的话。其他圣僧临终对人辞世也是一样,所谓:‘昨日发句,今日辞世,今日发句,明日辞世。’即是平生发句悉是辞世。 iRtDZoiD'  
* v]UgPk  
综合上述来看,暇时过暇时生活,忙时没有悠闲的习性,全赖平时的修养与觉悟。在非常时不可光讲非常时,这非常时的觉悟即由于平常时的准备。天地自然的成谢,是静中有动,也是动中有静:而我等应在悠闲时有著吃紧的觉悟。于此可见,这是教人在忙处应有悠闲的趣味,便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了。 28yxX431S  
D.!7jA#  
【前集00八】 ][1u :V/ U  
Z!eq/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少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Y@Y(;C"SW  
e !Okc*,  
OFbg]{ub?  
1月9日 m3-J0D<  
k4rB S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 (h %  
,e_#   
昼间不停活动,静不下来。到了夜晚,四邻无人,万籁俱寂,没有半点声音的时候,独坐孤灯下,把自己的心深深按下来看。这时,时常在骚动的心一下子静下来,就可发掘那心灵之泉。恰如浊污的桶水,如把它搅动,那水是绝不会澄清的,但如把它放静,过些时候,浊污自然就渐渐沉底。孟子说:‘夜气存养。’夜气是深夜的气,彼时外界接触少,本心亦即真心就慢慢显露,这是一种修养的工夫,夜深人静,独坐观心! n"Vd"}sU.  
0.0!5D[  
既消除了外物妄心,就现出真来。真与妄是相对的。 _q4m7C<  
]w_)Spo.  
《大乘起信论》详细说明真是真如,所谓‘真如’是我心的本体,这真实如常的心的本体,叫做‘本觉’。本觉是说,本来自性清净,从本来就觉,无一点昙心的本体。我们如持逼我心的本体,就得到了寂乐。反之,心忽然现出昙来,动起了你我的差别,那就是你不好我好、你可爱他可憎的迷妄、烦恼,把真如的我心抛弃了。此一失真便现出妄,而妄到极就现出真,是循环的人生!《大乘起信论》把顺序分明记得十分详细,其中比喻:真如本觉,光明如镜,澄清似水,因被无明烦恼的风吹动,才起了微波,这波又被吹成大波,大波再经一再约吹袭波波相逐,而成狂澜怒涛。这是说我们的心向迷的顺序而行,无明动真如,然后生妄心,妄心无明相应而生妄境界。 T+D]bfjr&&  
BF!zfX?n  
又如夜行的人,因赶夜路跑得很快,也就不觉得什么。如果心中起了一点寂寞凄凉,这气氛就会引起恐怖。恐怖一起,鬼怪精灵随之而至,就吓得逃无可逃了,以后再一看,才知那根本不是什么幽灵,而是枯尾花。这样知道了以后就能表露出真来,这叫做‘始觉’。这始觉中最初是凡夫觉得‘这不是幽灵而是枯尾花’。想是这样想,还担心会跳出其他的幽灵来,其实幽灵是不会出现的,心里这样想,就觉得又进了一段了,这叫做‘相似觉’。残留恐怖的心,变而为无,就开了另一种的觉,叫‘随分觉’。但是还有残留‘凄凉’恐怖的心,说不知幽灵会否出来,从此说不定又成了迷。直到无这凄凉的心如同开始夜行时什么也不觉得一样,这叫‘始觉’,与‘本觉’成为一体这叫做‘究竟觉’,即始本不二。这样,妄尽归于始,一点也无翳(昙)。如对明镜,花映出花,鸟映出鸟,心的反映亦复如是不被昙遮,就能大开境地运用自在,这是说得到大机趣,但要行到这地步是很难的事。 ,4,c-   
fMaNv6(  
本心虽已现出,但妄想难去,这就是‘既觉真现而妄难逃’。佛教说的妄想分做两种,叫做‘见惑’、‘思惑’。见惑是知识上的惑,即是理。饮酒是恶事,谁都知道,但偏有些醉鬼不知,或实在头脑愚拙的人也不知,这是见惑。譬如知道了喝酒不好,要‘停止’或‘不停止’?感情上难以决断,这叫做思惑。人生如梦,思惑难断。佛言:‘见惑顿断如破石’,‘思惑如同斩断藕丝’。藕丝极细,不易切断。真现而觉妄难逃,有大惭忸是知耻,就是感到很大的耻辱。 LS$82UB&  
mhuaXbr  
为什么要露出本心?是要现出自己本心而有耻的气氛,这知耻才是人间向上的第一步。世上人虽为恶不知是恶,虽知罪还要犯罪,没有想到自己‘啊!做恶了!’那未免太可怜。能自知罪恶而警醒的,才是非常。《遗教经》中说:‘惭愧是服放诸庄严最为第一。’耻是诸饰中最好的饰物。在此不能不想到的是,此耻心从何而起?应知心是真知本体,悟的当体,心应当如同镜的光明。但光明的东西常被阴翳遮上,这是要留心的事。‘水若无波则自定,镜未被翳则自明。’故心不可不清,去其混污自必现出清来。外界的诱惑是翳,内心的妄想是锖,去其翳、除其锖,就现出本心了。‘啊!作恶啦!不该如此做的!’这样的惭耻人,实是晶莹绮丽的本 0Wm-` ZA  
~m U_ `o  
心,大机趣的自在境涯。以种种来直指其本心,终得大惭忸,得此大惭,如梦醒觉真,悟何者为是,何者不是,欲望不能束缚,烦恼袪除,心情自然就喜悦不胜了。 ybO,~TQ  
e_-/p`9  
【前集00九】 d vxEXy  
l$9,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10-01
1月10日 *xP:7K  
*, K \A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n.RhA-O  
T@.D5[q0:  
由主官上级蒙受了种种恩宠,洋洋得意自我陶醉,大都不顾虑有什么可能发生的灾难,等到遭遇了灾难就一蹶不振,失败倒台了。所以人们生于这个社会中,早回头自省不为祸殃所侵。要事先预防,不要等到事后追悔。 x~eEaD5m%J  
{[ *_HAy7  
其次是更不可因事情稍有失败,就灰心泄气。语云:‘失败为成功之母。’人们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向前勇猛迈进,然后才能到达真正成功之域。所以不要因为挫折就中止努力,这样的话任何事也不会成就。应当鼓足勇气,对于所做的事,不论怎样不遂心也不放松、不罢手,抱定了恒心毅力去做,必定能收非常美满的效果。也就是说,能够在艰难困苦中奋斗,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 jF9CTL<  
^i\1c-/  
总而言之,得意时自己能夸张就会生灾害;失意时要有魄力,向目的地加倍努力。这样,总有成功的时候,而未来的胜利与辉煌的前途方可以实现! DA~ELje^j  
Bn q\Gg  
/vu!5?S  
【前集0一0】 ~#\#!H7  
nUHVPuQ/'T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Fk0E#>2  
& jvG]>CS'  
k^jCB>b  
1月11日 e]?S-J'z  
caht4N{T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fD#=  
_9r{W65s  
对于这种藜苋粗食生活而能满足的,就绝不抱一点野心,其心如冰之清,如玉之洁。和这相反的,以美食来充腹的富豪人家,就甘愿以奴颜卑膝,来博取其所求的荣华名利。这样可看出做人若没有名利的心,就没有向人低头的必要,其志操是澹泊洁清不著一尘,坚志而不渝的。 F DX+  
d?Cl04  
相反的,求华衣美食欲念旺盛的人,就会使弄手段来获得他的要求,而不自觉其态度卑鄙。心一卑鄙就失去了丈夫的气节,皆因‘肥美甘食’而丧失! @x +#ZD(  
 H>6;I  
所以说,粗食者志坚,华美者心卑。 a0\UL"z#+  
Lm#d.AD)  
【前集0一一】 3~rc=e  
f4}6$>)  
藜口觅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卑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0p'p$%  
,c l<74d  
taaAwTtk?A  
1月12日 |"v{RC0  
89mre;v`  
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久 +9CUnRv  
faX#KRpfd  
佛教把人生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因此,面前就是讲‘现在’的事,田地也就是佛书里所说的‘心地’,意思是说人的心实在是能作出种种烦恼的土地。 :X*LlN  
+to9].O7y  
人生于世,如幻如梦,如白驹过隙,如过眼烟云。那么,为人应该怎样?应该放开心田,持心宽大!无论善人、恶人、贤者、患者,或长幼,或内外,都得无差别心,悉是包容,这种胸襟宽大、一视同仁之心,就不会引起他人的不平之鸣了。 H_nJST<v`  
rK|&u v*b  
又对于死后遗留的恩泽,总希望永久流传,这在生前就尽量汲汲施惠于人,牢记服务人生的宗旨—‘乃役于人’,永久永久!使人家不觉有缺乏,使人家不会不平反而满意;就是你死了,你的芳名万世永垂不朽,你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TVwYFX  
BxYA[#fd}  
【前集0一二】 7 :'>~>'  
D7/Bp4I#o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V.:A'!$#  
=lQ[%&  
(=V[tI+Ngt  
1月13日  ?Nql7F4  
,$$$_+m\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bK?yT<  
%$| k3[4V  
走山边的小路,不能二人同时通过,如果争强抢先,就有坠落深谷的危险。处于这样的场所,自己要停留一步,先让他人过去,这才合乎礼仪,而又是最安乐的办法。还有,对于有滋养成分的美味食物,你不可一个人独食,要分三分给人家吃。这样的做法,就是谦让之德,对于做人处世,不但一点没有危险,反而是得到安乐的无上法门。 ><c5Humr  
|Eu~= J7@  
《易经》云:‘天道之盈也亏,乃视益谦之有无。’故此,假设把他人压倒而自己先登,横取他人之物以满足自己,这种一时的利益,实是变为痛苦的根源,也可以说是违背天道。天是抑恶扬善的,邪到底不能与正匹敌。 Dj(7'jT  
k]pD3.QJ  
日本的古人武田正信说:‘谁也见到圆满的月,但是十六夜就亏了。人生在世,亦复如是。’这含有哲学的意味,可给我们警惕。正直的事才是‘天道’,而‘邪恶’(邪僻、偏狭、妄佞)的行为,绝不能得到安全。 x`i`]6q  
S\gP=.G  
【前集0一三】 y:[]+  
u_=y,~s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nEnX  
uf] $@6)  
! -@!u   
1月14日 o1+]6s+j}  
*PU,Rc()6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C/ VYu-p%  
A"iD4Q  
人有超群的手腕及聪敏的见识,固然能成就一代伟大的事业。但也有平凡至极的人,纵然没有完成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因能专心致力于一己的事业,不被功名利欲所左右,而终于成为社会的闻人。 l}c2l'  
e}AJxBE  
人在治学或修养上,应该抱著远大的理想,站稳了脚根,积极的去改造社会,这社会事业固然有赖非常人去做,但是普通人也好,假如真能修心养性,其心不为外物所夺,全副精神于修学积德上努力,他虽然没有能如伟大人物那样轰轰烈烈的事功,但久了也是能够达到圣人贤者的地位。 VTfaZ/e.  
% 6.jh#C  
【前集0一四】 X{9o8 *V  
1G.gPx[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w[%n0  
+Q0-jS#d  
m]q!y3  
1月15日  o f  
KBA%  
义侠交友,纯心做人 ; @~*z4U  
F*:NKT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指真正的良友比骨肉还要亲近得多,而真朋友是不易得到的。 \ZZy`/~z*7  
T?{9Z  
泛泛酒肉之交,不能算是真正的交谊。真诚为朋友的人,要互相劝善规过,互切互磋,互琢互磨,遇到了祸患则共同去担负,喜乐幸福也共同去享受。同悲共喜,难兄难弟一般。这样才能算得上有侠义心,交际的原则也才合宜。如果只为一己利益去交际,不能叫真诚的交谊。 N o\&~  
,8nZzVo  
其次,做人是要有积极修养的工夫,磨练自己的人格,不为外物玷染了纯洁的心。 5>Yd\(`K  
l?_!e A  
在恶俗的社会里行善渡世,对于恶俗就不得不忍受到一个程度。如果只为一己的超然,不问世道的兴衰,这样的人最多也不过独善其身,绝不能得到普遍的敬仰。所以,一个人如果入世交往俗人,自己也必须变俗,与社会的步调一致。然而,其心也被染成了世俗情态,就没有用了。在俗中而不失一点纯真的素心,不因外物而污秽了本心,这样才是一个觉者。 Uy|=A7Ad c  
@ibPL+~-_  
总而言之,与友人交际,遇到患难要去拯救,这是与人交往必须要带三分的义侠心。一个非常人物的活动,任凭遇到什么变故,也要抱定坚固的意志,勿失其本然的心。 #q.G_-H4J@  
u?Mu*r?  
【前集0一五】 Nj&%xe>].  
eH/\7)z  
交友须带三一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wQB{K3  
} /3pC a  
+Z2<spqG  
1月16日 T<k1?h^7  
R9G) X]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BM~niW;k  
G$uOk?R#5c  
从他人爱得荣誉或得到利益,切不可争抢到人的前头,应该先让他人而后自己再领受,不这样做就会引起人家的怨尤。反过来说,对于社会国家有利益的事,或有关个人的道德修养,则不要落在他人的后面,要自己争著前进去做。 3eP0v  
)uuEOF"w  
从君上受了爵禄的恩宠,或是从他人处受到物品的享受,即便是应当得到的,自己也要扪心自问,反省自己的身分和劳力,应不应当得到这一分享受,一定不要超过分限的程度。不论什么事都要保留余地,就是这个意思。 E?U]w0g  
G<6grd5PP  
对于自己的修养或实践道德的事,必须要尽自己所有能力去刻苦努力。 %ab)Gs  
pF+wH MhUe  
宋人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同样的教训。主要就是要:‘乐让人、苦己取。’如此才是修养道德的本旨,修养心性的根本。苦乐原是绹的绳;乐的结果是苦,苦的结果是乐。苦乐相循是自然的法则,与日月星辰之运行原理相同。所以现在的苦是为将来的乐放撒种子。古人有云:‘吃得苦中苦,乃为人上人。’不能吃苦的人,恐怕事事都不会成功,‘苦尽甘来’也是不移的道理。 5?0gC&WfN  
/C2f;h(1  
但是,君子不是为求将来的乐而现在甘心受苦的,他只是为社会、国家、民众有利,而自己吃苦取苦,把乐让他人。这样他才心安理得。君子生活如同食淡菜,一切讲淡而不讲浓。既然淡了,便能看破实相真如,也自然能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q*TKs#3  
~c$ts&Cl  
所以说,有德行和善根的人,能够处处留心做善事,谋众人的福利,连一分一秒的时间都不轻易放过。 _k.bGYldk  
4,ynt&  
【前集0一六】 ~9YA!48  
`h5eej&s(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踰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lNVAKwW2#  
wD^do  
$: m87cR~  
} _l -'t  
1月17日 &})d%*n  
.ASwX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ic 2ofI  
rGGepd  
待人处世有两种方法—一是把人压倒自己占先,还有一种是与人为善互让互谅;前者是竞争的行为,后者是谦让的行为。这两种态度完全不同。中国学者辜鸿铭认为,西洋人的生活乃是建立在物质上面,谈不上什么文明,他们是凭著相互竞争的思想而发展进步。我们再看看东方,以中国而论,是在物产特别丰富的黄河、长江流域一带,文化发展即以互相忍让的精神而发。 (ul-J4E\O  
QF/u^|f  
今天的世间许多人都以为别人的头痛可以忍耐,而自己的腹饿就不能忍耐。以这种作风,独行其是的个人主义,排斥他人什么都不行而以为自己什么都行。这种利己而不平等的主张,不能互助互让的行为,人类的和平哪有保障?为了社会共同生活,就应当有不落人后的觉悟。例如研究学问或改良社会,必须站得稳、立得定,大踏步向前迈进,但我们若于日常共同生活上互相排斥、互相争夺,而不能互相协和,就不能共同生存下去。 :P~& b P  
- :z5m+  
其次,说到:‘处世让一步为高。’渡世让一步,就表现气节崇高,道德高尚,即符合老子所说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谁持有这三样就如同持有三宝。慈是慈悲,就是同情心,也就是为别人著想的心,是处世待人的根本思想。俭是俭约,亦即是节俭省用的意思,对物不要用之过度,八分就够了,这便是‘恭俭持己’了。现在的人不论什么事情都是十分中之十分的以畅行其志,从这里就生出了烦恼。因此在世间。人若自满的话就会生出缺乏,希望十分必招致失望。如能在人间努力十分而有八分的生活,才是安定生活的良方。现在的人在生活方面是努力八分就当作已做完十分,那就发生了两分的缺陷。所以老子说的俭,岂不是渡世三宝?再说到不敢为天下先,这意思是说‘让’与‘俭’两字,对人要让,持己要俭,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让的意思。以上是老子思想,指明让一步是高明的。 CVG>[~}(9'  
9|A-oS  
‘退步即进步的张本’,也就为进步的根基。这句话乍看像矛盾,实际上退步的事包括深奥的意味,就是精进自身的道路,也是救渡众生的真理。佛家说:‘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就是向上求得菩提之道,向下要成济渡众生的菩萨道,更进而成为伟大的如观音、地藏等菩萨。可见已开悟到佛的境界,更要退步下来为一切众生服务,去济渡众生,行菩萨道,这就成为进一步成佛证道而具备了基础。 f<altz_\q  
<;E[)tv  
人类皆以脚跑步,跑时一定一足向前,一足继之于后,一脚停止。如果两足齐出,就违反了跑步的方法,会颠仆倒下,所以为了安全跑步就不可不注意。而退一步正可免除七颠八倒的痛苦,如同安分守己是进步的基础。 -7z y  
(jMAa%  
待人不要过分苛酷,责备人太过分了不大好,因为会引起他人反抗而招自己惹祸的根源,这一点是不可不注意的。俗语云:‘穷鼠咬猫。’故对人实应宽大,待人宽一分即是福田。古人说得好:‘自萧如秋霜,接人如春风。’意思是说对待自己如同秋天的寒凉,对待人如同春风的温和,这就是在交际上要宽一分,结果就会得到自己的幸福。 mX.3R+t  
kDl4t]j  
再说:‘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从表面看,世间哪有这样的傻瓜,利益给了别人却使自己丧失利益?人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结果反而下能为利自己,而为利他计划的人反而是和利己一样。举一个例子来说,做商人的只是为自己的利益打算,把坏的物品高价卖出,如果存这不良的心理,虽一时赚钱,时间久了谁也不来买他的货。相反的,好的东西要卖得便宜的话,自己固然得到的利益较少,渐渐的,买的人增多,生意就繁盛而永久了,利益不就越来越大了吗?所以,买卖生意要使买的人喜欢而卖的人也喜欢,皆大欢喜。这是道德的标准,也是利益的根基,人又何乐而不为呢 _Ge^ -7  
P`I G9  
因此,不难了解,利人实实在在便是利己。 m&0BbyE.z  
Rue|<d1  
【前集0一七】 l~!fQ$~  
33*d/%N9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6cT~irP  
=C>`}%XT}  
[*{\R`M  
B~g05`s  
1月18日 lc?mKW9  
VN-#R=D  
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s_Oh >y?Aq  
uPC qO+f  
对国家树立大功,并且是天下万民崇敬的英雄人物们,若是夸耀自己的功勋,当这念头一起,他的功劳就完全从人们心中失掉了。古人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说要死去多少的兵士,才能成就一名大将的功勋。能时时有这个念头,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切切不可自己内心持有一个‘矜’字,使声名受到恶劣的影响。 7r[ %| :  
X+E\]X2  
再说到天与人都憎恨,宇宙间不容的大恶人,如果能心底发出最真诚的忏悔,改过自新,洗心革面,那么一正其心,恶念便消,所有罪过也就免除净尽了。 PeU d  
GKujDx+h  
佛经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意思是要我们自内心改造、净化、建设才有办法。 S*m`'  
SA+%c)j29  
故从善恶完全系于一心,由一念的动机而成。一念会变为善,一念也能为恶,所谓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可以入地狱,真个可惧可戒。虽然善恶在表面不同。但都是心在作祟而左右摇动,犯罪与作恶的人。设若一旦幡然醒悟,痛定思痛,改过自新,同时也可把罪孽消去,而遗留下来的便仍是本来的善心。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复见了他的本性。 /uXRZ  
n!eqzr{  
所以,过去有一句话说:‘憎恨罪,不憎恨人。’因为犯罪的人也具有善根,如果能发动善心,改过向善,就变成无罪的人了。最不好的莫过于存罪而不知悔过自新,不能重新做一个正大光明、行为磊落的人,这才是莫大的耻辱啊! 3_*Xk. .d  
xZ=FH>Y6'  
总之,不骄慢、不邀功是很重要的事,而做人最重要的是时常检讨一己的行为功过,不论何时,要虔诚忏悔罪过,日新又新,做一个新生的人、善良的人和安贫乐道的人。 ])j|< W/  
ka)LK@p6  
【前集0一八】 oT (:33$  
u$=ogp =0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v&b.Q:h*'  
M:UB>-`bW  
>{qK ]xj  
xD= qU  
1月19日 lH@E%  
0"qim0%|DF  
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于己韬光养德 iVi3 :7*  
Q}?N4kg  
伟大的声名或功勋伟业,总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嫉妒、猜疑、怨嗔。故此,作为一个君子,便要明哲保身。不能一人独占,使人生怨恨诽谤。在十分里能分一两分给别人,自己虽留下七八分也就不至于使别人怨恨,并且可以保住自己的安全,离开重大的危害。 ) UDJ[pL@  
={E!8"  
完名美节的反面便是败德乱行,任何人都喜欢有荣誉而怕被污名。受污染损害名誉固然可恨,但也不能完全都推给别人承担,自己的清净洁白之身,固然不愿有一点污名,但为了牺牲成仁的伟大道德,最好给人以美誉,自己负起罪辱。那么,表面上虽然不太光彩,内心却光明。能够这样涵养德性成为更完善的清高脱俗的人。 /.kna4k  
[q+e]kD  
【前集0一九】 nHA`B.:B  
#+Yp^6zg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m{$tO;c/Q  
Tb0;Mbr  
mn; 7o~4  
q?-3^z%u  
1月20日 oD#< ? h)(  
E?gu(\an@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Jt>[]g$  
=Q8H]F  
人人对于事情都想求得美满的结果,于是人人都用尽十分的力量以求成功。若能够不用尽全力,留下几分的余地,则造物的神也不会加害。 VXc+Wm*W  
[[0bhmG)  
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圆满无亏,那就为天地鬼神所忌憎,内忧或外患必定纷至沓来。 k eQXJ0  
<\d|=>;  
古人说:‘满即亏。’又说:‘满招损。’意思是指无论何事达到绝顶的时候,很快就会向下坡走,所以做事不能十全十美,不如预备几分余裕比较安全。这种圣贤教诫我们的名言,是不可不注意的。 -Mi}yi  
i B!hEbz  
【前集0二0】 ')u5l  
PVD ~W)0m*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hi3sOK*r;<  
x\J;ZiWwW  
<K#'3&*$s  
L740s[,`o#  
1月21日 H MjeGO.i  
|;.Pj 3)-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 M;#  
:ONuWNY N  
说学佛是有何妙法或修道要向深远之处去求,那是莫大的错误。佛家所说的真正的道并不一定向远处求,而是在家庭或是日常生活上做人做事皆可以具有的。因家庭中就有一个真正的佛。而日常遭遇的种种事相中,就存有一种真正的道。那是什么?就是我们一家相处要互以诚实的心、和蔼的气氛,表露出优雅的话语,脸上是愉快的神采。一家同居,一点没有隔阂,宛如形骸合在一起,心气融成一片,这样下去,一定能过异常快乐丰富的生活。这等于直取真正的佛,也就是真正的道,不一定要持坐禅调息观心的工夫,而且胜过坐禅等千倍的实用功效。 "?eH=!  
NB W%.z  
佛家常说成佛或得道,非要坐禅、调息、观心等积此种种工夫不可,但是舍此而重要一筹的是:注意在日常生活上有真佛与真道的存在,即教我们将佛法实现于日常生活中。禅宗说‘回顾脚下’,就是这个道理。说得更浅白些,即拿笑颜象征佛的道,因和蔼的笑就显出慈祥的心;相反的,怒时的心就形成了地狱、恶鬼之道了。故道是近者,只在本身周围,不必求之于远。时人多不知此理,诚可哀叹! f*T)*R_  
<{NYD .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由上所观,可知此言不虚。我们为三宝弟子,要牢记我们要求一个真理,就是我们生存于世的目的。孔子也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大家要扬弃迷妄的思想,直趋真理生命之道。 `zzKD2y  
l'7Mw%6{  
【前集0二一】 &J^4Y!gt  
Y7kb1UG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10-01
1月22日 &Y54QE".  
_{LN{iqDv  
GJ1;\:cQq  
*L%6qxl`V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QGKN  
7Wwp )D  
?$|uT  
eVw\v#gd  
好活动的人,如云间闪出来的电光或风前摇摇摆摆的灯火,始终动而没有片刻的停止。与这相反的,好静寂的人像火烧后没有一点暖气的冷灰或像干枯的树木,毫无生气。这等人都是偏在一方,无中正可言。然而,人是需要静止如一朵不动的云,或一湾静止的水,在静的境界中也如云鸢飞在天空,游鱼在水中活跃一样,真存著活动气象。 Mw"xm9(Q  
N5 SLF4R1  
nT.L}1@  
bBUbw*DF)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那就是说人生于世,必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积此动静二方面的修养,才可说是有道者坚忍不挠的心体,和具有高尚理智的人。 I 1b  
aho'|%y)  
3h9Sz8  
U1,~bO9  
【前集0二二】 n7IL7?!o  
RzA2*]%a  
&1z)fD2  
4M @ oj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 /;Q8;0  
{OB-J\7Y  
OUEI~b1  
2;r]gT~  
1月23日 ixIV=#  
q2x|%H RF  
E rop9T1  
$ Wit17j  
攻入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nu&_gF,{  
?EI'^xg  
k}-yOP{  
_PXG AS  
处世须注意的,是和朋友交,能常见到他的不当行为,然后忠告他,使他改过,不过,不可过分的严格或使人难堪。要事先考虑一下。我的忠告,我的责难,其人到底能否接受而去改正。 p?+lAbe6H  
hLb;5u&!kW  
(^sh  
g .64Id  
所以。当场的胡乱攻击、过于为难的责备,都是不适宜的,而适度的谏言却足以使人去恶为善。 1.# |QX  
#TMm#?lC  
|@ikx{W  
#yW.o'S+  
至于教导他人向善,不要论调过高,必须考虑他的能力,以及他能否遵从、能否服膺为原则。这样能使人因其不同的才智而达于至善,就他的性格给予适当的启示,必能发生很大的效果。 4. 1rJa  
%55@3)V8Rf  
$ A-+E\vQ@  
ZCy`2Fir  
【前集0二三】 _W)`cr  
k ? 3S  
tHrK~|  
]43alf F#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WnD^F>  
{S[I_\3  
eeuZUf+~]  
m7$8k@r  
1月24日 bTZ>@~$  
L|&'jH)  
u~s Sk  
PX;Vo~6  
净从秽生,明从闇出 9 YP*f  
ipG5l  
s %eyW _  
U't E^W  
生于粪土中的蝉的幼虫比任何东西来得污秽,但久之却能蜕化为蝉,飞停于树梢上,被秋天凉爽的风荡拂著,去吸饮那清净的露水而生活著。那枯朽而腐败的草,如同尘土一般的无光无色,但一旦孕育出萤火虫,在初夏之夜的空中飞翔,自由自在,一闪一烁放出灿烂美丽的光芒。关于‘腐草化为萤’,有《礼记》‘季夏之用,腐草化为萤’的传说,是否事实不得而知,但常常被人引用作譬喻。 P! kw;x  
1 6"#i  
2Y400  
TT'Ofvdc  
由前面说法,便可知宇宙间存在的东西由大至小,由贵至贱,甚至粪虫与腐草一类的东西都各有其价值;也就是指天地间没有一件东西是没有用的,‘暴殄天物’最要不得。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洁净的东西乃自污秽中生,光彩的物品从晦暗中出,我们由以上的例子思考一下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真理。例如,粪尿是极秽的东西,但把它当作肥料施于田园时,就成为五谷或青菜等洁净有用供人的食品,这时候绝不再是污秽东西,而成为美味的食品了。但五谷或青菜通过我们的身体,又成为排泄的秽物了。 KK?Zm_  
T}C2e! _O  
(+|X<Bl:`  
A0G)imsW:_  
如此看来。在清净与污秽中,简直没有区别,故清净即污秽,污秽即清净。事相如此,万物在循环变化,表面与里底亦不致相差太甚。推演下去,善、恶,明、暗,上、下,高、低,贵、贱,天国与地狱,神佛与邪魔,一切的一切,万物的差别本来是没有的,但是立场不同,看法就不一样了。这从一方看来为善;他方看来是恶;同样的,一方看来是恶,他方看来则善,两个即一个,一个是两个,本来无有差别。即使有差别,也不是事相,而是心境的变化罢了。 _i5mC,OffN  
y Wp i|   
QL2Nz@|k  
,Pn-ZF  
但这样说,又会被无差别的观念所困,陷于‘平等观’,这就又错一下。如说杀人及救人无差别的话,那么杀人岂不也好?绝没这种道理。这点倒是要认识清楚。因为我们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应时时刻刻记取以理智来辨别是非,认识真理,去恶行善。 _p\6 29`  
k*5'L<&  
B\\6#  
>; aCf#q  
【前集0二四】 z< z*Wz  
`/z_rqJ0CL  
/:bKqAz;M  
9]"S:{KSCn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翻采于夏月。固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_eGT2,D5r  
c\At0.QCA  
l^.K'Q1~a  
l0I}&,+  
1月25日 Mr-DGLJ  
&~RR&MdZ2  
pX@Si3G `  
>D 97c|?c  
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 bF*NWm$Lf  
(=1)y'.  
YRPm^kW  
Ng\/)^  
凡是自以为崇高得‘了不起’的人,其傲心充斥于心灵之上,总感到自己是智者、是英明、是伟大,就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引起这样的高傲,对人都是那般的骄傲不逊,那即使他有很大的勇气,也只是假的、无用的、无价值的,绝不是真勇的显露。一切的一切,无非是客气。客气是不好的,如能以一本真的元气,来降服此一附在元气里可卑的客气,就可以伸张正气了。故我们应以真如的元气来抵制邪恶的客气。身体是一个小宇宙,一个小天地,能支配光明正大的心,就是正气,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浩气长存,百邪自然避去,这是真理。 K*~]fy  
g%ubvu2t]  
X*i/A<Y`=  
KkEv#2n  
又说到我们心中存在的憎恶、爱好、怜惜等等的情欲、执著、判断人间是非善恶的意识,通通都是妄心作祟,当然也就显不出真心来,故此吾人若把虚妄心去掉、灭掉;始能显现出潜在而真实不虚的本心来。这真实的本心,我们可以名之为真挚纯明的道心。 4t04}vp  
m9Ax\lf  
?AEd(_a!q  
0axxQ!Ivx  
总而言之,人被客气所驱,被妄心所动,在无明的暗道徘徊,在执著的偏径傍徨,于是失去了大勇的心。我们要绝对把它消杀降服,自然而然便能伸张浩然的正气,显现真实的道心,以达于菩提的境界。 pe9@N9_5  
d')-7C  
U#bl=%bF  
r#A_RZ2~@  
【前集0二五】 l71 gf.4g  
wu A^'T  
7c-Gm R2  
F*M|<E=  
!=3Rg-'d1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F!J J6d53y  
r!7Y'|  
:- ?Ct  
zF8'i=b&  
1月26日 J1bA2+5.*e  
d{f@K71*  
&uv0G'"\  
D3`}4 A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M ]xo ^  
n-$VUo  
9M_(He -  
QdQ d(4/1  
通常在饥饿的时候,食物吃起来可口甘甜。若是大吃大喝,美味浓淡就一点都分别不出来了。同样的,房事以后筋疲力尽,那时绝对不会再想男女性欲之事,因为暂时的快乐已经满足了。 98fu>>*G{  
SyO79e*t  
I]h-\;96  
b.s9p7:J  
上面固然指的是食欲与色欲二种,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贪,过分贪图享乐。所得往往适得其反,所谓‘乐极生悲’,这道理一点也不暇。因此,人们通常在做某件事后产生后悔的念头。我们要做到‘八风搬不动’的境界,进而修学菩萨道,必先正其心去其痴。‘正心’不是易事,必先打破愚痴与迷妄的执著。唯有这样才能巩固天然的本性,本性是善良心,善良的心能端正沉著,那一举一动也就不会不正了。 4e +~.5r@i  
ibJHU@l  
@9Q2$  
Z?oG*G:  
【前集0二六】 .e @>   
oBA`|yW{U  
<\" .L  
 B$^7h!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A3HF,EG  
5!Bktgk.  
P-CB;\  
c"7j3/p  
1月27日 I^D0<lHl~  
K$H <}e3  
3J{vt"dS  
1G;8MPU  
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r [s!F=^  
UNDi_6Dy   
X eoJ$PfT  
z>;$im   
高位的政治大员担当国家重要的责任,每当面临国家利害的关头,应当以国事为己任,非行满腹的大经纶不可。但就人情上来说,人类的劣根性好贪,私心很重。有了私心的执著,便沉沦歧途而不自知,这是十分令人慨叹的。因此,身为达官贵人,必须摆脱自以为‘了不起’或‘超人’的心理,要知道人类或禽兽都‘强中自有强中手’,金钱本是‘生不带来’之物,名誉在我们死后也就‘烟消云散’。 q@n^ ZzTx  
m #f{]+6U  
\?DR s  
`2 `fiKm  
在恶浊的世界上,什么是可留恋的呢?因此,必要舍去名利,学习山林隐士们的高洁风流与雅量。‘富贵于我如浮云’,那就能领悟无上哲理,知道人生的真价值了。 YD\]{,F|  
1S0pd-i  
. w H*sb  
MxOD8TDF4  
相反的,从宦途退居于山庄野岭,过著闲云野鹤自由自在生活的人,不可以完全忘记国家,要时时刻刻关心国事,在政治上有卓越的识见,爱国救国的抱负十分真切,才显出自己是个高风亮节、明礼知义的人。 |ETiLR=&  
EATu KLP\  
1DE@N1l  
DdSSd@,x*  
【前集0二七】 N L'R\R  
\hlR]m!C  
M"{uX  
:~zv t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iS,#w` 5  
S:q$?$  
PmR*}Aw  
WA$ JI@g  
1月28日 w5KPB5/zu  
B@O@1?c[  
xY\ 0 zQ  
k6"KB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A5fwAB  
NOt@M  
\'Z<P,8~  
wvMW|  
我们生在世间,尤其是大丈夫本应立功建业,但不要过度被功名心所驱使,或以龌龊低下的手段去做不可告人之事,增加自己的光荣与威严,这样是会引起种种祸端的。不如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去为一生事业努力,才是伟大的功业。 ~9=aT1S|  
$Z?\>K0i  
N j4IQ<OV  
ar.AL'  
对他人施恩惠也是很好的善行,但我们施舍的时候应以仁心施舍,并且了解‘舍’的真义。真正的舍,绝不是舍一点小惠于人,心中抱一种希望报酬的心理,如有一丝一毫这样的心理,就是贪不是舍了。真正的舍,要像蜡烛般牺牲自己给人以光,又如太阳的光热照著大地,都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不望代价,不望酬劳,如此才符合施舍的真义。否则施恩求报反而招怨,要无怨心才是恩德。 `TtXZ[gP}  
]3B%8  
JN'cXZJPn  
Vw#{C>  
佛教所说六度,第一度是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在行菩萨道时,左手施人,右手没有想受报。佛经上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此是不朽的名言,我们要好好遵守去做,发扬我们的德泽。 GKiukX$'  
7\XE,;4>  
{_#yz\j  
W0XF~  
【前集0二八】 QvLZg  
Kmz7c|  
,e`'4H  
TeQNFo^_8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威德,无怨便是德。 Bfr'Zdw  
@ O>&5gB1u  
vyI%3+N@  
T*~H m  
1月29日 M2@b1;  
\}_Yd8  
d2S ~)/@S  
`zpbnxOL$T  
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R}:KE&tq  
(*\jbK  
s%pfkoOY%  
)US:.7A[.  
注意更注意,用心更用心,这样勤于自己的事业,原是很好的事。但也有其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如过于忧愁,就不能保养自己的身和性,不能愉快、健康了。 &v!WVa?  
}-@4vl x$  
U__(; /1;  
@}s$]i$|-  
对于事物不可过分执著,所谓执一己的偏见或过于热情都是不当,要以淡泊的态度减免私欲。所谓:‘明月清风不要钱。’人心像这般淡泊,富贵公侯非我所愿,心境自清凉,会无忧无虑,何等高逸。 q o 1lj"P  
|3hY6aty  
x;\wY'  
[xb]Wf  
但什么事都不可走向极端,假如太淡泊了,没有一点热中,冷面冷心,这样就不能广救世人,有利社会,岂不枉生一世。一个人必须为国家、为人民谋福利,不然就丧失生活的意义了。 |o<8}Nja6  
Ucdj4[/,h  
sC"}8+[)S3  
%7hB&[ 5  
总之,采取中庸的态度处世做人最可称颂,最值得效法。 9\;|x  
O 5 Nb  
_qXa=|}V.  
WO</Mw  
【前集0三九】 Pw0Ci  
?=;qK{)37  
^pnG0(9  
!xIm2+:(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通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jJZgK$5+  
? 1*m,;Z  
Yw; D:Y(  
$gpG%Qj  
1月30日 "xRBE\B  
KvPX=/&Zu  
QK`i%TXJ  
jZoNi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o*g|m.SjL  
wJ<Oo@snm  
L,,*gK  
m~ho E8C$  
在社会上筹谋大事业时,没有人开始就预期失败,但实际上看起来,成功的人很少,失败的人反而太多。失败的人,遂穷势蹙,虽有手足,虽有才华,亦徒增悲观,徒叹奈何了。这时候,最妥当的办法要一心清静,想想原来谋事的居心是否善良正直,是否合乎天理人意,有无缺点落后之处?如最初的出发点错了,其事失败是一定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有当初出发的正心,必定成就光辉灿烂的事业。一失败就陷于悲观、自暴自弃的人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这种人无论如何总归失败。 X"fh@.  
>q~l21dUi  
ul f2vD  
M$Zo.Bl$(  
人在成功之时,绝想不到日后会否有遭失败之处,那顾首不顾尾、思一而忘十的人,其后果不堪想像。‘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在世,最要紧的是在功成时急流勇退。在得意的时侯,当思末路的来临,最好是退让给更贤明的人继其事业,自己则善治其身,静心修养。 ]rN5Ao}2  
fV:4#j  
C1EtoOv K  
 j2l55@  
如能知返静修,他日明心见性,直证菩提,实是极佳良策。 HO)/dZNU  
JRMM?y  
ra N)8w}-  
A"5z6A4WB  
【前集0三0】 ;Xvp6.:  
US [dkbKo  
'3IC*o"  
5kNzv~4B,;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亲其末路。 B[4pX +f  
#-% A[7Cdp  
evA/+F ,&  
;a{:%t  
1月31日 k>jbcSY(z<  
0c^>eq]  
\dQx+f&t  
)6KMHG  
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I zbU)ud  
h].~#*  
gb=/#G0R  
`#-P[q<v-  
有很多财产、身分很高者,对人应该宽大,而实际上世间不少富贵之人重疑多忌,对人苛刻冷酷,属毫无慈悲者居多。也就是说:‘其身虽然富贵,其心地行为则贫贱。’像这种人哪能常久保持富贵,又哪能享受一生的福禄?倒是舍弃自己当享受的福禄,而与贫贱者为伍,反而好些。 R9rj/Co  
P^`duZ{T  
'_k+ WH&  
6]zd.W  
再说,贤明聪颖有才华的人士对事物的道理本很通达,应当把自己的才华藏而不露,以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一般所谓聪明的人,大都把才能显示给他人看,很少有自己隐蔽才华而善自保其身的,这虽说是聪明,却与愚笨的人行为没有两样。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是下去,岂有不失败 Sn4[3JV$l  
!2UOC P  
W1B)]IHc  
bI)u/  
脾明的毛病在于自以为‘太了不起’,我们处世,应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才可以明哲保身。 k67a'pmyJ  
ENF"c$R  
:,b iyJt  
"1`Oh<={b  
【前集0三一】 /walu+]h  
1?*  
Cxod[$8  
vsWHk7 9  
富贵家立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具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z7M_1%DEx  
qn1255fB  
ml|W~-6l  
W|:lVAP.|}  
2月1日 m!z|h9Ed  
!+)AeDc:j  
W!!S!JF  
A\_|un%  
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Bf< J<  
 Uo12gIX  
h7*W *Bd  
[[d(jV=*  
站在相反的侧面的任何一方观察,感觉人生不过如是,就能体会到高卑、晦明、静动、默躁的对比目的何在了。 + Q=1AXe  
~=<}\a~  
-<v~snq'  
/2EHv.e `  
居高位的人,在高位上得意,被物欲眩惑而不自觉,自然不知处境的危险。一旦去其地位,改立在低下的地面时看见原来的高位,就明白高处的危难,无异是一陷阱,就不由自主的感到惊心动魄了。 [.hyZ}B  
^EG\iO2X  
4'4\ ,o  
Uy ?  
居暗处成了习惯,光明世界的事只能由想像得知,想像却非事实。但由暗处所看到的光明,比由光明处所看到的光明更加清楚。 uXDq~`S  
/&F,V+x  
$N :Vo(*  
.h&k jD  
因此人在社会上活动,热中时什么时侯都忘得一干二净,一旦脱离社会,闲居隐世,谢绝交际,不愿应酬,就知道当时的活动原属辛苦徒劳,扰攘一世,能得些什么,有何益处 KDl_?9E5  
/xGmg`g<#  
{!|}=45Z  
kF;D BN  
与人谈话时不感其牢骚可厌,等到独自沉默反省,便知道牢骚多言无益。这就是‘云中不见云’、‘臭处不知臭’。我们有善、恶,有真、愚,有清、暗,但不自知;知能撇开主见,置身客观立场,立即可以看到自己所做的是什么。因而我们要想成功伟大事业,应时时离开主观的立场,客观而审慎地反省,并深思熟虑才好。 #_Z$2L"U  
~_s?k3cd  
i wxVl)QL  
8d*/HF)h  
【前集0三二】 @';B_iQ  
T,xPSN2A*  
*_E|@y  
<<=WY_m}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蔼,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x8\A<(G_M=  
t5)+&I2  
>9RD_QG7  
J_Ltuso  
2月2日 2aJS{[  
XNQAi (!GS  
[.RO'>2z  
A;\ 7|'4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3d<HN6&U  
OO?]qZa1  
E0%~! b  
2C{H$ A,pW  
功成名遂,富贵荣达,是人人希汞的。具此向上心,便要奋斗,不断增进自己的学识,不但有益自己,也有益别人,更有益于国家。故求功名富贵本是善事。无奈因为有人不择手段,企图以种种不道德的行为以求达到目的,这样便成了功名富贵的奴隶,岂不可悲可叹!故为人不要在功名富贵上用死心,要一心存善念,一身行善事,一切不可因小而失大,眼光要远,不要坐井观天,成为野心的奴隶。 E9?ph D  
pfu1 O6R  
k+I}PuG  
&E xYXI  
仁义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如置仁义道德于不顾,就如同禽兽了。但满口仁义道德,心却被仁义道德所囚系,想成一个人人赞美的道德君子,事实上自己却无此修养,于是不惜戴上假面具,伪为君子人物,脱了面具就是男盗女娼。这样的‘伪君子’,最坏不过了。 O+ }qQNe<  
c wg !j!l  
/%_OW@ ?  
V[-jD8=' 3  
真正有道德的人绝不空口说谎话,凡事都以实际行为去表现,永不挂羊头卖狗肉的自欺欺人。我们必须努力放下虚假之心,做真正‘仁心’之事,然后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ebPgYxVZR  
A )%A!  
p.+ho~sC,.  
yV_4?nh  
【前集0三三】 fDG0BNLY  
lds- T  
\U|ZR  
yQ#:J9HMJ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Mm3 gW)  
^rvx!?zO  
z1^gDjkZ  
pv^O"Bs  
2月3日 5~mh'<:  
dlhdsj:  
>pU:Gr  
Z|%_oR~b|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y9mNT  
rx (2yf  
#2r}?hP/m  
G8Nt 8U~  
人类谁都爱利好欲,这利欲在恶的方面活动,即成为图私利私欲的贪婪者。在善的方面活动,就能奋发致力于社会利益的事。所以利欲不能尽说是坏的,也有好的一面。 L\y;LSTU  
p-1 3H0Kt  
aK`@6F,]j  
JQ4{` =,b  
最可怕的是人的我见邪解。所谓‘我见’,便是不正的意识,这是最害人的心。以我见待人接物,不仅害自己的心,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更足以惑乱社会人心。 ui (^k $  
&WNf M+  
%tG*C,l ]  
rQ7+q;[J  
女性的声音美,容貌好,世上为女色溺身的男子太多了,从这一点说,女色是很可怕的。然而仔细思考一下,男性需要女性,有时为女性所溺,应该说是男性追求女性的不对,不能尽怪女色害人。而‘食色性也’,谁也不能说是完全不对。何况在诱惑方面说,只要有节操而坚固的话,就不至于沉迷声色了。 ^v.,y3  
u,}{I}x_  
.U T@p  
5@^ dgq  
这样看来,最可怕的是自以为聪明实则糊涂的人,被聪明的我见塞满了头脑,什么事都不往上求进步,不努力,所持的见解也都不正确,故不能入道。 J'N!Omz  
Sz H"  
+cD!1IT:  
K&8dA0i2u2  
因此,人道的障碍物无他,可说完全害在‘聪明’二字,有如吃树的蠹虫一样。 j"AU z)x  
aW!@f[%~F  
J|&JD?  
%W@v2  
【前集0三四】 !"8fdSfg w  
PJ='tJDj  
!Hys3AP  
G7N| :YK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L%>n>w  
]E]2o  
t3dlS`O  
hKzSgYxP=t  
2月4日 Sm~l:v0%  
i1S>yV^l  
o.q/O)'V u  
gi 0W;q  
知返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XJLQ {  
a{{g<< H  
detwa}h[0  
P-ri=E}>  
人的心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无比的。 B'^:'uG  
~I{n^Q/a  
P(t[ eXe  
s}N#n(  
所以,人心变化也奥妙无穷;今日所看见美的物品,明天就觉其丑,今日认为可爱的,明日也许认为可恨,故实在不可依赖。 oh$Q6G  
}:Z#}8  
ew"v{=X  
F <hJp,q9  
王维诗云:‘人情翻覆似波澜。’故人情世故不可不知。俗话有云:‘纸薄,人情更薄。’依赖别人,看人家的脸色过活,那就太难了。 i;!H!-sM  
?_I[,N?@41  
/4xki_}  
me OMq1  
?B :a|0pf  
世上的道路险阻不平,走的时候必须小心,一步之差便将堕落,那么怎样做才能安然度世呢?说起来很简单,便是谦让之德。见通不过,便退一步让人。就是行得通的地方,也该十分让三分。如是谦让,不但是美德,也是唯一不招人怨的度世上策。 q$aaA`E%  
L[=a/|)TBV  
0_CN/5F  
7"8hC  
【前集0三五】 9 7ql5  
(PfqRk1Y  
>3c@x  
Yv:55+e!|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qX_I db\  
26xXl|I  
sJ]taY ou  
h,Q3oy\s1  
2月5日 K~22\G`  
jg?x&'u\)  
JwJ7=P=c  
44-R!  
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To?W?s  
dDF .qXq.  
1UKg=A-q  
H@ t'~ZO  
精神的修养欠缺,不能达到有圣德的境域。一般人总是过失很多,故对人责备他的过失,严辞训诫,谁也知道,谁也会做,并不是困难的事。但对人应该持有憎其罪而不憎其人的态度,以正道去教化,才是合理。 /% N r?V  
U#3J0+!  
$z+8<?YD  
G#M dfKH  
其次,对于有道德的君子来讲,谁都会恭之敬之,但太谦逊或太恭敬的出乎范围之外,就容易成为谄媚。对人敬重过度,自贱自卑,那不是应有的礼仪,所谓:‘过犹不及。’但超越礼仪之外,对人疏忽冷淡,也是不应该的。最好采取中庸之道,礼貌风度要用得适当。所以说,接待君子是一件困难的事。 I_A@BnM{I  
<n(*Xak{a  
yz0zFfiX  
rL}YLR  
总而言之,对小人憎恶,对君子尊敬,是人之常情,但做事务要适中,对人要不越礼,以孔子‘中庸之道’去问世,不论对小人也好,对君子也好,一定不会招致什么怨尤或失礼。 .ny fYa+  
6P';DB  
'Y]mOD^ p  
_cu:aktf2  
【前集0三六】 }fKSqB]T-  
[H=)  
"_`F\DGAZu  
C:Hoq(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F$[ U|%*  
(&!NC[n,  
^$ t7+g  
{l |E:>Q2  
2月6日 .w]GWL  
);FJx~b  
K# Jk _"W  
YX` 7Hm,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F+@5C:<?  
Ek6MYc8<b~  
3;a<_cE*@  
# vry0i  
天地间的正气存在于每人的心中,而自作聪明的人往往抹杀了这股正气。聪明人喜好掩饰罪行,巧诈、浮夸不实,于是正气在堕落的人格中表现不出来。故此,说聪明误人。我们要伸张正义、普照人心,必须从每个人做起;那就是要人浑浑噩噩,朴质讷实。太古时候的人,浑浑噩噩,不知欺瞒。这便是真、美与善了。 u?9" jX  
@'|)~,"bx  
z Toq^T  
`\+@Fwfx  
同样的,我们应该抱著澹泊的心情去处世,因为澹泊自有崇高的真理存在,而纷华奢侈只能使人堕落。人做了不名誉以及各种坏事,以图换取不该得的享受,都是这纷华奢侈的欲念所促成的。我们宁可澹泊一生,最后留下一个清廉高洁的名誉,纷华奢侈,不过是眼前一时的云烟而已。 D:Zy  
X$yN_7|+  
aXL{TD:]  
7^g&)P  
【前集0三七】 |m2X+s9  
z@wMc EH  
Q9Q|lO  
mQY_`&Jq  
宁守浑噩而而澹聪明,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G_SG  
g H G  
DZ_lW  
i F+vl]  
2月7日 O)"gS!,  
435;Vns\n  
rta:f800z  
b?Ki;[+O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ca>Z7qT!  
+=:#wzK@  
qM.bF&&Go  
?.YOI.U^  
恶魔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心魔才真可怕。 EI^06q4x  
_%GG l$kH  
~j<+k4I~  
KG=h&  
魔有两种,此处不是指外来之魔,而是指心中之魔,即先须降伏自己的心魔,群来之外魔自然而然退散。俗语说:‘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心中的魔,障碍了我们的修道,使我们见不到真,摸不到善,触不到美。使我们失却了光明,见到的是黑暗,昏然一片,不能清醒。 I}t#%/'YA  
{6}eN|4~#  
1 CHeufQ  
!tp1:'KG  
凡夫临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不能降伏内心;一旦除去内在可惧的‘恶魔’,其余外魔不论有多少,皆能退后,听本心命令,就无害于自身了。故当初释迦佛的得道,是袪除魔障证向涅槃的。我们要效法佛陀降魔的精神才能得道。 HcqfB NM  
3K_A<j:  
+-G<c6 |  
(<)]sp2   
其次,想制驭骄横的心,必先制驭自身的客气,外界事物便不能影响。但是我们的心猿意马跳跃不已,做出迷惑狂妄的行为而不自觉,这就难免有不测之祸。所谓‘制平客气’。就是降伏这跳跃不已的心猿意马,以免一失是而著迷受惑。这样心既平了,百邪不入,寒暑不侵,外魔外横,对我就没有丝毫的办法,何愁不能修道证果呢 0lv %`,  
1Uqu> '  
VH[hsj  
ak;*W  
【前集0三八】 ##4GK08!  
"70WUx(\t  
RoyPrO [3  
mVR P~:+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V<j.xd7  
39=1f 6I1  
;v$4$D]L  
ZfB " E  
2月8日 R~ZFy0  
>Bgw}PI  
MX@_=Sp-  
t1%_DPD%W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VP6ZiQ|  
=Jym%m  
D#o}cC.  
[h,QBz  
教育子弟如同教养深闺的处女,不能稍微放松,因为偶一放松,青年便易入于歧途。更须密切注意他的出入,谨慎他所交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次与恶人交,感染了恶习,就有堕落的危险。因青年大都血气方刚,意志易于动摇,古语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这关系是何等的重大。 rs~wv('  
=XY\iV1J*  
~}+Hgi  
a|?4 )  
譬如一次交了恶友,如同已耕好了洁田中,应当放下清净的谷物种子,才有好的收获。如果误播下杂草的种子,就会使杂草蔓延,无法植出好的禾苗。一染恶习,定结恶果,同时训诫子弟如不顾及教育的方向,其后果也容易发生缺憾。所以,要以悲天悯人的心情,磊落光明的心地,密切注意教养的有效办法,才能造就出好的子弟来。 rSJ9 v :  
{>F7CT'G6  
;vIrGZV<  
3.qTLga|}  
【前集0三九】 Uy$)%dYfq5  
cra+T+|>Kc  
BN4_:  
ma((2My'H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 Rb{U+/gq  
WoBo9aR  
Q*b]_0Rb  
|JVk&8 ?8  
2月9日 ]Ei0d8Uo  
rW0 FA  
beu\cV3  
*;fw%PW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IhA*"  
+9") KQT  
r3\cp0P;s  
,j$Vvz   
情欲的事,都是人人想求得的,但无论何事都要有个分寸,不可一味贪图快乐,被诱惑成了它的奴隶,恰如跌到山谷里面,不能自拔了。 M-giR:,  
a(0*um(  
Mv6 -|O  
W]5USFan  
例如酒之一物,只要一点代价即可入手,使用的地方也非常普遍,如婚丧嫁娶等仪式都要用酒,医药上亦需采用,如用得适度就兴奋情绪,增进情感,医治疲劳,促进健康,俗语说:‘一醉解千愁。’或:‘酒是百药长。’利用之过度,即被诱惑陷入深渊,俗语说:‘酒后无德。’又说:‘酒为万病之基。’不但有害,且致夭寿,结局是害人不浅。 X3V'Cy/sy  
Ck!VV2U#  
19j+lCSvH  
/<]{KI  
其次是,我们走著义理的坦途,无论有多少困难也应当去克服它。佛家说,‘一寸道,九十魔。’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见修养练道之难。但我们不能怕麻烦,不能顾忌任何困难。在个人物质精神方面也应以精神为主,物质为从,如以物质为主便是本末颠倒。本著精神良知走向前面的大道,就能得到了。 >mjNmh7  
Lg+G; W  
/, !B2  
:at$HCaK  
修道如登山,不可退后一步,不然就如隔了万重高山,无法达到。而学道、修道最要紧的便是要把握时间,所谓:‘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很多人往往要到明天才肯努力,这很可悲。 7=DjI ~  
\xS&v7b  
ruazOmnn~  
GPGm]Gt  
西谚说得好:‘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我们要把握今天,求无上的大道。 ivW(*c  
n;:rf7hGY  
dtc IC0:[  
n2fbp\I  
【前集0四0】 rhb@FE)Mc  
J;f!!<l\  
7K5P8N ,  
!OuWPH. :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9s_,crq5  
>J>b>SU=-  
FGh] S-A  
$n^gmhp  
2月10日 fOMvj%T@2  
m2v'WY5u  
E,f>1meN=  
\ 5,MyB2/`  
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KFFSv{m[  
~R@Nd~L  
<,>P0tY}  
7%{ |  
每个人都有思维,这个思维也就是心念。心念有宽厚也有淡泊,殊不一致 宽厚是心念浓艳所致,淡泊则未免近于刻薄。那么,应该采宽厚还是采淡泊?何去何从,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3dRr/Ilc  
(bh95X  
6MxKl D7kl  
?A )hN8  
人的心念总不离衣、食、住、行,那我们采浓厚一些的方针,充实衣、食 住、行,使其丰裕。推及万事,使什么事都因之充盈,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心志过于浓厚的人,尽情讲求嗜好,忽略了正道的发展,则容易被人厌弃。所以浓艳太过,也不是应该采取的态度。 `2PLWo  
<E0UK^-}  
|H! 9f ZO  
C,.Ee3T  
至于淡泊呢?由于一己的居处饮食以至于一切,都淡而无味,生活自然也就陷于枯寂,兴趣低落,又如何能达到成功的境域呢?君子是不应枯寂的。 ^J\~XYg{7  
b/Xbs0q  
S!sqbLrBn  
-P]sRl3O;  
因此,应以佛家中道的真理作为南针,不要太过也不应不及。‘过犹不及’是一般人应当遵守的原则,不流于浓艳的一面,也不偏向淡泊的一方。 j7)Ao*WN  
]| +<P-  
?:L:EW8  
78/N   
【前集0四一】 Z%x\~ )~  
17OH]  
h`H,a7  
^*fxR]Y  
念头浪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Qx'`PNU9\  
S*,rGCt'T  
z$kenhFG/  
izx#3u$P  
2月11日 wW/7F;54  
4sP2g&  
q.()z(M 7  
A4]s~Ur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H8'Z#"h  
s$a09x  
XB_B4X1R  
-^ C=]Medl  
人以物质为荣,走向富贵高官,我则依然故我。毫不为达官贵人的职位感到一点羡慕,或动摇了本来的志趣。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君子,走向仁的一途,以仁爱待人,以道德为尺度。君王啦!宰相啦!高高在上的地位不过是樊笼一样,宁为自由人,不为富贵荣华所囚缚。做个高风亮节的君子,胜于争名夺利的小人,人到了最终不免两脚一伸,黄泉路引,那时名利皆空,只有君子的盛德才永远为后人怀念。 //4Xq8y  
Qr$;AZ G  
HX 6Ma{vBk  
H Tz  
《史记》中伍子胥言:‘人众能多胜天,天定亦被人破。’并非虚语。人的志气是最厉害的,成功失败系于此志气一动之间,志气一旦集中,攻无不克,至于人的气质变化也全赖这志气的一动与一定。 aN,M64F  
+r<0zh,n.  
G2^et$<{uU  
+a*^{l}AST  
造物者铸定了人的模型,唯君子超乎其外。人既能胜天,君子的意志,常不被任何事物所左右,即造物者亦无法来支配它。所以,佛家说:一切唯心造,自力创造非他力。 @S 7sr-  
'gt-s547  
nM0[P6p  
bHI<B)=`  
【前集0四二】 XZ5 /=z  
^'ryNa;"  
6 HlePTf8  
59Gk3frk(  
彼富我仁,被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铸。 e~"fn*"  
hsw9(D>jp  
E=#0I]v[  
U2%.S&wS,e  
2月12日 gc?#pP  
Ck /F9(  
g=e71DXG2  
? mhs$g>  
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zH*KYB  
o#hjvg  
PClMQL#  
>(snII  
人生在世,自己本身要立得稳,站得牢;心地要放宽,要高超,不可与世人一般俗见雷同。也就是说,要认识真理,修身养性,如果不然,同凡夫俗子一样,时时刻刻在泥淖里打转,一似尘中振衣、泥中濯足,又怎能成为一个不凡的人呢 q/4 [3h  
r]0 lo-  
i}~SDY  
EMc;^ d  
同样的,处世待人,谦让为高,退后一步可进十步,若是如一般鲁莽灭烈之徒,恃一己无谋之勇,一味盲目,必如飞蛾投火,被火烧死。又如羚羊的勇猛,只知直冲向前,头角触著了藩篱,倒挂在头上,拔都拔不出来,前进不能,退也不得,后悔就迟了。 51QRM32Y  
+EAT:,  
@ G4X  
XyOl:>%L!P  
因此,我们为达成目的,绝不能盲目努力,一方面要具有高超无比的赤子之心,另一方面要加上谦虚求进的修养之道,然后成功可期,光明在望。 5P'p2x#U  
RTFZPq84  
ScSZGs 5&  
c?%(Dp E  
【前集0四三】 e0$=!QlPr  
>|Cw\^  
1\r|g2Z :  
@GvztVYo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rMg"f:  
- > J_ ~  
>B>CB3U  
T =2=k&|  
2月13日 1NcCy! +  
-<_Ww\%8M  
k`x=D5s\  
41_SRh7N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7YAIA%8  
T t>8?  
L =8+_0  
%G?;!Lz  
大凡求学问的读书人,是为了深明事理。那就应把散乱的精神收拾起来、统一起来,用于研究事理一方面,这是很重要的。 o'$jNciOW  
a:_I  
 3S&U!  
T_lsGu/  
也就是说,求学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更高尚的道德,发挥道德与加强学识是应齐头并进的。现代人多藉修德之名,为了他个人的名利、事业的前途而努力,这样便失去为学的本意,没有深入的学问可求了。 "{D|@Bc  
hbc uK&  
_Um d  
2"-S<zM  
读书人往往只知道吟诗弄赋,但求风雅不求实学,这种人哪里是真正的求学呢?没有深入的学问,只求一些肤浅的皮毛,那是何等可悯!明乎此,要修养一心,求最真实的学问,不是风雅一番就可以了事的,为了真正的得益,我们便应该发菩提心,修无上道,去做度世人的大事业。 dqX;#H}h  
 <Tot|R;  
_kY#D;`:r  
jU5}\oP@  
【前集0四四】 AZ{^o4<q  
L-9~uM3@\  
G 5FaYL.7  
E[^ {w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举,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10-01
2月14日  a1j.fA  
&Z^ l=YH,  
{w <+_++  
iL7VFo:Q  
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CD0VfA>Z  
n& $^04+i  
HWm#t./  
]/cd;u  
任何人都有一个本性的善心,推面广之即成为大菩萨心,维摩是印度的佛门大德,其实他的心与屠夫和创子手并无差别,因放下屠刀,醒悟前非,则真知性现,仍可成佛。 5TUNX^AW  
Ac|5. ?|N  
@d&/?^dp6  
Xes|[*Y!V  
真、善、美充满了宇宙,这天然的趣味虽在贫寒破旧的低矮茅屋中,一样可以得到与富人高楼大厦各有不同的情调与趣味,然则,金屋同茅屋没有太大的差别。 }!TL2e r_  
9,]5v +  
|p00j|k   
[= "r<W0  
人类的心本是善良的,可惜为情欲所缚,蒙蔽了真如之心,混沌污浊不知自救。有此欲心,一切善良已被七情六欲的恶贼据守,一转眼间错失了修养的道心,如咫尺之差就隔去十万千里之遥,有道的人却因欲情而成帛非道的人,好像光明的人忽然盲目,不是人可悲了吗 5yVkb*8HS  
aTzDew  
~3RC>8*Qw  
` rm?a0  
所以,欲心不可使其高张,看清原始以来的欲心,坚持不退的道心,则菩萨之道不远矣! tM j1~ R  
:|1.seLQ  
pA4*bO+  
<:|3rfm#  
【前集0四五】 Z"s|]K "  
~LQ[4h<J !  
C}5M;|%3)  
ggb |Ew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S. |FL%;  
]8;n{ }X  
8Q)@  
A-ZmG7xk  
2月15日 },[;O^Do^{  
q/1Or;iK  
+!0eu>~_&  
19q{6X`x  
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 NcM>{{8  
De_C F8  
M|i o4+sy  
B%\gkl  
一个有志修道的人,应该有木石那样不能移动他的恒志,既不会一味贪图世俗富贵名利,更不致趋炎附势,如果稍有一点贪恋富贵的人,一心求权势功名,这人便成了欲望的奴隶,进入了迷惑可怜可哀的欲境。 !q"CV  
4@;-%H&7  
1t9.fEmT  
_KD5T4FZR  
政治家们统治天下,亦必须具有一片清淡如云水僧的趣味。所谓‘云水僧’,即托钵云游四海的僧人,他们身穿染墨的法衣,戴著三度笠,手中托著钵,那种无忧惧无挂碍的风度,和恬淡超逸脱批出尘的清高志趣,是平凡人所不及的;政治家能具有那种心,政事一定可办得有条不紊,政风清廉,举世推崇。 :!zC"d9@  
5y4u5Tm-%  
gX5&d\y  
q|)Q9+6$+  
不然,贪执富贵荣华,那就等于一个不想向上的人,忽失足跌落无底深渊,不仅不能治好国事,恐怕一己的身命都保不住了。 23DJV);g8  
,572n[-q  
Qju`e Eo  
/( 6|{B  
【前集0四六】 Tx%VU8\?n  
i.1U|Pi  
3_5XHOdE  
EN !?:RV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堕危机。 2yo cu!4l  
=22ALlxk  
6yAA~;*5'  
kJ)gP2E  
2月16日 as"N=\N  
T{vR,  
0F; , O3Q  
YH:8<O,{-  
善人和气一团,恶人杀气腾腾 B ?%L  
y 0ckm6^  
G"y.Z2$  
AK u_~bTk  
君子善人,因福德甚足,故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都显得和气,显得容易亲近。就是睡眠时,他的事魂似乎也是那样和气。 C0x "pO7  
o{-<L  
@oe\"vz  
'b"TH^\  
‘吉人天相’,善良的人,修养好、道德高,天也庇佑。恶人便大不相同。恶人凶狠暴躁,狂虐放肆的言行不知不觉就露出来了。他的笑声言话,也使人不寒而栗,因为里面充满了杀机,杀气腾腾!其实,这样的人又怎能有好的结果呢 `xKFqx:e  
q\9d6u=Gm  
4-v6=gz.  
'q%%m/,VPQ  
【前集0四七】 qI3NkVA'C  
?PPZp6A3L=  
@\Js8[wS9@  
>adV(V<  
吉人无论作用安祥,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狼戾,即声音笑语,单是杀机。 ?HR%bn gK  
Ey&aB YR  
s.jO<{  
*9gD*AnM,  
2月17日 7uI# L}y  
v+1i= s2$  
/owO@~G  
mxqG-*ch-  
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5@u~3jPd  
R21~Q:b !  
?Hy+'sq[  
PoD^`()FR{  
人的内脏以‘肝’最为重要,肝脏有一点毛病,视力便受影响,如再严重可能变成盲人。肾脏病了,耳朵渐渐失灵,最后会什么都听不到。这是何等的可怕! ;8B.;%qkL  
vH?9\3  
2>hz_o{5',  
msk/p>{O  
可是,病源发于内,我们不知多半种因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等到发作起来,病情严重,救治也来不及了。为什么我们早不留意,彻底防治,等到病重时才后悔莫及呢 +3^NaY`Y  
{)K](S ~  
]re'LC!d  
>[*4Tjg  
要想做一个君子,一个循著真理正义去做人的人,必以不犯罪为原则。明哲保身,不能犯一丝的过错,留下一点瑕疵。要不犯罪,不但在白日之下有人见到的时候不犯,即使在夜晚或晦暗之处,一切人们看不到的地方都不能把,千万不要以为人见不到我便起犯罪的念头。 qs=tJ ^<<o  
eXy"^x p^  
NO>k  
</E>tMW  
曾子说得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冥冥中有神灵监视著我们,有良知谴责著我们,如一念之差,就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为什么以一时的错失换来永久的沉沦?那不是世上最傻的人吗?要做一个君子,岂可不谨慎、不小心!只有堂堂正正的做人,胸怀光明,少向黑暗的方面去想,才不至于失足。 <`g3(?   
PCfo  
)fh0&Y; R  
G{c#\?12C  
【前集0四八】 F;D1F+S  
S]2 {ZDP  
( v#pj8aE  
:%-,Fxl4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w%CY<Fd  
w}<^l  
!E& MBAKy  
h{]#ag5`  
2月18日 fnH3 CE  
?~2Bi^W5  
 U w Eiz  
RIhOR8 )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g*-2* \  
YL^Z4: p  
^b53}f8H  
d\]O'U)s  
人的一生最大幸福在哪里?富吗?贵吗?功名吗?福寿吗?这很容易找到一个答案,那就是少惹无谓的祸端,以避无妄之灾难,灾难原是由多事招来的。 u.6P-yh  
%cW;}Y[?P  
ESDB[ O+`x  
^ @.G,u  
人生的祸患与不幸,大都由多心而起,心猿意马,易放难收。便易走入邪念之途,殊不知作恶者有灾殃乃是天理,天理是不假的。 @"1}16b#f  
%<}=xJf>1  
j Selop>N  
` Q9+k<  
多心是招祸的最大根源,聪明人就应该从此抑制心的散乱,千万不要多疑猜,不要打妄想,不要有任何不正的念头或不当的企图。  93w~.p  
4#Eul  
2@MN]Low  
30 7fBa  
诚然,唯有经历过千辛万苦的人,越知道减少是非的发生,也就越平静安宁,越有幸福。一般苦于事做不通的人,认为少一点事就少一点麻烦,不愿多去争逐、计较是非。 MEU[%hty_  
W (& 6  
,d 7Z  
?q%b*Ek  
只有心平气和的人,心如止水,再也不会引起什么灾祸。反过来说,心多气浮,则一切善恶之象都由此而生。这明显的告诉我们,世间种种烦恼,无非由于我心所造。知足少欲、去私心、存天理,以道义公正的心去待人处世,灾祸自然就不会临身了。 aR:<<IF\  
 *W^=XbG  
Y%IJ8P^Y  
<TjBd1  
【前集0四九】 #@_ 1fE  
5N1 K~".  
Q\#UWsN(T/  
SFO&=P:U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PRza%j  
\p6 }  
%D^bah f  
$A?}a  
2月19日 v.`+I-\.z)  
|%ZpatZA5  
~Fx&)kegTo  
.[f;(WR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H~m]nV,r  
R [9w  
u7muaSy  
 `$-lL"  
太平之世,有明君贤相采纳善言,表彰善行,政治方面是非常公平的;所以,只要是公正的行为举止,用不到任何踌躇,什么事都可以顺利进行。 RG? MRxC  
r'd/qnd  
+"L$ed(=nJ  
)vHi| ~(   
相反的,在混乱不安的世上,善言不会被采用,善行无从得表彰,许多地方恐怕都是违反民意而不公平的,只好圆通一些,才能避免小人的嫉妒与陷害。 @}eNV~ROu  
(2%>jg0M  
G?[-cNdk  
BLW]|p|1:  
尤其处末世,必须不露棱角,不显才华才能安全,方圆并用最好。也就是说,有的地方必须以正气正行表现你的人格,另一方面以圆通之至的手段去应付艰难的局势,这样做没有不成功的。 P^(.tr3t  
KO-a; [/  
?L`ZKRD  
F aWl,}]  
其次谈到‘世道’,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道德不被尊重,正义也必不受人欢迎。因此,在做事方面回不能偏袒于任何一方面,而有时以方正、有时以圆通。至于待人也要有套常识,那就是有时紧迫,有时松弛。对于善良诚笃的人应该采取宽厚,因为他们的言行无可责备。反之,恶人所犯过失太多,如果太宽待了,就造成他的放纵,助长他的罪恶,所以应当以严厉来匡正他的恶德恶行。 J~dTVBx  
3'@&c?F ye  
uL>:tb  
X')S;KW  
又有一种人不曾达到善人程度,又没有像恶人那样坏法,这样的人就要看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随时宽严并用,以巧妙中和的方法指引他正确的路向。 _$(GRNRYK  
#`j][F@N  
6_ ]8\n  
X>/K/M  
【前集0五0】 vPsq<l}  
W uf/LKj  
{8ECNQ[]  
,o)4p\nV  
处治世立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cAsf_{  
(C~dkR?  
"%kG RHq  
ITn;m  
2月20日 #PH#2/[  
1"$R 3@s;  
S.]MOB dt  
NUu;tjt:  
忘功不忘过,忘恕不忘恩 B"[{]GP BY  
Ma_=-cD  
6!RikEAh  
qT 0_L  
人免不了对人施恩惠或受人恩惠。如果对人施了点恩惠,不要念念在心,因为君子是不计名利只求实是的,做了对得起良知的事。心里应该安慰。可是,对人家有了一丝一毫的过失,就要扪心自问:为什么会造成此一错误呢?痛切反省,然后对自己才有真正进步,理智才能趋向更善的境界。 N ^f}ui i  
(j=DD6fC  
lA4hm4"i(,  
i+RD]QL  
总之,人施恩于我,我不能一刻忘记,古人一饭之恩尚且图报,可为榜样。反过来说,人家留下的怨仇,要忘得一干二净,以培养我们坦荡恢宏的心胸 @Mr}6x*  
^^ j/  
0s!N@ ,T  
 ;o%:7 &  
一个胸中不能容物的人,又怎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呢 ni0LQuBp  
>p |yf. G  
uWrFunh%  
\^ m.dIPdO  
【前集0五一】 J=P;W2L  
t 2G1[j!  
s*+ZYPk  
&oc_ a1 R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U6a z hi&,  
U IQ 6SvM  
54wM8'+  
#4q1{)=  
2月21日  wQw-:f-  
2*YP"Ryh  
&vkp?UH  
O3&|}:<  
无求之施一粒万钟,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CLktNR(45  
:f]!O@.~  
Zx9.pFc"  
9C>ynH  
对于施舍恩惠给人家,断不能有一点点虚荣作祟的心理,要完全发自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切不可存有已经施舍了的念头。对外说,也不能有他人已受了我的好处的想法存在。只要以这种虔诚布施的人,纵令是一小斗米,也胜过施万钟米的功德! Fd}<Uote3  
QqjTLuN  
^Yr|K  
^#7viZ*  
还有,以东西救济他人的,自己如果计算好所施的物品有好少、代价怎样,希望将来得到别人同样价值或超此价值的回报,这样有求报念头的施舍,虽然你是以百镒的巨金施惠于人,实际上却达一文的功德也不会有。 &@"w-M  
<>&89E%j'  
V^ Y*xZ  
NlMQHma  
【前集0五二】 1)gv%_  
s+N^PX3  
EaCZx   
tgfM:kzw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J 5- rp|  
' XEK&Yi1  
uc\.oG;~q  
RSFJu\0}N  
2月22日 mf~Lzp  
-Y2 &A$cM  
-7,vtd[h  
3f,u}1npa*  
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y\@SC\jk|  
QglYU  
WRY~fM  
:SQ LfOQ  
人的境遇真是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富贵、健康、地位,都是人所要求的,但这些愿望毕竟很少能齐全,而能齐全的又未必是我。因此,这种欲求难逢的妄想心最好放下。 `:R-[>5P8  
X -v~o/r7  
G ;jF9i  
W'd/dKU x  
其次,反省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有时合理、有时不合理,而不合理的时候居多。自己有很多很难做得好的事情,自然就不应该苛求人家,怎能怪人家做事不合理呢 9kUV1?  
CHg]Ul  
S8vx[<  
-D;lS 6  
好好的思考上面的道理,把人与我作一比较,就可以发觉真理原来就在其中,这就是修养的方便法门。 Jtpa@!M  
+&?'KZ+Z_v  
0tSA|->(  
&E`9>&~J  
【前集0五三】 @n>{&^-c  
pNBa.4z:  
BQuRHi IV  
Q{8qm<0g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已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化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I=K[SY,]9  
"u,sRbL  
CR.bMF}  
.u&|e  
2月23日 y 'mlee  
xV?*!m$V%R  
C*$|#.l  
U* 4{"  
g"w)@*?K  
| [p68v>  
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O<bDU0s{M  
ujow?$&  
G1p43  
F1E. \l  
‘学问’在一个心地清正、德性纯洁的人来研究,如加以善用,可以修身治国,获益无穷。可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得到了学问,反而会利用学问去做出种种坏事。所以,必须心地正当、心性清白的人方可读书求学。 .r(^h/IF  
(UXv,_"nU  
17|@f  
`)LIVi"(D  
那些心怀不测的人读了书,如同得到了武器,他可以利用这武器去做不好的勾当,盗取他人的名誉,逞私人的欲念。他们又以学问掩饰短处,口里说的是善行,所做的却全是坏事,真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故此,给恶人以知识学问,无异供强盗以粮食,那将增长他的罪行。 v)%[  
l~CZW*/  
mQFa/7FX  
6/VNuQ_#  
【前集0五四】 u1wg C#  
|}%(6<  
QZ?O;K1|y  
d RHlx QUn  
心地干净,方可议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 9armirfV'P  
j, Pwket  
i+U@\:=  
pEY>A_F  
2月24日 KxGKA  
ofVEao  
(K <Z=a  
P_v0))n{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r0.ppgY  
KU*`f{|  
n#)PvV~  
9=H}yiJz  
生活奢侈的人,无论他有多少家产,总是无益的浪费掉;表面看来好像他很快乐,实际上内心是常常不满足的。因为他的欲念,跟著富贵无止境的贪求妄想。 /cM 5  
O{Dm;@J-aM  
i1tVdbC]  
o; 6fvn  
节俭的人,量入为出,物质上并不感到不足,欲念上也不敢有非分之想,所以,平平安安的过著快乐无忧的生活。这样看来,富贵而又奢侈的人,生活永久不能满足,反不如节俭、贫穷而能过安稳的生活。 9/FG,9  
r(pwOOx  
IPwj_jvw  
id3)6}   
头脑发达、知识能力超人一等的人,固能担当种种事业,但他往往犯了目空一切的毛病。行为太过,便侵害了别人的利益。结果不但工作劳苦,而且结怨于一身。这样看来,不如那些悠哉悠哉不失其天真本性的笨拙的人,虽然脑筋简单、能力差些,却不致与人结怨,可以安然无事的生活。 ,0BR-#  
p| Vmdnb  
fm[_@L% x  
-*rHB&e  
【前集0五五】 ]sf2"~v  
+}kO ;\  
+SO2M|ru&  
oo;;y,`8py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h=!M6yap<  
7s0) 3HR}  
MJy;GzJ O  
D!c1;IHZ  
2月25日 mu 2 A%"7  
Sb'N];  
j l}!T[5  
m*\B2\2gJ  
读书希圣讲学躬行,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e"Wu+q~L  
\FIa,5k8  
'y'T'2N3  
UwZu:[T6H  
读书不仅仅为了认识几个字,记住几篇文章,就算达到目的了。读书的真正目的在于体会出古代圣贤的一言一行,把他们的精神变成自己的精神,进而做好修身齐家的工夫,然后去为国家社会尽力服务。 ~*jsB=XM/  
E"G:K`Q  
xi;/^)r  
bl$+8 !~  
读书如果偏向钻研文字章句的末节,而不能体会古圣先贤的真精神,结果不过是一个‘铅板的佣者’而已。 nXv 7OEpTx  
)3BR[*u*  
'2 w XV;`  
UY1JB^J$  
铅是用夹在木板上写字的铅丹(红色)。中国在后汉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用绸绢和木板来代替纸,以铅丹写字在绸或板的上面。佣是雇用的人,所以‘铅佣’就是写字匠的意思,说他一生一世都没有什么价值了。 I/oIcQS!k  
-J-3_9I  
F_ ,L 2J  
)>-77\  
做官不是为一身一家的名利,而是为谋国家富强和社会幸福。有些做官的人,天天在想怎样升官、怎样发财,凡事都为他个人的利益打算,没有替国家和人民的公利著想,这样做官的人,简直就是穿著官吏衣服的盗贼。 14mXx}O  
;Fx')  
tniPEmeS  
oNiToFbQu  
既然具有盗贼的心肠,为了遂其私欲,自然就不惜使用伤天害理的手段,来达成他的目的了。国家如何不乱?社会如何不乱?民心如何不坏呢 cxAV iWsf  
dCa}ITg  
dDsjPM;2  
 i<B:  
古人治学,并不仅仅以懂得文字为目的,而注重躬行实践,所谓‘学以致用’,总以能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为念。假如学与行不能相辅相成,那就成了口头禅了。修禅的人天天只在绞尽脑汁,去作理论上的努力,而不去实行参禅悟道的工夫,结果是一点用处、一点成就也没有。 Oqd"0Qt-  
?SB[lbU  
| De!ti  
fG X1y  
人生在世,建立起一件事业,并不单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必须是为社会谋利益,为人群造幸福,把功业传之后世,才能名垂千古。可惜一般大人先生,往往只图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思施恩德于天下,则他的一生,只是过眼云烟。死后什么也没遗留下来。 LDT'FwMjy  
/'R UA  
XRClBTKF  
ZM dM_i?  
【前集0五六】 b`(yu.{Jn  
M(_^'3u  
<$RS*n  
}f<fgY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 3'?h;`v\Lo  
FE0qw1{qQ  
N$N;Sw  
|h#DL$  
2月26日 NvQY7C  
Y 1$#KC  
Es.toOH$S  
'LJ %.DJ  
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 /}:P  
9(QU2QY  
Qw3a"k-  
,[Dh2fPM,  
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部上天阐述真理的文章,只要读这部真文章,就没有再讲其他文章的必要(也就是发现这一个真实,心应该随从他的指导,再没有另求他道的必要了)。要是只去读古人如糟粕一般的书,并且收藏到心底的深处,被这些书籍的思想给牢牢束缚封闭著,对于自己心里原有的真文章反而不知道注意,这是非常可惜的(就是把可贵的真实心为古人之言所迷惑,而妨碍了心灵的作用与发展)。 &>&dhdTQ  
d9`3EP)n  
+^/Nil  
3I'M6WA  
人的心中都有一曲本真的音乐,只要听了这音乐而体会到其中三昧的话,就再也没有听取其他音乐的必要了。可惜的是,人们被外来的声色所迷,埋没了本真,便听不见了。世人只知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而不知观世音的意思是什么?所谓观世音,就是要人们修得观见世人本真之音,而去实行救苦救难的菩萨道(这个比喻是说:人心都怀有本真的真理,如果能够静静体会这一真理的微妙旋律,就再没有听闻其他各种言词的必要)。最可惜的是,受了外界种种言词的掩蔽而生出了迷惑,这样一来,本真之音就听不见了。 8O"x;3I9  
}2-[Ki yv  
0C lX  
Bpk@{E9  
对于修学之道,如果能不为残篇断简的言词所蔽,不受邪说异端所侵扰,能够明心见性直向心中本有的真理去探求,不受外界的诱惑,那他将会发现自己本有的真文章与真音的妙旨。所以,只有能够体会到本来的真理,才有真正的受用。 ${jA+L<J  
2neF<H?^o  
n@G:e-m{A  
DQ}_9?3  
由上可知,真理无待他求,应当直指自己的心中,因为自己的心中有一个本来的真理。本篇的旨趣即是为求本来的真理,必须把外来的诱惑物全然扫去。 yq/[/*7^  
kS@9c _3S  
-&qRo0^3  
}}kS~ w-#  
【前集0五七】 4]Un=?)I  
l-DGy#h+z  
Hv[d<ylO  
7yMieUF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编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Qh)|FQ[s$r  
m1^dT_7Z  
w JapGc!   
t!J";l  
2月27日 Uq9,(tV`6g  
e8~62O^  
s|{^ }4{  
*6 I =o E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7To c4  
?F?\uC2)'  
+Fu@I{"A  
?)A]q' O  
这一个世界可以叫做‘忧世’,也就是佛说的‘娑婆世界’,译为‘堪忍世界’。在这一世界里,本是苦恼不能断绝的人生。任何事都不能合乎理想的去做,当你以为很合适的时候,节外生枝的事情出来了;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活在这世界上,遇到任何的恶劣环境与打击时,要能够堪忍才活得下去。我们常常听人说:‘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苦恼的上面还有苦恼,当苦恼到了极致,一切身世都不存在的时候,精神上反而得到衷心安慰,不免有置身事外的快乐感觉。  W /~||s  
>XD02A[  
H B::0l<  
4 +da  
人世是悲苦是无情,用这样的心来看人生,则入于耳、映于眼者都是苦痛和悲哀。其结果就陷于悲观的深渊了,于是,造成了厌世自杀、愤世嫉俗的人生观,而葬送了一生,这样的人一生是没有什么趣味的。结果,一颗脆弱的心灵,不得不回返自然。人们必须抱著勇气,以这个有限的身力去尝试那无限的忧愁。 *Gk<"pEeS  
1Qp1Es<)  
_9}x2uO~  
n4ds;N3Hd  
本来人生是多苦的,但我们必须征服这些苦恼,不可以抱著失败的心情。如果我们以悲哀的心情去看天上的月亮,就成了以泪眼观月,而月亮也就带著忧愁了。如果以欢悦的心情去看,月亮也就带著微笑了。人生寻求幸福的唯一道路,就是把时间的苦放下来,由苦的里面找出乐趣来,所以说‘苦中有乐’。 5@w'_#!)  
4f@havFIJ  
C5:dO\?O  
O4 +SD  
人生是苦痛的业力现场,而其中又被命运的力量奇妙的支配著,有时自己走到奇妙的环境,在一般人的眼光看来非常幸福,在这得意的舞台上,任何人都很容易忽略过去的苦痛,这时候就撒下了失意的种子,所谓:‘苦是乐的种子,乐是苦的根苗。’如果不能及时割去苦恼的根苗,得意之时一过,失意之悲哀便马上跟踪而来。 ?#V P)A  
[oQ`HX1g  
afxj[;p!  
SX_kr^#  
【前集0五八】 jyY^iQ.2  
oiTMP`Y  
Ez7V>FNX  
 2. HZ+1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Qtg\X  
W U+Jo@]y  
eZ8Y"i\!y  
8>%jZ%`a  
2月28日 vSyi}5D  
yS:IRI.  
Z4wrXss~  
;[WSf{k  
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ZaukMEq  
eHF(,JI  
.d# G]8suF  
'T&=$9g7  
富贵名誉,有由道德而来,有由功业而得来,更有由权力而得来。因其原因不同,所以有悠久与短暂的区别。 vOvxQS}dBp  
N=O+X~  
^Ff~j&L@{  
+WV_`Rx#  
先说有道德的人,自己不敢乞求富贵名誉,而富贵与名誉自然集于他的身上,有德的人比之为山林中生长的花草,受自然栽培,根深柢固,枝叶茂盛,寿命也长久。 bWX[<rh'  
+(QMy&DtS  
="#:=i]  
o+if%3  
建立战功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享受人间的富贵荣华,虽然不如有德之人悠久,仿佛是山林的花草受到天然培养的力量深厚,也能媲美于田畦之花草茂盛于一时,可是因为移植的环境、气候不同,而有盛衰久暂的差别。这完全是根基不如天然丰厚的缘故。 +LQs.*  
H 'WFORso[  
g9FVb7In_  
T !=20!I  
最后谈到由权力而得来的功富贵,多半是从他人手中用强力夺取的,这样的人不但不受他人的敬仰,反而要受万人的唾骂。因为这种功名富贵是不悠久的,好像昙花一现,没多久就消失了。 Ovl?j&8  
`&|l;zsS  
2;Y@3d:z  
`>`K7-H  
瓶子里面插的花、水上的浮萍,不过茂盛于当时,很难希望其长久。 -7Aw s)  
3]:p!Y`$  
h+zkVRyA  
g|GvJ)VX  
【前集0五九】 }\`-G+i{W  
i(&6ys5  
94qHY1rp  
T>%uRK$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从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e-Ybac%  
)CwMR'LV  
~n8*@9[  
wB1|r{  
2月29日 *uI hxMX  
Hg gR=>s  
q/rHHuY}  
)"pxry4v7J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a.Rp#}f  
])$. "g  
\V"P maP\  
^H\-3/si*  
寒冬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又来了。大地现出了活泼生气,花朵现出美丽的颜色,鸟也叫出清脆的声音。人们对此景色,更觉得春色增加了许多情趣。无心的花草和天真的雀鸟,都不断的给自然增加了许多美感。何况人是万物的灵长,生在这一个世界,我们便不该没有作为。 4t%:O4 3e  
(IoPU+1b  
/QV. U.>G  
N:PA/V^z  
人如果生来既不觉得自己是为何而生,更不想为社会尽点力量,就是所谓的醉生梦死之徒,把自己可尊可贵的一生当作破蔽的鞋履一般扔掉,这可以说人不如草木与雀鸟了。 YaY;o^11/  
Ul$X%  
&G7)s%q  
= h<? /Krs  
君子生于此世,不但是处身于社会的上等行列,而且衣食温饱无缺,如果 rr0 7\;  
+AgkPMy  
zP{<0o  
<u x*r#a!d  
只过著安逸的生活,就有亏于做人之道。必须发奋修学,进德修业,一切所言所行都能为人们的师法,受人们的尊敬,所做的事业都必须是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如果只图物质上的享受,无声无嗅的终此一生,虽然保得了百年岁月,也等于一天都没有存在过,这真是和行尸走肉、土像木偶一样了。 xu_XX#9?b  
Fl#VKU3h  
gT5Ji~xI  
JT.\f,z&  
【前集0六0】 U!;aM*67  
!F7EAQn{(  
i)ES;b4  
b68G&z>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C|>y4U&(s  
[c KI0  
{g!exbVf  
MoKXl?B<  
3月1日 ! 6p)t[s  
S}v{^vR  
>DL-Q\U  
?*z( 1!  
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XTi0,e]5{u  
cmr6,3_  
r 0?hX  
H(%] Os  
研究学问的人,为了要成就他的事业,应当要谨言慎行与刻苦自励,如果没有这种发奋努力的精神和奋斗的意志,要想在社会上成就伟大的事业是不可能的,所以,做人与做事之道常不能够四时日夜相同而不变,必须分清楚事物的轻重缓急和先后,所谓因人事时地物的不同,而使之咸得其宜。比方说尺蠖之虫,想伸展身体之前必先把身体蜷曲起来,这就是说做事要缓急合宜然后才能稳操胜算。平时的休息,并非为了休息而休息,实在是为了活动而休息,这样才能体会休息的真正意义。 ?;.1fJU>  
@KXz4PU  
u':0"5}  
Vhbj.eX.)  
学者为了修业,日夜战战兢兢、戒慎恐惧而不怠惰,这当然很好,但不是这样就够了,必须在另一方面展现不拘小节的风度,凡事要宽严得宜,刚柔相济,如果对事严格过度毫无温情,则无论他的行为如何纯正,生活如何清苦,总是如秋天的气候一样,一味的寒冷肃杀,使万物凋零枯死。 RBK>Lws6  
SqA+u/"j2  
-}N\REXE  
qV,$bw  
所以,天造四时必须有春有秋,春气温润滋长万物,有发育成长的生机,而我们的修养学问也和春天的气候一样,使它发荣滋长蒸蒸日上,然后学问有了成就,才能够谈到救世益民啊! yqVaA 'w5  
ik1L  
+SuUI-.  
yZ?_q$4kEI  
【前集0六一】 p^zEfLTU  
%<ptkZK#  
0oi5]f6g?8  
tXG4A$(2&  
学者有段竞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zZ+LisSs&  
zfr(dQ  
,# jOf{L*  
\HP,LH[P:  
3月2日 Ng_rb KXC#  
Q,,fDBN  
1n"+~N^\  
*09\\ G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86[A-2N  
32-3C6f@oZ  
53u.p c  
(;Q <@PZg  
从道德的立场来看,行为清廉、心地洁白的人,在名义上超越了寻常所谓的清廉洁白之上,一般的世人反而看不出他是一个清廉洁白之人。而一般世所称道的清廉洁白者,他的真正所言所行未必都是清廉洁白。在表面上掩盖一层清廉的名誉,实际说来却是贪求名誉,这与盗名欺世者并没有什么两样。比方有些慈善家名义上负著慈善的美名,其实是在图私行不正当的利益! wJeqa  
u>Axq3F  
M#lVPXS  
dl7p1Cr  
同样的道理,有真正巧术的人,并非他的手段方法有什么巧妙,而是他的心和行为自然巧妙,并对于他的巧妙不加注意,而别人也未特别认识出他的巧妙。还有一种人自已想出种种手法,自以为巧妙得不得了,这不是真正的巧妙,反而表现他的拙笨。 a9@l8{)RX  
R0YC:rAt  
Xv5Ev@T  
eFXi )tl  
真正的巧妙,是不玩弄手段与方法而妙趣天成的。  I^(o3B  
c@o/Cv  
WEV{C(u<k!  
:DX/r  
【前集0六二】 G$x["  
W-]yKSob  
!7Nz W7j  
[@. jL0>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Dpp52UnT E  
R SWB!-  
9J;H.:WH  
c;|&>Fp  
3月3日 *l?% o{  
k0 e|8g X  
YI),q.3X~  
>g i{x|/  
谦受益,满招损 T\e)Cz z2-  
C#?d=x  
i2ml[;*,N  
"$:y03V  
基督教的《圣经》上说:‘心里贫穷的人是幸福的。’这是教人心中常怀著空虚,如果被妄想和邪念充满心中的话,便马上有了障碍,而不接受他人的金玉良言了。 RJ@e5A6_  
CO%O<_C  
B=Jd%Av  
73sAZa|  
‘满心’与‘慢心’的音差不多,杂念充满了心头,便失去真心,代之而起傲慢心,就是心满了以后的状态。 IrwF B  
TNPGw!  
H;7H6fyZ  
.IAHy)li"  
就物质方面来说,处于无有的环境是无害无碍的。因为无害与无碍,就有向上发展的生气。反之,有的境界是有害有碍的,因为有物之处必定生出种种的障碍与争夺,结果悲惨不幸的事就发生了。何况满足正是缺欠的开始,世间小人以无为苦,因而多行不善与不义的事,唯有君子能够安道乐道,以为其进德修业的基础。 #u=O 5%.  
: .w'gU_  
z5*O@_r+.b  
milK 3+N  
【前集0六三】 ubCJZ"!  
jf)JPa_  
rW%'M#! =  
tv=FFfQ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yA>p[F  
l& ^B   
pii Q  
n,Mw# r?y  
3月4日 _8b>r1$  
?xTeio44  
_]r)6RT  
={i&F  
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 $ E~Lu$|  
(zLIv9$  
OB  i!fLa  
Mn\ B\  
无论一个人磨练了多大的智慧,修养了多大的学问,如果好名誉和求利益的心没有完全除掉,虽然他不把王公伯候的富贵放在眼里,甘心于箪食瓢饮的清苦生活,终究不免堕于世俗的名利中。 z#E,96R  
$ p1EqVu  
)RCqsFjK  
R?9Plzt5  
无论一个人成就了多少的伟大事业,如果他不是真正的勇者,而只是假借勇,所谓‘客气未除’,纵使他的恩德普施于天下,传留万世利益他人,因为这种事业是因人意气而成事、时势所造成的,他的事业终究白白的费了力气,而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h9n<ped`A;  
8^"|-~#<  
C^42=?  
36Z`.E>~L  
【前集0六四】 l;VGJMPi  
9B ;Sk]y  
NMY!-K v 5  
q}A3"$-F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J%[N-  
LYq2A,wm$  
k&"qdB(I  
<$3nD b-  
3月5日  B3+WOf5W  
xo_k"'f+  
Z-p^3t'{  
"vRqtEBO@  
心地需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fUWm7>6VA>  
6exlb:  
l'{goyf  
a5~C:EU0  
一切的善恶正邪美丑等外界现象,不过是自己的心理反映,心善的人把恶也看作是善,心美的人把丑也解释成美。心中恶丑的人却恰恰相反,看见人家的善行也以为是恶,而人家的正言,他也以为是邪。就像心中快乐的看见落花仍然欣赏以为美观,心中忧虑的看见落花就感觉无情。常言说:‘布袋戏箱里的傀儡人面,有佛祖也有恶鬼。’所以,万事都是由自己的心象所生。 FivaCNA  
qF6%XKbh=  
3^-)gK  
+VW]%6 +  
【前集0六五】 TtjSLkF  
n]{}C.C=  
Di1G  
x2&! PpM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ieF 0<'iF  
oD}FJvV  
2u;fT{(  
6=lQT 9u{  
3月6日 Joo)GIB  
}]GK@nn7  
I/-w65J]  
|2&mvjk@ H  
勿羡贵显,勿忧饥饿 ]<_!@J6k  
r~Ubgd ]U  
4aGpKv W  
%Kfa|&'zV  
人们都以为得到名誉和地位是快乐的事,但这名誉和地位并非是人生的至乐,因为伴随著名誉和地位而有困难和危险存在,有时候为了得著这名誉和地位,而持权任势多做不善的事情,于人道和天理就有所亏损了。 ?d#(ian  
ds[Z=_Ll  
|Gs-9+'y  
n|,Vm@zV  
由此看来,没有虚名、没有地位的平凡境遇反而是安全幸福。由进德修业的立场来看,可以说是最快乐的境地,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一种乐土,可以说是遗憾的事。 Pk]9.e1_  
Ay6rUN1ef  
[3NV #  
;Wh[q*A  
还有,在实际上无食无衣的贫贱境遇,实在非常痛苦,人人都讨厌贫穷而寻求富贵,但是得到了富贵又怎样呢?依旧是不快乐。富贵的人虽在物质上有所享受,但精神上却是贫穷,有别人想像不到的忧愁和痛苦,一般人是不会了解的。可以肯定地说,富人的忧心和劳苦,往往远比穷人感觉衣食不足的痛苦还来得大些。 ,H(vD,54g  
%mv x}xV  
MmX[xk  
!9cPNIi  
【前集0六六】 _,?HrL9  
k 5r*?Os  
tJ_@AcF  
K~%5iVO~\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具;不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10-01
3月7日 sJYX[  
d-&dA_ ?  
bbA<Zp  
g+{MvSj$  
阴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 S%|' /cFo  
p)] ^>-L  
GDe$p;#"9g  
Y(mwJud|  
人做了恶事之后,心里面怕人家知道他的过错,这样的人还有良心存在,虽然做了一次恶事,如果给他悔过的机会,他仍然可以归到善的道路上来。 Raqr VC  
3VgH* vAU}  
iU|C<A%Hh  
Ps,w(k{d  
至于良心泯灭的人,他做了恶事自己还不知道,这样的人已经到了不堪救药的地步。 L7'n<$F  
$jL.TraV7  
YWd(xm"4  
tXGcwoOB  
行善是好的事情,任何人都应该努力为善,但是如果做了善事后,却希望快快把这种行为让人家知道,这就不是真心为善,不过是为了虚荣和野心而为善,这种人的善行之中掩藏著恶心的种子。 n8C {Okr  
[vJosbU;  
%['F[Mo  
.SFwjriZ  
【前集0六七】 Gwk@X/q  
F&Z>B};  
x6P^IkL:  
%j`]x -aOz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gG9  
TJa%zi  
$S=OmdgR  
nW[aPQ[R   
3月8日 SK2pOZN  
a[#BlH  
"K]4j]yU  
Q'LU?>N)/  
君子居安思危,天亦无用其技 "lMWSCas  
y!Eh /KD  
yrb%g~ELGn  
O$\N]#  
天机的发用实在巧妙,不用说,将来的事情难以测知,就是目前的事情也一样不得而知。最初有的人是遭遇艰难辛苦的境遇,这是造化的力量先对他抑制;到了后来得到功名富贵,也是上天对他的栽培。另有最初使一个人的命运达到了幸福的顶端,收场却是落入不幸的深渊,即使那英雄豪杰是多么伟大的人物,也迷不掉上天的安排,所谓三起三落、七颠八倒的生活岁月,他们都要经过一番。 \EqO;A%<  
c9K\K~bk  
xk<0QYv   
r8E!-r}rno  
生于尾张国中村贫贱之家的丰臣秀吉,日后作了天下的大主宰,抱著吞天夺地的大志愿,其实,当初他没有想到能够有如此的大事业,幼年家境非常贫寒,受尽了许多困苦,使他受磨炼增长了志气,离开了他的家乡,投到松下嘉兵卫的麾下,没有经过几年,受了迫害使他不得不脱离松下嘉兵卫而逃走了;他到织田信长那里当了一名小吏,也是受尽折磨,在几次的出生入死境遇中,才智终于被织田信长所赏识,提升于武士的行列,后来成为掌握天下大权,享受十万石俸禄的大诸侯。在山崎的一役,扶摇直上,功名无人能与伦比,最后代替了主君信长而成为诸侯的首领。这是上天的机缄先抑而后伸的一个最好例子。 <m\TZQBD  
VAz+J  
'?[msX"aqa  
}0*7bb  
其次是由科西嘉这一个孤岛出身的拿破仑,趁著法国大革命的机会,不数年的工夫便直上青云,终于坐上了法兰西的大皇帝宝座,征服了欧洲各国,但谁能逆料得到在滑铁卢的败绩,被英军逮捕远送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孤岛之上,度那悲惨的厄运,终生遗恨而死,这是上天的机缄先伸而后抑一个最好例子。 hD=D5LYAZ  
SxyFFt  
^ B]t4N2i  
$x<-PN  
如果能够辨明这个道理,天运逆来之时去顺以爱之。在遇到悲运厄境,绝不失望丧胆,反而要勇于迎接这一悲运,努力不懈的准备扭转厄运为幸运,所谓转祸为福;在平安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危难困厄的到来,所谓居安而不忘危;如此则能窥破天机,不为愚弄与颠倒;虽然天有灵妙的手法,但对君子亦无所用其技了。 *V+fRN4 W  
Va:jMN  
<CdO& xUY  
;!Mg,jlQ  
【前集0六八】 ^ `9OA`2  
o{eG6  
#-8/|_*  
TR;-xst@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MGw$  
? -tw*2+  
R``qQ;cc  
{rr\hl-$  
3月9日 X13bi}O6#  
F U%b"gP^  
=Ih_[$1dw  
T~d';P  
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d DTt_B  
f:>jH+o.S  
: DP {YL|x  
|hAGgo/03  
世间有三种不能和他同心合力的人,第一种是性急而不沉著的人,第二种是对人无情无义的人,第三种是固执成性的人。性急的人对于任何一件事都没有准备,一任自己的浮躁之气去做事,毫无沉著稳重的精神,这种人好像一团烈火烧东西,即使事业上稍稍有一点成就,不久也会塌下来。 jk?(W2c#{  
T!AQJ:;1  
-R]S)Odml  
F.6SX (x  
其次是无情无义的人,他对事非常冷淡,心是冰冷而寒酷的,一切物质遇到了他,全都被冻结了。最后是固执的人,凡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一点也不能让人;这种人的心性好像死水朽木,毫无生气,一切事业只有退步而无进展。 LPClE5  
fz\Az-  
:\XD.n-n  
9w|q':<  
如果和以上的三种人去协力同心建功立业,可以断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恐怕本身的幸福也得牺牲在里面,而不会有什么悠久绵长的希望。 _t7A'`Dh]  
q9>w3 <  
fNumY|%3  
@A%`\Ea%  
【前集0六九】 }r[BME  
\qPrY.-  
5VS<I\o}  
UbXz`i  
燥牲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著,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mNzZ/*n:  
qx NV~aK  
< XU]%}o  
g>{=R|uO5  
3月10日 nfEk,(:  
G"(!5+DLy  
?6gI8K6X  
V"z0]DP5~  
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z{70  
bT |FJ\aC  
/6fsh7 \  
]cK@nq)  
幸福不是勉强可以求得的,应当做的事而不去做,妄想求得幸福,上天也绝不能把幸福给这样无所作为的人。世人想要求得幸福,首先要勤勉工作,以愉快的心情、兴奋的精神去做事,先问耕耘再问收获,这样幸福慢慢的就会培养出来了。所谓‘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其意义也就在此。 *&km5@*  
-`JY] H  
mv_-|N~  
scmb DaOn  
世人有了灾祸,就想要逃避,殊不知这福是与祸都是上天赐给的,不是人力所能为,一切灾祸横逆之来,当然不能说没有原因,如果平日不起害人之心,以平稳安静的态度去待人处世,就是远祸消灾的好方法,灾祸就是来了也可以避重就轻,化大为小,甚至化小为无了。 Spb'jAKj'  
`K.yE0^i  
S45jY=)z  
p_D)=Ef|&  
【前集0七0】 /nNHI34  
Y2fs$emv  
3FfS+q*3S  
92R{V%)G  
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 p;HZA}p \  
9hQ{r 2  
qIl@,8T  
a7ty&[\  
3月11日 |b'AWI81D  
g|Cnj  
uFgw eOJ  
b?l\Q Mvi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6hf'lP  
Yi3DoaS;"  
60m1 >"  
OmW|\d PU  
大凡预言推断一件事,十句话里有九句都推测对了,可以说是巧合吧?但是,世间一般人对于十句话言中九句的功绩,并不加以称赞,反而对其中有一句话没有说对,便向四面八方宣传出去,对他加以非难。 4?c g6WJ'6  
ZzY6M"eUXD  
YZd4% zF  
E6uIp^E  
十件事有九件都成功了,依通常的想法,可算是成功了。但许多人对于成功的事实不去注意,反而对于他十件事里失败的一件常常加以恶意攻击。人多半是爱说人家的坏话,批评人家的短处,正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君子如果了解了这一层道理,就要多看少说,宁守拙而不取巧,使他人无隙可乘,无法向你进攻,这是做人做事的要道啊! !{+(oDN  
uu:BN0  
sj1x>  
5 X rn]  
【前集0七一】 ^"I!+Teb  
9 (Z) c  
@r<w|x}  
J5-^@JYK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S!uyplYKF  
I[/u5V_b'  
}j QwP3eY  
e): &pqA  
3月12日 !q?}[E2  
?:,j9:m?  
Ogb !YF#e  
 _~r>C  
杀气受薄,和气福厚 qohUxtnTK>  
4f+Ke*^[RA  
*e=e7KC6kI  
GauIe0qV  
天地自然的道理,实在是奇妙得不可思议,以气候的变化来说吧,极寒和极热是两个极端,对于人生都不算是有益的,唯有春天的温暖和秋日的凉爽,气候对人有益,万物都受到恩惠,所谓春种而秋收,一切事物都有始终有因果。 jw H)x  
zB4gnVhus|  
H"sey +-  
(,k=mF  
所以说,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亡,似乎是一定的道理;以人的性情比之于天道也是一样的道理,性情过于清冷的人好像是寒冬的气候,一切万物都不能生长,人的性情如此,他的福祉怎能够悠久厚重呢 _?8T'?-1  
_F$?Z  
q QQ~ [JL  
:'03*A_[  
反过来说,和气热情的人像是春天,万物滋长,欣欣向荣,他所享的福泽也必然是长久而深厚的啊! l)zS}"F,  
zc_3\N  
L3S,*LnA  
IcN|e4t^J+  
【前集0七二】 A-kI_&g\Og  
Xg"=,j2  
Cs<d\"+  
[>fE{ ~Y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z\a#"2(G.  
>:.Bn8-  
P<U{jkM\/  
V@F~Cx  
3月13日 5_PD ?lg  
i4l?q#X  
ZCa?uzeo]  
Y0DBkg  
正义路广,欲情道狭 )Fbkt(1  
4 IVCTz[  
s;L7 _.hH@  
awUIYAgJ3  
合乎天理的大道,无论什么时候都毫无障碍的在人的面前摆著。人能循著这一条路走去,胸襟开朗,志向恢宏,无处不显示著光明,而前途自然就日见远大。 N?aU<-Tn  
R lv|DED$  
+g*Ko@]m>  
p AD@oPC  
反之,人世间充满了欲望,这欲望的道路充满了穷屈和狭隘。人心一到这个地方就被利欲蒙蔽,处处都受利欲的驱使,不用说前途不广,一旦不能自拔,便是遍地的荆棘和满路的泥涂,向前一行全身都受了恶浊污秽的薰染,久而久之愈陷愈深,使人堕入到无底的深渊。 cP-6O42  
%*,'&S  
$8b/"Qm  
6D>o(b2  
因此,为善或是作恶,在最初的一步都不能不格外谨慎。最初要是走错了道路,踏入邪途,再想回到原来的正路就非常困难了。做坏事的人最初偷了一文钱,认为是开玩笑,人见著也没有关系,按著又偷了一块钱,认为这也不会构成多大的犯罪。最后犯了抢劫杀人的大罪,那时追悔就来不及了。因此,作恶正是由浅入深,一步步的走上了恶路。 {ES3nCL(8  
Q~`n%uYg\{  
zKR_P{W>^  
F2#^5s(  
日本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强盗石川五史卫门,是一个富豪之家养大的公子哥儿,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石川以开玩笑的态度偷了客人的钱物。他的乳母不但不责备他,反而称赞他的机敏。五史卫门渐渐养成了偷盗的恶习,最后受了他人指使,行刺丰臣秀吉大关白被捉住而正法了。 \ FA7 +Q  
$WDa} ~j~^  
Vki3D'.7N  
hTF]-& hZ  
作恶是由渐而来,上面是一个例子。作恶并不限于所谓犯罪的行为,由道德的立场而言,连拒绝布施、心性吝啬的人,所行都不是正常之道。作恶虽然与先天的性格有关系,但是人生最初出发点的善恶关系极为重要。多数的人初入人欲的道路,第一步走错了,便铸成终生的大错。因此,一旦做错了,便要勇于回头。 W n|w~{d{  
Gk<h_1WWK  
(%".=x-  
PR6{Y]e%  
【前集0七三】 /W%{b:  
9G&l{7=  
&N,c:dNe  
3S Dw-k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6g)21Mh#  
,>)/y  
E[ ,Ur`>:  
3AWg43L7  
3月14日 hD"Tjd` P  
*9G;n!t  
IRLT -  
\'shnzs  
磨练之福久,参勘之知真 I- ^Y$6-  
0nC%tCV'  
Nc dOzx>  
ZT!DTb B  
人生有时是苦、有时是乐,在这苦乐相寻的环境当中,我们应锻炼自己的身体,修养自己的精神,而由不断的努力和体验所得到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这样的幸福,一时也不会泯灭。如果能够体念来之不易,善为保持,必定能够永久。 B?k75G  
HyB !8M|  
x.!%'{+ {  
I~Ziq10  
研究一事物的道理,必须以诚挚的态度向上不断追求,发生疑问的时候,就要质询这个疑问,解决这个疑问,由互相参考发明的结果而得来的知识,是经过苦心努力的结晶,其所种的根基必定很深,这样的知识才算是真正的知识。 v~j 21`  
}I !D65-#'  
i-$]Tg  
f>dWl$/_s  
知识是由读书得来的,有时听到旁人的言论,有时亲察周围的事态,也可以得到知识。但仅仅由读书或见闻得来的知识仍然不免发生错误,必须广求博览,彼此对照,这其中一定会发生许多疑问,然后再进一步去质询这些疑问,研究这些疑问,解决这些疑问,才能得到正确的知识。 /Ue~W, |  
7 'N&jI   
~R3@GaL1  
zXB.)4T  
一般说来,学问浅,疑问的地方也少,学问越向深处研究,疑问也就越来越多。这就是所谓‘学无止境,博学等于无学’的道理。自己认为很了不起,其实正是证明他没有学识;真正的学者常常抱著没有学识的感觉。 S?&ntUah  
4Xlq Ym  
Rb?6N  
XvWUJ6 M  
如果身为学生,对自己学业不起疑问,证明他对于学问的不热心、不研究。反之,对于学问热心研究的人,必定有很多的问题发生,而进一步去求得解决,这样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知识。 B#8!8  
'z@(,5  
.(D-vkz'  
`uY77co6  
【前集0七四】 \ qKh9  
P@)z Nik[  
kd2+k4@#  
C"K(-/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EP*"=_  
Y*0mC"n}  
:\>@yCD  
JpN+'/  
3月15日 2!}5shB  
.:E%cL +h  
aqtQGK57"%  
S'q (Qo  
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n7bbuxj(X  
nF]lSg&]X  
=*fOej>G  
 RCKb5p9  
心如果能够向于道,就能常常保持空虚,物欲和邪念就侵不进心里来,物欲和邪念既然不能侵入,代之而入的当然是正义和真理的观念,而心就成了有德的器皿。 qn:3s  
W2s6!_AN  
|-bAz t  
{eL XVNR7R  
40+~;20  
同时,心又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是充满了正义和真理,整个心既然充满了正义和真理,当然物欲和邪念就无隙可乘了。于是,所说出来的是善言,所做出来的就是德行。 46sV\In>?  
d=`hFwD9  
du  Pzt  
R0vWj9nPh  
【前集0七五】 !gu# #MrJ9  
YFeF(k!!n  
e~oI0%xl^  
ry0P\wY}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En yx+]9  
+TL5yuA  
Cjdw@v0;  
z^bv)u  
3月16日 *bsS%qD]  
O1V s!  
JHBX'1GQa  
#A+ dj| b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T.j;~  
Y<odXFIS  
D}OvD |<-  
G[GSt`LVS`  
在肥料多的土地上面,草木容易生长;反之,在贫瘠没有肥料的新土地上面,草木反而不容易生育。同样的道理,在泥水的里面,有水草有山岩石,污秽的水也流到里面,鱼生长在这里面,既有藏身的场所,也有产卵的地方。对于他们的食物也不感觉缺乏,有的是草子虫虾;反之,一股透明见底的美丽的河流里面,既无有岩石泥土,也没有水藻虫虾,鱼在这里面当然就难以生存了。所谓:‘水之清者常无鱼。’这句话源于汉代东方朔《答客难文》里面的话:‘水至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8s$l'Q;  
#f d ;]  
l!5fuB8  
Qt` }$]  
君子只是清净洁白、索然独居,便不能成就大业。世间本来就是正邪善恶交错的社会,人们立身处世在这社会,必须有清浊并包的雅量;如果只是选择洁白而排斥污浊,就形成了孤立独守,在小的范围之内,与世不能相容,当然也就不能成就大的事业了。 :@mb.' %*!  
.*+%-%CbP  
=c:K(N qL  
bkTk:-L5:  
【前集0七六】 qf-0 | w  
iLD}>=  
{ HHc} 8  
Tc$Jvy-G4A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符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ir(~g+{g  
d?)k<!fJk  
-pvF~P?8U  
{FNmYneh?6  
3月17日 J4EQhuQ  
4CCtLHb  
`Zh DoLpH<  
EVX*YGxx6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yL{X}:;}  
6B'd]Fe  
 Em?bV(  
%|Sh|\6A!  
孟子说过:‘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又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困乏其身,恶具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说人要建大功、立大业,必定先经过艰难险阻的环境,磨练他的身心,看他是否经得起困难的考验,然后才能赋予他重责大任。好比说顽劣不驯的野马在你叫他驯服驾车之前,必须请良师调教来操纵它,然后它才能驰骋千里。又比方说顽金不纯粹,遇到了炉火锻炼的时候,喷出炉外向四下溅跃,经过冶金工人把它巧妙纳入炉中一再锻炼,终于使它入于铸造的模型之中,成了有用的器皿。 ,6J] oX  
e i%L[>N  
Pv@Lx+ k  
j#6@ cO'`  
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物,建立丰功伟绩,必须经过一番磨练才能有事业上的成就,所谓:‘百炼千磨真铁汉。’我们不怕生来有任何毛病,只要能够奋发修养,去掉了本身的缺点,没有不能成功的。最怕的是一个人生来就悠游岁月无所事事,这样荒废一生实在是可悲可怜。 5 FKb7  
_9*3Mr)2N  
p,0J $L  
+es|0;Z4yP  
明朝的学者白沙先生说:‘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这诚然是至理名言,是比喻人有过能改不算是羞耻,怕的是无病悠游的人,孔子所说的乡愿也就是这一流的人,一个国家这样的人多了,便没有进步,那不亡国又将何待呢 iEjUo, Y[  
4Qwv:4La  
oK\{#<gCZ  
 |L wn<y  
【前集0七七】 dz_~_|  
t*KgCk1  
@'P\c   
Mwm9{1{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治之金终归型范。又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6ZKSet8  
;d5d$Np@m&  
e*K1";  
4C m+xAXG  
3月18日 4E:kDl*@  
s 1~&PH^  
2z#gn9Wb  
.d/e?H: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X^I]]  
3M~*4  
20h+^R3{Z  
\+3amkBe  
明朝王阳明先生主张致良知,他说:‘良知无待他末尽人皆有,只是被物欲汨没了它。’可见人不能动心,要是贪心一动,良知就泯灭,良知一泯灭,就失去了是非与邪正的观念,刚毅之气化为乌有,光明的智慧也变成昏暗了。对人施行恩惠的仁爱之心,也变作残酷刻薄的念头,清清洁洁的品德也染上了污点,如此一念之差,使一生的人格破产。 w\SfzJN  
"0Ca;hSLM2  
;l4 epN  
DNwqi"  
古来的圣贤教人不起贪心,提倡天下为公的大道理,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圣贤能过超人的生活,居于常人之上,受到后世的无比尊崇。 HFlMx  
rW),xfo0  
B bP&-c  
PLoD^3uG)  
【前集0七八】 x:dI:G  
D6z*J?3^#&  
nymro[@O~  
* {TB<^ *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wA4}f  
'z\$.L  
ol#| .a2O  
iTUOJ3V7i  
3月19日 df9 jT?l  
@?bO@  
Lgr(j60s  
xWR<>Og.  
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s$` kl  
-0P(lkylf  
%OT} r  
{zhajY7  
一切外界的诱惑,多半是由耳、目的接触而来。所谓耳之于声,目之于色,耳所闻的是种种悦耳的声音,眼所见的是种种美丽的形色,在这耳习目染不知不觉中,人的本身就受了诱惑,这耳与目两者对人的修养来说,是外在的最强大敌人。不仅有这外在的敌人,还有内在的敌人,那就是为了贪得利欲的念头而起的一种意识,因为有贪的念头,心的修养就失去了真宰,走入了迷途。 N./l\NtZ  
ny++U;qi  
5|:t $  
<gfkbDP2  
这内、外两种敌人,实在是可怕的两个贼。一旦遇见了机会,他就乘人的缺点向人进攻,人处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一点都不能松懈,必须加以注意和防范,这就得出人体的主角—心灵—也就是人的精神,本著严肃的态度,不眠不休的警觉,使内外的贼不敢任意侵犯,进而可以降服他们,使他们听命于心,为心来工作,化恶行为善行,变恶念为善念。 ZF@T,i9  
2d:IYCl4q  
U?/C>g%/PI  
J A!?vs  
【前集0七九】 Z2@_F7cXt  
Q&\(m[:)  
cI # ! Y  
>tGl7Ov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5,vw%F-m  
Wks?9 )Is  
MVDEVq0  
7j,u&%om  
3月20日 ip)gI&kN`z  
nNj<!}HvV  
^p7g[E&  
R-[t 4 BHn  
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m0M;f+^  
Fx!NRY_  
>n(Ga9E  
qE:/~Q0  
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话的意思是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镜。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的意思;至于说到为了将来事业上有所成就,那就更不能不从现在的事业上著手;如果目前事业毫无基础和成就,未来的前途也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奇迹。即使有好的机会给我们,也因为我们对于这机会在过去没有基础而把握不住它,难免会发生错误,遭受失败。所以,想要开展新的环境,计划新的事业,不如先把已成的事业好好的经营,使它有相当的基础后,再去发展新的事业。 <?h,;]U  
9lU"m_ QT4  
xZ84q'i"  
VUd=|$'J  
有些人追悔过去的过失,有些人宣扬过去的得意,但如果仅止于追悔与宣扬过去,而不觉悟到将来过失的重演或是得意的时候已不能再来,那就无补于将来事业的成就。我们必须以已往的成败为人生之借鉴,防止将来错误再发生,不再蹈过去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 1[4 2f#  
E'KKR1t  
Ng,< 4;  
25R6>CXsi  
【前集0八0】 b_v{QE<  
caH!(V}6  
4arq lz lo  
'cgB$:T}.,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mto=_|gn  
jVdRy{MH  
FV~ENpncP  
Rlyx& C8  
3月21日 sR;^7(f!m  
))9w)A@  
BK *Bw,KQ<  
.+#<~Jv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md S `nhb  
)y#~eYn  
e<Bw duy  
8slOB>2#Y  
人应当保持这样的一颗心:第一,人必定要高洁广大,气质卑鄙的人绝不会受尊敬,也不足以担当起大的事业;然而,眼睛只知道向上面看,和世间的事物脱了节,这种行动就超出了常轨;心思考虑一件事情当然需要精密审慎,但也不能只注意到小的问题而忽略大的方面,对于某种事物发生经过应当从多方面去了解它,而后才能独乐其乐。 B QxU~s  
J>w3>8!>7  
hAi`2GP.  
fg?4/]*T6  
反过来说,对于任何事物都不感觉兴趣的人,所谓过于清冷凄凉的思想,就好像是槁木死灰没有一点生气,对于人生更不相宜。其次,心要有固定见解,把持一个主义,严肃固执的做,否则就容易动摇。但是,如果太固执了,也容易走上偏激的道路,同样是不合中庸之道。 <h"07.y  
sQl`0|VH  
{BI5lvx:  
dsrKHi  
【前集0八一】 :@oy5zib  
}} s.0Q  
LFwRTY,G  
.S{>?2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敕 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_DD.#YB</  
,'}qLor  
\A%s" O/  
3q}fDM(@J  
3月22日 SSrYFu"  
+-$Hx5  
?yN g5z  
D}i_#-^MH  
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yH<a;@C  
@hVF}ybp  
wgPkSsuBuC  
}eLnTi{  
佛家说:‘象由心生,象随心灭。’ .ey=gI!x0  
j84g6;4Dv  
]Oh8LcE#BF  
.$]%gjIBCl  
当风来的时候,这是竹子与风有因缘而遇合,风过之后绿尽了而一切皆空,所以说:‘风周而竹不留声。’如果声音永久不停息,那万事的因缘就永久不散,一切诸法之象不空,天地宇宙将来也容纳不下这一切。 b~Q8&z2  
UB8TrYra  
XLq%nVBM8\  
kZU v/]Y.  
所以,一切诸法是空象,都是过而不留的。雁过寒潭而潭不留影,也与竹不留声的意义相同。这两件事使人看过之后,有一个大觉和颖悟,那就是:万事万物无论是常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有个散场的时候;所以,君子应随缘而住,事情来了就现出心象去服务,事情去了立刻寂静下来,以保摄自己的本性,不便本性失掉。 2N /4.  
a9%^Jvm"  
C]01(UoSZ  
w+_pq6\V  
【前集0八二】 <$+Cd=71\  
m,|)$R  
IUZ@n0/T  
QA"mWw-Ds  
风来敕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10-01
3月23日 Y Z.? k4>  
nP5T*-~  
]ML(=7z"  
Smc=-M}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ze_q+Z  
):5M +  
q  W"  
\#%1t  
清廉洁白是礼让尊敬的行为,有清廉洁白行为的人,固然可以把自己的人格很有规律的提高,但往往他们嫉恶如仇、器量狭小,没有容人的雅量。反之,有度量而又宽仁的人很受人爱戴,但多半缺乏决断力;聪明的人如果没有智慧来指导他,那么,聪明有时反被聪明所误。 7,BULs\g  
=Ul{#R z  
fFiFS\''V  
dd6m/3uUW  
正直的人多有和一般人不同的作法,这作法有时也可以是正直人的短处。 Xc H _Y  
E/5/5'gBJO  
8}_M1w6v  
BSd\Sg4  
从上看来,清廉的人必须兼有容人之量,宽仁大度的人必须富有决断力,聪明的人必须不要有害于他的聪明,正直人不要有奇怪矫情的行为,能够如此,就好像是食物里加蜜而不过甜,海产鲜味里如盐而不过碱,人能如此就没有过而不及的弊病了。 ;GF+0~5>  
+>*! 3x+sE  
Yn+d!w<3:  
^(c.A YI  
【前集0八三】 _Gb O>'kE  
#*|Gp_l+%  
q37d:Hp  
8Ts_;uId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碱,才是懿德。 kH|cB!?x  
QoBM2Q YO  
Z^_-LX:%  
Spm7kw  
3月24日 *74VrAo  
DV5K)m&G  
24b?6^8~k  
cy{ ado2  
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hwj:$mR  
vDit&Lh{T  
p?idl`?^3  
L[rxs[7~  
贫穷的人家虽然住在茅屋草舍里,衣食困苦,但如果能够讲求清洁,整顿好屋里屋外,那么,在贫苦环境中不失清雅的风格。贫寒的妇女虽然衣服穿得褴褛,但头发梳得干净,衣服穿得整洁,虽然看不出华丽美观的形象,也自然有一番雅致的风度气质。 NG\g_^.M  
A. wuB  
15dbM/Gj  
2M$^|j:[  
君子生在天地间,其心的洁白清明,气质品格的高尚,即使流落到困穷失意的境遇,也千万不可颓靡懈怠自暴自弃,如果妄自菲薄堕落了品格,那就等于明珠埋于粪土,美玉出了瑕疵,是多么可惜的事啊! W9M~2< L  
s"-gnW  
LEn+0^hX  
1/J3 9Y~+  
【前集0八四】 #[B]\HO  
K Ml>~r  
FA7q pc  
G W@g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rzq[J^  
0E^6"nt7N  
`SM37({c  
glI4Jb_[  
3月25日 3-6Lbe9H  
=+ vl+h  
`~;`q  
.sBwJZ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xx t_  
{1Hs5bg@  
Uz$.sa  
gT0N\oU"  
‘受用’两个字,就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不要自白的空过光阴,如果能够事事预先准备,到了繁忙的时候,便有余裕的工夫,这就是‘受用’两个字的意义。至于谈到‘落空’两个字,本来说是人当居处在宁静的环境里,不要如死灰一般心中无所事事,这样就是不落空。然后,每当有了活动的转机,或者遭逢了动乱,在动的中间能自在的活动,这就是静中不落空,动处才有受用。 /OtLIM+7~{  
Zv|TvlyT"  
7%)KB4(\_  
hcX`X2^  
古来的名将驰聘于千军万马之中而泰然自若,运用他的神筹妙策来作战,虽然出入于九死一生中,尚且能悠游自得毫不急迫,这就是‘闲中不放过’、‘静中不落空’的结果。如果平时全不注意和毫无准备,如谚语所说的‘临阵磨枪,临渴掘井’,那就来不及了。古人所谓:‘太平原是将军致,不许将军看太平。’也就是同一道理。 l)K8.(2  
3 z~d7J  
0T7c=5z4W  
UY~N4IR8  
至于‘暗中’两个字的意思,乃是说人所不见之处。一个人当深夜寂寞,此时认为人不能见、人不能知而做不正当的事情,像那些偷盗邪淫、作奸犯科等等行为,在他认为可以瞒过他人的耳目,其实是欺人自欺,一旦事情败露,在人前丢人现眼。所以,作一个君子应当如青天白日之光明,俯仰无愧于天地。虽置身于千万人面前,也堂堂正正自在自如的言行动作。 .d;|iwl  
!E.CpfaC  
qS?uMms7w  
2Sb68hJIE  
【前集0八五】 3D^!U}E  
==] BrhZK  
LE]mguvs  
 Je &O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W<tw],M-#  
E=$li  
4uy:sCmu  
%k =c9ll@:  
3月26日 a,`f`;\7N%  
,.,spoV  
D\0q lCAs  
9kby-A4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K4tY+V  
D4IP$pAD  
V*j1[d  
sp8P[W1a  
‘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这两句话的意义,是教人要去私欲存天理,当临事动心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心倾向私利私欲方向,就要赶快扭转方向,改往真理的方面前进。 `:#IZ  
b2Oj 1dP1  
Q4e+vBECkq  
0 qp Pz|h  
当这个心意初起而能够觉悟不对,立刻向善的方向转念,就是转祸为福之道,也就是起死回生的关头。所以,生死祸福在乎自己,一念之差万劫不复,这一个为善去恶的念头,千万不要轻易的放过。 ,qu7XFYrY  
~pWV[oUD  
u6MHdCJ0y  
c5- 56 Q  
人有物欲是人的本能,无论是谁,看见了眼前的利益都想伸手取得,在这一刹那之间,不起善恶的判断,贸然去取得后,觉得是不正当的行为,这时候如果能够静静的考虑一下,就发现了这事是私利私欲,不合乎真理,赶快放手仍不算太晚。如果执迷不悟继续的做去,那就愈陷愈深,终至不能自拔了。 MiN|u  
#dhce0m  
peD7X:K\s  
o8c5~fG1  
所以,无论对于什么事,总要注意到心意初动的时候,切莫因私欲而种下祸根,更不可不加思考而贸然从事,就不至于做错事坏了人品。 OYLg-S  
N;mJHr3[F  
/L^pU-}Z0  
+"GBuNh  
【前集0八六】 }-N4D"d4o  
h,@tfd U^  
F9Co m}  
\ Dccf_(Pb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6R'z3[K9  
5[0W+W  
?)V|L~/  
)l6(ss!J  
3月27日 \PL0-.t,  
z{wZLqG  
,vs#(d6G  
. /@ C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FXG,D J:  
tFvXVfml  
q~6a$8+t  
';zS0Yk  
心静的时候,就不起一点污秽的灰尘,这时候的心像是一面光明平滑的镜子,无所不照,而自身的本体也就呈现出来。心在安闲的时候,非常的从容沉著,这时候去考虑一件事情,就能够沉思默考发现其中的奥妙道理,这时候也就看出心的真机。心处于淡泊的状态,趣味是平淡广阔,心趣总是平稳自得,这时候就看出心的真趣,没有什么掩饰的地方。 Qy7pM8~h  
FT[of(g^  
)uRR!<"~  
TW~%1G_v  
观心悟道的方法,也就在于‘静中念虑’,‘闲中从容’,‘淡中心平气定’。三国时,诸葛亮写‘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两句话为座右铭,也就是观心的道理。 b- ?d(-  
^`+Kjhht  
zJH:`~GxE  
2e^6Od !Y?  
【前集0八七】 32z2c:G  
S=_*<[W%4  
hEMS  
c@|f'V4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为如此三者。 1<D^+FC4b,  
BG^)?_69  
k<A|+![  
/C6$B)w_*{  
3月28日 +. tcEbFL  
E>isl"  
n= A}X4^  
/K :H2?J  
动中静是其静,苦中乐见真乐 ap wA  
D $&6 8  
DDBf89$\  
vWVQ8S.  
一个人不听见车的噪音,以及人的喧哗,居处在深山幽谷中,保持安静的心情,这样还不能算作是真的静。必须要在枪林弹雨、杀声震天的战争动乱中,仍能够保持住静肃镇定,心不为它所动,才算是达到了心性成真的静的境界。 p>h}k_s  
&|I{ju_  
r8,'LZIz  
.kc{)d*0K  
一个人在饱食暖衣成大功、立大业的时候,心中十分快乐,这还不算是真正的乐,必须在饥寒交迫危害在旦夕的苦境中,却还能够悠然自乐的人,才算是得了‘心体成真’乐的妙用。 Vi<6i0  
qlm7eS"sy  
Y. KJP ?  
ZfVw33z  
晋朝的时候,竹林七贤之中的嵇康得罪了权门下狱论死,临刑的时候却高歌一曲,这也可以说是苦中作乐,足证他的心体是全真,所以能悠然自乐。 &1FyauH  
=z*SzG  
Fp~0 ^  
e !N%   
【前集0八八】 @B9O*x+n:  
Ti>2N  
Rg SB?  
bPA1>p7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r*f:%epB%  
-7u_\XFk  
WCyjp  
Rc(E';uc  
3月29日 (Qd@Q,@(s  
#3}!Q0   
EYR%u'&7'  
AsO)BeUD  
舍己毋处疑,施恩毋望报 Wxzh'c#\8  
*0/%R{+S  
XM~eocn  
+ux170Cd3  
一个人为社会为国家,抱定了牺牲自己的决心去从事工作,绝不思想对自己有利无利。如果对于利害观念一有踌躇,就处于疑虑的环境中,被这一疑惑观念所束缚,对于任何事的努力,都与自己最初的志愿相违背,不能贯彻到底,这实在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sp{.bU  
ffG1QvC|M  
&UIS17cT  
) ^ 7- qy  
其次是对人施舍恩惠,不可存希望报酬心;希望报酬而施舍的恩惠,无异商业买卖的行为;即或最初的施舍是由于同情心发生,结果也就成了悖情灭理的行为了。 ZmaGp* Wj  
lS |:4U.  
'#u=w yp  
L*zfZ&  
【前集0八九】 (V<pz2\  
UL0n>Wa5  
;nw}x4Y[  
S9{&.[O  
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CZ.HQc  
HE@P<  
=VGRM#+D  
jygKw+C  
3月30日 H+npe'm_Z  
nVoP:FHH  
`teaE7^Wm  
jwO7r0?\`G  
厚德以积福,修道以解扼 suE#'0K  
plgiQr #  
j"9Zaq_  
e$N1m:1*  
天对我太偏私,给我的福分太少,我就应当积厚我的德行,不可以抱怨天,如果我能够持久的自强不息,幸福自然而然会到来。 qF4=MQm\aE  
UQnv#a>  
4\y>pXML-U  
^w*&7.Z  
我们再来比较幸福分量的深浅,如果我的身体劳动得太多,我就更有养心的工夫来补救这体力的不足而不可轻易放弃,徒然伤损精神,影响身体的健康。  rqEP!S^  
4?Qc&e{5  
}*,z~y}V#  
cv9-ZOxJ  
如果天给我的际遇太坏,使我痛苦,我就应当以守正道的精神开拓自己的命运,以最大的决心度过眼前难关,使我脱离这命运魔掌的支配,反而可以自由左右运命,那就是天对我也没有法子,自然而然也就赐福于我了。 sfR0wEqI  
yX1OJg[s,  
;aImz*1%t  
@vPGkM#oW  
西哲说:‘天助自助。’天运只给予自强不息的人。天虽然能够生出很多福运,但绝不给与怠惰的人,幸福的命运要我们用铁锹去把它挖掘出来。但是,我们的努力必须站在道德的立场上,由自己纯正的真心而发出来。 !yu-MpeG  
x }i'2   
O5dBI_  
fKNDl\SD  
天对于利欲之念太深的人也是非常憎恶嫌恨的,天福善人而打击坏人,这差不多成了千古不灭的定律。有时候也有所行非道的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福运,但这种违反天意的假造福运,不但不能继续永久,最后必定遭遇悲惨的结果 pykRi#[UrX  
'Ooq.jaK;/  
9M7Wlx2  
T1 M>N   
【前集0九0】 &2 4>9  
# 66vkf*  
-5Aqf\  
k(dNHT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逆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适之。天且奈我何哉 <ELqj2`c  
i+~H~k}"X  
X!K:V~WG  
Idr|-s%l6'  
3月31日 ~`<_xIvrq  
~QU\kZ7Z  
Nrzg>WQa  
:tp{(MF  
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憸人 B+lnxr0t  
'J:xTp  
r?}L^bK  
W<M\ b#  
忠贞的人士,节烈的妇女,只知道守著忠义节操,不求有什么幸福奇遇,上天却体恤他们的苦衷,在他们无心求福时,反而给予了很大的幸福,使他们心中充满快乐。虽然他们在一生中前半段受尽了折磨,晚年却多半是亨福无穷的。即或是中途发生不幸遭遇、大的变故,或是为国尽忠而死,或是孤苦守节而亡,也必传留于千古,为后世所敬仰。 M7c53fz  
{} tv(8]^  
=|qYaXjT$  
3$P GLM  
心地阴险的小人,只图获得利益,多方面做坏事、想方法躲避灾祸,也天天祈求上天保佑他,上天对于这种人不但不会给他幸福,反而要降下灾祸,教他们受了报应,这就是所谓‘天机莫测’。 Z[9f8/6<b  
<^"0A  
m`#UV-$J  
2o1 RJk9  
世间有些谋害人命的人,事情经过了几十年,终究还是被人发现,受到刑法的制裁,上天的智慧实在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s#&nY  
YLid2aF  
ZqfoO!Ta  
]?V2L`/  
【前集0九一】 |V mQ  
!CLL{\F  
,S-zY\XB  
T^H`$;\  
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憸人著意避祸,天即就著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NLZUAtx(  
7vEZb.~4z  
%$=}ePD  
I ka V g L  
4月1日 ]Ab$IK Y  
A2"$B\j1  
X@Yl<9|i  
M3YC@(N% k  
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m-R`(  
0b+End#mp  
~}ba2dU8  
 &W? hCr  
在年轻的时候作歌妓舞女的人,晚年嫁人从良之后,如果能够过著清苦的生活,守著妇道,那么她前半生的放荡淫乱,对它是没有什么妨碍的。反过来说,妙龄守节的妇女,到了老年失贞操,有了越轨的行为,那前半世所受的清寒辛苦都成了泡影。 2x:aMWh  
<v$yXA  
7F8>w 7Y]  
-bp7X{&  
不仅妇人、女子是如此,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人在年轻时生活放荡不羁,到了晚年觉悟错误,一变而成为廉谨正直的人,正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社会的舆论,对他的下半生作为必大加以赞扬;反之,正直廉明的人到最后失了忠贞的节操,从前一切的辛苦都化为乌有。 I=|}%WO#  
GL3ol KnL  
J#Agk^Y 5  
l%v2O'h  
古语说:‘看人只看后半截。’真是至理名言。这就是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的道理;不然的话,人生在世间就没有是非与公理了,那人和禽兽还有什么分别呢 s` o _ER  
xcC^9BAj  
aKw7m= {  
^\FOMGai  
【前集0九二】 -}P/<cu:  
y])z,#%ED  
m ?jF:] ^  
s3oQ( wC %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胭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zN>tSdNkI-  
ya'OI P `  
!\|L(Paf  
i~.9 B7hdE  
4月2日 xB,(!0{`  
MJG)fFl] O  
7r$'2">K(  
qWw{c&{Q],  
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ESo?$*  
Q3aZB*$K  
RaAvPIJa |  
h;t5v6["  
人的尊卑与高下,不在于地位和爵禄的大小,而在于他的德行如何,虽然是一位没有地位、没有爵禄的平民,如果能够行仁修德,施恩于人,在名义上虽没有地位官阶,在精神上却是一位有品的大臣。 9P#<T7  
X;3gKiD  
v v]rXJu1  
|=#uzp7*  
反之,位在庶民上面的官吏们,滥用权势与地位,贪图高官与厚禄,对上争宠邀功,对下颐指气使,甚至贪污受贿,利己自肥,这样的人实在是有爵位的乞丐;他天天在那里所叫的无非是‘钱’与‘权’两个字,不过是贪得无厌的小人行径。 JV;-P=o1B  
CChCxB  
5j# XNc)"  
b_-?ZmV^r  
【前集0九三】 ="s>lI-1a  
z+X DN:  
|"k+j_/+  
Fo GSCg%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cfUG)-]P~  
! f*t9 I9Q  
Tw!_=zy(Gw  
z?Qt%1q  
4月3日 k>!A~gfP~  
fC!+"g55  
l5l#LsaQb  
CO"Nv  
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 wj|[a,(r  
YE1X*'4  
Uf<IXx&;  
2qDVAq^@  
佛家尝说:‘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的报应,毫厘不爽,现世我身所受的幸福果报,可以说是前生所作所为的结果。 K6e_RzP,.w  
=l1O9/\9  
|gM@}!DL  
+{@hD+  
有时候本身的功德不足,必须问一问祖先是不是给我遗留了恩泽。如果我祖先德行深厚,本身没有什么功德,也可以享受祖先的德泽,蒙受生活的幸福,所以,我们应当感念祖先积德累业之难,同时加紧自己的修身积德,以为后世子孙遗留余庆。俗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子孙所蒙受幸福的深浅多少,不但要看我们的修积与遗留多少,也要看我们于现世本身的幸福吉祥跟危险灾难,以及自己进德修业的工夫大小而定。 gBJM|"_A?  
1n EW'F  
ZR@PqS+O/  
5hE mXZ%  
所以,人必须时时思想子孙守业维艰,对子孙要善为教导,总要以戒慎敬惧的态度从事,方可上昭祖业的光大,下及子孙的荣耀。 #H&`wMZZ:  
h0Ilxa   
^:,I #]  
_sC kBDl-  
【前集0九四】 v>p}f"$`  
#mH4\s  
mE3M$2}  
lwp (Pq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f< -lB[k  
Oo8"s+G  
^Mi&2AvS  
992cy2,Fb  
4月4日 P> i lRb  
S'%!KGVe  
KU)~p"0[6]  
SMbhJ}\O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yX3R3}.~  
TW~9<c  
rT28q .  
/|aD,JVN"  
君子能够修学问、求知识、明是非、辨善恶,可以作民众的表率,如果靠自己的学问去做那些外面良善但内里奸诈的事情,就是假善人、伪君子。这和没有学问缺乏知识的小人公然作恶没有什么两样;再说君子明白事物的道理,竟然作恶,这不能不说他比小人犯罪的行为要深些。 4%,E;fB?=  
~+bSD<!b  
_.K<#S  
,|Lf6k  
君子常被人尊敬,是因为君子能守节义。如果舍弃了节操而贪图利益,还不如小人悔过自新改邪归正可贵。 !F~*Q2PZ9  
^HI}bS1+|  
|-.r9;-b  
kY]^~|i6  
况且,君子弃舍了节操就不称其为君子,只称得上是假貌为善的人。小人能够改过,就不再是小人,而是君子了。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对君子、小人的分别,便可以清楚的分辨了。 4: S-  
qn#f:xltu  
/\|Behif  
VXIB9 /*i  
【前集0九五】 t.= 1<Ed  
!; COFR  
Nk&$b  
qo5WZ be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ahx*Ti/e  
6YpP/ K  
9{XC9 \~  
wEMg~Hh  
4月5日 -KFozwr5/  
oO~LiK>  
j;_ >,\  
8^av&u$  
春风解冻,和气消沐 Y+ea  
}^}ep2^  
XonI   
} 2P,Z6L  
住一个家族里面,家里的人有了过失,就立刻冷言厉色的加以谴责,不但不能使对方改过,反而引起反感,不能收到改过迁善的效果。但是,家里的人有了过失也不能够轻轻的放过不问,因为姑息过错,就是养奸为恶,等到一错再错,到了不堪收拾的地步,要改正挽救都来不及了。 H?W8_XiN  
9ld'SB:#  
!%Qm{R  
OAd}#R\U  
所以,家里人有了过错,必须加以纠正。如果对于他的过错,认为是属于不便明白说出来的,就必须假藉别的事情,打个比喻说使他了解,希望他将来不要再犯错误;如果他仍不了解,只好暂时放下不谈,以后有机会再说给他听,一直等到他渐渐的了解为止。这就像春风解冻的情形一样,以春天的和暖气候,逐渐的把严寒冻结的坚冰,次第的消化掉。如果人能够有这样的气度,家里的人过失就能改正了。 _S;Fs|p_  
I.RmBUq):s  
Fun+L@:;  
<-K'9ut,  
家庭中既没有争吵的气氛,又不发生极大的过失,所谓春风化雨一团和气,这样的家庭,能说不是家庭的模范吗 M3/_E7Qoj  
"I)`g y&  
sU 5/c|&  
6A*k  
【前集0九六】 >Sua:Uff  
, pMH`  
KI~M.2pk  
3( `NHS ~h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谨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pG(%yIiAi  
2'5%EQW;0y  
C J#1 j>  
t&L+]I'P3  
4月6日 9|9Hk1  
:;u?TFCRx  
Ph|\%P`>%  
z 2Rg`1B  
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稳 `dK%I  U  
c&n.JV   
L>1i~c&V  
$l<(*,,l  
人能明白的观察自己的心,安心立命,就不会有什么不平和不满了,于是,眼所见的、心所感的都是很和平、很圆满的世界,纷乱不堪的世界也就不出来了。因此,可说象由心生,心感觉和平圆满的话,世界也就成了圆满的世界。 1*u i|fuK  
\oc*  
wSd o 7Lb  
k^v P|*eu  
人对于外界的事物能往安稳宽大的地方去想,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对任何人都一样宽大平稳,而感觉不出有什么险恶的人情存在。因为你能对人宽平,人家也能以宽平的态度对待你,常言说得好:‘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所以说,旁人对于我的态度不管好坏都应该把它看作平常的事。对人抱著不平的态度,人家就对于外界的事物能往安稳宽大的地方去想,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对任还以颜色,还要招致人家的不信用。 ]Y@B= 5e/  
B0#JX MX9  
?5MOp  
H:>i:\J/M9  
世上有的人喜欢背后批评人、说坏话,或是用的恶言恶声,那么人家也会反转过来以同样的言行来对付他。 S1oP_A[|  
c2d=dGP>~f  
+ 4*jO5EZ  
UA]U_P$c  
至于观心的方法,在于要时时注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人对我很友善,表示我对人也很友善。把我的本身和人认为是个别的存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人能够达观,我就成了相系不分离的整体。 t/L:Y=7w  
tf_ <w?~  
qZ|>{^a*  
2#?qey  
【前集0九七】 hRKA,u/G  
pQf5s7  
Zcg@]Sx(I  
t>izcO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1T@#gE["Ic  
z~y=(T  
^P !} "  
\C.s%m  
4月7日 t?<pyw $  
2%*mL98WK  
5$.e5y<&(  
v"N%w1`.e  
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e'V^l.v  
x=~$ik++  
"de3S bj@?  
fNTe_akp  
秉性淡泊、行为检束的人,本来是会被尊重的,然而,世间有嫉妒、有嫌怨他人的小人,因此对于设身处世的方法,便不能不作进一步的研究了。 ;u "BCW  
%an&lcoX  
sAec*Q(R  
c1L0#L/F6"  
君子处世固然不可以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谄媚别人,或是改变正当的行为,与人同流合污;但因为受正义观念的驱使,为了保持正义固守操行,就难免和别人产生冲突,所以,处世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之下,不得不走曲线作出伪装来与世俗相交。如此就可以安全的生活,人与人也可以和睦相处,慢慢的,再用道德去感化小人,自然而然就可以达到完满的效果。 c-gpO|4>  
j`A3N7;  
9j~|m   
z),@YJU"z  
如果只顾超然境地脱离了社会,就如同鱼离了水,要与社会隔绝了。 E+xC1U 3  
B6gn(w3  
,/ bv3pE  
]E! b&  
【前集0九八】 QKt[Kte  
,U^V]jC  
a-<&(jV  
uF89B-t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研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者研忌。君子处此,因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W<>=vDzyE  
`rLy7\@;  
Bp>Z?"hTe  
! >l)*jN8  
4月8日 N|53|H  
8) 1+j>OQ  
^a+H`RD  
MX\v2["FoV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27q=~R}  
D?:AHj%gW  
ueD_<KjE=  
sF+Bu'9A  
喜好顺境而讨厌逆境是人之常情。但从精神修养上来看,顺境不一定是喜事,逆境也不一定是坏事。 uiQRRT  
wz{]CQ7"  
9pJk.Np0   
m/(f?M l  
人当处于逆境中挣扎,就像患病的人周围充满了药腥味,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针刺石砭是消毒化脓最好的方法。所以,人在逆境中生活虽然痛苦,可由痛苦中培养节操,锻炼行为,这正是有利于精神修养的地方。 *8?0vkZZ2  
r[ }5<S Q  
MhXJ /bup  
@0{vA\  
反之,人在顺境,一切事情都合乎理想,久而久之,骄傲、奢侈、放纵不羁等种种行为就都发生了。这由精神修养上来说,就像一个人在刀枪林立兵戈满前的环境中,一不注意就被这些杀人利器穿透了胸膛而肝脑涂地,因此越安全就越不可大意。 ~ M!s0jT  
o+j~~P  
/>,KWHR|:  
6)_svtg  
从前有父子两人砍树,父亲老了不能上树顶去折枝,于是儿子上去,儿子在树的高头折断树枝,树干摇晃的拽动著儿子的身体,看来危险万分,但是老人一声不响的看著儿子工作,等到儿子工作完了下来的时候,到了树干的最低丫杈处,老人却频频呼喊小心,儿子下来后对老人说,为什么在最高的时候不说注意,快到了平坦地上却说要注意呢 Td"_To@jd  
B(TE?[ #  
qZz?i  
jj$D6f/mOG  
老人说,危险的时候,谁都会小心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致大意。等到自己认为安全的场所,反倒粗心大意起来,这时候就容易发生意外了。 aH!2zC\:T  
e0; KmQjG  
1o*eu&@  
-cqR]'u  
【前集0九九】 \sZT[42  
c&AJFED]<  
gJUawK  
{i09e1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mOQN$d[  
8M&q  
WMw^zq?hd@  
6Yu&'[?H$  
4月9日 F&= X/  
gc KXda(  
Hk8pKpn3  
C0> Z<z  
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U&}v1wdZ3  
n?=d)[]  
WY)*3?  
f;7I{Z\<  
欲利好比是人,理智好比是水;火如果没有水来制服,火势炽烈,必定会烧人焚物。 l k?@ =U~  
ljw(cUM  
y/(60H,{{  
2LqJ.HH  
《易经》‘水火既济’卦,就是水在火上,水能够制住火,达到水火既济的地步。反过来说,火在上、水在下不能制火,火势炎热万物枯焦,形成火水不济的状态。 ?7]UbtW[  
lUJ~_`D  
ft" t  
@P@j9yR  
生长在高贵之家的人,他的偏好就像炽热的人,其势焰逼人。如果再缺乏理智,没有一点克己工夫,不带些清凉的定静气息,任性的去为非作歹,为了声色货利纵情肆欲,这不一是为害别人,最后也必定害了自己。 8'}D/4MUr  
Z>t,B%v  
(m3 <)  
>q !:*  
所以,做人总要持有超世俗的情操,来调剂炽热猛烈的嗜欲,不然,纵情肆欲,任意的胡作非为,即或不能烧人也必定会自焚。 @j/|U04_ Z  
44p?x8(z*  
#o/  
xh) h#p.  
【前集一00】 3{*nG'@Mal  
Q]v><  
X}@'FxIF  
TyG;BF|rwk  
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知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烁矣。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10-01
4月10日 ;T,`m^@zf  
N}rc3d#  
+{dJGPoY]p  
 Bl1^\[#  
精诚所感,金石为开 wk[4Qsk<  
31)eDs  
 aWTvowA  
W#sCvI@   
出真心而产生的念头,实有强大无比的力量。在他力量所支持的地方,真是惊天动地,可以使夏日飞霜,可以使城池陷落,也可以贯通金石。 p.@_3^#|  
(BG wBL  
)r|Pm-:A{  
>)6d~  
人一真心起来,什么事都做得到。一般世俗的虚伪妄人,对人没有一点诚意,这种人只不过具有五官四肢,他的内心、本体已经遗忘掉了。所以没有能使人感动的力量,所作所为不但使人讨厌,自己一个人离群索居的时候,也自惭形秽、心有余咎啊! Vu1swq)l  
aP}30E*Y  
WTX!)H6Zv  
N*NGC!p`N  
【前集一0一】 t8_i[Hw6D  
8^2E77s4U  
n{8v^x  
tB/'3#o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隔,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L_{gM`UFc  
g3Z"ri~!G  
.jK,6't^  
\{K~x@`  
4月11日 746['sf4c  
( \o &Gl  
YU6D;  
iQ#dWxw4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 d: {#Dk#  
3^-yw`  
{wwkbc*  
4E 32DG*  
古语说的好:‘学问通时意气平。’ &(/QJ`*8  
<#>{7" }  
e4<[|B!O  
;/s##7qf  
好文章做好了,虽看不出什么地方奇特,只是能够作得恰到好处,文章能够切合题目,词句运用得当,不用费解的难典,也不说无用的废话。 W%_Cda5,  
trm-&e7q?;  
qtYVX:M@,  
3" HX':8x  
当人的品格修养达到了完满的境地时,他的言行也没有什么被人注意的地方,只不过是和常人一样平凡,对一切事物都能够顺其自然而不失其本来的面目。 %RD%AliO}K  
:211T&B%A_  
Dxp.b$0t  
^nGKuW7\  
【前集一0一】 -hpC8YS  
DNmP>~  
A=bBI>GEYP  
sMHP=2##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W>cHZ. _  
/Ps5Og  
:vo# (  
<4,LTB]9-  
4月12日 C $*#<<G  
OkfnxknZ|  
,WgEl4  
;{:bq`56f  
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 k+;XQEH  
V \Sl->:  
MG(qQ#;j/  
>4iVVs  
世间的事,假如说是假的,不但一切的功名富贵,即使是你本身的肢体,也不过是借托你的身体而成形罢了。假如说是真的,则无论是我的父母兄弟,即使是世间的万物也都和我是一体。 ?f&O4H  
 Lxqv  
"R % 3v.Z  
GS&iSjw  
所谓‘幻迹’就像梦幻泡影,如镜花水月都是假借而来。所谓‘真境’就是纯真,实体真实而不虚。举例来说罢,雨、雪、水、霜、露都是因温差的作用而假借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这也可说是一种虚幻痕迹。其实,真实的境界不过是水的一体而已。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人畜草木,也都是万象同根,天地一体,森罗万象莫不是由同一个真体假借各种形态而显示出来的种种幻迹。 %z "${ zw  
Ux b>)36I  
Uf\,U8UB  
DC+l3N  
因此,由幻迹而言,世间其实可以说是无物无我,身是由土里来的,仍然要回到土里面去。由另一面真境来说,则父母兄弟固然不用说,天地间的万物都与我是一体,并非是别物,因此,天地万物应该是平等的。由这一个真体显化出来千差万别的假相,到了最后并没有什么亲疏优劣和取舍憎爱的分别,人如果能够真正透视这一个道理,才能够担负起平天下的重大责任,达到了功成名就的博大境地,而后更能够由这名利的缰绳与锁缚之中解脱,达到自由自在的真知境界。 &{z RuF  
m>&:)K}m  
HBiUp$(mB  
R!y`p:O C  
【前集一0三】 JS#AoPWA  
-]!zj#&  
@0&KM|+  
o|bm=&f  
以幻迹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 TcO  
Qf.]Mw?Bm  
RElIWqgY  
'd |*n#Dqc  
4月13日 JGG(mrvR  
J[{?Y'RUM  
3\E G  
6u [ B}%l  
凡事当留余地,五分便无殃悔 -v &  
Gm.2!F=R4A  
L7OFZ|gUz  
mr<camL5  
常言说得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可见爽口好吃的东西应当少吃,如果不加节制吃多了,就容易招致疾病;快心如意的话应当少说,如果不加谨慎的说多了,就容易得来祸患。 :V ZXI#([  
} 3JOC!;;  
U])$#/ v  
G^&P'*   
所以说,美味不可多贪,多贪就成了夺人生命的毒药了。如果能够用到五分就罢手,便对身体没有害处。快意称心的事情人人喜好,但做得过多就会败德乱行,因此一般人凡事讲求尽兴是很危险的,乐此于五分,就不会遭到困难而后悔。 h;JO"J@H  
klxNGxWAX  
;q&2$Mb  
#Zj3SfU~`  
【前集一0四】 Gzkvj:(V  
0$:jZ/._  
#CTeZ/g  
45U!\mG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j7sRmQCl  
(Y:?qy  
AEE&{ _[S  
~d"9 ?K^#  
4月14日 Y wu > k  
qi=v}bp&  
k r ga!,I  
"[`/J?W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M=#'+CF}W  
xjH({(/B>a  
DtglPo_(  
(K`@OwD  
人家有了过失,不当面就责备他;人家有了秘密和缺点,不当众就立即抖露出来;人家从前和你有过节,一定不要记恨,也不打算对他报复。 A| s\5"??  
n?}7vz;  
nk.j7tu  
{2T;^+KE  
古语说得好:‘君子隐恶而扬善。’ !.@F,wZvY  
+Z1y1%a  
d$#DXLA\P  
#H-EOXy  
所以,不要责备人家的小过错,也不要挖掘人家的隐私,更不要念念不忘人家和你从前发生的过节,这样方可以修养个人的道德,也方可以避免灾祸的侵害。 2 i97  
}2.0e5[  
s_4y^w]aX  
,}a'h4C  
【前集一0五】 4o ,G[Cf_  
v!6IH  
cg).b?g  
v0u, :eZ4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aU?HIIA  
y1_z(L;I  
91\]Dg  
yP0XA=,Y  
4月15日 Yc2dq e>  
SI9PgC  
r O-=):2  
(Q F-=o  
< gu>06  
N-YCOSUu  
持身不可轻,用心不可重 G^2%F5@  
1g>>{ y  
5\.w\  
~ U+W4%f8  
士君子无论对自己或对他人,都不可以马虎忽略,否则便被事物所控制,便受环境所阻挠,事事处于被动的地位,得不到悠闲安定,常常招出是非与烦恼。 qt`HP3 J&  
"/0Vvy_|  
=cWg 39$(I  
P&5kO;ia  
至于处世或做事方面,用意不可过于严重,凡事看得太严重,自己的身体被事物拘泥,便失掉自在的灵活运用,陷于呆板与冷酷了。这样的话又使事情执拗不通,在此轻重缓急之间,应当切实注意其中分量的加减,才不至于有过犹不及之虑。 M+GtUE~"  
xM2UwTpW  
J?_-Dg(=  
PsO>&Te2  
【前集一0六】 ,?(U4pzX  
/33m6+  
<RJ+f-  
5KC Zg'h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xFp?+a  
fx*Q,}t  
8[L]w^  
ykD-L^}  
,u^%[ejH  
4月16日  >B$J  
P]<15l  
Qv;q*4_  
?L+|b5RS  
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oX1J<LM  
IXC2w *'m  
\ fSo9$  
;&`6b:ug  
天地的时间悠远,不知有几百万万年代,人在此期间得成了一个人身,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百年的光阴却非常容易过去;况且活到一百年上寿的人,千万人中不一定有一个。俗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平均的寿命,也不过是五十上下,在一转眼之间,很快的也就过去了。 @YHt[>*S  
a,eJO??  
^F g!.X_  
5 Mz6/&`  
古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蝴蝶梦中度一春。’人身非常不易得,幸而得生到世上,就应知道这有生之年的乐趣,真正能得享受其中的乐趣者当然不用说,然而,在一生当中什么事都不去做,只白白的虚度光阴,过著那醉生梦死的生活,和草木禽兽又有什么两样呢?所以,人不可不知道有生这一世之乐,更不可不怀有虚度了这一生的忧虑。 qx";G  
e {805^X}  
7_CX6:  
!P@4dG  
【前集一0七】 8T}Dn\f  
P0ZY;/e5h  
bEB9J- Q  
1BOv|xPjZ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8r1<`']!  
N?><%fra  
+6Ye'IOG  
6ac_AsFK  
4月17日 gPcOm b  
$ 9 k5a  
Zy=DY  
}.N~jx0R  
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qIDUiF3  
(7w95xI  
()(^B}VK  
r:--DKt  
怨与德是相对的,有德就不能没有怨,有怨就不能没有德;有道德对于一方面有德,对于另一方面就有怨,所以说,怨因德彰。如果不使他人怨恨,只有不要叫人家感念我的德。所以说,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 >Y=qSg>Ik  
Ls/*&u  
9T%b#~?3P  
0 `$fs.4c  
怨与德是相对的,同时,恩与仇也是对立的,对于一方面施恩,对于另一方面就树仇;所以说,仇是由恩的方面成立的,没有恩就没有仇,没有仇就不得有恩,如果不想叫人仇我,那只有不要叫人家向我感恩。 tOxTiaa=  
'H-hp   
f[Xsri  
LX{mr{  
总之,立德和施恩是人所应当做的,可是做的时候,必要平心静气,对于人所立的德、所施的恩,都不要向人矜夸,更不要使人家感激,如此施恩不望报,立德不图名,一方面受恩受德者也就对我无仇无怨了。 7=a=@D[  
`i)Pf WdBN  
x<1t/o  
*QA{xvT  
【前集一0八】 Iwe  
(CrP6]=  
6[\1Nzy>  
bA\(oD+: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Sv t%*j  
C=8IQl[^e  
k%?qN,Cl  
?eDZ-u9)  
4月18日 (N?nOOQ  
@B Muov  
z C 7b  
52.%f+Oa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112u#V  
/>2zKF?  
N fND@m{/  
~mC>G 4y$a  
大凡一种事物,必定有原因才有结果,绝对不会没有原因的结果。有时候原因表现得不太明显,不过是尚未得到发现,一旦发现之后,其原因自然会表现了出来。所以说,有结果就必有原因。因果报应的道理,就是如此。 J6gn!  
y/;DA=  
=+w/t9I[  
?$.x%G+  
人到了老年生了疾病,这种种的病不是一般固有的衰老病,就是特有的一种疾病,这些病大都是在年轻的时候种下病根,到了老年,身体抵抗不住就要发作了。 0.0r?T  
Qt.|YB8  
(je`sV  
8f>v[SQ"  
其次,在一个家庭生活兴旺的时候,一定是没有什么不幸的事件发生。一旦运势衰落,不幸的灾难与祸患就都接踵而来了。然而,这些灾难与祸患并不是突然而来的,多半是家运兴盛时种下了衰败的原因。 <$Dj ags,F  
He1~27+99  
?D['>Rzu  
(g0U v.*  
君子明白了这一道理,就要在事物满足时,常能时时自身反省,谨慎言行,防患于未然,然后才能安稳人生,消灾避患。 BMItHn].  
\]0+J  
bJ^Jmb  
Qq3>Xv <  
【前集一0九】 N*SUA4bnuM  
?^WX] SAl  
)0zg1z  
iHeu<3O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作的。故持盈覆满,君子尤兢兢焉。 h(p c GE  
OlX#1W]  
gUH|?@f  
&"d :+!4h  
4月19日 d#|%h] 6  
`. 3{  
~toR)=Yv  
uoTc c|Kc  
却私扶公,修身程德 CPcB17!  
\d-9Ndp nf  
lm|s%  
K6s tkDhb  
对人施予恩惠,心中并没有施恩夸功的心理,可以得到人家尊敬,但这不如守正义不偏移,唤起社会公意的赞许有意义些。结交一个新的朋友,还不如对于旧日的相交好好的培养友情,温厚友情。建立优美的名,固然是很好,但不如广植阴德来得悠久,本来想获得名誉,有时候却反招来相反的结果。 ^f9>tI{  
7ea%mg\  
|}Mthj9n  
py$i{v%  
崇本尚义固然是应当作的,但不必做出受人注目的奇特节行,只要能够注意日常的行动,做到无过的行为,忠实的守住现在的岗位,谨慎平常的言行,就可以加深进德修业的基础了。 9F7}1cH7g@  
~(]'ah,  
&n]]OPo  
@?5pY^>DK  
【前集一一0】 >%A~ :  
9q m'qx  
W4"1H0s`l  
zI CAV -&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a5,5}7v%`  
?N]G;%3/  
\-D[C+1(  
YM#J_sy@J.  
4月20日 \ESNf L5  
R0e!b+MZ.  
H/l,;/q]b  
FTu<$`!1L  
勿犯公论,勿谄权门 <`Qb b=*  
2]V8-  
F&HvSt}l5  
'j;i4ie>*x  
公平的议论和适合道理的见解,人必须加以尊重,私情私见必须加以反对。世间的人只知道逞一己之私见,殊不知道贻留千秋万世之邪恶罪名。想来实在是万分不值得。 8i Ew;I_  
\qJ cs'D  
zvwv7JtB  
Y8for'  
有权势以及唯利是图的人,我们最好远离他们。如果常常出入这等人家,自己不知不觉就受了他们的行为传染,造成终生的耻辱与不可磨灭的污点,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g<YR[  
@ 1FWBH~  
#g~]2x  
3`Dyrj#!  
【前集一一一】 r{wf;5d(  
(@Eb+8Zd  
HG^~7oMf  
_ygdv\^Tet  
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则玷污终身。 rge s`&0  
\`W8#fob  
1rV9dM#F  
ik5"9b-\<  
4月21日 1w#vy1m J  
<7o@7r'0  
zC`ediyu  
7%W@Hr,%F  
直躬不畏人忌,无恶不惧人毁 WnhH]WY  
\6!s";=hQ  
|nY+Nen7  
AmK g;9LS  
大多数人都愿意讨人喜欢,受人欢迎,如果失去自己的立场,抛弃自己的主张,处处向人家献媚逢迎去讨人家的喜欢,那就丧失了人格,未免太不值得。往往正直的人易招人家的嫉妒,与其曲意讨人喜欢,不如正直受人嫉妒。久而久之,是非曲直自然明白。 \O )u' Bu  
F41gMg  
$]MOAj"LH  
rBZ00}  
人人都希望有名誉和荣耀,但是无功而受禄,无善却受誉,那不但人家心中不服,就连自己的心中,恐怕也受之有愧吧!自己如果没有过恶,受到了人家的毁谤和嘲笑,心中并不觉得难过,却认为是问心无愧,所以说,无善受人誉不如无恶受人毁。 ;ZTh(_7  
wsgT`M'J [  
:3D[~-/S  
q#`;G,rs  
【前集一一二】 S2?)Sb`  
n<Ki.;-ZE  
QB*n [(?  
x$KQ*P~q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at(gem  
Hk?E0.  
+/r h8?  
H>wXQ5?W;  
4月22日 5uU{!JuSa  
wrVR[v>E<  
F6" QsFG  
X/H2c"!t  
从容处家族之变,剀切规朋友之失 *_"lXcG.  
jV' tcFr4  
\wV ?QH  
pIY3ft\  
父母兄弟乃是骨肉血缘之亲,当著亲人们有了大病或是遇到意外的变故,自己当然感觉有切身之痛,但在这时候应当注意的是态度要从容,心情要冷静,考虑怎样处理的方法,绝不可感情激烈冲动,或是悲哀伤病得过度了。如果任著感情用事,不能抑制自己,反而于事有损。 =Ds&ArG  
1-PFM-  
!J(6E:,b#  
Kir|in)r0  
其次是对于交往朋友,看见他有过失就要恳切的忠告,务必使他不致重蹈错误的覆辙,这才是有信誉的益友,反之,平时和朋友在一起喧哗漫游,不但见著朋友有错误不加以劝告改正,反而帮著朋友一同作恶,那就有失交友之道了。 v1$ }JX   
.jl^"{@ 6  
r@ba1*y0  
OT#foP   
【前集一一三】 j6Au<P  
Kr%`L/%  
z5W;-sCz  
1pT/`x  
处父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切,不宜优游。 =cxG4R1x  
*}Rd%'  
Tx(=4ALY  
 (Kj>Ao  
4月23日 Hnf?`j>  
TSj)XU {W  
ZW x4/G  
:fQN_*B4@4  
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0 gr#<(  
}3R:7N`,|  
>Sm#-4B-  
0$|wj^?U  
真正的英雄有三点必须做到:第一,对于小事也不要置之度外,应当面面周到用心处理。第二,在人所不见之处,不要认为人家不知道便去做坏事,暗室欺人等于自杀。第三,在失意的时候不可自暴自弃,寻找逸乐的刺激,这只有害了自己。 'Me(qpsq  
c3Zwp%  
`tm(3pJ  
BG+X8t8\  
以上三点是英雄豪杰最容易犯的地方,英雄豪杰多顾大节而不注意细行,但是古语说:‘千丈之提,坏于一蚁之穴。’小事不加注意,往往是招致失败的根源;因此在小的地方必须注意到,所谓‘防微杜渐’,就是这个意思。 10*^  
`3.bux~  
=<U'Jtu6'  
e)oi3d.wJf  
其次,英雄的行为是光明正大的,绝不在人所不见之处有隐讳,虚伪欺骗、自欺欺人的行为,是亡身的根本。还有一种在事物开始的时候,是颇为尽力的做,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就开始荒淫逸乐怠惰起来,这样的人我们可以断定它的末路是悲惨的,不能算是真正的英雄。 ~TjTd  
Jo9c|\4  
>Vb V<ak  
B|SX?X  
真正的大英雄必须小处能注意,暗处不欺瞒,在成功之路不怠荒。能具备这三个条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h 7n}  
Tx/KL%X  
xt8@l [Z  
m^4Ojik  
【前集一一四】 F>at^6^  
I bE Nq  
kv`5"pa7M  
ar@ysBy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bb)@_  
+Q!Kj7EU/  
[Rzn>  
uU1q?|4  
4月24日 qGgdWDn`  
WiFZY*iu5  
8TO5j  
fw0Z- 9*  
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 !&o>zU.  
kaVYe)~  
`;&=m, W'  
`(8RK  
有的人赠给人家千万两黄金,但是所与和所赠不合时宜,或者别有居心而施舍,结果都不能得到对方的欢心。 I2C1  mV  
B9oB5E  
|sDp>..  
||.Ve,<:  
话又说回来,虽然仅施舍了一饭之恩,使受惠的人认为这是应该的,一点也不会去感激;如果稍微将施舍减少一些,反而招怨结仇了。 XNkQ0 o0  
b<KKF'  
4<U6jB5  
"H}ae7@  
所以,如果是在时机适当的时候对人有所施与,一定会使对方非常感激和喜悦。 0!`!I0  
F-Ywl)  
Xa[lX8$zL  
0vM,2:kf*  
【前集一一五】 i(kr#XsU  
E5$uvxCI  
Do;rY\sY  
(ce"ED`1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翻成喜也。 h3;RVtS  
w4Ku1G#jC  
[q!)Y:|u_>  
'Y5=A!*@tf  
4月25日 ;^P0+d^5C  
RueL~$*6.~  
BF]+fs`  
KQ.cd]6  
藏乃于拙,寓清于浊 LY!.u?D`P  
NjSjE_S2B8  
5fK<DkB$>:  
hj[sxC>z5  
人处在世间,正如:‘中流失船一壶千金。’并且和‘狡兔三窟’一样,必须有渡世的安全方法。 .T}S[`Yx5  
{1W,-%  
<(Ktf0'__  
r 5&?-G  
第一是应当如何巧妙的‘藏巧于拙’,不露锋铓。第二应如何隐晦自己的才能,不使人知道。而其才能一旦明显,反可为世间所重用。如果将自己的才能都做了琐碎的零工,则其才能绝不会有多大的用处。第三自己虽有清廉的节操,不可超然卓立于社会,应当置身于尘世中而不被其所染。第四不要摆出贤者的姿态,所谓‘大智若愚’,屈居于多数人之后,而可以依著自己的才能发展在众人之前。能够按著以上四点去做,可谓渡世之一壶,藏身的三窟了。 92L{be; SY  
9R4q^tGR\  
`Dv &.  
dH0wVI<z  
【前集一一六】 BO;LK-V  
y#5;wb<1  
m`/!7wQs  
&qZ:"k  
藏乃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RQ[6svfP  
C-ipxL"r  
D]d2opBLj  
2LH.If  
4月26日 1iE*-K%Q  
3<HPZWc  
~ *P9_<  
JC4Z^/\.  
盛极必衰,剥极必复 cin3)lm  
^os|yRzV*M  
#:/-8Z(0  
P 4~C0z  
《易经》主张‘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事物都是盛极必衰,在旺盛圆满的景象当中就预示著衰败凋谢的征兆。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当著花开满园、芬芳香艳之际,就已经预示著落花满地萧飒寂寞的景况快到了。人在富贵荣耀到高峰的时候,就已经潜藏著衰败式微的远因在内了。 b=Y3O  
~kPZh1n`  
DKqO5e\l8@  
;EfREfk  
《易经》里面‘剥极必复’和‘否极泰来’的道理,就是讲发生的机运,常是潜存在零落衰微之极里面。花草为霜雪的蹂躏而叶落枝枯,但等春天一到,又开始发芽生叶欣欣向荣了。人当贫困潦倒不堪,内中就要有时来运转的气象孕育发展,《易经》说‘贞下起元,时穷则变’,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君子应居安思危,在安乐的时候绝不可放逸怠惰。应当时时存心戒惕,以防灾祸的发生。更要有处变不惊的勇气与临大节遇大难而不屈的精神,坚苦忍耐以图奋斗的成功。  [T#9#3  
BmFs6{>~c  
on0>_-n)  
p\M\mK  
唐高宗时,他听说有一名叫张公艺的人,他家九世同居而不分散,高宗下诏征问张所以能九世同堂的道理,张公写了一幅‘百忍之图’进献给高宗说:‘予家之所以不破散者,端赖此也。’ _1P8rc"Dx  
D i #Em[  
(1Ii86EP  
Q?W}]RW  
【前集一一七】 +4k7ti1Qb  
)UG<KcdI  
5K?%Eo72!=  
?:sQ]S/Er  
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y&+Sp/6BYA  
ca8.8uHY\  
u< .N\/  
XJi^gT N  
4月27日 !:Clzlg   
R8R,!3 N  
04R- }  
W>`#`u  
h-[FUPfuw  
(Y]G6> Oa  
奇异无远识,独行无恒操 =%oKYQ  
I?i,21:5  
G7H'OB &  
)NS& 1$  
世间最可贵和最可尊重的并非奇妙的事,而是平凡的生活、正当的事业。所以,君子应当注意平素的言行,不要受奇奇怪怪的事情动摇心念。如果动摇了心念,绝不会有高深的识见,只不过是平凡庸碌的小人。世间有许多人都是为了求珍奇而乱其行,寻怪异而损害到自己。 A+F@JpV  
e5fzV.'5  
KmRxbf  
9~WjCa*,&  
在非常困难的环境而能守住节义,与愤世嫉俗、独立独行的人当然有差别。 00@y,V_]  
/h73'"SpDy  
X7& ^"|:  
8p~G)J3U  
但是,这种行为常常改变,并非是永久恒定的操行。这是处非常时应有的觉悟,不是在平常时可以培养出来的。 _M7NL^B&  
QOY M/1U  
5*7 \Yjk?  
&sJ%ur+G  
【前集一一八】 b n<}  
7 {#^ zr  
B A|*V[HBE  
]Q0+1'yuK  
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 "WHt9 yZ  
I%31MU9  
o9uir"=  
C\p _  
4月28日 z8hAZ?r1`  
 dz Z75  
{H%1sI  
m;KD@E!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c1zEgl  
`@|Kx\y4=j  
ZtqN8$[6n  
uPtS.j=  
忿怒之心如猛烈的火焰,邪欲之念如滚烫的沸水,这时候就得要有抵制怒气和欲念的决心。明白的觉悟反省,到底这怒气和欲念是怎样发生的?进一步还要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抵制这忿怒和欲念。 Lj03Mx.2S  
*^P$^lm?S  
\)n'Ywr  
FrryZe=  
于是怒气平息,觉悟到制服这怒气欲心的东西并非他物,而是自己的心。心之为物能够发生怒气欲念,也可以觉悟错误,并可以抑制错误。同样是一个心,多数人不知道反省,为了这怒气欲念而身败名裂贻羞万世。 6H}8^'/u  
]QAMCu(>  
. 'rC'FT  
lVQy {`Ns  
如果能在此时回头猛醒,反省一下,不但可以保身全家,这怒气欲念诸种邪魔一变而为自己的护法者,成了心的有力之本体,走向光明的道路。 96 !e:TU  
Vy[ m%sEP  
p-o!K\o-1  
VCUEzR0  
古歌说:‘锄地须锄草,烦恼即菩提。’如果能够拔除心中的怒气和欲念,则心的修养反而可以利用那些怒气欲念作为锻炼锄草的工夫。 4Fpu68y  
9N]V F'  
VVyms7 VN  
h*\/{$y  
【前集一一九】 )X-/0G=N-  
|VD}:  
o>Jr6: D(  
5Mq7l$]h$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rfS kQT  
fbK`A?5K  
!o&b:7  
<v =T31aS  
4月29日 uKocEWB=/F  
s0x;<si_  
JgY#W1>  
T.p:`}M a  
毋偏信自任,毋自满嫉人 j:6VWdgq  
Qcf5* ]V  
!q_fcd^c  
,a /<t"  
不考虑一件事物的真假虚实,只轻信一方的话而行动,就容易被人所骗,做出愚蠢的行为。所以,人不可以偏信一面之词。 VaRP+J}UA.  
nJ-U*yz  
@d86l.=  
{Jj vF  
R3=]Av46  
还有,不忖度自己的力量,认为什么事情都能够胜任的人,把国家的大事草率的集于自身的浮气上来任意处理,结果不但身败名裂,国家大事也就败在他的手中了。 e[a?5,s2  
THbV],RhJ  
]DO"2r  
J#^oUq  
有些为了使人认为他的能力比别人强,因而嫉妒别人的能力,这种人的人格当然是非常下流卑鄙。假如自己的能力不如人,就应当努力奋发,使自己的能力强于他人,而能受到世人的尊重。如果只为了抬高自己而贬低他人,其结果必定招来人家的反对,这是不可不加以审慎考虑的。 i5 F9*  
 rVo?I  
V,CVMbn/%N  
_Y gvLz %  
【前集一二0】  9> k-";  
k3wAbGp  
>'X[*:Cx  
m@){@i2.  
毋偏信而为奸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g<B`>  
d2e4=/ A%  
S*-/#j  
yl[6b1  
4月30日 .[KXO0Ui6u  
9c_h+XN?y  
A(Ss:7({  
`vPc&.-K  
毋以短攻短,毋以顽济顽 \E<t'\>@ X  
oH|<(8efD  
evBr{oi@  
<>FpvdB  
说人家的坏话,自己以为自己是世间的善者,这种人大错特错。大凡人类都不欢喜别人说他的坏话。如果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绝不把他以善人来看待,因为对甲谈乙的坏话,同样的,对乙也可以说甲的坏话。世人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说人家坏话的人要把他当成坏人看待,并且需要对他提高警觉。世人如不明白这种道理,只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而怒及他人,讲他人的坏话。这种人就无可救药了。 1]<w ZV}.  
JxM[LvVi  
P@z,[,sy"$  
x#{.mN  
人家如果向我询问别人的短处,我就应当留意避免暴露人家的短处。凡是说他人短处的人,我们也应当把这个人看成是一个有短处的人。要知道说人家的短处,正是表示自己有短处,是以找的短处去攻击人家的短处。孟子所说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是一样的。 -O?}-6,_Z  
h!L6NS_Q,  
q|+`ihut  
\.%GgTF  
其次,对于性情顽固的人要善加劝导使他改过,不可对他加以憎恨与厌恶。否则自己也是性情顽固的人,以顽固去助长顽固,就更加顽固了,结果是一败涂地。 $M=W`E[g  
+Ks! 9d*k<  
CgO&z<A!&  
mt(2HBNoz  
【前集一二一】 y`OL^D4  
%!i|"FNc  
PHh&@:  
^1^mu c[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10-01
5月1日 :6 *FnKD  
VHlN;6Qlff  
E?z~)0z2`  
Nn_n@K  
对阴险者勿推心,遇高傲者勿多口 \MA 4>  
J}9 I5O  
kT+Idu  
#Wz7ju;  
在应当发言的时候一语不发、沉默毫无表情的人,其心难测,可以说是一种阴险的人物。对于这样的人,不容易轻轻摇动他的心机。西谚说:‘沉默是金子,雄辩是银子。’这是说雄辩不如守沉默好。 8a^E{x@HT  
g J8+HV  
|Ts|>"F'  
EC4RA'Bg1k  
沉默的人看来是代表君子的风度与气质。然而,这不过是普通的看法,不能说是不变的。俗语说:‘祸从口出。’这也是戒人少说有害无益的言语,但也绝不能说保持绝对沉默是正确的,应当说的话一定要堂堂正正的说出来。何况说话是人的权利,如果保持沉默太过,就是放弃自己天赋的权利。哑巴是很可怜的,况且无意义的沉默,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和猜忌,人人远避这样的人,自己便成了孤独的人。 x@ZxV*T^  
b5MCOW1+  
_U"9#<  
\NEXtr`Th  
大致说来,一般人是口虽不言而心中多虑,沉默寡言的人多半心中多思多虑。多言多语固然不算是君子的行径,但沉默不语的人,多半是阴险暗昧的小人。 v?U;o&L(  
U;7Cmti"  
uq>\pO&P  
"0(H! }D  
此外,还有一种小人,就是听他人的言语有了空隙,就乘势加以攻击,如果和这种人接近表示倾心,也会带给你很大的害处。 VR@V3 ~  
I+?9}t  
&C.{7ZNt  
,p,$(V  
【前集一二二】 Sl8A=Ez  
avb'J^}f  
7( &\)qf=n  
hw@ `Q@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VoOh$&"M  
1FCHqqZ=  
?J<V-,i  
DO#!ce  
5月2日 2k}" 52  
Y'YvVI  
_i=431Z40  
R3;,EL{H&  
震聋启聩,临深履薄 |(Bc0sgw}  
@nuMl5C-`  
NEpomE(>x  
6,707h  
心中散乱暗昧的时候,要自己提起精神去控制,使精神恢复饱满,心情过于紧张的时候,要把事物暂时放下,使心绪平衡安定一下。 .@  3  
6i6m*=h  
\Tc<27-  
<Oi65O_X  
不然,当治住了散乱暗昧的毛病时,却又染了蠢蠢欲动的情绪,扰乱了心地的安静。 {*Ag[HS0u  
]>33sb S6  
g8JO/s5xV  
=peodj^  
陶渊明说:‘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人必须时时有此念头,才能够提醒念头的昏暗。又如佛家所说的但求放心而已。此心如能放得下,则一切魔障不起,更无外界的纷扰了。 SpM|b5c5  
vbo:,]T<A  
 ID-Y*  
Qd %U(|  
【前集一二三】 TJHab;7F  
,co~@a@9  
B~[QmK  
J 8z|ua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幢幢之扰矣。 w&v Z$n-|  
6z6\-45  
A{HP*x~t  
g9A8b(>F&@  
5月3日 [ p+]H?(A  
29xm66  
DHUK_#!  
5cv&`h8uo_  
君子之心,雨过天晴 5d7AE^SHsH  
s+@+<QE  
LRJY63A  
3N(5V;ti  
晴朗澄澈的太空,忽然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相反的,狂风暴雨的天气一过,忽然现出北风霁月的景色。这气候阴睛无常,说明了天心有凝滞与障塞,人事也是如此,毫厘之差即发生千里的急剧变化。 xp!M A  
d-zNvbU"  
o_.f7|U!  
3KyIBrdi?  
但是,天心虽然有骤然之变,那风雨雷霆对于人都是有作用的,等雨过之后天气马上晴朗,不留丝毫痕迹。这正说明了天心的伟大,人心本乎天理,喜怒哀乐之发生,诚然是一息之间就有急剧的变化,务须过而不留,切不可凡事都萦怀于心,郁结不散,那就有失天人合一之道,难免不遭逢到意外之变。 )O xsasn)M  
i;u#<y{E  
b"lzR[X,e  
8QYP\7}o  
古人教人读书养气,就是要人心与天心相吻合,然后才能天人合一。 Y+,ii$Ce~  
3y[6n$U&  
A)2eo<ij4  
+ [JvpDv%  
【前集一二四】 B#>7;xy>  
C#^V<:9  
l@ amAusE  
vn]e`O>y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塞?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4O TuX!  
9vQI ~rz?  
Q"6:W2#v  
LFzL{rny!U  
5月4日 y@#JzfY?Hr  
")'9:c  
X 5.%e&`  
@>r3=s.Q  
有识有力,魔鬼无踪 =RA8^wI  
Xjy5Yj  
hu ]l{TXi  
kBh*@gf  
击退私情,抑制私欲;如果对私情私欲这一顽强敌人,没有彻底认识的话,就达不到击退和抑制的目的了。 !O`aaLc  
eSqKXmH[m  
-x~4@~  
?5N7,|K)  
治病必定要知道病因,这是先决的条件。对于排除心中的恶魔,如果不能认识出恶魔的原形,那就没有办法了,虽然识透了他的本体,然而,击退抑制这一恶魔并不简单。如果忍耐力不足,也不能达到目的。 {Dc{e5K  
JE a~avyJ  
kB2]Z}   
q X"Pg  
只有知识才是照出恶魔的一颗明珠,没有这一颗明珠就照不见自魔。而意志的力量才是斩杀恶魔的一把慧剑,若是意志的力量不坚,虽然有明珠照见,也斩杀不了恶魔。因此,这意识坚固的毅力,都是断邪念、明心体不可缺少的条件。 4"om;+\  
9BZyCz  
f,jN"  
v%ldg833l  
【前集一二五】 !mjrI "_  
)p$a1\ ~m  
\] j{  
BHNcE*U}@?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61W-9;  
n=z=%T6  
}f l4^F  
! sN~w  
5月5日 I"=a:q  
LpQ=Y]{j  
% `4\ 8H`  
wWVLwp4-  
大量能容,不动声色 AHo4% 5  
5~,/VV  
gB3Tz(!  
]4uY<9VL  
人家侮辱我、作弄我、欺骗我,而我能够包容含蓄,不发一言,不表愠怒,所谓‘喜怒不形于色,是非不辨于言’,使他人无从捉摸我的内心深处。这其中的趣味是奥妙无穷,同时也藏著很大的机谋与作用。 _d[4EY  
lU`}  
8h.Dc&V  
}nsxo5WP  
所谓‘静以制动观人入微’,则他人对你再也不敢加以侮弄欺骗了。 jc$gy`,F  
^&!S n M  
m]7oTmS  
K P1;u#v  
【前集一二六】 L[D<e?j  
CeZ+!-lG  
!08\w@  
lpy( un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G1 =/G  
j3Sz+kOf,  
r1jsw j%7  
m0}1P]dc  
5月6日 hxB` hu-  
JO3x#1~;_  
j(QK0"z  
+ a,x  
困苦穷乏,锻炼身心 +Fk]hCL  
LX!MDZz  
R0WI s:k2  
xJ);P.  
人受了种种灾厄,置身于逆境的时候,如同在炉子里炼的钢一般,锻炼身心成为一个钢铁一样的人。所以,人能受得住灾厄与逆境而不为它所挫折,才能享受到大的利益。未经过此种锻炼的人,则身体禁不住风霜折磨,精神的修养也不充分,终究成不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o D]J  
`y^tCJ2u*  
1ti9FQ  
~S85+OJ;M  
古语说:‘忧危启圣智,厄穷见人杰。’意思是人处在困穷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须知这正是促成我们向前发展的一个契机,正是锻炼琢磨人们成为坚强伟大的人物。人生来如果不受困苦,饱食暖衣,对任何事都任性去做,那他就经不起挫折,受不了打击,好比是在室内培养出来的花木,绝不会有健全的发展。 N wISf  
RT`jWWh*Lo  
7)i6L'r  
8mmHefZ}2!  
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困乏其身,恶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话的意义是说天将要给一个人的幸福以前,必定先给他许多困难,使他能够战胜困难、克服困难,养成了坚决奋斗的意志,对于任何困难都能突破,遭遇失败也绝不悲观,永远抱持乐观的希望,不屈不挠接受锻炼,最后一定得到幸福与光明。 /c&;WlE/n  
pX/42W  
+o4W8f=Ga  
JZUf-0q  
【前集一二七】 <`f~Z|/-_(  
URo#0fV4C  
[ r<0[  
* NB:"1x  
横逆困穷是煆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煆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煆炼,则身心交损。 $`wo8A| )  
,. K}uW  
ndXUR4  
@V7HxW7RX  
5月7日 ,S%DHT  
S^ ,q{x*T  
ZLS\K/F>>=  
>jBa  
人乃天地之缩图,天地乃人之父母 Pf,lZU?f  
e8Y;~OAj[  
%3@a|#g  
>.76<fni  
人体是心为主宰,太阳则是天地的中心。所以,人身也可以说是一个小世界,大天地有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风雨寒暖的往来,由于阴阳的和合,滋生了万物,形成一个小天地的我们,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之情和鉴别是非好恶的知识,并且有实现这些情感和知识的意志作用,而后才构成了一个完全的身心。如果狂喜暴怒,好恶混同不分,那就不会造成一个完全的人格。应该欢喜的地方就要欢喜,应该忿怒的时候就要忿怒,好善而恶恶,无过与不及,能够调和这一身的心天地,才不失为中庸之道。 q83!PI  
#cAX9LV  
mdB~ ~ j  
O-N@HZC  
天地既为一大世界,则等于包容人的父母。人存在于天地间,人人彼此都当视同手足,彼此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施德而不结怨,以仁爱待人处世自然就没有恨与烦恼了,应当使人人各尽其业,即使是万物也应当各安其所,人人都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和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则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永久和平便因此产生了。 @hG]Gs[,o  
wn&5Ul9Elb  
J;|i6q q  
?xT ^9  
【前集一二一八】 b~u53   
-s!cZ3  
ssx #\  
ol7^T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变理的工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 (QFu``ae+  
6p}dl>T_y  
H wu (}  
:~ ; 48m  
5月8日 :&'[#%h8  
!</Snsi  
H!81Pq~  
k ^:+Pp  
戒疏于虑,警伤于察 ?O|CY  
Wu1">|  
EQvZ(-_;4  
%u@}lG k  
从人类整体的大处著眼,无论自己的民族或其他民族都可以说是同胞,相互间以仁爱之心相处,那么都有幸福。 S#|dmg;p  
g{U?Y"  
 9EU0R H  
 (%\tE  
人绝不可以存害人之心,你害人家,人家也一定反过来报复。所以说,害人如害己;但是有很多人都不明白这种道理。人虽不应当有害人之心,但也不可不事先防范坏人加害于你。 u]uUm1Er  
^h5h kIx0  
B=;p wX  
'Cp]Q@]\  
有些人把人家都当成和自己一样去看待,这样的人非常正直,即或受了人家的欺侮他也毫不在乎。还有些人太聪明了,事先看破了他人的诈伪而严加防范,两相比较下,愚直的人使人愿与他相亲,聪明的人则人人都敬而远之。 }Y=X{3+~.  
+FGw)>g8'm  
=9;2(<A  
a^>e| Eq|  
人有聪明固然不是坏处,但切戒破坏人家道德,揭露人家短处,这是不可不细加察者的。以上的话我们不妨玩味一番,做人做事就不致有什么差误了。 Q$B\)9`v[  
jg3 X6/'  
LPRvzlY=  
'k1vV  
【前集一二一九】 # VAL\Z  
BM+>.  
DZ*m"Bi  
4r- CF#o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苦伤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泽厚矣。 dJf#j?\[  
Tg;1;XM%  
7A6:*  
5_yu4{@;y  
5月9日 \:pd+8  
"~nUwW|=1  
\5q0nB@i5y  
b&_u+g  
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gc"A Tc  
: 6|nXL  
-h`[w:  
_C&XwC Im  
有很多的人对事表示疑惑,而我对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就要择善固执,不被群众的疑虑所阻碍。所谓:‘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多数人的意见,有时也未必合乎真理,一个人的独见也不一定是不合真理,如果自己确信,就可以排除别人的疑问。 FDQP|,  
7&>==|gt  
#sJL"GB  
F=9 -po  
古往今来的大人物能成就千秋伟业,都是有别人所不及的智慧和自己的见解。其次,天下事不是一个人独力所能成的,凡事应当多旁听他人的意见,做为多方面的参考,千万不要任性而忽视他人的言语。 l(j._j~p  
7+c}D>/` :  
'0tNo.8K  
k "Qr  
【前集一三0】 4^u wZ:  
hVLV Mqd  
!gX(Vh*k  
Pg%k>~i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QZ?%xN(4  
v9K=\ j  
#BOLq`9 f  
$Ao iH{f  
5月10日 .{ t]Mc  
/8Xd2-  
OY'6~w9  
dZ;rn!dg>  
亲近善人须知机杜谗,铲除恶人应人保密防祸 8HxtmFqG  
xC^|S0B  
8v12<ktR`  
U_oei3QP  
当我们知道某人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能和他交往,在结交之前不要过度赞扬,以免招致奸人嫉妒,挑拨离间,使你接近不得。 zYZ^ /7)  
C?-_8OA  
ZhnRsn9  
C<"b99\2`  
当我们发现对方是一个恶人,不能急切的把他退掉也不要轻易表示意见,以免被他转去,招致了怨尤,使我身蒙受意外之祸。 qQ^ bUpk0  
ll#_v^  
mO0a: i!  
AY)R2> fW%  
古时自天子至臣相,不管是拔擢人才或是铲除奸佞,一切用人行政上的措施,都要把以上所学的两种原则作为圭臬,才不至于有重大的差错。 _WB*ArR  
NB)$l2<d  
!IAd.<,  
O[|prk,  
今人仍应效法之。 1_MaaA;ow"  
*m.4)2u=  
Q?WgGE4>  
zLS=>iLD{  
【前集一三一】 ^sb+|b  
m1{OaHxKh  
qV&ai{G:  
rd hM#?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招媒孽之祸。 b[;Zl<  
.J fV4!=o  
b 8~7C4  
9|5>?'CqP  
5月11日 NxzRVsNF  
=+>^:3cCQ  
1yT\|2ARZ%  
96 P3B}Dk  
节义来自暗室不欺,经纶缲出临深履薄 ki<4G  
bQBYzvd  
lDF26<<\`  
cK _:?G  
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人所称道的节义忠贞,是历千古而不能磨灭的。既不是一时在人前造作的伪善行为,也不是在人所不见的暗室当中的私情私见,君子慎独,虽处于暗室而不自欺,所以说,青天白日的节义是从暗室漏屋之中培养出来的。 m14OPZ<3?-  
LP:U6 Z  
s{@3G8  
9Lp[y%{GP  
一个人能够有旋乾转坤的大手笔,不是豪放的思虑所能达成的,必须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一点也不敢疏忽,谨慎小心,按部就班,慢慢培养出成绩。至于有人说‘举大略细’,又有人说‘做大事不拘小节’,都是错误的想法。 &?(472<f**  
Q|&Wcxq2!  
r6 :c<p[c  
*R8qnvE\()  
【前集一三二】 biy[h3b  
:(Uz`k7   
1 ,e`,  
"Wz74bl e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 2& ZoG%)  
S<=|i  
6SVh6o@]  
wpS $ -  
5月12日 -h1FrDBt  
=!P  
Rf0F`D k  
y>iote~  
伦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怀恩 }$D{YHF  
=Xu(Js-  
O od?ifA  
5nh:S0M6V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当然的伦理之道,有时达到极点也是应该的,不可以有丝毫的感激之心。如果父兄对于子弟认为是施恩,子弟对于父兄感恩,这样的施恩望报,骨肉之亲反而不如路人。 (rB?@:zN  
g'nN#O  
 Zzea  
Q ~>="Yiu  
从前有一个孝子孝顺父母,传到皇帝的耳里,皇帝非常感动,把孝子召来,给他许多的钱以表示赏赐之意,孝子很不安的回答说:‘陆下,我从来就没有感觉过我是尽了人子的孝行。实在没有接受陆下褒扬的理由,也绝不敢接受升下的赏赐。’皇帝听后,更加感动,加倍赐赏钱给他,要他无论如何都得接受。 eW.[M?,  
NI)q<@ju  
%o4HCzId<  
C=!YcJ9  
所以,说真的孝行是自己不会感觉得到的。世界上自以为有孝心的人,在并不一定是真孝。人子孝顺父母,是无论如何都要使父母欢心,这是自然真情的流露。当人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孝行,同时就起了要求报酬之心,也就失去了孝的真义。 !dZpV~g0  
kO'_g1f<[  
@$] CC1Y  
_;8+L\  
兄弟之情也是一样。友恭之情是出于真情的流露,这其间也丝毫不能有施恩之念,不然兄弟反成了路人啊! r>.^4Z@  
/Z m5fw9  
6" PwOEt  
$,DX^I%!  
【前集一三三】 ^eHf'^Cvvu  
ganXO5T$  
QoTjKck.  
e_z"<yq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使成市道矣。 1EcXvT=  
:j4i(qcF  
` 8OA:4).  
0\a;} S'g#  
5月13日 8^)K|+_'m  
3E`poE  
@ 9q/jv`  
zbyJ5~  
不夸妍好洁,无丑污之辱 BzyzOtBp3L  
Yt#e[CYnu  
avwhGys#  
n=tg{_9f%  
天地间的事物,不限于美与丑,洁与污。一切长短、善恶、男女、上下、贤愚等等都是相对的。一方面有了美,另一方面一定有丑,没有美就没有了丑。所以,仅有美而没有丑的东西是不会成立的。人通常称某人是善人,没有恶人存在。如果没有恶人存在,善人也就不会存在。 $kCXp.#k@~  
MsLQ'9%Au  
m~ U2 L  
l! 9G  
有美的时候必定有丑,如果人能够超越美丑的观念而不挂在心,则无论怎样丑陋也不会有人笑了。 1 6G/'Hb  
]CZ&JL  
T*i rCe  
p&<X&D   
清洁的相对是污秽,‘嫌恶污秽,喜好清洁’是人之常情,但是清洁和污秽并非是对立的,应该用达观的眼光觉悟到污秽与清洁本不是两件事,人能够将精神超越到洁与不洁之间,则我不好清洁,也就没有人能以污秽加诸于我了。 ]id5jVY  
8j%hxAV$  
~ @Au<   
`|d&ta[{  
【前集一三四】 97~*Z|#<+  
aVbv.>  
(U#9  
b{i7FRR>o4  
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z]MQdE_w  
WTZr{)e  
+'fdAc:5',  
@o6 ^"  
m(c5g[6nO  
5月14日 q[T='!Z\  
Fm,} sP"Qx  
*3r{s'm  
RiNKUk{-  
富贵多炎凉,骨肉多妒忌 dab[x@#r>  
SYZS@o  
"J( 7fL$!  
FdVWj 5 $a  
富贵的人与贫贱的人两相此较,按人情的动态来说,富贵的人反而比贫贱的人不好。富贵的人为了求自己的名利,逐渐的转移情感,趋向于利益的方面。对无利的方面,人情就淡薄了。总而言之,他的情感是随著对方而变动的。 +ziQ]r2g  
A"` (^#a  
wU= @,K  
i~04P  
反之,贫贱的人情定没有什么变动的,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以一样的态度来待人接物。所以,贫者比富者的人情还厚重。按理说,应是富者的人情厚而贫者要来得薄,事实正好相反。难怪孔子会慨叹的说:‘为仁不富,为富不仁矣。’ FMBzTD  
}iF"&b0n"  
qGgqAF#B  
x s ^$fn\  
嫉妒别人的长处和幸福,在父子骨肉之间,比一般人还要利害。照理说,应该骨肉之间互相祝贺幸福才是,更应当以喜悦的心情来赞美彼此的长处才是。事实却不然。对于旁人的幸福和长处并不关心,对于亲族之间有了长处和幸福反而嫉妒,念念不忘,耿耿于心。 4zw5?$YWO"  
w+Cs=!  
n^m6m%J)  
2 - ?  
这样说来,真是非常不幸。当人们遭逢了这种场面,必定也会以冷静的态度平心静气的处理,如果这嫉妒之念不除,必定每天生活在烦恼中。 tE>hj:p  
\JX.)&> -  
DU.nXwl]  
c7$U0JO  
【前集一三五】 Tr@}  
U3zwC5}BN  
tzFgPeo$;  
$xU5vCwAo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生烦恼阵中矣。 3kl\W[`?  
%}%vey  
SOPQg?'n=V  
cr_Q,*  
5月15日 ?a]u yw,  
 V6{P41_  
5 LZ+~!2+  
C)Ez>~Z  
功过不可少混,恩仇不可过明 =5yI>A0  
3"OD"  
|K%nVcR=  
ZZXQCP6]  
]\Tcy[5  
在上位的人对待其部属,应当分清楚功劳与过失,这两者不容混淆,功过混淆赏罚不明,如果有功的不赏、有过的不罚,那些奋勇不惜性命的人们,虽然建立功劳,也得不到名誉与升赏,自然就起了怠慢的心情,不再忠于职守了。所以,居上位的人一定要功过不混杂,赏罚尤其分明。 qp@:Zqz8  
V/jEMJNks  
ctg[C$<q|  
K[( h2&  
其次,说到恩义与仇恕不可分得太开。居上位的人如果恩仇分得太开,有恩的人就对他好一点,对于有怨的人就冷酷无情。这样一来,部属无论如何忠实尽职,也得不到上级的欢心。久而久之,起了贰心而背叛激变,这都是基于私情之一念,致使部下不忠。 s]p3dB#  
ixFuqPij  
5I(gP  
1*!`G5c,}  
d;kdw  
【前集一三六】 38hAg uZX  
o]vU(j_Ju  
e2 ?7>?  
8}0O @ wq  
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堕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起携贰之志。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10-01
5月16日 ~7W?W<  
Ua^'KRSO  
T>&d/$;]  
DFz,>DM;  
位盛危至,德高谤兴 8/;q~:v  
%s;#epP$  
24)3^1P\V  
8gv \`  
俗语说:‘官大担险,树大招风。’一个人的官位太高,很容易招惹出意外的敌人。对于自己得意的事物,不可以做得太过,太过则容易颓败,凡事得留余地想。日常的行为不可过于清高,过于清高的人就容易受人排斥,招来种种无谓的诽谤。 ?dukK3u  
Y d4J:  
L>Y>b4oy3  
T #&9|  
古代的哲学主张中庸之道,无过犹不及之处。人能行中庸之道,则可大可久,持盈保泰,既不违天之道,亦不背地之理。顺乎人情,本乎天理则无往而不自得,无太盛太过,或过高过亢的弊病。 &sp7YkaW  
-$E_L :M  
_91g=pM   
;J~NfL  
【前集一三七】 m"~^-mJ-  
T<|B1jA  
() Z!u%j  
_( }{=:M?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诱兴而毁来。 8"4&IX  
=8r%zLDw  
c]>s(/}T  
M%dXy^e  
5月17日 ;~$_A4;  
ZkW,  
Zu\(XN?62  
m ?a&XZ  
阴恶祸深,阳善功小 -,Q !:  
[<Wo7G1s  
M ]dS>W%U  
*v[WJ"8@  
做恶事忌隐藏,所谓‘阴恶是大恶’。做善事别忘显露,所谓‘阳善是小善’。 G SXe=?  
jmbwV,@Q2  
8I)6 6  
4|uh&4"*@W  
凡恶事显露于外的人,则众目所视十手所指,其恶行不得扩张,所以为祸尚浅。如果人做了坏事还隐藏起来,觉得十分得意,他就加深罪名终至身败名裂,所以说,恶之显者祸浅。 FY [WdZDZ  
_-&\~w  
h&+dIk\[3  
%X Jv;|  
做善事喜欢显露于外面,使人家知道,功德是小些;在暗中做的善事,功果反而很大。这个道理很奥妙,只有佛家的道理才能够解释清楚。按道理说,做善事显示出来给人家看就不算真善,这里面含著沽名钓誉的心理存在。所以,他的善行不会有多大的效用,也不会彻底去做完善事。反之,要在暗中去救人济世,则其立心为善,必定不计较名誉。地做的善事也必定彻底。所以说,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2K4ka<?7  
.$/Su3]K/  
bu[v[U4  
Vf#X[$pc/  
【前集一三八】 7u!i)<pn  
:=BFx"Y  
:A\8#]3  
[V~(7U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GqXnOmk  
TC80nP   
,YYyFMC7S  
_uuxTNN0x*  
5月18日 oZxC.;xJ  
L'LZK  
wuCiO;w  
\f6SA{vR|  
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 EX%KfWDr  
M-3kF"  
G};os+FxF  
c rPEr  
人不可不修养才智,更不可不培植道德、两者都缺一不可。才与德互相比较,德好比是才的主人,而才好比是德的奴仆。有才无德的人,像一个家庭里面主人被奴仆所欺,制度紊乱毫无条理,终至败家亡身而后已。 [];*9vxW  
Z5re Fok  
|1zoT|}q  
5-M E Oy(  
一般人恃才傲物,就是没有道德以养其身,只知逞能恃才,任意妄为,终亦受到严重的打击。 <=A1d\   
nc#}-}`5  
Q# w`ZQX3  
V,<3uQD9a  
所以,用人行政必须用才德兼备的人。才能稍差但乃有德之士,不妨用他的德来补才能之不足,将不至于像有才能却缺乏道德的人,把一切的事情弄坏了。 Y '&&1 R  
tr6<89e(o  
?(el6J}  
LfEeFF=#n  
【前集一三九】 Vv4 w?K  
P08=?  
&13qlc6  
m$ Z PQ0X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a9C8Q l  
=EI>@Y"  
UI}v{05]  
$<.\,wW*'w  
5月19日 *Ppb;   
_5(lp} s  
aA?Uf~ "t  
:c@v_J6C&  
穷寇勿追,投鼠忌器 v /{LC4BF  
+je Pp_3$O  
n`Pwo &  
XBE+O7  
奸佞邪智之人侥幸以图上进,为了防止这种弊病发生,在建立法制这方面务必讲求严厉。然而,实行起来又必须求其宽厚。在除恶务尽的原则下,又不能不网开一面。常言说:‘穷寇勿追,投鼠忌器。’总要放他一条生路,叫他自己逃生。不然,如同捉鼠而阻塞了一切洞口,穷急反噬,一切器物反而被破坏光了。 i>YD_#w  
ld8E!t[  
`LU[+F8<  
`9BZ))Pg  
凡事勿走极端,总要合乎中道适可而止。天地间的万物,都是一个制服著一个,如螳螂捕蝉黄雀伺之于后,猎人打雀不觉湿露沾衣。 CM+Nm(|\,  
7U> Xi'?  
;LRY h?  
nFU'DZ  
其实,天地造物之妙,虽是互相制服同时也是互相为依的。人食牛羊而牛羊依人以为生,就是这个道理,世间善恶之理,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两面的。如果说除恶而必尽,则恶尽而善亦不能成立了。觉悟了这个道理,也就觉悟了人生的大半。 m?DI]sIv#  
QFMR~6 ?  
U}ei2q\  
0b%"=J2/p.  
【前集一四0】 ]z Ea tY  
Q H:k5V~  
a>x3UVf_  
~Ts^z(v~D2  
锄奸杜幸,要救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z^z_!@7v   
9MQ!5Zn  
kLa9'c0  
&~ of]A  
5月20日 P` Hxj> {  
FES_:?.0  
q}[g/%  
Umx~!YL!  
过归己任,功让他人 jnfktDV'  
qRkY-0vB P  
o2  
@>n7  
和别人共同担负过失的时候,那人必定喜悦。和别人共同分功的时候,那人必定发生嫉妒,所谓‘利益在前,人所必争’。人对于争荣誉争报酬,千古以来不知道葬送了多少人的生命,毁坏了多少人的人格。如此看来,与人共患难易,共安乐则难了。 ]n9o=^q/  
h/E+r:2]  
36mp+}R#  
U5N/'p%)<  
例如春秋时候范蠡、文种之於越王勾践,汉代的韩信萧何之于汉高祖,当勾践被吴王打败作了俘虏,文种、范蠡两人与越王共受患难,终于设法使越王回到了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二十年后灭掉了吴国;范蠡明白其患难与共安乐的道理,遂弃官而游于五湖,文种不明这个道理,终于仗剑自杀。其次,高祖的杀韩信、囚萧何也是基于同一个道理,君王之于臣下尚且如此,一般人的彼此争名夺利不能共荣相安,更无足论了。 ocCq$%Ka  
!s WKi)1  
d[mmwgSR?I  
w& yK*nBK  
【前集一四一】 22aS <@}  
-`nQa$N-  
ru#,pJ=O(  
yd#SB)&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c++GnQc.  
0$)uOUVJ  
Y5nj _xQJL  
:.wR*E  
5月21日 l"70|~  
Z<L|WRe  
ZbVo<p5* ]  
iV#sMJN9  
警世救人,功德无量 q1!45a  
jFbj)!;  
0 @]gW  
a*?bnw?  
有道德的君子虽然不能用金钱救济他人的贫困,但可用精神的力量去感化他人。人们在迷惘的道途上能得一言以提醒,就可以改邪归正觉迷却痴。 `}t<5_  
"M#A `b  
\1Tu P}P  
DX>Yf}  
又当人们陷溺在危急困难的情况下,得一语的勉励,教他脱离危难之道,这就是善根,胜于赠送他人财物的恩惠。 Dv~W!T i  
L?_'OwaY  
0c6b_%Rd  
jc rLUs+\  
【前集一四二】 {nvF>  
N 4Kj)E@  
1vKAJ<4W  
oYOR%'0*m+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g=*'kj7c3  
/Kcp9Qx  
ZfMDyS$.  
NWnUXR  
5月22日 c>I(6$  
f793yCiG  
g{|F<2rd[m  
7i- G5%w7  
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je_:hDr  
]fxYS m  
.g/PWEr\I  
?8AV-rRX  
人到贫穷不济的时候,就一切廉耻也不顾了,只知贪求食物依附于人,等到有了食物,稍见饱暖,就向更好的地方寻求生活了。 jSi\/(E  
og0 su  
vmEbk/Vy  
S7i,oP7  
人人都向丰衣足食的地方集聚,等到这富贵者一旦陷入贫乏,则一般常常集聚来往的人就作鸟兽散了,一切义理人情也都不讲了。甚至在路途中相遇,掉头不顾。这是古今中外的人情通病,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 sLb=vb  
P/%5J3_,  
ViZ Tl~  
'cp1I&>  
‘蚊蝇逐臭,蚁虫尝甘,而小人则趋于利。’这几句话说穿了人情的通病。人情通常是趋利而忘义,只有君子才不为利益而变节。 9)P-<  
2F5*C  
P){b" ` f  
#aHPB#  
【前集一四三】 \! `k:lusa  
p;#@#>h  
s{g^K#BoFi  
MTI[Mez  
饥则附,饱则扬,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okwkMd-yW  
7]\_7L |>]  
qPal'c0  
;iA6[uz  
5月23日 @fz0-vT,  
tqo k.h  
bhk:Sz qz  
$2!|e,x  
须冷眼观物,勿轻动刚肠 ^w|D^F=o  
Fsdp"X.  
*vFXe_.  
l!S}gbM  
君子大多是富于情感,不免热心过度,招致人家的怨尤。所以,不可不以冷静的头脑来考虑事情,然后以理智来判断是非,才不会发生错误。如果感情一冲动,心就把握不住,心爱感情所左右,便会轻举妄动。 ;og[ q  
-/^a2_d[  
3m;*gOLk6  
i&K-|[3{g  
日本古时候有一个武士镰仓权五郎,他作了源义家军队中的先锋,在战场上冲锋的中间,被敌人的箭射中他的眼目,却一点都不怯懦,他并不取下箭矢,就奋勇把敌人射死,然后倒在草地上。他的同僚将官三蒲为继走到他的身边,想要设法由眼睛里拔除箭镞,于是以脚踏著权五郎的脸,想把箭从眼睛里拔出来,这时候权五郎忽然跳起来要杀为继,为继吃惊的躲开,问他什么缘故?权五郎说:‘武士死于战场是常有的事,但生平还没有人敢用脚踏著我的脸,我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为继领悟了他的语意,深深谢罪,然后跪在地上,将箭由权五郎的眼中取下来。 {X r|L  
1u`{yl*+?  
"~V|p3  
'xK ,|U  
这个故事是说:君子应以铁石心肠、冷静头脑来担当大事,才不至于有失中正。 <!qN<#$y  
MSQz,nn  
E ^ub8  
V LXU  
【前集一四四】 MBp,! _Q6  
\S5YS2,P  
A^L8"  
]2zzY::Sd=  
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 O@9<7@h+Nl  
KOv?p@d  
#_(t46  
U5[,UrC  
5月24日 vZ6_/ew8  
"}|&eBH^<  
!+R_Z#gB  
FaA'%P@  
量弘识高,功德日进 S/?!ESW6  
[hhPkJf|f  
8PRKSJ[@K  
Fu%D2%V$/  
古语说:‘德高望重。’又说:‘量宽福厚。’德与量是互相关联的。 fx74h{3u  
)t?_3'W  
]h3{M Tr/  
:"Gx  
由于道德高尚而器量才能宽大,器量宽大才能受人尊敬,自己的幸福便可以慢慢增加了。 2)-V\:;js  
s?Wkh`b  
+HAd=DU  
N6R0$Br  
然而,道德怎样才能够高尚,那就要培养高深的学问。有了高深的学问与知识,才对于处世做事具有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识见,做事就不会发生错误,处世也不会过与不及了。 :,8eM{.Q  
;\mTm;]G  
XEX-NE"]  
wC&+nS1  
【前集一四五】 "gIjU~'A  
0&21'K)pW  
pnTuYT^%)  
aG*Mj;J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V;N'?Gu  
ta  
dj}y6V&  
U"T>L  
5月25日 ;o#wK>pk%M  
[}*xxy   
T[(4z@d`5  
v)c[-:"z  
人心唯危,道心唯微 <>l!  
XYrZI/R  
9 coN >y  
^X\{MW'>4  
一灯萤然,万籁无声,这是夜半时分;此时天地寂然,只有枕边一点灯光,这时候正是万事万念俱亡,使人更能安静宴息。到了天光破晓,人畜鸟兽一切动物都还没有起来,才是吾人开始出于混沌时。 x<=<Lx0B;  
1EmZ/@k/Y  
 #Y_v0.N  
W{!Slf  
所谓‘混沌初开’,即是天地尚未分明,这时候天地好像鹤卵浑然一团,渐渐的,清气上升而浊气下降,山川草木人畜次第的发生出来了。人当休眠入睡时间,身心都在休止状态,此时既没有善恶也没有苦乐,恰似天地尚未开辟以前的混沌时代,等到一梦醒来,万物还未兴起的时候,宛如初出混沌尚不辨是非与邪正。等到身心一有动作,善恶是非之念就开始发生了。 paYvYK-K?  
! < O,xI'  
U L3++bt  
|V dr/'  
所以,当著宴寂入眠的时候,或是在混沌初出的时候,要用一念把自己回光返照一下,探索是非善恶因果在何处,才明白善恶是非既不是什么身外之物,它的发生也绝不在于一念未生的混沌初开之时,而是因为人有了耳目口鼻,对于事物才生出来情欲嗜好,然后基于情欲嗜好的取舍爱憎,而有了种种的妄想与分别,因之而苦恼了身心。 7g%.:H =  
c}u`L6 !I3  
M[:},?ah0  
7eU |iDYo  
这样说来,耳目口鼻都是束缚身心的桎梏,情欲嗜好都是使身心陷落到机械中的一种障碍。善恶苦乐本身实有之物,只缘由耳目口鼻所生之情欲嗜好而发生,但是,人又不能抛弃耳目口鼻之情欲嗜好,不能如顽石帖木无情,那么,应当怎样做才对呢?只有在这回光返照的一刹那间,反省觉悟世间一切都是虚幻。 35}] U=  
P`$Y73L  
.9uw@ Eq  
fU^6h`t  
不要为那些而劳役身心,应当自由自在的处于其中。 be+]kp  
h*lU&8)m\  
9{- Sa  
0}4FwcCr\  
【前集一四六】 E|9'{3$  
zNh$d;(O$^  
=5 kTzH.  
 \LP?,<  
一灯萤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入宴寂时也;晓梦初醒,群动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沌处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而情欲嗜好悉机械矣。 _mG>^QI.  
)4O* D92  
5^0K5R6GQf  
1cdX0[sN  
5月26日 IEj=pI   
a? <Ar#)j  
3:B4;  
G5Z_[Q ~z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w+Oo-AGNH  
o|njgmF;\  
x6iT"\MO  
R=m9[TgBm  
人能自己反省,其所言所行都能够不离于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取之以为借鉴而加以反省,这样的话,就成修养自己身心最好的工贝了。久而久之 便能进德修业,自能达到圣贤的地步。 &60#y4  
d@QC[$qXj  
d>bS)  
;n2b$MB?nM  
反过来说,不去反省自己,反而全归咎于他人的过失,终日看旁人有何过失而妄自批评,这样的人其所做所为都是恶行。不但伤人,且自伤其身。 egHvI&w"o  
,!I'0x1OR  
U/j+\Kc~  
6>e YG <y{  
因此,反省自己的人,是广开众善之门,不能反省自己的人,则恶事日渐增多。善人恶人的差别,只在这反省与否之一念罢了。 uzO3_.4Y  
6$'0^Ftm'  
];U}'&  
{!av3Pz\  
iosL&*'8  
【前集一四七】 JANP_b:t  
7a#zr_r  
<x->.R_  
W^T6^q5;H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宵壤矣。 ^(.utO  
TM*<hC  
*{%d{x}l  
 Z5[f  
5月27日 r$/.x6g//  
Z.{r%W{2  
<1XJa2  
UEh-k"  
功名一时,气节千载 =>u9 k:('9  
}DzN-g<K  
?S0gazZm  
zKf.jpF^  
一个人的事业和他所作的文章,无论多么成功伟大、优良简练,到了他死之后,这股力量便化为乌有了。只有人的精神可以传之万代而不会改变,精神的伟大便可以使后世的人受到极大的感化。 .4cOMiG  
;sZHE &+  
$?Yw{%W  
V+dFL9  
富贵与功名随著时代的转移而改变,这代的功名,到了下一代便一文不值。现在贫困的人到了后代子孙也许就变成富贵了。唯有人生的气节,一直到千万年之后都是不变的。 noSBwP| v*  
15U[F0b  
c&>==pI]k  
EwuBL6k N  
由此看来,事业文章功名富贵,与精神气节来比较其价值实有天地之别,所以,君子不可因寻求事业文章功名富贵,而玷污了自己的精神与气节。 ?cmv;KV   
0o*  
ZNjqH[  
.#wU+t>  
【前集一四八】 H'2Un(#Al  
,].S~6IM  
jPyhn8Vw  
*p>1s!i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FZJyqqA$_  
R3!3TJ  
nd xijqw  
jb {5   
5月28日 <CM}g4Y  
(. J8Q  
9xZ?}S:d  
:d`8:gv?  
自然造化之妙,智巧所不能及  6( ~DS9  
}29Cm$p  
?D]qw4J  
^[u*m%UB  
捉鱼张网,而鸿雁误陷到里面,这封鸿雁来说是多么可怜和不幸。螳螂捕蝉而黄雀伺于其后,这对于螳螂来说是多么的悲惨和危险。 lBcRt)_O7  
lV )SOs$  
-_xC,dwK  
KRN{Ath.  
世间的事不仅限于鸿雁与螳螂的事情而已。 }rbsarG@  
|vf /M|  
<Q%:c4N  
oHj64fE9  
所谓‘一机之中又藏一机,一变之外复生一变’,天地之大,事事物物,无奇不有,神妙得使人感到不可思、不可议,又岂是人的智慧和才能所能够追得上的。 $"`9QD~  
.!`v2_  
N \Wd 0b  
^{(i;IVG  
【前集一四九】 WC ZDS>  
;DN:A gXP  
J6m(\o  
.0H!B#9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蛙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B'` jdyaE9  
`ek On@T0  
TU,k( `tn<  
69tT'U3vb$  
5月29日  U<Z\jT[  
[ Cu3D  
Da WzQe=  
V9r58hbVT  
真诚为人,圆转涉世 |= U(8t  
].,T Snb  
EHC^ [5  
BH$+{rZ8t  
做人必须讲真诚,否则他的言行都不足以使人相信,像一个伪造的假人形,既没有灵魂,又不像真人能够动作。这样的人活在世间也了无生趣,自欺而欺人,久了必定会暴露。 q1O}dSPwX  
q oJ4w7  
nbM7 >tnsk  
9CW8l0  
其次是过于顽固的人,与人落落寡合,毫无圆转滑脱的通融机趣,这样的人就像木偶,到处都受到人的冷遇,事事都行不通了。 ukH?O)0O  
4}t&AW4  
r1!]<=&\  
Z d]2>h  
所以,处世过于虚伪既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处世过于呆板也一定不受人欢迎啊! JJn+H&[B  
Qx%]u8s  
7IV:X _y  
eOI#T'5  
【前集一五0】 dtT2h>h9  
i@|.1dWh  
Hz] p]  
$h|rd+},  
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g bc])`aJ>  
ko<iG]Dv'  
q7'[II;  
D8I)3cXa'  
5月30日 TPeBb8v 8D  
{aRZBIv  
B>TI dQ  
H%:u9DlEK/  
云去而本觉之月现,尘拂而真如之镜明 6"UL+$k  
QW_QizR>|  
H@R2mw  
xFcRp2W9R  
水不遇见风,就不会掀起波浪,自然归于平静安稳,镜子没有尘埃的掩蔽,自然就会现出光明。人心本来是清洁澄澈的,只因为被妄想的尘垢所遮蔽,消失了本来的光泽。只要拂拭掉那些烦恼与妄想,其清净光明的本来面目就出现了。 Q8sCI An{  
+iL,8eW  
NA`EG,2  
T1}9^3T?{  
欢乐是不必去强求的,只要能够除去使他本心苦痛的私欲、私见、私利就好了,至于妄想寻求欢乐,结果是内心得不到安稳平静,欢乐也就一点都得不到了。 FII>6c  
N;BS;W5I  
[va7+=[1=  
wcI4Y0+J  
【前集一五一】 7L=V{,,v  
[Y^1}E*  
NXyuv7%5=  
)xMP  
水不波则自足,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Ho=(6V  
$EuWQq7OI2  
>X(,(mKi  
->S6S_H/+&  
5月31日 VSI.c`=,  
At#'q>Dn  
>&kb|)  
k-M-=VvA  
一念能动鬼神,一行克勤天地 ErDt~FH  
.$,.w__m ~  
P=jbr"5Q:  
 ,B<Tt|'  
人做事假如稍不留意,就容易招致失败,而遭到不测祸患。所以对于一言一行都不可不加谨慎。 h c9? z}  
}M I9?\"q  
c*"TmDY  
389puDjy  
人有一念不修而犯了上天的禁诫,因一言不慎而破坏了世间的和平,有一事不谨而酿成了后世子孙的祸患。因此,我们不能轻起一念,乱发一言,错做一事。 `*1059   
BkTGH.4G%  
U.@j !UrZ  
2\,v q R  
古德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代兵法说:‘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灭。’这样看来,怎能轻举妄动,草率的用事呢? cKj6tT"=O  
vj:hMPC ZM  
N>A*N,+  
+yYv"J  
【前集一五二】 ;_^ "}  
H#joc0?P  
bof{R{3q  
.7nr:P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L,F )l2  
m )2t<  
R{"7q:-  
jKcnZu   
6月1日 q;kN+NK64  
X[cSmkp7  
oV c l (  
vKX $Nf  
情急招损,严厉生恨 y&.[Nt '+  
V %cU @  
bh8IF,@a  
M!s@w%0?'  
一件事情发生了,想调查彻底颇不容易,在真相未明之前,应当放宽一步任其自然发展,慢慢的终必水落石出;如果操之过急,反而容易引起他人的忿怒和反感,增加求真实结果的障碍。 QzQTE-SQ  
w C0fPPeA  
Va1 eG]jQ  
]o(&J7Z6-  
其次,关于支配他人服从你,如果自己巧用心机施行操纵,反而招致他的不服从。不如听其自然,使对方心悦诚服的遵从。所谓‘以德服人者真服也,以力服人非真服也’,如果只知严厉管束,反而使他顽抗不服,事情就越弄越坏而不堪收拾了。 M zLx 2?  
}0({c~z\  
L|3wG Y9E  
B0:[3@P7  
【前集一五三】 ?q%)8 E  
2Q,8@2w;  
srN>pO8u~  
<p'~$vK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3-Q*umh  
E!4Qc+.   
3psCV=/z  
E&/D%}Wl  
6月2日 4^KoH eM6  
3}H"(5dL}z  
N>fC"  
_faI*O Y8  
不能养德,终归末节 QPH2TXw  
kd9GHN;7  
U?6YY` A8  
@ P=eu3  
把陶土拿来烧,才能成为光滑无比的器皿。把生铁拿来镕锻,才能成为坚硬宝贵的金钢。‘陶镕’的意义也是如此;一切的物质都必须经过锻炼才能有所成就。 =9 TAs? =  
!@_( W   
"}bk *2  
&B^vHH  
人的节义虽然可以高傲过青云,文章可以妙胜过白雪,假如不是由道德的心锻炼出来的节义和文章,则他的节义不过是自私,文章也不过是普通的,这也许与那侠客的义节与骚士的文章毫无差别了。  :95wHmk  
"=unDpq]  
G~{xTpL  
COw]1 R  
【前集一五四】 GLe(?\Ug=  
fWR]L47n  
`ecuquX'  
m4@y58n=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镕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 #_+T@|r  
{V!Jj6n  
+|OkT  
u_o>v{&i  
6月3日 dQ8}mH!  
m<BL/ 7  
3:rH1vG.m  
-o+_PL $\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AcN~Q/xU  
1:%m >4U  
bl>MD8bzLE  
]]s_ 8u 3  
古语云:‘功成身退。’这是君子之教,当事业全盛时期能毅然引退,自己意足,他人也羡慕不已。平时置身的场所应当选择与世无争的地位,这样去做,不但是自己安全,就是他人也不会嫉妒,实在是‘明哲保身,受人尊敬’的好方法。 =GQ?P*x|$  
2O|o%`?  
W 9Z.X!h  
>?,arER  
以汉代的韩信、张良与汉高祖谋事来说,就是很好的例证。张良能够明哲保身,功成而身退,僻谷以求仙,终于得以保全他的声誉。韩信不明这个道理,致屡遭贬抑,终于被杀掉了性命。 (WK $ )f  
)>ed6A1  
#;RP ?s  
|n;gGR\  
【前集一五五】 E( M\U5o:  
!}()mrIlP  
-#b-@sD  
.~ a)  
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居身宜居于独后之地。 ?S8cl7;+  
gFvFd:"uZ  
Y"mD)\Bw?  
/FiFtAbb  
6月4日 eBTy!!  
#[*e$C  
UcMe("U  
)S$!36Ni[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 $} S5&  
oOuhbFu  
R0fZ9_d7 }  
EjB<`yT  
人若想要进德修业,就要处处努力,必须在人所不注意的极微细事情上加以留意。如果认为是小事情而不去做,只注意大的地方不犯过错,小的地方错误重重,且认为小疵不致妨碍大体,那就错了。因为小事往往会变成大事,而大事的结果都是由小事渐渐累积得来。所谓:‘千丈之提,坏于一穴。’这话我们应加以三思。 $2F*p#l(<Z  
H{x}gBQ  
$&m^WrZaY  
4];Qpln  
其次是施恩予人,绝不希望人家报答,世间有些人对人施恩了却使受恩者深深感受到他的压迫。这样一来,‘恩’很可能变成‘仇’了。所以,最好是施恩于不能报恩或是无力报答的人,那才是真正施舍了恩德。 _tQ=ASe0  
`}F=Zjy  
b9(d@2MtK  
gU/\'~HG  
【前集一五六】 d8g3hyI5\  
YE5v~2  
&L-y1'i=j  
#UC4l]Ru A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PzC:H  
~Xnq(}?ok  
^Y xqJy  
?T5^hQT   
6月5日 p]:~z|.Ba  
fPHv|_XM>  
pF.Ws,nQ5  
9 il!w g?  
文华不如简素,谈今不如述古 |rf\]3 F  
U<eVLfSij  
MUNeGqv  
:*1Gs,  
由人的行为来看,在表面上好像是有利益,但在实际上则有伤道德,贻误终身的事情往往不少。 qkv.,z"  
0-g,C=L  
C["^%0lj  
muo7KUT  
都市上的人多半是生活浮华,举动轻薄,人在都市生活久了,难免会染上不良习气,不如去和山中隐退的老人谈心。官高位大的富贵之门,日子久了也难免沾染坏的习惯,趋向堕落生活,所以不如去和居住在茅屋的穷人相亲近,反而比较有益。 IgC)YIhd  
4aAr|!8|h!  
eF"7[_+D  
"8Pxf=   
听街头巷尾的传闻消息,使人动气,名利观念便萦回于心中不去,使情绪紊乱,如果能退居到田舍去听那些樵夫牧童的山歌之乐,心中就悠然自得。其次是谈论批评现代人的言行得失,这也是于人有损于己无益的事。如果人把古圣先贤的立身处世,以及可歌可泣的事迹加以琢磨,于本身的增进学识、修养道德都有很大的帮助,何乐不为呢? ,u( g#T  
#JZf] rtp  
3l>P>[<o  
qo.~5   
【前集一五七】 K4xZT+Qb  
L]#J?lE&  
-nO('(t  
T~%5^+[h  
mCtuyGY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诣未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b0E(tPw5c  
<l5{!g  
ls,gQ]B:P  
nP?(9;3*  
6月6日 7 .+kcqX  
0(3t#  
g i:;{  
XFmnZpqXH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 `S< uh9/  
~MO'%'@  
\XMl8G  
sb(,w  
建筑房屋要先打好地基,如果根基不稳固,所建的房屋一定不坚固。人作一番事业,也一定要先建立基础,如果基础不坚牢,事业也随之不能悠久。这基础就是人间不可缺的道德。 ;oC85I  
V:!fe+ Er  
8ne'x!1 D  
Z|d_G}  
有坚忍不拔的道德基础,所营事业必定圆满;如果建立的道德深厚,其功业也必定更加悠久绵长。反之,仅凭一时的利害而互相为用,纵使成功也不过是一时而已,绝不会悠久绵长。这就像建筑房屋一样,根基不稳固的房屋是不会支持长久的。 Np|i Xwl1  
6%ID*  
QE!cf@~n"  
. xX xjl  
古德说:‘德为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古人为政的基础也在于道德。唯有正德,才可以利用,才可以厚生,然后方可以解决民生问题,所以,一切事莫不是以道德为基础。 i(,R$AU  
Q-}oe Q  
.'"+CKD.N  
d"5:/Mo  
【前集一五八】 hS +;HB,  
"SyyOD )WA  
r7*[k[^[^  
#>~$`Sg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 RGLwtN  
a|5GC pp  
F f& VBm  
1&QI1fvx  
6月7日 jzEimKDE's  
^gkyi/z  
jRB:o?S  
8.jd'yp*J  
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2Pi}<pG~  
f]5bAs  
&66G  
X~G"TT$)  
我身和子孙的关系,好比是树木的根和枝叶,根本坚固则枝叶必定茂盛繁荣。根本薄弱,枝叶也就不会发达了,所以身心必须健全,才能期待子孙绵延不绝。 I|9e4EX{y  
fXIeCn  
C(iA G  
)R ,*  
但是,这里所指的‘我身’,并不是肉体,而是体内的心。心正则积德,子孙就蒙受更多的恩惠。如果心执著于妄念,失去了光明,多行不义之事,则沦为社会上的害虫。这种人还天天在神佛面前膜拜,想祈求自己子孙的繁昌,无异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i*^fpF`F"  
]$nJn+85@b  
,X\z#B  
f|6%71  
【前集一五九】 HK&F'\'}  
G~4^`[elB  
m^T$H_*;  
yYdXAenQ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10-01
6月8日 u0XGtu$4  
&, $A7:  
Z"!C  
!0Q(x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b>2u>4  
G =< KAJ  
8 (.<  
um3 M4>K  
《学佛入门》有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也就是说:心即是佛,人人皆备,只求诸内心,勿求于物外。 k,?Y`s  
u%}vTCg*p  
Qr0JJoHT  
0^[ " &K/  
我们不要抛却自家的宝藏去向人家乞讨。不要向人自夸所有,人人皆有良知与明德。良知与明德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圣贤君子之道,只是求诸于本心,只是修心养性的工夫高人一筹。 f+I*aBQ  
},i?3dSvl  
T5-4Q  
ZQ20IY|,  
须知道本无涯,学无止境。如果能在‘格物致知’方面下工夫,则修身正德之道,自然非你莫属了。 ZklidHL');  
#v(+3Hp  
UdL`.D,  
9=< Z>  
【前集一六0】 *^.b}K%  
`/+7@~[RU  
HHEFX9u  
NoYu"57\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成。 B[$KnQM9Y  
^@[[,1"K  
kN]#;R6  
?;{A@icr  
6月9日 g_n=vO('X  
]"CA P%  
&G<ZK9Ot}0  
B r pin  
道乃公正无私,学当随事警惕 bjQfZT(  
9w0 ^=   
/ m?Z!  
MQG$J!N  
道德并不是圣人与君子的占有物,乃是一种公共且公开于世的事物。所以垃没有彼此高下的差别的,是人人都可以接近的,是人人都应该施行的。 bQ .y,+  
dr/!wr'&hS  
Nr(WbD[T  
h{PLyWH  
相同的,学问之为物,也不是学者的私有物。它好比家常便饭,是人人不可缺的。然而,学问的目的,不仅仅是辨明道理的一种知识,而是希望学问能够实用。 F=P|vYL&&  
4El{2cfA  
#Wc)wL-Tg  
r2sog{R  
当一件事情发生了,人们必须以大学问的工夫去警惕研究,希望在根本上得到一个圆满解决的方法。 w$B7..r  
qHHWe<}OT  
^`dp!1.+  
sgB3i`_M  
【前集一六一】 ( I,V+v+{Y  
=e._b 7P  
Rf%ver  
-OkKLub  
道是一重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客饭,当随事而警惕。 |}mBW@ah  
>nr1|2  
P_ ZguNH  
^R<= }  
6月10日 d1E~H]X4  
/VJ@`]jhDf  
E-"Jgq\aC  
R9#Z= f,  
信人示己之诚,疑人显己之诈 le[5a=e(  
s{iYf :  
5/*ZqrJw{"  
E&K8hY%5  
忠恕之道,是待人以诚,推己及人;俗话说‘将心比心’,也是夫子的恕道。 #K)HuT  
Nxt/R%(  
Q kQd; y  
=lD mP |^  
所以,我心正直,则相信他人亦必正直,反之我心不正,他人也是如此。我如果信任他人,则以为他人如我的诚实不欺,实际世间的人未必都如我之诚实。只因我一念之诚,相信他人与我一样,则他人亦多少必得掬诚相见,于是互相帮助而事业得到发展。 RNt3az  
5 !NPqka}.  
?$s2] }v  
| c8u  
反过来说,我如果一直怀疑人家,以为他人都是欺人骗人,则对方纵然是正直的人,也因为我的猜疑而不能接近了。这么一来,自己形成孤立,大家离心离德,结果所做的事业没有不失败的。 2G'G45Q  
~RMOEH.o  
?tSY=DK\n  
nK96A.B%p  
【前集一六二】 qmL!"ZRLF  
A6UtpyS*'  
uo x;PDK  
R/^ rh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 UP&=  
0cS.|\ZTA  
{'}Ofj   
9td(MZ%i~N  
6月11日 iySmNI  
K1+,y1c  
xHL{3^  
~;`i&s  
春风育物,朔雪杀生 Bo~wD|E2  
75v*& -  
Jp,ohVRNq  
fi,=z  
心胸广大人、情厚重的人,如同春风薰化万物,所接触到的都是生生之机,其所感应者都是和和之气,草木欣欣向荣,万物生长发展。其人如冬日之可爱,人们都愿意与他亲近。 c2F`S1Nu<  
`zsKc 6%  
sY#K=5R  
yNN2}\[.  
反之,性情残忍、刻薄多疑的人,如同秋霜,草木接近没有不枝枯叶脱,这样的人还有谁敢和他接近呢? { aB_t%`w  
(ZI&'"H  
E=x\f "Z  
A!^,QRkRN  
所以,‘待人接物’应当如春风之和,而不当知秋气之肃杀。 "thu@~aC  
mV4} -  
twN(]w}Ps|  
m[8#h(s*t  
【前集一六三】 f,ux oAS  
d5],O48A  
R0=/ Th -  
{< wq}~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u"K1Q 3  
4a646jg)  
Aw |3W ]  
p,1RRbyc  
6月12日 jgO{DNe(=  
.#}SK!"B  
i2!{.*.  
$YSOkyC?  
善根暗长,恶损潜消 Q,DumOq  
h\ ybh  
j1d=$'a "  
> voUh;L  
做善事不见善报,如草里长冬瓜,善根暗长,慢慢的自然壮大。做恶事不见恶报,如庭前积雪,春天一到必定暗自消失。 Lh,<q >t  
<w:fR|O  
}=L >u>cP  
eVlI:yqppj  
又如做善事的人不见善报,也许是因为祖先有了余殃波及他这一代,或是还要延及他的子孙,因此应当不断积善修福以补偿善行的不足。又如做恶的人不见恶报,也许因为他的祖先尚有余庆,荫及了他这一代或还要庇及他的子孙,等他的余荫完了之后,如果他仍然怙恶不悛,则必定要受恶报。 /JfXK$`  
~&q e"0  
1R:h$* -z  
`kz_ q/K  
【前集一六四】 :?^(&3;  
--/  .  
@a3<fmJ  
k&?QeXW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东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 WW_X:N~~e\  
4u&l@BUr  
~_oTEXT^O  
-+4$W{OK*0  
6月13日 S_WY91r  
4t+88e  
>AfJxdd1  
?IWLl  
厚待故交,礼遇衰朽 yqYX<<!V  
xFvSQ`sp  
!C+25vup  
6Q>w\@lF  
人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毛病,易于亲近新交的朋友,而疏远旧日的朋友,所以我们一旦遇到故旧之交,切不可忽略或忘记,一定要更比以前还要亲切相对。 0GG;o[<  
VEpQT Qp  
ilHj%h*z  
zzx4;C",u  
人在一般人前,多表示自己是光明磊落的,但在人所不见之处就容易胡作。我们应当在暗地里比明面上,以还要光明正大的心迹来处理事情,不要认为在人所不见之处就任意胡作妄为。无论任何时候,也要不计其私才好。 [+%*s3`c#  
hQ\]vp7V  
tN0>5'/  
Y}[r`}={  
我们对待老朽的人,应当比盛旺的人更隆重,才是敬老扶弱之道。 ^KhFBed   
m[7a~-3:J  
[[|;Wr} 2  
g 08 `=g  
【前集一六五】 dy0!Zz  
. =+7H`A  
npe*A  
Q{a!D0;4v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越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Iq52rI}  
2Hd6  
mR{0*<  
k+i=0 P0mf  
6月14日 :kUH>O  
%Wu 8RG}  
+pV3.VMH0  
kjmF-\  
君子以勤俭立德,小人以勤俭图利 tJn2:}-s  
Gm%[@7-  
*X>rvAd3  
~cez+VQe  
所谓‘勤勉’,本来就是为人之道,是实行道德仁义所应当奋勉不懈的一种行为,然而,世人竟误认为勤勉是增殖财货以达到富贵荣华必经的手段。所谓‘俭约’,本来是对于增殖财产、图谋利润的一种淡泊行为,世人误认为存贮财货冻结不用是一种俭约行为,竟为他的吝蔷行为作辩护。 ^:q(ksssY  
5eU/ [F9  
$C>EnNx  
ae<KUThm .  
世间事大多是如此,本来为君子保身之守则,竟成了小人图私利欲的工具,比方说春秋时候有欧冶子制成的千将莫邪雌雄二剑。这剑用在名将完成了克敌致胜的功业,这剑要是落到坏人的手里,就变成了杀人越货的凶器。 J|b1 K]  
jBQQ?cA  
 OkQSqL  
kP6r=HH@  
同一种东西,有两面不同的用法,因此利害也就不同了。 aL`pvsnF  
fXqe7[  
*V\kS  
mB :lp=c`  
【前集一六六】 f9 rToH  
:G`_IB\  
I2Us!W>6-  
EHb:(|UA%8  
动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贫;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矣! p 2i5/Ly  
)I <.DN&  
5N6%N1  
T]myhNk  
6月15日 msCAC*;,  
|~/{lE=I  
0$ (}\hMLt  
/U`"|3  
学贵有恒,道在悟真 xM*v!J,  
?L $KlF Y  
BkJcT  
V&>7i9lEz  
‘不退之轮’,轮是**的意思。如来说法,摧破众生的执迷邪见,转成广大正见,如车轮辗过的地方,邪见都被摧毁辗破。所以,佛家所说的‘**常转’,又叫‘不退转轮’。此处所说的不退转轮,是‘唯有前进而不后退’的意思。仅凭著一时血气之勇的人,做一件事将起始就突然终止去做别的事情,这样忽做忽辍,绝不是出于本心的坚持,当然无法持续到永久。 +g;G*EP7*  
N,O[pTwj  
*oPSkEA{  
COT;KC6 n  
如来说本智的光明是永久燃烧而不灭熄的,所以用‘常明之灯’来比喻它。如果仅仅从情识之中来分别道理,则有时解悟,有时迷惑,终不能大彻大悟,所以说,从情识之解悟者,终非常明之灯。 :[rx|9M6  
|p+VitM7  
&sKYO<6K }  
< FJ#Hy+  
【前集一六七】 8sIGJ|ku   
$M8'm1R9  
x=Ru@nK;  
>i.+v[)#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 AD5tuY  
Ug"B/UUFd  
OW.ckYt%  
B%t^QbU#\  
6月16日 IS!+J.2  
H Ow][}M_w  
}Yt0VtLt  
J?]W!V7C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x O)nS _I  
C +IXP  
N8vWwN[3  
r`krv-,O$  
古人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人有了过失,总要原谅宽恕,不应当严厉的责备。但自己有了过失的时候,一定要严加改正,不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务必真正改正方可以。 V*AG0@& !  
 FxUH ?%w  
olJ9Kfc0  
$`Ou*  
自己有了困苦不堪的事情,要尽力的加以忍耐,但是遇到别人有了困难的时候,则要毫不犹豫的加以援助,使他的痛苦能够解除,能够这样做,道德才算是有进步,事业才能够成功。孟子所说‘舍生取义’的道理就在于此。 7~65@&P>  
n-\B z.  
}Bb(wP^B.  
x|Ei_hI-  
【前集一六八】 Gq{v)iN  
sv[)?1S  
;aF / <r  
*= D$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q4Z  \y  
k -89(  
W t8 RC  
QL)UPf>Kp  
6月17日 dfrq8n]  
<ya3|ycnS  
GM%|mFqeu  
|9Y9pked8  
为奇不为异,求清不求激 _3E7|drIX  
fT@#S}t  
lH6t  d  
XI0O^[/n{  
一个人如果能够弃舍名利之念,当然是很可贵的,是与众不同的人。 YF"D;.  
"au"\}   
Sb`>IlT\#  
15zL,yo  
如果一个抱名利之念的人而好做与常人不同的言论与行为,就不是奇人而是怪物。 ZNUV Bi  
gC3{:MC-G  
Qj=l OhM  
|9%>R*  
处于污浊的世俗之中,其心却不被染污,这种人像莲花的性质,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这就是清净洁白的人。如果心存世俗之念却又断绝与世俗的来往,藉以表示自己的清净洁白,便不是真正清净廉洁的人。 &3JbAJ|;X  
l5R H~F  
Jd%#eD*k9  
e"b F"L  
【前集一六九】 kY|_wDBSb\  
YgDgd \  
vxwctJ&  
p;p G@Vg  
能脱俗便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 -r,J>2`l  
)O }x&@Q  
IlE! zRA  
)rXP2Z  
6月18日 [$./'-I]  
v-l):TL+=  
[qy@g5`  
hcBfau;r  
恩宜自薄而厚,威须先严后宽 '*T7tl  
!~ZL  
&o8\ $A  
_ x7Vyy5  
对人施恩,应先从少量慢慢的增加。如果先前对人很厚道,慢慢的减少了分量,则受恩的人不但不加以感激,反而因冷淡而生怨恨。 6zDJdE'Es  
mg;qG@?  
9xSAWKr,l  
lfGiw^  
上对下应先严而后宽,如果先宽而后严,在下者怨恨在上者苛酷,心中并不倾服。 X+*| nvq]  
& .#0jb1r  
uwIZzz  
bH = 5[  
所谓‘恩威并济’,是在上者、在下者表示威严,同时也对下施予适当的恩惠。另付威严而无恩惠使人不服,表面忠实而内里多行不义,则使人抱怨而去。如果只施恩惠而无威严,则受恩者对他失却尊敬之心。于是,在上者命令不行紊乱了统制,这与无恩招怨同样有害。但威严也不可以过度,大抵在上者以大分恩惠、四分威严统御部下,就可以达到恩威并济了。 :&a|8Wi[W  
hA"N&v~  
p#?1l/f"  
XJQ[aU"[]N  
【前集一七0】 +(<CE#bb[  
K.cNx  
A$ S9 `  
U{;i864:}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W<x2~HW(  
?>,aq>2O$  
Y, 0O&'>  
Q!"Li  
6月19日 sFGXW  
,og@}gOMB  
q/Gy&8 K  
"_(o% \"7  
心虚意净,明心见性 P2oR C3~  
;hg]5r_  
QQ?` 1W  
1 t#Tp$  
心、性、意三者俗语叫做‘心’,但其实有点区别,‘性’就是万物之性,也可以叫‘天性’,只有彻悟的人才能够照见本性。所谓‘心念’也就是本性的作用,所谓‘意识’也就是心的驰聘与奔走。本性好比是主人,心念是经纪人,意识是受命的伙计。这三种东西虽然在人身里面发生作用,结果仍然要看主人的本性。当心中空寂一事也不想的时候,就会显露出本性来。假如善恶是非、取舍憎爱的各种念头不能熄灭而想要彻见本性,那宛如‘镜中看花,水里捞月’,是绝不可能的事。 ou(9Qf zN  
K=~h1qV:  
~U^0z|.  
UdY9*k  
当意识净化,不破妄想与烦恼污染的时候,心念自然澄清了,假如意识不清而妄想寻求心念的清明,那就恰如在有尘污的镜子上面想要见出镜子的光明,也是绝不可能的事,因此悟道见性,必须先明了心念,明了心念必须先清净意识。 c#l (~g$D+  
r)b`3=   
gy>2=d  
eF2<L[9  
佛家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道理也在此。 :n>h[{ o%  
q<7Nz] Td  
Z|7Y1W[  
>i0FGmxH  
【前集一七一】 R sujKh/  
0nl)0|?Az  
O@ "6)/  
<}UqtD F 0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未明心,如索镜增尘。 `R; ct4-  
/ '7WL[<  
=}V`O>  
xF,J[Aj  
6月20日 j$Kubg(I5  
wPW9bu  
bFTWuM  
*mBEF"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Xu'u"amt  
SKYS6b  
`*~:n vU  
,+q5e^P  
我身位居于高官高位,人们尊敬我的德高望重,多半是尊敬我身上华贵的衣服,与其说是尊重人物,不如说是尊敬地位。 OixQlAb{  
]=pEs6%O3  
31_5k./  
}q~A( u  
我身的地位在低贱的民间,人们都对我轻视。某轻视者不一定是我的人格与德行,多半是轻侮我身所穿的布衣草履,因而侮辱了我的身分。 5%W3&F6 %  
!|`YNsR  
7?kvrIuY&  
7 {b|+0W  
由此看来,在高官高位之时,人对我的尊敬并非真实,所以找也不必太喜欢。又我在民间,人对我的侮辱也并非真实对我侮辱,所以我也无须发怒与计较。 uxR_(~8  
MBa/-fD  
ir\   
H\ NO4=  
从前有一个和尚穿著破衣服托著钵向一个富豪之家化缘,这富豪对他非常轻视,连一文钱都不施舍给他。后来这和尚换了金色灿烂的袈裟又到富豪之家化缘。富豪把他请到内堂,供养一桌富盛的素斋。并且布施了很多钱。和尚于是把袈裟和衣服一起脱下来,放在床上,把素斋和布施的钱都供奉在袈裟和衣服的面前,而他自己连手部不触一下。主人觉得很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和尚说,施主今天的供养不是供养小僧 是供养袈裟和小僧的衣服。所以,我把素斋和怖施奉献到袈裟和衣服的前面,叫他们享受施主的盛意。主人于是大感惭愧,连忙请和尚恕他以前的失礼。 3rWqt  
AQFx>:in  
Gd'^vqo<  
]`|bf2*eA  
以上这个例子,说明了尊崇权势而轻蔑贫贱是愚蠢的行为,而和尚以巧妙的说教警戒富豪的愚痴。 [szwPNQ_  
\"f}Fx  
mB!81%f%|  
gz$=\=%>RL  
【前集一七二】 B[Tw0rQ  
q_W NN/w  
*{tJ3<t(1  
?$o8=h  
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4|?;C)u\  
IP~g7`Y  
]])i"oew  
c s hZR(b  
6月21日 1r8]EaI  
ZkK +?:9  
M"P$hb'F  
}b0qrr  
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VR_1cwKBM  
kp0>8rkF  
K&S~IFy  
Y@pa+~[{h3  
古人认为人既是万物的灵长,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i^%D  
"#p)Z{v"!  
ah}aL7dgO  
U2K>\/-~  
所谓‘人道’也,是帮助天地发育生生不已的机用而生的,人类也就是这生生发育的根本,所以应当对于万物怀有慈悲心。 jOe %_R  
'T.> oP0>  
Maq{ H`  
Et7AAV*8g  
如果人类没有这种念头,就是无情无义的东西,与土木无异,也不过等同行尸走肉了。 n'R 8nn6^  
$y`|zK|G-  
CwT52+Jb  
QALMF rWH  
【前集一七三】 FS']3uJ/  
pM4 j=F  
AU >d1S.  
"Pu P J|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9,F(f}(t  
O,DA{> *m  
b^%4_[uRu  
b9:E0/6   
6月22日 m@yaF: R  
LtNG<n)_BH  
x-q er-  
zZA I"\;W  
勿为欲情所系,使与本体相合 wlkS+$<  
\;g{qM 8  
cOS|B1xG  
<x1(}x:u`  
人心的本体是一个小天地。我心生出了喜悦之念,天也就现出景星庆云。我心生出了忿怒之念,则天也就降下雷雨风雹。我心生出了威严之念,则天就表现出烈日秋霜的景色。此所谓‘上应天象,下应人事’,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zD/W%c  
|"ck;.)  
&18} u~M  
TeG'cKz  
这喜、怒、慈、严四种念头,好像是天有四时景象,对于心体来说缺一不可,一切都是必要的现象,此四者是一致协调的,随起随灭过而不留,所以人心也是一样。但上天是都能作用在适当的时候,故人蒙上天恩惠而化育生长,绵延不绝。 3<Cd >o.  
Z &PwNr/  
dLo%+V#/A  
` a@NYi6  
【前集一七四】 O[-wm;_(=*  
txliZ|.O  
()P?fed  
5#iv[c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_2O:7qe  
#%x4^A9 q  
wCkkfTO  
!.F`8OD`u  
6月23日 z[7U>q[E  
v1;`.PWD  
fEM8/bhq  
[]u!piW  
无事寂寂以照惺惺,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3 _2h4O  
";xG[ne$Be  
2o{Fp7l  
!WrUr]0IP  
人在周围的环境没有什么变化的时候,心就像在睡眠时候一样,心体的运用也非常迟钝。心虽如此安静,但若和外界的事物相接触,则如同明镜般映照出来,绝不使外界的动作有所逃脱。如果不能以静寂来照见的话,心就陷于昏冥欲睡的状态,对于一切意外事件的事理,都不能灵活敏捷了。 _tYt<oB~%  
=n$ ,Vv4A  
##FN0|e&  
ku\_M  
反之,当我们遇到意外事变的时候,心就忙乱不易控制,这时候一定要求其心平静、沉著、警觉,以理智冷静的头脑去应付。 u(d>R5}'  
f)*}L?  
<iL+/^#  
}G-qOt  
总之,心之为用在闲暇之时,不可任其昏冥而入于眠睡状态。在有事之秋,也不可狂乱慌张,始可免除错误。 Kr8p:$D};  
ZL-@2ZU{1  
r{Xh]U&>k  
gB resHrlH  
【前集一七五】 B_:K.]DK`  
w \85D|u  
U-|g tND  
ww[STg  
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JP[BSmhAV  
dmf~w_(7  
h NP|  
N>@AsI  
6月24日 |~'{ [?a*  
R` /n sou  
K34y3i_  
A 8&%G8d  
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虑 -B@jQg@ >  
om@` NW  
_a c_8m  
 #p\sw  
古谚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置身于事外的旁观者,才能够虚心平气来评议是非,辨别利害,所以他的判定是正确的。反之,置身于事中首当其事者,应当忘掉利害的念头而能一心一意的处理,才可以使事业有所成就。 2< ^B]N  
l&E-H@Pe  
4R^'+hy|?  
`kFxq<?aK  
一个国家立法机构是评议政事的,而行政机构则是实行政事的,但是立法机构如果被行政机构驱使,或是行政机构受立法机构过分牵制,则两方面都不能够善尽其职,而使政治改善势所不能。 0;V2>!  
>j\zj] -"  
4(o0I~hpB?  
iT I W;Cv  
这就是如上面所说的一样,立法者虽然是居于超然地位,但应当熟悉事务内中的利害情形,而执政者虽然是居于当事人地位,但应当忘却利害的顾虑。能够这样做,是一秉大公出于至诚,一切政事才能完满而无阻碍。 {KODwP'~  
l=kgRh  
d< !bE(  
Ma_! 1Y  
【前集一七六】 Kf(% aDYq  
!dmI}<@&k  
9t;aJFI  
haB$W 4x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2\m+  
LkJ3 :3O  
AEEy49e  
*}yW8i}36  
6月25日 377$c;4 F  
%B# Ewt@[  
JTdK\A>l  
:#b[gWl0Ru  
操持严明,守正不阿 #B>Hq~ vrC  
{iHC;a5gb$  
r@wWGbQ|L  
6nxf <1  
君子得志的时候,处于国家的枢要地位,要使威权行于天下,那就当操守严明,心气和易。要守正不阿,勤勉修身,以天下为己任。不稍放纵,不事营私,不结小人,不邪恶,执法公正无私,做事必须无过与不及,能够如此做,不致有‘近恶浊,以招腥擅之气’或触犯小人受不必要之气的祸患。 ? ^k-)V  
g_.BJ>Uv  
5>/,25 99  
q" fK "H-j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政治理想,才能成为庙堂之器。这实在值得后世执政者效法。 Z\TH=UA  
,]Hn*\@p[c  
kvryDM  
Z@j0J[s  
我们做事必须要有防患未然的精神,凡事必须有了预备才能够免去后患。怎样才能做到以上的地步,还是要由正心、诚意、修身、正德方面下手,更必须言出必行,才可以担当起政治上重责。 1jQz%^~  
TB1 1crE  
!AP|ozkL  
=q>eoXp  
【前集一七七】 ]xV7)/b5G  
>WG$!o+R  
2<U5d`  
RYmk6w!w  
士君子处权门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安和易,毋少随而近腥檀之党,亦毋过激而犯蜂之毒。 hX~IZ((Hi8  
q!}&<w~|  
%vyjn&13  
i7*4hYY  
6月26日 R1A!ob  
%z1WdiC  
#2Mz.=#G  
'J+Vw9 s7  
浑然和气,处世珍宝 4l[f}Z  
d0IHl!X  
@l BR;B"  
;J 2=6np  
有学问的人往往被无学问的人耻笑,有道德的人往往被险诈的小人排斥,有道行修养的宗教家往往被欺世的假慈善家诽谤。世间往往是认假而不认真。但是真正达到学问渊博、道行高深的学问家、宗教家们,他们绝不说一句骂人的话,看起来也绝不受他人的注意,这是和气不露头角,居身处世的最好办法。 Ujb|| (W  
qH"e: wgL  
H@'Y>^z?  
R (4 :_ xc  
以节义为外表的人,绝不是真正的节义。以道学为号召的人,也绝不是真正的道学。所以,标榜节义反而因节义受社会人士亵渎,以道学为号召的结果是反受世人的批评和嘲笑。 C{+~x@  
Zj!S('hSY  
T4._S:~  
G8eAj%88  
君子不标节义、不榜道学,只是审慎而不做恶事,亦不立善名受世间的褒扬。因此,只有浑然和气不露锋芒,才是处世之道、度世之宝啊! 9%iqequ  
Rl<~:,D  
Z#MPlw0B  
fE7[Sk  
【前集一七八】 oZP:}= F  
kXv -B-wOj  
=suj3.   
C %y AMQ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10-01
6月27日 h}rrsVj3  
X62z>mM  
2t/ba3Rfk  
yz,ak+wp  
诚心和气陶冶暴恶,名义气节激砺邪曲 e 2k!5O S  
}=;N3Q" #y  
lg;`ItX]  
=`Nnd@3v  
人性本是善良的,对于任何邪僻奸恶的人,都可以用方法引导、感化,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为恶,并且可感化向善。比方对于虚伪奸诈的人,要诚心诚意的对待,使他感动得改变欺诈的行为;对于粗暴不讲道德的人,我们要以温和的心情相接触,就如焚名香以去恶臭,其暴逆之性就必定融化于和平气氛之中。 $Ob]JAf}  
C5 ^_R  
nD!C9G#oS  
%\Ig{Rj;  
对于为一己的私利私欲而欺心的人,我们要给他名誉、义理与节操,使他本心恢复到善境,用这样的作法,既不损人性,又合乎人的心理。能用适当的工夫,天下的人都能归于教化而成善行。假如是以善心而不能去其恶行,那就是自己的德溥或是热心不足。 {#0B~Zr  
] QtGgWtC  
FHqa|4Ie  
,Ix7Yg[  
在日本史上后三年之役,源义家杀了敌人安倍宗任。俘虏了他的弟弟贞任,义家赦了他的罪过,命贞任为他的近侍。贞任心里打算替哥哥报仇,义家对于此事或许明知而不问,丝毫也不加警戒。贞任想要杀掉义家的机会很多,但是见了义家的威严。踌躇而不敢下手,经过一年,有一天义家外出,只有贞任一个人随侍,他在义家的后面走著,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rh/3N8[6  
[t,grdw  
H\ 8.T:>  
#li;L  
几次想要拔刀杀掉义家,但看见了义家温和慈祥的态度,还是忍住不下手。等到义家回府之后,贞任审然觉悟,向义家自首请罪,义家安慰了一番并未加以责备,贞任此后对义家更为心服,就终生效忠于义家。这故事证明了和气足可薰陶暴戾。 i#iY;R8  
5{[3I|m{  
c;B Q$je}  
1K4LEg a`  
【前集一七九】 v #IC  
|4x&f!%m  
b{(!Ls_ &  
3zMmpeq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薰蒸之;遇倾邪私曲的人,以名义气节激砺之,天下无不入我陶冶中矣。 \d]&}`'4{f  
E}.cz\!.  
:.DCRs$Q  
^ 4c2}>f  
6月28日 ps_CQh0  
mWta B>f  
Z;SRW92@  
5/>G)&  
行至中点,一省吾身 E&GUg/d  
,TeDJ\k  
V]`V3cy1+3  
64o`7  
6月29日 Uw<Lt"ls.  
X*}S(9cg\i  
mJ !}!~:  
Et# }XVCJ  
行至中点,再省吾身 /Y|9!{.  
hDjsGB|Fz  
N y7VIh|  
Jel%1'Dc^  
6月30日 nU||Jg  
&=K-~!?  
x.>z2.  
VS1gg4tCv  
行至中点,三省吾身 73Tg {~  
DTAEfs!ZW  
hRtnO|Z6  
pJK puoiX  
7月1日 #^%Rk'W  
_f{'&YhUU  
G2 xYa$&][  
{;=+#QK/  
和气致祥瑞,洁白留清名 E':y3T@."  
]'DtuT?Z  
jFbz:a UF  
s[8<@I*u  
‘慈悲’两个字可以解释为‘慈悲之心’,人有慈悲心,便有非常大的力量。所谓‘酝酿两间和气’,是说可以制造出天地之间的温和气象。从前有一个学生,周游西洋各国。看见买卖奴隶的事情太不人道,把人当成下等动物看待,实在觉得残酷。于是,他主张解放奴隶。各国人受了他的感动,全都开始实行解放奴隶。 H /*^$>0Uo  
d\'M ~VQ  
nYTI\f/8v  
h&; \   
‘寸心’是说人的心在胸中只有方寸之大,古语说:‘一心洁白,留方千古。’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名叫杨震的人,夜间有人给他送贿赂,说这件事谁也不会知道,请他收下,杨震当即告诉行贿的人说:‘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何可以说谁也不知道?’所以,杨震四知的清廉洁白名誉,乃得传之于后世。 ]e7D""  
%~ZOQ%c1  
gXc&uR0S  
Hg*6I%D[So  
总之,人的一念至诚,可以动天地,所以我们应当勤去恶念而常起善心。 (:vY:-\ bO  
#oJ9BgDry  
ZsNUT4  
+twJHf_U  
【前集一八0】 '?wv::t  
Z!^iPB0~D  
8mV`|2>  
c]t =#  
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J$]d%p_I  
onHUi]yYu{  
~Se/uL;*  
!@%m3) T8  
7月2日 F~)xZN3=  
2Q-kD?PO,  
\E]s]ft;+  
.#lQZo6$\|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P=(\3ok  
\ bd? `."  
?N&"WL^|  
^h4Q2Mv o  
在世间,有奇言异行的人不知作了多少惊怪骇人的事,他们为了使人家知道他们的不平凡而想扬名于世,当然很好。可是,从古至今又有几人可以安全度世,全了性命呢? b?h"a<7  
[ wr0TbtV  
g>T'R Vb  
)I$_wB!UV  
所以,言行怪异是涉性的祸根所在,只有道德才是合身保家最好的方策。以前庄子的混沌比喻不过是警世的一种寓言,人在混沌时期的无为无事,当然就无伤人之本性。 D{PO!WzW  
&*T57tE  
){L`hQ*=w  
yngSD`b_P  
太古时期的人大都很长命,到了后来人的智慧日渐进步,与外界接触更多了,于是变化多端加深,终于夭折了寿命。因此,只有与世无争,免招了忌不讨人厌,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8&3+=<U  
s:i$s")  
~^KemwogPN  
D9 ,~Fc  
【前集一八一】 y =G  
{*yhiE,  
7?Xfge%\  
HVh+Z k  
阴谋怪习,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祸胎,又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召和平。 w3fi2B&q  
"a>%tsl$K  
k0{Mq<V*%  
%(,JBa:G  
7月3日 Cp_"PvTmT  
O`rAqO0F  
z*I=  
0E o*C9FP~  
忍得住耐得过,则得自在之境 | t3_E  
U3 ED3) D  
"72 _Sw  
pc:~_6S  
古人说:‘登高涉险,临深履薄。’这个时候就要用上‘耐’这一个字。不仅是登山踏雪需要这一个‘耐’字,同样的,你接触阴险的社会,有高低障碍横 互 在眼前,如果你不能坚持住这一个‘耐’字,很少有成功的。如果忘了这个‘耐’字,就立刻跌到了深山幽谷棘丛中,遭遇到丧身的危险。 Nr uXXd  
"Do9gW  
h9 [ov)  
Mp7r`A,6  
从前有一农人,他家的后面有一座山崩塌了,他每天把后面山上的土运一些到他家前面的水塘。有一个有知识的人看见了,就对他说:‘你每天运这些土的目的是什么?’农人一面擦著脸上的汗,一面说:‘我用山崩了的土填满前面这个池塘,将来山也变成平地可以种田,池塘则变成菜圃种菜。再撒上一些麦种,一年的食粮也就不虞匮乏了。’ ,d&~#W]  
n)^B0DnIk  
zG+oZ  
0 \&4?  
这个有知识的人笑了起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你这是在说梦话。恐怕你日以继夜不停的工作,这一生恐怕也不会填满,我看你还是早早停止这个工作吧。’ :&9#p% /  
[gqV}Y"Md  
jbMzcn~ehI  
!xA;(<K[^  
这个农人摇摇头说:‘也许你说得很对,但是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能够忍耐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在我这一代即使不能成功,可以由我的儿子继续来工作。儿子不能完成,再由孙子那一代来工作。’ 7:9WiN5b  
;~tKNytD`B  
+*lSB%`aS  
7o'kdY Jzo  
有知识的人听了这话不禁愕然:‘你说的话简直是荒唐,和你这样的人说话,是自白的浪费了时间。’说完就气愤的走了,而农人仍然头也不抬,照旧做他移山填池的工作。 pN1W|Wv2  
sj0Hv d9  
xBl}=M?Qu  
Y{f;qbEQH'  
看了这一段故事之后,应当效法这农人的作风,还是听从有知识的人的说法呢?  gX.4I;  
svHs&v  
+p>tO\mo  
!1-:1Whz8  
我想还是应当效法农人。不是吗? ko=vK%E[  
S^a")U4  
x_s9DkX  
Kw"7M~  
【前集一八二】 sMs 0*B-[  
f0O"Hm$Z  
q: ?6  
}9:d(B9;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吋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坠入榛莽坑堑哉? m7cp0+Peo  
A@f`g[q  
g.iiT/b  
u\Tq5PYXt  
7月4日 eM*@ }3  
NcwZ_*sqj  
6rq:jvlx$  
yI)~- E.  
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4$@5PS#,  
at/besW  
<t.yn\G-w  
h/QZcA  
凭一人的事业功名与天齐,或者是诗歌文章光海内,到头来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游戏人生。  r@/+  
P!0uA kt9C  
[qI, $ +  
OU/ PB  
所以,这些由外物而建立的人生,都是止于人间一个短短的时间而已。吾人最可尊敬的东西不在身外,而在于本心。如果人心的本体不受污秽,像玉石一般清莹光辉,就是不建功立业、不作文章,也是堂堂正正的做人。然而,世间许多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被外物夺了他的心,这真是可怜之至。 3tA6r  
CM!bD\5  
"2 o)1G  
}BzV<8F  
禅宗修佛之道是直指其心而不求物外,所谓‘明心见性于一念之间’就是必须先觉悟心体的本真,才能达到圆觉真知之境,修佛的方法,莫过于禅宗最为直截了当。 "!+q0l1]@  
3.xsCcmP  
1<Qb"FN!2  
mC8c`# 1T  
【前集一八三】 (w6024~  
/MosE,7l  
%f*8JUE16  
K*d+pImrV  
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 ![0\m2~iv  
xbvZ7g^  
q~ T*R<S  
K\,)9:`t  
7月5日 SdeKRZ{o  
+YI/(ko=  
gC> A *~J;  
UQ}[2x(Kb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T5V  
`!K(P- yB?  
-V%"i,t  
{M )Y6\v  
当你在事务繁忙的时候,要想忙里偷闲,就得先在闲暇的时候找一个机会,也就是说,在平常无事的时候,要把心安置好,有寄托的地方,然后,在忙里才能不乱方寸而有悠闲时间。当你在喧哗闹乱中,想要取得一个寂静的境界,就必须先要在寂静当中立住一个中心主宰,也就是把自己的心紧紧的放在主宰万物上;要使心不受外界的影响,否则心随物动,心就要见异思迁,心就要随事而变了。 kL*  DU`  
f)Z$ ,&  
"fU=W|lY  
|p-, B>p!  
英雄豪杰在战乱中,每能当风高歌对月吟诗,其心显然犹有充裕的境地。伟大的人物临生死之变的时候,心不稍动,反而悠然像平时的料理事务。这都是掌握住良机,建立一个主宰,才能达到这一个境界。 @_J~zo  
bd5\Rt  
&&nvv&a  
+ZQf$@+  
【前集一八四】 LD0x 4zm$m  
[h {zT)[  
SRRqIQz  
b>er'U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困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iT227v!s  
^yb3L1y  
Hca vA{H  
Tuo`>ZA  
7月6日 @/9#Z4&d0  
%-/[.DYt  
W_Z%CBjcT  
&z+nNkr?yN  
为天地立心,为子孙造福 h.l^f>, /  
YNRpIhb  
.hzzoLI2  
|Rd?s0u  
心体是一个小天地,它和大的天地是相融合的。为了完成这天地应有的使命,人应当体会到我心即是另一小天地,所以应当为天地立心。 wa\Yc,R  
04D>h0yFf  
bqWo*>l  
^KM' O8  
为天地立心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泯灭本心;第二是不要苛待他人到不堪忍受的痛苦程度;第三是役使万物要任其自然,不可以过用超越了限度使其力全消。此三者即是人天地之心,人若能善为体会运用,就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D~mLs;&  
mCb(B48]%X  
.D!0$W mOZ  
{^a"T'+  
不昧己心的人,心地一定是光明正大的;不尽人情的人,热情一定是充沛有力的;不消耗物力的人,则一定爱惜物力。心地光明的人,则公正无私;热情充沛的人,则人情厚重;爱惜物力的人,则不怕缺乏。此三者可使大地立心、民命安稳和万物生息。这不但可以使现在的生活美满,也可以为将来的子孙造福。 V|13%aE_v  
 iVu  
!KKkw4  
M ~z A  
【前集一八五】 ;6KcX\g-  
3X=9$xw_  
aY@]mMz\  
P<ElH 3J`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a5|3  
>-*rtiE  
3CL/9C>  
g Fizw:l  
7月7日 4>-'wMW")  
UyTsUkY  
A<fKO <d  
Qz=F nR  
为官公廉,居家恕俭 U5\^[~vW  
|r>+\" X  
BKvX,[R2  
Q,9"/@:c,  
作官的人,应当遵守两句话:第一是‘公平无私来办事,不要以私情而害公义’,也就是不能以私情来左右事务,这样的办事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而智慧也朗朗光明;第二是‘清廉洁白’,不图私利才能够被人家尊敬信服,自然也就不失个人的威严。 @a$_F3W  
r'/&{?Je/  
Z$LWZg  
}E0~'  
其次,治家也必须遵守两条训诫:第一是‘互相原谅对方过失’,这样就不起什么不平或抱怨,家庭间使和气融融,心境自然平稳;第二是‘力求俭约不浪费’,量入为出,别家用常常是富足而没有缺乏的忧虑。 BZ* ',\o  
duFVh8  
$P&{DOiKS  
d,8L-pT$FM  
n=J~Rssp  
【前集一八六】 )S@e&a|  
H=RzY-\a%  
lR5[UKr  
b 5<&hN4g  
居官有二话,曰:‘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cDSiD  
Z}#'.y\ f  
6?$yBu9l  
cvxYuP~  
7月8日  DA]<30 w  
~" |MwR!0  
kl%%b"h'  
o&0fvCpW  
处富知贫,居安思危 gB|>[6  
o@:${> jw  
Q]$gw,H"6  
"jV :L  
人当富贵的时候并不感觉到有任何不足,所以对于贫穷人的苦痛,他们也感觉不到。 .);~H#  
nsn  
#{K}o}  
fGj YWw  
然而,世事变幻无常,人们被运命之神所愚弄,曾几何时由高贵的地位变成了贫贱的环境。所以,我们应当在富贵的时候,不要忘记贫穷人的痛苦。常言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能够常常这样思想,就能够保持富贵悠久了。 VzD LGLH  
Fn xPM`Zx  
`yF6-F  
iMjoa tt  
其次是人当少壮时代,血气旺盛,对于外界环境毫不惧怕,身体强壮勇气百倍。然而,岁月易逝,不知转瞬者之将至。所以,在年轻的时代,要知道衰老时期的辛酸痛苦,应当事先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i<@"+~n~GK  
\A7{kI  
#N Qpr  
|ecK~+  
古语说:‘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又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都是教人爱惜青春的意思。 2tD{c^ 9<  
mv] .  
/5:2g# S4  
+q n[F70}  
【前集一八七】 uDD{O~wF,  
C2}n &{T  
6<1 2j7  
S!WG|75 B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m';j#j)w  
v z6No%8X  
2qd5iOhX+  
QiH>!Ssw  
7月9日 'F2g2W`  
la4 #2>#WZ  
S:B$c>  
)|3BS`  
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a O6%  
3bYP i^  
)R6h 1  
+@], JlYf  
处世之道,首先要明哲保身。如果一个人自己持身清白太过,亦受他人的忌视。人处世能够清浊并包,容纳污秽,则豁豁大度,众望所归,以之成名建功立业都是无往而不利的。古时楚汉相争,汉王能容物而项羽对人嫉苛,故汉王获得垓下一战的成功。 &3gC&b^i  
`A \,$(q+  
jkAWRpOc)  
E? l K(C  
与人交际爱憎好恶之念不可过于分明。一切贤愚善恶总须包容于心,则未有不受尊敬的。古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也就是这个道理。 g y5^JL  
H=lzW_(  
9*~bAgkWI  
9K!kU6Gh  
做大人物处世,要诀亦在于此。 ^AhV1rBB  
=&T %Jm}  
gGZ-B<  
n( RQre  
【前集一八八】 T<? (KW  
0 JT"Pv_  
6-E>-9]'E  
|\.:h":!0~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A6D&-&z  
@ TJx U  
S)LvYOOB@  
Ec/&?|$  
7月10日 R7\T.;8+  
90 wGS_P04  
ca=sc[ $+  
j]HzI{7y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f \ E9u}  
68*a'0  
8c`E B-y  
l bs0i  
黄雀食虫,猫来捕鼠,天地间万物是互相制服著的。 j(~e{HZ  
ycq+C8J+Ep  
K_! R   
cN%  r\  
所以,小人也自有制服它的人们存在,无须我来和他为敌,小人自有他的敌手。我如果不与小人为敌,小人自然也不会和我作对,这样便可以避其祸害了。 t=nZ1GZyM  
YCl&}/.pA  
>}T}^F  
F8H4R7 8>;  
对君子切莫逢迎谄媚,因为君子是公平无私的,我如向他卑躬屈膝,反而引起它的鄙视,即或有所乞求,他也绝不施以恩惠。 N\l|3~  
/a,"b8  
:+_uyp2V  
>\br8=R  
所谓‘士以器识’,千万不要在君子面前失礼,致使他对我的器量低估过甚了。 :o3>  
$^:s)Yv  
pO?v$Rjl  
e&@;hDmIX  
【前集一八九】 joz0D!-"#  
Ztl?*zL  
&x?m5%^l  
<-6f}wN  
休与小人仇仇,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7 D(Eo{ue  
`cQAO1-5  
*@I/TX'\rY  
v6U Gr4  
7月11日 7Pe<0K)s(  
&]"Z x0t5%  
(H^)wDb  
&|-jU+r}B  
疾病易医,魔障难除 8n/8uRIR  
*I:a \o~$[  
~6A;H$dr  
n\ 'PNB  
放纵情欲的人,好像口贪美味,耳贪妙音,心恋酒色,痴迷不悟。这些病当然比身体所得的痛要难治得多,但还不能说是到了不堪救药的地步。 |.*nq  
n'To:  
2P/ Sq  
&w!(.uDO  
顽固于偏颇的道理,执一而不化的人,不接受他人的劝说,更不可以理喻解,这样的病想要治疗可就难了。 mzRH:HgN?  
LpK? C<?x  
q2 b>Z6!5  
FMX ^k  
除去事物的障碍还不算是难事,但想除去拘泥于理由的障碍就难得多了。这种人即所谓的‘食古不化’。 / Q| Z&-c  
uc{s\_  
A$g'/QM  
E- jJ!>&K  
王阳明说:‘除山中之盗易,除心中之贼难。’除有形的痛易,除无形的痛难。纵饮的痛是俗人的病症,执理的痛是学者的病症,和有病的学者去谈究竟,是谈不出什么好结果的。 /IQ$[WR cx  
4A`U [r_>D  
:F8h}\a*  
S5BS![-QK  
【前集一九0】 1%$t;R  
).)^\  
r>#4Sr  
BZQ"[-V{  
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SV$m  
kyi"U A82  
r^7eK)XA_  
z"nMR_TTu  
7月12日 4|&_i)S-Y  
+H:}1sT;n  
.wV-g:2  
XuoyB{U  
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 Paf-/  
8e5imei  
00B,1Q HP  
o2D;EUsNX  
修养身心好比是冶炼刀剑,百炼钢能成绕指柔。‘若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工夫越久,其钢越纯越硬。 ,. zHG  
\3&1iA9=)  
`_()|;!y  
+~>cAWZq_  
古时候楚国有夫妻二人冶铁炼雌雄二剑,雄剑名叫‘干将’,雌剑名叫‘莫邪’。他们用了极强的火力都炼不成功,最后,这个男人为了增强火力,自己跳到炉中做燃料,于是雄剑成就了。女人见男人跳到炉中成了雄剑,她也跳到炉中,做了雌剑的燃料。于是,雌雄二剑干将、莫邪遂成千古的名剑。不过,这段故事不见于正史,只是一段传说故事,但也足以证明古人做事的专心与牺牲精神的伟大了。 u4tv= +jh  
5dX /<  
`>4"i+NFF8  
EfB.K}b^  
炼剑工夫不深就不能成为名剑,一般人凡事欲求速成,根本谈不上修养。其次,做事好像是用千钧之力拉开硬弓,必须用上全身的力量,如果轻拉而轻发,必定不会中的。如果轻于著手、草率从事的话,也必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功效。 wg+[T;0S  
$."D OZQ3U  
;m=k FZ?  
j[Jwa*GQP  
【前集一九一】 Yl&bv#[z  
Y[N@ )E_G  
mlYkn  
bt*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养;施为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rf^ u&f  
]z!Df\I  
75pn1*"gQ  
4/V;g%0uN;  
7月13日 .,sbqL  
]VR79l  
d\R "?Sg  
[b+B"f6  
宁为小人所毁,毋为君子所容 -_xTs(;|8  
ef7BG(  
n&!q9CR`  
Q4Nut  
小人的行为是只要认为对自己有利益,对方虽然是恶人也可以互相为用;如果没有利益,对方虽然是善人,他也不去接近。小人只是知道依著自己的利益而予人以毁誉。 4p7j "d5  
m 7S`u  
@QMU$]&i]  
U2r[.Ru  
所以,被小人嫌忌或诽谤,于个人并无丝毫的损失。如果为小人所喜悦而自以为得计,那就难免被人家认为是与小人臭味相投了。 HZ2f|Y|T  
U ;A,W$<9  
Q/@ pcU  
]UkqPtG;  
君子虽然面对一个人,也要讲道说法,导人向善。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轻易的放弃,而对于没有希望的小人就不用说了。 HVdB*QEH  
O=vD6@QI  
<*I*#WI&B  
194n   
所以,受君子的斥责,正是证明自己还是一个有希望的人。如果我有了过失,受君子宽恕而不加责备,那就说明我已没有做善人的希望了。 }vU^g PH  
{Mb2X^@7  
ykR d+H-t  
f 8\DAN  
【前集一九二】 K8/jfm  
VnqcpJ  
Ey.%: O-Dv  
;?q-]J?  
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iSX HMp4V  
nq,:UYNJ  
]XcWGQv~  
.}GOHW)}  
7月14日 2Lytk OMf  
TS`m&N{i")  
>;]S+^dXY  
c'XSs  
好利者害显而浅,好名者害隐而深 FJq g,  
'0^lMQMg  
s ?"\+b  
Lf:#koaC  
整日为利益而奔走的小人,自始就不重视道义,做事的时候公然超出道德的范围,去做那些不正当的事,流毒于社会,当然为社会一般人所指责,但他为害的范围并不深广。 p' 6h9/  
u aYI3w@^  
e x#-,;T  
6-~ZOMlV  
反之,为求名誉的伪君子,戴著假面具,在暗中却多行不义与不德,他对于社会的害处使人不知不觉,久而久之其所行之恶越多而其害处亦越大。在社会里,教育家、宗教家和事业家,在名教、慈善与社会救济等等的美名之下,以饱私囊的人不知有多少,而其害处之深也不知有多大啊! n2dOCntN>  
Y3#8]Z_"}O  
>(_2'c*[w  
R_9M-RP6*  
【前集一九三】 n!sOKw  
^I9U<iNIL  
&lID6{79Z  
9@?|rj e9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Adet5m.|[8  
Pc`)D:/}R  
2I3H?Lrx!m  
}+}Cl T  
7月15日 xi=0 kO  
h@]{j_$u  
GPizR|}h  
PdEPDyFkh  
忘恩报怨,刻薄之尤 p I.~j]*:{  
-aLM*nIoe  
:`K2?;DC8  
AQtOTT$  
人情的缺点有种种不同,其中最无人情缺点的要算是受恩不报;反之,对人有怨,时常挂念于心。这样的人要算是违反人的常情了。 tSY4'  
AHMvh 7O?  
belBdxa{"  
n^rbc ;}  
听见人家的恶事,不管真假却深信不疑,并且以幸灾乐祸的心情来待人处世,唯恐人家比自己强,希望人家都不如自己。 k.})3~F-  
r" 7 PSJ  
 c_,pd  
P8#_E{f  
这种心理如果能导之以正、化之以德,未始不可变成向上前进的意志,但是,如果任性妄为而不受人批评指正,则养成残酷刻薄的行为,最后终至身败名裂。 *%\Xw*\0  
8QMMKO ui\  
GO"E>FyB  
m^zD']  
【前集一九四】 +vH#xc\'  
P T~F ^8,)  
mM L B?I  
Lp3pJE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m;nH v  
fT{jD_Q+3  
txm6[Io  
I %sw(uoE  
7月16日 VU6+" 2+'2  
JvEW0-B^l,  
1;+77<  
c 6 .j$6t  
谗言如云蔽日,甘言如风侵肌 4uH} SG[  
H@1q U|4  
m<LzgX  
EiP N44(  
人们受了谗言诽谤,或破人恶意攻击,心中有冤无处诉,感觉委曲,然而事实总是事实;如果不是实在的诬陷,这不过是短暂的黑暗,宛如乌云遮日,不久云散而重现光明;所以,人们如果被他人造了谣言,最好不去理会,久而久之自会水落石出,谣言不攻而自破了。因此造谣言的人如果再去挑拨离间,也就不再发生效果了。 dNCd-ep  
i!fk'Yt%  
lYS "  
\),zDO+  
人们都喜欢赞扬或受人尊敬。有些人专会收买人欢心,对人当面恭维,这种谄媚阿谀的风气,如果不改正过来,就好比是由窗缝钻进来的寒风,不知不觉逼侵人身肌肤,久之便得了寒风侵袭的病症,使人受了健康的损害而不自觉。 p.<d+S<  
(uX"n`Dk  
3 g:P>(  
Sj:c {jyJd  
所以,甘言蜜语欺骗人的话,绝不可随便听信,以免损害了品德。宁受人谤勿受人扬,受人诽谤则知所警惕,受人谄媚则败德丧身而不觉。 3''Uxlo\  
t|9 vb  
J7`;l6+Gb  
' R2*3<  
【前集一九五】 F&#I[]#   
G^z>2P  
?v-!`J>EF#  
J*zQ8\f=}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fB&i{_J  
Pf;RJeD  
*3h_'3yo@  
yRD tPK"E-  
7月17日 kyZZ0  
D+N@l"U{  
YE:5'@Z  
 ;\f0II3  
戒高绝之行,忌褊急之衷 QxuU3# l  
&_s^C?x  
"rc QS H  
AFeFH.G6Jr  
高山峻岭地质大都是岩石,所以草木不易生长;拿来和人相比,就是说人的性格如过于刚慢自用,过于坚顽就不易与人相近,结果孤立无援,事业难成。社会是一群人民的组合,如果大家对你印象不好,又将何所适从呢?反之,在溪谷幽深之处,草木苍翠,这是说人的性格如果能够俯顺人情,则大家都愿意相亲接近。 *v: .]_;  
.g7\+aiTUd  
7<L!" 2VB  
D><^7nr%  
另外,在水湍急的洪流里面,鱼鳖很难停留。这正代表人的性格偏急狭隘,量小不能容物,则他人都避而远之。又如在深海巨洋里面,不但能容鱼鳖且可隐匿蛟龙;这好比人的气量宽大能够包罗万象,则人们都愿来趋附。所以,君子处世要兼容并包。古语说:‘得道者多助,失德者寡助。’人能谦恭待人,仁民爱物,自不会孤立。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就是这个道理。 bSQj=|h1  
@ *uZ+$  
+;*4.}  
9 &Ry51  
&h.?~Ri  
【前集一九六】 oA:`=f%\  
6JeAXj1g+  
EP90E^v^  
![eY%2;<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10-01
7月18日 bweAmSs  
?%D nIl>  
Bt1v7M  
ttt4h  
虚圆立业,偾事失机 TN08 ,:k  
(h[. Ie  
6\VZ 6oS  
G_WHW(8   
古今中外,成大功、立大业的圣贤豪杰,做人多半是虚心求教,宽宏大量,其做事则能机敏圆融容人纳物。 L. S/Mv  
^X"x,8}&V  
}I#_H  
u@`y/ ,PX  
反之,执著顽梗不化的人,做人则心性偏激,不能容物,做事则主观太强成见太深。 IJ:JH=8  
O*n@!y e  
l%?()]y  
.ezZ+@LI+#  
伟大的人物能善于用人,凡事从大处著眼,不拘泥小节,所以因人成事,其功业成就并非出于偶然。而执著自恃的人,却往往失掉机会,甚至功败垂成,楚汉相争的项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wR!l# !  
V^>< =DNE  
& IsPqO  
rZ.z!10  
【前集一九七】  aN6HO  
dYlVJ_0Zr  
}D3hP|.X  
6TXTJ]er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7&w[h4Lw  
[o7Qr?RN  
=rkW325O  
3a}c'$F>_'  
7月19日 sv#b5,>9  
"5EL+z3v  
nyOmNvZf  
ZXIz.GFy+  
处世要道,不即不离 I= cayR  
FJ{&R Ld  
jz>b>;  
M=4b  
处世如果和俗人混同搅在一起,自己也就成了平凡之人,谈不上什么建功立业,崭露头角。反之,如果不同于世俗,并且表现出与世俗完全不相同,那就被俗人排除而孤立起来。所以,处世既不要流于世俗,也不能与世俗完全相异,总要中正不移合乎中庸之道。仿佛人在水里面游泳,既不能离开水面,也不能沉溺水里,才能向前进行。 qd~9uo&[Ig  
&]A0=h2{P*  
41Ab,  
6!;D],,"#.  
其次,做事情不要讨人厌恶,但也不能使一切的人都喜欢,因为事业不是一人之力所能成就,会与很多的人发生关系。讨人厌恶,则人人不愿同他接近,做事就无人帮助,事业也绝不会成功。如果要令一切的人都喜欢,必须迎合一切人的意旨去作业,结果是不能按著自己的意志去做,也做不出什么有益的事业来。 k 6i&NG6  
?N@[R];  
!-&;t7R  
~8-xj6^  
因此,吾人是既不讨人厌恶,也不讨人喜欢,能够处于中庸之道无太过与不及,这样才是处世的仪规。 xX Dj4j,  
/*GCuc|  
yb0Mn*X+ N  
_~}2@&*G"  
【前集一九八】 OsRizcgdA  
kP^=  
_NpxV'E  
&^Gp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2 i NZz  
o]GZq..  
gr# |ZK.`  
FMWM:  
7月20日 j6L( U~%  
@%fL*^yr;C  
l|;]"&|_]c  
1xO-tIp/  
老当益壮,大器晚成 1qm*#4x  
7?);wh7`  
: JSuC  
#)iPvV'  
人当少壮时,年富力强,血气方刚,志气旺盛,精力充沛。一到老年精力衰颓了,志气也不免消沉,一旦有了疾病便一病不起,所以,人到老年应格外锻炼体格奋发精神,越老而越壮健才好。就像黄昏日头虽然快要落下,仍然映现出一片绚烂的云彩。 !\^W*nQ>l  
R D?52\  
s k3 AwG;A  
lB8g D  
一年之中到了冬天,行将岁暮,一切草木都露出枯萎状态,唯有那橙橘之类树木,正在默默结果生实。所以,君子在晚年更应当比少壮时期精神百倍,古人说:‘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意思也就是人到老年当如松柏之强劲,做事应当贯彻到底,亦如人生最后都有个归宿,凡事都有个结果啊! !;${2Q  
,"YTG*ky  
vY,D02 EMw  
*D1vla8  
【前集一九九】 d'b9.ki\  
}'n]C|gZ  
%c8@  
2lqy<o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3~Ap1_9  
Ue"pNjd|  
 [ A 7{}  
VssWtL  
7月21日 M)H*$!x}>  
"M^mJl&*b  
#qK5i1<  
LyL(~Jc|  
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KEr@h,N  
'q@vTM'-  
nU isC5HW  
ToD_9i }6  
‘行知病虎,立如眠鹰’是形容人聪明才华不外露,但也说明了人的心机深刻,智谋高远隐秘。 >Pvz5Hf/wW  
%7?Z|'\  
>&^jKfY  
Yvu?M8aK!  
所谓:‘静若处女,动若脱兔。’当鹰在搏兔或虎在攫食的时候,最先是不动声色,不露锋芒,懒懒的好像在睡觉,其实它是在作准备,不发则已,一发即必达到他攫取食物的目的,所以,君子应当要有‘鹰立如睡,虎行若病’的工夫,才能勇于任事。 &VG  
e_cK#9+  
\eRct_  
rFp>A`TJ  
常言说得好:‘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也就是说,君子要聪明才华不露,才是明哲保身、消灾远祸的最好方法。 *9EW &Ek  
1y,/| Y  
t >.=q:  
.>LJ(Sx9b  
【前集二00】 cIrc@  
OG G9f??  
Dt iM}=:  
H?V b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入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4Tb"+Y}  
;<nJBZB9u  
Wr'1Y7z  
gP |>gy#e  
7月22日 }02(Y!Gh  
%J1oz3n  
 s=556  
n9-WZsc1  
过俭者吝蔷,过让者卑曲 8NTE`l=>/  
k~, k@mR  
8xkLfN|N=  
$R:Q R?   
俭为美德,但太过则变成吝蔷,有伤大雅。礼让是美行,但太过则足恭曲谨,反而有失常态。所以,君子处世无过与不及,只要恰到好处。 rd)W+W9  
9n"MNedqH  
9\0$YY%  
H5o=nWQ6e  
处于动乱的社会,人心陷溺已久,只知争夺权利,忘掉道德义行,以致风俗日坏,道德沦亡。 #Jr4LQ@A9  
Q{yjIy/b  
M|{NC`fa  
yM,Y8^  
要想使人心恢复,重整道德风俗,只有从生活上著手。 a>Zp?*9  
sa"}9IE*8  
Dv&K3^~Rfb  
L^bX[.uZw  
首先应当制止奢靡浮华的生活和改正虚伪不诚的风气,使人人生活节俭朴实,养成崇礼的德性,在物质生活上不要太吝蔷,或是太奢侈,在精神生活上要宁奉之拙勿失之巧。做到这样,才能够转移风俗,振作人心。 tJ&tNSjTi  
1xSG (!  
w6pXF5ur>  
g}L>k}I?!W  
【前集二0一】 >2X-98,  
C;.,+(G  
}<*KM)%  
!0F+qzGG7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吾,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MV07RjeS  
,J:Ro N_:  
Q X-n l~  
b[:{\ !I  
7月23日 k|U2Mp  
 M+:9U&>  
;WgUhA ;q  
\xQu*M:!  
喜庆安危,勿介于心 i6g=fx6j*  
> `0mn|+  
S0}=uL#dt  
.N`*jT  
不要忧愁失意,要知道失意正是得意的基础。不要欢喜得意,要知道得意正是失意的根源。不要以为有恃而无恐,应当晓得‘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6RDy2JAOP  
;|:R*(2   
'K#ndCGJ$  
ExeZj8U  
天道尚不可久恃,何况人事呢?不要怕起头困难,这困难是为了更向前进一步。 yqB!0) <  
FW|_8q?}<  
Cl{Ar8d}  
2u+!7D!w$  
在佛家看来,人生原无得意与失意,只是人的观念的分别。世间一切事物皆知电光石火,皆知梦幻泡影,在人生道路上只有用辛苦突破艰难,就像蜗牛爬壁,一步步的往上而已。人入世以来,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只求人生在世平安即可。 g!9|1z  
@7KG0<]h  
+[_3h9BK  
j0s$}FPUI  
【前集二0二】 NB+/S;`  
;~'&m  
dlIYzO<  
v TTXeS-b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7!\zo mx  
@PctBS<s  
U.JE \/  
n7yp6 Db  
7月24日 /'b7q y  
S5d  
n 8 K6m(  
7R# }AQ   
宴乐声色名位,三者不可过贪 DJAKF  
^)( tO$S  
II!~"-WH  
,]]*}4[r  
日以继夜贪图酣乐的人家,是奢侈浪费生活的代表,这样的人家享受过度,等到福报已完,便互见衰败消亡。 PC|ul{[*}  
MH9vg5QKp  
D3%2O`9  
U3Z-1G~*r  
古时候读书的人都是‘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如果在读书的时候就贪爱那些声色之乐、华美之装,这样的士人,也绝对不是真的读好了书。即使是读了些书,也不是治国安邦的经典。不过是一些骚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于世无补,于身无益,结果无声无嗅的埋没了一生。有的文人无行,还做出许多风流韵事为后人的笑柄。 JYv<QsD  
C\B4Uu6q  
BRM!g9  
t[@>u'YKt  
有知识的人,如果名利心太重,就会不顾一切争权夺利。自古为了功名利禄臣逆拭其君父者,不知道有多少,如王莽、曹操、隋炀帝、唐太宗之辈,尽管是位高权重,或是贵为天子,但是在百代之下,后人的笔墨形容,也是难脱公道啊! ]hoq!:>M1  
OmS8cSYGc  
b};o:  
 WjCxTBI  
【前集二0三】 p@[ fZj  
{^1''  
8@RtL,[d  
}r!hm?e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住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士。 sx}S,aIU  
\ Ce*5h  
S4'<kF0z  
-4P `:bF  
7月25日 c*\;!dbP  
tw&v@HUP  
-Mz [S  
mCG&=Fx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HrfS^B  
1ANb=X|hig  
"/mt uU3rt  
F\L!.B  
世人多半以为自己所喜欢的便是快乐,反而被乐心把他引到了苦痛的境界。比方说喜欢吃好穿好的人,认为衣食丰满就是快乐,不知他被这享乐的心引到了负债累累的境域,因此是苦痛不是快乐了。 ivyaGAF}+o  
lW|v_oP9  
'4Fwh]Ee  
T[#q0bv  
反之,明达事理的人,常处逆境和有不顺心的地方,但他仍然不以为苦,反而照常感到快乐。他的苦心,可以换来人生真正的快乐。 i'4.w?OZ  
]vP}K   
>?rMMR+A  
 xu%eg]  
比方名人,在开始的时候都要经过困难和恶劣的途径,而他们都能一一克服,不以为苦,十年埋头窗下苦读,终于一举成名了。武将亲自披甲上阵,不避艰险去杀敌攻城,终能立功异域。这都是先苦而后乐,由苦心得来的快乐。 Z*Gf`d:  
u05Yy&(f  
ra>2<  
-e sQyLx  
世人不加认识,只知贪图享受快乐终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反而陷入极大痛苦的深渊。 ~QDM .5  
R= F_U  
i];P!Gm  
0!7p5  
【前集二0四】  Ip:54  
ODhq `?(N  
Poa&htxe1  
qmt9J?$k  
世人以心肯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为苦心换得乐来。 ,wXmJ)/WZ  
44|tCB`  
o]<9wc:FZ  
w( _42)v]g  
7月26日 4e#$ -V   
u6 Lx3  
'tvuw\hhL  
 qLP/z  
过满则溢,过刚则折 ,isjiy J  
R&a$w8  
/zoy,t-i  
0bT[05.  
当一个人官高禄厚登峰造极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准备,万一有什么不幸或变故的话,也不至于一蹶而不振。所以,凡事应留余地,就是不为自身的荣辱打算,也当为后世子孙的安危著想。 :O$bsw:3w<  
RjVmHhX  
X2rKH$<g  
i7e6lC  
但是,人多半是在得意时不为失意时作预先的准备,终至满盈招祸,等到了穷途末路再后悔就迟了。 U+@U/s%8  
x!\q69ndv  
7(N+'8  
Qh(X7B  
俗语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人如果能够明白这中间的道理,就应当好自为之,知机善退,才不会招致失败。 L+(ng  
m[74p  
[ ~2imS  
K,$rG%c zX  
【前集二0五】 )>S,#_e*b  
]JV'z<  
(QJe-)0_y  
J9p4\=9  
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e,MsF4'  
`fTM/"  
g\ vT7x  
"Y=`w,~~  
7月27日 Dfa3&# #{  
\Z&Nd;o   
upL3M`  
qc 5[ e  
冷静观人,理智处世 CgrQ" N5  
IA({R E  
|K06H ?6X  
)1KyUQ\e  
人在感情冲动的时候,便忘掉了理智的存在,对于判断事物就免不了发生错误,因此必须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才可以中正不偏。 ^W,5A;*3  
+a 1iZ bh  
y& 1@d+Lf  
yxo=eSOM  
要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想。用了这许多的‘冷’字,不外是冷静的去用眼、用耳、用情、用心。冷静的反面是热情,热情并不是坏事,但如果没有冷静相对,那热情一激动,就要坏事了。 )<:TpMdUk  
;% B9mM#p~  
y,3ZdY"  
Vm>EF~r  
冷静好比是水,热情好比是人,以冷静制住热情,水火既济,可以利民而益物,建功而立业。反过来若是热情冲动,弥漫了理智,就是火水未济,水与火皆不能当其位,结果是两败俱伤。在人事上来说,是既不通情又不达理的。 ]L7A$sTUQ  
 7-!n-  
;'= cNj  
|=m.eU  
【前集二0六】 KP>9hEh  
-4& i t:  
7K:V<vX5  
T?t/[iuHrj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想。 f zQR0  
%kjG[C  
I4{xQI  
~~Ezt*lH  
7月28日 z+yIP ?s}(  
ow.!4kx{d  
\/o$io,kV  
%.<_+V #h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 2)nhW/z6  
5$D"uAp<V  
2_+>a"8Y  
ng"=vmu  
俗语说:‘庸人厚福。’其理由是庸人的心地憨直,其性纯真,他的心宽而舒畅。至于他待人处世,也少用机巧,所谓不失赤子之心。如能教之以仁爱,则未有不诚心待人的,所以他获福必厚。天福庸人的道理,即在于此。 pX?3inQP%(  
b' y*\9Ru  
a[(OeVQ5  
*_o(~5w-K  
反过来看小人,心地狡诈,行为奸伪,事事只讲利害不讲道义。只图成功,不顾后果,这种人绝不会有福,即或他一时用机谋侥幸成功,但转眼也会失败。有时候上天反而还故意使他暂时得志,但在这得意之中,同时给他种下日后悲惨失败的种子,况且,像这种心地狭小的人,也绝不会成大功、立大业的。 .'gm2  
y~@zfJ5/^  
>m,hna]RZ  
dQ.#8o=  
【前集二0七】 Oo}h:3?  
 pUb1#=  
<\u3p3"[4  
MmR6V#@: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myRYb5Z  
$2?AJ/2r$b  
r~j [Qm"CJ  
K+F"VW*?  
7月29日 ,0.kg  
7MLLx#U  
f 7lj,GAZ  
D3X4@sM  
恶不可即就,善不可急亲 ?<TJ}("/  
b j`\;_oo  
/[.V(K D  
kz7FQE  
在上位的人,听见了臣下说他人的丑事,不能立刻就听信。这其间或者是奸人进谗言陷害忠良而假公济私、公报私仇泄愤的行为,或者是捏造事实以诬告他人的报复手段。 h @!p:]  
4JAz{aw'b  
 JhFbze>  
Y \-W`  
同样的道理,人有向上来报告他人的善行,也不可以马上就加以信任,因为这里面恐怕有心地狭窄的小人,利用机会制造谣言迎合上级,以便于达到他登进享福的不轨企图。 cR/Nl pX  
uK2HtRY1  
u;-&r'J>  
1 _?8OU  
【前集二0八】 6FA+q YSV  
Cp6S2v I  
:_~.Nt  
4a+gM._+O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急亲,恐引奸人进身。 d8wVhZKI"  
` 3qf}=Z`  
2@<_,'  
Q=`yPK>{$N  
7月30日 IMH4GV r"  
yx :^*/  
jtP*C_Scv/  
-A dDPWn  
燥性偾事,和平徼福 ,,gMUpL7_8  
d +D~NA[M  
G?1GkR  
b0{i +R  
古语说:‘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细。’智圆而行方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胆大心细的人凡事才不至于失败。 * 9^8NY]  
usB*Wn8  
P0,]`w  
`$B?TNuch7  
如果性燥心粗的人,即使是胆大而不熟考事情的利害成败,匆忙的去做,结果是不会成功的。 >v.f H6P,}  
%N*[{j= ^  
=9GA LoGL  
CO='[1"_5  
青年守则上说:‘和平为处世之本。’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待人接物立身处世,并且得到多方面的帮助,事业自然能获致成功,而福禄自然而然降集在他的身上了。 +[!S[K E  
4]h/t&ppq  
 vW1^  
F@i >l{C  
【前集二0九】 &q-&%~E@  
)!2@v@SQ  
K381B5_h  
uL`#@nI  
性燥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a2]_]E%  
r exv)!J  
.h-mFcjy  
]#)(D- i  
7月31日 mgAjD.  
Q)DEcx-|,  
q? ' 4&  
da7"Q{f+  
酷则失善人,滥则招恶友 fp' '+R[   
]F4QZV( M  
9Da{|FyrD  
l{{,D57J  
待人不要太刻薄,性情刻薄的人,一定不会有待人有恩,居上位者对部下刻薄无比,则部下纷纷背叛,势难常久。父子兄弟之间,如太刻薄,则骨肉相残导致家庭破败。 n1."Qix0  
*#T: _  
bC `<A  
>GGM76vB=,  
刻薄的起因是吝蔷自私,是物欲埋没了良知,渐渐的习而成性,养成刻薄无情的行为。所以,要不刻薄,首先得要铲除自私的观念。 mWT+15\5r(  
j=l2\W#}  
k$3pmy*  
bY" zK',m  
古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交友是不可不加选择与分别的,朋友也有好的,也有坏的。常言说:‘绝无益之朋,交有德之友。’只要不去滥交朋友,就不会招到祸患。交朋友要站在道义的立场,互相帮助增进交谊,如果基于利禄的结合,那就是酒肉朋友,在你有钱有势的时候,他们如蚊蝇之逐臭蜂涌而来,当你金尽势衰的时候,他们就掉头不顾而去,这样的朋友,还不如早早断绝来往为妙。 MJXnAIG?2  
d4S4 e  
u}@N Qeg  
>G6kF!V  
【前集二一0】 "lh4Vg\7n  
9zwD%3Ufn  
|g&V? lI  
o $*(N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謏者来。 nR{<xD^  
n/_q  
23gN;eD+m6  
E(~7NRRm  
8月1日 "cKD#  
?+t;\   
\f9WpAY  
5whW>T  
急处站稳高处看准,危险境地早日回头 |]?f6^ |4  
0cS$S Mn{  
gNB+e5[; 2  
{r_HcI(h  
在风强而急的时候,必须要有力,才站得稳脚步;在洪流巨涛当中,必须靠全身用力,才能经得起考验。性路崎岖不平,如果我们对于应对事物没有饱尝世故的经验,很容易被那惊涛骇浪纠缠著而不得脱身。 4$xVm,n|  
&=g3J4$z  
5Z>a}s_i  
o[ZjXLJzV  
花街柳巷中过活的人,日子久了便被花香柳艳的脂粉香气所迷,如果不能睁大眼,就被情缠绵不得解脱,往往荡产亡身至死而不悟。此时此地如能把标准提高一点,选择适当,心情清醒一下,在这理欲交关的当儿,就能得到退步抽身的机会。 n n7LL+h  
~ WWhCRq  
)p\`H;7*V4  
ihrf/b  
古语说:‘忧危启圣智,厄杰见人杰。’君子处于危险而能及早回头,及时醒悟,则不但消灾远祸趋吉而避凶,并且越能在忧危困厄的时候,显露出圣贤豪杰的本色。 jJ#D`iog5  
yYP_TuNa  
^4n#''wJ  
Bl b#h  
【前集二一一】 z% 8`F%2  
@+b$43 ^  
^Arv6kD,  
Nny*C`uDF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头得早。 FK^xZ?G  
]-\68bN  
MB)<@.A0  
jY=y<R_oK  
8月2日  LCor T-  
YSP\+ZZ  
?'> .>  
/wJ#-DZ  
和衷以济节义,谦德以承功名 KU|W85ye  
1 /M^7Vb.  
//63|;EEkl  
duG!QS:  
有节义心的人,他的气质强正刚直,性情也就容易倾向激烈。刚直固然是他的长处,激烈却是他的短处。为了去其长而补其短,平素就要养成温和的心情去待人处世,调和激烈的性情,才能与世无争,无有后患。 c]4X`3]  
`K{}  
\CjJa(vV  
JwSF}kNs}  
古诗有云:‘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是说功业盛大的人容易招人嫉妒,所以必须处世谦恭和蔼,做事以礼让为先,这样不但可以杜塞嫉妒之门,还可以永久维持功业。 v"k ? e  
!Cr3>tA  
ojM'8z 0Hn  
oco,sxT  
【前集二一二】 "\o#YC  
syl7i>P  
t "VT['8  
sX1DbEjj[o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才不开嫉妒之门。 *K/K97  
rCPIz<  
l U/Xi  
#]}Ii{1?Y  
8月3日 7Eyi~jes  
~B;}jI]d[  
XDPR$u8hM  
L`nW&; w'  
居官有节度,乡居敦旧交 <XLae'R  
t\Vng0  
>Scyc-n  
]o] VS  
做官的人不但处理公文要公正严明,在平日私人的书信之间,也要相当节制。凡事不可以等闲视之,随意的处置。不可使他人轻易的知道你的弱点,这样就不会给小人觊觎与幸进的机会。等到辞官不作,回归故乡,要把一切宦场的习惯与威严一一去掉,不可以再摆官架子,这样旧日的亲友乡邻才都愿和你接近,敦睦旧谊,和合乡里。 vb>F)X?b_  
4S26TgY  
^Q8yb*MN  
o/{`\4  
公私分明,做事光明正大,自然可以阻止黑暗邪恶;做人不自视太高或是妄自尊大,自然就不会招怨与受谤。 oMbd1uus  
s<YN*~  
6e ?xu8|  
b}qfOgd5  
【前集二一三】 kLgkUck8]  
mjD^iu8?  
y0xBNhev  
5M5Bm[X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牍无节,要使人难见,以杜幸端;居乡,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见,以敦旧好。 |Hf|N$  
v'hc-Q9+>  
_Raf7W  
eo]nkyYDP  
8月4日 ZXnacc~s  
qyRN0ZB"A^  
+xYu@r%R  
nah?V" ?Y  
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9YA~n\  
Ow;thNN  
IWo'{pk  
'4'Z  
vkG#G]Qs";  
敬畏大人就是对上服从。今世能够居于高位,他的道德学问必定超人一等,否则政府也绝不会用他主持国家大计,人民也不会推选他。下对上如果表示服从,则命令便算有效的成功。一般人民、下级干部也都能循规蹈矩,勤勉工作而无放纵感情、安逸、偷闲的习性,于是国富民康,国家的一切政治均上轨道,这样的国家一定是富强康乐的国家。 kkl'D!z2g  
ljbAfd  
rj=as>6B  
h .Qk{v  
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就是一切政事以民为本,小民是可敬畏,‘畏’的意思是亲近人民而不欺侮人民。事事能以民意为依归,就不会有豪横专制之名产生了。今天的极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区别,其实也就在于能不能畏民而已。 9k6s  
$ar^U  
v2x+_K}J  
s{^B98d+W  
【前集二一四】 $FPq8$V  
(_pw\zk>  
("a@V8M`$F  
38w^=" -T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石。 ys`-QlkB  
yY#h 1  
XUP{]w`.Z  
#L.,aTA<  
8月5日 a>v *  
:ts3_-cr  
?}Zo~]7E  
%"{P?V<-V  
处逆境时比于下,心怠荒时思于上 GN_L"|#)=  
EDnNS  
+ ?)7 l  
?M:>2wl  
俗语说:‘天下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万事不能尽如人意,不可随自己的意思任意而为。 ZxtO.U2  
4Fp[94 b  
dXTD8 )&  
a"@f< wU~  
遭遇了困难他绝不悲观想想一想世间还有不如我的人,我现在还是很幸福的,则自然心安理得,不怨天尤人了。 #da{3>z:  
QT c{7&  
V*n$$-5 1-  
U`6|K$@  
当我心中起了怠惰的观念,不愿工作的时候,便想一想世间胜过我的人太多 ,人家尚且勤勉不辍,我又何能后人?于是,怠惰的心理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63E6nW M  
\c\~k0u  
6Q:Wo)^!  
~v8X>XDL?T  
【前集二一五】 O i\ s  
sK#) k\w>  
$`lWW6>P  
?|ZbQz(bL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Fip 5vrD  
s*rR> D:  
qm_l# u6  
3jZGO9ttnS  
8月6日 c'Z=uL<Rm  
{ F<0e^*  
ZLzc\>QX  
3wfcGQn|sD  
不轻诺、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 D&FDPaJM  
EV( F!&  
,&BNN]k  
|:C0_`M9  
心在欢喜的时候,乘著一时喜悦的激动,就不考虑一件事的善恶,而轻易答应他人的请求。但等到答应以后,事情要办的时候便发生困难了。这就失信于人,招致后悔。所以,我们不可轻易答应人家的请求,一经答应则要实行办到。但这必须在承诺一件事之先,要仔细考虑这件事情的善恶与后果,能否实行。 kN/YnY*J<  
~ky;[  
RI*n]HNgy+  
CU|E-XPW  
其次,在喝酒喝醉了的时候,不可随意动怒,动怒是最慎重的事。特别是在酒醉之后,心容易激动,一旦发怒就不可收拾,结果‘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T7nI/y  
0d+n[Go+S  
IR${a)  
%Yu~56c-  
再其次,不可乘著一时的高兴而多事,等高兴过了必然产生厌倦而不成功,有始无终。所以,当我们感情与平常不同的时候,就要多加注意,不可随意答应别人的事情,更不可任性处理事情,多管闲事,以免招致后悔与失败。 (?l ]}p^[  
gY7sf1\wX  
Cf(WO-F^  
3(oMASf  
【前集二一六】 I0x)d`  
QD7KE6KP'  
M-t 9M~  
Z]B v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困倦而鲜终。 "mQp#d/'  
%np(z&@wi  
*6yY>LW  
#Z J 1\Ov  
8月7日 +c% jOl  
?kR1T0lKkE  
nT?+^Ruc  
rXW.F'=K6  
读书读到乐处,观物观入化境 Q\4tzb]  
kl]V_ 7[  
AE:(:U\  
93*d:W8Vr  
书是用文字表现思想的东西,书里面的文字是思想的符号。因此善于读书的人,能够熟读玩味的理解其中的思想。书读到妙处,不禁的手舞足蹈起来。这算是得到了书中的真谛,所谓‘不落荃蹄’。 ,\i*vJ#f  
YC1Bgz  
_. 9 5>`  
bse`Xfg  
‘筌’是钓鱼的漂木,‘蹄’是捉兔的陷阱。钓鱼和捉免的时候,虽然要靠著漂木和陷阱,但是只要能捉住兔钓得鱼,漂木与陷阱怎样都没有关系。这仿佛是读书不必依靠书中的文字,只要了解书中的意旨,文字就没有什么用了。所以,善于读书的人,应该认识书中妙处所在。 vb[ 0H{TT2  
ymm]+v5S.]  
;B@#,6t/  
b>ZAkz)U+  
其次,善于观物的人,应当观察到心融神洽的妙处,也就是把精神与物质融合在一起,而不要只拘泥于事物的迹象,然后才能看出事务的真相,所以,观物不能只看表面的形相,应当看破里面的神髓。 S${%T$>  
6 rnFXZ\  
8gavcsVE[  
FO/cEu  
&pY '  
【前集二一七】 '1D $ ;  
zg ,=A?  
KKsVZ~<6u  
))AxU!*.  
善讲书者,要讲到手舞足蹈处,才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 V7E\S  
+.~K=.O)  
(m'-1wX.  
z-MQGq xR  
8月8日 81E EYf  
f +9eB  
X{x(p  
:#g.%&  
勿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勿恃所有以凌人之贫 A8tJ&O rwY  
(l %?YME  
,marNG  
<P#BQt f  
上天在众多的人当中选出贤明的人,为的是教化众人,使愚者智而劣者善。然而,世间有许多学者号称贤能,高高在上,自认为超人一等,不但不去贡献所长,为社会人民服务,反而舞文弄墨,夸一己之长,讥他人之短。论地位是居于社会上层,论享受是驾乎他人之上,他这样违反天命、欺世盗名的作风,究竟是福是祸?到头来总是难逃公道,不受公论的制裁。 `qJJ{<1&U  
/k/X[/WO  
x1Gx9z9  
rQl9SUs  
上天在多数人当中选出一个富人,是为救济众人而来,如果富人不作慈善事业,反而为富不仁压榨贫民,那就辜负了上天的一片苦心,如庄子所说的‘天之戮民’了。 )(,O~w  
^ ##j {h7  
lW5Lwyt8  
R[zN?  
【前集二一八】 \d;)U4__!  
WOn<JCh]  
i[[.1MnS  
rG?5z"  
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聚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 >/74u/&  
{F wvuk  
pyV`O[  
GZi` jp  
8月9日 A5j? Yts  
J&j5@  
-r,v3n  
gIrbOMQ7  
上智下愚可与论学,中才之人难与下手 `xx.,;S  
pnuo;rs  
"*HM8\  
%l8!p'a  
达道的人,对外物断绝了妄执的心,离却了物质的欲念,心思淡泊宁静,凡事顺其自然。其次,无知无识的人,心中既无所知便不会对事物做过多的思考,以致产生疑虑。 4L,wBce;,t  
u D(C jHM>  
@Y`Z3LiR$  
a+HK fK  
这贤愚两者虽属两个极端,但其心中没有偏执的自然状态却是一样的。这两种人都可以和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建立事业。 R]yce2w"z  
^.:&ZsqV  
;.AMP$o`(Y  
*` mxv0w~(  
最困难的则是立于贤者、愚者之间的中方之士,他们也贝备著知识与学问,然而缺乏道德基础,万事凭逞臆测。猜疑之心非常强,一切事情不但做不好,且越弄越糟,这种人是‘成事不足,坏事有余’,和这种人相处实在困难,当然更谈不上事业有什么成功的希望了。 S!PG7hK2  
%T$>E7]!  
g$NUu  
' ds2\gN  
【前集二一九】 kcUn GiP  
x%s1)\^A  
d ;<'28A  
C!:Lk,Z  
至人何思何虑,愚人不识不知,可与论学亦可与建功;唯中才的人,多一番思虑知识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难与下手。 LCSvw  
&OJ?Za@p@)  
G>"n6v'^d  
gH c 1_G]  
8月10日 4AzDWK@/  
M @KQOAzt  
`^#4okg]  
~D@YLW1z(  
守口须密,防意须严 0 \ U*  
l7uTk5  
%Mj,\J!  
JkN*hm?  
心有所思而口有所言,所以口是心之门,言语不慎就是口不严紧。心是口之主,如果口不严的话,则心中的意思都从口中泄漏出来,所以说:‘口也是祸之门。’我们应当严加警戒,切勿信口开河。 s<LnUF1b  
C&Q t*V#,  
OK v2..8  
ll0y@@Iy  
‘意’是心的倾向,心有所思则意念趋往心的方向。如此说来,意即是心的足,随著欲念而改变。心如果也受欲念的支配而不能自主,心就走上了邪路。所以,如果为防止意念走入歧途,只有严防心起不正的欲念。 a& 0g0n6  
^~N:lW#=  
+%j27~ R>D  
 K!ILO  
【前集二二0】 /:]<z6R  
[R1|=kGU  
Rd HCbk  
}J6:D]Q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OLIMgc(W  
A{4,ih"5  
z2{y<a9;?  
9<0yz?b':  
8月11日 !U:&8Le  
Pk;/4jt4  
Ms+ ekY)  
E[#VWM I  
责人宜宽,责己宜苛 sCw>J#@2>  
md<^x(h"<  
Z$INmo6  
TrzAgNt  
对于旁人的过失,一般人总是小题大作,责备得体无完肤。对于自己有了过失,则不如反省。古语说:‘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我们责人万万不可过于苛酷,希望他以后不再犯过就好了。 vE,^K6q0`  
i7- i!`<  
\]4EAKJE  
bvJ@H Z$   
亲切的劝勉有过的人,则人绝不会起怨恨心。反之,自己平时没有错误,也要仔细检查一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当。 Csy$1;"A  
3 1c*^ZE.  
,mx\ -lWFy  
lx4p Tw1  
所谓‘闭门思过’、‘防患未然’,能够常常反省自己,德业也就与日俱进了。 q6rkp f,Tl  
C) R hld  
p*5_+u  
b>QdP$>  
【前集二二一】 "f 89   
,,G"EF0A  
!&Q?ASJH  
5.ab/uk;M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i XZ5"R  
4Cu \|"5)  
i`e[Vwe2x@  
X+sKG5nS  
8月12日 . s >@@m-  
"p3<-06  
VqvjOeCbH  
?o.d FKUe  
幼不学,不成器 9,~7,Py}  
6)0.q| Q  
[ KgO:},c  
_BA; H+M  
青年子弟都是未来的大人物,是‘大人之胚胎’。黉门秀才都将是他日的士大夫,说‘士夫之胚胎’。因此,如果在现在不加以严格的训练与考验,就不能成为一等人了。这好比是炼造钢铁之器,如果不经过充分的火力,则不能陶铸成钟鼎之才。 w>cqsTq  
q 8sfG;)  
Wk7E&?-:6  
 :QP1!  
在教育的原则上,如果主张自由主义和放任主义,顺著子弟的意思任意胡行,高尚的人格就不能培养起来。即使有点才识学术,也不能脚踏实地的做事,最后一定走到堕落的途径,什么事业也不会成功。 T8Mqu`$r  
L3HC-  
Z8Ig,  
WPsfl8@D  
【前集二二二】 qD*y60~]zz  
qJT/4 8lf_  
_f";zd  
FS=yc.Q_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10-01
8月13日 p,8~)ic_  
YhV<.2^k  
w -o#=R_  
R)k\  
不忧患难,不畏权豪 8O]`3oa>  
% Q6 za'25  
C^ L xuUW  
1Zn8CmE V  
小人有患难才担忧,心中只想沉醉于宴乐,不考虑后来的祸患。君子遇患难,也绝不担忧。他心中只有平心静气的思想,和如何排除患难的方法。如果事情已经到了不可勉强的地步,他也只有任其自然,慢慢处理,心中绝没有一点动摇。当他宴饮的时候,也绝不耽溺声歌,留连忘返,并且时时警惕,留心有所失误之处。 ^K"BQ~-w  
M\4` S&  
<skqq+  
ko[w#j  
小人遇到比自己有权力的豪门权贵,心中就十分害怕,便趋炎附势,一意逢迎,顺著有力者的意思来捏造黑白,颠倒是非。对于孤儿寡妇无依无靠的人,则仗势欺人。压制别人受苦,自己则享受幸福。 $2h%IK>#G  
g=4^u*  
2H4vK]]Nl  
1}a4 AGAp  
君子则不畏惧权门的势力,因为他心地公正光明,所以无畏无惧。对于孤寡无靠的人,不但不去欺侮压迫,反而同情、救济他们。 -ymDRoi  
~5&4s  
pAatv;Ex  
Godrz*"  
总之,小人受环境驱使而动乱了他的心,因人之贫富贵贱不同而生两样的态度,即‘欺软怕硬’,君子则不是这样。 "."(<c/3  
B }%2FUv  
lh'S_p8g  
)%Fwfb  
【前集二二三】 {>1FZsR49t  
:1UMA@HP  
an"~n`g  
~>(~2083*;  
君子处患难而不受,当宴游而惕虑,通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 \4B.  
1X5g(B  
A`Dx]y   
:+Ukwno?/  
8月14日 U&WEe`XM  
0pMN@ Cz6  
*p $0(bz  
TC/c5:)]  
浓夭淡久,大器晚成 7C7.}U  
Oh$:qu7o0&  
WuU wd#e  
c$ZV vu  
桃花李花,虽然艳丽好看,但一经风吹雨打,落花狼籍,那鲜丽的姿态就消失了。松树柏树只有青青的颜色,不受人的注重欣赏,但经过了盛夏的炎暑和严冬的霜雪,都保持四季常青的颜色,因此,松柏坚贞的节操是桃李所不能相比的。 3U>-~-DS  
PX|@D_%Y=  
*"w hup[  
c$V5E t  
梨子和杏子的味道虽然甘甜适口,但还赶不上黄橙绿橘味道的馨香芳例。所以,一时的浓夭华丽,不如淡泊来得长久。同样的道理,早岁的头角峥嵘还不如大器晚成来得纯实。 <v0`r2^S{-  
nte?a e  
* $f`ouJl  
[o#% Eg;  
再说,逞现一时的才华,转眼到了凋谢之期,到底不如坚贞的节操能够耐久;少年立身出世过早,则其凋谢之期亦必早,不能成就大业。三国时候的周瑜,虽然位重惧高,早年得志,但因他死得太早,除了赤壁一战之外,没有留下什么大的基业。 IANSpWea?  
*z VN6wG{  
;WSW &2  
zw+aZDcV(  
#_35bg4h{  
【前集二二四】 yV8J-YdsG  
Pt"H_SW~k  
m@Yc&M~  
HGGq;Nbm  
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橙黄橘绿之馨冽。信乎,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O<cP1TF  
=lJ ?yuc  
@Iz]:@\cJ  
Ldj z-  
8月15日 swF{}S"  
)k,n}  
j-ej7  
z;S-Q,  
静中见真境,淡中诚本然 x>[]Qk^?q  
) 6)bI.BY  
k B> F(^  
^MvuFA ,C  
热心奔走事物的时候,像在大海的巨浪里行船一样忙碌;到了无事的时候,像是海上风平浪静一样,水的静止如一面镜子。当大海波浪四溢的时候,人不容易分辨出大海的形态。这就像人受环境的支配而奔走事业,不知道本身的境遇,在平静无事的时候,才开始意味人生的真实境界。 EB*sd S  
EpAgKzVpJ  
mcez3gH  
g&FTX>wX  
又,人在吃山珍海味和听管弦乐,当时心被外物所动,受珍馐美味悦耳声歌诱引,不能认出本然的心体。只有在接触淡泊的味道,一切静寂的时候,才开始认出本然的心体。也就是说,默坐在松树之间听松树的风声,心中一点也不为所动,才能够认识出自然的本体。 {o 24A: M  
2DCQ5XewYe  
n6% `  
oa:YAq T  
所以,想要认识人生的真境和本然的心体,不是在动摇的境界,而是在寂静的境界才能体认出来。 +\Vm t[v  
h`|04Q  
v3-' G gM  
E7A!,A&>  
【前集二二五】 U0_^6zd_  
3^y(@XFt  
>lRZvf-i  
G7CeWfS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 s FFQ]ST2p  
f(5(V %  
p' >i3T(  
/g<Oh{o8  
8月16日 2cYBm^o|x  
4qie&:4j  
W r/-{Wt  
|HK:\)L%  
言多者多不顾行,谈者未必真知 yc](  
|Ghk8 WA  
qG6s.TcG  
f,HUr% @  
对任何一件事,总喜欢在口头上表示的人,末必能够窥见其中的堂奥。反之,真能入其道而体会其中妙旨的人,反而不现于色、不形于言。 NGc~%0n  
;>?h/tS6  
'}_r/l]K  
'{d@Gc6.  
每天在都会热闹场合竞逐名利的人,口口声声讲述山林田园生活如何趣味,以表示他既高贵又风雅的气质,像是真正体会了山林趣味,不过是自高身价的一种掩饰烟幕罢了。比方在楼阁的外面装饰一些花草庭园以为点缀,怎能说是真正得到了山林的真趣呢?还有一些达官贵人权威显宦,每天都忙于应酬接待饮宴,但他们常常对人表示厌倦了名闻利禄的生活,恨不得早日脱离。他们嘴里虽这么说,真要他们脱离尘世远遁山林,恐怕没有一个人能舍得放下。 nQc#AFg  
)]1hN;Nz  
}S/i3$F0~  
+x"uP  
诚如曹操说的:‘欲罢不能耳!’嘴上谈著讨厌名利,而心中正在打算名利,这不能说是尽忘名利之情。社会的事,往往是能说不能行,言行多不能一致。 "Q.*  
+& r!%j7  
Ym6d'd<9(  
n"EKVw7Y  
【后集00一】 WBE>0L  
$"kPzo~B_  
Yb+A{`  
vamZKm~p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 29p|X<  
:skR6J  
qE~_}4\Z9  
B3#G  
8月17日 ]Btkoad  
GDxv2^4  
<>3)S`C`p  
W" 5nS =d%  
无为无作,悠游清逸 A0DGDr PD  
yn62Ny K  
6z9 '|;,4  
WkTJ M  
忘却了世间的杂事,坐在河边去钓鱼,远离浮世扰攘的烦恼,可以说是相当高雅的行为;然而手握鱼钓竿索,仍然操弄生杀鱼鳖的权柄,心中怀抱得大鱼的欲望,这是变更了争逐的境界,并未改变争逐的形式罢了。 iQ/~?'PB  
Urr%SIakvM  
F_ F"3'[  
zU?O)w1'  
在下围棋的时候万念俱静,一心争逐于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可以称作清雅的游戏。然而,对于胜负的观念、竞争的意识,并不比对其他事情的成分少,这其间如战争一般的大动杀机,不过是范围不比战争大,也不会弄出伤人的事来。可是,在互相对奕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无形中消耗的精神也不减于战场上的行为。 So aqmY;+  
I/dy^5@F  
J$3g3% t  
;Q;j@yx  
因此,喜好多事不如减少来得适宜,多能多技不若无能与技来得天真无邪。 nYyhQX~]B  
w" ^h<]b  
%T/@/,7h  
& N7ji  
【后集00二】 'h*jL@%TT  
79h~w{IT@  
I_J&>}V'  
1^\w7Rew 2  
钓水,遂事也,尚待生杀之柄;奕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不知省事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之全真。 po*G`b;v  
/v R>.'  
PXb$]HV  
l[}4 X/  
8月18日 ?%s>a8w  
t2N W$ -E  
Q7s@,c!m_  
eM5?fE&!&  
春色为人间之妆饰,秋气见天地之真吾 5f-b>=02  
u7!9H<{>P  
E#k{<LYI  
^po@U"  
莺啼鸟啭,花发草茂,在大地山谷间,布满了浓艳的彩色,由外表来看,诚然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但仔细的向里推求一下,这不过是天地的一种幻相,一种装饰。莺啼鸟啭不过是一瞬间的声音,花发草茂不过是一刹那的景象,等到了花落草衰、川水枯竭,崖岸岩石都露出本来的面目,赤裸裸的毫无掩饰,这时候就出现天地的真体。 w_(3{P[Iz  
HxG8 'G  
isZ5s \  
`S {&gl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名誉,所谓权势,都不过是人生的装饰,一种假的姿态,等到名誉失掉了,权势也衰败了,才看出来人生的真正价值。所以,朱子说的真吾,就是人的真正价值。人能永不失其真吾,则价值虽历千古,亦不能磨灭。占代的圣贤不失其德,忠臣不失其节,都是不失浑厚天真,所以能传名百代而不衰,历时千年而不灭,所谓与天地参永垂不朽。 _[2@2q0  
g$nS6w|5H  
x e`^)2z  
bNea5u##  
我们如果不失天真,就一定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像孟子说的‘善为养吾浩然之气’,以达到返回真吾的境地。 jm^.E\_  
YlHP:ZW-cu  
@Wu-&Lb  
3A#Tn7  
【后集00三】 & LE5' .s  
Zwmuc Y%3  
=kd$??F  
7>E.0DP  
莺花茂而山浓谷艳,总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见天地之真吾。 %**f`L%jN  
k ka5=u  
qlO}=b/  
]b4WfIu  
8月19日 *G19fJ[5  
ks4`h>i  
( ay AP  
Cx7-I0!  
世间之广狭,皆由于自造 Y2H-D{a27  
'0+*  
>fPo_ @O  
4qQ,1&!]S  
岁月的时光,本来是很长久的,然而人为生活所迫,终日奔波忙碌,自早到晚,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反而觉得时间是短促的。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是形容人生的短促。这种观念我们不以为然。 NX @FUct;  
8|a./%gixs  
@+u>rS|IB  
O `}EiyV  
人生寿命不过百年,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百年岁月当中,人应当做的事太多了。整天埋头苦干,恐怕还是做不完,若只管去纵情享乐,嫌日月时光太短,这种人生毫无价值、毫无意义。 F-yY(b]$  
c3vb~l)  
{K,In)4  
PVCoXOqh  
我们生于天地之间,是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以人数十年短促之寿命,为后来的人立万世不拔的基础才对。其次以天地的宽阔广大,日月星辰山川河岳都无所不包,人间到处都可以横行阔步自由的活动,如果以为世间狭隘,未免太愚笨! VeoG[Jl  
;P@]7vkff  
.G0 N+)  
OviS(}v4@  
那春天的百花烂漫,夏日的凉风徐徐,秋天的明月咬洁和冬季的白雪晶莹,这四时的天然美景任何人都可以任意欣赏;但日夜为名利扰攘、奔驰在世间的人们,连去欣赏一下的时间都没有。他们不知何时是花开花谢,更不知何时是冰冻雪融。在他们看来,风花雪月都匆忙的消失掉,这是为自己的名利而顾不到流览自然的风光。因此,人看世间的一切,应当有静心的工夫、安定的智慧,千万不要受外物的牵累。 >L7s[vKn  
h@:K=gg K  
Jz@~$L  
(f# (B2j  
【后集00四】 !| cg=  
"/W[gP[y%  
+ ?1GscJ   
.Mt3e c<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 c`a(  
Fhoyji4  
*r7v Dc  
E[H  
8月20日 dr q3=2  
7},A. q  
/R)wM#&  
Z~5) )5Ye;  
乐贵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远 J!I)G&:  
K@D\5s|1|  
y>^a~}Zq  
gAqK)@8-  
一般的人往往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求很多的地方名胜古迹,以为只有如此才能理解事物的风情与雅趣。殊不知得趣不在多,会景不在远,在你的身旁附近庭院之间,哪怕是不大的池子,拳大的石头,都可以具有山谷烟霞的宏大景色。 5(1:^:LGK  
Zi!Ta"}8  
OmYVJt_  
6  63o  
古人作《陋室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会景适趣的地方,不在多处与远处,而在心的深处,物的近处。 aB9!}3@  
o96C^y{~S  
NTg@UT <  
kx n&f(5  
在茅棚草舍的窗前,栽花种竹,到了夏日也有乘凉纳荫的快乐。秋日的天高气爽、晴风明月,内心深处自有一番悠静闲然的情趣发生。 Uzu6>yT  
iG N\ >m}  
RZ".?  
j)A#}4jd  
【后集00五】 V$^jlWdR  
tXD$HeBB?  
hp\&g2_S0W  
WyL+HB}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问,烟霞具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m>>.N?  
zkQ[<  
}U_ ' 7_JT  
Rj8%% G-pt  
8月21日 L4#pMc  
#/)t]&n  
O7K.\  
rqdwQ  
A4K.,bZ   
<xOv8IQ|  
心静而本体现,水清而月影明 )Fw/Cu  
uV/5f#)  
a?c&#Jl  
s{hKl0ds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悠久无限的宇宙空间,人的一生活动期限不过五十年的寿命,如梦一般很快的过去。 0#q=-M/?`  
qe~x?FO_>  
wj|Zn+{"nF  
7e/+C{3v  
在这如梦的一生当中,一切吉凶祸福哭笑歌泣,为种种事物实在可算是梦里的梦。在日间里,为种种的事情所逼迫而奔走劳碌,不起什么思考,等到夜静人寂、万籁俱静的时候,听见了远寺的钟声铿然作响,此时恍如大梦初醒,觉此身所作所为,真知梦中的梦。 M K$u }G  
gq?:n.;TY  
QLA.;`HIE  
EY }:aur  
而我的身体虽仅仅是五尺之躯,但放开眼界一看,才知道天地万物都是我的全身。在平日匆忙的时候,难以留意自觉,等到潭水澄清,天上的月影照耀在潭内,就可以知道月亮不仅在于天上,同时也能现影于水中。而我的五尺之躯不仅是我的全身,同时到处可以呈现出我来,这时候就可以窥见了身外之身,才明白了梦中之梦。才能如大梦初醒,不执著于虚相幻身,如此方可称为明达事理的人。 $vO&C6m$  
1<@SMcj>  
G#M)5'Q]U  
\l%xuT  
【后集00六】 ny={OhP-  
/zn=AAYb  
~/ %Xm<  
4w4B\Na> l  
听静夜之钟声,换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5r+Z}*`  
gEA SYIQ  
NW3 c_]`=  
SC{m@  
8月22日 .6B\fr.za  
P&-o>mM  
t^t% >9o  
XR5KJl  
天地万物,皆是实相 " qI99 e  
D:)Wr, 26  
nQ%HtXt;  
5of3&  
如果不用文字和言语就不能传授出宇宙的真理和天地的大道。但是释尊说法达四十九年之久最后终于一字不说,后世根据释尊所说的经文和祖师所讲的论证,经过种种的研究,认为仅凭文字言词尚不能悟得释尊的真意;因此,禅宗又有不宜文字的教外别传,倡‘以心传心’之说。就是一切不以经论为本据,由师尊之悟道处,其弟子亦自行解悟。所以禅宗不以经论的法门相传,只以佛心代代相传。 aQk&#OQy  
|@qw  
>ZA=9v  
yU$ MB,1  
所谓‘佛心’即宇宙的真心,天地的大道。释迦牟尼佛悟解了这个道理,就是佛心,至于怎样才能够觉悟,原来万物都基于此一真理,亦即由此佛心出现,除了理解万物的道理之外,别无他路可以寻找;仰起头来看天,则有星辰日月,低下头来看地,则万象峥嵘,这都显露出天地的真心。因此树间的鸟啭,草里的虫鸣,都是传心的要诀。还有花的英萼、草的颜色,也都是见道文章。释尊看见明星的闪光而悟道,灵云和尚看桃花开放而悟道,香岩和尚听打击竹子的声音而悟道,这都是根据物理而看破了传心要诀和见道文章。 K |& f5w  
v* ;d  
+/:tap|V  
OMGggg  
如此看来,天地万物现存著历历分明的真理大道,为什么不能彻见了悟呢?因为人人的胸中被烦恼和妄想的愚浊所混,以致真理大道不能映现出来。因此,学者要清澈天然的心机,要使自己胸怀,如同玲珑的水晶映现外界的一切事物,然后使万物与自己的心合而为一,能这样的体会它,自然而然会得领悟。 wBPo{  
7ubz7 *  
a QH6akH  
En5oi  
【后集00七】 ~6vz2DuB=  
'6KvB  
>4 OXG7.&f  
f)I5=Ijy(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包,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_KT!OYH  
jYsAL=oh,*  
R[WiW RfD  
95DEuReKi  
8月23日 Rx%S<i;9  
GkIE;7#2kX  
ngY%T5-  
,Q`qnn&  
观形不如观心,神用胜过迹用 IThd\#=  
+)]YvZ6%[,  
?RRO  
0lw> mxN  
世人只能读念理解有字的书,而不能读念理解无字的书。文字是代表思想的符号,但仅去捉摸符号而不去研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就没有什么用处。世人只能了解字中的意思,而不能看破字的妙理。假如我们放眼四乃,则宇宙的万象、诸般的人事都是没有文字的活书籍。多数的学者虽然看到这些活书籍,仍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 9KSi-2?H  
)?n'ZhsX  
"4j~2{{ F  
Jh[0xb  
其次,世人只知道弹有弦的琴,而不知道弹没有弦的琴,只知道应用物的外形,而不知捉摸物的精神,这样就不能领会出来其中的趣味。陶渊明抚琴表示自己的快乐,有的人看见他的琴上没有一根弦,觉得奇怪而问他,他答覆说:‘若知琴中趣,何弄弦上音。’这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知道琴里的趣味,就不必去听赏弦的声音了。 %H{p&ms  
V+d_1] l  
'U@ o!\=a  
V\V /2u5-  
总之,仅仅取用物的形象尚不能了解真味,唯有捉摸其中的精神才能得实际的妙用。 ?KT{H( rU  
}5o?7} ?  
1uF$$E6[  
{]vD@ )k  
【后集00八】  cby#  
;*K4{wvG  
AeJ ;g  
1Pf(.&/9_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z%f_ri  
,d G.67  
<@<rU:o=V  
Lu.zc='\  
8月24日 f60w%  
_z5/&tm_H  
lQA5HzC\  
LQ0/oYmNc  
心无物欲乾坤静,坐有琴书便是仙 ^aFm6HS1  
T U%@_vYR  
@Z)|_  
4aayMS !#  
人被物欲所控制,妄想与烦闷常在胸中翻腾不绝。如果心中没有物欲,心就不被外物所囚系;其心如秋日的天空澄澈高洁,如平静的海面广阔明亮。在人的身边放置琴和书籍,则心常被琴书所净化。 P rt} 01$  
h8rW"8Th  
[P$Xr6#  
.nV2 n@SR  
因此这一念,就会差之毫厘而有千里之谬,所以古人说去人欲在天理,也就是一种养心的最好方法。 =:W2 NN'  
_Hb;)9y  
GAGS-G#  
,'#TdLe  
座旁有琴书,屋中便充满脱俗的气氛。又何必一定要远入深山,住在丹丘洞穴呢? +2uSMr  
kmB!NxF>)F  
]`^! ]Ql  
 Et>#&Nw8  
【后集00九】 JJ.8V72;!Z  
\1EuHQ?  
)7q$Pc Y  
LiJYyp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10-01
8月25日 =C\Tl-$\f  
.?>Cav9:  
CK* * RZ  
w$2q00R>  
欢乐极兮哀情多,兴味浓后感索然 )XI[hVUA  
f@*69a8  
}\4yU=JP K  
nep#L>LP$x  
人在宴会的时候,宾客如云霞集会往一起,饮酒作乐,酣畅淋漓,兴会尽致。等到宴会完了,客人散去了,这时候夜深人静,漏水滴尽,残余的蜡烛烧不久,香也销了,茶也冷了,于是,这盛宴的乐趣反而变成呕吐呜咽的悲泣情景,想起来不觉索然无味。 =j7Du[?Vu  
7vRtTP  
Pz4#>tP  
"k zKQ~  
不仅宴会是这样,天下的事大都是如此。汉武帝(秋风辞)说:‘欢乐极兮哀情多。’天下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盛时是极一时之乐,衰时是悲情四起,然而世人却不及早的回头。虽然明明知道那些虚荣浮华是一时的景象,但大多数人仍是执迷不悟,这实在是可怜又可悲的事情! kUT2/3Vi  
6j E.X  
c-Gp|.C  
;Iu _*U9)  
【后集0一0】 ;?h[WIy  
43=v2P0=Tj  
tr<~:&H4T  
W"{Ggk `  
宾朋云集,剧饮淋漓乐矣,俄而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成呕咽,令人索然无味,天下事率类此,奈何不早回头也。 q8 v iC|  
bWPsfUn#  
]ua3I}_B6v  
&AiAd6  
8月26日 xATx2*@X2  
!V|{(>+<  
0Tj,TF  
ZR>BK,  
知机其神乎,会趣明道矣 <o E Ay  
G|i0n   
 A l[ZU  
72HA.!ry  
‘五湖’是中国五百里以上的大湖,一共有五个;一、饶洲的沈阳湖,二、岳洲的青草湖,三、润洲的丹阳湖,四、颚洲的洞庭湖,五、苏州的太湖。这五处都有烟霞风月的景色,古来的诗人墨客多半要到这些地方来游玩和欣赏,但这些名胜的风景也要因人才生趣,如果来游览的人没有什么风雅的趣味 这些风景也就没有什么兴味了。如果有风雅趣味的人,就能领会其中的情趣 可以把天下的名胜,如苍茫可观的五湖烟月景色,尽情的收入眼底一览无遗。孟浩然诗说:‘八月湖水平,涵空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由以上这首诗,洞庭的名胜立刻就出现眼前了。诗人想要领会其中的趣味,不一定要亲身到那个地方,也不一定要亲眼看见那个地方的景色。在斗室之中就可以把天下的名胜大观,自由自在的赏玩观览了。 '|}A /`  
Z0gtliJ@  
Ds1h18  
J}|X  
同样的道理,能够看破了眼前的天机,则千古的英雄豪杰。都可以收归自己的掌握。这话的意思是:古往今来的豪杰英雄都可以和他们握手谈笑,促膝谈心。也可以依赖他们作为肱股而建立功勋与伟业,这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吗?无论古今或远近,都是由空间和时间比较而来,如果超越了这一个比较而采取达观,则大至宇宙小至尘芥都可以了若指掌,所以能了悟目前之机,便能够领会万古之道。 *&U~Io"U  
n,I3\l9  
-jH|L{Iyq}  
/VR~E'Cy%  
【后集0一一】 +VwQ=[y]  
em Sq{A  
Rv1W&s&  
h5?^MRZS  
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6<&~ R 3dQ  
!Ko2yn}6l  
*V>?m6y/  
0R x#Fm  
8月27日 _!xrBdaJ  
osC?2.  
}YwaN'3p!  
F^,:p.ihm<  
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 ?sfqg gi  
v^"\e&XL  
yT ^x0?U  
Q%e<0t7  
佛家说世界有‘成住坏空’四劫,世界最初是空虚的。由空虚之中而生出天地万物,这一个时期叫‘成劫’(‘劫)的意思就是时间)。于是人畜等物继续的发生,这一个时期叫做‘住劫’。等到万物都生长完毕,大水大火大风相继的破坏世界成了微尘,这一个时期叫做‘坏劫’。破坏了以后,又成了什么都没有的空虚,这一个时期叫做‘空劫’。 6St= r)_  
J[/WBVFDf  
||+~8z#+,  
I ~,.@{4  
在空虚之中世界又发生,发生出来又破坏,破坏了以后又成了空虚,这样成、住、坏、空循环不已,以至于无穷,世界的状态就是如此。这一种说法和近世科学家的说法是一致的,已经成了不可变动的事实。 VcjbRpTy&  
>ohCz@~  
n 0!8)Sth  
^[<BMk  
所以,现在的山河大地无论如何扩大,早晚必定要破坏成为微尘。何况那山河大地之间存在的尘中的微尘,是所有的万物都将成为灰烬。至于我们的身体,乃是皮肉血液结合而成,不待到百年即消失而成泡影了。何况属于影外之影的功名利禄等等事物,也都随之而消失净尽了。 k1&9 bgI  
.?}M(mL  
5xH=w:  
y)kxR  
0U42QEG2  
这样说来,宇宙的事物不是永久不灭的。如果悟得这个道理,就丝毫不会执著了,应当洒洒脱脱的度此一生。但是这个高深玄妙的道理,除非是有大智慧的人难以明了悟得其中的奥妙。所以说,非上上智即无了了心。 KEAXDF&#  
Y6{^cZ!=  
$6"sRI6u  
Y RZ\nun  
【后集0一二】 *l5?_tF  
-CPtYG[s  
C'R9Nn'  
NuZ2,<~9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 h=QpH  
3,PR6a,b'  
=v2 |QuS$  
=Rd`"]Mnfb  
8月28日 fA=Z):w  
<2 U#U;  
IDct!53~  
qS?o22  
泡沫人生,何争名利 ,dC.|P' `  
.Fb#j+Lq  
s-p)^B  
OqtGKda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古语是说人的寿命太短促了。就是上寿也很难超过百年,以百年而论,时间不为不长。然而,宇宙是无限的,是无始无终的。以宇宙的时间而论,百年的岁月好似电光石火一样,悠悠之间就消逝了。 ~yv7[`+Tgg  
ZTmy}@l  
!GOaBs  
(\\;A?  
所以说,人间世界的争夺,几时休呢?只此一念,不争长短是非。天下的英雄互相争逐,较量雌雄胜败,好像是蜗牛角上的战争一样。无论哪一方面胜与败,在达人的眼里看来,均不足以论道。 C% -Tw]T$_  
d/_D|ivZ=  
Ak[X`e T  
5c- P lm%  
看破了宇宙问的一切,对于世间一切利害得失均不为之所动,也不为那些无谓之争而劳累心思。一生悠然的度过,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也才是真正的人间丈夫啊! b{0a/&&1O  
.n:Q~GEL  
c^}G=Z1@  
^'3c%&Zf3  
【后集0一三】 Ejug2q  
aZ@pfWwa:  
(p]FI#y  
~${~To8$CW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t]K20(FSN  
H cmW  
T zL|{9  
uq5?t  
8月29日 PMjNc_))  
#GM^:rF  
EN m%(G$  
s`yzeo  
WD5J2EePT  
/HIyQW\Ki-  
M}] *j  
ly[yn{  
极端空寂,过犹不及 [@@{z9c  
~ l}f@@u  
T//xxH]w-  
Vr2 A7kq  
bBIh}aDN  
孤灯在寒天的气候摇摇欲灭,一件破衣穿在身上无一点温暖可言,如果人被这种情景所撼动,无论你多么淡泊和质朴,这样的人生也是凄凉乏味的。其次,人如果没有一点活气,形体和枯死的树一样,心中毫无温暖,如同冰冷的死灰,就是佛家所说的‘堕入顽空’的境界。佛家是以‘远离我执,断除物欲’使人归之于空寂,这是为了要解脱执和欲两件事。 qbyYNlXqm  
,gV#x7IW  
n;Bb/Z!~  
W3:j Z:  
至于二乘声闻的学者,他们认为人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结合而成。心在身中,但心身是相伴而成的。只要实体一空,此身此心就都空了。于是他们修到无我观的境地,开启了空寂的悟性,达到这个境界就认为满足了,但这正是落入顽空的境界。 {-A|f  
M 9)4ihK  
vQrxx  
yr\ClIU  
本来佛教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谓‘空’不是一物都没有的顽空。但是,像二乘声闻的学者们的死灰枯木无一点活气,这虽然断除了我执和物欲,但不过是自己不做恶事罢了,如果不能进一步济世渡人,便无善果可言,这样的活著等于死了一样,一点也不可取。 l7`{O/hN  
P2n8HFi  
St5;X&Q  
x`E<]z*w}  
因此,所谓‘无我无欲’并不是身心的枯木死灰,要为人为世尽到一切的善果才是。 [>ghs_?dZ  
}s,NM%oI  
sx?IIFF  
Es>' N3A z  
【后集0一四】 f:Pl Mv!{  
-YNpHd/;,  
<]Td7-n  
oh5'Isb$  
寒灯无焰,敝裘无温,总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堕在顽空。 yD"]:ts3  
h)Y] L#R  
)>@S8v,(  
yaz6?,)  
8月30日 gIo\^ktW  
s;A7:_z#7  
2u.0AG   
n)yDep]$G  
得好休时便好休,如不休时终无休 @$ 7 GrT  
fcq8aW/z_  
y._'o7%  
1PY]Q{r  
人应当自己决定一个适当的思想。认为当停止便要马上停止,这样才能领悟世界真正的真理而得到安心。假如想寻找一个安闲的时候,等那个时候到来再停止,那你将永久找不到安闲的时候。 ~'M<S=W  
8 063LWV  
j]Gn\QF  
rrL.Y&DTK  
所谓‘公事未完还有私事’,比如娶妻和嫁女,忙个不休。等到婚嫁完了,认为没有事情了,仍然还有其他事情急待处理。所以硬是等待,则什么时候都不会有结果。古人说:‘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这就是古人见解高明的地方。 4t*%(  
=$OGHc  
/LFuf`bXV  
BX/3{5Y>{  
世间多数的人都是不到休止的时节不能够休止,等到死的时候,那休止的时期也不会到来。伟人或明达事理的人大都能够看透这一关,他们对于大事了悟以后,万事都可以罢休。这是高于常人一等的地方啊? >zJHvb)b\  
7O1MC 8{  
/&Q{B f  
.\_):j*  
【后集0一五】 U7 WYS8  
XG|N$~N+2  
/3s&??{tv  
$;5Q mKQ'  
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kN=&"  
y:)^*2GA-B  
{aAd (~YZ  
B:h<iU:'D  
8月31日 h,c*:  
8 a]'G)(ts  
vW?\bH7}I  
oq7G=8gTp  
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 L:HvrB~  
HH*y$  
q>_<\|?%x  
>/ay'EyY;>  
人被热念情绪骚扰,昼夜东奔西走,自己分不清利害,旁人的劝告也难以相信,一心只为名利而奔波劳累。等到他受了意外打击,遭遇失败,则心灰意冷悔不当初了。在这时候能够以冷静的头脑把热中时候的事情好好考虑一下,就会感觉到过去的奔走,都是无益了。又当我们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对于那些纷扰的境界,感觉非常有趣。等到由繁忙的境界转到闲散的境界。就感觉到闲散的趣味是悠然而自得,长久而安静的了。 Jc":zR@5  
[}szM^  
@gN"Q\;F  
,HP }}K+S  
这对于热中功名利禄、野心勃勃的人,又当别论,这种人对于一时的闲逸安静,都是不甘寂寞的。但是,青年时代血气方刚急于事业功名的时候,对于损害利害是不会计较的,这往往容易招致失败。年轻人对于以上的话仔细玩味一下,就可避害逃祸。 *)K\&h<{  
Vh~h fj"  
oC`F1!SfOO  
ZLjAhd)  
【后集0一六】 >YI Vi4''  
7y$\|WG?!r  
MpOU>\  
0AHQ(+Ap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7-10-01
夜夜夜思 X,Na4~JO(  
T^ktfg Xq  
9月1日 1Ms]\<^j  
u1/ >)_U  
coAXYn  
@` KYgjjH  
不亲富贵,不溺酒食 i}vJI}S.$  
6qT@M0)i  
#,tT`{u1q  
.D W>c }1  
人总是喜欢偏于一端,这种倾向有失中庸之道。孔子说:‘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圣贤毕竟与俗不同,把富贵看作浮云,是极端光明高洁的风气。但他们并不是讨厌世间的一切,想要逃入山中栖于岩穴,过那种猿猴般的生活。 FJeh=\  
! JA;0[;l=  
ZA="Dac  
Gd!-fqNa'x  
仙人要过仙人的生活,至于圣贤就不羡仙人的生活了,他们只为增进社会幸福而努力奋斗。至于嗜好喝酒喜欢吟诗的人,他们大多厌嫌世间生活,因而有目好泉石之乐,浏览烟霞之癖。企图逃世和遁世,同样是一种病态。 ! AwMD  
~&RTLr#\*M  
3y)\dln  
hC2Fup1@  
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膏肓的膏是在心之上,肓是在胸肋之下,都是药力难以达到的地方;病入膏肓是难治病症。如果人没有这种恶癖,又能悠然自得的饮酒赋诗,这样处世安身,则立己立人,不与世间风俗相抵抗,就是处世的要诀啊! y?OP- 27y  
CNN9a7  
9[/0  
z>N[veX%  
【后集○一七】 JY  
VKttJok1  
DMUirA;  
7I;kh`H$(f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Wld6:L{I  
IQJ" B6U)  
;MN$.x+  
4<Vi`X7[F  
9月2日 <IR#W$[  
~kZdep^ ]  
j*>J1M3E  
F'XQoZ* 1  
恬淡适己,身心自在 [Vs\r&qL  
-+ByK#<%  
{JfQQP&FV  
(p2`ofj  
‘竞逐’是竞争相逐的意思,世人为了想得到功名利禄,互相争逐排斥,就像人喝醉了酒而半颠半倒一样。这在旁观者看来有点狂气。和这样的人相处,当然不好表示出自己的真意,只有听其自由,顺其自然,切不可对他露出嫌自厌弃的态度。自己也要平淡而处之,不积极于功名的有无。悠然适意而自得,千万不要认为世人皆醉唯我独醒,来夸耀自己如何。 vh\i ^  
=\6)B{#T  
* BM|luYL  
a/ A c^!(  
待人处世总要顺其自然,随便由世人的竞逐,而不必夸逞自己的清高出众,如此才是处世之道,可以无往而不自如。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为法所缠 不为空所缠’。所谓法就是诸法,即是世间一切的事物;缠者即是束缚之意。世间凡夫为事物纠缠,如蚕茧自缚,反而不能自由的活动。二乘声闻的学者以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一切都如枯木死灰,这就是为空所缠缚了。 !@& 3q|  
M|blg!j;  
D;YfQQr  
:9QU\{2  
无论是为物所缠或为牢所缠,两方面都不能达到自由解脱的境界。竞逐于酒醉的人是为物所缠,夸逞独醒的人是为空所缠,因此如能不醉不醒超越到醉与醒之上,既不为物所缠,亦不为空所缠,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而且身心两方面都是自在无比。这样才算是达到真正领悟真理的境地啊! -K/+}4i3N  
qA[lL(  
n%3!)/$  
ZxvH1qx8  
【后集○一八】 mI8EeMa{  
C&z!="hMhR  
ZN8j})lE  
4A J]qu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民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aMI;; iL^  
T ipH}  
XO]^+'U}p  
;g0s1nz  
9月3日 W'4/cO  
,1ev2T  
5Od%Jhtt  
5t:Zp\$+`  
广狭长短,由于心念 =d8Rij-  
.{ v$;g  
FQ>$Ps*a[  
u[)X="-e#  
‘延促’是表示长短,‘宽窄’是表示广狭。日月时间的长短,并非是日月本身有什么长短,而是由于我们一念而有长短的不同。所以,心情悠闲的人,虽然是一天也觉得很长,反之,心意忙乱的人,经过了长久的岁月,在他觉得比一日还短。每一个人只要对此稍一留心,自己就可以清醒过来。 [S'1OR$FQ\  
=7V4{|ESfy  
yv-R<c!'  
^ 9+ Qxv  
如果某一天工作很忙,就感觉那一天时间过得很快。或者某一天闲暇无事,就感觉那一天时间特别长。所以时间的长短,不是时间的本身有长短,而是人的感觉不同罢了。同样的,空间的广狭也是由心所起的。心意广阔的人,虽然身处于斗室之中,也像在天地两大之间。反之,心地狭窄,虽处于天地之 dBI-y6R  
_UVpQ5pN  
(1z"=NCp  
b/_Zw^DPC  
【后集○一九】 |jIHgm  
ins(RWO  
hJM& rM7  
m]?Z_*1  
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eu5te0{G  
6La[( )  
CtY-Gs  
-jJhiaJ$<  
9月4日 <)ZQRE@  
`%Fp'`ZM$8  
Pk;w. )kT  
eJoM4v  
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hwGK),?"+  
{L;sF=d  
vYRY?~8 C  
KZ2[.[(Ph  
人如果能铲除物欲的念头,每天只做些栽花种竹的工作,眼中不管看见什么事情,都认为它原本就没有目的,也就是一切完成化为乌有。 PtkMzhX  
5[;[Te9=S  
[ K?  
1"y !wsM%  
汉朝司马相如所做的赋中有‘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个寓言的人物。一个人的名字叫做‘乌有’,乌有是焉有的意思,是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此处是表示‘一切私念完全化为无有’的意思。 %gm x47  
( }b~}X9  
N|i>|2EB  
UC+Qn  
其次是人应当把常人不容易忘掉的事忘掉,无论是烧香、煮茶,总不问白衣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晋朝的陶渊明曾在一个九月九日那一天没有酒喝了,独自一个人去摘东篱下的菊花,看见一个穿白衣服的人拿了酒来,那个人名叫王弘,于是两个人就对喝起来。喝到醉了,陶渊明也不问那个人姓甚名谁。这也是‘损之又损,忘无可忘’的无为精神。 0~U0s3  
+,spC`M6h  
Ke4oLF2  
/<-PW9X?  
【后集○二○】 i~Tt\UA>  
a*(Zb|g  
B? %u< F  
LtB5;ByeQ0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杳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6SCjlaGW5  
2E40&  
Iynks,ikA  
=G}a%)?As\  
9月5日 d~8U1}dP  
~);4O8~.  
<PSz`)SN  
[R4# bl  
知足则仙凡路异,善用则生杀自殊 ~m=GS[=  
kZF]BPh.  
HwFg;r  
CzV;{[?~;  
世间的一切事情千头万绪,不管到什么地方也找不出他的际限来。因而对于一切事物的满足与否,全看自己的判断如何而定。所谓:‘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我们无论遭遇到如何的境遇,一点也不觉得痛苦,处处感到满足,这好像是离开那红尘,处于仙人的境界。反过来说,事事不知道满足,则无论处于什么境界,都是凡夫一般的境界。佛家说:‘知足的人虽然倒卧在地上,他也感觉是快乐的。不知足的人,身子虽然处在天堂,心中仍然感觉是痛苦的。’ Fizrsr 6%  
JA4Zg*7I  
437Wy+Q|e  
XKGiw 2 C  
人如果能够超出世间尘俗之外,不外是善用眼前的机会。能善用就是生机,也就成了‘于人有益,于物有用’的机用。反之,如果善用变成了恶用,便成了害人的杀机。举例来说,当一件事情初起,其目的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至于别人受了什么灾害认为没有什么关系,起了这种观念,就变成了杀机。人若是一心一意为社会为人群,这种念头就是生机。 {jD?obs  
=OK#5r[UV  
z<eu=OD4t  
F/2cQ .u2  
同样一件事,根据心的一念而有善恶,其结果大不相同。能够超脱世间之外的人,只有根据自己的心念而做事,成功与失败都在所不计,并且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也会心安理得。所以,我们对于一件事一定要分别是生机与杀机,并去善用它啊! k*A(7qQA`4  
04U|Frc  
+jE)kaV%  
<pk*z9   
【后集○二一】 &m--}  
Vs 5 &X+k  
1t e^dh:Vp  
E6GubU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杀自殊。 eY 3:Nl^  
"\*)KH`C  
j#f/M3  
b=Nsz$[  
9月6日 )#AYb   
 Z`*V9  
L9/'zhiZBx  
u [qy1M0  
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kHk'. V1(  
k1D7=&i  
'`upSJ;e  
R"OT&:0/  
有权有势的人,当他的权势旺盛的时候,好像炎炎的火。而趋炎附势就是依附那些有权威有势力的人,虽然一时得了富贵名利,但是一方面有利,一方面也有害。短暂的附和,固然一时侥幸得福很厚,但等到时衰运败,他得祸也必然最为悲惨。其祸害的来临,也必定是很快而没有避免的余地。 b]]k\b  
b_Y+XXb<  
+(Y\w^@%H  
Kvg=7o  
观察历史上的奸佞之辈,一时纵然得了富贵荣华恣逞他的权势,但等到他势败时衰抄家灭祖时,妻子家族也被他连累一同遭遇极悲惨的下场。 H s)]  
\!-]$&,j4  
p>)1Z<D"a  
c&T5C, ]  
反之,不卖贪欲、不羡功名的人,他能够恬淡度日勤俭持家。既不阿附于权势,也不去钻营于豪门,守住淡泊生活,清闲的过日子,这种淡泊的生活趣味,是既快乐又悠久的。 ),{3LIr  
wA {) 9.  
l]|&j`'O  
@zS/J,:v}  
诸葛武侯的座右铭就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两句话实在意义深长,不妨好好的玩味! _j+,'\B  
d*+}_EV)Y3  
r^"o!,H9q  
^U~Er'mT  
【后集○二二】 6Y[&1c8  
[g}^{ $`  
$MasYi  
`G":y[Q  
趋炎附势之祸,其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vl(a*4a  
m LajiZ Bf  
?e-rwaW  
Kj?)]Z4  
9月7日 xd3mAf  
]yKwH 9sl  
F-@y H  
?4SYroXUX|  
与闲云为友,以风月为家 X)SUFhP\  
&K]|{1+  
c+{XP&g8_J  
Jha*BaD~N  
在长著青青松树的山涧旁边,携著拐杖散步独行,世间的尘埃之气一点都不沾染。这时候伫立遥望天边的白云,仿佛两袖破衲之中都是云朵,大有飘飘然身为神仙之感。 Oi?Q^ISxP  
DQhHU1  
` .`:~_OE  
"|i1A R:I  
在有绿竹的窗下,以书籍当著枕头而卧,一切功名妄念不起,等到一觉醒来,看见明月照著寒凉的毡子,此时却觉得往来于红尘和争名夺利的俗人在一起 自己也感染了一身的俗气。倒不如在青松绿竹之间起卧,洗尽一切庸俗之气来得好些。 q"Bd-?9  
fyUW;dj  
f@Mku0VT  
^I/(9KP#  
所以,人想要转变心境,必须选择宁静无哗的居处才好。 M}jl \{  
(NUXK  
pjO  
jEKa9rt  
【后集○二三】 cV:Q(|QC  
=O8YU)#  
?bd!JW bg`  
Yaq0mef0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柄;竹窗下,枕书高卧,竟时月侵寒毡。 x75;-q  
,dba:D= l  
36'J9h\  
3Dc^lfn  
9月8日 (a!E3y5 ,  
'q9Ejig  
vasw@Uto)  
W{IP}mM  
存道心,消幻业 blz#M #  
W=2.0QmW  
w32F?78]  
yYOV:3!"  
年轻人血气方刚的时候,色欲非常强盛,像火一般燃烧著,这时候日以继夜消耗精神而不自觉。等到得病骨瘦如柴的时候,其生活的兴味索然而色欲也就烟消火灭了。 6Hc25NuQZ  
|QzJHP @  
fx 08>r   
3>(~5  
其次,任何人对于功名利禄都想竞争得到手,但一想到老死将至,便觉得一切都是痛苦,而功名利禄也忽然如同嚼蜡一样的无味了。 F4(;O7j9  
f~d =1  
VII`qbxT  
[9?]|4  
色欲和名利,当人在身体健壮的时候,都是很有兴趣的,一旦有病或是身亡,兴味也随之而灭。所以,人如果能够常常对于死和病加以注意.以色欲和名利是梦幻泡影,心不起幻业,反可以增长了道心。‘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慎勿放逸。’佛教常以这三句话来警觉众僧,也是这个道理。 CWs;1`aP  
Q3lVx5G>4  
Nt+UL/ 1]  
Bptt"  
【后集○二四】 W(ZEqH2  
N cHCcc  
:%Z)u:~':  
tc;$7F ;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方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W m8BhO  
@W+8z#xr'  
FIn)O-<  
JF &$'  
9月9日 EHe-wC  
Y\!:/h]E&  
dFeGibI{  
dd=5`Bo9Yh  
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ZbH6$2r  
^umHuAAE  
?{Xp'D\z  
0wBr_b!  
和别人争路要想自己抢先一步,必定把人家排挤到后面。两人相争,道路就很窄了,前进会发生困难。如果能够后退一步,不起争夺之心,自然环境平稳,身心舒适。 8Pom^QopK  
ICoZ<;p  
o\j<EQb.  
J!rZs kd  
滋味过浓时,只能感觉愉快爽口于一时,绝不能长久。所以,人的饮食只要能够清淡,就能感觉回味悠久了。这是正藉饮食来比喻人的功名富贵,如同那浓艳滋味一样,可惜的是好景无常,难以悠久啊! #oGvxc7  
gKU*@`6G  
pfim*\'  
=L$RY2S"  
如果人能对自然风景发生兴趣 此心宁静,与世无争 自然就可以悠久无恙了。 EI9Yv>7d{  
Cyv_(Oh?dv  
kH=~2rwm  
17Q* <iCs  
【后集○二五】 ^1}ffE(3>  
UIQ=b;J9  
IsL=DV/  
#l2WRw_t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LY0/\Z"N  
}xrrHp  
t[%=[pJHW  
[-[|4|CnOm  
9月10日 RkdAzv!Y7  
RAyR&p  
 'U`I  
$AFiPH9  
修养定静工夫,临变方不动乱 `Geq,  
b=Sl`&A  
8/34{2048  
;c~DBJg'|  
在多事繁忙的时候,能够不乱其性的,除非是在平素闲暇的时候,能够有充分的精神修养,否则在临急的时候没有不乱本性的。 B7ys`eiB5C  
'9wD+'c=A  
gvZLW!={  
]*S_fme  
人在将要死的时候不动心,能够从容就死。这必须是生前能够看破事物的真相,否则到了生命将终的场面,绝不能无动于衷的,然而人多半是在平常无事的时候放纵逸乐,对于精神的修养全然忽略了,一朝有了困难,或是有意外的变故,就慌张失措了。 7f=9(Zj  
XeBSHvO_  
9.goO|~B~  
Qe/=(P<  
【后集○二六】 A[d'*n[  
U|h@Pw z  
Pb D|7IM  
_Q;M$.[zyR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r52,f%nlm  
\b88=^  
FHH2  
cmh/a~vYaY  
9月11日 qpc2;3*7  
6 ud<B  
NOmSLIgt7  
CtDS lJ  
隐者无荣辱,道义无炎凉 q14A 'XW  
.uagD[${  
y+iuA@WCv  
sXC]{] P  
荣华和污辱都是世间平凡的事情,这对于逃出世间隐遁山林度清逸生活的隐士是感觉不到。 13{"sY:PT#  
RZE:WE;5  
h$zPQ""8  
TA Yt:  
一般世人多半和富贵的人亲密交往,结合温暖的情谊。对于贫贱的人则多半采取冷淡的态度。如果基于仁义道德的立场来与人交往,则富贵贫贱的炎凉变化就都不存在了。 7]9s_13]  
aEZn6k1  
Tf[-8H<  
>Q\H1|?  
【后集○三七】 G@Zi3 5  
Mz{ Rh+gS  
Hp> J,m(*  
$t </{]iX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8CSvg{B  
/C8(cVNZ  
.'AHIR&>  
{78*S R  
9月12日 zsRN\U  
I0jEhg%JZ  
j'0*|f^z  
-+I! (?  
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 vrW9<{   
ZCJ8I  
tT#Q`c B  
 Ez1*}  
当炎天暑热的时候,人人都感觉苦恼,想去避暑,想去游泳,他们只打算除去热的苦恼,结果还是不能彻底除去。酷寒酷暑固然恼人,但寒暑的侵入,是因人心苦恼于寒暑。所以,要除去暑热的苦恼,先要除去不堪忍受暑热的苦恼心。只要其心不苦热,身体就如同常常坐在清凉的庭台上。 _5YL !v&  
.}y Lz  
lB\j>.c  
<db/. A3  
日本甲斐地方惠林寺有一个快川和尚,因为得罪了织田信长,就和众僧徒同登寺庙的山门。织田下令部下的人,把庙团团围住,四面用火烧起来。快川和一些僧众都静静的打坐起来,泰然的人于涅槃。临终时,快川和尚还说了两句偈语:‘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亦凉。’快川的禅工夫和修养就在于此处。日本古歌:‘过寒热地狱不起喝茶的心,自然就不会受暑了。’ VZlvmN  
t @19a6:Co  
|-aj$u%~  
%J%gXk}]  
其次,贫穷是人人讨厌的事,任何人都想把贫穷赶走,但这是前世的因缘,不是人力所能强为的。大凡贫穷的人常常起悲愁的念头。只要能够把悲愁的念头除掉,身心等于生活在安乐窝中。孔子说:‘一簟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就是颜子的贤德过人之处。佛家所说的超脱生死的苦海,往生彼岸的乐土,也是这个道理。人能够灭却厌弃生死之苦的心,则此心灭尽自然娑婆寂静,此身才能往生到极乐的境界。人献苦乐之心不除,就不能得到真实的安乐。应当把苦乐之心全都除去。所谓‘欣厌两俱非’,然后才能达到更高的境地。 =v5(*$"pd"  
iii$)4V  
TuCOoz@d  
RBgkC+2  
【后集○二八】 #XY]@V\  
01q7n`o#zf  
$kz5)vj "  
Q}.y"|^  
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s*>V@Q  
gZ!(&u  
$ .Z2Rdlv(  
}w]xC  
9月13日 x}>tX  
y<.!TULa_  
'}YXpB  
>%3c1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a-+7{};  
S@"=,Xj M  
Q6W)rJ[|  
/tv;W   
羊是一种愚笨的兽类,走路时不顾前后,角很容易触到篱笆上面,夹住而进退不得。这比喻人在前进一步的时候,需要看有没有退后的地步,才可免致灾祸上身。 }EIwkz8  
246lFx G.  
FW.dHvNX  
rqh,BkQ0t  
虎是凶猛的兽类,人要是骑上虎背就不容易下来,因为下来就有被它吞噬的危险。俗语所谓骑虎之势,就是比喻人做事要见机而行。凡事著手的时候,先要看放手的机会,才能得免成骑虎难下的危险。如果在著手时不考虑放手之时,就容易陷于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境地,人处世必须极端慎重,以免遭到不测的祸害。 >`\*{]  
o5$K^2^g  
=nL*/  
Tk2kis(n  
【后集○三九】 -MEz`7c~  
H62*8y8  
+@qk=]3a  
0 De M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兔触藩之祸;著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fY"28#   
&lS0"`J=  
eB@i)w?@o  
=K>Z{% i  
9月14日 }Voh5*$E`  
kL|Y-(FPo%  
DVcu*UVw  
ry]7$MQyV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v_@_J!s  
d,+n,;6Cf  
!^fJAtCN]  
IP;@unBl  
金子比玉石贵重,公爵比侯爵尊荣。已经封为公爵的地位.而不被封为侯爵也没有什么遗憾。可是贪得无厌的人,得了金子他还埋怨没有得到玉石,封为公爵他还希望再受位侯爵。这种人虽有钜万的财产,居于王公的地位,权威势力压倒万人,但是他的心始终不满足。虽身为权贵,其实跟乞丐一样可怜。这是他的心念不正,甘愿做乞丐。 M>J ADt_]  
B:r-')!0$#  
7~Ga>BK  
W=\dsdnu*  
反之,知足守份的人对于自己的身分感到满足,每天虽然吃的菜蔬?羹,也比吃肥甘膏粱感觉好得多。身上穿的虽然是布衣,也比穿著狐貂的皮懊要暖和。虽然是一个无爵无位的平民,心中高尚而愉快。 -pGt ;  
.}<B*e=y  
eo_T .q  
Y#Vy:x[  
总之,人间的苦乐是在于个人的心,衣食住的厚薄、爵禄地位的高低都不足道,首先还是修心最重要。近世人心不古,有很多的权豪乞丐,这使人慨叹啊! dGteYt_F  
E\*",MGL  
|O9=C`G_  
pOYtN1uN|  
【后集○三○】 n1/lE)  
jgo@~,5R  
?W|IC8~d')  
S7q &|nI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恕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草黎)羹旨于膏梁,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bv4cw#5z$9  
B;~agr  
Xbtv}g<0c  
bgK(l d`  
9月15日 ge oN4  
`^ _:  
FVmg&[ .  
)IhY&?jk?  
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YFD|  
c-=0l)&'D=  
h*9o_  
` ;=Se_  
把自己的名誉向旁人夸耀来表示骄傲,不如把自己的名誉不必宣扬于世上,而能逃出于名利之外,这是饶有趣味的事情。 a*[\edcHU  
C|zH {.H  
F`Y<(]+   
y&Hh8|'mC  
法国的拿破仑是向外夸耀功名的人,美国的华盛顿是功成身退逃遁功名利禄的人,前者被放逐海上孤岛,死于异域,后者则晚景逍遥名垂千古。两者相互比较,哪一个有趣,哪一个悠久深远,自然不言而喻。古德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才华不外露,善于韬光养晦,才是处世悠久之道。 UQcmHZ+lf  
!m|%4/ M@  
(*x "6)`  
ibc/x v2  
老子说:‘阡陌相连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俗话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是唯恐怕多事的处理不当,反不如省事的息事宁人为佳。 ; MJ1Q  
RM+E  
Fb' wC  
p,8Z{mLn  
【后集○三一】 *n'x S L  
6;pREM+  
*a%PA(%6  
a !K;8#xc  
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iP%=Wo.  
j1kc&(  
_D4}[`  
%S#"pKE6 R  
9月16日 k9xKaJ %1  
UIj/Id  
k-e@G'  
\IfgL$+  
超越喧寂,悠然自适 .Cus t  
=x'%zUgE  
s- V$N  
m6cW  
厌弃世间的喧哗叫嚣而嗜好悠闲寂静的人,入于山林之中静观白云和幽石,而悟透了微妙玄机之理。反之,喜荣耀繁华的人,听见清脆的歌声,看见美妙的舞蹈,不但不觉得喧嚣,反而忘却了倦怠。在前者是厌世的隐士而后者是溺世的俗人,都是走向极端偏颇,行为都不可取。 k>CtWV5B  
ex+A T;o  
 \(FDR  
;LE @Ezx  
悠然自得的人。多是由于他的内心有所准备,不为外物所控制。因此,也就没有喧嚣闲寂的分别,没有荣华衰枯的差异。他能悠然自适于天地之间,无往而不自得,这才是真正的入世高人。如果受环境改变而动心的人,那就算不得真正入世的伟人。 >[@d&28b%  
~`E4E  
y21uvp'  
$\!;*SSj  
【后集○三二】 @GtZK  
o {LFXNcg[  
ACYn87tq  
<6~;-ZQY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z0[ZO1Fo(  
!?*!"S-Sl  
m_ m@>}ud  
LeyDs>! 0  
9月17日 !S-U8KI|  
:a@z53X@M  
<R>ZG"m{  
 vB*oI~<  
得道无牵系,静躁两无关 6{X>9hD  
Ig KAD#2a  
hFfaaB  
*^Y0}?]qT  
人感觉到白云来去一无牵挂,飞奔任他自由。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说:‘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也就是说,万物现象都是往还来去一任自然的。 ItPK  
|=T<WU1$  
=3C)sz}  
ZG<!^tj  
一轮明月悬照在天空之中,他的皎洁光明,照耀著下界的静寂或是喧噪的各地方,没有一点厚此薄彼的分别。 [1^wy#  
+:%FJCOT  
oLMi vy4  
a4RFn\4?  
人的出处进退也应当像孤云无心出岫,人心的明朗更应当像悬在空中的明月一般。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7-10-01
【后集○三三】 t`YZ)>Ws  
tK}p05nPhl  
7Ljj#!`lUp  
(2bZ]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1nCw  
@@3,+7%1  
_s^:zPl  
l()MYuLNV  
9月18日 "=\_++  
FEZ"\|I|  
Wo9psv7.  
N46$EsO!h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0O,T=z[+>  
AYA&&b  
F:o #  
795Jwv  
人的心时常保持悠闲镇静,这趣味之能够长久,不是由浓厚的美味中得来。喝酒吃肉的味道虽浓,但这享受非常短,入口下咽之后便不再有什么。同时,也不是由富贵的境遇中产生得来,像高官显爵转瞬便成过去,况且,于隆盛荣华时,也末必能有悠闲镇静的趣味。这悠闲镇静的趣味是怎样产生的,它乃是由于淡泊之味所生。这不是喝酒吃肉和功名富贵场合中所能体验得到的,悠闲镇静的趣味,只有在贫贱的境遇当中才能够得到。 1~5q:X  
R=9~*9  
27E9 NO=  
Sja{$zL+W  
人常常感到怀物的情肠,这情肠是由于调和丝竹而发生的。所以,人生淡中则有真趣。浓厚的味道只不过是一时感觉而已,所以它的寿命是短暂的。 wYO"znd  
o;4e)tK  
;s\;78`0  
4!~ .6cp3  
【后集○三四】 H]$=*(aje  
VMZ]n%XRXW  
Z\ =04[  
q X%vRf0  
悠长之趣,不得于醲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怅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固观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w-H%B`/  
g2{H^YUN$_  
c\)&yGE  
%:w% o$  
9月19日 d9-mWz(V+  
tdnXPxn[  
r ctSS:1  
`,Y [Z  
理寓于易,道不在远 FL#g9U>  
A?IZ( Zx(`  
 ]a6O(]  
fQW_YQsb  
禅宗曾有这样的一句,‘饥来吃饭倦来眠。’就是说饿了吃饭,累了睡觉。这句话打开了佛教禅宗的奥妙之处。禅宗的语句多有高尚深远的寓意,但是当参禅到了意念极端则理尽而词穷,欲说而不可说了。当词穷意尽的时候,只有‘饥来吃饭倦来眠’一途了。 >PJtG]D  
*M&VqG4P9w  
;j>Vt?:Pw  
N`<4:v[P   
古语云:‘悟了同末悟。’也就是达到了意念之极,没有什么玄妙奇特之处了。对于谈论诗的旨趣说:‘眼前景致口头语。’所谓作诗的妙旨,并不在于强把平生耳目末见未闻之处一一展露,而是口头当著眼前的景物,而绝不用什么生涩难解的文字典故去言联对偶,不仅诗与礼如此,世间无论什么事都是在极平易之处,寓藏著极高深的道理。而世间的困难也多由容易里面产生出来,禅宗的‘饥来吃饭倦来眠’,和诗旨的‘眼前景致口头语’是参禅悟道作诗填词,它的玄机妙理高深到了极点,深奥到了至难处,却反而是存在于极易之处。 ?7kV+{.  
}x?H ~QQT  
(!VMnLlXRK  
e@:P2(WW l  
所以说,‘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近真’。做事于无心之中,反而与天真与自然接近了,生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来。至于作诗填词,用了好些费解的语句,搜集了许多奇怪的典故,这都是出于有意而不能成真。陶渊明和寒山的诗都是很平易、很浅近的,都是些眼前的景致、口头的语句,而成为古今的名言。 -e{)v'C)  
,]uX:h-EM  
I51oG:6fR?  
q]N?@l]  
禅宗李翱说:‘我来问道无余说,月在青天水在瓶。’苏东坡有词说:‘到得归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都是写尽了意念的极端,全都由无心而写出来的,所以成了天真自然的名句。 12tJrS*Z  
RJRq` T|m  
\%Ah^U)gS  
o\]: !#r{T  
再者,‘饥来吃饭倦来眠’,是王阳明说的话,而不是出于禅宗。无论怎么说,这句话原来是禅宗的偈语。王阳明是儒家与禅宗的学者,况且,这句话在禅语的全集里面很多地方出现,纵然是阳明的话。称他是禅宗也没错误。说这不是禅语而辩论的人,是不知道禅宗和王学的关系。 UGmuX:@y76  
/}nrF4S  
:Dk@?o@2;C  
Dpdn%8+Z  
【后集○三五】 _iGU|$a  
UROj9CO v  
OS"{"P  
fEj9R@u+h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vNz;#Je  
50`iCD  
k~1 j/VHv  
@Xve qUUU  
9月20日 6/[Z178m  
"s>fV9YyZ  
S?Bc~y  
oF;%^XFp  
动静合一,悟入无心 &8]#RQy{f  
," C[Qg(  
 xA&  
v;fJM5PA  
河里面的水流著,在这个河边境地里一点也听不见流水的声音,好比是处于喧哗噪闹的地方,一点也不堕入到喧哗里面,却领会出‘闹中取静’的趣味来。水流的时候本来是水在那里动荡,是有声音的,偏偏一点声音也听不出来,这正是在动荡之时不堕入其中,也就是‘动中之静’的意思。 ke}Y 2sB  
lHcZi  
h eE'S/  
.lvI8Jf~X  
高山虽然巍峨高耸,但他并不能妨碍白云通过,由此我们可以觉悟到‘出于有心,入于无心’的机用。晋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和古人所说的‘山高岂碍白云飞’,用在这里恰恰相合。 T,WKo B  
&N"'7bK6n  
Jm %ynW  
lk[G;=K:.  
人生虽然遭遇了进退两难和意外的变化,应当像山一般不为所动,这样就可以出于有心而入于无心之境。 Z#4JA/c!  
>lraYMc<rZ  
[arTx ^  
8 )mjy!,  
【后集○三六】 ){+[$@9  
X` fhln9N  
Gpdv]SON{  
s-C!uq  
y8w0eq94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静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心机。 JFG",09]  
*|LbbRu  
.Na&I)udX.  
,C{^`Bk-W  
9月21日 ,pyQP^u-  
X(GmiH /E  
NV} RRs  
Jt2,LL:G  
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乐乡 I%}L@fZ  
Ig1lol:;  
"Y G\  
8"km_[JE e  
山林是远离世俗红尘的地方,但如果热恋于山林,而想作种种营造修建的事情,那山林也就化为风尘仆仆的市朝了。写字绘画本是相当风雅之事。如果一起贪恋的心,立刻就变成带市俗臭味的商贾买卖性质了。 &gGs) $f[  
!Tn0M;  
k-WHHoU>o  
9H f*cQ  
如果心不执著于感染,就是俗物囤积的地方,也可以如同仙人的场所一样。此心一起爱恋,则安乐境界立刻化为苦痛。 3:[!t%Yb  
y@o9~?M  
a[1 sA12  
3z,v#2  
《维摩经》里说:‘心净则佛土亦净。’所谓俗与雅不由于事物,实在是由于心。所谓苦与乐也不在于境遇,而在于心对它所发生的感觉。《华严经》里也说:‘处于世间一切皆知虚空,如莲华之著水。’故处世的要诀是不要著相。 Sc&)~h}YF  
Pgn_9Y?<  
:cc[Jco@w  
I!f B1aq-  
【后集○三七】 r]k*7PK  
Y&vHOA  
Gr5`1`8|  
`E3:;|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界是仙都;此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l. x:eD  
kqVg2#<@M  
JsmbW|t^  
m<FF$pTT  
9月22日 L!;^ #g  
LkJ$aW/  
[1z{T(dh  
O9t=lrYV!  
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4 ,p#:!  
2#z=z d  
klgv{_b  
1@A7h$ 1P  
水清明月现,心静思自明。当我们用木杖去搅清静水,水混了泥沙都会浮起来,这时候水底的任何东西都看不清了,等水澄清了之后,泥沙沉到底下,这时候就看得一清二楚。 >j50 ;</  
 6Xdtr  
koOyZ>  
%{R _^Y8t  
当我们事务纷忙,情绪杂乱,脑筋被弄得把平日所记忆想像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都突然模糊不清了。等到事情过去,心里才平静了下来,这时候便慢慢的把过去忘记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像放映影片一样出现在心头。这一闹一静的中间,表现出一昏一明的差别。 ?. zu2  
?SC3Vzr  
YXF#c)#  
[AXsnpa/C  
所以,我们的心要常保持清静,对于外事外物自然能够了解得非常透彻。 }FPM-M3y  
Z0e-W:&;kF  
bnijM/73  
<9ma(PFa  
【后集○三八】 paW'R+Rck  
2Sge  
7w "sJ  
Bu7A{DRf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hzaLx8L  
p{NPcT%&  
OuB2 x=B  
zzX<?6MS  
9月23日 C/F@ ]_y  
ZV!R#Xv  
|/@0~O(6  
6#<Ir @z  
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J'UXtGc  
3PsxOb+  
{bN Y  
Dba+z-3Nzy  
芦苇的花絮可以代替棉花装填到卧具里面做成被子,但那是很粗糙的下等卧具。‘一窝’的意思,就是代表一间小屋子。卧雪眠云是形容接触那清寒的夜色,在这时候卧倒在芦花被中,一尘不染可以说超脱了世俗的生活。竹叶在酿酒的时候,放到里面味道很好,所以世人便把这种酒叫做‘竹叶青’,竹叶杯就是酒杯的意思。芦花被对以竹叶杯,很是恰当。如果手持酒杯,赏风月吟诗歌,平日在红尘中翻腾的人们,一时也可以远离世俗的种种烦恼。 3PfiQ|/b  
AK6=Ydu  
;K3d' U  
z>6.[Z(T  
平日汲汲于追求名利的小人,只知使自己衣食住行豪奢丰足,他的心便自然而然的世俗化了。反之,处于清寒淡泊的境界,倒有著无穷的趣味。 +x(YG(5\w  
kr^0% A  
A? e,U,  
o g_Ri$x8  
【后集○三九】 F?7u~b|@{  
__ 8&Jv\  
!q!"U MiG  
j7f5|^/x3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uu}'i\Q  
YVoao#!  
X*0k>j  
GF&_~48GD  
9月24日 #`/bQ~s  
Iq+2mQi*/k  
1{^CfamF  
s4 (Wp3>3i  
鄙俗不及风雅,淡泊反胜浓厚 s~L`53A  
g{e/X~  
qtO1hZ  
'r~8  
衮冕行中持一黎杖的山人,为什么增加一段高尚的风雅呢?因为山人是居处在山野乡村的,能够掺杂到朝官贵人当中,必定别具一番超众出群的高风亮节。受朝官贵人尊敬崇仰,所以添增了一段高尚的风度。 c8T/4hU MN  
-:MmSeG7gO  
Ujf,6=M  
8Bq-0=E  
反过来看,在渔父樵夫往来的地方,本来充满著大自然的景色,过著乐天知命的生活。而著衮衣的朝士,本来是在世俗间热中于功名富贵的。一旦穿了朝衣到乡间原野,同渔父樵夫炫耀它的荣华富贵,自然不免显得俗气。 bn$)f6%  
jQ6Xr&}  
A*hZv|$0  
{Jrf/p 9w  
况且,淡泊的滋味长久,而浓美的滋味不长。所以,鄙俗的浓丽之气怎么也赶不上清雅淡泊之风。 ]*0(-@  
-(!uC +BZX  
8`}l\ Y  
veV_be{i  
【后集○四○】 U<Vy>gIC  
NN^QUB  
N8VVGPa  
6VC-KY  
衮冕行中,若一(草黎)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若一衮衣的朝士,转添许多俗气。固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k!&:(]  
gt'*B5F (  
&1P(O\ d  
|7y 6 pz  
9月25日 YUCC*t  
GSP?X$E  
byafb+x  
J<rlz5':  
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 C ck#Y  
C#0brCQq3  
]a M-p@  
Wj&nUp{  
出世之道,就是脱离世间之道。世间是五欲六尘之巷,陷溺到这里的人们,妄想多端而烦闷无穷。因此想远离这些烦恼,超脱于世外,处于高尚的境界,而去作种种的修行。比如佛教就是一种出世之道。 Y,'%7u  
"9w}dQ  
] @ufV  
p+$+MeBz  
然而,许多人认为出世之道,要居处到世间的外面。所以多半是进入深山幽谷,和世人断绝往来。这和完全离开世间,过著猿猴麋鹿的生活一样。他们认为这就达到了出世的目的,其实是大错的想法。 mB~~_]M N  
#*^e,FF<  
{#N%Bq}  
wZQ)jo7*g  
我们既然是人,当然与禽兽不同。原本就是带有社会交际性的动物,要是违背著人的本性进入深山幽谷,过那孤立的生活,按著做人的道理来说,并不是达到出世的目的。纵令终身住在山谷里面,过著出世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利益,不过把人退化成木石一般的物质罢了。而不能算做是出世,这只是厌世弃世的人罢了。 R } 1W  
DY8(g=TI|1  
t ^ m~  
[P{a_(  
佛教所谓出世之道,并非厌世与弃世,而是要人处于世间和人交往,不陷溺于名利。不染于世俗,像是莲花生在淤泥里面,不被淤泥所染,反而开出清净洁白芳香的花朵,这才是真正的出世之道。佛家讲求明心的工夫,就在于穷究心的尽头处。究竟心是一个什么东西?仔细的思索一下,就可以明了心的本来面目。比方火可以使物质温暖,但也可以烧坏了东西。因此明白火性,就可以避开它烧物的害处,而取它暖物的益处。如果怕人的害处避而不用,人就不免于冻死。心的功用也如此。 $%=G[/i'  
rkq#7  
opXDm\  
!~)90Z!  
穷究心性,并不是绝弃人间共有的情欲,使心像死灰一般。佛教中小乘的声闻学者们,以为妄想与烦恼,都是由情欲所起。把一切的情欲,如耳目口鼻饮食见闻等等完全弃绝,则一切是非善恶之念不起,身体像枯木一样,心性如死灰一般,这样就是人彻大悟了。其实这种见解完全错误,正像人怕火烧避而不用,终于陈死是同样的道理。 Apmw6cc  
ul$,q05nb  
%yfE7UPS]  
d .p'pGL  
【后集○四一】 E4=qh1d  
~T% Ui#Gc  
L"^OdpOs  
`%Q&</X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4Ac}(N5D@  
LX\)8~dp  
$C u R}g  
b:1 L@8s;  
9月26日 !.*iw k`  
`kFiH*5%z  
ypl G18  
Hs$'0: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NEw $q4  
FI$XSG  
K3L"^a  
-G-3q6A  
常常把自己的身体放在闲静的境界,悠游岁月,绝不为荣华污辱得失损益而颠倒。如果喜爱荣华,悲痛污辱,夸张利益,忧愁损失,终日为外欲而摇动心神,就是把自己的身体放于恶处。若是把身体放在闲处,就无论是什么事物也不能任意的差遣我了。 ytiyF2Kp  
`;$h'eI9  
eeW`JG-E  
>k;p.Pay%  
自己的心要常常处于寂静,安然不为一切所动,则一切是非利害都蒙蔽不了我的本心。 [X<Pk  
J:AMnUOcDi  
J#''q"rZ  
d*2u}1Jo8  
所以,君子常置身心于闲静之中,临事遭变从容而不迫。 & pL/ @2+  
*}w+ 68eO  
nM8[  
^^U%cuKg  
【后集○四二】 P 6.!3%y  
f0DK>L  
RJhK$\  
6J\fF tB@V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Plfdr~$  
BZ+;n |<r  
et` 0Je  
, 5{$+  
9月27日 ]ENK8bW  
&?y7I Pp  
$Asr`Q1i   
'OD) v  
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bP#H  
{~'H  
R 5(F)abi  
[pL*@9Sa&  
人常因环境而改变心情。 oxzq !U  
k3>YBf`fC  
JRY_ nX  
|cgui  
在玉宇琼楼里听管弦丝竹的声音,虽然流露非凡的元音,欲脱不了鄙俗之气。如果在竹笼茅舍下听见狗吠鹤叫,恍惚是脱离了浮华世间。在白云深处,仿佛别有一番世界。 w"~<h;  
y^R4I_* z  
35_)3 R)  
0e16Ow6\!1  
在珠帘纱窗之内,听帘外的清歌,看别人的妙舞,虽然很优雅,但总是脱不了淫靡之态,沉醉之音。 '1-maM\r  
D:9 2\l  
f@d9Hqr+l;  
@PX\{6&  
【后集○四三】 g*J@[y;  
YG`? o  
`eR 7H>I  
2.nE k  
竹篱下忽开犬吠鸡呜,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 |55dbL$w  
gi$XB}L+X  
to`mnp9Z  
Da_()e[9p  
9月28日 +rc SL8C  
^_W40/c3  
/8c&Axuv  
m*Cu-6&qd  
不希荣达,不畏权势 X{\jK]O  
4-^[%&>}  
.T8K-<R  
R,,Qt TGB  
捉鱼捕兽必须用香饵作诱引。人欲图高官显爵,也需要以利禄来贿送才能达成心愿。但是,一旦做了官之后,又得去应付非常的苦恼,这时候再想脱身已来不及了。所以,利禄是捕捉人才的香饵,居官的人不可不小心啊!如果我们没有思想荣华的念头,就不必担心什么利禄的香饵与陷阱。得利禄不一定就是坏事,但与希望荣华的念头在一起那就错了。 lP3h<j  
v@n_F  
TH:W#Ot  
<#*.}w~  
做官有时候会遭到不测,这样看来,做官也许是招祸的根源,但终究的原因,都是和别人竞争角逐,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引起的。如果我们不图升进,就不起竞争之心,也就不必担心做官有什么危险。 cU8xUpq  
.Y\EE;8%  
+ >nr.,qo3  
I 8z G~L%"  
所以,作官不是危险,有竞争排斥的念头,才是危险的最大原因。 z_&P?+"Df  
jn=:G+0  
T$mbk3P  
'3Q3lM'lh  
【后集○四五】 j_GBH8 `  
RB$ z]/=  
q.W>4 k  
vFhz!P~  
倘佯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y}"7e)|t%  
-[heV|$;  
 prrT:Y  
>bIF>9T  
9月29日 |<c WllN  
i=#F)AD^5#  
:kG)sw7  
!YE zFU`L  
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D(\$i.,b2  
+TSSi em  
|8U;m:AS  
Fe!9y2Mg  
离开了市廛纠纷之地,徘徊于山林泉石之间。胸中的一切尘心自然就止息下去,起了清净幽雅之念。放下帐簿等等繁琐事情,到诗书图画里钻研,鄙俗的气息自然就消除了。这样看来,人是因居处的场所不同,情绪也就大大不同了。君子虽然是不要因为玩弄物品而消磨志气,但也应当藉幽雅的境界来调整心情,不要流入卑鄙庸俗。 #|f~s  
HI D([Wk  
6Hf,6>  
JvL{| KtyU  
一般世俗之人造别墅、筑庭园、收藏珍书奇物、爱玩骨董器皿,却把一生空过,这便是玩物而丧志,君子绝不可如此。 >2lwWXA  
T1bd:mC}n  
L;/n!k.A  
*eb-rhCVn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因为居处地方有雅俗的不同,其心的雅俗也就不同。藉著山林泉石幽雅的境遇,转移红尘的杂乱,使自己的心性精神得到调和与修养,这就是君子与小人不同的地方。 VaR/o#  
ppN} k)m  
+}JM&bfK  
\Y5W!.(%w  
【后集○四五】 Bp_wnd  
<[i}n55  
eB]R3j{  
/tj$luls5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L|uFU  
i zwUS!5e  
`hUHel;6  
{/ 2E*|W~I  
9月30日 *9 D!A  
{HrZ4xQnpV  
fk{0d  
~x]9SXD%  
春之繁华,秋之清爽 iqPBsIW  
G;1?<3   
`^6 ,kI-c  
RN9;kB)c  
春天的时候,百花齐放,十分芬芳,而小鸟歌唱,蝴蝶飞舞,变成繁华的气象,令人心神舒畅。但是这样比不上秋天的景色,秋天的云白风清,兰桂的花一起开放,香馥之气四散,水色和天光合为一体,上下特别清明使人气爽。 5-vo0:hk  
H"Dn]$Q\Z  
AK@L32-S  
4XJiI a?  
春天、秋天的好坏,是因人而不同,同时也难有一定的评判。人不仅喜好春天的繁华气象,对于任何事都喜欢繁华热闹,不愿有冷静清寒的景色产生。相较之下,人还是超越多数人的所好而去喜爱那秋高气爽、清明之容的秋天为妙。 OZ(dpV9.S  
{vVTv SC  
E=w3=\JP  
mYv(R!37'  
世间一般人都说春天是幸福之气,而秋天是阴气。诗人形容春日草木滋长 |"Z{I3Umg  
D/ Dt   
c$h9/H=~  
q.V-LXM  
秋天。但仔细思考一下,只有近道的人喜秋而不喜春。世人所以爱春天,讨厌秋天,是根据人情来说的,不是对春秋的本质来说的。我们把这话仔细想一下,就不难感觉出其中有极大的道理在。 3)N\'xFh@  
wT_h!W  
cUk*C  
(.23rVvnT@  
【后集○四六】 5kMWW*Xtf  
@_yoX(.E&  
7o]HQ[xO  
FHg0E++?  
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bw S*]!*  
c0rk<V%5+  
^}$O|t  
A)NkT`<)  
10月1日 DBgMC"_   
#b)e4vwCq  
n}nEcXb  
f.xA_Y>  
得诗家真趣,悟禅教玄机 `u_Qa  
DuF"*R~et  
?Bx./t><  
Q8nId<\(  
诗是用文字来表达的,理解文字的人未必能够作诗。诗是言志的,我们用诗来表达志向的如何。如果志向没有诗意,无论把文字写到任何深奥程度,都不能作出好诗。反之,纵令一字不识,而有诗意的人,就是他自己得了诗人的真趣,认识不认识文字都没有关系。 bS!\#f%9"  
w0J|u'H  
] d?x$>  
iiC!|`k"  
禅有许多是不立文字而教外别传,原不拘泥于文字。中国禅宗的六祖惠能是新洲的一个樵夫,有一天听人诵念《金刚经》,忽然有了悟解,就到黄梅山大满禅师那里做一个捣米的和尚。有一天,大满禅师对七百个和尚当中的高徒神秀,试验他悟解禅机的程度。不识字的慧能禅师比神秀优秀得多,因此承继了五祖的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 8e2?tmWM  
,r^"#C0J}  
#R&H &1  
S#l5y%&  
可见理解文字不过是表现意志,仅仅通达文字,并不能得其真趣。不仅作诗和参禅如此,一切事情都是如此。 wkb$^mU  
#&8rcu;/  
BmBz}:xMez  
{?8B,G2r  
【后集○四七】 [f{VIE*?%  
\RG!@$i  
(z7+|JE.  
TO#Pz.)>B6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fiDl8=~@  
|ys0`Vb=$  
kOrl\_!z3  
I4c!m_sr  
10月2日 ,kM)7!]N  
\>Zvev!s  
B80aw>M  
0L-!! c3  
相由心生,相随心灭 0C$vS`s&  
zI;0&  
A\sI<WrH  
~Y!kB:D5;~  
把弓的影子当蛇蝎来看,这是疑心生暗鬼。晋朝一位名叫乐广的人,曾作过河南的县令,有一个亲友病了很久,他派人去打听。原来是亲友之前到他那里喝酒的时候,看见酒杯里有蛇,回去后感觉精神惶恐而得了大病。他以前所见的蛇影,乃是河南县府墙上挂著的角弓上面用漆画的一条蛇。乐广考察的结果,知道是那蛇画的影子照到了杯子里面,于是又把这位亲友请来饮酒。当场叫他又像以前看杯子里面的蛇影,对他说明这是角弓的蛇影,并不是杯子里面真有了蛇。他的亲友豁然大悟,终年的大病也就好了。 lB;FUck9  
Jjm|9|C,  
=xN= #  
E6MA?Ax&=  
楚国有一位熊渠子,有一天走在山里,看见了一个卧牛石,以为是一头石虎而用箭去射,把箭射到石头里面。另外,汉朝李广在打猎的时候,看到草里面有一头猛虎,他用箭射去,老虎并不动转,李广近前一看。原来把箭射到石头里面,连箭尾的羽毛都没在石头里了,这是著名的‘射石饮羽’的故事。 #"*e+.j[;  
N{Qxq >6 G  
Dr#c)P~Wd  
+j/~Af p5f  
以上故事都源于人的心机一动,看见的东西都像要杀害自己的东西,心怀恐惧,从而起了杀机。反之,自己的心念静止于无念当中,石虎也可以变成海鸥。《世说新语》里面记载:晋朝有一个有权威的人叫做石勒。当时的人民对于他这一族人都非常害怕,视之为狼虎。有一位高僧叫佛图澄,很得石?的尊敬。他常常和石勒的养子石虎在一起闲游,石勒一族的人也都敬服佛图澄的道德。这就说明佛图澄的高德可以感化石虎的暴威,使他化为柔顺,宛如猛虎化为海鸥一样无害了。可见一个人如能做到无念无心的地步,对周围之物都不起敌意。不但不足以畏惧,反而可使他服从自己,共同在一起游乐。 c j$6  
sRhKlUJG  
9S7A!AKE  
; H0{CkH  
南北朝《南史》中有叫做孔稚圭的一位官吏,他是齐明帝时候的南郡太守。他在家里营造山水楼台,闲暇的时候独自饮酒取乐,从来不打扫庭堂,以致池塘里的蛙声天天喧噪。有人问:‘太守是否要效法陈蕃之为人?’他说:‘不是的,这蛙的声音像给我在吃饭饮酒的时候来作鼓乐助兴,我并非要效法陈蕃约为人。’蛙鸣之声本出于无心无念,这喧噪的声音反而成了助兴的鼓乐。 kxB., '  
rofNZ;nu  
p( LZ)7/  
F "jt&9j g  
我们眼见、耳听的一切,如果是起于个人的心念,就发生了喜欢和憎恶。石虎可作海鸥,蛀声可当鼓乐,所见、所闻之物,不但不含有杀机,反而显露天然的真机。所以,天地万物的善恶,共缘于我心一念的变化。 -ysn&d\rV  
+[-i%b3q  
G4-z3e,crr  
|oFAGP1  
【后集○四八】 19U]2D/z  
[]pN$]+c  
\XzM^K3  
b/("Y.r=  
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Xrq x\X  
E/b"RUv}h  
,<Kx{+ [h  
 %Y nmuZ  
10月3日 j<yiNHC  
 iThSt72  
S?0$?w?  
~Ci{3j :]  
来去自如,融通自在 ,_ 2x{0w:>  
6g:|*w  
 #ToK$8  
A#y@`} ]!'  
世间如海一样风波无常,如果不知道渡海的技术,则一生之中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难?所以,渡海的技术要加以讲求。自己的身体好像一艘没有绳缆牵系的船一样,风吹的时候就向前流行,风止的时候就停止,任著风向吹动绝不会有翻船的危险。 &#{dWObh  
\Y|*Nee}XP  
{S.>BXX  
 H`QQG!  
其次,自己的心能够像枯木死灰一样,对于外界毫不动心。即使是受到刀割而心不痛,涂上了香料而心不喜。换句话说,遇到顺境就向前求进,遇到逆境,就退屈于下。心能离开了名利之念,就是被人侮辱也不生气。接受名誉也不欢喜,这样就能够乐道顺天,安然度过一世。 mTDVlw0dh  
z8_XX$Mnt  
*%FA:Y  
} p:%[  
【后集○四九】 7<\C ?`q"  
>{zk qvsQ&  
0\QR!*'$  
V9%aBkf8w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 '2m$a  
\IM4Z|NN"  
EG<s_d?  
M[]A2'fS  
10月4日 *C|  
Sv[5NZn0&  
3lxc4@Zmd  
v3[@1FQ"  
忧喜取舍之情,皆是形气用事 O6s.<` \  
HLK@xKD<  
] ZoPQUS?  
Tl("IhkC  
人情的一举一动都是天意,然而,很多人却违反天意做出不公平与偏颇的事来。 -G|a*^  
6;b9swmh  
I/J7rkf  
w Iv o"|%  
一般人听见莺鸟的歌声都感觉悦耳,听见了蛙鸣骚乱感到厌恶。莺声与蛙声的区别,乃是人情的感受。一般人看见了美丽的花都爱慕而想去栽培,看见了杂草丛生就想把它连根铲除。对于花与草的爱恶,也是根据人情才有了差别。但若仔细考虑,一切善恶美丑都是人做出来的。如果能去私欲存天理,则莺声蛙鸣都表示出人间真正的玄妙道理。美花杂草也都是冥冥中所赋予的生生之意。  # TkR  
%yS3&Ju  
~l E _L1-c  
:D:DnVZ-[@  
万物是根据天地自然之理而平等生生化育,因此,我们不应该任意加以善恶好丑的区别。 kGYTl,A{  
b7:0#l$  
19e8  
_.)eL3OF  
【后集○五○】 @z`@f"l  
%eWqQ3{P]  
oYM3Rgxf9Q  
aoW6U{\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是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呜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xyh.N)  
qdD)e$XW,  
n~IVNB*  
V*[b} Xew  
10月5日 LRb, VD:/Y  
(g!p>m!Z  
fPa9ofU/kr  
{p<Zbm.  
aptY6lGv-|  
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Gt  
clO,}Ph>  
oMH.u^b]fT  
%3Z/+uT@v]  
人到了老年,就和壮年血气正盛的时候大大不同了。毛发脱落,牙齿稀疏,任何人都是免不了的。人的形体本来是幻影,时刻变迁,绝不是不变的,所以人把人体叫做‘幻形之体’。至于凋谢,是形容人的衰老变化好像花草凋落,任凭你是再世的美人或是勇敢的英雄。一到了老年,身体的幻形就变成衰老不堪。这事是不回避免,也只好顺其自然了。 BRRj$)u  
2][DZl  
^eq</5q D  
0ezYdS~o  
我们的幻形虽然是如梦幻,但人的实性则充满于天地间而不变。我们把这不变的实性,叫做‘真如’。真就‘真实’,如就是‘不动’的意思。这个真如的自性,依著因缘次第而幻化山河草木人畜虫鱼,恰似水因著空气的作用而次第化为雨霰雪水等。这形体虽是千变万化,但本性是一点也不变的。 ?=Pd  
5`+5{p  
~%k?L4%  
`TLzVB-j3  
诚如古人所说的:‘青青翠竹悉是宜真如,郁郁黄花莫非般若。’能够悟得了此理,也就明了了宇宙的真谛。 mu]as: ~  
~+F;q vq  
k=ytuV\  
/B3R1kNf|  
【后集○五一】 )u:Q) %$t  
3(E $I5  
32)tJ|m  
g=@_Z"  
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 PXKJ^ fa  
:3h{ A`u  
+C]&2zc.  
lEjwgk {  
10月6日 l,|%7-  
S56]?M|[  
y2L#:[8  
z`@^5_  
欲心生邪念,虚心生正念 k"UO c=   
xl9aV\ W  
iI1n2>V3y  
&]6) LFm  
日本古时候有个快川和尚,他因为得罪了织田信长,被信长的士兵围住寺院,把寺里的和尚都用火烧死,快川在临终时说了两句偈言是:‘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亦凉。’这就是在精神上把握住定静安虑之道,所以临大难而不苟,一切热火与酷刑都不能使他们动心。不像小人的人随著境遇有种种的转变相反,达人的心可以心来转变境遇。佛家所谓:‘行人修德虽火坑亦是青莲。’就是这个道理。 wucV_p.E  
YNdrWBf)  
Kb ;dKQ  
gk0.zz([  
心中不定,不能把握欲念,即使是远离都市隐避到山林,身体虽得安静,心中却充满了欲念,如滚水一样沸腾,反而烦躁不堪,因此,一切的寂静对他而言是毫无感受的。 RBKOM$7  
_o3e]{  
knp>m,w  
I<oL}f  
反之,人若能去人欲存天理,心常放在空虚之地,则精神抖撤。虽然在盛夏酷暑中,也会感到清凉。虽然有车马声音杂沓其心亦不感觉骚乱。所以说,万里均由心念所生啊! dtStTT  
~:4kU/]  
l: |D,q  
yBpk$  
【后集○五二】 Dr3n+Q   
uYI@ 9U  
q<vf,D@{ !  
f>jwN@(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UPU+ver  
4<,|*hAT  
-Yi,_#3{  
JtKp(k&  
10月7日 U%<rn(xWXD  
;i uQ?MR3  
XKOUQc4!R  
PG%0yv%  
富者多忧,贵者多险 1Nn@L2b 2  
koG{ |elgB  
w0m^ &,;#  
+FG$x/\*0  
俗语说:‘谩藏诲盗。’又说:‘多藏厚亡。’金钱是招祸之根。在金钱储存太多的时候,如不设法预为退身之计,失败的时候往往是一塌糊涂,倒不如无钱时候的平安。 q6#<[ 4?  
(46 {r}_O  
{^)70Vz>PE  
ff? t[ GS  
富豪长者,一旦破产,多因债台高筑被逼而亡身,反而此贫穷的人痛苦。所以,有钱的人比不上贫穷的人无忧无虑。 I5ss0JSl/  
=JLh?Wx  
AEirj /  
, $*IzL~  
在路上迈高步的人,当他跌倒的时候,要比一般人来得快些。这好比地位高贵的人,不及身分卑贱的人常能保持安稳。这并不是说富贵可厌而贫贱可爱,实在是因为世人多半知道富贵的利,而不知道其害。仅知道贫贱的苦而不知其乐,明白了贫富的利害得失,就知道富贵不足贪,贫贱亦不足厌。 B:TR2G9UT  
Pz_Oe,{.I  
{Bvj"mL]j  
5/><$06rq  
【后集○五三】 Nil}js27  
F t&+vS  
*hhmTc#  
7u.|XmUz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yY{kG2b,  
K]oM8H1  
,Dmc2D  
|iYg >  
10月8日 <z+:j!~  
rt-\g1x  
)P&9A)8  
+ZsX*/TOn  
读易松间,谈经竹下 B0}~G(t(  
Y qdWctUY  
Lz9#A.  
U%B(5cC  
《周易》是圣人说明天地妙理的书,在露天的窗子下,天将破晓的时候读它,一面用丹砂来研磨松树间的露水,圈点著逗句,注明了要点,这都是超脱世外的高人隐士所做的清雅之事。 JNI>VP[c  
~!iQ6N?PY  
AbwbAm+  
`NRH9l>B7  
在正午的时间谈经说法,一面敲著宝磬,声震竹林生风作音,这种宁静的景况是出尘离俗僧伽的清高行为。世人从早到晚汲汲于名利,走在尘俗之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精神自然就颓丧了,身体也会渐见衰败。如能时时把身心移到这样悠闲清雅的环境,则身心得以焕发,恢复本色,才算是得到了天地间的真趣。古人悠游于林下不入于尘俗,其中的道理很奥妙,其中的趣味更是深长啊! o?Nu:&yE  
B1 0+*p(  
_cH @I?B  
UM%o\BiO  
【后集○五四】 rsNf$v-*  
fG LG$b  
>cMd\%^t  
2/P"7A=<  
请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磐宣竹下之风。 @`"AHt  
eitu!=u  
8ip7^  
:t$aN|>y  
10月9日 ^ZeJ[t&!#  
|k 2"_  
 v9RW5  
R,2=&+ e  
人为乏生趣,天机在自然 f'(l&/4z{  
IakKi4(  
A?!I/|E ^;  
VL+C&k v]  
花天生就具有美丽的颜色和芬芳的香味,如果把它栽种在盆子里长起来,终究比不上自然的芳香艳丽,并且缺乏生气,不比自然的茂盛。鸟本来有美丽清脆的声音,如果把它捉到笼子里豢养,教它各种音声来啼唱,总是嫌过于呆板,不若自然来得活泼。人在山间看见花鸟互相交错飞舞,心中自然感到有说不出的乐趣。 q z&+=d@  
V~MiO.B  
8ovM\9qT  
,<,:8B  
总而言之,损坏了自然的生机和天然的风趣,就不能领会出天真的妙趣。所以,古人说:‘勿背天之道,勿绝地之理,勿逆人之伦。’不仅花鸟如此,无论天地万物,都要顺其自然生长,才能感到真的乐趣。世间人们往往喜欢违背自然而勉强造作,这可以说是人生的虚幻,是怎么样也不会悠久的。 )emOKS  
$o?@ 0  
'm=*u SJK  
w FtN+  
【后集○五五】 :PY tR  
4DWwbO  
p0p4Xh1 e  
\t4tiCw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悠然会心。 0'Z\O   
yqOuX>m1c  
mABe'"8  
kYwb -;  
10月10日 1^J`1  
faXx4A2"  
h[tix:  
Zi$ziDz&  
烦恼由我起,嗜好自心生 N^0uit  
6R UrF  
<G8w[hs  
~ AQp|  
世人把‘我’之一字看得太重了,所以惹出种种的嗜好和烦恼。 =1;=  
(P |~>k  
SjEAuRDvUz  
x|64l`Vp(:  
古人不以‘我’为重,总以‘物’为贵。这乃是因为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结合而成,不能执著一己之我,因此人的思想也是时刻改变而不停止。陶渊明说的‘悟今是而昨非’,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喜悦,过了一个时期忽然悲观起来,推究原因,不外是执著「我’,因而有了种种的嗜好和烦恼罢了,如果人能达到无我之境,明白自己不如外物之可贵,就不起贪心。贪欲、嗔恚、愚痴所谓之三毒,实是一切烦恼之根源,这些烦恼的兴起,实因思想中执著「我’一字。 #C*8X+._y  
,{eU P0]  
hqSJ(gs{  
a T  l c  
古人不知道有我,何能被烦恼所侵?因此,古人的无我之语可谓一语破的,得了其中真谛啊! {04"LAE  
4\5uY  
>-< 8N-@"n  
+#J,BKul  
【后集○五六】 X<OSN&d  
f7de'^t9  
Q/>L _S  
K r`]_m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e(A ]&  
\kam cA  
R\Z: n*  
!G5a*8]  
10月11日 qk(P>q8[  
u'A#%}3  
:VmHfOO  
'(&%O8Yi  
以失意之思,制得意之念 (WlIwKP  
f3*?MXxb16  
xFv;1Q  
FE7)E.U  
人被功名利禄之心驱使,都想居于人们的上位,于是互相竞争、互相排斥和互相倾轧。但是岁月不待人,只知计较名利,不知老年将至,功成名就的人还可以勉强保住于一时,而失败的人就老大徒感伤悲了。如果人以老人之心来看年轻人的斗争状态,就会对于这个时间不久的人生慨叹,而犹争长论短,奔驰角逐,实在是愚不可及的事。即使幸而达到了功名富贵,一般人都喜好热闹繁华的生活,对于凋零没落的景象他们从不一顾。 4JIYbb-a'  
1Y xgR}7  
1r)kR@!LNG  
m#H3:-h,  
俗语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能时时以零落清冷之心,去看富贵人们繁华奢侈的生活,自己就会更加谨慎,自然而然的就能抛弃铅华靡丽的念头。 8euZTfK9e  
%WFu<^jm  
)x,8D ~p'  
AF,BwLN  
【后集○五七】 \[2lvft!  
RuW!*LI  
@R~5-m  
u~zs* qp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VzS&`d.h  
#1-xw~_  
BfTc I)  
`Kl`VP=c  
10月12日 }A$WO {2  
<oMUQ*OtV  
3*S{ ;p  
0"k |H&  
vdoZ&Tu  
$WQq? 1.9  
bEuaOBc  
f2)XP$:  
世态变化无极,万事必须达观 v{x{=M]  
O!1TthI  
N@o?b  
y? (2U6c  
人情之所以有变化也正如人一样。人由青年到老年就有很大的变化,何况是人情,当然也逃不出随著年龄与时代而变化不同。所谓‘不宜太认真’,就是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过于主观,总要倾乎人情去做人做事。 Y]aW)u  
PG5- ;i/  
g\oSG)  
wt }9B[  
宋儒邵尧夫说:‘昔日所云我,我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这话的意思说明了连自己都保持不住原状时时刻刻在变,那就难怪人情是瞬息万变了。如能了解这个道理,自然除去了‘我执’的偏见,而能自由自在的处世。 2Nc>6  
_cDF{E+;  
L}{`h  
eHg3}b2r  
人自己本身尚且在变化不可常久保留,就无怪乎世间人情的变化万端了。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7-10-01
【后集○五八】 Z*{] ,  
beY=g7|  
#PLEPB  
-!qu"A: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却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是观,便可解却胸中罥矣。 ZBD;a;wx  
K2_Qu't0$  
n ?[/ufl  
s3s4OAY  
10月13日 I lR\  #  
ytEC   
4tA_YIv  
&UHPX?x  
闹中取静,冷处热心 yWPIIWHx!  
W><Zn=G4)b  
C@y8.#l  
?q2j3e[>  
在事务繁忙的时候,如果能够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身体虽忙心仍有多余的时间,这就所谓‘忙里偷闲’。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与苦痛,都可以把它除去而得到快乐。 "pxzntY|  
k4J8O3E  
kW3E =pr  
:)f7A7:;  
其次是在一切的事情不能顺心如意的去施行,弄到了失败和绝望的地步。这时候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一定要下定决心再接再励奋斗,在冷落失望当中,应当以烈火般的热心去解决苦况。那么身虽在困苦之中,心反添加了人生的真趣。以这种心情去做事,就使事业在失败当中获得成功的机会。 D bX{#4lx  
Kz8:UG(  
gv15t'y9  
z~6y+  
【后集○五九】 |8_JY2 R  
Ths_CKwgWY  
W3W'oo  
td2/9|Q  
热闹中著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 O*6 T%;  
_Yb _D/  
E&$_`m;  
!X >=l  
10月14日 8Chj w wB  
5}ie]/[|  
W~T}@T:EN  
{X]R-1>  
世间原无绝对,安乐只是寻常 ~Z/ ^c,[:  
H uw\&E  
aAvsb$  
3{% LS"c  
天地间的苦乐都是相对的。在一种安乐的境界里,相反的必有一种不乐的苦痛存在。同样的道理,有一种美丽的景色,必定有一种相反的不好的景色抵消它。举例来说,贮存金银财宝,终日饱食美味,这就是一种乐境的享受。同时怕财产失落,于食美味之后,又感觉肠胃的痛苦,这都是和快乐相对的不快乐。 !H][LXB~H  
A?5E2T1L%.  
SD\= m/W  
:S@1  
人如果能够乐天知命,就是吃寻常的家常便饭,观赏自然的风光,不担心禄位也不为名利劳心,凡事随遇而安,自然到处都是安乐场所。一般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只贪图快乐境界的好光景,却不知道有不快乐和不好的光景将要发生。人的贪念不息,就有倾跌的危险而致狼狈不堪了。 "e3["'  
ge3sU5iZ  
%3;Fgky  
T<yP* b2E  
【后集○六○】 89}Y5#W  
Rn%N&1 Ef  
XK(`mEi  
-a Gcf]6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的窝巢。 0Y=![tO8  
}0 hL~i  
0X2@CPIFf  
>M!xiQX  
10月15日 _&3<6$}i"  
vY|^/[x#B  
NMO-u3<6.  
S&C1TC  
接近自然风光,物我归于一如 Q\ ^[!|  
l*b)st_p%  
%b.UPS@I  
3q[WHwmm  
古诗《四时读书乐》里面有两句诗说:‘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这是形容乾坤的自在,天地的真知。人住在靠近山边水滨的地方,每天在早晚之间高卷窗帘,看见山间白云与江山的烟波荡漾,就识得了天地的伟大与自然了。 FUK3)lT  
iL{M+Ic  
k#TYKft  
$S*4r&8ZD  
春天到来的时候,竹子和树木的枝叶都露出青色,燕子也到了构筑巢穴哺育乳燕的时候。等到秋天到来的时候,斑鸠来到枝叶繁茂的树林,不断的鸣唤声音是清脆可听。他们都是顺著天地四时的次序来迎送季节,吾人观物达到了微妙精细的境遇中,就不禁成了物我两忘的恍惚状态。 k`HP "H  
jdeV|H} u  
.ujT!{>v/  
n@C~ev@%S  
【后集○六一】 v <\A%  
`?\tUO2_T  
57{oh")  
.V9e=yW!*  
帘拢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呜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W_O)~u8  
Rr(* aC2P  
G}@#u9  
hw_JDv+  
10月16日 F,Xo|jjj  
~\nBjM2  
eg"Gjp- 4=  
NBh%:tu7M  
生死成败,一任自然 nq} Q  
pb60R|k  
8 S`9dSc  
I7QCYB|  
天地所成之物,早晚必败,所以我们对于一切事物求其成就之心,也不必太过于苛求。所谓‘希望越坚,失望也越大’,成功固然很欢喜,但遭遇了失败,就颓败懊丧而一败涂地了。 >C WKH~  
tHD  
ER2GjZa\z  
XALI<ZY  
在一件事情开始做的时候,应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成功固然不足喜,失败也不足为忧。凡事也听其自然,不必操之过急,虽然失败了,也不会过度的失望灰心。其次,天地所生之物早晚必死,人也是难免一死。既然如此,则人对于求长生之道,也就不必过于辛劳。 <<9Va.  
;Lw{XqT  
$v.C0 x  
g o5]<4`r  
所以,人对事过于强求,往往反而招致相反的结果,最好是守著自然适当的尺度为要。 h 6G/O`:  
:R6bq!  
9n]|PEoAB  
SDG-~(Y  
【后集○六二】 ~s Qjl]  
B (/U3}w-  
y < R=  
~cAZB9Fa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e)nimq {6  
z9 u$~  
YIt9M,5/Q  
vqsli rC  
10月17日 WE} kTq  
(LvS :?T}  
FFhtj(hVgc  
$$i. O}  
处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 5/[H+O1;  
`?*%$>W#"  
z> <5R|Gf  
j 83? m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这两句话和之前的‘风动扫竹风去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周而潭不留影。’是同一个意趣。这是物与物虽然相接,但互不相犯。 :vx$vZb  
6Q4X 6U:WB  
$VG*q  
3T\l]? z  
所谓‘应虚则无迹’,凡事只可虚幻,不可想其真面目。 n;HHogA  
JN/UU fj  
%x; x_  
vP%tk s+.  
儒家也说过:‘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这是定静的修养工夫,即是动中而有静。心能保持镇定,则应事接物都能够自由自在、圆融无碍了。 pi(-A  
?B@;QjhjiJ  
K)7zKEp`cj  
Eu}b8c  
【后集○六三】 |as!Ui/J/  
4:3rc7_ 1  
p]D]: Z}P  
e/_C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J;t 7&Zpe  
s6*ilq1  
?)Nj c&G  
hjZ}C+=O  
10月18日 |s7`F%  
=*BIB5  
E! /[gZ  
9A,Z|q/z5  
勘破乾坤妙趣,识见天地文章 ;^ wd_  
C F!Sa6  
<mA'X V,  
seFGJfN\?f  
人仅知道琴瑟笙鼓是乐器,但那只是人工的音乐。人能去对林间松树被风吹动的声音,和对溪流泉水击石子的声音,静心的听就感到抑扬顿挫节奏,可说是天然的音乐。‘鸣佩’是古时女人带的环佩相击叮当作响,声音清脆十分好听。 I-D^>\k +  
oq/G`{`\  
t22;87&|  
 I7+9~5p  
其次,以文章来说,绝不是用笔墨写到纸上的文章,这乃是人的构思造意。如果能对起于草边上的霞光和照在水中的云月加以眺望,就看出乾坤中有最好的文章和最好的图画了。 A*h{Lsx;  
4nfu6Dq  
P;ZU-G4@   
,ea^,H6  
【后集○六四】 t9gfU5?  
-F&U  
Y&H}xn  
[,EpN{l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z54 T  
}TRAw#h  
h/eR  
Z0 !5d<   
10月19日 ql{(Lf$  
tbo>%kn  
wCs^J48=  
Zv]x'3J#Y  
猛兽易服,人心难制 >DM44  
qL$a c}`  
E "iUq  
%m,6}yt  
西晋大将索靖知道西晋将要大乱,指著洛阳宫门的铜骆驼说:‘我将要看见你流落在荆榛荒草里面。’后来,果然如他的预言而亡掉。当世局发生变化,无论怎样有权力的豪门权贵,转眼之间就己身家。当人在有权有势的时侯,只知道夸自己的权力勇气,以利刃武力去制服他人。对于时衰运败本身灭亡的命运,一点都不察觉,实在是可悲之至。 8VG!TpX/B  
V!%jf:k  
uf<@r uN  
"|Fy+'5}  
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收天下的兵器铸造十二个金人,筑成万里长城以防备胡人的南袭。想叫子孙万代百世千世做皇帝。不料他身死尸首未干,强秦就灭于楚汉之手。可见想以武力制服人的人,实在最愚蠢不过。 Tl]e%A`|  
]  H~4  
#v#<itfFH  
iF5'ygR-Z  
西晋的王侯贵人不想自己早晚是要死,终归要葬在洛阳城外北邙山地方,被那些狐鼠来吃掉尸身,仍然每日汲汲于功名利禄,拼命的贮存黄金。一旦死亡后身体都没有了,还要黄金何用?古语说:‘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这说明了人心是贪而无厌的。 m~#!  
0l*]L`]L#  
]G.%Ty  
zQ?!f#f  
【后集○六五】 %t=kdc0=_  
B0$:b !  
p;)"  
A,-6|&F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PE6h n  
]=rht9),"  
5 hj  
K`&oC8p  
10月20日 1sE?YJP-  
WtQ8X|\`  
0<"k8 k@J  
C fEmT8sa  
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 )C(>H93  
e:E0"<  
zepop19  
X5f mz%VK@  
心是一切善恶发生的根源,如同大地生长草木百谷一般,所以把心叫做‘心地’。波涛是起于河海而不发生于陆地,所谓‘平地起波澜’,就是说在不应该起事的地方起事。‘随在’和‘触处’两者的意义也就是到处。但人受了环境的改变而心有种种的变化。这是自己的修养还不够到家,则心易为外物所转。 vE6mOM!_L  
*,C(\!b !?  
!?f5>Bl  
M}:=zcZ l  
如果自己修养成熟就不被物转,心上的思念也就不动摇了,无论对任何事物都能平静如常。比方说站在红绿街头,对著牡丹玫瑰一般的美人,好像是对著死灰枯木而不动心。 5*PYT=p}  
w&$d* E  
t- u VZ!`\  
_LP/!D  
古语说‘天地化育万物’,而人心能作出万事,只要自己的心能和天地合为一体,没有一体偏私,就可以化育到性天之中,与天地齐德,而有化育万物之量,则到处都有鸢飞鱼跃海阔天空的妙用,可以说是活泼而无碍,无往而不自如。 cEW0;\$  
3uU]kD^   
!IU.a90V  
@Q&3L~K"  
【后集○六六】 <H3ezv1M  
n8=5-7UT  
-50 HB`t  
kh~'Cn "O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R2etB*k6[  
&wd;EGGT!q  
0`.^MC?  
7A\Cbu2tf  
10月21日 (Q[fS:U  
AT2v!mNyCw  
g 6]epp[8  
,y4I[[  
h'J|K^na  
生活自适其性,贵人不若平民 5Dp #u  
hc (e$##  
f-6vLX\Vu  
]3ONFa  
春秋时候,齐国有一位将军‘田单’守著即墨小城,被燕国军队围住。他集合了一千多头牛,给牛穿上红色衣服画上五彩的龙纹,把兵刃绑在牛角上面,在牛尾巴上绑一束苇草,涂上很厚的油脂。然后用火把点起来,乘著黑夜之间,牛群同燕军阵里冲去,后面跟随著敢死的勇士。手持白刃以一当百的向燕军冲杀。燕军大乱,大败而逃,这就是‘驱火牛’的典故。 xX3'bsN  
v}@xlB=  
.iCDXc{#  
 [=O/1T  
其次是《左传》齐桓公集合诸侯兵侵入蔡国,蔡国溃败,齐于是乘机伐楚。楚子向齐侯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意思是说齐和楚相隔得很远。虽然把牝马牡牛互相引诱放到远方去,从齐也到不了楚地,这是‘诱风马’的典故。 dpQG[vXe  
n%h^o   
HS'Vi9  
=/<LSeLxH  
这两个故事都是反自然而作出来的不合道理的事情。人有爱好自然的天性,所以峨冠大带长筵广席的人,有时候也羡慕那轻蓑小笠疏帘净几的无忧无虑生活。然而,世人多有驱火牛、诱厕马的不合理的事,不适于自然本性,富贵权豪的人应该引以为鉴。 4p;aS$Q  
U<XSj#&8|  
rG?>ltxB  
jA".r'D%  
【后集○六七】 ZZ QG?("S'  
+[\eFj|=  
]&Z))H  
wIkN9 f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_AV1WS;^^8  
Vc^HVyAx@n  
z"D.Bm~ ]  
)%rg?lI  
10月22日 !-s!f&_  
>56>*BHD  
b[ z]CP  
6cqP2!~  
处世忘世,超物乐天 jF`BjxrG  
AV 8n(  
JvYPC  
aKU*j9A?;Z  
鱼在水中游泳,它本身并没有在水中的感觉。鸟在空中飞翔,本身也不知道四周有风。 %0#1t 5g  
[{4 MR%--  
+% /s*EC'w  
8x`.26p  
人处在世间受外物的羁绊,自己并不知道要超脱于物外,所以终生苦恼忧愁;而能得天然的妙机,不能享自然的乐趣。 \tx bhWN  
y"]n:M:(  
'65LKD  
l4T7'U>`  
宏智禅师曾说:‘水清澈地鱼行迟,空阔透天鸟飞杳。’道一禅师也说:‘鸟虽飞去飞回,但不忘其道路。’人如果能超脱物外不为外物所系累,就能如鸢飞鱼跃享受那天然妙机的乐趣。 Va Z!.#(P  
2|\A7.  
b o.(zAz  
_%'},Xd.z  
【后集○六八】 \xg]oKbn  
|6G m:jV  
Z*G(5SqUh"  
e\O/H<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Bq/:Nd[y  
}QZQ3@  
XC{eX&,2x  
/iG*)6*^k  
10月23日 $/Aj1j`"9+  
Q1V9PRZX  
MO;X>D=  
p=/m  
人生本无常,盛衰何可恃 'B+ ' (f  
+C7 ~b~ %  
rt JtK6t  
:Xc@3gF  
在《桃花扇传奇》里的《哀江南》说:‘俺曾见金陵玉阙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不信这舆图换桥……诌一套哀江南,放悲歌,唱到老。’这一段弹词和以上所说的是一般无二的。 + cb6??H  
:akT 'q#  
TW !&p"Us+  
CctJFcEZ  
绝代豪富,千古英雄,只逞一时的荣华,弄一朝的权势,想不到如春梦一场。人若能悟透‘盛衰不常,强弱皆空’的道理,自然就不为野心所困,不为物欲所缚,心中常存这样的念头,则渴望功名富贵的心理,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FP[!BUOf"  
S9HwIH\m  
}b1cLchl  
rD>*j~_+P  
【后集○六九】 "3FihE]k  
=PGs{?+&O  
#plY\0E@  
h|X^dQb]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04r$>#E  
t 6v/sZ{F  
4k./(f2+  
9@Cv5L?p\  
10月24日 `y#UJYXQE  
12Y  
=4d (b ;  
+r3IN){jz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z;@*r}H  
54zl nM$  
@p\}pY$T  
Jk,;JQ  
世人都喜好荣华,厌恶蒙受屈辱,但这都是个人的运命与际遇,不是人力所能强为。所以人对于得失应淡然处之,是所谓‘宠辱不惊’。 SkU9ON   
(a9d/3M  
" R xP^l  
r1RGTEkD  
人看见庭前的花开花谢,和人间的荣辱是同样的光景,所以应当绝不对于得失荣辱动心。 RK w$-7O  
@ cU&n6C@  
x@8a''  
)O:0 ]=#))  
一旦致仕或真除,对于去留升降应当毫不介意,把他看作天外的云彩一般,任他随风向去留,没有一丝一毫的固执与挂碍。这样的人生,才算是完满达成。 NnVnUgx  
[w ;kkMJAy  
6q 2_WX  
0'nikLaKy  
【后集○七○】 iQ{G(^sZN  
Ty88}V  
+iOKbc'  
\9-"M;R.d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V|\7')Qq  
Z|}G6]h  
O12eH  
C]Q8:6b  
10月25日 vq34/c^  
U`hY{E;  
Cu6%h>@K$  
ftH:r_"O#  
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I%urz!CNE*  
uw lr9nB  
"Ks,kSEzu  
!ct4;.2 D  
在晴朗的月光下,虫鸟都可以自由飞翔,只有飞蛾偏要扑向夜间的灯火被活活的烧死。在山林绿草之中,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自由的饮食,鸱鸮偏偏喜欢那些已死的腐败老鼠,这比之人是说天地是广阔的,饮食是自在的 s&'QN=A  
}1IpON  
q+,Q<2J  
a&vY!vx 3  
一般世人只顾贪图高官厚禄,认为不如此就不足以保全他的身家,终而贪婪事败而亡身破家,恰如飞蛾鸱鸮一样不知死活。 ! VjFW5'{  
},|M9 I0  
arf8xqR-U]  
+^;JS3p@\  
可是,世间的人有几个人不去做飞蛾与鸱鸮呢?这实在是令人概叹而没有价值的事啊! ,@5I:X!rR  
v+9 9 -.  
=-p$jXVW%  
g}]t[}s1]  
【后集○七一】 Z0l+1iMx  
rj!0GI  
eF2|Wjl``;  
`p+Zz"/  
晴空朗月,何处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草,何物不可饮琢,而鸱鸮偏嗜腐鼠。亿!世之不为飞蛾鸱鸮者,几何人哉! qe5feky  
Agrk|w PK  
1^gl}^|B  
s=CK~+,/  
10月26日 r&FDEBh  
irjP>3_e  
Ewg:HX7<(  
~Jf{4*>y  
求心内之佛,却心外之法 zXRlo]  
;J7F J3n  
W^"AU;^V56  
Gg KEP,O  
船筏只是渡河的工贝,渡过了河海就一文不值了。然而,只说船筏而不渡河海,或者渡过了河海还不肯舍弃船筏,都是执著不化的人,实在是愚蠢的行为呀!佛祖圣贤的经论,大都读了之后给予转迷开悟的方便。经论好像是渡海的船筏,人能够藉著它度过烦恼生死的苦海;然后就把它舍弃,才是一个无事的道人。进一步更能因此转迷开悟,用悟来转迷。等到迷没有了,开悟也就成为无用之物。 + nF'a(  
2 3gPbtq/  
Y".RPiTL  
$8BPlqBIZ  
在烦恼生死之外,菩提涅槃也可以说是乌有了。既能断尽烦恼生死,则无别求菩提涅槃的必要。修道的若是不明此理,而自称大彻大悟,得了菩提涅乐,仍然和执著于船筏之理同样不通。《传灯录》上说:‘如不了解心即是佛,那真是等于骑驴而觅驴。’又说:‘参禅有两个病,一个是骑驴而觅驴,一个是骑驴而不肯下驴。’《涅槃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马祖禅师也说:‘即心即佛。’佛不可在自己之外去求。人人自心即佛而不自知,心向外去求佛,就好像骑驴而更向他方去找驴。 y r,=.?C-  
?,/U^rf^4  
fDLG>rXPT  
*g^x*|f6  
另有一种禅病,那便是无论怎样坐禅终究不能了悟,这叫做‘不了的禅师’。以前所说的不能舍去船筏而执著船筏,这和骑驴不肯下驴,是同样的病态啊!不仅参禅的道理如此,世上任何道理都是如此。我们应当好好加以注意! 6uR^%W8]  
0Lb4'25.  
itMg|%B%  
Kv~U6_=1 O  
【后集○七二】 "yW:\   
zP<pEI  
1@$Ko5  
J`2"KzR0w"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IV]U*4  
n' emN Ra  
bJD;>"*  
u(G*\<z-  
10月27日 6^DR0sO  
-44&#l^}_u  
}u1O#L}F5  
iTaWup  
以冷情当事,如汤之消雪 f7}*X|_Y  
i&n'N8D@  
Dih3}X&jn$  
Dwzg/F(  
古来权贵英雄的功勋伟业固然显赫一时,但以冷眼人在当时站在旁观的立场,就已经认为他们不过是如蚁聚膻,如蝇竞血。何况千百年后,早已事过境迁,只不过是电光石火的倏然一现而已。 t%8d-+$  
dUsx vho  
fum0>tff  
aM;W$1h  
其次,对于是非得失在当时亦不过蜂起猬兴的故事,像庄子所说的蜗牛角较雌论雄的许大世界了。 ^b %0 B  
Q$fmD  
G$sA`<<  
- |gmQ G  
荣华易逝,好景不常,人能深深体会个中的道理,自然可以打消争逐是非得失念头。 4"Hye&O  
Ps<d('=  
[<KM?\"1<  
Tyck/ EO  
【后集○七三】 9YBv|A  
IH"6? 9nd  
{^N[("`  
Fgh]KQ/5  
权贵龙骧,英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得失谓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金,如汤消雪。 ,UuH}E  
]~3U  
AoyX\iqQ  
LCQE_}Mh  
10月28日 N\bocMc,X  
+sJrllrE(  
&y# r;L<9  
{%C7EAq*  
彻见真性,自达圣境 =)7s$ p  
4!wR_@W^El  
)(@Hd  
'PP#^aI,  
人被外物的欲念所困系,自然感到人生是可悲的。反之,如果能彻见自己的真性,则心不为外物所累而悠游自适,这时候就会感到人生是快乐无比的。孟子说:‘役物而不役于物。’老子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无臭则吾有何患?’道理在此。 bwl|0"f+`  
 E6WA}_  
dh $bfAb  
vI@%Fg+D  
佛陀的精义,在于袪除烦恼,圆证无生。怎样能够袪除烦恼呢?那就要从彻见自己的真性上下工夫。真性就是天理,人能去人欲存天理,即能照见真性即见如来,然后达到圆证无生的地步。佛陀尝说人生无常,又说人身难得。佛陀是在人中成佛,且在人中说教,足见佛并未否定人生,佛所以这样做,乃是欲在人生当中以圆觉来证道,使人生达于无生的地步。吾人切不可以无生为否定人生。再者,人受了物欲的束缚,认为人生是可悲,唯其能悟得生的可悲,便可以消除妄想与我执。唯其知道人生的可乐,圣人的境地自然就可以现前。  O]m+u  
BGfzslK  
nWHa.H#  
7sXxq4  
【后集○七四】 @K!&qw  
[n/hkXa$\  
CoA6  
QMZ)-ty"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0犹于性真,觉的吾生之可乐。如其可哀,则尘情立破;如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m?&1yU9  
GDuMY\1  
B2O}1.  
^7Fh{q4IE  
10月29日 M8TSt\  
Exk\8,EGqS  
28=O03q  
F_4n^@M  
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L+1h  
k]I0o)+O.  
wT{nu[=GH*  
LWt&3  
我们接触任何事物的时候,心中如果不起一点物欲的私念,就好像冰雪遇到了日光和火焰,一切障碍都融化于无形了,因此不为物所动,自然不受物所害。 p*P)KP  
b2FO$Os  
r4#o+qE  
+U3m#Y)k  
其次,被事物所转动的人,都是因为他心中有物欲。如果物欲不起,绝不会受物所转动。这时候眼前自有一段空明,也就是不起尘念,心境豁然开朗。一切烦恼都云消雾散,而心眼的光明对于任何地方都可照透。 'f?$"U JF  
NhYLt w^u  
.AU)*7Gh  
2J;kSh1,L  
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恰似明月悬在青天之上,月影映照在河海之中,无碍自在,天地万物莫不被无量灿发的光明所照破了。 RG4sQ0  
rX1QMR7?  
*H|M;G  
B9J&=6`)  
【后集○七五】 Xp}Yw"7  
jfqopiSi  
@i*|s~15  
\~_9G{2?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U,.![TP  
$ O5UyKI  
"T- `$'9  
\0gM o&  
10月30日 nxl[d\ap+n  
vZBc !AW  
eD#hpl  
QMpoa5ZQG  
野趣丰处,诗兴自涌 Pp5^@A  
/ID?DtJ  
eET}r 24  
s4uhsJL V$  
灞水是在陕西省西安府蓝田县北到咸宁县和渭水会合的一条河。郑綮(字叫‘蕴武’)在唐昭宗乾宁年间官拜相国,他善于作诗。有人问他说:‘相国最近可有新诗吗?’他说:‘诗兴在灞桥的风雪之中,这里怎能得到?’另有一位诗人贺知章是永兴人,在开元年间官拜侍郎兼集赋殿学士,天宝初年他做梦梦到仙宫去游玩,因而有所感悟,自己请求作了道士,告老还乡在乡间盖了一座庙叫‘千秋观’,又请求朝廷把周官湖数万顷方圆的水塘作为放生池。于是,唐明皇下诏赐给他《镜湖》、《剡川》两首歌曲。 {qa Aq%'  
Y"wUt &  
Zp# v Hs  
FJ6u.u  
诚如郑綮所说,诗歌的思藻不在琼林瑶树金殿玉楼之间,而在风雪之日骑驴过灞桥之处。此时如果微吟诗句,则四方的林岫广阔浩然,有不可言喻的壮丽景色。因此风流清兴,不在珠帘画栋酒池肉林之中,而在唐明皇赐给贺知章的《镜湖》一曲。在这种地方一个人独行,眺望欣赏不完的天然美景,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事了。 /n8B,-Z5s5  
# m *J&  
c=`wg$2:5  
5hy""i  
总之,诗思雅兴不在于富贵显荣之处,而在于脱尘超世之地。 *VZ5B<Ic  
ziCHjqT  
c7FRI0X  
_"w2Uq  
【后集○七六】 eh5gjSqx  
Xqm::1(-(  
P->y_4O  
`{xNXH]@  
诗思在灞凌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I'0@viF"Nx  
wg]j+r@  
Ht4;5?/y  
\R;`zuv   
10月31日 @$+ecaVW  
Mwr"~?\\  
4%3M b-#Y]  
e[#j.|m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4tS.G  
>lIk9|  
EB8\_]6XJ  
|a!fhl+  
秦朝末年陈胜起兵于农家,反抗秦朝的暴政,虽然后来事败被杀,却留名千古,万世流芳。他在少年的时候和其他少年一同锄地,大家都笑他。他说了一句大话:‘燕雀安知鸿鹄志。’他后来果然起兵抗秦而成功。 |1>*;\o-  
w&KK3*=""  
[ra_ 2R  
=Yt R`  
以鸟来比人所谓‘伏久者飞必高’,以花来比人所谓‘开先者谢独早’。陈胜起兵最先亦是先行失败的一人,汉高祖刘邦起兵最迟年龄亦晚,可是成功最大,先灭秦而后灭楚,造就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以人比物虽不尽恰当,但参之人事窥以天道,离道就不远了。 8zR~d%pK  
E3iW-B8u8  
{b   
$+I;oHWI  
是以成功的迟早,凋谢的先后,虽是人事的努力,其中却有天道的存在。又何必斤斤于蹭蹬之忧呢? 8UVmv=T  
hHMN6i  
i|m3mcI%2  
AlIpsJ[UU  
【后集○七七】 Z KckAz\#  
 MEGv}  
y7i*s^ys{  
UTH_^HAN#G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增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_&b4aW9<  
n0 e1k.A  
d $Pab*  
;h jwD  
11月1日 '4#}e[e  
G JqJlgHe  
C-H@8p?T  
LmnymcH  
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TTTPxO,  
5qP:/*+  
ixT:)|'i  
N D2L_!g:(  
天有四时是春夏秋冬,人也有四时是生旺衰亡。古时以秋气肃杀白帝行权,树木花草到了秋天,被寒霜所践,枝叶凋落花萼枯萎。这比之于人一如中年已过。渐渐迈入衰老。 c. 2).Jt,  
SK#(#OQoh  
g #6E|n  
<h'5cO  
俗语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无后成。’人世的荣华富贵只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光阴,等到死后盖棺,则一切子女钱财都于我无用。所以有人主张:‘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与儿孙作马牛。’这是看破了世事的说法。人能够常作存此想,就可以减少贪欲的私情,也不致起争名夺利的念头了。 z21|Dhiw&  
'5|h)Q5  
fL=~NC"  
*N<&GH(j  
【后集○七八】 >b{q.  
]f({`&K5  
9AJ7h9L  
.ODR]7{  
树木至归根,而后知华萼枝业之徒荣;人事至盖棺,而后知子女玉帛之无益。 k>g _Z`%<  
z=3\A b  
9B7^lR  
] A+?EE2/  
11月2日 H,u<|UMM_  
0PrLuejz  
Rw:*'1  
-u8NF_{c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G8Y<1%`<  
aiu5}%U  
ktpaU,%  
 _ "VkGG  
佛教说真空而妙有。《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天地万物各种形相的历然显现,实在是因为诸种因缘而显现的色相,原来本无实体。比方说,一间房屋是用土木竹石等物质构合而成。本来没有所谓这‘家’的实体,既无实体就不能不说是‘空’了。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人类的肉体本由地水火风和合而成了五尺之躯。地水火风一经分散,就立刻会灭亡。这岂不是空的迹象吗?所以说:‘色即是空。’然而另一方面,虽然说是空,但明明白白的眼前显现了自身,怎能说那是空而无有呢?所以又说:‘空即是色。’如此万有莫不是空,空也即是万有。明白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就不可不把这空有圆融无碍的应用起来。 x-?Sn' m  
n@,G8=J?  
^*Yh@4\{JH  
d*%`!G  
‘空’、‘有’很容易偏于一端。所谓‘真空’并非离开有的‘空’,是色即是空的‘空’,而不是像偏空是什么也没有的虚无。执著于万物的形相,而认为有其实体的当然与真理不相契合;如果破形相而堕入虚无的偏空,也是违背了真理。要是偏于空与有任何一方面,都是违反真理的邪见。世尊怎样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在世而超世’,这就是佛教最上乘的教义。 pxh"B\"4*  
F ;2w1S^  
Q{5kxw1ZF  
#odIEC/  
其次,放纵人欲是一件大苦恼,但完全绝弃人欲也末尝不是苦恼。比方说触著火焰会被烧死,但背弃了火也会冻死。因此,最好是不触不背而善为运用。同样的道理,纵人欲陷入于著相,绝弃人欲堕入到破相。都不免于苦恼,最好不执著也不破坏,善自修持,由微入渐而倍得其中妙处。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7-10-01
【后集○七九】 AN/;)wc  
n T{3o;A  
D)m5  
~5CBEIF(NS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c;|G$E@3  
8L:ji,"  
4hTMbS_;  
ZL&g_jC  
11月3日 $',K7%y  
0dGAP  
iiS-9>]/  
5BlR1*  
欲望虽有尊卑,贪争并无二致 rPLm5ni  
A|X">,A  
=IQ5<;U3  
lE&&_INHQ  
古时候战争用兵车,大国有千辆以上称为‘千乘之国’。崇尚节义的烈士,纵然把千乘之国给与他,他也可以让之而不受,因为他重的是名。贪利的人一文钱也在所必争,因为他重的是利。 ~l]ve,W[  
"2)H'<  
8{^WY7.'  
$JMXV  
人类的品格,竟有天上和地下的区别,只是他们原始俱来好名与好利的心别无二致。天子经营国家每日焦思苦恼,乞丐为一碗残菜剩饭竭声呼号。他们的身分地位有著贵贱霄壤的悬殊,而他们的焦思苦恼一点也没有两样。在天子之位当然不必亲自奔走于事物,旁人看见他是快乐的。但是,以贵为天子之身夜夜不得入梦的苦心焦虑,又有何人知道呢?人能达观一点,自然一切就少有挂碍,就没有什么绝对的是非与分别心了。 pxCK;]  
Tk:h@F|B.|  
'+?"iVVo  
8T!+ZQAz  
【后集○八○】 a!"$~y$*  
10q 'Z}34  
iV *q2<>  
z6jc8Z=O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餮,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其焦声。 Rld!,t  
o4K ~  
jU9$Ehg I  
pEIRh1  
11月4日 3TY5;6  
;U.hxh;+  
117EZg]O  
CsoiyY -2  
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z8SmkL  
XkXHGDEf1  
Kgi<UkFP  
ebUBrxZX  
俗语说:‘看破世事惊破胆,识透人情冷透心。’饱经世故的人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一任世态炎凉,人情变幻,他已经看破世事,识透人情,所以不管世事人情的翻云覆雨,他都无动于衷,认为不值一顾。体会到人情深处的人,对于世间一切毁誉褒贬都不动心,任凭人呼牛唤马挥之即来驱之便去,一点也不加以反抗了。 :7!0OVQla\  
7!EBH(,z  
`lO[x.[  
['B?i1 .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名叫苏秦的人,他曾在鬼谷子处学习到辩术,然后周游列国,想把他所学的发挥出来。没想到各国的诸侯都不赏识他,致使他把车马僮仆都卖了,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中,家里的人都看他不起,连妻子都在机架上织布不下来接他。 _/6!yyl  
HUv/ ~^<  
,y 2$cO_>  
j}JrE,|  
苏秦在家中埋头读书揣摩辩术,后来又到各国游说成功。当他衣锦荣归的时候,他的父母都亲迎到门外,嫂嫂还跪在地上迎接他,苏秦叹惜著说:‘当年我失败回家均不把我当人看待,现在我荣耀还乡,嫂嫂跪著接我,人情如此寒薄,真使人慨叹哪!’ VcSVu  
P3)Nl^/  
Rn9m]x  
ZjQ |Wx  
这一个例子可知家庭尚且如此,何况一般的世道人心呢! ,!Z *5  
b\$} >O  
{f2S/ $q  
ifUGY[L  
【后集○八一】 T"E6y"D  
^Eb.:}!D6  
{B?Wu3-  
]yx$(6_U  
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 <UV1!2nv*  
Sjyoc<Uo  
<SgM@0m  
S+atn]eU@  
11月5日 \]2]/=2tLd  
W&& ;:Fr  
OwH81#   
|"/8XA  
不为念想囚系,凡事皆要随缘 .<x&IJ /  
MGR!Z@1y  
M<.d8?p )  
)4 gJd? 8R  
人想却除妄念偏偏除不去,越尽力想求著没有念头和没有意想,念头和意想反而越来越多,总是不能达到无念无想的境地。断除妄念绝不是勉强可得的,必须自然而然的达到无念无想,才算是真正的断除妄念。 cDFO;Dr  
,9}h  
?'@8kpb  
m'6&9Ja k  
怎样才能作到自然的无念无想呢?不外是前念不滞和后念不迎。所谓‘前念不滞’就是凡事要过而不留。所谓‘后念不迎’,就是不动未来的妄念。人生好像行路与登山,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只要一步一步按部就班走去,自然水到渠成,切忌瞻前顾后徘徊停留。总之,吾人求其无念如登山行路,是要随缘作现在的事,渐渐的就入于无念之中了。 mKL<<L [  
snf~}:&   
#LL?IRH9^  
aB{vFTD5  
【后集○八二】 |)b6>.^  
s:#V(<J   
K]s[5  
}Qip&IN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u09:Z{tL;@  
+eyc`J  
b&~4t/Vq  
oX S1QT`B  
11月6日 PE}:ybsX  
vY  }A  
[E!o QVY  
% NA9{<I  
自然得其机,造作减趣味 `e}bdj  
dZ  rAn  
C&*oI =6  
E9Np0M<  
‘巧夺天工’,这句话是形容人为的技巧比得上天然的造化,但还不能说是胜过天然。以自然造物之妙诚然是不可思议,到底人为的力量是胜不过天然的。凡事不用人为成分在内,只要适合于自己的心意,自己就认为很满意。所谓‘顺其自然’,不必勉强。凡物由天然而成长,总比施以人工的要玄妙得多。若其中加上少许人为的成分在内,加以人工的调停与布置,反而失掉物的真趣了。 e;Ti&o}  
w+#C-&z  
"a ueL/dgN  
\ 3wfwu.q  
唐朝白乐天诗:‘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真是值得回味啊! Z~o o;xE  
] >LhkA@V  
6r"eN%m  
:PIF07$xl  
【后集○八三】 dJ2Hr;Lc  
e vrXo"3  
0- HqPdjR  
=j5MFX.-o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s%C)t6`9  
_=Z,E.EN  
Kw efs;<E?  
OGde00  
11月7日  [F0s!,P  
M=F xB;v  
cZB7fmq%  
!;i`PPRwk  
彻见自性,不必谈禅 ,SynnE68  
P&9Gga^I  
7'Zky2F  
AsAT_yv#  
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他的本性澄澈,显露真如。即使餐嚼粗饭,渴饮清泉,他心中也是快乐无比的。 \6E|pbJ}x  
q|o}+Vr  
Q&wB$*u  
y.#")IAF  
又如南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平日食素谈禅,信道礼佛,但因心地沉迷,毕竟因惑于声色利欲,最后不免因于侯景之乱,渴死于寺中。 5p<ItU$pnL  
+BVym~*^  
t2F _uCr  
z=rT%lz6  
【后集○八四】 v0-cd  
f&eK|7J_Yf  
}.3nthgz  
,&j hlZ i  
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魂。 hU`wVy  
 `x l   
{QcLu"?c  
R< ,`[*Z  
11月8日 D7lK3 0  
Pz>s6 [ob  
+Z7th7W/,  
K`iv c N"  
心境恬淡,纯虑忘忧 pm*xb]8y  
\>jLRb|7Ts  
Mr;E<Lj ^K  
6-yd]("  
佛家说:‘万物均有佛性。’万物之性与天性是合一的。人的心都有一个真境,这也是由于人心是本乎天道。这一真境,不是由琴瑟丝竹音乐中求取,而是从恬淡愉快中自然得来的境界;不是由烟香茶味中得来,而是从清静芳中自然发生。 (qqO jz   
NO|K VZ~  
])|d"[ur=  
_LMM,!f  
如果想要游于这种妙境,先要使本身的心念清净,断绝被现在的境遇所左右的机缘,忘却一切思虑与分别。放宽身心,不固执于形体,就可以悠游于这一玄妙的境界。 CdasP9"1  
0fb`08,^  
?EJD?,}  
A )^`?m3  
老庄谓‘清净无为’,古人所谓‘放荡形骸之外’,都是悠游这一妙境的法门啊! so"$m  
L\)ZC  
C~nzH,5  
A?CcHw rT  
【后集○八五】 $ACvV "b  
#33fGmd[  
qfL~Wp2E;  
S4^vpY DeN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wfU7G[  
b8V~S'6VqO  
9K5pwC\$%  
aGJC1x  
11月9日 'oF%,4 !Y  
q*\x0"mS/  
0Fk5kGD,&K  
U]^HjfX\  
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WFO4gB*  
<KE 1f7c  
QW $G  
zm]aU`j  
黄金是由矿里挖出来的,白玉是由石头里面生出来的。离开了幻化的世法 就没有真如的实相可言,除开了生死也就没有涅槃。 }Mf!-g  
: >6F+XZ  
|zQ4u  
UUzYbuS>&l  
永嘉大师说:‘幻化之空身,亦即是法身。’如此说来,真即是幻,贵贱不二,绝不是什么另外的东西。晋朝的竹林七贤,饮酒遁世,每天都在醉乡,自称体会了老子之道,更有人入武陵桃花源去求仙。 fBRo_CU8!  
wF <n=  
OUeyklw  
J?RabYd ~  
虽说是风雅高洁,到底不能免俗;人能在世俗,才真是有风雅高洁的妙趣。如果想要断绝世俗去求风雅,结果仍然坠入俗道之中罢了。 ^HV>`Pjd}=  
OK{quM5  
~%^ t B  
p[hZ@f(z  
【后集○八六】 x^kp^ /f  
q#vQv 5  
::ajlRZG  
xl6,s>ob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怎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 12;8o<~  
b4E:Wn9x  
-R57@D>j\  
u=/{cOJI6  
11月10日 )Y2{_ bx4"  
_CW(PsfY  
}\HN&@  
e?7& M  
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 @\| _  
bn^{c  
txiP!+3OWB  
Pa{%\dsv  
天地间山河草木等等万物,和人世家庭引起的喜怒哀乐等等情感,乃至于世间里一切事物的利害得失。如果用普通人的眼光来观察,确实是千头万绪纷乱不堪。但若以悟道者的眼光来观察,则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常住的实相。万物一律平等,并无彼此的分别,并且不必对他们有什么取舍或憎爱。 xnmmXtk  
DE%KW:Hug  
jUSmq m'  
Min ^>  
古书说:‘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厥执中。’人对于万物有差别心是人为物欲所役使,是一条危险的道路。而明道之心是观察入微,得天地的妙理,不为幻相之物欲所迷惑;天地之道是在于精一,我们在虚实真幻之间,亦唯有明其精一执其中道,才不至有过犹不及之虞。 0Uo\wyd  
-j73Wz  
5Yl <h)1  
&d"G/6  
【后集○八七】 oASY7k_3  
AD1=[I3  
k\WR  ]  
ep2k%?CX 1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亲,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R' WXVs  
ny`#%Vs  
POvP]G9'"  
]}U*_rM:  
11月11日 2^^`n1?'  
n^z]q;IN2.  
&;D8]7d  
Q^ pmQ  
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X|5p"[g  
W_kHj}dj,p  
&Q>k7L !  
a"FCZ.O1  
人间的苦乐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自己的心中。自己的精神衰弱,即使是在绮罗锦绣中起居睡卧,也感到不安逸暖和。反之,精神充沛,即使是睡在布被窝中,也能得到天地冲和之气而心情愉快。 7g %E`3)"  
k 9L? +PD  
kKAP"'v  
A9wh(P0\  
在吃的方面,不一定吃了美酒佳肴就有滋味,如果真正了解饮食之道,即使是粗陋简单的食物,吃后也能感觉得出淡泊的滋味无穷。然而,一般人衣服要穿绫罗锦绣,饮食要吃山珍海味,得不到就不快乐,贪求多而欲海难填,永久不能满足,这样是错误和痛苦的人生。 >sK!F$  
LG<J;&41~S  
 ~ ip,Nl  
?,& tNP{jq  
【后集○八八】 zx-81fx+k  
N'g>MBdI  
|QU <e  
bsB*533  
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味足(草黎)羹饭后,识人生澹泊之真。 QlJ)F{R8il  
95YL]3V  
8ELCs<xI  
Pb?$t   
11月12日 p(~Yx3$*  
$e*ce94  
eu(:`uu  
5\e9@1Rc  
了心悟性,俗即是僧 pL{U `5S  
c )G3k/T5  
BsEF'h'Owh  
SzjkI+-$:  
无论是受世间尘累的缠转而苦恼,或是由苦恼解脱而得到安乐,这都在于人的自心。果真心能彻底了悟,身体出入于屠牛之场、糟柏之肆,也无异处在极乐净土。 ,QcF|~n  
$4/yZaVb  
v#.r.{t  
Y8o)FVcyNy  
文殊菩萨曾在酒肆妓院里宣扬大乘佛法,教化众生,却没有丝毫的不净或破戒的行为。反之如果内心不能了悟,纵令嗜好是如何清净,以高尚的琴鹤为友或以欣赏花草为乐,内心邪恶的魔障仍然不得扫除。 #7MUJY+ 9  
KU8J bl*   
1UE6 4Kl:S  
Jh ]i]7r  
古德说得好:‘能够休止了自己的妄念杂虑,彻底了悟之后,就是尘俗的境界也爱成真净的境界。反之,不能了悟,就是和尚也和俗人一样。’ <-[wd.M_  
hnDBFQ{  
.7l&1C)i  
@>p<3_Y1  
【后集○八九】 R:#k%}W  
{buo^kgj`]  
O+]Ifm[  
ynE)Xdh  
缠脱只在自心,了则屠肆糟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CCL   
oZ!m  
8=gjY\Dp  
B oC5E#;G  
11月13日 I~ok4L?VB  
 4|CtRF<L  
CE/Xfh'44  
k~jP'aD  
断绝思虑,光风霁月 \=6l9Lrj>h  
jV4\A  
1(|'WyD  
hJZV}a|  
唐朝王勃诗:‘珠帘幕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形容高楼大厦的雄伟。‘斗室’是狭小的屋子,身体虽然住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但杂念妄想都能捐除的话,心中开阔就成了潇酒自如的境界。至于那些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都可以不必去享受。 >[_f 3;P  
^-,xE>3o  
V+VkY3  
Y*H|?uNF  
饮酒数杯之后,能够自得其乐,这时候对明月弹素琴,临清风吹短笛就感觉有无限的趣味。 6f\Lf?vF  
k} |   
fpFhn  
X4 A<[&F/  
【后集○九○】 T3k#VNH  
4iKgg[)7`=  
SV2M+5#;  
@JyK|.b#0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唯知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w-Da~[J  
!*oi!ysU;O  
pKit~A,Q  
U c@Ao :  
11月14日 X)7x<?DAy  
R,pX:H&#+  
yuat" Pg  
px}|Mu7z~  
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HbXPok  
?XA2&  
`/EGyN6X  
rvnT6Ve  
在一切噪杂的声音停止现出寂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鸟的叫声,在静悄悄当中添上许多幽趣。古人说:‘鸟鸣山更幽。’是何等有趣的景象呀! x "^Xj]-  
&(xH$htv1  
a{ ?`t|  
d` jjGEj  
秋天时,满地荒凉,无丝毫可观之处,忽然看见了一枝花草,卓然独秀在那儿挺放著,我们可看出天地有蓬勃的生机存在著。 Fsif6k=4  
e> (<eu~P  
L#+q]j+  
m]5Cq6  
可见有性之天还没有枯稿,一经触动其生机,就自然萌发起来了。  (Q.waI  
2vAQ  
P!+'1KR  
 Kfh|  
【后集○九一】 t.`@{R$hoA  
] :BX!<  
;#oie< Vit  
G0^2Wk[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便唤起许许多幽趣;万卉摧剥后,忽见一擢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未尝枯槁,机神最宜触发。 w*oQ["SL  
E|6VX4`+  
SVO3821  
?kB2iU_f+  
11月15日  PYM(Xz$  
)u/yF*:n  
f] J M /  
qoj$]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9?  
1:f9J  
V3c l~  
5[* qi?w=  
白乐天的‘身心任天造’,是宿命论的主张,反之,晁氏的‘收身心’是为寂定,颇有佛家的风趣,放身心的如果能作到摩顶放踵而造福天下的地步,那就可以救人救世。但是收身心的如果能作到彻见自性体得真知,末尝不可觉人觉性。 l i0i"  
c6X}2a'  
}^/9G17  
XgLL!5`  
最怕的是趋于两极而失去中道;不是流为放任猖狂,像西晋的阮籍、稽康之辈的玩世不恭,就是枯寂厌世如小乘声闻的学者们遁迹山林。所以,只有致中和之道保持身心,如器物的把柄在我手,收放自如则可免去偏于一端的弊病啊! kH]yl 2  
oAPb*;}  
9Hc$G{[a  
/4` 0?/V  
【后集○九二】 dt`{!lts'  
n~A%q,DmF  
&Nczv"TM  
,'p2v)p^4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木霸)柄在手,收放自如。 h $L/<3oP6  
S5G6Rj@W  
bpKZ3}U  
L:1^Kxg  
11月16日 rld67'KcE  
t4-pM1]1_  
#ZYVc|sT+  
mo[Zb0>  
自然人心,融和一体 jF=gr$  
uW M{JEOl  
Bh=u|8yxc  
$+>M{fg?  
人在春风和气的雪夜里,心境当然是澄澈的意界,自然是冲融无比,这时候天地造化与人心也可以说混合无间。 HA2k [F@3^  
* v75O7l  
0el9&l9Ew  
N1|$$9G+  
古人只有赏雪而不喜雨的,雨雪同是由水所化,何以雪洁白而雨水泥泞呢?从这些可以窥见天心:雪是冷天的产物性寒无比,说明清净洁白的性格都是寒冷的。所以古人赏雪是爱它清净洁白啊!诗人大都是喜欢春天而讨厌秋天,因为春风和暖而秋气萧条,其实春秋都列在四季之内。人们喜春而怕秋,喜其化育与滋生而惧其肃杀与摧残,所以往往恭维人家都说‘满面春风,一团和气’。 )FpZPdN+h  
JWMp Pzs  
i1>- QDYnJ  
b#K:_ac5  
总之,雨雪都是天降,而对人的喜忌不同,春秋都是季节而为人的好恶各异。足证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只是天心一时短暂的变化罢了。 Kd=% tNp  
'+$EhFwD  
~Uxsn@nLr  
:&:JTa1cv  
【后集○九三】 IGtl\b=  
!!`!|w  
Mi/&f   
{|1Y:&M?   
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造化人心,混合无间。 d"6&AJ5a  
jz5qQt]^  
y p66{o  
:1iqT)&|8F  
11月17日 49w=XJ  
^sVX)%  
.8P.)%  
> 3&: 5  
不弄技巧,以拙为进 0 0 M@  
L (khAmm  
A9kzq_ 3  
Qt/8r*Oe  
老子说:‘巧为拙之奴。’《焦氏易林》中有:‘文巧舌敝,将返大质。’所谓‘大质’就返巧为拙,这都是物极必反之理。 WV#%PJ  
-eN\ !  
w0C~*fn3l  
DM}YJ  
文章作到了极致,反而没有话可说了。禅宗说:‘悟了等于未悟。’就是这个道理。人对人对事,总应出于真挚的态度,和拙朴的言词才好。古人的哲学认为巧者不坚而拙者永固,一件东西要是过巧过妙了,反而容易受外物所侵而破坏。 gMaN)ESqd4  
D?0zhU  
4*'pl.rb>  
69J4=5lX  
【后集○九四】 w Axrc+  
lhw ,J]0*  
|Tm!VFd  
CC@.MA@9N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US%^#D q  
SL;9Q[  
N9vP7  
LWHd~ "eU  
11月18日 rwG CUo6Z  
Wh %ucX&  
T+<A`k: -  
yRiP{$E  
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y^}6!>Ou:  
tWoh''@#  
r%.do;5  
MHsc+gQiz  
若以我为天地万物的主宰,就可以把万物自由的改变使用。这样得著富贵功名,实在不必太高兴;倘一旦失掉了荣华功利,也不必沮丧忧伤。无论得失穷通,都应心不动,立于天地之间,便是逍遥自在。这样的人生,是以天地为广大的游戏场所。 1$81E.  
hYM@?/(q  
_<NMyRJo  
=<NljOR4`  
相反的,为万物而劳累我身,就是身为物转,人变成了富贵功名的奴隶。处于逆境,心里憎恨恐惧;处于顺境,就因爱恋而忘却忧虑。微细如一根毛的事,都可以把身心缠缚而成为苦痛的根源,可见迷与悟、苦与乐都在于役物和役于物的一念之间。 * H.oP  
ijdXU8  
Ldl 5zc  
!}r% u."  
六祖惠能禅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实是至理名言。 61j I  
@$2))g`  
WN_pd%m  
!Z5[QNVaV  
【后集○九五】 5GPo*Qpl  
EoxQ */  
a'jR#MQl?  
6'RrQc=q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受,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毛便生缠缚。 Xixqxm*8  
8WXJ.  
hQDTS>U  
rn=m\Gv e  
11月19日 h?FmBK'BAd  
^-[?#]  
ea 00\  
}-o{ASC#  
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L0tAgW!@  
n Ml%'[u  
mUz\ra;z  
ulER1\ W  
理论和事实是形影不离的,如果理论空洞,事实就站不住脚了,就像无形便无影。舍掉事实而固执于道理,就像是去影留形,结果是一无所成。 *L'>U[Pl7  
&2=dNREJ}1  
t6A:Z mG_  
O=dJi9;`#_  
古人说:‘执著事物原是迷,楔理不舍亦非悟。’执著事物的多是俗人,执理不舍的多是学者。治疗执著事物的病容易,而治疗执著道理的病就难了。比方说心如不起酒色的念头,即使出入酒肆妓院,也绝不为酒色迷惑。 p$x{yz3  
GR"Eas.$  
!k/Pv\j/R  
3RR_fmMT)  
从前有两个禅僧,在途中约定遇见女人时不开口。但是他们走到河边,正遇到涨水,一个女人想要过河没有办法,其中一个和尚很同情这个女人,遂扶著它的肩,帮她过了河。然后,两个和尚走了一里多路,另外那一个和尚指责他说:‘你违反了对女人不开口说话的约束。’扶著女人过河的和尚回答说:‘你是不是没有背著女人而不高兴?’这个故事的意旨就是‘心空即是境空’。帮助女人过河的和尚不是为了色欲,而是为了救人。他心里并没有女色的观念,他只是想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但责备人的和尚,走了一里之后,仍然没有忘掉对方是一个女人,这和‘聚集腥膻,还要赶走蚊蝇’是同样的道理。 (<Th=Fns?  
=T7A]U]  
?w+Ix~k  
+ke1Cn'[  
【后集○九六】 -M1YE  
{s_+?<l  
o,!T2&}  
`/MvQ/  
理寂则事寂,遗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wj1{M.EF\  
}A:<%N  
 r@o6voX  
~~6^Sh60g  
11月20日 sqS=qC  
QEu=-7@>  
zBP>jM(8  
pOrWg@<\L  
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n]u<!.X  
lZrVY+ D  
%T[^D&9$,  
viAMr"z  
高人隐士超然卓立于世外,所做的事也都很清高,凡事总以自适其性而不违反自然。喝酒时,总以不强劝他人才是快乐。饮酒本为尽欢,被人劝酒而不饮就是失礼,因而有时得勉强的喝下去。但勉强的饮酒是很痛苦的,这样一来,反而与当初饮酒取乐的目的不合了。所以,无论是主人和宾客双方都要适度,千万不可勉强。 ^+1#[E  
a<A+4uXyD  
W{rt8^1  
v,\R, {0  
下围棋固然是乐事,但互争胜负,亲友之间也就变成仇敌了。所以,与人相处总要以不争为先。吹笛子是不在其声律曲调的巧拙,而在乎怡情自乐,所以说‘笛以无腔为适’。琴有弦才能发音,也和笛子一样,若论声音好坏,那趣味就薄了。陶渊明抚无弦之琴说:‘要知琴中趣,何弄弦上音。’便是说琴以无弦为高。 A,) VM9M_l  
vUnRi=:|  
=07]z@s  
vQa'S-@u  
和知己的朋友相会,如约定了日期反而不如偶然相遇来得真诚和率直。宾客来往,则更不必计较于迎送的礼仪,以平淡来往才显得大方。若一经拘泥于形迹,注重哪些繁文缛节,彼此心中就陷到尘世的苦海之中,不能得到什么愉快了。 `r_m+]  
vYU;_R   
KV*xApb9y  
]Bm>-*@0N  
【后集○九七】 0^8)jpL$<9  
xGG,2W+z  
5 XA=G  
~(@ E`s&{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 ]Y| 9?9d  
a!mf;m  
W7\&~IWub  
yj$TPe_BW  
11月21日 ?* oKX  
1 `7<2w  
!2|=PB' M  
S#-tOj U*  
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L2%u8}8:  
JMS(9>+TA  
CY& hIh~S@  
ee/&/Gt  
生死是人间的大事,人们对于在未生之前是怎样的相貌和死后是如何景色 当然不得而知。然而,天地虽然毁灭了,是天地间的真理却恒久不灭而常存 同样的道理,人虽然是死了,但人的真性寂然独存始终不变。 q;:6_Qr  
MCP "GZK6W  
;kJu$U  
_"%B7FK  
人了悟了此中的道理,则不论在未生之前或是既死之后,不论来的地方与去的地方都是相同。只有真性不泯,超然于事物之外,可悠游于天地之间。 R i 'L  
{h KjD"?  
rJo"fx  
7 lo|dg80  
庄子所谓:‘游于象先。’是说天地万象尚未发生之前。人在此时虽然还没有发生,但这寂然犹存的天性却早已存在。所以,人能了悟此理,善自修持 自可游于象先与天地参一了。 k3t78Qg  
~-83Q5/[  
{q3H5csFq  
 N<L`c/  
【后集○九八】 NKmoG\*  
tWdhDt8$&  
:~ A%#  
\Fe_rh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Ol')7d&  
\@;\t7~  
a@pz* e  
kpI{KISQu  
11月22日 "z*:'8;E  
1H,g=Y 4f%  
QQpP#F|w  
K A276#  
卓智之人,洞烛机先 m"9XT)N  
s ncIqsZ  
i0s6aAhgJ  
 A, PlvI  
一个人如有强健硕壮的身体,就能够寒暑不侵,百病不移。此外,动极思静,乱极思治都是人之常情。俗语说:‘宁作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可见处乱而后思平才算是福。 $j 5,%\4<  
BvU"4d;x  
=U. b% uC  
iHp\o=#  
但是,仅仅明白了这种道理还不能算是先见之明。《易经》上说:‘知机其神乎。’古语说:‘一叶落知天下秋。’我们如能预先知机,才能防患未然。 oQ7]= |  
"W#t;;9Wz  
k5&bq2)I  
YUdxG/~'  
所以。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这并非是先知先觉,乃是《易经》上所说的知机啊! G3G6IP  
&VBd~4|p  
=ORf%f5"'  
Kwhdu<6  
【后集○九九】 ItX5JV)  
 YOAn4]j  
s6 }X t=j  
Cj*-[ EL<  
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其卓见乎!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7-10-01
【后集一○七】 y7<&vIEC  
P j7gGf6v  
Ak~4|w-  
Oe1 t\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蔬矣。 eFTX6XB:i  
&14W vAU  
v&3O&y/1v  
,M3z!=oIGn  
12月1日 NE"jh_m-  
' eO/PnYW  
CsSp=(  
#Nte^E4  
人我合一之时,则云留而鸟伴 F?Or;p5`Y  
r dj@u47  
0zqj0   
SvK1.NUa  
古人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当我心与天地之心互相连系的时候,则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一体。此时不但猛兽可以驯伏,就是野鸟也与人来亲近。 r9ke,7?  
w 7tC|^#G  
=:h3w#_c  
f|xLKcOP  
翁森诗:‘山光照槛水绕廊,舞樗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当人心能与天地的景色相融相合,则落花片片白云朵朵都是我的伴侣。此时是山光照耀春风吹送,使人如醉如痴,鸟雀不惊景物宜人,人生就感到万分的快乐啊! oTOfK}  
~"ONAX  
{TZE/A3D,  
nR8]@cC  
【后集一○ 八】 8U.$FMx :  
n_$yV:MuT!  
Q2C)tVK+  
Q:S\0cI0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话漫相留。 h'^FrWaU/  
lVeH+"M?  
g=A$<k  
zj]b&In6;  
12月2日 ;mO,3dV  
2/tb6' =  
{e]NU<G ,  
ccO aCr  
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i= QqB0  
A|<;  
\Tq "mw9P  
GYgWf1$8_D  
一切万物由于人心的反映而表现出善恶来。人生的幸与不幸,都不外是由人心所造成。 = cfm=+  
eX<K5K.B  
PW_` qP:  
p[YWSjf  
佛家说:‘相由心生,相随心灭。’也就是这个道理。人一起了利欲之念,马上现出火一般的炽热之心,不知不觉间就坠入火热的地狱中。 Sa] mm/ G  
PI7I BI  
R'EW7}&  
a'[)9:  
人一沉溺于贪爱之中,心中就起了痴情妄念,于是就沉沦到无边的苦海中去了。人只要心能清净,那么炽烈燃烧的火焰也就化为清凉的池水。 KR3-Hb4  
E_[ONm=,  
j%M @#  
J5T=!wF (  
所以,只缘一念之不同,境界就大大的差异。人由于此心把持不定,使境遇有所改变,这是应当怎样去慎审明辨的! B- Y+F  
R!{7OkC  
Kp_jy.e7&  
NyJnOw(  
【后集一○九】 b*9e1/]  
|vy]8?Ak  
>rwYDT#m]  
/{N))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J+\DhDEPO  
4]UT+'RubX  
rrQ0 qg  
PN\V[#nS  
12月3日 rh$1-Y  
U5 rxt^  
!b%,'fy)  
6H;kJHn  
若要工夫深,铁杆磨成针 ^\YQ_/\~L  
|h1^G v  
[&n|\!  
II#  
俗言说:‘若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无论对任何事情只要不倦不息,努力不辍,最后一定能达到目的。用绳子代替锯,可以伐断木头,这是比喻的话,也就是努力不懈,工夫久了自然可以伐断木头。屋檐前的滴水,经常不绝的滴落,时间久了也可以穿过石头。有志学道的人也是一样,孜孜不息,好学不倦,终会有大的成就。 onzA7Gre  
N&B>#:  
-fM1$/ ]  
+-HE '4mo  
所以,凡事切勿操之过急,否则如同孟子所说的‘堰苗助长’,终致一无所成。 z\[(g  
*?Wtj  
y@9Y,ZR*  
TczXHT}G  
【后集一一○】 -]&<Sr-  
#v qz{R~nM  
nx :)k-p_[  
-I vL+}K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Z90Fcp:R  
@+0V& jc  
sM9- 0A  
`9EVB;  
12月4日 S 1ibw\'  
-~'kP /E^  
jI#z/a!j:  
G4yUC<TqBP  
机息心清,月到风来 |B1Af  
=[(%n94  
{@\/a  
w$% BlqN  
心应外物而活动,此时的存心就不纯洁。心念的活动一休息,好像水在静止不流,心自然会澄清,心体也就清净洁白。心能常久保持清净洁白,‘人生是苦海’的观念就不会存在了。只要这心远离尘世,悠游放天地之间,处于繁华都市也不会感觉烦扰,不必为了排除心中障碍,特地入山休养。 Ao!=um5D J  
9&(.x8d,a  
~\bHfiIDy  
NhtEW0xCr  
心是诸法之源,只要心不起念,外相就不发生。一般人说枉费心机,是心不可以有机,如有心机,心就不纯洁了。说也奇怪,倘若无心,则善事常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奇趣,恶事亦能得到周围环境的解脱。心机的有无,对于因果的关系很大。处世不必枉费心机,尽心任其自然就好。 dKe @JQ+-z  
c+;S<g 0  
")\ *2d  
N K"%DU<  
【后集一一一】 ,$i<@2/=m  
a&:>Ped"  
LO>8 j:  
7+S44)w}~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处,自无车座马迹,何须痼疾丘山。 M;@Ex`+?i  
;5RIwD  
vUfO4yfdg  
q+J0}y{#8)  
12月5日 akrCs&Kka5  
aZ/yCS7  
O<iI  
q5gP~*?  
落叶蕴育萌芽,生机藏于肃杀 g!5#,kJM  
J]]\&MtaO  
</hR! Sb]  
Eb7}$Ji\  
古往今来,万物的新陈代谢都是生生不已、息息相关的。在草木凋零的时候,也正是它生实结果、蕴育新萌芽的生机。在冬天最寒冷的时候,也正是一阳来复、生生发育的开始契机。 &O{t^D)F  
7`+UB>8  
2 _Jb9:/X  
L3>4t: 8  
邵尧夫诗:‘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万物虽然还未发生,但是已有生生之机蕴育在内了。在凋零枯落当中,尚有生生发育之气。 WV~SL/k|   
Ris-tdg  
0&o WfTg  
PE7t_iSV  
所以,我们研究事物的道理,不能只看外表,应该更进一步探求深远的内容。 '7=<#Blc  
G%`cJdM  
 ,QL(i\  
u dUXc6U  
【后集一一二】 HqDa2q4  
 }amE6  
j>g9\i0O1  
'T{pdEn8u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肃杀之中,生生之意常为之主,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 |>[ X<>m  
tQ6|PV  
R_~F6O^EO  
R''Sfz>8  
12月6日 p|;o5j{  
v5gQ9  
s3y}Yg  
sK[Nti0  
雨后山色鲜,静夜钟声清 ;lkf+,;  
W -!dMa  
tp d|y|  
DMRs}Yz6  
同是一座山,在睛天日照之下和阴天下雨的时候,看法就有不同了。在雨过天睛之后,山被雨洗洁,平添一番清新悦目的气息。同一个钟的声音,白昼与夜间的感觉大不相同。白天人马喧嚣,钟声不如夜阑人静时清晰响亮。 ?xf~!D  
9Iy[E,j  
wtUG^hV #_  
3V!W@[ }:  
所以, 因时而观物听物,就可使心神清明,精神修养上也就有所裨益。 ^zkd{ov  
B4 <_"0  
*ig5Q(b*N  
I$F\ (]"@  
【后集一一三】 2"_ 18l.  
s!=!A  
H;X~<WN&AW  
&,Uc>L%m  
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锋;音响尤为清越。 .>a$g7Rj  
9`E-dr9  
_qk9o  
L7[X|zmy*x  
12月7日 [y$j9  
ar=hx+  
r6<ArX$Yl  
]#+5)[N$>  
雪夜读书神清,登山眺望心旷 00R%  
bv_AJ4gS  
],!p p3U  
Z^C!RSQ  
人依据居处的同而改变了原有的气度。 2%*|fF}I  
(''$' 5~  
'fX er!L}  
)/i4YLO  
站在高山峰顶上,俯瞰大地则胸襟自然广阔。 d?E4[7<t$1  
Wa @6VY  
kv[OW"8t  
o^N%;d1%E  
坐在清流河畔听水流声和观鱼,则心情自有超越俗性的感觉。 ^S3A10f,  
@$_rEdwi  
..]B9M.  
_GRv   
在雨雪的夜间读书,四周没有槽杂之音来妨碍,精神自然清静。 s@R3#"I  
\y<+Fac1S  
pvI&-D #}  
Rf&^th}TH  
在高阜岳冈的上面舒清长啸,就使人高迈豪放。 s' _$j$1  
>l6XZQ >  
"P9wT)J_  
#`2GAM];7  
【后集一一四】 v UJ sFR  
I(F1S,7  
pZW}^kg=  
30e(4@!4vW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讲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颠,使人兴迈。
`z5v}T  
H74NU_   
12月8日 ,[+ZjAyG}#  
eDvXU_yA  
YL_!#<k@  
I*%&)Hj~  
万钟一发,存乎一心 _zAc 5rS  
;o &_:]S  
NN?Bi=&9  
&xF4p,7  
心胸广大的人,对于万钟的俸禄也像瓦罐一般。古时一钟之量等于六斛四斗之量,十万石的大禄叫‘食禄万钟’。古德说:‘百万石之禄不过是世上的露水罢了。’这就是心胸宽大以万钟的厚禄,不过看成如石类瓦块一样轻微而不足道,这是达人的境界。 `7+tPbjs  
REeD ?u j  
7ZrJ#n8?ih  
HP1X\h!Ke  
至于‘一发似车轮’的典故是:从前有一个木工,因地做细小的事物太久了,甚至精神集中在把一根头发看作和车轮一般大小。这是形容人心的狭小。 8'>.#vyMGv  
0R.Gjz*Q  
G>9'5Lt   
,|=iv  
物的大小是因人的心情而异,世间有一掷千金毫无吝色的人,也有把一分一角视同性命的人。 "Vs Nyy  
tVK?VNW  
!NQf< ch  
IiQWs1  
【后集一一五】 +G>aj '\M|  
bi,rMgW  
k B$lkl\C  
}d$vcEI$3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Au%Wrk3j  
">v_uq a  
m^(E:6T  
JB: mbH  
12月9日 Bx_8@+  
)i ?{;%^  
Zz wZ, (  
Fvcq^uZ  
要以我转物,勿以物役我 5k_Mj* {6  
jnx+wcd  
zcbA)  
ant-\w> }  
天地间如果没有春天的万紫千红,没有夏天的清风明月,天地就变成了寂寞不堪,也显不出造化之妙了。 4{1c7g  
#0#V$AA>  
u&Ie%@:h9R  
(*c`<|)  
人间如无七情六欲和一切嗜好,人就干燥而无味,一如枯木顽石,不成为人的心体了。 t2`X!`  
l93Q"*_  
5[0l08'D  
sP=2NqU3Q  
如果人能善为转物,不便物来转我,则一切情欲嗜好皆天机,尘世之情也可以化为理想的妙境了。 !)=#p9  
j.e`i p  
as\)S?0`.  
70I4-[/z[d  
【后集一一六】 $]`'Mi  
H>Iet}/c   
bDcWb2 lqs  
_r^G%Mvy|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4l#T_y  
ueS[sN!  
 : $u{  
,L8I7O}A;  
12月10日 =[43y%   
M ?: f^  
FlM.D u  
` Mv5!H5l  
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Y}Z4" o  
fNmG`Ke  
\^^hG5f  
`"1{ Sx.  
因著自己一身而能彻悟了自己一身的,才能以万物对万物,才不致把万物把持在自己手中而任意使用。能放弃这一私念,让万物各得其所,就可使自己有享用不尽的自然好境。比方说,高山尽管高,沧海任它深,乃至松树的坚直、荆棘的弯曲,各尽其物的本分,这样就足供自己之用了。 '8((;N|I^  
r[i~4N=  
^.B `Z{Jb  
U(=f5|-  
把世间所有的一切,恨不得都归自己所有,这种无限的欲念,使人终身不得安闲及满足。所以我们要彻底看透悟透,绝不对万物再起强求的思想。于是以万物付给万物,还天下于天下人。 +5seT}h  
QvT-&|  
kKI!B`j=  
$e^ :d  
佛家认为世间是转变无常烦恼于不绝的一个火窟,如果不早点跳出,绝不可能得到安乐,所以才遁出世间去修行。但是遁出世间将往哪里去呢?在此间之外,别无可往之处。 !F}J+N=}  
z.\[Va$@l  
x Jj8njuq4  
zrWq!F*-V\  
古传说:‘生死不可厌,涅槃不可欣,此时与此地,生死两离分。’总之,世间是生死的苦境,涅槃是常乐的净土。但也不是各有分别,只要把厌弃欣喜之念离开,就是在生死的世间常住,也有共其享受的爱的妙乐,这就是‘在世而出世’。以天下还天下的英雄豪杰,他们也是在世间而又能超出世间,得以享受到自由自在的妙乐。 /( z0I.yE  
~]D \&D9=?  
'44nk(hM69  
KX=:)%+  
【后集一一七】 lMI ix0sSj  
8P'En+uE1|  
q#':aXcv"  
/ltP@*bo  
就一身了一身者,才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才能出世间于世间。 OM#OPB rB  
Xk7$?8r4&  
yQQDGFTb!=  
y}H*p  
12月11日  Cq~ah  
Cvu8X&y  
jwtXI\@MS  
-qnXa  
不可徒劳身心,当乐风月之趣 zMHf?HQ-Z  
(J?}eb;>n  
S'H0nJ3  
Dk. 9&9mz  
人生不可过于闲暇,人闲暇就没有精神修养,人在闲居无事或是穷极无聊的时候,自然生起种种妄念,昏乱了本心,不知不觉就做出坏事来。反之,人生也不可过于忙碌,从早晨到晚间忙得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心被繁忙所障碍,做起事来便‘过犹不及’。 4jZi62  
t=@Jw  
`U?H^,FVA  
.w*{=x0k  
因此,君子应常使本性坚定不失,并对自己的身心多抱忧思,多加注意,务使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平衡。 "ZK5P&d  
4<K ,w{I  
h-)A?%Xt  
V.G9J!?<P  
=6q*w^ET  
这样一来,就没有过与不及之忧了。 iTtAj~dfZ  
k%4A::=  
Rh-8//&vZ/  
2+G:04eS,e  
【后集一一八】 O7#}8-@}<u  
P*qNRP%  
QP-<$P;~  
(B~V:Yt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J) Rs`_  
* y"GgI  
,BN}H-W\2  
b~jvmcr  
12月12日 vN6]6nUOiT  
 PtVNG  
S0o,)`ZB  
:4L5@>b-  
何处无妙境,何处无净士 2w.9Q (Sn  
IUBps0.T\  
PezWc18  
XC8z|A-@  
人心的真体,凡夫与圣人是一致的,并没有什么相异的地方。当一念不生之时,则善恶邪正的利害关系都不产生,好像水澄清的时候。能够这样澄然静坐,则见物听物,全都能显露出自然的妙用。 8aIf{(/k  
~IN$hKg^  
}'M1(W  
:J)l C =  
见到天边云彩的飘浮,就悠然兴起离尘出俗之感;听见雨声淅沥而万念寂静,心地清醒;听到鸟啼,欣然而心有领会之处;看花儿落了则潇然而心有自得。 _bV=G#qKK  
,LW%'tQ~"  
7{/:,  
c75vAKZ2  
无论在任何地方,都无往而不是真如的境界。 3B_} :  
< c4RmnA  
4 d1Y\  
Wx\"wlJ7.3  
【后集一一九】 |LGNoP}SA  
PXQ9P<m  
eG)/&zQ8  
p?gLW/n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9j>sRE1  
aPP<W|Cmo2  
bz,cfc ;?$  
cX]{RVZo-/  
12月13日 7g<`w LAH  
V{^fH6;[  
g>oYEFFJ  
3U.B[7fOM  
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PQI,vr'R  
06 W=(fY  
i:Ct6[  
:DF4g=  
生小孩时。母亲可能遭遇到危难。存积了大量金钱,盗贼可能乘隙窥伺。生子可喜,而母难可忧。堆金可喜,而盗贼堪虑。所以,欢喜当中含藏著忧虑的种子。贫穷虽然可忧,如果能够节俭用度,反而可以积蓄兴家。病虽然可忧,但如果能够谨慎养生,就可以保全住自己的身命。如此说来,忧的里面又种了喜的种子。 <OO/Tn'a  
QvQf@o  
6+d"3-R.  
aw@Aoq  
所以,喜与忧是相伴而来,绝不是个别单独存在的东西。喜亦未必是喜,而忧亦未必是忧。人无论遭遇到顺境和逆境,都能同样视之,结果把喜与厌、乐与忧都一同忘掉。能够如此,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安乐境界。 $T%<'=u|E  
o>,z %+  
%'~<:>:"E  
r.G/f{=<@  
【后集一二○】 ;s/b_RN  
%TggNU,  
YQ`#C #Wb  
%a6]gsiv2<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dm@%~B{.  
Vv"wf;#  
RxeRO2  
gB{R6 \<O  
12月14日 /gy:#-2Gy  
y Q @=\'  
z=h5  
D]`B;aE>A*  
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WBIB'2:m  
i3WmD@  
[/,6O  
=y( YMWGS  
处世的道理应如风吹山谷,风过而山谷呈现一片寂静。总要过而不留,那么是非就不会存在了。养心的方法应如月色映照池水,总要空而不著,物我两忘。 |JQP7z6j]  
>^ 1S26  
|+=:x]#vV  
)BTs *7 j  
佛家所说六根清净,不但是耳不闻恶声,心不想恶事,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者都要不留任何的印象才好。 i&G`ah>  
nR'EuI~(}  
<`p'6n79  
Pds *M?&F  
换言之,要做到物与我的相对关系不复存在,那样的话,绝对的境界就可以出现了。 /!uBk3x:  
(cew:z H  
"._WdY [  
}AfPBfgC1z  
【后集一二一】 z4`n%~w1b  
* R6eykp  
Wjk;"_"gd  
3\ .)y49,1  
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 l@F e(^5E  
uU  !i`8  
Wn#JY p  
s!!t  
12月15日 A,[m=9V  
iiDkk  
P FFw$\j  
K?m:.ZM  
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p"XCLHl  
&!~n=]*sz  
(_5+`YsV  
.W.U:C1  
利欲心过重的人,一旦达不到目的或者一切失败了,就抱怨世间是多苦与多忧。利欲心恬淡的人,他们的眼中所看到世界,处处都是快乐。‘知足常乐’就是这种道理。 |]3);^0  
;{7lc9uRj  
%((3'le  
' >3RZ& O  
大自然的风景确实值得欣赏,像那白云青山、溪流泉石、花迎鸟鸣等大自然的景色,是忙于功名利欲的人,不曾去注意欣赏也没有工夫留连,他们心中感觉不到自然环境的快乐。世间本来就没有苦乐的说法,苦乐不过是人心所生而已。至于万物的相生相杀,也不过是由于因果循环造出来的幻象。人如能去掉荣华名利的观念,以苦为乐,则天地山河都将成为乐境。 P87Fg  
j1CD;9i)%  
m95$V&  
TUn@b11  
【后集一二二】 Sqt"G6<  
r.5Js*VX!  
"J:NW_U  
rBPxGBd4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名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被自尘苦其心尔。 w% -!dbmb%  
&Gwh<%=U  
? bg pUv  
!VTS $nJ4  
12月16日 Ph_m'fbf  
3n)iTSU3  
~{!!=@6  
s1apHwJ -  
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DL!s)5!M  
g]Ny?61  
E4ee_`p  
BD+~8v  
天道忌盈,人事惧满,所以月盈则亏,花开则谢。这是天理循环。有福气享受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深思这道理,抱著诚恳心情去待人处世。唯如此方可以持盈保泰,得到悠久幸福。 +! Ag n)  
P(+ar#,G  
=YsTF T  
IHmNi>E&/  
凡事做到七八分处才有佳趣。太过则易衰,不及则易馁,正如酒止微醉,花在半开,那么瞻前大有希望,顾后也未绝生机。 ?qW|k6{O  
SLB iQd.  
d>-EtWd  
VQ 3&  
我们如果能够这样常常善自保持下去,自然能够悠久的存在于天地范畴之中。 W >IKy#  
Lcb5 9Cs6e  
>c>ar>4xF  
gb ZX'D  
【后集一二三】 Y }d>%i+  
gb#wrI  
L%s""nP  
7+-}8&s yu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苦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ne*aC_)bT  
phSP+/w  
*Yjs$'_2  
mW9b~G3k  
12月17日 iW$i%`>  
3yX^R^`  
uCr  
yiA\$mtO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8+|Lph`/?  
V$D d 7  
eajL[W^>  
TrA Uu`?#  
野外生长的蔬菜,并未受到世间人们的灌溉或者施肥培植,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生长起来。至于野生的鸟类,也没有受到人们的饲养,它是天然壮大的。一般人喜欢猎取野生的鸟类与蔬菜为山珍美味,就是因为它味美香甜,十分可口。 DcDGrRuh  
w2V E_  
;BvWU\!  
e%>E| 9*u  
由此可见,自然生长的东西比人为的可贵。 0evZg@JP`  
?`}U|]c  
`<N c Y*  
z<=t3dj  
以人的品格来说,如果我心不被世俗污染,品格自然高尚,不就没有世俗的秽气了吗? U]3JCZ{]0E  
9 9-\cQv  
hlEvL  
1'B?f# s  
【后集一二四】 M$A!  
2*FZ@?X@r  
zwHsdB=v  
Nh-* Gt?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0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Q+N @j]'  
j* ?MFvwE  
8Qy |;T}  
]F#kM211  
12月18日 Wd<}|?R  
k/Q]K e  
gI{F"7fa=  
{ ,srj['RS  
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连光景 @gk[sQ\O  
5%/%i}e~(  
ArM e[t0$  
[%q":Ig  
栽花种竹,养鹤观鱼,这些都是风雅的事情。但是必须领会其中的妙趣,内心始有怡然自得之感。如果只是留连眼前的光景,玩赏物品外形的话,这也不过是像从耳朵进去、嘴里出来而已,比方小人听闻了圣贤的道理,并不去身体力行,只是用嘴说说罢了,一切不过是在仿效君子的动作,佛家叫做‘顽空’。 pDfF'jt9  
|u=57II#xK  
BpE[9N  
i:To8kdO  
佛家有些小乘的学者,并未悟得真空妙有的妙理;大乘的学者不同,他们所说的空,并不是虚无之义,而是‘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不像小乘的空如同顽石枯木没有一点生气,似是而非。 @) wXP@7  
.YbD.{]D  
D1a2|^zt  
_JoA=< O!  
现在爱种植花竹,爱观赏鱼鹤,乃君子所乐,是很风雅高尚的事,全是因为君子能够领会其中超逸的情趣,心中感到真正的乐趣。小人就不同了,他仅仅观赏外形,不了解其中的乐趣,并没有什么高尚趣味可言。 AU2Nmf?]%  
5=e@yIr'#  
7n.J.<+9  
#=m5*}=  
【后集一二五】 `R;XN-  
r|8..Ll  
>MLqOUr#  
sS|5x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亦吾儒之口耳,释氏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v\u+=}r l  
GM~jR-FZ  
]F! ,Jx  
S8t9Ms: k  
12月19日 [rem,i+  
WOoVVjMM  
5j %jhby?  
iLei-\w6y  
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EA72%Y9F  
ymu#u   
u]-$]zIH  
*}=W wG  
居住在山林中的文人隐士生活虽然清苦,但他们的高风亮节、情逸超群的风度,却使人在尊崇敬仰之余感觉神骨清高,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在田野里劳动的农夫,外表虽然粗鲁,但他们由衷诚挚的浑厚模样,却表现出天真纯朴的作风,使人在敬重之外,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恋慕之情。这时候回想一下在市井中生活的人,不免会与利禄之辈、贩夫之徒为伍,实在让人感觉陋劣污秽,惭愧不已。 ='azVw%_  
S5M t?v|K  
|ESe=G  
nMqU6X>P!  
古时候的忠臣义士,宁愿为国尽忠而死,绝不肯投降失节,就是怕失掉了人格身分。所以,宋末文天祥被元朝俘虏而不投降,并且作了两句诗以明心志。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临刑之前在衣带上面写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就是君子宁愿杀身以成仁,也不可受辱失节损失名誉。 aqgSr|  
)^AO?M W  
K[Kc'6G  
wu3ZSLY  
【后集一二六】 *2Kte'+q  
{fs(+ 0ei  
QBg'VV  
w}?\Q,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T%F'4_~No  
EO^0sF<  
O,PHAwVG%L  
-g9f3Be  
12月20日 {Gy_QRsp,  
eyOAG4QTV  
hw1s^:|+2  
Zf! 7pM  
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 nLQJ~("  
7P]pk=mo  
+{&g|V  
>"b"K{t  
祸福本是循环相连的。孟子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是说明了祸福循环相连的道理。因此,人无功受禄寝食不安,就是怕得非分之福,受了造化弄人之祸。所以‘非分之福,无故所获’,我们应该极力躲避不要使它临到自己的身上。 ,KWeW^z'7  
[ aW#7  
$onliW|  
w1Kyd?~%]  
一般人不明此理,偏偏要去寻找意外的收获与利欲,结果弄得身败名裂,亡国破家为数也不少啊!达人君子凡事从远处看,要能够事先了解利害关系,就能不堕其中了。 9i@*\Ada  
H.e@w3+h  
8vCHH&`  
&x}JC/u]fd  
【后集一二七】 a?dM8zAnc  
i "xq SLf=  
@g{ " E6  
wlJ_, wA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才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Z2r\aZ-d`  
l }[ 4  
!G37K8 &&*  
*niQ*A  
12月21日 %"tf`,d~3  
) PtaX|U  
(s~hh  
j"]%6RwM]  
把握要点,卷舒自在 lB3X1e9  
f/xBR"'  
SJfsFi?n  
/TdTo@  
人生就像一个傀儡,耍弄傀儡的人牵动线索,傀儡的手脚便都颤动起来,进退坐卧显得非常逼真。这是傀儡受人牵动线索而生出来的动作,只要能把这个牵线的根蒂握在自己手里,一根线也不让它纷乱,无论卷舒都能够自由,权利操纵在自己手里。 HD|5:fAqA  
7u;B[qH  
xxYFWvi  
UA^E^$f:  
可见我身之出处进退,全在于自己,心可以不为他人所左右。假如自己的进退受旁人指挥左右,那岂不是变成戏台上被人所玩弄的傀儡?这就是明显告诉我们:自己的命运应该随自己的意思去发展。 f>o@Y]/l  
U]d+iz??b  
K4~dEZ   
- >2ej4C  
【后集一二八】 Pj$a $C`Z  
1*5n}cU~  
tpS F[W  
am=56J$ig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gDH x+"?  
mdwY48b  
&,+ZN A`P  
ck;owGl T  
12月22日 & b%6pVj  
YV9%^ZaN7  
ZD*>i=S  
G:UdU{  
利害乃世之常,不若无事为福 D6D*RTi4  
Q{RHW@_/  
QH;aJ(>$  
,QDq+93  
天下事利害得失常是连在一起的。俗语说:‘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得必有一失。’这乃是世间的一定道理。所以说:‘天下常以无事为福。’又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子说:‘祸兮福所之伏。福兮祸之所依。’天下事祸福的相连至明。 IkupW|}rc  
hd900LA}  
HO' HkVA  
!Lo{zTDW  
古人说:‘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看太平。’真是说尽了天机,话尽了人事。将军立功在战场,从战场上得功名。到了太平的时候,将军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这就说明了天下的利害得失都是循环相接的,有了昔日的盛,才有今日之衰,明白这种循环天理的法则,心中藏著雄心勇气,不觉冰散化为乌有了。  /YHeO  
jU=)4nx  
D:f#  
,v/C-b)I  
【后集一二九】 0xsvxH"*  
e.Ii@<  
Jv5G:M5+~  
R!`#pklB  
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读前人诗云:‘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又云:‘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虽有雄心猛气,不觉化为冰霰矣。 IQ\`n|  
CZ @M~Si_  
X6PfOep  
fK[9<"PC0  
&]5<^?3  
HwOw.K<  
/H)l\m +  
12月23日 wvfCj6}S &  
TYp{nWwi  
6;VlX,,j  
D/U o?,>8  
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R1U\/  
{^~{X$YI  
0pu'K)Rb  
3.>jagu  
喜欢同人私奔的淫妇,本来是很多情的,但是其情却容易走入歧途,终致完全断绝淫欲与色情而削发为尼。再说,热中于事物的人本是极富感情的,但往往受了意外刺激,就冲动的遁入空门去做和尚。 0-QkRr_ I  
REa%kU  
^b4o 0me  
r J&1[=s  
自古以来,美色倾城的歌妓,和英勇将士们出家入道的很多。寺院本来都是离开世欲尘情清静之门,却时常成了淫邪人们遁入的场所,不免成为犯罪者的巢窟。 cq/)Yff@:  
\]^|IViIQ  
CN zK-,  
E;N+B34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T$;BoR#O  
n_5g:`Y  
Q)v8hNyUmA  
zX3O_  
【后集一三○】 A!NT 2YdHZ  
bw@tA7Y  
2)G ZU  
Q.nEY6B_  
淫奔之妇,矫而为尼;热中之人,激而入道。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薮也如此。 E3`KO'v%  
&c A?|(7-  
 d(k`Yk8  
Od "-w<'  
12月24日 S_^"$j  
P0W%30Dh  
b*,R9  
OuX/BMG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H94$Xi"Bd  
X,~8 ) W  
1r@v \#P  
_ TUw0:&  
在滔滔的大海中波浪冲天,孤舟随著大浪的起伏而不定,这时候在船里面的人反而不知道本身的危险,心里并不感觉到恐惧,倒是在船外面岸上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不禁要惊心动魄了。 \HRQSfGt  
kG%<5QH  
[QeKT8  
1wwh Tek  
也就是说,人们处在极危险的环境中,有时并不觉得危险。等危险过去,痛定思痛,反而觉得当时危险情景的可怕。君子处身于事中,心当超然于事外,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z\fk?Tj<ro  
D4@ =+  
)p&xpB(  
BWd?a6nU}  
【后集一三一】 $ \jly  
#Qkl| h  
KExfa4W 3{  
r,F'Jd5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rq$%  
y:1?~R  
A+? n=IHh  
) m?oQ#`m  
12月25日 IUzRE?Kzf  
b \}`L"  
cZ5[A  T  
])e6\)  
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9@!"p f  
#* w$JH  
T%Z`:mf  
t#kmtJC  
人在一生一世中,能把自己所作的事减少一分、省去一分,就能够超出世间一分,得到安乐和自由。比方说,和旁人减少一分交际,就可以免去许多纷扰得到清静。言语过多,难免生出过失来。思虑过多,精神损耗,能够少说话少思虑是好的。再说,如果聪明太过就有伤本来面目,本身也就有危险了。所以,混沌蒙眬的人反而是安全的,能够减少一分聪明就可以完成一分混沌。这些说法在现代是谁也不会向这方面去做的。 rBpr1XKl,  
=MMWcK&  
CvlAn7r,@  
Oy z=|[^,W  
总之,事物做得十分过分,就成了祸患的根本。凡事最好是达到了八分就要回顾一下,这是老子、庄子的遁世之道。 sW[42A  
|]Ockg[  
XfB;^y=u8  
Rd2*  
然而,一般人却持著相反的主张,不但不求交游言语、思虑聪明等等减省,反而求其日日增加。这无疑是桎桔了自己的生命,使它陷于不自由的痛苦之中,是极为可哀的事。 rsrv1A=t?  
zm"&8/l  
_w)0r}{  
S&|$F2M  
【后集一三二】 \@5W&Be^  
P||u{]vU  
3fpX  
Yh"R#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了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7GKeqv  
H.'_NCF&;L  
!m78/[LW  
F/mD05{  
12月25日 5FzG_ w  
gJ2R(YMF  
I_v]^>Xw  
m`n51i{U  
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IDv@r\Xw  
H3MT.Cpd  
i;yz%Ug  
3<B{-z  
四季寒暑的变迁,以人力来躲避它不是不可能的。可是对于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想把它除去就十分困难了。心中受了人情炎凉的刺激,也就随之而起冷暖的变化,有时心头如火般炽热,有时又如结冰般寒冷。世间人情的炎凉纵易除掉,心中的冰炭却很难解除。如果能够除去心中的冰炭,则不论天然的寒暑与人世的炎凉,自己胸中时时充满和蔼的气氛,无论何地何处都以春风吹拂我心,则无往而不和合。 |`#[jHd  
6? 2/b`k  
|IZG `3  
P^+Og_$  
苦乐是主观的,不在于外界的天气与人情,全在于自己心中的变化。明白这个道理就先要修心。 'tF<7\!  
NH4EsV]  
}eBy p  
2_UH,n  
【后集一三三】 S&@~F|  
z^ ~fVl  
A9F Z`  
:s*&_y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YAsvw\iseK  
(gz|6N  
Bojm lVg  
HD Eqq  
12月27日 DAJh9I  
&AA u:  
df}B:?Ew.  
?zxKk(J  
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 erqg|TsFj  
<PXA`]x~  
=yk#z84<  
852$Ui|I  
想要求得精制的茶、香冽的酒,不但价钱贵而且极为难得。茶不求精而壶亦不干,是说得到不断的常饮。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是说得到了有酒盈樽的趣味。素琴是不加装饰而没有上弦的琴,只要能领会其中的趣味,也可以常常调弄五音六律。短笛虽然没有腔调,要自己过意的话,也可以自乐其趣。所以,无论是茶酒琴笛等等不管外表如何,如果真能了解其中真趣而知其中之乐,他的人品境界自然是高尚的。 AQ@A$  
f'*HP%+Y  
L[<MBgF Kv  
QT M+ WD  
晋陶渊明夏日在北窗高卧,和风飘然吹来,自称为‘羲皇上人’。羲皇是上古时代的天子伏羲神农黄帝三个人,有的人把这人称之为三皇;羲皇上人是说比伏羲皇帝还要古老的时代。嵇阮是晋朝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阮籍二人,嵇康善于操琴,阮籍好酒,匹俦之意是可以和他二人匹敌的意思。陶渊明自比为羲皇上人过著太古自由安逸的生活,现在所说的是虽然不能超越羲皇,但也可达到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等人高尚的境界。 %xL3=4\  
+STT(bMn  
fFMG9]*  
:y 0'[LV  
人能超越了耳目口鼻的爱好,而了解其中的真趣,虽然是在现世不洁的尘俗之中,其境界却能达到古代贤人之士。 X ig%Q~oMp  
HnZr RHT 0  
r0?`t!% V  
wMei`svY  
【后集一三四】 % kKtPrT  
Z$Qlr:7  
;p1% KmK3  
CfA F.H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宜。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方可匹俦嵇阮。 BYP,}yzA  
bMf +/n  
W&6ye  
WF_G GF{  
12月28日 UIbV tJ  
m&b!\"0  
/9W-;l{=z  
Onby=Y o6  
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8ec~"vGLz~  
ai#0ZgO  
R>#T {<<L  
luAhyEp  
佛教主张一切随缘,世间上的事莫不是因缘生、因缘灭;人的贵贱吉凶或祸福,也都是因为因缘而分成各色各样。因此,人要随著因缘处理自己的色身,方能达成自己的意志。其次,儒教所说的位素,是《礼记》上所说的:‘君子素其位而不外顾。’即君子守著自己的身分不逆著境遇,和佛家的随缘意义相同。 >L)Xyq  
BB=%tz`B  
4TUe*F@ ML  
j @sd x)1+  
世间浮沉有如渡海,渡海如果持有浮囊就不会沉溺。能守著「随缘素位’这四字去行,则恰如渡海持有浮囊一般,就有安全渡过的可能。人能够渡尽那些世间的顺逆苦乐的大波小波,就不会不幸的沉没下去。世事多是茫然无尽,如果一切完全无缺,只此求全一念,则无量的欲念都纷纷产生,像丝线一般纷乱,千头万绪使你无法整理。 yP~D."  
tHD mX  
DS-Kot(k(z  
X2Y-TE T  
反过来说,如能随遇而安,也就是能安于目前所处的地位,不抱不足的观念,不求非分的福利,依照‘随缘素位’四个字去做,就无往而不自得。无论是处于顺境或是逆境,都能圆满应付、自由自在了。 Eo)n( Z9  
a!4'}gHR  
V<P@hAAr  
v-4eN1OS  
【后集一三五】 \Ui8Sgeei  
H#G'q_uHH  
no^I![_M  
UP%X `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YgrBIul  
D6c4tA^EO  
naW}[y*y;  
Aln\:1MU  
12月29日 J1&G1\G|s=  
F71.%p7C8"  
O" n/.`  
8M8=uw~#  
除旧布新,一清吾心 :8Mp SvCV  
F6YMcdU  
!)KX?i[Q  
TE^BfAw@  
12月30日 wIL5-k,  
*}cF]8c5W  
X 2T)]`@  
L@9"6&  
除旧布新,再清苦心 EVrOu""  
L)4TW6IUk  
Q{V|{yV^y  
3>/Yku)t  
12月31日 Fp|x,-  
h,0mJj-ma  
tJ[Hcx*N  
pOpie5)7X  
除旧布新,三清吾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