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 ?<` ;lu/eL
nTl2F1(sV7
?t5<S]'r$
edo+ o{^
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u].7+{
%P7qA
zI0d
Z2t\4|wr:
任何人都有一个本性的善心,推面广之即成为大菩萨心,维摩是印度的佛门大德,其实他的心与屠夫和创子手并无差别,因放下屠刀,醒悟前非,则真知性现,仍可成佛。 uBl&{$<
#W&o]FAA3y
N%?R(
>=4('
真、善、美充满了宇宙,这天然的趣味虽在贫寒破旧的低矮茅屋中,一样可以得到与富人高楼大厦各有不同的情调与趣味,然则,金屋同茅屋没有太大的差别。 l8khu)\n4R
c5_/i7
\(RD5@=!4#
/xSFW7d1
人类的心本是善良的,可惜为情欲所缚,蒙蔽了真如之心,混沌污浊不知自救。有此欲心,一切善良已被七情六欲的恶贼据守,一转眼间错失了修养的道心,如咫尺之差就隔去十万千里之遥,有道的人却因欲情而成帛非道的人,好像光明的人忽然盲目,不是人可悲了吗 ?N(<w?Gat
2qot(Zs1i
U:z5`z!
I~;w Q
所以,欲心不可使其高张,看清原始以来的欲心,坚持不退的道心,则菩萨之道不远矣! }<YU4EW
F{4v[WP)
Re2&qxE
"BVp37m;?
【前集0四五】 \Si p
tpblm|sW
r1TdjnP,2^
!TivQB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_, E/HAX
W*
Si"s2
,5x#o
@C<ofg3E
2月15日 p|(SR~;6
n.rn+nuwv
v;`>pCal
]}kw'&
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 8{i
O#C
$
x:N/mMu`
qX*xQA|ak,
):_@i
一个有志修道的人,应该有木石那样不能移动他的恒志,既不会一味贪图世俗富贵名利,更不致趋炎附势,如果稍有一点贪恋富贵的人,一心求权势功名,这人便成了欲望的奴隶,进入了迷惑可怜可哀的欲境。 zE<Iv\Q
2]<.m]
@mJ~?d95v
`U=Jbdc l3
政治家们统治天下,亦必须具有一片清淡如云水僧的趣味。所谓‘云水僧’,即托钵云游四海的僧人,他们身穿染墨的法衣,戴著三度笠,手中托著钵,那种无忧惧无挂碍的风度,和恬淡超逸脱批出尘的清高志趣,是平凡人所不及的;政治家能具有那种心,政事一定可办得有条不紊,政风清廉,举世推崇。 +4
h!;i
?5jLN&A3 G
)3)7zulnXH
'$c9 S
[
不然,贪执富贵荣华,那就等于一个不想向上的人,忽失足跌落无底深渊,不仅不能治好国事,恐怕一己的身命都保不住了。 2e-`V5{)b
+TyN;e
KZTLIZxI-
h5r
R44
【前集0四六】 Z+u.LXc|c
b8_F2
m8;w7S7,j~
peF)U
!`D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堕危机。 KIi:5Y
LRg]'?
`/Rqt+C
eXMIRus(
2月16日 <:Mz2Rg
[_nOo `
q-+:1E
gXlcB~!
善人和气一团,恶人杀气腾腾
3%bhW9H%
MI'"Xzp{s
WrSc@j&Ycv
*FktI\tS
君子善人,因福德甚足,故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都显得和气,显得容易亲近。就是睡眠时,他的事魂似乎也是那样和气。 X i1|%
j!w{
T@=C2
1
uorX;yekC
‘吉人天相’,善良的人,修养好、道德高,天也庇佑。恶人便大不相同。恶人凶狠暴躁,狂虐放肆的言行不知不觉就露出来了。他的笑声言话,也使人不寒而栗,因为里面充满了杀机,杀气腾腾!其实,这样的人又怎能有好的结果呢
b"Q8[k |d
.$H"j>
P6O\\,B1A
)|v y}Jf7
【前集0四七】 641P)
f9 \$,7F
x(cv}#}S8
<zL_6Y2
吉人无论作用安祥,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狼戾,即声音笑语,单是杀机。 x1?mE)n]
aG83@ABx
0ki- /{;
<gFa@at
2月17日 &y}7AV
^Fh*9[Zf$
E*u*LMm
b _<n]P*)
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Q#G xo
9(J,&)J
:dh; @kp
lOp.c
U
人的内脏以‘肝’最为重要,肝脏有一点毛病,视力便受影响,如再严重可能变成盲人。肾脏病了,耳朵渐渐失灵,最后会什么都听不到。这是何等的可怕! [gpO?'~
^?Mp(o
Uns%6o
-2; 6Pwmv
可是,病源发于内,我们不知多半种因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等到发作起来,病情严重,救治也来不及了。为什么我们早不留意,彻底防治,等到病重时才后悔莫及呢 Q"ZpT
.}/8]
v\5O\ I ^
|$b8(g$s)
要想做一个君子,一个循著真理正义去做人的人,必以不犯罪为原则。明哲保身,不能犯一丝的过错,留下一点瑕疵。要不犯罪,不但在白日之下有人见到的时候不犯,即使在夜晚或晦暗之处,一切人们看不到的地方都不能把,千万不要以为人见不到我便起犯罪的念头。 (jA5
`4>u
FGx)
?
tc0;Ake-&
>x JzV
曾子说得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冥冥中有神灵监视著我们,有良知谴责著我们,如一念之差,就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为什么以一时的错失换来永久的沉沦?那不是世上最傻的人吗?要做一个君子,岂可不谨慎、不小心!只有堂堂正正的做人,胸怀光明,少向黑暗的方面去想,才不至于失足。 L/[VpD
'9Z`y_~)G
2
4+
`hZh}K^
【前集0四八】 L FkDb}
*d3-[HwZCL
X!qK[b@Z
H
7GI`3o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9-/q-,
^hiY6N &
O-X(8<~H=
0\{dt4nW&O
2月18日 VaY#_80$s
xy]O8>b
@t~y9UfF
5, ,~k=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9e=}PL
jwT` Z
j(Lz& *4
`VKFA<T
人的一生最大幸福在哪里?富吗?贵吗?功名吗?福寿吗?这很容易找到一个答案,那就是少惹无谓的祸端,以避无妄之灾难,灾难原是由多事招来的。 H oABo:
)g
EE7Ex?
YD'gyP4
s`_EkFw>Gl
人生的祸患与不幸,大都由多心而起,心猿意马,易放难收。便易走入邪念之途,殊不知作恶者有灾殃乃是天理,天理是不假的。 {KNaJ/:>W
aL4^ po
J<;io!
$j.;$~F
多心是招祸的最大根源,聪明人就应该从此抑制心的散乱,千万不要多疑猜,不要打妄想,不要有任何不正的念头或不当的企图。 Jgv Mx
["<Xh0_
U?sHh2*
O{_t*sO9q*
诚然,唯有经历过千辛万苦的人,越知道减少是非的发生,也就越平静安宁,越有幸福。一般苦于事做不通的人,认为少一点事就少一点麻烦,不愿多去争逐、计较是非。 X7h
uc*
LNWS
()IZ7#kL?
?!P0UTe~
只有心平气和的人,心如止水,再也不会引起什么灾祸。反过来说,心多气浮,则一切善恶之象都由此而生。这明显的告诉我们,世间种种烦恼,无非由于我心所造。知足少欲、去私心、存天理,以道义公正的心去待人处世,灾祸自然就不会临身了。 8&G9 ?n`I5
[j-?)
1hY| XZ%qd
m2\\!C]f
【前集0四九】 W|m(Jh[w]
Vml
6\X
&liON1GLM
ud r\\5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Tv DSs])
`P;r[j"
7DJEx~"!2-
!xfDWbvHV
2月19日 dGYR
'x
KU,SAcfR7
=|]h-
[P'
x.*^dM@V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iHG
VR
%-blx)Pc
Kf:!tRE
VKDOM0{V
太平之世,有明君贤相采纳善言,表彰善行,政治方面是非常公平的;所以,只要是公正的行为举止,用不到任何踌躇,什么事都可以顺利进行。 7.hBc;%2u
7P+1W
\
ZPmqoR[
J:N(U0U
相反的,在混乱不安的世上,善言不会被采用,善行无从得表彰,许多地方恐怕都是违反民意而不公平的,只好圆通一些,才能避免小人的嫉妒与陷害。 e'.BTt58Y
YWK0.F,8a
5G}4z>-]F)
P+o"]/7U
尤其处末世,必须不露棱角,不显才华才能安全,方圆并用最好。也就是说,有的地方必须以正气正行表现你的人格,另一方面以圆通之至的手段去应付艰难的局势,这样做没有不成功的。 o>r
P\
f%,S::%Ea
zsXgpnlHT
j~k,d
.17M
其次谈到‘世道’,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道德不被尊重,正义也必不受人欢迎。因此,在做事方面回不能偏袒于任何一方面,而有时以方正、有时以圆通。至于待人也要有套常识,那就是有时紧迫,有时松弛。对于善良诚笃的人应该采取宽厚,因为他们的言行无可责备。反之,恶人所犯过失太多,如果太宽待了,就造成他的放纵,助长他的罪恶,所以应当以严厉来匡正他的恶德恶行。 *'-4%7C`1
?Ts]zO%%Z
x(TF4W=j
bg i_QB#k\
又有一种人不曾达到善人程度,又没有像恶人那样坏法,这样的人就要看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随时宽严并用,以巧妙中和的方法指引他正确的路向。 v:P]o9Oj8
oZiW4z*Wh
%=UD~5!G0
-U /)y:k!%
【前集0五0】 YCD|lL#
fWmc$r5n](
{Nl?
ChTq !W
处治世立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ksv]
wHj1+W
KSPa2>lz?
^~H{I_Y
2月20日 X[o+Y@bc
%^@l5h.lqB
;
BN81;
]zol?
忘功不忘过,忘恕不忘恩 Y1-dpML
V1]GOmXz
zWC| Qe
<?KPyg2
人免不了对人施恩惠或受人恩惠。如果对人施了点恩惠,不要念念在心,因为君子是不计名利只求实是的,做了对得起良知的事。心里应该安慰。可是,对人家有了一丝一毫的过失,就要扪心自问:为什么会造成此一错误呢?痛切反省,然后对自己才有真正进步,理智才能趋向更善的境界。 1?Y>X
z
<a"(B*bBd
EfEgY|V0
HDHG~<s
总之,人施恩于我,我不能一刻忘记,古人一饭之恩尚且图报,可为榜样。反过来说,人家留下的怨仇,要忘得一干二净,以培养我们坦荡恢宏的心胸 Ic2?1<I ZA
LL#REK|lm8
,a{85HLr]
2T&
MVl!%
一个胸中不能容物的人,又怎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呢 ]eKuR"ob0
GQtNk<?$I
4=^_VDlpd
IE`3I#v
【前集0五一】 r%.k,FzGZY
'5BD%#[
F0<)8{s
y(J~:"}7)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2t\0vV2)/O
ddfGR/1X
Fa%1]R
D5lQ0_IeW
2月21日 o pTXI*QA
@wR3L:@
!q2zuxq!R
\_`qon$9
无求之施一粒万钟,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j>5W<5q\
]bY|>q
Y"mFUW4
OT
0c5x
对于施舍恩惠给人家,断不能有一点点虚荣作祟的心理,要完全发自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切不可存有已经施舍了的念头。对外说,也不能有他人已受了我的好处的想法存在。只要以这种虔诚布施的人,纵令是一小斗米,也胜过施万钟米的功德! ;;,7Jon2
F@u7Oel@m
/TpTR-\I0
|Mb{0mKb
还有,以东西救济他人的,自己如果计算好所施的物品有好少、代价怎样,希望将来得到别人同样价值或超此价值的回报,这样有求报念头的施舍,虽然你是以百镒的巨金施惠于人,实际上却达一文的功德也不会有。 _eKO:Y[e
(bb!VVA
5bLNQz\WJ
^O_Z5NbC3
【前集0五二】 )dkU4]
lp
*GJP]T
]I\GnDJ^
1C<cwd;9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Te-p0x?G.
7l53&,s
.$&^yp
G,)zn9X
2月22日 qq5X3K2&
e=0]8l>\V
AM}2=Ip
OIP]9lM$nC
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FH=2,"A
3(WijtH
axnlI*!
3+ 6Ed;P
人的境遇真是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富贵、健康、地位,都是人所要求的,但这些愿望毕竟很少能齐全,而能齐全的又未必是我。因此,这种欲求难逢的妄想心最好放下。 zV&l^.
{XOl &
EV?}oh"x
`MU~N_
其次,反省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有时合理、有时不合理,而不合理的时候居多。自己有很多很难做得好的事情,自然就不应该苛求人家,怎能怪人家做事不合理呢 gK rUv0&F
N{v)pu.
7_I83$p'
B]X8KzLu
好好的思考上面的道理,把人与我作一比较,就可以发觉真理原来就在其中,这就是修养的方便法门。 7 9tE
p3M!H2W
Gm|-[iUTG]
E8!`d}\#
【前集0五三】 `WayR^ 9
Y*NzY*V\
jKq*@o~}
.TGw+E1k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已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化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Tvx1+0Z%z
zgwe
z$
izl6L
LCB-ewy#E
2月23日 '
h7Faj
Hm2Y%
4i%
1{a%V
$S[
sM-,95H
7zG
r+Px
VRd7H.f,A6
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oai=1vt@
IbI0".o
'`2KLO>!
`;UWq{"
‘学问’在一个心地清正、德性纯洁的人来研究,如加以善用,可以修身治国,获益无穷。可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得到了学问,反而会利用学问去做出种种坏事。所以,必须心地正当、心性清白的人方可读书求学。 1 $&@wG
m{Q
#f\<
7X>IS#W]
]}v]j`9m%
那些心怀不测的人读了书,如同得到了武器,他可以利用这武器去做不好的勾当,盗取他人的名誉,逞私人的欲念。他们又以学问掩饰短处,口里说的是善行,所做的却全是坏事,真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故此,给恶人以知识学问,无异供强盗以粮食,那将增长他的罪行。 ?9~^QRLT
9nG^_.}|
m
Q9dF,
y#GHmHeh
【前集0五四】 HA,o2jZ?In
U ]<l-~|
,#)d
i\sBey ND"
心地干净,方可议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 9+@h2"|N4*
!l%:
QHNyH
QC+
Z6WS;
2月24日 4m0^
N
EOB8|:*
d/; tq
%66="1z0@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83vMj$P
}-oba
_
Jy(G
A
Ev7.!
生活奢侈的人,无论他有多少家产,总是无益的浪费掉;表面看来好像他很快乐,实际上内心是常常不满足的。因为他的欲念,跟著富贵无止境的贪求妄想。 r)^sHpK:`
F rc
kA
1=)M15
K0gQr.J53
节俭的人,量入为出,物质上并不感到不足,欲念上也不敢有非分之想,所以,平平安安的过著快乐无忧的生活。这样看来,富贵而又奢侈的人,生活永久不能满足,反不如节俭、贫穷而能过安稳的生活。 l)NkTZ<]
;5tOQ&p%v
Q4u.v,sE
i7#4&r
头脑发达、知识能力超人一等的人,固能担当种种事业,但他往往犯了目空一切的毛病。行为太过,便侵害了别人的利益。结果不但工作劳苦,而且结怨于一身。这样看来,不如那些悠哉悠哉不失其天真本性的笨拙的人,虽然脑筋简单、能力差些,却不致与人结怨,可以安然无事的生活。 4zyQ "?A~
es)^^kGj6f
%,@pV%2
&aRL}#U
【前集0五五】 UA$IVK&{
DB|1Sqjsn
:r*hY$v
.!o]oM
U/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0/GBs~P
V%8(zt
iHPsRq!
A*OqUq/H`;
2月25日 wK(]E%\
E{\CE1*
,6>3aD1w~q
`Z;Z
^c
读书希圣讲学躬行,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p()ko
w ,j*I7V
~q ^o|?
`DYhGk
读书不仅仅为了认识几个字,记住几篇文章,就算达到目的了。读书的真正目的在于体会出古代圣贤的一言一行,把他们的精神变成自己的精神,进而做好修身齐家的工夫,然后去为国家社会尽力服务。 l'"nU6B&
GAj%o]}u
p":u]Xgb
gzs\C{4D
读书如果偏向钻研文字章句的末节,而不能体会古圣先贤的真精神,结果不过是一个‘铅板的佣者’而已。 Y9^l|,bm5
wMVUTm
G&*P*f1S
%/A>'p,~
铅是用夹在木板上写字的铅丹(红色)。中国在后汉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用绸绢和木板来代替纸,以铅丹写字在绸或板的上面。佣是雇用的人,所以‘铅佣’就是写字匠的意思,说他一生一世都没有什么价值了。 cUR :a@
cfIC(d
D{+@ ,C7B
IhNX~Jg'^
做官不是为一身一家的名利,而是为谋国家富强和社会幸福。有些做官的人,天天在想怎样升官、怎样发财,凡事都为他个人的利益打算,没有替国家和人民的公利著想,这样做官的人,简直就是穿著官吏衣服的盗贼。 ;\pVc)\4"
p~w] ~\
*)E${\1' <
vD#U
+
既然具有盗贼的心肠,为了遂其私欲,自然就不惜使用伤天害理的手段,来达成他的目的了。国家如何不乱?社会如何不乱?民心如何不坏呢 Jpapl%7v
W![K#r5T
KL_/f
[.}qi[=n
古人治学,并不仅仅以懂得文字为目的,而注重躬行实践,所谓‘学以致用’,总以能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为念。假如学与行不能相辅相成,那就成了口头禅了。修禅的人天天只在绞尽脑汁,去作理论上的努力,而不去实行参禅悟道的工夫,结果是一点用处、一点成就也没有。 PBn7{( x
c e;7
M/W"M9u
Gn2{C%
人生在世,建立起一件事业,并不单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必须是为社会谋利益,为人群造幸福,把功业传之后世,才能名垂千古。可惜一般大人先生,往往只图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思施恩德于天下,则他的一生,只是过眼云烟。死后什么也没遗留下来。 _KM?
?&
( cs
s;vt2>;q+e
95,]86
【前集0五六】 QD@O!};
T
u}%
OC43
jSp&\Wj b
B'yjMY![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 H7+"BWc
t(3
f} ?
]yPK}u
H^-Y]{7
2月26日 rDWAZ<;;
{xZY4b2
DzpWU8j
Ph=NH8
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ia5%
?,pwYT0g
,i
yy2
W:i Q&[f
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部上天阐述真理的文章,只要读这部真文章,就没有再讲其他文章的必要(也就是发现这一个真实,心应该随从他的指导,再没有另求他道的必要了)。要是只去读古人如糟粕一般的书,并且收藏到心底的深处,被这些书籍的思想给牢牢束缚封闭著,对于自己心里原有的真文章反而不知道注意,这是非常可惜的(就是把可贵的真实心为古人之言所迷惑,而妨碍了心灵的作用与发展)。 0f@+o}i=)
T1d@=&0"
h?xgOb!4
U"r*kO
%
人的心中都有一曲本真的音乐,只要听了这音乐而体会到其中三昧的话,就再也没有听取其他音乐的必要了。可惜的是,人们被外来的声色所迷,埋没了本真,便听不见了。世人只知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而不知观世音的意思是什么?所谓观世音,就是要人们修得观见世人本真之音,而去实行救苦救难的菩萨道(这个比喻是说:人心都怀有本真的真理,如果能够静静体会这一真理的微妙旋律,就再没有听闻其他各种言词的必要)。最可惜的是,受了外界种种言词的掩蔽而生出了迷惑,这样一来,本真之音就听不见了。 8$}<4 `39
#Pg#\v|7#>
X~r9yl>
64u(X^i
对于修学之道,如果能不为残篇断简的言词所蔽,不受邪说异端所侵扰,能够明心见性直向心中本有的真理去探求,不受外界的诱惑,那他将会发现自己本有的真文章与真音的妙旨。所以,只有能够体会到本来的真理,才有真正的受用。 C!+D]7\j
@\g}I`_M
MZt#T+b
6$b=Tr=0
由上可知,真理无待他求,应当直指自己的心中,因为自己的心中有一个本来的真理。本篇的旨趣即是为求本来的真理,必须把外来的诱惑物全然扫去。 .)
Ej#mk
B=cA$620
LQ~|VRRX<
xrg"/?84
【前集0五七】 <O+GXJ2
{]dxFhe)
:TTq
DSLX/uo1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编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Q
Gpj$ _b
2PQBUq
;KQU%
k$
(9u`(|x
2月27日 )Eozo4~
Wr[LC&
??/bI~Sd
E>_Rsw *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ak0(yLn)
77M!2S_E
#f#6u2nF\
2'fd4rE5
这一个世界可以叫做‘忧世’,也就是佛说的‘娑婆世界’,译为‘堪忍世界’。在这一世界里,本是苦恼不能断绝的人生。任何事都不能合乎理想的去做,当你以为很合适的时候,节外生枝的事情出来了;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活在这世界上,遇到任何的恶劣环境与打击时,要能够堪忍才活得下去。我们常常听人说:‘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苦恼的上面还有苦恼,当苦恼到了极致,一切身世都不存在的时候,精神上反而得到衷心安慰,不免有置身事外的快乐感觉。 a[K&;)
{?yVA
6(QfD](2}
'UX^]
人世是悲苦是无情,用这样的心来看人生,则入于耳、映于眼者都是苦痛和悲哀。其结果就陷于悲观的深渊了,于是,造成了厌世自杀、愤世嫉俗的人生观,而葬送了一生,这样的人一生是没有什么趣味的。结果,一颗脆弱的心灵,不得不回返自然。人们必须抱著勇气,以这个有限的身力去尝试那无限的忧愁。 Ir JSU_
O&7.Ry
m
$+WXM$N
$]|3^(y``
本来人生是多苦的,但我们必须征服这些苦恼,不可以抱著失败的心情。如果我们以悲哀的心情去看天上的月亮,就成了以泪眼观月,而月亮也就带著忧愁了。如果以欢悦的心情去看,月亮也就带著微笑了。人生寻求幸福的唯一道路,就是把时间的苦放下来,由苦的里面找出乐趣来,所以说‘苦中有乐’。 GN|"RuQ
li%@HdA!
qArR5OJ
*O$|,EsY
人生是苦痛的业力现场,而其中又被命运的力量奇妙的支配著,有时自己走到奇妙的环境,在一般人的眼光看来非常幸福,在这得意的舞台上,任何人都很容易忽略过去的苦痛,这时候就撒下了失意的种子,所谓:‘苦是乐的种子,乐是苦的根苗。’如果不能及时割去苦恼的根苗,得意之时一过,失意之悲哀便马上跟踪而来。 |m-N5$\IC
&| (K#|^@
)xcjQkb
N
w. )O
【前集0五八】 ?6_]^:s
#mU\8M,
=aVvv+T
YhH3f VM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fm()
<
V(TtOuv
\aJ>?
Qf_N,Bq{a
2月28日 }n&nuaj
@K]`!=vUk
r-T1^u
5, ;\z
Sz
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8[@,i|kgg0
c^w
^'<
j/TnKO
z-
q.8~Z
富贵名誉,有由道德而来,有由功业而得来,更有由权力而得来。因其原因不同,所以有悠久与短暂的区别。 iFUiw&
bhUE!h<
oZ2:%
r%;|gIky
先说有道德的人,自己不敢乞求富贵名誉,而富贵与名誉自然集于他的身上,有德的人比之为山林中生长的花草,受自然栽培,根深柢固,枝叶茂盛,寿命也长久。 OmBM)g
8U@f/P
[x)T2sA
(3N/DY1/
建立战功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享受人间的富贵荣华,虽然不如有德之人悠久,仿佛是山林的花草受到天然培养的力量深厚,也能媲美于田畦之花草茂盛于一时,可是因为移植的环境、气候不同,而有盛衰久暂的差别。这完全是根基不如天然丰厚的缘故。 3f5YPf2u
{gzQ/|}#z-
7X(2SI3m
'
wl})
最后谈到由权力而得来的功富贵,多半是从他人手中用强力夺取的,这样的人不但不受他人的敬仰,反而要受万人的唾骂。因为这种功名富贵是不悠久的,好像昙花一现,没多久就消失了。 tpSgbGzp
cpk\;1&t
$'\kK,=
Kz;Ar&^`N
瓶子里面插的花、水上的浮萍,不过茂盛于当时,很难希望其长久。 5 SQ!^1R 9
W<q<}RSn
e;vI XJ
E
jga;q
【前集0五九】 f hK<P_}
bg|$1ue
,9y6:W%5
cWQJ9.:7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从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BQfnoF
)L&y@dy)
8~T}BC
wp~}1]g
2月29日 f_ MK4
wbWC &X.
L$Z
!
g}`g>&l5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_!2lnJ4+5
JcRxNH
)<"
\Hb!<mrp
al#(<4sJ
寒冬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又来了。大地现出了活泼生气,花朵现出美丽的颜色,鸟也叫出清脆的声音。人们对此景色,更觉得春色增加了许多情趣。无心的花草和天真的雀鸟,都不断的给自然增加了许多美感。何况人是万物的灵长,生在这一个世界,我们便不该没有作为。 E#P#{_BR^
UovN"8W+
2}<tzDI'
1V`-D8-?
人如果生来既不觉得自己是为何而生,更不想为社会尽点力量,就是所谓的醉生梦死之徒,把自己可尊可贵的一生当作破蔽的鞋履一般扔掉,这可以说人不如草木与雀鸟了。 FtJaX])b
NzZ(Nz5
h_t`)]-
UG.:D';3,
君子生于此世,不但是处身于社会的上等行列,而且衣食温饱无缺,如果 EF&CV{Sw
D<v<
:
-Jd
7
oJM;CN
只过著安逸的生活,就有亏于做人之道。必须发奋修学,进德修业,一切所言所行都能为人们的师法,受人们的尊敬,所做的事业都必须是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如果只图物质上的享受,无声无嗅的终此一生,虽然保得了百年岁月,也等于一天都没有存在过,这真是和行尸走肉、土像木偶一样了。 GpPM ?
L/fXP@u
i@:^b_
HxK'u4I
【前集0六0】 xlZh(pf
i3XtrP""
O\7x+^.
QV."ZhL5 =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Ju>Q
QOxi|
Jm ,:6T
~0CNCP
`0ZH=*P
3月1日 RV@B[:
(w-"1(
$l)RMP}
^%*qe5J
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JRBz/ j
+_ehzo97
ske
eec\V
6\l F
研究学问的人,为了要成就他的事业,应当要谨言慎行与刻苦自励,如果没有这种发奋努力的精神和奋斗的意志,要想在社会上成就伟大的事业是不可能的,所以,做人与做事之道常不能够四时日夜相同而不变,必须分清楚事物的轻重缓急和先后,所谓因人事时地物的不同,而使之咸得其宜。比方说尺蠖之虫,想伸展身体之前必先把身体蜷曲起来,这就是说做事要缓急合宜然后才能稳操胜算。平时的休息,并非为了休息而休息,实在是为了活动而休息,这样才能体会休息的真正意义。 Q=!QCDO(
Dz hLb8k
ExS&fUn`C
VP< zOk7
学者为了修业,日夜战战兢兢、戒慎恐惧而不怠惰,这当然很好,但不是这样就够了,必须在另一方面展现不拘小节的风度,凡事要宽严得宜,刚柔相济,如果对事严格过度毫无温情,则无论他的行为如何纯正,生活如何清苦,总是如秋天的气候一样,一味的寒冷肃杀,使万物凋零枯死。 =0&XdxX
,w "cY?~<
h<3bv&oI .
e3n^$'/\r
所以,天造四时必须有春有秋,春气温润滋长万物,有发育成长的生机,而我们的修养学问也和春天的气候一样,使它发荣滋长蒸蒸日上,然后学问有了成就,才能够谈到救世益民啊! |j"C52Q
[e,xC!2
3T(ft^~
#HL$`&m
【前集0六一】 HpbwW=;V
jA8Bmwt;w
b w1s?_P
>#dLT~[\a
学者有段竞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4+qo
=i
}vZfp5Y
Z^]Oic/0Oa
1f3g5y'z5
3月2日 H5]q*D2
2KXFXR
euY+jc%
4qDa:D"5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l>r9Z71
/E/6(c
^Zs^
xe OfofC(l
从道德的立场来看,行为清廉、心地洁白的人,在名义上超越了寻常所谓的清廉洁白之上,一般的世人反而看不出他是一个清廉洁白之人。而一般世所称道的清廉洁白者,他的真正所言所行未必都是清廉洁白。在表面上掩盖一层清廉的名誉,实际说来却是贪求名誉,这与盗名欺世者并没有什么两样。比方有些慈善家名义上负著慈善的美名,其实是在图私行不正当的利益! ?p6@uM\Q7
=WN8><K!
HziQ%QR
j^/<:e c.
同样的道理,有真正巧术的人,并非他的手段方法有什么巧妙,而是他的心和行为自然巧妙,并对于他的巧妙不加注意,而别人也未特别认识出他的巧妙。还有一种人自已想出种种手法,自以为巧妙得不得了,这不是真正的巧妙,反而表现他的拙笨。 ,6y.wNb :F
f`vWCb
Wv5=$y
^Zpz@T>m
真正的巧妙,是不玩弄手段与方法而妙趣天成的。 n{|j#j
FM3.z)>
Bph(\=
W
H1~9f{
【前集0六二】 <> HI(6\@Z
e]1)_;b*
e8SAjl"}
LP7jCt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F6{
O
`0s3to%
7
x15&U\U
hJFxT8B/
3月3日 ;t
N@
TH>uL;?=
;U0w<>4L
6I~M8Lo;
谦受益,满招损 S]E|a@kD3
Oc~<`C~
JWu0VLo
c(Xm~
'jeH
基督教的《圣经》上说:‘心里贫穷的人是幸福的。’这是教人心中常怀著空虚,如果被妄想和邪念充满心中的话,便马上有了障碍,而不接受他人的金玉良言了。 Hj-n
'XZ
z+fy&NPl
%N\45nYU:
,*Wh{
)
‘满心’与‘慢心’的音差不多,杂念充满了心头,便失去真心,代之而起傲慢心,就是心满了以后的状态。 K\}qYdPF
='I2&I,)
5:+x7Ed
Lz9|"F"V
就物质方面来说,处于无有的环境是无害无碍的。因为无害与无碍,就有向上发展的生气。反之,有的境界是有害有碍的,因为有物之处必定生出种种的障碍与争夺,结果悲惨不幸的事就发生了。何况满足正是缺欠的开始,世间小人以无为苦,因而多行不善与不义的事,唯有君子能够安道乐道,以为其进德修业的基础。 WO69Wo\C
7F]oK0l_
Yk{4 3yw
3-y2i/4}$
【前集0六三】 H5vg s2R
T*k{^=6"!
|I]G=.*E
Yh,,(V6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q_Iep
"@+Z1k-8U
9u^za!pE
R74RJi&
3月4日 O~J f"Ht
abVEi[nP
*ax&}AHK[/
, Sf:R4=
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 |v>W
j0cB#M44
}lkU3Pf1U
K_j*9@
无论一个人磨练了多大的智慧,修养了多大的学问,如果好名誉和求利益的心没有完全除掉,虽然他不把王公伯候的富贵放在眼里,甘心于箪食瓢饮的清苦生活,终究不免堕于世俗的名利中。 d<]eJ{
W)2k>cS
/xg1i1Et
s7`2ky()kz
无论一个人成就了多少的伟大事业,如果他不是真正的勇者,而只是假借勇,所谓‘客气未除’,纵使他的恩德普施于天下,传留万世利益他人,因为这种事业是因人意气而成事、时势所造成的,他的事业终究白白的费了力气,而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z/o&r`no
}P!:0w3
rJ4A9d3:
7Or?$
【前集0六四】 x;JC{d#
TD ;u"
w$qdV,s 7
Kr<a6BEv5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6C_H0a/h&
UZJs!#P
M&(0n?R"R
lE bV)&'
3月5日 .4z_ohe
Q >h7H{c
Rs]Y/9F;{
H8Ra !FW@
心地需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NmNj0&
*[3tGiU J
)\e0L/K@
93)1
一切的善恶正邪美丑等外界现象,不过是自己的心理反映,心善的人把恶也看作是善,心美的人把丑也解释成美。心中恶丑的人却恰恰相反,看见人家的善行也以为是恶,而人家的正言,他也以为是邪。就像心中快乐的看见落花仍然欣赏以为美观,心中忧虑的看见落花就感觉无情。常言说:‘布袋戏箱里的傀儡人面,有佛祖也有恶鬼。’所以,万事都是由自己的心象所生。 x;&iLQZh
nqYarHi
1N.weey}W
<7%#RJw e
【前集0六五】 K?S5C8
R
LVz "=
i1qmFvksl
\ 0F
ey9c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Y4Jaw2b
fQf d1=4
,PWMl[X
1VXn`O?LW
3月6日 7?Twhs.O
U4NA'1yo
zM%2h:*+{
Y0Rk:Njc
勿羡贵显,勿忧饥饿 mnYzn[d3U
=,U~
jJkc vC8d
HvG~bZN
人们都以为得到名誉和地位是快乐的事,但这名誉和地位并非是人生的至乐,因为伴随著名誉和地位而有困难和危险存在,有时候为了得著这名誉和地位,而持权任势多做不善的事情,于人道和天理就有所亏损了。 G7#<Jo<8
N,ihQB5
(Ixmg=C6y
Wh?3vZ^
由此看来,没有虚名、没有地位的平凡境遇反而是安全幸福。由进德修业的立场来看,可以说是最快乐的境地,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一种乐土,可以说是遗憾的事。 |dqAT .
`g'9)Xf4KT
tiic>j\D
2reQd47
还有,在实际上无食无衣的贫贱境遇,实在非常痛苦,人人都讨厌贫穷而寻求富贵,但是得到了富贵又怎样呢?依旧是不快乐。富贵的人虽在物质上有所享受,但精神上却是贫穷,有别人想像不到的忧愁和痛苦,一般人是不会了解的。可以肯定地说,富人的忧心和劳苦,往往远比穷人感觉衣食不足的痛苦还来得大些。 )k 6z
=6,w~|W
p?<T
_9e
lt C
【前集0六六】 ynq^ztBVe
:N=S nyz
yD^Q&1
"V4ru&a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具;不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