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383阅读
  • 21回复

菜根谭的智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10-01
前言:一日一则,一期一会 nH_M#  
!Wgi[VB  
《菜根谭》一般人看作是圣典,但一提到‘圣典’两个字,就以为是二千年前的释迦牟尼、耶稣、孔子、老子或庄子等的经典,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师写成的宗派圣典,其实《菜根谭》并不是那样古老的书籍,而是大约三百年前的著作,作者并非大宗一派的祖师,而是一个涉猎过道教、儒教,尤其是对佛教特别通达的人,所以他能引用各教的教义词句,可说是一部彻研三教真理的结晶。 *|Tx4Qt  
|cs]98FEf  
:>f}rq  
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阐述出来,使人读了咀嚼玩味,体会其中困苦艰辛的经验、清冷淡泊的趣味,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万古不易、教人化世的圣典。作者的一言一语都含义深远,字句虽是片断的,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书籍。 ]De<'x}  
kZ$2Uss  
G .NGS%v  
《菜根谭》共分前、后三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则,后集有一百三十五则,共计三百六十则;正适合一日一则,天天直见生命。体裁是随笔,也有人视作‘语录’,其根本思想是中国的思想、儒教的现实主义、老庄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谓三教合一,集结儒、释、道各派的精华,冶于一炉,诚为旷古稀世之奇箴宝训。 z#m ~}  
{{qu:(_g  
}"Clv /3_  
作者隐君子‘洪自诚’,明代人,号‘还初道人’。关于他的事迹,没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难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社会局势十分混乱,他对于功名吉田贵看得很淡泊,专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都是当时的警世教言,虽然后世无传,但这本《菜根谭》却散放不朽的光明,欢喜读它的人不少。从《菜根谭》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辞、性格等,绝不是一般学者如胶柱鼓瑟或侈言清谈者流所可比拟。 6o6I]QL  
yhc}*BMZ  
;0FfP  
书名为何叫《菜根谭》?宋儒汪民曾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胡康侯听了这话,击节叹赏。菜根者,即青菜的根,如萝卜、番薯、芋头等粗食,咬得菜根,即表示能够受艰难困苦,才会做成伟大事业。洪先生取斯语以为书名,其寓意是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无限真味存在,故本书是修身处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lxf+$Z`~:  
\8g'v@$wG  
 L xP%o  
如果把东方与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较,西洋的文章是较为客观写实的,描写生动而有力,但蕴藉的意味并不深远。东方的文章用字虽然不多,含义却特别隽永丰富。因此,西洋的文章如油画一样,东方的文章则如文人的墨宝,不著华丽而韵致无穷。东方文章解释方面不大注重,要读者自己去省悟、去自觉,这可说是民族性的自然趋向。因此,《菜根谭》充分代表了东方文艺的特色,这大概没有人能够否认吧! T,r?% G{XE  
^M0  
$Y,y~4I  
推究‘菜根’的意义,‘菜’就是所谓青菜的菜叶,‘菜根’如萝卜、大根、牛蒡等,是一种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鹤林玉露》一书中说:‘士大夫不可一日离菜根,百姓不可一日无色水。’这是当时贴在寺庙的门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语,其意义是老百姓如无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疗饥渴,那么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即知当时执政者的成绩如何。因此‘菜根’二字,当时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坚忍、清苦磨练身心,栽培灌溉,充实自我。这是作者洪自诚亲身体验孕育出来的结晶。故本书颇通人情世态,里面包蕴甜、酸、苦、涩等人间味道。 E%LUJx}  
]lqLC  
W[/Txc0$  
《菜根谭》也有同名异类者,如乾隆五十九年,以还初堂主人的识语为冠的洪应明之著作便是,这与本讲话所用的底本,虽然有人说是同人异名,其实不管是内容、编纂等都有悬殊的差异。 S"H djEF7\  
fN&@y$  
VYbH:4K@%  
洪自诚的《菜根谭》分为二集,洪应明的《菜根谭》不但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尤其里面散见清朝石惺齐之《续菜根谭》的语句,故我们可以断定洪应明的《菜根谭》是后人的合纂,唯洪自诚的著作才是正宗。 FF#T"y0Y  
F JCs$0  
gamE^Ee  
本书问世后。博得许多人的赞赏,学者间争先恐后写了很多续篇,或类似的书籍,其中只有清石惺齐的《续菜根谭》二卷、刘子载的《吾家菜根谭》二卷比较出色,而这更突显原典的可贵价值。 LGB}:;$AL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0-01
日日日出 JR8|!Of@B  
h+=IxF4  
1月1日 S /"G=^~  
LTxP@pr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djH&)&q!  
OClG dFJ|  
人类生存世间,要了解最美与最尊贵的人生意义,并不是在外表的衣、食、住、行等等的物质享受。住的是高楼大厦,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终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如果以为这种人生才是美满的、尊贵的,那就太可怜了。 q #mBNe62p  
.' }jd#  
我们如果把眼光向远处观察一下,便能体会到古今历史上的伟人,他们之所以为人景仰,是因为人格与学识的伟大,并不是因为地位和富贵的关系;要看其人格德行之美,并不是外表形态之美。只是看一个人是否遵守人伦、道德,肯为大众服务,牺牲个人的享受,而有益于人群。古人说:‘世上最尊贵的莫过于道,最美善的莫过于德。’由此可知,一个人能遵守道德,人格高尚,一定是为人所尊重、景仰,还有人对他轻视、毁谤吗?反过来说,个人不讲道德。不修品行,趋炎附势,谄媚奸佞,他虽然官高禄厚,衣食豪华,这还能叫做美善吗?我相信这样的人一定被当世人咒骂,遗臭名于后世。所以说不肯修持德行的人,任你是万乘的公侯宰相,甚或是帝王,也还不如一个有道德、有人格的平民。 4C/G &w&  
auga`*  
现在拿古人来做证明。古时有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叫做伯夷、叔齐。都是很有道德的人。以之比人,人人都欢喜,是喜欢他们的道德。桀、射、幽、厉,乃无道的人君,以之比人,人人忿怒,乃怒他们的无德。所以,我们想在世间做个好人,必须要有道德。所谓:‘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势位之不在乎己。’我们最忧心的是道德不足,不必因为声势不集于我身而怀忧愤。须知道充德备,每个人都钦佩他,‘德高望重’名存千古。这样看起来,是声威与富贵重要呢?还是自身的道德重要呢?便不难明白了。 &(oA/jFQ  
4%2APvLW  
印度释迦牟尼舍了父母妻儿,悄悄离开了迦毗罗城去到跋伽婆仙人住的山林中,剃了须发,服僧伽梨,是为了求真理。他看见当时印度四种姓—婆罗门,即负责宗教之祭师;刹帝利,为独占军政的武士;吠舍,是业农工商的平民;首陀罗,是被奴役的奴隶—之间的不平等。 fV@ [S  
\3OEC`  
继而有一日,悉达多太子跟父亲净饭王郊游,看到农人耕田的情况。农夫光著身体辛苦勤劳的在田里工作,那枯瘦的形体被太阳晒得流汗,困乏疲倦、又饿又渴而不得休息。耕地的牛也疲困了,受鞭子打击和绳索的羁勒之苦。在用犁拨土的时候有许多虫子被掘出来,鸟雀飞来争著吃了它。太子感伤那农奴的贫贱疾病和众生互相残害的苦恼,慈悲心不禁油然而发,使到阎浮树下坐著静思,悟求改革不平等种姓制度和摆脱生死痛苦以求解脱,兼求净化世间人生的妙法。这就是释迦佛放弃王位出家的动机,他出家以后教化凡四十九年,足迹遍及恒河流域两岸一带,被渡众生不知有多少。 s_  t/  
`JO>g=,4  
富贵荣华是谁都爱的,释迦佛的父王在他十五岁给他举行灌顶大典立为太子,并为娶善觉女耶输陀罗为妃,辟寒暑温三时之殿,给他种种五欲之乐。但佛仍无动于衷,他是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这是宁受一时寂寞不愿万古凄凉的佳例。 -L +kt_>  
{n|ah{_p|  
【前集00一】 G9NI`]k  
w? >f:2(=[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亲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7}ybw3t]  
l^Ob60)2  
R2v9gz;W  
1月2日 :s6aFiz  
p[w! SR%=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Y?TS,   
Fei5'  
站在社会岗位上,处世经验浅,被社会感染的恶习也一定比较浅,这种人自然也比较天真。反过来说,经过了世间种种的惊涛骇浪,阅尽了种种的艰难险阻,经验比较多,世故也比较深,就很可能种种坏事都敢去做。 To}eJ$8*5  
qg{gCG  
故此作为一个君子,不要一味的只求事情的熟练通达,而忘记了抱朴守拙的忠诚作风。例如礼仪是必要的,但如太无礼仪或超越了礼仪,都有失做人之道。太讲求练达,反而变成老奸巨滑。 ,Kl:4 Tv  
f"RC(("6W  
所以,做一个君子,与其太练达,不如不必装饰虚假或太客气,而以清醒、坦白、诚挚、朴实为佳。 U0t|i'Hx  
T%% 0W J  
【前集00二】 |QS3 nX<  
3m= _a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o/!M6^:  
8t Q;N'  
$33E-^  
1月3日 "MU-&**  
n&Ckfo_D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qCg<g  
/v^ '5j1o  
君子的内心像青天白日一般明朗,光明正大,没有一丝一毫的阴影与黑暗。君子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内不欺己;就是一个人在私室或暗处也不欺自己。普通人在独居隐密之处,最容易做欺心的事。而君子不欺心,人家一看便能明了。 %cLS*=MO  
R\|,GZ!`+  
其次,君子的才华如玉蕴藏于璞石之中,不可以随便给人知道。‘君子’两字的意思常是男子的尊称,即是道德学问超越一般人之上的叫做君子。君子有超人的智慧,能辨别是非善恶,做事不随便,是把他的才能智慧保藏起来,等需要时才施展出来。他深谋远虑,志节高超无比,潇洒逸脱。在平时,如果见到邻里人家困苦,就拿出钱来布施,有不懂诗书、不明事理、不识字者,便要在精神上予以教化。所以,君子的才华是高于一切的,君子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君子所想所做的如天那样青,日那样白,没有一丝乌云,没有凹面,没有内底,可谓光明透彻,全无瑕疵。小人 O 2 -n-  
.u>[m.  
则不然,小人平日闲居,专做坏事,等到看见君子,就遮遮盖盖,隐藏他的坏处,显扬他的假善;岂知别人看他,清楚得知见俯肺,他那样做法又有何益 Vm|KL3}NRv  
rCwE$5 b  
也就是说,里面的诚实,没有不表现到外面来的。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542}A  
s3eS` rK-  
虽是一人独处,也要像有十只眼睛注视著自家,十只手指点著自家那样,这样严密监督,自然不会作恶了。君子就是那样,严密的注意自己的缺点,有则改正,此心如日之光,如月之明。山川之水,越浅越起波浪,但水底深处反而越为澄清。这表示小才小智的人比较容易轻佻浮薄,君子则处处保藏,大智若愚。这就是君子与人的区别。 >ei~:z]R  
FY^2 Y  
【前集00三】 o2X95NiH  
V:w%5'^3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辍珠藏,不可使人易如。 eT+i &  
N"}>);r  
y{/7z}d  
1月4日 ulxfxfd  
}[Z'Sg]s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4hzNi+  
+l^tT&s;f  
人间非分利益之事,人人都像蚂蚁一样想贪一点甜头,这原因就在有权势的人家,天天集满了趋炎附势的人,好像市场一样的热闹,大家都怀著贪心而来,不是求名,就是求利。等到权势丧失,生活贫苦的时候,大家一粪而散;这就是所谓的‘人情冷暖’。过去有一个瞿公在做官时,宾客盈门,退官时,门前只剩很多麻雀跳跃,可以用网去网它们,所谓‘门可罗雀’的惨淡情况,就是这样。 T:u>7?8o  
9v_s_QkL2  
人都好权势,有了权势而能不受它束缚,自然是人格高尚。至于对势利荣华的诱惑不去接近的,或是接近了它而能不为它所染污,就更加清洁高尚了。 ele@ xl  
?V,q&=9  
我们住在权势豪华的环境里,为了自己正心修身,最好是不与它接近。接近了它而能不被它所染,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有高尚人格的。比如农村的青年,一向品行方正;等一到了都市中,耳濡目染都令人动心乱性,嗅到的是白粉香气,听到的是淫荡歌声,这种种声色货利的引诱,使原本品行端正、志向高洁的青年,也会失志堕落。又比方说,石头都有棱角,但在流水的冲激之下,石的棱角久而久之就变成圆的。人又何尝不是那样?原本棱角方正的人,经浮世的折磨,也就完全失掉了他的棱角,成为又圆转又滑脱的轻薄之人。 E{EO9EI  
VxBBZsZO~  
所以,说不接近势利纷华的人,心志是高尚清洁的。然而更进一步,如果接近了而不被它染活的,就更是高尚清洁无有比并了。从前有一位修道者经过花街柳巷,有人指著他说:此非修道人应来之所在,修道者回答得很妙:‘太阳不是也照到尘芥吗?’倘若持太阳的清心来修行,则绝不被势利纷华所诱惑。即使处于纷华的诱惑场合,也能够不破这种环境染著。因此说接近了以后不为所染的,才是真正的超尘脱俗。 @QV0l]H0+  
)O"E#%  
‘智械机巧’是从智慧或才能锻炼而来,但如果为了自私自利而使用智械机巧,还不如那此不知道智械机巧的人气节高尚。然而。过分的正直与清高,又容易变成顽固,反而不能救人渡世。今天世上的人,玩弄智械机巧,密算奸谋的大多了。 I% u 2 ce  
ydyTDn  
我们不反对以正直行事,然而,陷入过度傻瓜般的正直也是不好的,做人应该不是愚昧无知,而是正大光明;不是恶,而是善,不是不知道智械机巧,是知道而不去使用。我们该做的,就是一点也不用智械机巧的去做,不必顾虑个人利害得失。古人称为仁人志士的人,只要他认为对人们有益的事便舍身去做,更不顾虑个人。他是以真诚的心,表现他高洁的行为。 T[ZmD{6l  
H,]8[ qT<  
【前集00四】 N]w_9p~=1  
& y5"0mA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0W(mx-[H/  
#m,H1YH M  
1月5日 W?5')  
y92R}e\M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R|n  
JD#x+~pb,8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格言,证实它是真实不虚。 gYhY1M ym  
(B>/LsTu  
我们听到忠告谏言,往往心怀不平;殊不知由于人家的劝告,我如能反省自己,所思所为,是否有过失,因而能注意改进,那样,就无形中可以修养一己的道德,走到正路上去了。因此,听逆耳的话不要不平,处逆境也不必埋怨,因为逆境可以鼓励我们向上的精神。俗言:‘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自以为已走到末路,但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靠我们去创造,就没有行不通的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前人经验之谈,我们应深信不疑。 BbI%tmA7  
tGgxID  
相反的,假如人家拼命奉承我,一味夸奖我,耳里听的是爽快的话,生活也过得放逸恣纵,自己以为满足,认为一切享受我都有了,于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在君子的眼中看来,这样的人已经沈堕于不拔的深渊中了。这等于自己投入了毒药,要毁掉自己的生命,就算活著,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 <a]i"s  
Ec!!9dgRQ  
【前集00五】 tsAV46S  
UB.1xcI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Sv_0  
`wXK&R<`  
4d`YZNvZW/  
1月6日 qS#G7~ur>y  
}9+;-*m/  
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_;B wP  
'|DW#l\n  
狂风暴雨的日子,天气阴霾,鸟类都显得可怜而悲伤,但天气平和而澄清的日子,和风习习,草木也欣欣向荣。故天地间的确不能一日无和蔼的气氛,犹如人间社会,不能一日缺少欢喜快乐。 K f/[Edn  
I )rO|  
人世间喜、怒、哀、乐,全是反映自己心绪的一面镜子;以不平的心观看事物,一切呈现出忧怒懊恼;反之以喜欢的心情接待事物,不讲不平之语,不发脾气,那就不会被社会其他人嫌忌排斥,一切就呈现快乐欢喜。 H"FK(N\  
.Q%Hi7JMi  
俗语说:‘知足常乐,和气得福。’这话实在不假,不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混日子,要满怀喜心,生活才有意义。 }:m/@LKB  
z~#;[bER  
【前集00六】 aOH|[  
=SXdO)%2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x{("``D0y  
J-hJqR*;K  
0n{.96r0R  
1月7日 S3\NB3@qC&  
+b(};(wL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sq!$+ =1-X  
Fp/{L  
浓的酒,肥的肉,辛辣的辣椒或是甜口的糖,这些使人垂涎嗜好的东西,是何种浓厚美味!这些美味反不及一味清淡的食品,像蔬菜一味适宜我们的胃肠,才是真正的口味。要知道‘少吃多滋味,多吃少滋味’,吃了过饱的浓酒肥肉,不及吃少数的菜根来得清香可口。 m,lZy#02s3  
q7X#LYk  
人也是一样,有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有神变幻术或高超的才艺而与众不同,这些人不算是理想的人物,也不值得人家的崇拜与尊敬。一个有著圆满的人格和究竟品德的人,自然沉默地守著自己的本分,和平常人没有两样的去行他自己的道理;这样悄悄且耐心修道,不骄不亢,他的行为有一天达到理想的境界,那才是理想中的人物,是我们做人应该引以为模范的一种人。 iX$G($[l(  
{1)A"lQu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成道以来对众生说法,绝不以深远理论或苦行奇事惑众,唯以简明切实的方法,教人易行的中道,务使闻法的人,都能随分随力,去恶进德,以日净其心,便是学佛修善的法门了。 Z1eT> 6|]r  
U?#wWbE1  
【前集00七】 !l9{R8m>eJ  
h+}BtKA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tw_o?9  
<{isWEW9]3  
SLKpl LO  
1月8日 hyH[`wiq  
ZeP=}0TGjn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5dm~yQN/  
]xQv\u  
东方与西洋的思想有种种不同的地方,尤其对天地自然活动的看法。西洋人说神是造天地万物人类的,有说利用自然的潜力,以科技去征服自然。东方人认为天地是养育我们的父母,天地的道理往往与人的道理相吻合。如苏东坡诗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对溪声、山色,以为是释迦牟尼的现身,此微妙的自然真理深印人心。《中庸》说得好:‘诚是天上道,亦为人之道。’可见天道与人道一脉相通。 C`hdj/!A  
QWk3y" 5n<  
现在,我再来讲‘静中之动’。所谓天地,是寂然肃静,天长而高,地宽而广,一点没有活动,而实在的乾坤气象是在不停运行著,随著光阴的隙行,如同白驹似的奔驰,今天是夏的气象,不多时已挑起秋风。这些是不变世的变化,不动中的动,可是日月的光明永久存在著,这又是‘动中的静’了。 x~V[}4E%>  
v>_@D@pr  
有这动中静、静中动,反应于人心之上,人感到静中的动,如同感到动中的静一样。空暇的时候,应于静时持有常动的心念,即‘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吃紧是任何场所时间都能应付,日常不得不有这样的准备,这是君子的行为。所以,这平常吃紧的心是要时时存著的。譬如一家人平日没有一点小心火烛的心思,一旦火烧房子,才急忙说:‘那是火灾!’才赶著去买灭火器,已经太迟了。应该早就买回来,一到危难时可以拿出来应用,人祸就免了。无事常存有事心,还要加上平常心,‘未雨绸缪’,可以应付非常的事而绰然有余裕。 rP:g `?*V  
Ipk;Nq  
石天基说:‘狮子捕兔子,不用九牛二虎之力便可成功。但要捕大象,就须在平常注意,临时对象那样的大敌,就不存一丝一毫害怕的心,而能顺利捕到。’由此可知平时的准备,非常时才有用处。 (-gomn  
H)Btm  
至于人的非常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讲的是死的事。死是人的非常时,所以应在平常有死的觉悟,等无常来到,就不会有所恐惧。关山国师曾说:‘我这里无生死。’应这样看破,生与死是没有区别的。盘圭禅师将要死时,弟子们皆请遗偈以辞世:‘老僧住世七十三、度化四十四年,前后半生每天教你们的道理,悉为遗偈,此外不必别的遗偈了。’这是禅僧的话。其他圣僧临终对人辞世也是一样,所谓:‘昨日发句,今日辞世,今日发句,明日辞世。’即是平生发句悉是辞世。 U05;qKgkDF  
UGSZg|&6#*  
综合上述来看,暇时过暇时生活,忙时没有悠闲的习性,全赖平时的修养与觉悟。在非常时不可光讲非常时,这非常时的觉悟即由于平常时的准备。天地自然的成谢,是静中有动,也是动中有静:而我等应在悠闲时有著吃紧的觉悟。于此可见,这是教人在忙处应有悠闲的趣味,便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了。 A`n>9|R  
inWLIXC,  
【前集00八】 3>KEl^1DB  
J,F1Xmr4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少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z)>E  
S"cTi[9  
& Q3Fgj  
1月9日 4rU/2}. q  
*4}_2"[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eX+36VG\  
uzBQK  
昼间不停活动,静不下来。到了夜晚,四邻无人,万籁俱寂,没有半点声音的时候,独坐孤灯下,把自己的心深深按下来看。这时,时常在骚动的心一下子静下来,就可发掘那心灵之泉。恰如浊污的桶水,如把它搅动,那水是绝不会澄清的,但如把它放静,过些时候,浊污自然就渐渐沉底。孟子说:‘夜气存养。’夜气是深夜的气,彼时外界接触少,本心亦即真心就慢慢显露,这是一种修养的工夫,夜深人静,独坐观心! C^L+R7  
&BRk<iwV  
既消除了外物妄心,就现出真来。真与妄是相对的。 L[x`i'0B  
<rBW6o7  
《大乘起信论》详细说明真是真如,所谓‘真如’是我心的本体,这真实如常的心的本体,叫做‘本觉’。本觉是说,本来自性清净,从本来就觉,无一点昙心的本体。我们如持逼我心的本体,就得到了寂乐。反之,心忽然现出昙来,动起了你我的差别,那就是你不好我好、你可爱他可憎的迷妄、烦恼,把真如的我心抛弃了。此一失真便现出妄,而妄到极就现出真,是循环的人生!《大乘起信论》把顺序分明记得十分详细,其中比喻:真如本觉,光明如镜,澄清似水,因被无明烦恼的风吹动,才起了微波,这波又被吹成大波,大波再经一再约吹袭波波相逐,而成狂澜怒涛。这是说我们的心向迷的顺序而行,无明动真如,然后生妄心,妄心无明相应而生妄境界。 w"v!+~/9  
`,qft[1  
又如夜行的人,因赶夜路跑得很快,也就不觉得什么。如果心中起了一点寂寞凄凉,这气氛就会引起恐怖。恐怖一起,鬼怪精灵随之而至,就吓得逃无可逃了,以后再一看,才知那根本不是什么幽灵,而是枯尾花。这样知道了以后就能表露出真来,这叫做‘始觉’。这始觉中最初是凡夫觉得‘这不是幽灵而是枯尾花’。想是这样想,还担心会跳出其他的幽灵来,其实幽灵是不会出现的,心里这样想,就觉得又进了一段了,这叫做‘相似觉’。残留恐怖的心,变而为无,就开了另一种的觉,叫‘随分觉’。但是还有残留‘凄凉’恐怖的心,说不知幽灵会否出来,从此说不定又成了迷。直到无这凄凉的心如同开始夜行时什么也不觉得一样,这叫‘始觉’,与‘本觉’成为一体这叫做‘究竟觉’,即始本不二。这样,妄尽归于始,一点也无翳(昙)。如对明镜,花映出花,鸟映出鸟,心的反映亦复如是不被昙遮,就能大开境地运用自在,这是说得到大机趣,但要行到这地步是很难的事。 aUaeK(x:H  
4j#y?^s  
本心虽已现出,但妄想难去,这就是‘既觉真现而妄难逃’。佛教说的妄想分做两种,叫做‘见惑’、‘思惑’。见惑是知识上的惑,即是理。饮酒是恶事,谁都知道,但偏有些醉鬼不知,或实在头脑愚拙的人也不知,这是见惑。譬如知道了喝酒不好,要‘停止’或‘不停止’?感情上难以决断,这叫做思惑。人生如梦,思惑难断。佛言:‘见惑顿断如破石’,‘思惑如同斩断藕丝’。藕丝极细,不易切断。真现而觉妄难逃,有大惭忸是知耻,就是感到很大的耻辱。 7%y$^B 7 {  
0$*7lQ<a#M  
为什么要露出本心?是要现出自己本心而有耻的气氛,这知耻才是人间向上的第一步。世上人虽为恶不知是恶,虽知罪还要犯罪,没有想到自己‘啊!做恶了!’那未免太可怜。能自知罪恶而警醒的,才是非常。《遗教经》中说:‘惭愧是服放诸庄严最为第一。’耻是诸饰中最好的饰物。在此不能不想到的是,此耻心从何而起?应知心是真知本体,悟的当体,心应当如同镜的光明。但光明的东西常被阴翳遮上,这是要留心的事。‘水若无波则自定,镜未被翳则自明。’故心不可不清,去其混污自必现出清来。外界的诱惑是翳,内心的妄想是锖,去其翳、除其锖,就现出本心了。‘啊!作恶啦!不该如此做的!’这样的惭耻人,实是晶莹绮丽的本 G?s9c0f  
aKDY_ D  
心,大机趣的自在境涯。以种种来直指其本心,终得大惭忸,得此大惭,如梦醒觉真,悟何者为是,何者不是,欲望不能束缚,烦恼袪除,心情自然就喜悦不胜了。 xDo0bR(  
geme_  
【前集00九】 Q;]JVT1  
1&|]8=pG7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10-01
1月10日 =-r"@2HBq  
;/Hr ZhOE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G"/;Cq=t  
&qx/ZT  
由主官上级蒙受了种种恩宠,洋洋得意自我陶醉,大都不顾虑有什么可能发生的灾难,等到遭遇了灾难就一蹶不振,失败倒台了。所以人们生于这个社会中,早回头自省不为祸殃所侵。要事先预防,不要等到事后追悔。 mkSu $c  
UD-+BUV  
其次是更不可因事情稍有失败,就灰心泄气。语云:‘失败为成功之母。’人们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向前勇猛迈进,然后才能到达真正成功之域。所以不要因为挫折就中止努力,这样的话任何事也不会成就。应当鼓足勇气,对于所做的事,不论怎样不遂心也不放松、不罢手,抱定了恒心毅力去做,必定能收非常美满的效果。也就是说,能够在艰难困苦中奋斗,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 \ lbH   
~ P\4 N  
总而言之,得意时自己能夸张就会生灾害;失意时要有魄力,向目的地加倍努力。这样,总有成功的时候,而未来的胜利与辉煌的前途方可以实现! ZFtx&vr P  
]64Pk9z=  
9<gW~ s>  
【前集0一0】  ?(9*@  
~O}r<PQ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p 6Ms  
xrf|c  
i]ZGq7YJ%  
1月11日 2u]G]: ml  
,;pUBrz/[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Y/sav;  
n9Fq^^?  
对于这种藜苋粗食生活而能满足的,就绝不抱一点野心,其心如冰之清,如玉之洁。和这相反的,以美食来充腹的富豪人家,就甘愿以奴颜卑膝,来博取其所求的荣华名利。这样可看出做人若没有名利的心,就没有向人低头的必要,其志操是澹泊洁清不著一尘,坚志而不渝的。 Cog}a  
\@@G\\)er  
相反的,求华衣美食欲念旺盛的人,就会使弄手段来获得他的要求,而不自觉其态度卑鄙。心一卑鄙就失去了丈夫的气节,皆因‘肥美甘食’而丧失! Y2L{oQ.C2  
In?rQiD9  
所以说,粗食者志坚,华美者心卑。 b 7sfr!t_d  
> "hP  
【前集0一一】 G<CD 4:V  
*y4DK6OFe  
藜口觅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卑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HZ9>4G3  
[j6]!p]S$  
hi(b\ ABx  
1月12日 y4kn2Mw;  
HhynU/36  
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久 ;>PHkJQ  
T\gs  
佛教把人生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因此,面前就是讲‘现在’的事,田地也就是佛书里所说的‘心地’,意思是说人的心实在是能作出种种烦恼的土地。 <Y`(J#  
mnA_$W3~I  
人生于世,如幻如梦,如白驹过隙,如过眼烟云。那么,为人应该怎样?应该放开心田,持心宽大!无论善人、恶人、贤者、患者,或长幼,或内外,都得无差别心,悉是包容,这种胸襟宽大、一视同仁之心,就不会引起他人的不平之鸣了。 /4;mj E  
e|tx`yA  
又对于死后遗留的恩泽,总希望永久流传,这在生前就尽量汲汲施惠于人,牢记服务人生的宗旨—‘乃役于人’,永久永久!使人家不觉有缺乏,使人家不会不平反而满意;就是你死了,你的芳名万世永垂不朽,你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 ]ix3  
y3efie {J  
【前集0一二】 nvR%Ub x  
O~5t[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Xc,l Y1?  
#N][-i  
PhAfEsD  
1月13日 #w;"s*  
L(3&,!@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A~?V.G  
p*<Jg l  
走山边的小路,不能二人同时通过,如果争强抢先,就有坠落深谷的危险。处于这样的场所,自己要停留一步,先让他人过去,这才合乎礼仪,而又是最安乐的办法。还有,对于有滋养成分的美味食物,你不可一个人独食,要分三分给人家吃。这样的做法,就是谦让之德,对于做人处世,不但一点没有危险,反而是得到安乐的无上法门。 )7.)fY$  
bPTtA;u  
《易经》云:‘天道之盈也亏,乃视益谦之有无。’故此,假设把他人压倒而自己先登,横取他人之物以满足自己,这种一时的利益,实是变为痛苦的根源,也可以说是违背天道。天是抑恶扬善的,邪到底不能与正匹敌。 KpGx<+0p  
Uh.swBC n  
日本的古人武田正信说:‘谁也见到圆满的月,但是十六夜就亏了。人生在世,亦复如是。’这含有哲学的意味,可给我们警惕。正直的事才是‘天道’,而‘邪恶’(邪僻、偏狭、妄佞)的行为,绝不能得到安全。 _g Mr]%Q  
]WMzWt:L  
【前集0一三】 G8}owszT  
Uh0g !zzp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LH54J;7 Y  
;pm/nu  
vAM1|,U  
1月14日 yy5|8L  
`+Nv =vk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f/dJRcDl<  
+ E{[j  
人有超群的手腕及聪敏的见识,固然能成就一代伟大的事业。但也有平凡至极的人,纵然没有完成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因能专心致力于一己的事业,不被功名利欲所左右,而终于成为社会的闻人。 .s\lfBo9  
]G i&:k  
人在治学或修养上,应该抱著远大的理想,站稳了脚根,积极的去改造社会,这社会事业固然有赖非常人去做,但是普通人也好,假如真能修心养性,其心不为外物所夺,全副精神于修学积德上努力,他虽然没有能如伟大人物那样轰轰烈烈的事功,但久了也是能够达到圣人贤者的地位。 AJ\gDjj<  
G&h@  
【前集0一四】 Z` kVyuQ  
N8nt2r<h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x1cV_s[  
{J"]tx9 ]  
(VO' Kd  
1月15日 #H6YI3 `G  
Wrp~OF0k  
义侠交友,纯心做人 ! >F70  
jG ouwt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指真正的良友比骨肉还要亲近得多,而真朋友是不易得到的。 +&\. ]Pp  
MsIR ~  
泛泛酒肉之交,不能算是真正的交谊。真诚为朋友的人,要互相劝善规过,互切互磋,互琢互磨,遇到了祸患则共同去担负,喜乐幸福也共同去享受。同悲共喜,难兄难弟一般。这样才能算得上有侠义心,交际的原则也才合宜。如果只为一己利益去交际,不能叫真诚的交谊。 : i{M1z I  
S:z|"u:+  
其次,做人是要有积极修养的工夫,磨练自己的人格,不为外物玷染了纯洁的心。 4rDV CXE  
"`;-5dg  
在恶俗的社会里行善渡世,对于恶俗就不得不忍受到一个程度。如果只为一己的超然,不问世道的兴衰,这样的人最多也不过独善其身,绝不能得到普遍的敬仰。所以,一个人如果入世交往俗人,自己也必须变俗,与社会的步调一致。然而,其心也被染成了世俗情态,就没有用了。在俗中而不失一点纯真的素心,不因外物而污秽了本心,这样才是一个觉者。 @G;9eh0$  
}k.yLcXM  
总而言之,与友人交际,遇到患难要去拯救,这是与人交往必须要带三分的义侠心。一个非常人物的活动,任凭遇到什么变故,也要抱定坚固的意志,勿失其本然的心。 |dxWO  
ViW2q"4=  
【前集0一五】 #e.x]v:  
&Sg]P  
交友须带三一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2|"D\N  
Yz;7g8HI  
%f CkR`:  
1月16日 azFJ-0n@"  
GJWGT`"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o_}?aI~H  
w7` pbcY,  
从他人爱得荣誉或得到利益,切不可争抢到人的前头,应该先让他人而后自己再领受,不这样做就会引起人家的怨尤。反过来说,对于社会国家有利益的事,或有关个人的道德修养,则不要落在他人的后面,要自己争著前进去做。 @q!T,({kx  
R?1Z[N  
从君上受了爵禄的恩宠,或是从他人处受到物品的享受,即便是应当得到的,自己也要扪心自问,反省自己的身分和劳力,应不应当得到这一分享受,一定不要超过分限的程度。不论什么事都要保留余地,就是这个意思。 B9,39rG/7+  
8pEA3py  
对于自己的修养或实践道德的事,必须要尽自己所有能力去刻苦努力。 {_!,T%>+1  
j3 &q?1  
宋人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同样的教训。主要就是要:‘乐让人、苦己取。’如此才是修养道德的本旨,修养心性的根本。苦乐原是绹的绳;乐的结果是苦,苦的结果是乐。苦乐相循是自然的法则,与日月星辰之运行原理相同。所以现在的苦是为将来的乐放撒种子。古人有云:‘吃得苦中苦,乃为人上人。’不能吃苦的人,恐怕事事都不会成功,‘苦尽甘来’也是不移的道理。 1Xi>&;],  
5BA:^4zr?  
但是,君子不是为求将来的乐而现在甘心受苦的,他只是为社会、国家、民众有利,而自己吃苦取苦,把乐让他人。这样他才心安理得。君子生活如同食淡菜,一切讲淡而不讲浓。既然淡了,便能看破实相真如,也自然能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3*Q=)}  
m$C1Ea-wnT  
所以说,有德行和善根的人,能够处处留心做善事,谋众人的福利,连一分一秒的时间都不轻易放过。 &yP|t":HWX  
0to` =;JI  
【前集0一六】 8GBKFNR 8  
;39b.v\^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踰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iuj%.}  
or#] ![7N  
B.=n U  
J#Q>dC7  
1月17日 sPc}hG+N  
XZN@hXc9:v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cZ/_+H%C  
Ep(xlHTv  
待人处世有两种方法—一是把人压倒自己占先,还有一种是与人为善互让互谅;前者是竞争的行为,后者是谦让的行为。这两种态度完全不同。中国学者辜鸿铭认为,西洋人的生活乃是建立在物质上面,谈不上什么文明,他们是凭著相互竞争的思想而发展进步。我们再看看东方,以中国而论,是在物产特别丰富的黄河、长江流域一带,文化发展即以互相忍让的精神而发。 *04}84?:  
1BmKwux:  
今天的世间许多人都以为别人的头痛可以忍耐,而自己的腹饿就不能忍耐。以这种作风,独行其是的个人主义,排斥他人什么都不行而以为自己什么都行。这种利己而不平等的主张,不能互助互让的行为,人类的和平哪有保障?为了社会共同生活,就应当有不落人后的觉悟。例如研究学问或改良社会,必须站得稳、立得定,大踏步向前迈进,但我们若于日常共同生活上互相排斥、互相争夺,而不能互相协和,就不能共同生存下去。 Y*#xo7#B  
Y;R,ph.a  
其次,说到:‘处世让一步为高。’渡世让一步,就表现气节崇高,道德高尚,即符合老子所说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谁持有这三样就如同持有三宝。慈是慈悲,就是同情心,也就是为别人著想的心,是处世待人的根本思想。俭是俭约,亦即是节俭省用的意思,对物不要用之过度,八分就够了,这便是‘恭俭持己’了。现在的人不论什么事情都是十分中之十分的以畅行其志,从这里就生出了烦恼。因此在世间。人若自满的话就会生出缺乏,希望十分必招致失望。如能在人间努力十分而有八分的生活,才是安定生活的良方。现在的人在生活方面是努力八分就当作已做完十分,那就发生了两分的缺陷。所以老子说的俭,岂不是渡世三宝?再说到不敢为天下先,这意思是说‘让’与‘俭’两字,对人要让,持己要俭,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让的意思。以上是老子思想,指明让一步是高明的。 GPni%P#a@0  
n><ad*|MX  
‘退步即进步的张本’,也就为进步的根基。这句话乍看像矛盾,实际上退步的事包括深奥的意味,就是精进自身的道路,也是救渡众生的真理。佛家说:‘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就是向上求得菩提之道,向下要成济渡众生的菩萨道,更进而成为伟大的如观音、地藏等菩萨。可见已开悟到佛的境界,更要退步下来为一切众生服务,去济渡众生,行菩萨道,这就成为进一步成佛证道而具备了基础。 gaC4u,Zb  
/*;a6S8q  
人类皆以脚跑步,跑时一定一足向前,一足继之于后,一脚停止。如果两足齐出,就违反了跑步的方法,会颠仆倒下,所以为了安全跑步就不可不注意。而退一步正可免除七颠八倒的痛苦,如同安分守己是进步的基础。 o6^ETQ  
5=*i!c _m  
待人不要过分苛酷,责备人太过分了不大好,因为会引起他人反抗而招自己惹祸的根源,这一点是不可不注意的。俗语云:‘穷鼠咬猫。’故对人实应宽大,待人宽一分即是福田。古人说得好:‘自萧如秋霜,接人如春风。’意思是说对待自己如同秋天的寒凉,对待人如同春风的温和,这就是在交际上要宽一分,结果就会得到自己的幸福。 T }{zh  
eV%{XR?y  
再说:‘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从表面看,世间哪有这样的傻瓜,利益给了别人却使自己丧失利益?人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结果反而下能为利自己,而为利他计划的人反而是和利己一样。举一个例子来说,做商人的只是为自己的利益打算,把坏的物品高价卖出,如果存这不良的心理,虽一时赚钱,时间久了谁也不来买他的货。相反的,好的东西要卖得便宜的话,自己固然得到的利益较少,渐渐的,买的人增多,生意就繁盛而永久了,利益不就越来越大了吗?所以,买卖生意要使买的人喜欢而卖的人也喜欢,皆大欢喜。这是道德的标准,也是利益的根基,人又何乐而不为呢 >!qtue7B  
? #a&eW  
因此,不难了解,利人实实在在便是利己。 aoz+Th3  
7:g_:}m  
【前集0一七】 \A^8KVE!  
HPu+ 4xQV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A`ZcO=   
4RctYMz  
 y =sae  
<r <{4\%}  
1月18日 &KBDrJEX  
e<uf)K=(C  
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sCJ|U6Q-  
NL:dyV }  
对国家树立大功,并且是天下万民崇敬的英雄人物们,若是夸耀自己的功勋,当这念头一起,他的功劳就完全从人们心中失掉了。古人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说要死去多少的兵士,才能成就一名大将的功勋。能时时有这个念头,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切切不可自己内心持有一个‘矜’字,使声名受到恶劣的影响。 @-K[@e/uwy  
-J=6)  
再说到天与人都憎恨,宇宙间不容的大恶人,如果能心底发出最真诚的忏悔,改过自新,洗心革面,那么一正其心,恶念便消,所有罪过也就免除净尽了。 i+5Qs-dHA  
i`52tH y_  
佛经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意思是要我们自内心改造、净化、建设才有办法。 %7 -(c  
(gY W iz  
故从善恶完全系于一心,由一念的动机而成。一念会变为善,一念也能为恶,所谓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可以入地狱,真个可惧可戒。虽然善恶在表面不同。但都是心在作祟而左右摇动,犯罪与作恶的人。设若一旦幡然醒悟,痛定思痛,改过自新,同时也可把罪孽消去,而遗留下来的便仍是本来的善心。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复见了他的本性。 pq]z%\$u  
_1RvK? ;.{  
所以,过去有一句话说:‘憎恨罪,不憎恨人。’因为犯罪的人也具有善根,如果能发动善心,改过向善,就变成无罪的人了。最不好的莫过于存罪而不知悔过自新,不能重新做一个正大光明、行为磊落的人,这才是莫大的耻辱啊! NA$)qX_  
h<M1q1)  
总之,不骄慢、不邀功是很重要的事,而做人最重要的是时常检讨一己的行为功过,不论何时,要虔诚忏悔罪过,日新又新,做一个新生的人、善良的人和安贫乐道的人。 gJp6ReZ#  
,){#J"W  
【前集0一八】 1.u^shc&|  
@H$8;CRM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dSKvs"  
4r83;3WXs  
MB:[: nX  
|X*y-d77W  
1月19日 M._E$y,5  
v .*fJ   
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于己韬光养德  6p@[U>`  
(`slC~"  
伟大的声名或功勋伟业,总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嫉妒、猜疑、怨嗔。故此,作为一个君子,便要明哲保身。不能一人独占,使人生怨恨诽谤。在十分里能分一两分给别人,自己虽留下七八分也就不至于使别人怨恨,并且可以保住自己的安全,离开重大的危害。 =c 9nC;C  
0'f\>4B  
完名美节的反面便是败德乱行,任何人都喜欢有荣誉而怕被污名。受污染损害名誉固然可恨,但也不能完全都推给别人承担,自己的清净洁白之身,固然不愿有一点污名,但为了牺牲成仁的伟大道德,最好给人以美誉,自己负起罪辱。那么,表面上虽然不太光彩,内心却光明。能够这样涵养德性成为更完善的清高脱俗的人。 74N_>1!j  
S]=.p-Am  
【前集0一九】 ELV~ ayp5  
s)E8}-v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OYxYlUq  
.Y2Hd$rs  
yp4[EqME  
QxPPgn7'  
1月20日 *.eeiSi{  
Ohgu*5!o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Kg~D~ +j  
J<H]vs   
人人对于事情都想求得美满的结果,于是人人都用尽十分的力量以求成功。若能够不用尽全力,留下几分的余地,则造物的神也不会加害。 mW{uChHP  
8&HBR #  
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圆满无亏,那就为天地鬼神所忌憎,内忧或外患必定纷至沓来。 P c&dU1  
G :1QXwq\j  
古人说:‘满即亏。’又说:‘满招损。’意思是指无论何事达到绝顶的时候,很快就会向下坡走,所以做事不能十全十美,不如预备几分余裕比较安全。这种圣贤教诫我们的名言,是不可不注意的。 e wT K2  
{/)i}V#RE  
【前集0二0】 8.jf6   
y+Nw>\|S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H!0m8LCnb  
2.</n}g  
EdqB4-#7  
L<oQKe7Q:  
1月21日 Uc_ }="  
m+8:_0x "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D1+1j:m  
o "0 ~  
说学佛是有何妙法或修道要向深远之处去求,那是莫大的错误。佛家所说的真正的道并不一定向远处求,而是在家庭或是日常生活上做人做事皆可以具有的。因家庭中就有一个真正的佛。而日常遭遇的种种事相中,就存有一种真正的道。那是什么?就是我们一家相处要互以诚实的心、和蔼的气氛,表露出优雅的话语,脸上是愉快的神采。一家同居,一点没有隔阂,宛如形骸合在一起,心气融成一片,这样下去,一定能过异常快乐丰富的生活。这等于直取真正的佛,也就是真正的道,不一定要持坐禅调息观心的工夫,而且胜过坐禅等千倍的实用功效。 \:@7)(p\;  
~tTn7[!  
佛家常说成佛或得道,非要坐禅、调息、观心等积此种种工夫不可,但是舍此而重要一筹的是:注意在日常生活上有真佛与真道的存在,即教我们将佛法实现于日常生活中。禅宗说‘回顾脚下’,就是这个道理。说得更浅白些,即拿笑颜象征佛的道,因和蔼的笑就显出慈祥的心;相反的,怒时的心就形成了地狱、恶鬼之道了。故道是近者,只在本身周围,不必求之于远。时人多不知此理,诚可哀叹! i._RMl5zg  
zqrqbqK5R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由上所观,可知此言不虚。我们为三宝弟子,要牢记我们要求一个真理,就是我们生存于世的目的。孔子也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大家要扬弃迷妄的思想,直趋真理生命之道。 D^h! ].3 T  
&Jb$YK t  
【前集0二一】 oCE'@}s.i  
CAviP61T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10-01
1月22日 "|J6*s   
12L`Gi  
XP!m]\ E&I  
t oDi70o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o ~y{9Q  
1E||ft-1i*  
V.$tq  
b'SP,}s5"  
好活动的人,如云间闪出来的电光或风前摇摇摆摆的灯火,始终动而没有片刻的停止。与这相反的,好静寂的人像火烧后没有一点暖气的冷灰或像干枯的树木,毫无生气。这等人都是偏在一方,无中正可言。然而,人是需要静止如一朵不动的云,或一湾静止的水,在静的境界中也如云鸢飞在天空,游鱼在水中活跃一样,真存著活动气象。  WvF{`N  
3mYW]  
aB (pdW4  
'?m2|9~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那就是说人生于世,必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积此动静二方面的修养,才可说是有道者坚忍不挠的心体,和具有高尚理智的人。 "XV@O jr E  
~vpF|4Zn5  
EpRn,[  
SD*q+Si,1U  
【前集0二二】 ^{IZpT3  
hR0a5   
#m UQ@X@K  
b"#S92R+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F-o?tU  
E(6P%(yt8  
f^QC4hf0  
1 Vc_jYO@  
1月23日 Va.TUz4  
6y Muj<L  
3)CIqN  
t {1 [Ip  
攻入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7kT7ogO  
i" u|119  
F~E)w5?\O  
"8ZV%%elp  
处世须注意的,是和朋友交,能常见到他的不当行为,然后忠告他,使他改过,不过,不可过分的严格或使人难堪。要事先考虑一下。我的忠告,我的责难,其人到底能否接受而去改正。 VfJ{);   
'xai5X  
Hci>q`p#  
03|nP$g  
所以。当场的胡乱攻击、过于为难的责备,都是不适宜的,而适度的谏言却足以使人去恶为善。 t@#5 G* _Q  
Z R=[@Oi  
s}Go")p<:  
2+)h!y]  
至于教导他人向善,不要论调过高,必须考虑他的能力,以及他能否遵从、能否服膺为原则。这样能使人因其不同的才智而达于至善,就他的性格给予适当的启示,必能发生很大的效果。 ,)d`_AD+5  
:, v(l q  
DFZ@q=ZT  
_hl| 3 eW5  
【前集0二三】 (ot56`,k  
D}}?{pe  
HH6H4K3Zj  
E Lq1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6Y'"  
iJ*Wsp  
z<!A;.iD  
O SUiS`k  
1月24日 BcpbS%S  
t1 9f%d  
xWa[qCr  
>{~xO 6H  
净从秽生,明从闇出 }oG6XI9  
C_ d|2C6  
?P|z,n{  
Bx}"X?%S  
生于粪土中的蝉的幼虫比任何东西来得污秽,但久之却能蜕化为蝉,飞停于树梢上,被秋天凉爽的风荡拂著,去吸饮那清净的露水而生活著。那枯朽而腐败的草,如同尘土一般的无光无色,但一旦孕育出萤火虫,在初夏之夜的空中飞翔,自由自在,一闪一烁放出灿烂美丽的光芒。关于‘腐草化为萤’,有《礼记》‘季夏之用,腐草化为萤’的传说,是否事实不得而知,但常常被人引用作譬喻。 ,MJddbcg  
_(gkYJ+MK  
D?S|]]Y!q  
"WGKwi=W  
由前面说法,便可知宇宙间存在的东西由大至小,由贵至贱,甚至粪虫与腐草一类的东西都各有其价值;也就是指天地间没有一件东西是没有用的,‘暴殄天物’最要不得。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洁净的东西乃自污秽中生,光彩的物品从晦暗中出,我们由以上的例子思考一下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真理。例如,粪尿是极秽的东西,但把它当作肥料施于田园时,就成为五谷或青菜等洁净有用供人的食品,这时候绝不再是污秽东西,而成为美味的食品了。但五谷或青菜通过我们的身体,又成为排泄的秽物了。 8/)q$zs  
:O@n6%pSL  
.j,xh )v"  
{_.(,Z{  
如此看来。在清净与污秽中,简直没有区别,故清净即污秽,污秽即清净。事相如此,万物在循环变化,表面与里底亦不致相差太甚。推演下去,善、恶,明、暗,上、下,高、低,贵、贱,天国与地狱,神佛与邪魔,一切的一切,万物的差别本来是没有的,但是立场不同,看法就不一样了。这从一方看来为善;他方看来是恶;同样的,一方看来是恶,他方看来则善,两个即一个,一个是两个,本来无有差别。即使有差别,也不是事相,而是心境的变化罢了。 Mi(6HMA.SF  
euT=]j  
h7K,q  S  
5"3 `ss<m  
但这样说,又会被无差别的观念所困,陷于‘平等观’,这就又错一下。如说杀人及救人无差别的话,那么杀人岂不也好?绝没这种道理。这点倒是要认识清楚。因为我们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应时时刻刻记取以理智来辨别是非,认识真理,去恶行善。 ?xMTO  
@V^.eVM\R  
$4ZV(j]  
BHgs,  
【前集0二四】 MTl @#M  
FVP,$  
 )$f?v22  
&Q"vXs6Gt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翻采于夏月。固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Jn|<G  
ljrJC  
*wmkcifF;  
3;}YW^oXq  
1月25日 Cpd>xXZz&S  
{U3jJ#K  
RWM~7^JA  
u&o4? ]6  
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 ":/Vp,g  
b0h\l#6  
3HP { a  
?RG;q  
凡是自以为崇高得‘了不起’的人,其傲心充斥于心灵之上,总感到自己是智者、是英明、是伟大,就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引起这样的高傲,对人都是那般的骄傲不逊,那即使他有很大的勇气,也只是假的、无用的、无价值的,绝不是真勇的显露。一切的一切,无非是客气。客气是不好的,如能以一本真的元气,来降服此一附在元气里可卑的客气,就可以伸张正气了。故我们应以真如的元气来抵制邪恶的客气。身体是一个小宇宙,一个小天地,能支配光明正大的心,就是正气,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浩气长存,百邪自然避去,这是真理。 rDwd!Jet  
{P?DkUO}  
qgEzK   
t'W6Fmwkx  
又说到我们心中存在的憎恶、爱好、怜惜等等的情欲、执著、判断人间是非善恶的意识,通通都是妄心作祟,当然也就显不出真心来,故此吾人若把虚妄心去掉、灭掉;始能显现出潜在而真实不虚的本心来。这真实的本心,我们可以名之为真挚纯明的道心。 yRyRH%p)  
rttKj{7E  
!E00I0W -h  
x%@M*4:&  
总而言之,人被客气所驱,被妄心所动,在无明的暗道徘徊,在执著的偏径傍徨,于是失去了大勇的心。我们要绝对把它消杀降服,自然而然便能伸张浩然的正气,显现真实的道心,以达于菩提的境界。 ,mCf{V]#  
e'G3\h}#  
G] tT=X[  
#2Q%sE?  
【前集0二五】 DtGkh q;  
B$s6|~  
#<&@-D8  
7g{JE^u  
/i@.Xg@: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IRgAr  
r/NaoIrJV  
'CqAjlj  
LR#.xFQ+  
1月26日 yCkWuU9  
r/ATZAgHP  
k n3GgdU  
BOvJEs!UX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x7l}u`N4  
n@bkZ/G  
q2*)e/}H  
'#j6ZC/?  
通常在饥饿的时候,食物吃起来可口甘甜。若是大吃大喝,美味浓淡就一点都分别不出来了。同样的,房事以后筋疲力尽,那时绝对不会再想男女性欲之事,因为暂时的快乐已经满足了。 g9g ] X  
@g#| srYD  
L&NpC&>wD  
(kK8 OxfF  
上面固然指的是食欲与色欲二种,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贪,过分贪图享乐。所得往往适得其反,所谓‘乐极生悲’,这道理一点也不暇。因此,人们通常在做某件事后产生后悔的念头。我们要做到‘八风搬不动’的境界,进而修学菩萨道,必先正其心去其痴。‘正心’不是易事,必先打破愚痴与迷妄的执著。唯有这样才能巩固天然的本性,本性是善良心,善良的心能端正沉著,那一举一动也就不会不正了。 q |Pebe=  
;{iTS sb  
d@JavcR  
qa~ju\jm.  
【前集0二六】 ~PF,[$?4n  
PPpaH!(D  
d^IX(y*$  
zTG1 0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y<`:I|y  
j/T@-7^0  
;*Y+.?>a  
u|ihUE!h  
1月27日 Wx;%W"a  
30Q77,Nsny  
F [-D +Nka  
h;} fdk  
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3~WI3ZIR  
GP ^^ K  
 L=!h`k  
]NWcd~"b!Z  
高位的政治大员担当国家重要的责任,每当面临国家利害的关头,应当以国事为己任,非行满腹的大经纶不可。但就人情上来说,人类的劣根性好贪,私心很重。有了私心的执著,便沉沦歧途而不自知,这是十分令人慨叹的。因此,身为达官贵人,必须摆脱自以为‘了不起’或‘超人’的心理,要知道人类或禽兽都‘强中自有强中手’,金钱本是‘生不带来’之物,名誉在我们死后也就‘烟消云散’。 ^ 5 "yY2}-  
"AMwo(Yi  
Oa@SyroF=  
'5T:*Yh  
在恶浊的世界上,什么是可留恋的呢?因此,必要舍去名利,学习山林隐士们的高洁风流与雅量。‘富贵于我如浮云’,那就能领悟无上哲理,知道人生的真价值了。 #|:q"l9  
qB$QC  
Avljrds+7  
&V &beq4)p  
相反的,从宦途退居于山庄野岭,过著闲云野鹤自由自在生活的人,不可以完全忘记国家,要时时刻刻关心国事,在政治上有卓越的识见,爱国救国的抱负十分真切,才显出自己是个高风亮节、明礼知义的人。 5f@&XwD9  
d@Bd*iI<  
z:dW'U?1  
4^Ks!S>K{8  
【前集0二七】 {~EsO1p  
n3/ B s  
/-@F|,O)$n  
1#>uqUxah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srImk6YD  
#gf0*:p  
cqZ lpm$c  
bccf4EyQ Y  
1月28日 9ucoQ@  
$V<fJpA  
+W[{UC4b  
4_CXs.v1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2Z^p)  
NgxJz ]b  
ph2 _P[S'  
i}<fg*6@E  
我们生在世间,尤其是大丈夫本应立功建业,但不要过度被功名心所驱使,或以龌龊低下的手段去做不可告人之事,增加自己的光荣与威严,这样是会引起种种祸端的。不如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去为一生事业努力,才是伟大的功业。 yMgS0  
Pa|*Jcr  
<Fl.W}?Q}  
0!:%Ge_  
对他人施恩惠也是很好的善行,但我们施舍的时候应以仁心施舍,并且了解‘舍’的真义。真正的舍,绝不是舍一点小惠于人,心中抱一种希望报酬的心理,如有一丝一毫这样的心理,就是贪不是舍了。真正的舍,要像蜡烛般牺牲自己给人以光,又如太阳的光热照著大地,都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不望代价,不望酬劳,如此才符合施舍的真义。否则施恩求报反而招怨,要无怨心才是恩德。 6_9@s*=d>  
Iz#jR2:yn  
gK *=T  
-=1>t3~\  
佛教所说六度,第一度是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在行菩萨道时,左手施人,右手没有想受报。佛经上说:‘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此是不朽的名言,我们要好好遵守去做,发扬我们的德泽。 "x_G6JE4tv  
\)Mz UOZn  
(8W ?ym  
l0',B*og  
【前集0二八】 @v /Ae_q!  
}.=wQ_  
=7~;*Ts  
pwVGe|h%,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威德,无怨便是德。 11A;z[Zk  
'2<N_)43$  
G-o6~"J\  
ESS1 L$y  
1月29日 li')U  
[* ug:PG  
&)!N 5Veb  
&,/-<y-S  
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r0'a-Mk;  
PEKXPF N  
j{ri]?p  
e5n"(s"G*[  
注意更注意,用心更用心,这样勤于自己的事业,原是很好的事。但也有其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如过于忧愁,就不能保养自己的身和性,不能愉快、健康了。 rXGaav9  
Fb{HiU9<!  
vsq |m 5  
v&66F`  
对于事物不可过分执著,所谓执一己的偏见或过于热情都是不当,要以淡泊的态度减免私欲。所谓:‘明月清风不要钱。’人心像这般淡泊,富贵公侯非我所愿,心境自清凉,会无忧无虑,何等高逸。 raP9rEs  
gd]k3XN$f  
#N97  
CA/Lv{[2  
但什么事都不可走向极端,假如太淡泊了,没有一点热中,冷面冷心,这样就不能广救世人,有利社会,岂不枉生一世。一个人必须为国家、为人民谋福利,不然就丧失生活的意义了。 \/ Zo*/  
;Q5o38(  
6LT.ng  
RtaMrG=D  
总之,采取中庸的态度处世做人最可称颂,最值得效法。 N_0B[!B]  
Fl==k  
gHWsKE  %  
R&/"?&pfa  
【前集0三九】 `Z2-<:]6&a  
%~Wr/TOt +  
(I1^nrDP.  
E.x<J.[Y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通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E|VTbE YG  
PP6gU=9[)  
j2hp*C'^  
leXdxpc  
1月30日 R++w>5 5A  
Q'^$;X~-<  
VW] ,R1q  
Fcn@j#[J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b|.<rV'BTt  
6*tky;  
Z+FhI^  
BUBtK-n~"3  
在社会上筹谋大事业时,没有人开始就预期失败,但实际上看起来,成功的人很少,失败的人反而太多。失败的人,遂穷势蹙,虽有手足,虽有才华,亦徒增悲观,徒叹奈何了。这时候,最妥当的办法要一心清静,想想原来谋事的居心是否善良正直,是否合乎天理人意,有无缺点落后之处?如最初的出发点错了,其事失败是一定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有当初出发的正心,必定成就光辉灿烂的事业。一失败就陷于悲观、自暴自弃的人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这种人无论如何总归失败。 l>7?B2^<E  
A;;OGJ,!\  
.z,`{-7U  
\&v)#w  
人在成功之时,绝想不到日后会否有遭失败之处,那顾首不顾尾、思一而忘十的人,其后果不堪想像。‘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在世,最要紧的是在功成时急流勇退。在得意的时侯,当思末路的来临,最好是退让给更贤明的人继其事业,自己则善治其身,静心修养。 urD{'FQf  
/E Z -  
Qz<i{r-z  
Hv =7+O$  
如能知返静修,他日明心见性,直证菩提,实是极佳良策。 |[/XG2S  
w (odgD  
Gx%f&H~Z^  
[Z]CBEE  
【前集0三0】 mP +H C)2  
c8o2* C$  
$|19]3T@Z  
s*e1m%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亲其末路。 -ozcK  
,YrPwdaTB  
GRgpy  
Oh7wyQiV  
1月31日 G|UeR=/  
5lE9UoG[Q  
~y:?w(GD  
3e;ux6  
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5%fR9?)  
]rO/IuB  
q:,ck@-4  
XE:bYzH  
有很多财产、身分很高者,对人应该宽大,而实际上世间不少富贵之人重疑多忌,对人苛刻冷酷,属毫无慈悲者居多。也就是说:‘其身虽然富贵,其心地行为则贫贱。’像这种人哪能常久保持富贵,又哪能享受一生的福禄?倒是舍弃自己当享受的福禄,而与贫贱者为伍,反而好些。 o~'UWU'#  
h& Ez hv2  
xI5zP? _v  
.`h:1FP 8  
再说,贤明聪颖有才华的人士对事物的道理本很通达,应当把自己的才华藏而不露,以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一般所谓聪明的人,大都把才能显示给他人看,很少有自己隐蔽才华而善自保其身的,这虽说是聪明,却与愚笨的人行为没有两样。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是下去,岂有不失败 ;'4Kg@/  
2$joM`j$  
x{ VUl  
cN: ek|r  
脾明的毛病在于自以为‘太了不起’,我们处世,应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才可以明哲保身。 AT"!Ys|  
)aX#RM? N  
uX&Tn1Kg  
U;U19[]  
【前集0三一】 %/K;!'7  
6?l|MU"Q.  
","to  
Ec!R3+  
富贵家立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具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Fp0l)#  
QLH6N mk  
ENZYrWl  
"Qe2U(Un  
2月1日 HhUk9 >7  
~H626vT37  
|OBZSk1jp  
KC-@2,c9V  
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l1   
\. `{nq  
KyzdJ^xC"  
9 E  
站在相反的侧面的任何一方观察,感觉人生不过如是,就能体会到高卑、晦明、静动、默躁的对比目的何在了。 `n%8y I%  
u< 5{H='6  
!4+@b s  
4~0 @(3  
居高位的人,在高位上得意,被物欲眩惑而不自觉,自然不知处境的危险。一旦去其地位,改立在低下的地面时看见原来的高位,就明白高处的危难,无异是一陷阱,就不由自主的感到惊心动魄了。 k NUNh[  
aN"dk-eK  
tfd!;`B  
J/A UOInh  
居暗处成了习惯,光明世界的事只能由想像得知,想像却非事实。但由暗处所看到的光明,比由光明处所看到的光明更加清楚。 ']>/$[!  
2D{`AJ  
5S%#3YHY2  
TI637yqCU  
因此人在社会上活动,热中时什么时侯都忘得一干二净,一旦脱离社会,闲居隐世,谢绝交际,不愿应酬,就知道当时的活动原属辛苦徒劳,扰攘一世,能得些什么,有何益处 U{0! <*W>  
'# J/e0o@  
)s8{|)-  
T:w%RF[v9  
与人谈话时不感其牢骚可厌,等到独自沉默反省,便知道牢骚多言无益。这就是‘云中不见云’、‘臭处不知臭’。我们有善、恶,有真、愚,有清、暗,但不自知;知能撇开主见,置身客观立场,立即可以看到自己所做的是什么。因而我们要想成功伟大事业,应时时离开主观的立场,客观而审慎地反省,并深思熟虑才好。 -+ Mh( 'K  
pIvr*UzY  
9Ui|8e~=  
+2^Mz&I@b  
【前集0三二】 XCE<].w  
yJHFo[wGMJ  
q>dERN&  
{pk&dB _Bu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蔼,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H9V$~}@-  
m)xz_Plc  
+(o]E3  
udX!R^8jE  
2月2日 S(5&%}QFQ  
PA${<wyBR_  
E"t 79dD  
7V;wCm#b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sGLd^)E  
@D=i|f  
0/b3]{skK  
'<hg c  
功成名遂,富贵荣达,是人人希汞的。具此向上心,便要奋斗,不断增进自己的学识,不但有益自己,也有益别人,更有益于国家。故求功名富贵本是善事。无奈因为有人不择手段,企图以种种不道德的行为以求达到目的,这样便成了功名富贵的奴隶,岂不可悲可叹!故为人不要在功名富贵上用死心,要一心存善念,一身行善事,一切不可因小而失大,眼光要远,不要坐井观天,成为野心的奴隶。 x`zE#sD  
ne'Y{n(8%  
K]Z];C#)  
T|h'"3'  
仁义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如置仁义道德于不顾,就如同禽兽了。但满口仁义道德,心却被仁义道德所囚系,想成一个人人赞美的道德君子,事实上自己却无此修养,于是不惜戴上假面具,伪为君子人物,脱了面具就是男盗女娼。这样的‘伪君子’,最坏不过了。 NGuRyZp69&  
XbW 1`PH  
2[Bw+<YA`  
.^!uazPE0  
真正有道德的人绝不空口说谎话,凡事都以实际行为去表现,永不挂羊头卖狗肉的自欺欺人。我们必须努力放下虚假之心,做真正‘仁心’之事,然后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d2<+Pp  
-ob1_0  
w O*x0$  
 u~j&g  
【前集0三三】 Vg8c}>7  
,gn**E  
,Zs*07!$f  
&v&e- |r8;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9`\ 7h7K  
:3By7BZgj  
=_9grF-  
sKGR28e  
2月3日 |F52)< \  
e4Jx%v?_P  
5^GrG|~  
OC_i,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4[f>kY%[  
fTV}IP  
S1d{! ` 3  
~ #9(Q  
人类谁都爱利好欲,这利欲在恶的方面活动,即成为图私利私欲的贪婪者。在善的方面活动,就能奋发致力于社会利益的事。所以利欲不能尽说是坏的,也有好的一面。 pq<2:F:Kl  
} !RBH( m%  
PRyzUG&  
iea7*]vW  
最可怕的是人的我见邪解。所谓‘我见’,便是不正的意识,这是最害人的心。以我见待人接物,不仅害自己的心,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更足以惑乱社会人心。 oD7^9=#  
Qon>[<]B  
U:O&FE  
iKe68kx  
女性的声音美,容貌好,世上为女色溺身的男子太多了,从这一点说,女色是很可怕的。然而仔细思考一下,男性需要女性,有时为女性所溺,应该说是男性追求女性的不对,不能尽怪女色害人。而‘食色性也’,谁也不能说是完全不对。何况在诱惑方面说,只要有节操而坚固的话,就不至于沉迷声色了。 sGFC?1r?\  
mu&%ph=  
H!uq5` j0K  
rn%q*_3-o  
这样看来,最可怕的是自以为聪明实则糊涂的人,被聪明的我见塞满了头脑,什么事都不往上求进步,不努力,所持的见解也都不正确,故不能入道。 DzG$\%G2R}  
)W$@phY(I  
R\n*O@E v3  
~mu)Cw  
因此,人道的障碍物无他,可说完全害在‘聪明’二字,有如吃树的蠹虫一样。 Uk= L?t  
oh^QW`#(  
g ,""j`  
`ouCQ]tKz  
【前集0三四】 @N+6qO}  
y@u,Mv  
M07==R7  
Lsz)\yIPj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eH!MHF  
6Bn%7ZBv  
Id 40yER  
. I#dR*  
2月4日 E0<$zP}V}F  
'mU7N<Q$qQ  
l *>, :y  
)w&k&TY4H  
知返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Y|N.R(sAs&  
w]Z:Y`  
>r5s>A[YC  
XXZ<r  
人的心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无比的。 2sNV09id  
g)Dg=3+ >  
nM6/c  
V75P@jv5J  
所以,人心变化也奥妙无穷;今日所看见美的物品,明天就觉其丑,今日认为可爱的,明日也许认为可恨,故实在不可依赖。 ZH8Oidj`  
PvqG5-L~W  
p+O,C{^f  
J+=+0{}  
王维诗云:‘人情翻覆似波澜。’故人情世故不可不知。俗话有云:‘纸薄,人情更薄。’依赖别人,看人家的脸色过活,那就太难了。 k5]`:k6  
_q1E4z  
|;(0]  
CxJkT 2  
KPMId`kf  
世上的道路险阻不平,走的时候必须小心,一步之差便将堕落,那么怎样做才能安然度世呢?说起来很简单,便是谦让之德。见通不过,便退一步让人。就是行得通的地方,也该十分让三分。如是谦让,不但是美德,也是唯一不招人怨的度世上策。 r@]iy78 j  
%L eZd}v  
V [r1bF  
8+OcM ;0  
【前集0三五】 kESnlmy@J  
<B3$ODGJp  
O2C&XeB:4  
g~Agy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n>:|K0u"  
2g:V_%  
FW--|X]8   
},(Ln%M  
2月5日 =6LF_=}  
`%A>{A"  
x*2I]4  
sj\kp ni  
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x#,nR]C  
p}O[A`  
!_#2$J*s^D  
a  C<  
精神的修养欠缺,不能达到有圣德的境域。一般人总是过失很多,故对人责备他的过失,严辞训诫,谁也知道,谁也会做,并不是困难的事。但对人应该持有憎其罪而不憎其人的态度,以正道去教化,才是合理。 \S` |7JYW  
0dKi25J  
\?rBtD(  
U fAN)SE"  
其次,对于有道德的君子来讲,谁都会恭之敬之,但太谦逊或太恭敬的出乎范围之外,就容易成为谄媚。对人敬重过度,自贱自卑,那不是应有的礼仪,所谓:‘过犹不及。’但超越礼仪之外,对人疏忽冷淡,也是不应该的。最好采取中庸之道,礼貌风度要用得适当。所以说,接待君子是一件困难的事。 $mq @g  
KJ;NcUq  
ju{\7X5  
5t-dvYgU  
总而言之,对小人憎恶,对君子尊敬,是人之常情,但做事务要适中,对人要不越礼,以孔子‘中庸之道’去问世,不论对小人也好,对君子也好,一定不会招致什么怨尤或失礼。 "Zq)y_1  
T9=55tpG9  
:~{x'`czJ  
m(?ZNtBQt  
【前集0三六】 :Vl2\H=P  
OVgx2_F  
_vgFcE~E@  
Or*e$uMIY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w*7BiZ{s<  
z;d]=PT  
; E]^7T  
> lIQM3  
2月6日 [Uw/;Kyh  
yi$Jk}w  
=[T_`*s&  
F1UTj "<e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Xj("  
+1Ua`3dWN_  
5zR9N>!c  
@Ap~Wok  
天地间的正气存在于每人的心中,而自作聪明的人往往抹杀了这股正气。聪明人喜好掩饰罪行,巧诈、浮夸不实,于是正气在堕落的人格中表现不出来。故此,说聪明误人。我们要伸张正义、普照人心,必须从每个人做起;那就是要人浑浑噩噩,朴质讷实。太古时候的人,浑浑噩噩,不知欺瞒。这便是真、美与善了。 Jt}0%C3d  
l&LrcM  
n%1I}?$fO  
q]>m#yk   
同样的,我们应该抱著澹泊的心情去处世,因为澹泊自有崇高的真理存在,而纷华奢侈只能使人堕落。人做了不名誉以及各种坏事,以图换取不该得的享受,都是这纷华奢侈的欲念所促成的。我们宁可澹泊一生,最后留下一个清廉高洁的名誉,纷华奢侈,不过是眼前一时的云烟而已。 _k2*2db   
VwxLElV  
8KhE`C9z  
T.kQ] h2ZG  
【前集0三七】 wEJ) h1=)^  
( 17=|s  
Zbobi,  
q=(.N>%  
宁守浑噩而而澹聪明,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0 5!]  
60r4%> d  
ZAcH`r*  
qe"t0w|U?  
2月7日 1hnw+T<<W  
^ H )nQ  
[>N`)]fP  
Zr U9oy&!C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3{cU#\QA  
Q1 ?09  
R#0Z  
h8me.= S&  
恶魔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心魔才真可怕。 ,Kw]V %xOb  
-p\uW 0XA  
6I`Lszs  
:`w'}h7m  
魔有两种,此处不是指外来之魔,而是指心中之魔,即先须降伏自己的心魔,群来之外魔自然而然退散。俗语说:‘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心中的魔,障碍了我们的修道,使我们见不到真,摸不到善,触不到美。使我们失却了光明,见到的是黑暗,昏然一片,不能清醒。 {D9m>B3"{  
tjIT4  
b ?-VZA:  
3Sb'){.MT+  
凡夫临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不能降伏内心;一旦除去内在可惧的‘恶魔’,其余外魔不论有多少,皆能退后,听本心命令,就无害于自身了。故当初释迦佛的得道,是袪除魔障证向涅槃的。我们要效法佛陀降魔的精神才能得道。 rp^G k  
~xSAR;8  
N 2 \lBi  
Q7vTTn\  
其次,想制驭骄横的心,必先制驭自身的客气,外界事物便不能影响。但是我们的心猿意马跳跃不已,做出迷惑狂妄的行为而不自觉,这就难免有不测之祸。所谓‘制平客气’。就是降伏这跳跃不已的心猿意马,以免一失是而著迷受惑。这样心既平了,百邪不入,寒暑不侵,外魔外横,对我就没有丝毫的办法,何愁不能修道证果呢 !?u{2 D  
vOKWi:-U  
]~H\X":[>  
 [ijK ~  
【前集0三八】 G^Q8B^Lg  
)lsR8Hi8  
,J63 ?EQ3  
<B %s9Zy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a.O pxd  
1<ic 5kB  
i^zncDMA  
&>]c"?C*  
2月8日 jR[3{ Reo  
1>"[b8a/  
E,nxv+AQ  
2y0J~P!I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L sY  
QFS5PZ  
cB ,l=/?  
-lNq.pp3-$  
教育子弟如同教养深闺的处女,不能稍微放松,因为偶一放松,青年便易入于歧途。更须密切注意他的出入,谨慎他所交的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次与恶人交,感染了恶习,就有堕落的危险。因青年大都血气方刚,意志易于动摇,古语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这关系是何等的重大。 u6#=<FD/}  
_R 6+bB$  
] s))O6^f  
7eyVm;LQD  
譬如一次交了恶友,如同已耕好了洁田中,应当放下清净的谷物种子,才有好的收获。如果误播下杂草的种子,就会使杂草蔓延,无法植出好的禾苗。一染恶习,定结恶果,同时训诫子弟如不顾及教育的方向,其后果也容易发生缺憾。所以,要以悲天悯人的心情,磊落光明的心地,密切注意教养的有效办法,才能造就出好的子弟来。 2l#c?]TA  
y$7vJl.uS/  
+4Uxq{.K  
-4 !9cE  
【前集0三九】 X/l{E4Ex  
6pCQP c*A  
wVms"U.  
&rmXz6 F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 5RysN=czA  
^[]@dk9  
v==b. 2=  
 9AgTrP  
2月9日 BlrZ<\-/  
#OT8_D  
wG\ +C'&~  
MY]<^/Q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RMfKM! vE  
?mCino  
'q_^28rK  
f*IC ZM  
情欲的事,都是人人想求得的,但无论何事都要有个分寸,不可一味贪图快乐,被诱惑成了它的奴隶,恰如跌到山谷里面,不能自拔了。 )*wM DM5q  
XFiP8aX<  
Pzl2X@{%  
k,mgiGrQ  
例如酒之一物,只要一点代价即可入手,使用的地方也非常普遍,如婚丧嫁娶等仪式都要用酒,医药上亦需采用,如用得适度就兴奋情绪,增进情感,医治疲劳,促进健康,俗语说:‘一醉解千愁。’或:‘酒是百药长。’利用之过度,即被诱惑陷入深渊,俗语说:‘酒后无德。’又说:‘酒为万病之基。’不但有害,且致夭寿,结局是害人不浅。 }+{ ? Ms  
& eqeQD6  
xR`W9Z5  
f 0lpwwe  
其次是,我们走著义理的坦途,无论有多少困难也应当去克服它。佛家说,‘一寸道,九十魔。’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见修养练道之难。但我们不能怕麻烦,不能顾忌任何困难。在个人物质精神方面也应以精神为主,物质为从,如以物质为主便是本末颠倒。本著精神良知走向前面的大道,就能得到了。 X*^^W_LH.  
hN3*]s;/6z  
;`f14Fb  
K_" denzT+  
修道如登山,不可退后一步,不然就如隔了万重高山,无法达到。而学道、修道最要紧的便是要把握时间,所谓:‘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很多人往往要到明天才肯努力,这很可悲。 4|#@41\ B  
c :{#H9  
=5v=<, ]  
dpPu&m+  
西谚说得好:‘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我们要把握今天,求无上的大道。 : 47bf<w|Y  
PqJB&:ZV  
K#e&yY  
2`?58&  
【前集0四0】 mz'r<v2Tc  
8NJxtT~0c~  
7l~d_<h  
EL?6x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BsJ d*-:X  
p!OCF]r  
Ww[Xqmg  
Yi5^# G  
2月10日 qz@k-Jqq d  
Q^H8gsv  
Q,f~7IVX  
lI<Q=gd  
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R iPxz=kr  
S1Nwm?z  
z3bRV{{YqN  
h N5?u:  
每个人都有思维,这个思维也就是心念。心念有宽厚也有淡泊,殊不一致 宽厚是心念浓艳所致,淡泊则未免近于刻薄。那么,应该采宽厚还是采淡泊?何去何从,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R|&Rq(ow"  
7^2  
rEF0A&5  
pr) `7VuKp  
人的心念总不离衣、食、住、行,那我们采浓厚一些的方针,充实衣、食 住、行,使其丰裕。推及万事,使什么事都因之充盈,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心志过于浓厚的人,尽情讲求嗜好,忽略了正道的发展,则容易被人厌弃。所以浓艳太过,也不是应该采取的态度。 QQPT=_P]  
;tZ;C(;<  
-*<4 hFb  
s6k@WT?"^  
至于淡泊呢?由于一己的居处饮食以至于一切,都淡而无味,生活自然也就陷于枯寂,兴趣低落,又如何能达到成功的境域呢?君子是不应枯寂的。 jgW-&nK!  
=G9 9U/  
ZgzjRa++  
L^{1dVGWNa  
因此,应以佛家中道的真理作为南针,不要太过也不应不及。‘过犹不及’是一般人应当遵守的原则,不流于浓艳的一面,也不偏向淡泊的一方。 5x=aJl;G  
Wz%b,!  
UBm L:Qv  
~fV\ X*  
【前集0四一】 /~O>He  
RZgklEU  
XjRk1 ~  
{#_CzI.0f  
念头浪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8nj^x?bn  
3hi0  
Oe/&Ryj=mm  
<*/IV<  
2月11日 ]+ KN9  
cOq'MDr  
b:M1P&R  
b5@sG^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0{q>'dv  
cUH. ^_a  
vR)f'+_Nz  
<y}9Twdy  
人以物质为荣,走向富贵高官,我则依然故我。毫不为达官贵人的职位感到一点羡慕,或动摇了本来的志趣。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君子,走向仁的一途,以仁爱待人,以道德为尺度。君王啦!宰相啦!高高在上的地位不过是樊笼一样,宁为自由人,不为富贵荣华所囚缚。做个高风亮节的君子,胜于争名夺利的小人,人到了最终不免两脚一伸,黄泉路引,那时名利皆空,只有君子的盛德才永远为后人怀念。  l:i&l?>_  
jGSY$nt9  
QH d^?H*  
d5z=fH9  
《史记》中伍子胥言:‘人众能多胜天,天定亦被人破。’并非虚语。人的志气是最厉害的,成功失败系于此志气一动之间,志气一旦集中,攻无不克,至于人的气质变化也全赖这志气的一动与一定。 n?[JPG2X  
j TyR+#Wn  
D"z3SLFW{  
nc2=S^Fqu  
造物者铸定了人的模型,唯君子超乎其外。人既能胜天,君子的意志,常不被任何事物所左右,即造物者亦无法来支配它。所以,佛家说:一切唯心造,自力创造非他力。 VK]cZ%)  
@|2L> N  
`k.Tfdu)K  
p|gzU$FWbk  
【前集0四二】 vh/&KTe?:  
Xv&&U@7  
n ZbINhls  
!2o1c  
彼富我仁,被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铸。 yZ:AJNb  
^7Hwpn7E  
Pss$[ %  
Sf>#Zqj/  
2月12日 ].Sz2vI  
Mjon++>Z  
y v58~w*"  
2A95vC'u>|  
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nmFO(9  
-`8pahI  
\2c 3Nsra  
\}n\cUy-  
人生在世,自己本身要立得稳,站得牢;心地要放宽,要高超,不可与世人一般俗见雷同。也就是说,要认识真理,修身养性,如果不然,同凡夫俗子一样,时时刻刻在泥淖里打转,一似尘中振衣、泥中濯足,又怎能成为一个不凡的人呢 9 zL(PkC%\  
v H?rln  
%4QpDt  
$SOFq+-T  
同样的,处世待人,谦让为高,退后一步可进十步,若是如一般鲁莽灭烈之徒,恃一己无谋之勇,一味盲目,必如飞蛾投火,被火烧死。又如羚羊的勇猛,只知直冲向前,头角触著了藩篱,倒挂在头上,拔都拔不出来,前进不能,退也不得,后悔就迟了。 {O=PVW2S  
[pRRBMho  
/=(PMoZu  
m}$7d5  
因此,我们为达成目的,绝不能盲目努力,一方面要具有高超无比的赤子之心,另一方面要加上谦虚求进的修养之道,然后成功可期,光明在望。 QhJuH_f 0  
KL<,avC/  
s0To^I  
{M^BY,%*  
【前集0四三】 V"Sa9P{y"  
WR<?_X_  
 81}JX  
Dx5X6t9=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Qcd !!   
GyZpdp!  
 ;H4s[#K  
A/c#2  
2月13日 k6$Ft.0d1Z  
Q;xJ/4 Z"  
Vm*E^ v  
ZamOYkRX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6 IKkyD  
)4e8LO  
Tfz _h~D  
DP8%/CV!*  
大凡求学问的读书人,是为了深明事理。那就应把散乱的精神收拾起来、统一起来,用于研究事理一方面,这是很重要的。 L+X:M/)  
QMhvyz kS  
`6:B0-r  
WqJrDj~  
也就是说,求学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更高尚的道德,发挥道德与加强学识是应齐头并进的。现代人多藉修德之名,为了他个人的名利、事业的前途而努力,这样便失去为学的本意,没有深入的学问可求了。 jAcrXB*  
T! ww3d  
xjy(f~'  
KSAE!+  
读书人往往只知道吟诗弄赋,但求风雅不求实学,这种人哪里是真正的求学呢?没有深入的学问,只求一些肤浅的皮毛,那是何等可悯!明乎此,要修养一心,求最真实的学问,不是风雅一番就可以了事的,为了真正的得益,我们便应该发菩提心,修无上道,去做度世人的大事业。 sW,JnR  
:OFs" bC  
OfK>-8  
2;w`W58  
【前集0四四】 4o<rj4G>  
!kS/Ei  
<5 }  
/os,s[w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举,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10-01
2月14日 ?<` ;lu/eL  
nTl2F1(sV7  
?t5<S]'r$  
edo+ o{^  
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u].7+{  
%P7 qA  
zI0d  
Z2t\4|wr:  
任何人都有一个本性的善心,推面广之即成为大菩萨心,维摩是印度的佛门大德,其实他的心与屠夫和创子手并无差别,因放下屠刀,醒悟前非,则真知性现,仍可成佛。 uBl&{$<  
#W&o]FAA3y  
N% ?R(  
>=4('  
真、善、美充满了宇宙,这天然的趣味虽在贫寒破旧的低矮茅屋中,一样可以得到与富人高楼大厦各有不同的情调与趣味,然则,金屋同茅屋没有太大的差别。 l8khu)\n4R  
c5_/i7  
\(RD5@=!4#  
/xSFW7d1  
人类的心本是善良的,可惜为情欲所缚,蒙蔽了真如之心,混沌污浊不知自救。有此欲心,一切善良已被七情六欲的恶贼据守,一转眼间错失了修养的道心,如咫尺之差就隔去十万千里之遥,有道的人却因欲情而成帛非道的人,好像光明的人忽然盲目,不是人可悲了吗 ?N(<w?Gat  
2qot(Zs1i  
U:z5`z!  
I~;w Q  
所以,欲心不可使其高张,看清原始以来的欲心,坚持不退的道心,则菩萨之道不远矣! }<YU4EW  
F{4v[WP)  
Re2&qxE  
"BVp37 m;?  
【前集0四五】 \Si p  
tpb lm|sW  
r1TdjnP,2^  
 !TivQB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_, E/HAX  
W* Si"s2  
,5x#o  
@C<ofg3E  
2月15日 p|(SR~;6  
n.rn+nuwv  
v;`>pCal  
]}kw'&   
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 8{i O#C  
$ x:N/mMu`  
qX*xQA|ak,  
):_@i  
一个有志修道的人,应该有木石那样不能移动他的恒志,既不会一味贪图世俗富贵名利,更不致趋炎附势,如果稍有一点贪恋富贵的人,一心求权势功名,这人便成了欲望的奴隶,进入了迷惑可怜可哀的欲境。 zE<Iv\Q  
2]<.m]  
@mJ~?d95v  
`U=Jbdc l3  
政治家们统治天下,亦必须具有一片清淡如云水僧的趣味。所谓‘云水僧’,即托钵云游四海的僧人,他们身穿染墨的法衣,戴著三度笠,手中托著钵,那种无忧惧无挂碍的风度,和恬淡超逸脱批出尘的清高志趣,是平凡人所不及的;政治家能具有那种心,政事一定可办得有条不紊,政风清廉,举世推崇。 +4  h!;i  
?5jLN&A3 G  
)3)7zulnXH  
'$c9S [  
不然,贪执富贵荣华,那就等于一个不想向上的人,忽失足跌落无底深渊,不仅不能治好国事,恐怕一己的身命都保不住了。 2e-`V5{)b  
+TyN;e   
KZTLIZxI-  
h5r R44  
【前集0四六】 Z+u.LXc|c  
b8_F2  
m8;w7S7,j~  
peF)U !`D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堕危机。 KIi:5Y  
LRg]'?  
`/Rqt+C  
eXMIRus(  
2月16日 <:Mz2Rg  
[_nOo`  
q-+:1E  
gXlcB~!  
善人和气一团,恶人杀气腾腾 3%bhW9H%  
MI'"Xzp{s  
WrSc@j&Ycv  
*FktI\tS  
君子善人,因福德甚足,故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都显得和气,显得容易亲近。就是睡眠时,他的事魂似乎也是那样和气。 Xi1|%  
j!w{  
T@=C2 1  
uorX;yekC  
‘吉人天相’,善良的人,修养好、道德高,天也庇佑。恶人便大不相同。恶人凶狠暴躁,狂虐放肆的言行不知不觉就露出来了。他的笑声言话,也使人不寒而栗,因为里面充满了杀机,杀气腾腾!其实,这样的人又怎能有好的结果呢 b"Q8[k |d  
.$H"j>  
P6O\\,B1A  
)|vy}Jf7  
【前集0四七】 641P)  
f9 \$,7F  
x(cv}#}S8  
<zL_6Y2  
吉人无论作用安祥,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狼戾,即声音笑语,单是杀机。 x1?mE)n]  
aG83@ABx  
0ki- /{;  
<gFa@at  
2月17日 &y}7AV  
^Fh*9[Zf$  
E*u*LMm  
b _<n]P*)  
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Q#G xo  
9(J,&)J  
:dh; @kp  
lOp. c U  
人的内脏以‘肝’最为重要,肝脏有一点毛病,视力便受影响,如再严重可能变成盲人。肾脏病了,耳朵渐渐失灵,最后会什么都听不到。这是何等的可怕! [gpO?'~  
^?Mp(o  
Uns%6o  
-2; 6Pwmv  
可是,病源发于内,我们不知多半种因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等到发作起来,病情严重,救治也来不及了。为什么我们早不留意,彻底防治,等到病重时才后悔莫及呢 Q"ZpT  
. }/8 ]  
v\5O\ I ^  
|$b8(g$s)  
要想做一个君子,一个循著真理正义去做人的人,必以不犯罪为原则。明哲保身,不能犯一丝的过错,留下一点瑕疵。要不犯罪,不但在白日之下有人见到的时候不犯,即使在夜晚或晦暗之处,一切人们看不到的地方都不能把,千万不要以为人见不到我便起犯罪的念头。 (jA5 `4>u  
FGx) ?  
tc0;Ake-&  
>x JzV  
曾子说得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冥冥中有神灵监视著我们,有良知谴责著我们,如一念之差,就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为什么以一时的错失换来永久的沉沦?那不是世上最傻的人吗?要做一个君子,岂可不谨慎、不小心!只有堂堂正正的做人,胸怀光明,少向黑暗的方面去想,才不至于失足。 L/[VpD  
'9Z`y_~)G  
2 4+  
`hZh}K^  
【前集0四八】 L FkDb}  
*d3-[HwZCL  
X!qK[b@Z  
H 7GI`3o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9-/q-,  
^hiY6N &  
O-X(8<~H=  
0\{dt4nW&O  
2月18日 VaY#_80$s  
xy]O8> b  
@t~y9UfF  
5, ,~k=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9e=}P L  
jwT` Z  
j(Lz& *4  
`VKFA<T  
人的一生最大幸福在哪里?富吗?贵吗?功名吗?福寿吗?这很容易找到一个答案,那就是少惹无谓的祸端,以避无妄之灾难,灾难原是由多事招来的。 HoABo:  
)g EE7Ex?  
YD'gyP4  
s`_EkFw>Gl  
人生的祸患与不幸,大都由多心而起,心猿意马,易放难收。便易走入邪念之途,殊不知作恶者有灾殃乃是天理,天理是不假的。 {KNaJ/:>W  
aL4^ po  
J<;io!  
$j.;$~F  
多心是招祸的最大根源,聪明人就应该从此抑制心的散乱,千万不要多疑猜,不要打妄想,不要有任何不正的念头或不当的企图。 Jgv Mx  
["<Xh0_  
U?sHh2*  
O{_t*sO9q*  
诚然,唯有经历过千辛万苦的人,越知道减少是非的发生,也就越平静安宁,越有幸福。一般苦于事做不通的人,认为少一点事就少一点麻烦,不愿多去争逐、计较是非。 X7h uc*  
LN WS   
()IZ7#kL?  
?!P0UTe~  
只有心平气和的人,心如止水,再也不会引起什么灾祸。反过来说,心多气浮,则一切善恶之象都由此而生。这明显的告诉我们,世间种种烦恼,无非由于我心所造。知足少欲、去私心、存天理,以道义公正的心去待人处世,灾祸自然就不会临身了。 8&G9 ?n`I5  
[j-?)  
1hY|XZ%qd  
m2\\!C]f  
【前集0四九】 W|m(Jh[w]  
V ml 6\X  
&liON1GLM  
ud  r\\5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TvDSs])  
`P;r[j"  
7DJEx~"!2-  
!xfDWbvHV  
2月19日 dGYR  'x  
KU,SAcfR7  
=|]h- [P'  
x.*^dM@V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iHG VR  
%-blx)Pc  
Kf:!tRE  
VKDOM0{V  
太平之世,有明君贤相采纳善言,表彰善行,政治方面是非常公平的;所以,只要是公正的行为举止,用不到任何踌躇,什么事都可以顺利进行。 7.hBc;%2u  
7P+1W \  
ZPmqoR[  
J:N(U0U  
相反的,在混乱不安的世上,善言不会被采用,善行无从得表彰,许多地方恐怕都是违反民意而不公平的,只好圆通一些,才能避免小人的嫉妒与陷害。 e'.BTt58Y  
YWK0.F,8a  
5G}4z>-]F)  
P+o"]/7U  
尤其处末世,必须不露棱角,不显才华才能安全,方圆并用最好。也就是说,有的地方必须以正气正行表现你的人格,另一方面以圆通之至的手段去应付艰难的局势,这样做没有不成功的。 o>r P\  
f%,S::%Ea  
zsXgpnlHT  
j~k,d .17M  
其次谈到‘世道’,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道德不被尊重,正义也必不受人欢迎。因此,在做事方面回不能偏袒于任何一方面,而有时以方正、有时以圆通。至于待人也要有套常识,那就是有时紧迫,有时松弛。对于善良诚笃的人应该采取宽厚,因为他们的言行无可责备。反之,恶人所犯过失太多,如果太宽待了,就造成他的放纵,助长他的罪恶,所以应当以严厉来匡正他的恶德恶行。 *'-4%7C`1  
?Ts]zO%%Z  
x(TF4W=j  
bgi_QB#k\  
又有一种人不曾达到善人程度,又没有像恶人那样坏法,这样的人就要看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随时宽严并用,以巧妙中和的方法指引他正确的路向。 v:P]o9Oj8  
oZiW4z*Wh  
%=UD~5!G0  
-U/)y:k!%  
【前集0五0】 YCD |lL#  
fWmc$r5n](  
 {Nl?  
ChTq!W  
处治世立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k sv]  
wHj 1+W  
KSPa2>lz?  
^~H{I_Y  
2月20日 X[o+Y@bc  
%^@l5h.lqB  
; BN81;  
] zol?  
忘功不忘过,忘恕不忘恩 Y1-dpML  
V1]GOmXz  
zWC| Qe  
<?KPyg2  
人免不了对人施恩惠或受人恩惠。如果对人施了点恩惠,不要念念在心,因为君子是不计名利只求实是的,做了对得起良知的事。心里应该安慰。可是,对人家有了一丝一毫的过失,就要扪心自问:为什么会造成此一错误呢?痛切反省,然后对自己才有真正进步,理智才能趋向更善的境界。 1?Y>X z  
<a"(B*bBd  
EfEgY|V0  
HDH G~<s  
总之,人施恩于我,我不能一刻忘记,古人一饭之恩尚且图报,可为榜样。反过来说,人家留下的怨仇,要忘得一干二净,以培养我们坦荡恢宏的心胸 Ic2?1<IZA  
LL#REK|lm8  
,a{85HLr]  
2T& MVl!%  
一个胸中不能容物的人,又怎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呢 ]eKuR"ob0  
GQtNk<?$I  
4=^_VDlpd  
IE`3I#v  
【前集0五一】 r%.k,FzGZY  
'5BD%#[  
F0<)8{s  
y(J~:"}7)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2t\0vV2)/O  
ddfGR/1X  
Fa%1] R  
D5lQ0_IeW  
2月21日 o pTXI*QA  
@ wR3L:@  
!q2zuxq!R  
\_`qon$9  
无求之施一粒万钟,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j>5W<5q\  
]bY|>q  
Y"mFUW4  
OT 0c5x  
对于施舍恩惠给人家,断不能有一点点虚荣作祟的心理,要完全发自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切不可存有已经施舍了的念头。对外说,也不能有他人已受了我的好处的想法存在。只要以这种虔诚布施的人,纵令是一小斗米,也胜过施万钟米的功德! ;;,7Jon2  
F@u7Oel@m  
/TpTR-\I0  
|Mb{0mKb  
还有,以东西救济他人的,自己如果计算好所施的物品有好少、代价怎样,希望将来得到别人同样价值或超此价值的回报,这样有求报念头的施舍,虽然你是以百镒的巨金施惠于人,实际上却达一文的功德也不会有。 _eKO:Y[e  
(bb!VVA  
5bLNQz\WJ  
^O_Z5NbC3  
【前集0五二】 )dkU4]  
lp *GJP]T  
]I\GnDJ^  
1C<cwd;9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Te-p0x?G.  
7l53&,s   
.$&^yp  
G,)zn9X  
2月22日 qq5X3K2&  
e=0]8l>\V  
AM}2=Ip  
OIP]9lM$nC  
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FH=2, "A  
3(WijtH  
axnlI*!  
3+6Ed;P  
人的境遇真是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富贵、健康、地位,都是人所要求的,但这些愿望毕竟很少能齐全,而能齐全的又未必是我。因此,这种欲求难逢的妄想心最好放下。 zV&l^.  
{XOl &  
EV?}oh"x  
`MU~N_  
其次,反省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有时合理、有时不合理,而不合理的时候居多。自己有很多很难做得好的事情,自然就不应该苛求人家,怎能怪人家做事不合理呢 gK rUv0&F  
N{v)pu.  
7_I83$p'  
B]X8KzLu  
好好的思考上面的道理,把人与我作一比较,就可以发觉真理原来就在其中,这就是修养的方便法门。 7 9t E  
p3M!H2W  
Gm|-[iUTG]  
E8!`d}\#  
【前集0五三】 `WayR^9  
Y*NzY*V\  
jKq*@o~}  
.TGw+E1k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已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化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Tvx1+0Z%z  
zgwe z$  
izl6L  
LCB-ewy#E  
2月23日 ' h7Faj  
Hm2Y% 4i%  
1{a%V $S[  
sM-,95H  
7zG r+Px  
VRd7H.f,A6  
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oai=1vt@  
IbI0".o  
'`2KLO>!  
`;UWq{"  
‘学问’在一个心地清正、德性纯洁的人来研究,如加以善用,可以修身治国,获益无穷。可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得到了学问,反而会利用学问去做出种种坏事。所以,必须心地正当、心性清白的人方可读书求学。 1$&@wG  
m{Q #f\<  
7X>IS#W]  
]}v]j`9m%  
那些心怀不测的人读了书,如同得到了武器,他可以利用这武器去做不好的勾当,盗取他人的名誉,逞私人的欲念。他们又以学问掩饰短处,口里说的是善行,所做的却全是坏事,真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故此,给恶人以知识学问,无异供强盗以粮食,那将增长他的罪行。 ?9~^QRLT  
9nG^_.}|  
m Q9dF,  
y#GHmHeh  
【前集0五四】 HA,o2jZ?In  
U ]<l-~|  
, #)d  
i\sBey ND"  
心地干净,方可议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 9+@h2"|N4*  
!l%:   
 QHNyH  
QC+ Z6WS;  
2月24日 4m0^ N  
EOB8|:*  
d/; tq  
%66="1z0@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83vMj$P  
}-oba _  
Jy(G A  
Ev7.!  
生活奢侈的人,无论他有多少家产,总是无益的浪费掉;表面看来好像他很快乐,实际上内心是常常不满足的。因为他的欲念,跟著富贵无止境的贪求妄想。 r)^sHpK:`  
F rc  kA  
1=)M15  
K0gQr.J53  
节俭的人,量入为出,物质上并不感到不足,欲念上也不敢有非分之想,所以,平平安安的过著快乐无忧的生活。这样看来,富贵而又奢侈的人,生活永久不能满足,反不如节俭、贫穷而能过安稳的生活。 l)NkTZ<]  
;5tOQ&p%v  
Q4u.v,sE  
i7#4&r  
头脑发达、知识能力超人一等的人,固能担当种种事业,但他往往犯了目空一切的毛病。行为太过,便侵害了别人的利益。结果不但工作劳苦,而且结怨于一身。这样看来,不如那些悠哉悠哉不失其天真本性的笨拙的人,虽然脑筋简单、能力差些,却不致与人结怨,可以安然无事的生活。 4zyQ"?A~  
es)^^kGj6f  
%,@pV%2  
&aRL}#U  
【前集0五五】 UA$IVK&{  
DB|1Sqjsn  
:r*hY$v  
.!o]oM U/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0/GBs~P  
V%8(zt  
iHPsRq!  
A*OqUq/H`;  
2月25日 wK(]E%\  
E{\CE1*  
,6>3aD1w~q  
`Z;Z ^c  
读书希圣讲学躬行,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p()ko  
w ,j*I7V  
~q ^o|?  
`DYhGk  
读书不仅仅为了认识几个字,记住几篇文章,就算达到目的了。读书的真正目的在于体会出古代圣贤的一言一行,把他们的精神变成自己的精神,进而做好修身齐家的工夫,然后去为国家社会尽力服务。 l'"nU6B&  
G Aj%o]}u  
p":u]Xgb  
gzs \C{4D  
读书如果偏向钻研文字章句的末节,而不能体会古圣先贤的真精神,结果不过是一个‘铅板的佣者’而已。 Y9^l|,bm5  
wMVUTm  
G&*P*f1 S  
%/A>'p,~  
铅是用夹在木板上写字的铅丹(红色)。中国在后汉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用绸绢和木板来代替纸,以铅丹写字在绸或板的上面。佣是雇用的人,所以‘铅佣’就是写字匠的意思,说他一生一世都没有什么价值了。 cUR :a @  
cfIC(d  
D{+@ ,C7B  
IhNX~Jg'^  
做官不是为一身一家的名利,而是为谋国家富强和社会幸福。有些做官的人,天天在想怎样升官、怎样发财,凡事都为他个人的利益打算,没有替国家和人民的公利著想,这样做官的人,简直就是穿著官吏衣服的盗贼。 ;\pVc)\4"  
p~w] ~\  
*)E${\1'<  
 vD#U +  
既然具有盗贼的心肠,为了遂其私欲,自然就不惜使用伤天害理的手段,来达成他的目的了。国家如何不乱?社会如何不乱?民心如何不坏呢 Jpapl%7v  
W![K#r5T  
KL_ /f   
[.}qi[=n  
古人治学,并不仅仅以懂得文字为目的,而注重躬行实践,所谓‘学以致用’,总以能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为念。假如学与行不能相辅相成,那就成了口头禅了。修禅的人天天只在绞尽脑汁,去作理论上的努力,而不去实行参禅悟道的工夫,结果是一点用处、一点成就也没有。 PBn7{( x  
ce;7  
M/W"M9u  
Gn2{C%  
人生在世,建立起一件事业,并不单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必须是为社会谋利益,为人群造幸福,把功业传之后世,才能名垂千古。可惜一般大人先生,往往只图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思施恩德于天下,则他的一生,只是过眼云烟。死后什么也没遗留下来。 _KM? ?&  
(  cs  
s;vt2>;q+e  
9 5,]86  
【前集0五六】 QD@O!}; T  
u}% OC43  
jSp&\Wjb  
B'yjMY![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 H7+"BWc  
t(3 f} ?  
]yPK}u  
H^-Y]{7  
2月26日 rDWAZ<;;  
{xZY4b2  
DzpWU8j  
Ph=NH8   
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ia5%  
?, pwYT0g  
,i yy2  
W:i Q& [f  
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部上天阐述真理的文章,只要读这部真文章,就没有再讲其他文章的必要(也就是发现这一个真实,心应该随从他的指导,再没有另求他道的必要了)。要是只去读古人如糟粕一般的书,并且收藏到心底的深处,被这些书籍的思想给牢牢束缚封闭著,对于自己心里原有的真文章反而不知道注意,这是非常可惜的(就是把可贵的真实心为古人之言所迷惑,而妨碍了心灵的作用与发展)。 0f@+o}i=)  
T1d@=&0"  
h?xgOb!4  
U"r*kO %  
人的心中都有一曲本真的音乐,只要听了这音乐而体会到其中三昧的话,就再也没有听取其他音乐的必要了。可惜的是,人们被外来的声色所迷,埋没了本真,便听不见了。世人只知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而不知观世音的意思是什么?所谓观世音,就是要人们修得观见世人本真之音,而去实行救苦救难的菩萨道(这个比喻是说:人心都怀有本真的真理,如果能够静静体会这一真理的微妙旋律,就再没有听闻其他各种言词的必要)。最可惜的是,受了外界种种言词的掩蔽而生出了迷惑,这样一来,本真之音就听不见了。 8$}<4 `39  
#Pg#\v|7#>  
X~r9yl>  
64u(X^i  
对于修学之道,如果能不为残篇断简的言词所蔽,不受邪说异端所侵扰,能够明心见性直向心中本有的真理去探求,不受外界的诱惑,那他将会发现自己本有的真文章与真音的妙旨。所以,只有能够体会到本来的真理,才有真正的受用。 C!+D]7\j  
@\g}I`_M  
MZt#T+b  
6$b =Tr=0  
由上可知,真理无待他求,应当直指自己的心中,因为自己的心中有一个本来的真理。本篇的旨趣即是为求本来的真理,必须把外来的诱惑物全然扫去。 .) Ej#mk  
B=cA$620  
LQ~|VRRX<  
xrg"/?84  
【前集0五七】 <O+GXJ2  
{]dxFhe)  
:TTq   
DSLX/u o1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编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Q Gpj$ _b  
2PQBUq  
;KQU% k$  
(9u`(|x  
2月27日 )Eozo4~  
Wr[LC&  
??/bI~Sd  
E>_Rsw *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ak0(yLn)  
77M!2S_E  
#f#6u2nF\  
2'fd4 rE5  
这一个世界可以叫做‘忧世’,也就是佛说的‘娑婆世界’,译为‘堪忍世界’。在这一世界里,本是苦恼不能断绝的人生。任何事都不能合乎理想的去做,当你以为很合适的时候,节外生枝的事情出来了;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活在这世界上,遇到任何的恶劣环境与打击时,要能够堪忍才活得下去。我们常常听人说:‘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苦恼的上面还有苦恼,当苦恼到了极致,一切身世都不存在的时候,精神上反而得到衷心安慰,不免有置身事外的快乐感觉。 a[K&;)  
{?yVA  
6(QfD](2}  
'UX^]  
人世是悲苦是无情,用这样的心来看人生,则入于耳、映于眼者都是苦痛和悲哀。其结果就陷于悲观的深渊了,于是,造成了厌世自杀、愤世嫉俗的人生观,而葬送了一生,这样的人一生是没有什么趣味的。结果,一颗脆弱的心灵,不得不回返自然。人们必须抱著勇气,以这个有限的身力去尝试那无限的忧愁。 Ir JSU_  
O&7.Ry m  
$ +WXM$N  
$]|3^(y``  
本来人生是多苦的,但我们必须征服这些苦恼,不可以抱著失败的心情。如果我们以悲哀的心情去看天上的月亮,就成了以泪眼观月,而月亮也就带著忧愁了。如果以欢悦的心情去看,月亮也就带著微笑了。人生寻求幸福的唯一道路,就是把时间的苦放下来,由苦的里面找出乐趣来,所以说‘苦中有乐’。 GN|"RuQ  
li%@HdA!  
qArR5OJ  
*O$|,EsY  
人生是苦痛的业力现场,而其中又被命运的力量奇妙的支配著,有时自己走到奇妙的环境,在一般人的眼光看来非常幸福,在这得意的舞台上,任何人都很容易忽略过去的苦痛,这时候就撒下了失意的种子,所谓:‘苦是乐的种子,乐是苦的根苗。’如果不能及时割去苦恼的根苗,得意之时一过,失意之悲哀便马上跟踪而来。 |m-N5$\IC  
&| (K#|^@  
)xcjQkb  
N w. )O  
【前集0五八】 ?6_]^:s  
#m U\8M,  
=aVvv+T  
YhH3fVM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fm() <  
V(TtOuv  
\ aJ>?   
Qf_N,Bq{a  
2月28日 }n&nuaj  
@K]`!=vUk  
r-T1^u  
5,;\z Sz  
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8[@,i|kgg0  
c^w ^'<  
j/TnKO  
z- q.8~Z  
富贵名誉,有由道德而来,有由功业而得来,更有由权力而得来。因其原因不同,所以有悠久与短暂的区别。 iFUiw&  
bhUE!h<  
oZ2:%  
r%;|gIky  
先说有道德的人,自己不敢乞求富贵名誉,而富贵与名誉自然集于他的身上,有德的人比之为山林中生长的花草,受自然栽培,根深柢固,枝叶茂盛,寿命也长久。 OmB M)g  
8U@f/ P  
[x)T2sA  
(3N/DY1/  
建立战功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享受人间的富贵荣华,虽然不如有德之人悠久,仿佛是山林的花草受到天然培养的力量深厚,也能媲美于田畦之花草茂盛于一时,可是因为移植的环境、气候不同,而有盛衰久暂的差别。这完全是根基不如天然丰厚的缘故。 3f5YPf2u  
{gzQ/|}#z-  
7X( 2SI3m  
' wl})  
最后谈到由权力而得来的功富贵,多半是从他人手中用强力夺取的,这样的人不但不受他人的敬仰,反而要受万人的唾骂。因为这种功名富贵是不悠久的,好像昙花一现,没多久就消失了。 tpS gbGzp  
 cpk\;1&t  
$'\kK,=  
Kz;Ar&^`N  
瓶子里面插的花、水上的浮萍,不过茂盛于当时,很难希望其长久。 5 SQ!^1R 9  
W<q<}RSn  
e;vI XJ E  
jga; q  
【前集0五九】 f hK<P_}  
bg|$1ue  
,9y6:W%5  
cWQJ9.:7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从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BQfnoF  
)L&y@dy)  
 8~T}BC  
 wp~}1]g  
2月29日 f_ MK4  
wbWC &X.  
L$Z !  
g}`g>&l5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_!2lnJ4+5  
JcRxNH )<"  
\Hb!<mrp  
al#(<4sJ  
寒冬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又来了。大地现出了活泼生气,花朵现出美丽的颜色,鸟也叫出清脆的声音。人们对此景色,更觉得春色增加了许多情趣。无心的花草和天真的雀鸟,都不断的给自然增加了许多美感。何况人是万物的灵长,生在这一个世界,我们便不该没有作为。 E#P#{_BR^  
UovN"8W+  
2}<tzDI'  
1V`-D8-?  
人如果生来既不觉得自己是为何而生,更不想为社会尽点力量,就是所谓的醉生梦死之徒,把自己可尊可贵的一生当作破蔽的鞋履一般扔掉,这可以说人不如草木与雀鸟了。 FtJaX])b  
NzZ(N z5  
h_ t`)]-  
UG.:D';3,  
君子生于此世,不但是处身于社会的上等行列,而且衣食温饱无缺,如果 EF&CV{Sw  
D<v< :  
-Jd 7  
oJM; CN  
只过著安逸的生活,就有亏于做人之道。必须发奋修学,进德修业,一切所言所行都能为人们的师法,受人们的尊敬,所做的事业都必须是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如果只图物质上的享受,无声无嗅的终此一生,虽然保得了百年岁月,也等于一天都没有存在过,这真是和行尸走肉、土像木偶一样了。 GpPM?  
L/fXP@u  
i@:^b_  
HxK'u4I  
【前集0六0】 xlZh(pf  
i3 XtrP""  
O\7x+^.  
QV."ZhL5=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Ju>Q QOxi|  
Jm , :6T  
~0CNCP  
`0ZH=*P  
3月1日 RV@B[:  
(w-"1(  
$l)RMP}  
^%*qe5J  
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JRBz/ j  
+ _ehzo97  
ske eec\V  
6\l F  
研究学问的人,为了要成就他的事业,应当要谨言慎行与刻苦自励,如果没有这种发奋努力的精神和奋斗的意志,要想在社会上成就伟大的事业是不可能的,所以,做人与做事之道常不能够四时日夜相同而不变,必须分清楚事物的轻重缓急和先后,所谓因人事时地物的不同,而使之咸得其宜。比方说尺蠖之虫,想伸展身体之前必先把身体蜷曲起来,这就是说做事要缓急合宜然后才能稳操胜算。平时的休息,并非为了休息而休息,实在是为了活动而休息,这样才能体会休息的真正意义。 Q=!QCDO(  
DzhLb8k  
ExS&fUn `C  
VP< zOk7  
学者为了修业,日夜战战兢兢、戒慎恐惧而不怠惰,这当然很好,但不是这样就够了,必须在另一方面展现不拘小节的风度,凡事要宽严得宜,刚柔相济,如果对事严格过度毫无温情,则无论他的行为如何纯正,生活如何清苦,总是如秋天的气候一样,一味的寒冷肃杀,使万物凋零枯死。 =0&XdxX  
,w"cY?~<  
h<3bv&oI .  
e3n^$'/\r  
所以,天造四时必须有春有秋,春气温润滋长万物,有发育成长的生机,而我们的修养学问也和春天的气候一样,使它发荣滋长蒸蒸日上,然后学问有了成就,才能够谈到救世益民啊! |j"C52Q  
[e,xC!2  
3T(ft^~  
#HL$`&m  
【前集0六一】 HpbwW=;V  
jA8Bmwt;w  
b w1s?_P  
>#dLT~[\a  
学者有段竞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4+qo =i  
}vZfp5Y  
Z^]Oic/0Oa  
1f3g5y'z5  
3月2日 H5]q*D2  
2KXF XR  
euY+jc%  
4qDa: D"5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l>r9Z71  
/E/6(c  
^Zs ^  
xe OfofC(l  
从道德的立场来看,行为清廉、心地洁白的人,在名义上超越了寻常所谓的清廉洁白之上,一般的世人反而看不出他是一个清廉洁白之人。而一般世所称道的清廉洁白者,他的真正所言所行未必都是清廉洁白。在表面上掩盖一层清廉的名誉,实际说来却是贪求名誉,这与盗名欺世者并没有什么两样。比方有些慈善家名义上负著慈善的美名,其实是在图私行不正当的利益! ?p6@uM\Q7  
=WN8> <K!  
HziQ%QR  
j^/<:e c.  
同样的道理,有真正巧术的人,并非他的手段方法有什么巧妙,而是他的心和行为自然巧妙,并对于他的巧妙不加注意,而别人也未特别认识出他的巧妙。还有一种人自已想出种种手法,自以为巧妙得不得了,这不是真正的巧妙,反而表现他的拙笨。 ,6y.wNb:F  
f`vWCb  
Wv5=$y  
^Zpz@T>m  
真正的巧妙,是不玩弄手段与方法而妙趣天成的。 n{|j#j  
FM3.z)>  
Bph(\= W  
H1~9f {  
【前集0六二】 <> HI(6\@Z  
e]1) _;b*  
e8SAjl"}  
LP7jCt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F6{ O  
`0s3to% 7  
x15&U\U  
hJFxT8B/  
3月3日 ;t N@  
TH>uL;?=  
 ;U0w<>4L  
6I~M8Lo ;  
谦受益,满招损 S]E|a@kD3  
Oc~<`C~  
JWu0VLo  
c(Xm~ 'jeH  
基督教的《圣经》上说:‘心里贫穷的人是幸福的。’这是教人心中常怀著空虚,如果被妄想和邪念充满心中的话,便马上有了障碍,而不接受他人的金玉良言了。 Hj-n 'XZ  
z+fy&NPl  
%N\45nYU:  
,*Wh{ )  
‘满心’与‘慢心’的音差不多,杂念充满了心头,便失去真心,代之而起傲慢心,就是心满了以后的状态。 K\}qY dPF  
='I2&I,)  
5:+x7Ed  
Lz9|"F"V  
就物质方面来说,处于无有的环境是无害无碍的。因为无害与无碍,就有向上发展的生气。反之,有的境界是有害有碍的,因为有物之处必定生出种种的障碍与争夺,结果悲惨不幸的事就发生了。何况满足正是缺欠的开始,世间小人以无为苦,因而多行不善与不义的事,唯有君子能够安道乐道,以为其进德修业的基础。 WO69Wo\C  
7F]oK0l_  
Yk{4 3yw  
3-y2i/4}$  
【前集0六三】 H5vg s2R  
T*k{^=6"!  
|I]G=.*E  
Yh,,(V6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q_Iep  
"@+Z1k-8U  
9u^za!pE  
R74RJi&  
3月4日 O~Jf"Ht  
abVEi[nP  
*ax&}AHK[/  
, Sf:R4=  
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 | v>W  
j0cB#M44  
}lkU3Pf1U  
K_j*9@  
无论一个人磨练了多大的智慧,修养了多大的学问,如果好名誉和求利益的心没有完全除掉,虽然他不把王公伯候的富贵放在眼里,甘心于箪食瓢饮的清苦生活,终究不免堕于世俗的名利中。 d<] eJ{  
W)2k>cS  
/xg1i1Et  
s7`2ky()kz  
无论一个人成就了多少的伟大事业,如果他不是真正的勇者,而只是假借勇,所谓‘客气未除’,纵使他的恩德普施于天下,传留万世利益他人,因为这种事业是因人意气而成事、时势所造成的,他的事业终究白白的费了力气,而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z/o&r`no  
}P!:0w3  
rJ4A9d3:  
7Or?$  
【前集0六四】 x;JC{d#  
TD;u"  
w$qdV,s 7  
Kr<a6BEv5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6C_H0a/h&  
UZJs!#P  
M&(0n?R"R  
lE bV)&'  
3月5日 .4z_ohe  
Q >h7H{c  
Rs]Y/9F;{  
H8Ra!FW@  
心地需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N mNj0&  
*[3tGiUJ  
)\e0L/K@  
93)1  
一切的善恶正邪美丑等外界现象,不过是自己的心理反映,心善的人把恶也看作是善,心美的人把丑也解释成美。心中恶丑的人却恰恰相反,看见人家的善行也以为是恶,而人家的正言,他也以为是邪。就像心中快乐的看见落花仍然欣赏以为美观,心中忧虑的看见落花就感觉无情。常言说:‘布袋戏箱里的傀儡人面,有佛祖也有恶鬼。’所以,万事都是由自己的心象所生。 x;&iLQZh  
nqY arHi  
1N.weey}W  
<7%#RJwe  
【前集0六五】 K?S5C8  
R LVz"=  
i1qmFvksl  
\ 0F ey9c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Y4Jaw2b  
fQfd1=4  
,PWMl [X  
1VXn`O?LW  
3月6日 7?Twhs.O  
U4NA'1yo  
zM%2h:*+{  
Y0Rk:Njc  
勿羡贵显,勿忧饥饿 mnYzn[d3U  
=, U~  
jJkc vC8d  
HvG~bZN  
人们都以为得到名誉和地位是快乐的事,但这名誉和地位并非是人生的至乐,因为伴随著名誉和地位而有困难和危险存在,有时候为了得著这名誉和地位,而持权任势多做不善的事情,于人道和天理就有所亏损了。 G7#<Jo<8  
 N,ihQB5  
(Ixmg=C6y  
Wh?3vZ^  
由此看来,没有虚名、没有地位的平凡境遇反而是安全幸福。由进德修业的立场来看,可以说是最快乐的境地,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一种乐土,可以说是遗憾的事。 |dqAT.  
`g'9)Xf4KT  
ti ic>j\D  
2reQd47  
还有,在实际上无食无衣的贫贱境遇,实在非常痛苦,人人都讨厌贫穷而寻求富贵,但是得到了富贵又怎样呢?依旧是不快乐。富贵的人虽在物质上有所享受,但精神上却是贫穷,有别人想像不到的忧愁和痛苦,一般人是不会了解的。可以肯定地说,富人的忧心和劳苦,往往远比穷人感觉衣食不足的痛苦还来得大些。 )k 6z  
=6, w~|W  
p?<T _9e  
lt C  
【前集0六六】 ynq^ztBVe  
:N=S nyz  
yD^Q&1  
" V4ru&a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具;不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10-01
3月7日 mT#ebeBaf  
e_t""h4D  
D"GQlR  
H.s:a#l?  
阴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 CW;=q[+w  
QR{pph*zn-  
y/6%'56uF  
MN. $a9m  
人做了恶事之后,心里面怕人家知道他的过错,这样的人还有良心存在,虽然做了一次恶事,如果给他悔过的机会,他仍然可以归到善的道路上来。 {wVJv1*l  
rTYMN  
~*^aCuq\  
]@mV9:n{  
至于良心泯灭的人,他做了恶事自己还不知道,这样的人已经到了不堪救药的地步。 "s rRlu  
*gL-v]V  
{-e|x&-  
aiwKkf`\  
行善是好的事情,任何人都应该努力为善,但是如果做了善事后,却希望快快把这种行为让人家知道,这就不是真心为善,不过是为了虚荣和野心而为善,这种人的善行之中掩藏著恶心的种子。 k|F TT  
L 3^+`e  
^@AIXBe  
{);<2]o| 6  
【前集0六七】 ~V!gHJ5M  
~_hn{Ou s  
[<A|\d'x  
:x@j)&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q)s  
0%GQXiy  
DH{^9HK  
GMYfcZ/,K  
3月8日 bZzB\FB~  
x`gsD3C  
LIMPWw g  
EPGp8VGXp~  
君子居安思危,天亦无用其技 )2y# cM*  
.0u@PcE:O  
` @Tl7I\  
u(g0Ob  
天机的发用实在巧妙,不用说,将来的事情难以测知,就是目前的事情也一样不得而知。最初有的人是遭遇艰难辛苦的境遇,这是造化的力量先对他抑制;到了后来得到功名富贵,也是上天对他的栽培。另有最初使一个人的命运达到了幸福的顶端,收场却是落入不幸的深渊,即使那英雄豪杰是多么伟大的人物,也迷不掉上天的安排,所谓三起三落、七颠八倒的生活岁月,他们都要经过一番。 yM*f}S/ (  
~jn~M_}K  
_|vY)4B 4U  
nEboet-#D0  
生于尾张国中村贫贱之家的丰臣秀吉,日后作了天下的大主宰,抱著吞天夺地的大志愿,其实,当初他没有想到能够有如此的大事业,幼年家境非常贫寒,受尽了许多困苦,使他受磨炼增长了志气,离开了他的家乡,投到松下嘉兵卫的麾下,没有经过几年,受了迫害使他不得不脱离松下嘉兵卫而逃走了;他到织田信长那里当了一名小吏,也是受尽折磨,在几次的出生入死境遇中,才智终于被织田信长所赏识,提升于武士的行列,后来成为掌握天下大权,享受十万石俸禄的大诸侯。在山崎的一役,扶摇直上,功名无人能与伦比,最后代替了主君信长而成为诸侯的首领。这是上天的机缄先抑而后伸的一个最好例子。 -jQM h  
3!0~/8!f@  
9w( Wtw'  
OykYXFv*  
其次是由科西嘉这一个孤岛出身的拿破仑,趁著法国大革命的机会,不数年的工夫便直上青云,终于坐上了法兰西的大皇帝宝座,征服了欧洲各国,但谁能逆料得到在滑铁卢的败绩,被英军逮捕远送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孤岛之上,度那悲惨的厄运,终生遗恨而死,这是上天的机缄先伸而后抑一个最好例子。 N3QDPQ  
)l"py9STF  
L<M H:  
_ -C{:rV  
如果能够辨明这个道理,天运逆来之时去顺以爱之。在遇到悲运厄境,绝不失望丧胆,反而要勇于迎接这一悲运,努力不懈的准备扭转厄运为幸运,所谓转祸为福;在平安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危难困厄的到来,所谓居安而不忘危;如此则能窥破天机,不为愚弄与颠倒;虽然天有灵妙的手法,但对君子亦无所用其技了。 &Uu8wFbIJ  
UU" '  
ya0D5 0m  
a+ lGN  
【前集0六八】 h}c R >  
E [b6k&A  
<vUhJgN2/  
O 7D61~G]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KO5! (vi@  
!1cVg ls|  
AvEd?  
Dt\rMSjZ9  
3月9日 a!H t81gj  
[5sa1$n96G  
Yl0_?.1 z  
&3%V%_  
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zKX|m-i|2  
UKBaGX:v  
,f?+QV\T.  
4vbtB2  
世间有三种不能和他同心合力的人,第一种是性急而不沉著的人,第二种是对人无情无义的人,第三种是固执成性的人。性急的人对于任何一件事都没有准备,一任自己的浮躁之气去做事,毫无沉著稳重的精神,这种人好像一团烈火烧东西,即使事业上稍稍有一点成就,不久也会塌下来。 }D\i1/Y  
N@r`+(_t  
E|l qlS7  
/r@~"R x'  
其次是无情无义的人,他对事非常冷淡,心是冰冷而寒酷的,一切物质遇到了他,全都被冻结了。最后是固执的人,凡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一点也不能让人;这种人的心性好像死水朽木,毫无生气,一切事业只有退步而无进展。 ,"EgYd8-'  
;f+bIYQz  
d\A!5/LG  
nH7i)!cI~  
如果和以上的三种人去协力同心建功立业,可以断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恐怕本身的幸福也得牺牲在里面,而不会有什么悠久绵长的希望。 {m7>9{`  
af<wUxM0  
bAZ x*qE=  
c&a.<e3mL  
【前集0六九】 .sR=Mf7T  
@fO[{V  
N=@Nn)  
f15f)P  
燥牲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著,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W$ag |WV  
v3/l= e?u  
Q/<?v!h{  
Q% LQP!Kg  
3月10日 lD\vq2  
p`2w\P3;)  
`M.\D  
$~FnBD%|{  
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s(MLBV5)w  
5x/LHsr=m  
N#zh$0!8bJ  
?A`8c R=)I  
幸福不是勉强可以求得的,应当做的事而不去做,妄想求得幸福,上天也绝不能把幸福给这样无所作为的人。世人想要求得幸福,首先要勤勉工作,以愉快的心情、兴奋的精神去做事,先问耕耘再问收获,这样幸福慢慢的就会培养出来了。所谓‘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其意义也就在此。 + tza]r:  
Tq*K =^  
<b$.{&K  
aokV'6  
世人有了灾祸,就想要逃避,殊不知这福是与祸都是上天赐给的,不是人力所能为,一切灾祸横逆之来,当然不能说没有原因,如果平日不起害人之心,以平稳安静的态度去待人处世,就是远祸消灾的好方法,灾祸就是来了也可以避重就轻,化大为小,甚至化小为无了。 |;k@Zlvc  
=#|K-X0d=  
8JbN&C  
akB+4?+s)  
【前集0七0】 _@:O&G2nB  
%RX}sS  
+Ssu^ >D  
;;? Zd  
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 Z%\*\6L)  
Hm*?<o9mxC  
!au%D?w  
1<TB{}b Z  
3月11日 5 i;n:&Y  
* j]"I=D  
0G}]d17ho  
9E-]S'Z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GnoS  
i_M0P12  
QkU6eE<M*  
W5_aS2$  
大凡预言推断一件事,十句话里有九句都推测对了,可以说是巧合吧?但是,世间一般人对于十句话言中九句的功绩,并不加以称赞,反而对其中有一句话没有说对,便向四面八方宣传出去,对他加以非难。 h1+lVAQbT  
$:D-dUr1  
k;c>=B)e  
NT&sk rzW  
十件事有九件都成功了,依通常的想法,可算是成功了。但许多人对于成功的事实不去注意,反而对于他十件事里失败的一件常常加以恶意攻击。人多半是爱说人家的坏话,批评人家的短处,正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君子如果了解了这一层道理,就要多看少说,宁守拙而不取巧,使他人无隙可乘,无法向你进攻,这是做人做事的要道啊! dAkJ5\=*  
h#Q Sx@U6  
CZ4Nw]dtR  
k1HVvMD<  
【前集0七一】 y|(C L^(  
=LHz[dSL  
. \:{ 6_  
FhVoN}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D +Ui1h-  
S"skKh4w  
Z/~7N9?m(  
Z.rR)   
3月12日 Q 8>  
7;x}W-`iF  
T>qI,BEY  
H". [&VP5Z  
杀气受薄,和气福厚 CPt62j8  
?f'iS#XL  
C^8n;i9  
O|I)HpG;  
天地自然的道理,实在是奇妙得不可思议,以气候的变化来说吧,极寒和极热是两个极端,对于人生都不算是有益的,唯有春天的温暖和秋日的凉爽,气候对人有益,万物都受到恩惠,所谓春种而秋收,一切事物都有始终有因果。 !aQQq[  
rIJv(&l  
R-lpsvDDL2  
`#x}-A$  
所以说,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亡,似乎是一定的道理;以人的性情比之于天道也是一样的道理,性情过于清冷的人好像是寒冬的气候,一切万物都不能生长,人的性情如此,他的福祉怎能够悠久厚重呢 |fhYf t  
O/1:2G/`  
V4>qR {5  
.5K }R<  
反过来说,和气热情的人像是春天,万物滋长,欣欣向荣,他所享的福泽也必然是长久而深厚的啊! bj$VYS"kY  
kK&M>)&o#  
q9iHJ'lMD*  
ll8Zo+-[  
【前集0七二】 z(g6$Y{  
)E>nr Z  
2=V~n)'a  
nXFPoR)T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hF;TX.Y6  
6Ud6F t6  
O\&-3#e  
b^q8s4(   
3月13日 QK0-jYG^  
(N 0kTi]b  
Bt[Wh@  
$l+DkR+  
正义路广,欲情道狭 rf=ndjrH  
6#za\[  
`m7w%J.>n  
o~J~-$T{  
合乎天理的大道,无论什么时候都毫无障碍的在人的面前摆著。人能循著这一条路走去,胸襟开朗,志向恢宏,无处不显示著光明,而前途自然就日见远大。 n1J;)VyR  
7wB*@a-  
SL ) ope  
L2<IG)oXU  
反之,人世间充满了欲望,这欲望的道路充满了穷屈和狭隘。人心一到这个地方就被利欲蒙蔽,处处都受利欲的驱使,不用说前途不广,一旦不能自拔,便是遍地的荆棘和满路的泥涂,向前一行全身都受了恶浊污秽的薰染,久而久之愈陷愈深,使人堕入到无底的深渊。 ;VW->i a6  
Gw1Rp  
]**h`9MF  
FBGe s[,  
因此,为善或是作恶,在最初的一步都不能不格外谨慎。最初要是走错了道路,踏入邪途,再想回到原来的正路就非常困难了。做坏事的人最初偷了一文钱,认为是开玩笑,人见著也没有关系,按著又偷了一块钱,认为这也不会构成多大的犯罪。最后犯了抢劫杀人的大罪,那时追悔就来不及了。因此,作恶正是由浅入深,一步步的走上了恶路。 ,!7\?=G6}v  
pb5q2|u`h  
vn(ji=  
R?L? 6~/q  
日本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强盗石川五史卫门,是一个富豪之家养大的公子哥儿,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石川以开玩笑的态度偷了客人的钱物。他的乳母不但不责备他,反而称赞他的机敏。五史卫门渐渐养成了偷盗的恶习,最后受了他人指使,行刺丰臣秀吉大关白被捉住而正法了。 {#C)S&o)6  
wpI_yp   
vtu!* 7m  
WkUV)/j  
作恶是由渐而来,上面是一个例子。作恶并不限于所谓犯罪的行为,由道德的立场而言,连拒绝布施、心性吝啬的人,所行都不是正常之道。作恶虽然与先天的性格有关系,但是人生最初出发点的善恶关系极为重要。多数的人初入人欲的道路,第一步走错了,便铸成终生的大错。因此,一旦做错了,便要勇于回头。 Wkj0z ]]?  
&8x wR   
c]1\88  
v{c,>]@  
【前集0七三】 =Owr l'@|T  
XS oHh-  
w8iXuRv  
G% FLt[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yhG%@vSq  
b<E+5;u  
jL]Y;T8  
Z;M th#  
3月14日 /(jG9RM  
0Q4i<4 XW  
`%ulorS  
-.!+i8d>  
磨练之福久,参勘之知真 -XNawpl`  
hy|Yy& -  
%Zb dWHO#  
unD.t  
人生有时是苦、有时是乐,在这苦乐相寻的环境当中,我们应锻炼自己的身体,修养自己的精神,而由不断的努力和体验所得到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这样的幸福,一时也不会泯灭。如果能够体念来之不易,善为保持,必定能够永久。 (mOL<h[)IP  
\qZ>WCp>r  
 up==g  
3]wV 1<K  
研究一事物的道理,必须以诚挚的态度向上不断追求,发生疑问的时候,就要质询这个疑问,解决这个疑问,由互相参考发明的结果而得来的知识,是经过苦心努力的结晶,其所种的根基必定很深,这样的知识才算是真正的知识。 u0{R;)  
;]\>jC  
7,7-E&d  
wS+ekt5  
知识是由读书得来的,有时听到旁人的言论,有时亲察周围的事态,也可以得到知识。但仅仅由读书或见闻得来的知识仍然不免发生错误,必须广求博览,彼此对照,这其中一定会发生许多疑问,然后再进一步去质询这些疑问,研究这些疑问,解决这些疑问,才能得到正确的知识。 *VV#o/Q p  
?(R !BB  
k;V (rf`  
Da-U@e!  
一般说来,学问浅,疑问的地方也少,学问越向深处研究,疑问也就越来越多。这就是所谓‘学无止境,博学等于无学’的道理。自己认为很了不起,其实正是证明他没有学识;真正的学者常常抱著没有学识的感觉。 e<+$E%"7hS  
{v>8Kp7_R  
6QM$aLLP?  
0i3Z7l]  
如果身为学生,对自己学业不起疑问,证明他对于学问的不热心、不研究。反之,对于学问热心研究的人,必定有很多的问题发生,而进一步去求得解决,这样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知识。 [~{'"-3L0  
'dvi@Jx  
CAa&,ZR  
NE5H\  
【前集0七四】 Ls6C*<8  
L"Dos +  
t TE]j-uT  
x +]ek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Vf#g~IOI  
)j\9IdkU;y  
20Z=_},  
%n@ ^$&,&;  
3月15日 &qyXi[vw  
=)YDjd_=z  
u8r<B4k  
F!7\Za,  
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CEh!X=Nn  
>QSlH]M  
8Ao-m38  
1uco{JX<S  
心如果能够向于道,就能常常保持空虚,物欲和邪念就侵不进心里来,物欲和邪念既然不能侵入,代之而入的当然是正义和真理的观念,而心就成了有德的器皿。 'PWX19  
U%r|hn3  
FFq8LM8  
O<()T6  
TD.t)  
同时,心又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是充满了正义和真理,整个心既然充满了正义和真理,当然物欲和邪念就无隙可乘了。于是,所说出来的是善言,所做出来的就是德行。 Z_Y' 3'^Tw  
31 &;3?3>  
f)1*%zg%  
rd1EA|T  
【前集0七五】 ~+S,`8-P  
w\lc;4U   
?<efKs  
f<y-{.VnN$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6lob&+  
>qS2ha  
/{>_'0  
X 4CiVV  
3月16日 p)Fi{%bc  
Nh[H[1"J  
p1!-|Sqq  
!S#K6: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YkF52_^_  
kca#ssN  
M4)Y%EPc  
p\22_m_wd  
在肥料多的土地上面,草木容易生长;反之,在贫瘠没有肥料的新土地上面,草木反而不容易生育。同样的道理,在泥水的里面,有水草有山岩石,污秽的水也流到里面,鱼生长在这里面,既有藏身的场所,也有产卵的地方。对于他们的食物也不感觉缺乏,有的是草子虫虾;反之,一股透明见底的美丽的河流里面,既无有岩石泥土,也没有水藻虫虾,鱼在这里面当然就难以生存了。所谓:‘水之清者常无鱼。’这句话源于汉代东方朔《答客难文》里面的话:‘水至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PS$ g *x  
 Aaug0X  
A_g\Fa[jG  
C 8KV<k  
君子只是清净洁白、索然独居,便不能成就大业。世间本来就是正邪善恶交错的社会,人们立身处世在这社会,必须有清浊并包的雅量;如果只是选择洁白而排斥污浊,就形成了孤立独守,在小的范围之内,与世不能相容,当然也就不能成就大的事业了。 !QlCt>{  
.2V?G]u  
IC:>60A,]  
'OI(MuSn  
【前集0七六】 66{Dyn7J~  
oS^g "hQ`\  
#`@5`;U>#  
h{ T{3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符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oer3DD(  
js;k,`  
FBeo@   
dR!x)oO=  
3月17日 N{#9gr3zi  
kgP6'`}E[  
_sAcvKH  
xV"~?vD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a"m-&mN  
_ [h!r;DsG  
hMyN$7Z  
uaqV)H  
孟子说过:‘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又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困乏其身,恶具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说人要建大功、立大业,必定先经过艰难险阻的环境,磨练他的身心,看他是否经得起困难的考验,然后才能赋予他重责大任。好比说顽劣不驯的野马在你叫他驯服驾车之前,必须请良师调教来操纵它,然后它才能驰骋千里。又比方说顽金不纯粹,遇到了炉火锻炼的时候,喷出炉外向四下溅跃,经过冶金工人把它巧妙纳入炉中一再锻炼,终于使它入于铸造的模型之中,成了有用的器皿。  %m##i  
${{[g16X  
! >\g[C  
2$b JMx>  
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物,建立丰功伟绩,必须经过一番磨练才能有事业上的成就,所谓:‘百炼千磨真铁汉。’我们不怕生来有任何毛病,只要能够奋发修养,去掉了本身的缺点,没有不能成功的。最怕的是一个人生来就悠游岁月无所事事,这样荒废一生实在是可悲可怜。 %$'Z"njO&  
dlH&8  
nQ@<[KNd  
Yy0U2N [i  
明朝的学者白沙先生说:‘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这诚然是至理名言,是比喻人有过能改不算是羞耻,怕的是无病悠游的人,孔子所说的乡愿也就是这一流的人,一个国家这样的人多了,便没有进步,那不亡国又将何待呢 #'4Psz  
:Z.P0=  
eCjyx|:J  
a7sX*5t{R  
【前集0七七】 k>F>y|m  
zmFS]IOv$  
cb }OjM F  
M^{=&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治之金终归型范。又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VE)) `?  
2oo\ SmO]  
;sAe#b  
>02p,W6S>  
3月18日 )Lg~2]'?j  
M>ntldV#g%  
|]eWO#vs  
gjzU%{T ?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0IyT(1hS  
tuJ{IF  
e)$a;6  
!NMiWG4R  
明朝王阳明先生主张致良知,他说:‘良知无待他末尽人皆有,只是被物欲汨没了它。’可见人不能动心,要是贪心一动,良知就泯灭,良知一泯灭,就失去了是非与邪正的观念,刚毅之气化为乌有,光明的智慧也变成昏暗了。对人施行恩惠的仁爱之心,也变作残酷刻薄的念头,清清洁洁的品德也染上了污点,如此一念之差,使一生的人格破产。 Ctbc!<@o  
afE8Kqa:H  
gI00@p:m  
{Ga=; 0  
古来的圣贤教人不起贪心,提倡天下为公的大道理,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圣贤能过超人的生活,居于常人之上,受到后世的无比尊崇。 7c83g2|%   
y ~Fi  
JC# 5CCz  
63QF1*gPH  
【前集0七八】 l[^0Ik-G  
Q_`EKz;N{  
LtGjHB\+  
oG\lejO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p\Fxt1Y@X  
r-No\u_  
U$WGe >,  
K"zRj L+  
3月19日 ; Irn{O  
Ec&_&  
;Kh?iq n^  
8On MtP  
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C(vQR~_  
xy4P_  
f^lhdZ\  
~Rw][Ys  
一切外界的诱惑,多半是由耳、目的接触而来。所谓耳之于声,目之于色,耳所闻的是种种悦耳的声音,眼所见的是种种美丽的形色,在这耳习目染不知不觉中,人的本身就受了诱惑,这耳与目两者对人的修养来说,是外在的最强大敌人。不仅有这外在的敌人,还有内在的敌人,那就是为了贪得利欲的念头而起的一种意识,因为有贪的念头,心的修养就失去了真宰,走入了迷途。 ?3gf)g=  
q4g)/x%nc  
#'y&M t  
K^I B1U$  
这内、外两种敌人,实在是可怕的两个贼。一旦遇见了机会,他就乘人的缺点向人进攻,人处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一点都不能松懈,必须加以注意和防范,这就得出人体的主角—心灵—也就是人的精神,本著严肃的态度,不眠不休的警觉,使内外的贼不敢任意侵犯,进而可以降服他们,使他们听命于心,为心来工作,化恶行为善行,变恶念为善念。 HMhdK  
Bm;: cmB0e  
Q]<6voyy  
wli H3 vA_  
【前集0七九】 EY0,Q {  
:r7!HG _  
h-\Ov{~  
u/ri {neP{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vj|#M/3>  
Ymf@r?F<  
>z7 3uKA(  
+&G]\WX<  
3月20日 pJIJ"o'>.9  
TLq^5,qG  
-/:K.SY,  
c4.2o<(Xt  
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sDO6Q?  
eQ*zi9na  
!6hV|2aJy  
rdsZ[ii  
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话的意思是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镜。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的意思;至于说到为了将来事业上有所成就,那就更不能不从现在的事业上著手;如果目前事业毫无基础和成就,未来的前途也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奇迹。即使有好的机会给我们,也因为我们对于这机会在过去没有基础而把握不住它,难免会发生错误,遭受失败。所以,想要开展新的环境,计划新的事业,不如先把已成的事业好好的经营,使它有相当的基础后,再去发展新的事业。 #'n.az=1  
^].U?t.n)  
LtPaTe  
u/V&1In  
有些人追悔过去的过失,有些人宣扬过去的得意,但如果仅止于追悔与宣扬过去,而不觉悟到将来过失的重演或是得意的时候已不能再来,那就无补于将来事业的成就。我们必须以已往的成败为人生之借鉴,防止将来错误再发生,不再蹈过去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 TW}].A_-  
_w2%!+'  
lYmxd8  
@}pcj2K#  
【前集0八0】 In8{7&iVO  
$4Dr +Z H  
Z29LtKr  
*JAC+<~d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Tj}% G  
]|u7P{Z"R  
O;|jLf_If  
J> "qeR /  
3月21日 q2s=>J';  
<d O ~;  
g_rk_4]  
ibLx'<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Jt1AV  
5s@xpWVot  
JvNd'u)Z<  
DVf}='en8  
人应当保持这样的一颗心:第一,人必定要高洁广大,气质卑鄙的人绝不会受尊敬,也不足以担当起大的事业;然而,眼睛只知道向上面看,和世间的事物脱了节,这种行动就超出了常轨;心思考虑一件事情当然需要精密审慎,但也不能只注意到小的问题而忽略大的方面,对于某种事物发生经过应当从多方面去了解它,而后才能独乐其乐。 ihekON":  
*S?'[PS]1  
={51fr/C%  
p_vl dTIW  
反过来说,对于任何事物都不感觉兴趣的人,所谓过于清冷凄凉的思想,就好像是槁木死灰没有一点生气,对于人生更不相宜。其次,心要有固定见解,把持一个主义,严肃固执的做,否则就容易动摇。但是,如果太固执了,也容易走上偏激的道路,同样是不合中庸之道。 AR{$P6u!%|  
">Ms V/  
@d:GtAW  
f4VdH#eng`  
【前集0八一】 <[$a7l i  
J:OP*/@='  
P=7X+}@  
dH'02[;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敕 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NKTy!zWh  
egH,7f(yP  
gLg.m V1<  
+S'm<}"1  
3月22日 }z,9!{~`  
)l.AsfW%  
C-g,uARX(r  
>v f-,B  
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db@^CS[P  
(EjlnG}5l  
s p+'c;a  
%<8r`BMo  
佛家说:‘象由心生,象随心灭。’ n5)ml)m  
nw#AKtd@x  
E)wf'x  
2:<H)oB  
当风来的时候,这是竹子与风有因缘而遇合,风过之后绿尽了而一切皆空,所以说:‘风周而竹不留声。’如果声音永久不停息,那万事的因缘就永久不散,一切诸法之象不空,天地宇宙将来也容纳不下这一切。 !tb!%8{~  
U.h2 (-p  
+hX =  
]Inu'p\  
所以,一切诸法是空象,都是过而不留的。雁过寒潭而潭不留影,也与竹不留声的意义相同。这两件事使人看过之后,有一个大觉和颖悟,那就是:万事万物无论是常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有个散场的时候;所以,君子应随缘而住,事情来了就现出心象去服务,事情去了立刻寂静下来,以保摄自己的本性,不便本性失掉。 Y !+H9R  
bjI3xAs~  
1/i1o nu}  
X_!km-{  
【前集0八二】 ~NLthZ (O  
AMASh*  
/%gMzF  
#m;o)KkH$r  
风来敕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10-01
3月23日 =F}qT|K  
Zu~w:uNmU  
l)~ U 8  
FP}I+Ys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c B 36w$n8  
(y~%6o6  
(:O6sTx-hE  
d R=0K  
清廉洁白是礼让尊敬的行为,有清廉洁白行为的人,固然可以把自己的人格很有规律的提高,但往往他们嫉恶如仇、器量狭小,没有容人的雅量。反之,有度量而又宽仁的人很受人爱戴,但多半缺乏决断力;聪明的人如果没有智慧来指导他,那么,聪明有时反被聪明所误。 "C(yuVK1G  
|"S#uJW  
w w[|| =  
}fv7WhQ  
正直的人多有和一般人不同的作法,这作法有时也可以是正直人的短处。 <mj/P|P@  
7a^D[f0V  
LI&E.(:  
;yyR_N S  
从上看来,清廉的人必须兼有容人之量,宽仁大度的人必须富有决断力,聪明的人必须不要有害于他的聪明,正直人不要有奇怪矫情的行为,能够如此,就好像是食物里加蜜而不过甜,海产鲜味里如盐而不过碱,人能如此就没有过而不及的弊病了。 D~Ef%!&  
OU}eTc(FeC  
Vh2uzG  
{QaO\{J=  
【前集0八三】 ]9)iBvQlj  
6\jbSe  
KLj=M;$:K  
$ZZ?*I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碱,才是懿德。 0rz1b6F5,  
#:P$a%V  
 +a%D+  
VH<d[Mj  
3月24日 B3D} '<  
B~| ]gd  
%NJ0 Y(:9(  
kPiY|EH  
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D\e}  
Gqc6]{  
>;R`Q9s7  
<2L,+  
贫穷的人家虽然住在茅屋草舍里,衣食困苦,但如果能够讲求清洁,整顿好屋里屋外,那么,在贫苦环境中不失清雅的风格。贫寒的妇女虽然衣服穿得褴褛,但头发梳得干净,衣服穿得整洁,虽然看不出华丽美观的形象,也自然有一番雅致的风度气质。 S'W,AkT  
Q672iR\#)  
43-Bx`6\  
@YQ*a4`  
君子生在天地间,其心的洁白清明,气质品格的高尚,即使流落到困穷失意的境遇,也千万不可颓靡懈怠自暴自弃,如果妄自菲薄堕落了品格,那就等于明珠埋于粪土,美玉出了瑕疵,是多么可惜的事啊! .'Q*_};W  
GQk/ G0*&  
VzIZT{  
UNwjx7usD  
【前集0八四】 LI25VDZ|iP  
 7U1 M;@y  
J\w4N",  
_+nk3-yQw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3$q#^UvD  
g/ShC8@=u  
;|Hpg_~%>  
b 9"t%R9/Q  
3月25日 QBH|pr  
*o\AP([@  
oU @!R  
/5z,G r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9<toDg _  
{ dh,sbl  
lJ]QAO  
8 5)C7tJ-g  
‘受用’两个字,就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不要自白的空过光阴,如果能够事事预先准备,到了繁忙的时候,便有余裕的工夫,这就是‘受用’两个字的意义。至于谈到‘落空’两个字,本来说是人当居处在宁静的环境里,不要如死灰一般心中无所事事,这样就是不落空。然后,每当有了活动的转机,或者遭逢了动乱,在动的中间能自在的活动,这就是静中不落空,动处才有受用。 (aC=,5N  
CTKw2`5u  
F?"Gln~;  
Mis B&Ok`k  
古来的名将驰聘于千军万马之中而泰然自若,运用他的神筹妙策来作战,虽然出入于九死一生中,尚且能悠游自得毫不急迫,这就是‘闲中不放过’、‘静中不落空’的结果。如果平时全不注意和毫无准备,如谚语所说的‘临阵磨枪,临渴掘井’,那就来不及了。古人所谓:‘太平原是将军致,不许将军看太平。’也就是同一道理。 %'_:#!9  
N*6~$zl&  
d>W#c8X>  
DpeJ x  
至于‘暗中’两个字的意思,乃是说人所不见之处。一个人当深夜寂寞,此时认为人不能见、人不能知而做不正当的事情,像那些偷盗邪淫、作奸犯科等等行为,在他认为可以瞒过他人的耳目,其实是欺人自欺,一旦事情败露,在人前丢人现眼。所以,作一个君子应当如青天白日之光明,俯仰无愧于天地。虽置身于千万人面前,也堂堂正正自在自如的言行动作。 0#Pa;(  
=Ul"{T<  
,c$tKj5ulQ  
Y\WVkd(+G  
【前集0八五】 FN<>L0  
@ S[As~9X  
7l/lY-zO  
@mv G=:k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1?^ P=^8   
CGlEc  
b_6cK#  
S)wP];]`K  
3月26日 Bq HqS  
o<txm?+N  
W)J5[p?  
*PV7s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Ok@`<6v  
"crp/Bj?  
tU2#Z=a  
K(PSGlI f  
‘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这两句话的意义,是教人要去私欲存天理,当临事动心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心倾向私利私欲方向,就要赶快扭转方向,改往真理的方面前进。 CLe{9-o  
9` UbsxFl  
7&wxnxSk^  
!G\gqkSL  
当这个心意初起而能够觉悟不对,立刻向善的方向转念,就是转祸为福之道,也就是起死回生的关头。所以,生死祸福在乎自己,一念之差万劫不复,这一个为善去恶的念头,千万不要轻易的放过。 rNo/H<J%+j  
n1JV)4Mv  
tKcC{  
NqD Hrx  
人有物欲是人的本能,无论是谁,看见了眼前的利益都想伸手取得,在这一刹那之间,不起善恶的判断,贸然去取得后,觉得是不正当的行为,这时候如果能够静静的考虑一下,就发现了这事是私利私欲,不合乎真理,赶快放手仍不算太晚。如果执迷不悟继续的做去,那就愈陷愈深,终至不能自拔了。 `q* p-Ju'  
3**t'iWQ  
tP*GYWI48  
]s^+/8d=  
所以,无论对于什么事,总要注意到心意初动的时候,切莫因私欲而种下祸根,更不可不加思考而贸然从事,就不至于做错事坏了人品。 = M4:nt  
>i  >|]  
D29Lu(f  
hcRe,}wJ  
【前集0八六】 |<,0 *2  
_?cum ~A@  
r-L& ee   
8@(?E[&O>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u28:+8  
q+oc^FD?@  
V!Sm,S(  
E R~RBzp  
3月27日 G~bDl:k`A  
6| o S 5  
J?X{NARt  
.{ljhE: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0A~UuH0.  
CueC![pj  
M  |h B[  
!G[%; d  
心静的时候,就不起一点污秽的灰尘,这时候的心像是一面光明平滑的镜子,无所不照,而自身的本体也就呈现出来。心在安闲的时候,非常的从容沉著,这时候去考虑一件事情,就能够沉思默考发现其中的奥妙道理,这时候也就看出心的真机。心处于淡泊的状态,趣味是平淡广阔,心趣总是平稳自得,这时候就看出心的真趣,没有什么掩饰的地方。 7B\NP`l  
<-b9 )>  
60$;Q,]o  
m a@V>*u  
观心悟道的方法,也就在于‘静中念虑’,‘闲中从容’,‘淡中心平气定’。三国时,诸葛亮写‘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两句话为座右铭,也就是观心的道理。 (`E`xb@E,=  
yEbo`/ ]b  
c/^jD5U7  
iymN|KdpaZ  
【前集0八七】 u kZK*Y9P  
3@ Fa  
);JWrkpz  
1 hFh F^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为如此三者。 nh5=0{va|L  
z_lKq}^~6  
%kop's&?C  
`{h)-Y``  
3月28日 bHx @   
IzUpkwN  
",vK~m2W_  
p4k}B. f  
动中静是其静,苦中乐见真乐 l4U*Lv>   
8q{|nH  
[xrsa!$   
uM_ww6  
一个人不听见车的噪音,以及人的喧哗,居处在深山幽谷中,保持安静的心情,这样还不能算作是真的静。必须要在枪林弹雨、杀声震天的战争动乱中,仍能够保持住静肃镇定,心不为它所动,才算是达到了心性成真的静的境界。 P7,g^:$  
"+7E9m6I  
::#[lw  
;L-)$Dy4  
一个人在饱食暖衣成大功、立大业的时候,心中十分快乐,这还不算是真正的乐,必须在饥寒交迫危害在旦夕的苦境中,却还能够悠然自乐的人,才算是得了‘心体成真’乐的妙用。 NziCN*6  
FvPWS!H  
7=u Gf$/  
{5{VGAD&]>  
晋朝的时候,竹林七贤之中的嵇康得罪了权门下狱论死,临刑的时候却高歌一曲,这也可以说是苦中作乐,足证他的心体是全真,所以能悠然自乐。 [)jNy_4  
-ZSN0Xk  
3(t,x  
t$Ff $(  
【前集0八八】 [a!AK kj  
,.V<rDwN&  
NQ[X=a8N  
(BxmV1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OY>"  
kqj)&0|X  
G rU`;M"  
dL'oKh,  
3月29日 <bo)p6S&  
rFzj\%xa[  
Y G8C<g6E7  
.* 9u_2<  
舍己毋处疑,施恩毋望报 oOvQA W8`  
w}OBp^V^  
*P7/ry^<F  
>lQa"F=  
一个人为社会为国家,抱定了牺牲自己的决心去从事工作,绝不思想对自己有利无利。如果对于利害观念一有踌躇,就处于疑虑的环境中,被这一疑惑观念所束缚,对于任何事的努力,都与自己最初的志愿相违背,不能贯彻到底,这实在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1i-"rR  
5fiWo^s}  
G,$nq4  
:2==7u7v?  
其次是对人施舍恩惠,不可存希望报酬心;希望报酬而施舍的恩惠,无异商业买卖的行为;即或最初的施舍是由于同情心发生,结果也就成了悖情灭理的行为了。 $.d,>F6  
LS9,:!$  
S ;rd0+J  
Keo<#C c?  
【前集0八九】 3T0-RP*  
sU*?H`U3d  
DW9MX`!Xc  
=fnBE`Uc  
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g~.#.S ds  
9D M,,h<`  
zT6nC5E  
lkJxb~S  
3月30日 V,Nu!$)J  
u<fZ.1  
;UpJ_y)n8\  
^W:a7cMw  
厚德以积福,修道以解扼 'SlZ-SdR  
d|Wqx7t]P  
3~3tjhw;]9  
Q Kr/  
天对我太偏私,给我的福分太少,我就应当积厚我的德行,不可以抱怨天,如果我能够持久的自强不息,幸福自然而然会到来。 9oGcbD4*  
EKF 4 ]  
V?G%-+^  
R?:Q=7K  
我们再来比较幸福分量的深浅,如果我的身体劳动得太多,我就更有养心的工夫来补救这体力的不足而不可轻易放弃,徒然伤损精神,影响身体的健康。 ~BuBma_   
W3>9GY90R  
X-<,zRM  
vWESu4W`L  
如果天给我的际遇太坏,使我痛苦,我就应当以守正道的精神开拓自己的命运,以最大的决心度过眼前难关,使我脱离这命运魔掌的支配,反而可以自由左右运命,那就是天对我也没有法子,自然而然也就赐福于我了。 wn.6l `  
|X A0F\  
x=7:D  
&uO-h  
西哲说:‘天助自助。’天运只给予自强不息的人。天虽然能够生出很多福运,但绝不给与怠惰的人,幸福的命运要我们用铁锹去把它挖掘出来。但是,我们的努力必须站在道德的立场上,由自己纯正的真心而发出来。 $"|r7n5[  
5m0lk|`  
1~~GF_l?  
nM.g8d K  
天对于利欲之念太深的人也是非常憎恶嫌恨的,天福善人而打击坏人,这差不多成了千古不灭的定律。有时候也有所行非道的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福运,但这种违反天意的假造福运,不但不能继续永久,最后必定遭遇悲惨的结果 SDE+"MjBY  
.0xk},  
pQ0*)}l,  
)}N:t:rry  
【前集0九0】 7* Y*_cH5  
e<1Ewml(]  
|T/OOIA=sI  
uyk;]EYjHZ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逆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适之。天且奈我何哉 ^L d5<  
N1c 0>{  
@M<qz\ [  
xcmg3:s  
3月31日 /"k[T  
FA{Q6fi:2  
jR[c3EA ;  
>]ux3F3\  
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憸人 wS9V@  
(T pnJq  
j;y(to-e>D  
80Fa i  
忠贞的人士,节烈的妇女,只知道守著忠义节操,不求有什么幸福奇遇,上天却体恤他们的苦衷,在他们无心求福时,反而给予了很大的幸福,使他们心中充满快乐。虽然他们在一生中前半段受尽了折磨,晚年却多半是亨福无穷的。即或是中途发生不幸遭遇、大的变故,或是为国尽忠而死,或是孤苦守节而亡,也必传留于千古,为后世所敬仰。 :fL7"\ pf~  
H{5,  -x  
>I~Q[  
wH@S$WT   
心地阴险的小人,只图获得利益,多方面做坏事、想方法躲避灾祸,也天天祈求上天保佑他,上天对于这种人不但不会给他幸福,反而要降下灾祸,教他们受了报应,这就是所谓‘天机莫测’。 >5kz#|@P  
A~nqSe  
|3B<;/v5  
SS`\_@ci  
世间有些谋害人命的人,事情经过了几十年,终究还是被人发现,受到刑法的制裁,上天的智慧实在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G,?a8(  
>M{98NH  
KyVzf(^  
W&9 qgbO]  
【前集0九一】 ibQ xL3  
N]/cBGy  
0vSPeZ  
U n)Xe  
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憸人著意避祸,天即就著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MMK Or(  
8g_kZ^<[  
3$YbEl@#  
hO.b?>3NL  
4月1日 Nb ~J'"  
O-UA2?N@j  
08^f|K  
t(roj@!x_o  
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Q@y8*E\F  
}2RbX,0l9  
U@yhFj_y  
N]iarYc  
在年轻的时候作歌妓舞女的人,晚年嫁人从良之后,如果能够过著清苦的生活,守著妇道,那么她前半生的放荡淫乱,对它是没有什么妨碍的。反过来说,妙龄守节的妇女,到了老年失贞操,有了越轨的行为,那前半世所受的清寒辛苦都成了泡影。 g7hI9(8+  
@#W4?L*D  
VUUnB<j  
!=,zy  
不仅妇人、女子是如此,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人在年轻时生活放荡不羁,到了晚年觉悟错误,一变而成为廉谨正直的人,正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社会的舆论,对他的下半生作为必大加以赞扬;反之,正直廉明的人到最后失了忠贞的节操,从前一切的辛苦都化为乌有。 JS m7-p|E  
'bM=  
Nk\ni>Du3  
t~K[`=G\ex  
古语说:‘看人只看后半截。’真是至理名言。这就是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的道理;不然的话,人生在世间就没有是非与公理了,那人和禽兽还有什么分别呢 P nE7}  
ySiZ@i4  
ai?J  
r`Fs"n#^-4  
【前集0九二】 v8 =#1YB;  
b~tu;:  
u e  
6U8esPs,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胭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S}X)4  
M"s:* c_6  
JSju4TQ4  
H6K8.  
4月2日 $X Uck[  
:'<;]~f  
&W<9#RPK'  
'JdK0w#  
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s Y1@~v  
J`[jub  
[c1Gq)ht  
]C"?xy  
人的尊卑与高下,不在于地位和爵禄的大小,而在于他的德行如何,虽然是一位没有地位、没有爵禄的平民,如果能够行仁修德,施恩于人,在名义上虽没有地位官阶,在精神上却是一位有品的大臣。 =kwz3Wv  
MLTS <pW/  
?d?.&nt  
f!YlYk5  
反之,位在庶民上面的官吏们,滥用权势与地位,贪图高官与厚禄,对上争宠邀功,对下颐指气使,甚至贪污受贿,利己自肥,这样的人实在是有爵位的乞丐;他天天在那里所叫的无非是‘钱’与‘权’两个字,不过是贪得无厌的小人行径。 ydOG8EI  
]5a3e+  
#U%HG TE0  
Gq[5H(0/c  
【前集0九三】 hVB(*WA^D  
P(@Q[XQ2  
"dt}k$Gr  
mpk+]n@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ZEDvY=@a   
1@'I eywg  
AHuIA{AdUR  
d ]|K%<+(  
4月3日 xqg4b{  
xWY\,'+Q  
T&6>Eb0{  
}8}`A\ dgV  
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 "eTALRL'o  
L|#0CRiN  
W(ryL_#;  
.3_u5N|[=W  
佛家尝说:‘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的报应,毫厘不爽,现世我身所受的幸福果报,可以说是前生所作所为的结果。 DS%]7,g]  
q~aj " GD  
@ls/3`E/5E  
1I'Q{X&B  
有时候本身的功德不足,必须问一问祖先是不是给我遗留了恩泽。如果我祖先德行深厚,本身没有什么功德,也可以享受祖先的德泽,蒙受生活的幸福,所以,我们应当感念祖先积德累业之难,同时加紧自己的修身积德,以为后世子孙遗留余庆。俗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子孙所蒙受幸福的深浅多少,不但要看我们的修积与遗留多少,也要看我们于现世本身的幸福吉祥跟危险灾难,以及自己进德修业的工夫大小而定。 X8*~Cf73u  
lAo~w  
T<Y*();Zo  
PeiRe  
所以,人必须时时思想子孙守业维艰,对子孙要善为教导,总要以戒慎敬惧的态度从事,方可上昭祖业的光大,下及子孙的荣耀。 v36Z*I6)5  
f &NX~(  
rt*>)GI]b  
:!CnGKgt  
【前集0九四】 Z5U\>7@&8  
vdUKIP =|_  
ZZHQ?p-  
R%}<z*~NE@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aT (q  
v]Pyz<+  
G!C }ULq  
K0vS  
4月4日 f0^s<:*  
Z 6Mjc/  
,']CqhL6=R  
,37<F XX,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p]y.N) a  
kFkI[WKyZ  
D{7^y>8_Y-  
sx7zRw >X  
君子能够修学问、求知识、明是非、辨善恶,可以作民众的表率,如果靠自己的学问去做那些外面良善但内里奸诈的事情,就是假善人、伪君子。这和没有学问缺乏知识的小人公然作恶没有什么两样;再说君子明白事物的道理,竟然作恶,这不能不说他比小人犯罪的行为要深些。 oBub]<.J  
Zz:%KUl3  
0>-}c>  
Ex]Ku  
君子常被人尊敬,是因为君子能守节义。如果舍弃了节操而贪图利益,还不如小人悔过自新改邪归正可贵。 _XY(Qd  
|"Zf0G  
K@[Hej6d  
0'A"]6  
况且,君子弃舍了节操就不称其为君子,只称得上是假貌为善的人。小人能够改过,就不再是小人,而是君子了。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对君子、小人的分别,便可以清楚的分辨了。 Ug0c0z!b  
jbZ TlG  
A+H8\ew2,  
[+A]E,pv]1  
【前集0九五】 e#}Fm;|d  
uR2|> m  
b=sY%(2s  
x.pg3mVd>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rrgOp5aV"  
s"$K2k;J  
 : F[s  
iE;F=Rb  
4月5日 :,qvqh][  
hop| xtai;  
vA6onYjA  
^A\(M%*F  
春风解冻,和气消沐 FaWc:GsfB  
7KUf,0D  
6Xo "?f  
Pz D30VA  
住一个家族里面,家里的人有了过失,就立刻冷言厉色的加以谴责,不但不能使对方改过,反而引起反感,不能收到改过迁善的效果。但是,家里的人有了过失也不能够轻轻的放过不问,因为姑息过错,就是养奸为恶,等到一错再错,到了不堪收拾的地步,要改正挽救都来不及了。 \BfMCA/  
F_w+8)DZ  
ppLL X1S  
?9eiT:2  
所以,家里人有了过错,必须加以纠正。如果对于他的过错,认为是属于不便明白说出来的,就必须假藉别的事情,打个比喻说使他了解,希望他将来不要再犯错误;如果他仍不了解,只好暂时放下不谈,以后有机会再说给他听,一直等到他渐渐的了解为止。这就像春风解冻的情形一样,以春天的和暖气候,逐渐的把严寒冻结的坚冰,次第的消化掉。如果人能够有这样的气度,家里的人过失就能改正了。 B9 ?58v&  
~bzac2Rp  
^@=4HtA  
zHNBX Rx  
家庭中既没有争吵的气氛,又不发生极大的过失,所谓春风化雨一团和气,这样的家庭,能说不是家庭的模范吗 mb3aUFxA;  
/|&4&$  
=5^1Bl  
S^D@8<6GJ  
【前集0九六】 &F7_0iA P(  
1Lje.%(E .  
H*N{4zBB  
v/~&n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谨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0cfGI%  
|${ImP  
@aFk|.6  
S"^'ksL\  
4月6日 qW4\t  
<f.Eog  
2(\PsN w!  
>e- 0A  
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稳 q6sb;? I  
:nl,A c  
%}~(%@qB>+  
ZO<\rX (  
人能明白的观察自己的心,安心立命,就不会有什么不平和不满了,于是,眼所见的、心所感的都是很和平、很圆满的世界,纷乱不堪的世界也就不出来了。因此,可说象由心生,心感觉和平圆满的话,世界也就成了圆满的世界。 T?Z&\g0yp  
eAP 8!  
%c]N-  
dOaCdnd~  
人对于外界的事物能往安稳宽大的地方去想,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对任何人都一样宽大平稳,而感觉不出有什么险恶的人情存在。因为你能对人宽平,人家也能以宽平的态度对待你,常言说得好:‘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所以说,旁人对于我的态度不管好坏都应该把它看作平常的事。对人抱著不平的态度,人家就对于外界的事物能往安稳宽大的地方去想,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对任还以颜色,还要招致人家的不信用。 r.Z g<T  
Z'5&N5hx  
|-*50j l  
]^wr+9zd  
世上有的人喜欢背后批评人、说坏话,或是用的恶言恶声,那么人家也会反转过来以同样的言行来对付他。 RZnmia  
>hG*=4oh  
 )OQ<H.X  
< 0~1   
至于观心的方法,在于要时时注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人对我很友善,表示我对人也很友善。把我的本身和人认为是个别的存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人能够达观,我就成了相系不分离的整体。 aTH$+f1?Q  
(igB'S5wf  
ld|GY>rH  
d>MDC . j  
【前集0九七】 w03Ur4>T  
e_!Z-#\J%  
Vep 41\g^  
\=|= (kt)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M5:*aCN6P  
D(<0tU^[  
WLVkrTvX  
8a8D0}'  
4月7日 -nUK%a"(D  
LH_ U#P`E  
;0 +Dx~  
f2Xn!]o  
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N|"kuRN#  
>@?mP$;=  
o F_{oV '  
^PJN$BJx  
秉性淡泊、行为检束的人,本来是会被尊重的,然而,世间有嫉妒、有嫌怨他人的小人,因此对于设身处世的方法,便不能不作进一步的研究了。 DYIp2-K  
fY78  
}?6;;d#  
GCw4sb4~w  
君子处世固然不可以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谄媚别人,或是改变正当的行为,与人同流合污;但因为受正义观念的驱使,为了保持正义固守操行,就难免和别人产生冲突,所以,处世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之下,不得不走曲线作出伪装来与世俗相交。如此就可以安全的生活,人与人也可以和睦相处,慢慢的,再用道德去感化小人,自然而然就可以达到完满的效果。 BOA7@Zaa$p  
1#AxFdm1  
>mMfZvxl%  
O/(vimx.#F  
如果只顾超然境地脱离了社会,就如同鱼离了水,要与社会隔绝了。  H4YA  
#v~dhx=R  
# &5.   
?uJX  
【前集0九八】 K]yWpW  
*h).V&::O  
:w|=o9J  
rp1+K4]P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研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者研忌。君子处此,因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M#L)c;6  
<u# 7K\:  
't*]6^  
{0/2Hw n  
4月8日 .YB/7-%M[  
/yx)_x{  
L>7@!/ 9L  
R/E6n &R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k*,+ag*j  
Mty[)+se  
NN+;I^NqW&  
xA2I+r*o  
喜好顺境而讨厌逆境是人之常情。但从精神修养上来看,顺境不一定是喜事,逆境也不一定是坏事。 b"trg {e  
BKE?o^03  
eFA,xzp  
p__N6a  
人当处于逆境中挣扎,就像患病的人周围充满了药腥味,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针刺石砭是消毒化脓最好的方法。所以,人在逆境中生活虽然痛苦,可由痛苦中培养节操,锻炼行为,这正是有利于精神修养的地方。 <*u^8lCA  
gk5Gf l  
(LXYx<  
1L7^g*  
反之,人在顺境,一切事情都合乎理想,久而久之,骄傲、奢侈、放纵不羁等种种行为就都发生了。这由精神修养上来说,就像一个人在刀枪林立兵戈满前的环境中,一不注意就被这些杀人利器穿透了胸膛而肝脑涂地,因此越安全就越不可大意。 HmU6:8V *Z  
Y8lZ]IB  
t7V7TL!5'  
ln , 9v  
从前有父子两人砍树,父亲老了不能上树顶去折枝,于是儿子上去,儿子在树的高头折断树枝,树干摇晃的拽动著儿子的身体,看来危险万分,但是老人一声不响的看著儿子工作,等到儿子工作完了下来的时候,到了树干的最低丫杈处,老人却频频呼喊小心,儿子下来后对老人说,为什么在最高的时候不说注意,快到了平坦地上却说要注意呢 '+g[n  
-lv(@7o~  
a{JO8<dlm  
,BG UIu6  
老人说,危险的时候,谁都会小心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致大意。等到自己认为安全的场所,反倒粗心大意起来,这时候就容易发生意外了。 cuy9QBB :  
){eQ.yW  
?0JNaf  
xA-?pLt "G  
【前集0九九】 fWri7|"0h  
g$hEVT  
q j9q   
` ` Yk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Z85%q^`  
v Lq%k+D#  
K@Q%NK,  
.O#7X  
4月9日 0sme0"Sl  
MI:%Eq  
O%F*i2I:+k  
Q^@7Yg @l  
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k'V`ZQF  
9~a5R]x2  
R4k+ .hR  
kw2d< I$]  
欲利好比是人,理智好比是水;火如果没有水来制服,火势炽烈,必定会烧人焚物。 BYa#<jXtAT  
dmLx $8  
:mf&,?  
7ju38@+  
《易经》‘水火既济’卦,就是水在火上,水能够制住火,达到水火既济的地步。反过来说,火在上、水在下不能制火,火势炎热万物枯焦,形成火水不济的状态。 /<k 5"C% z  
?(Plb&kR  
3qH1\  
WT1y7+_g(d  
生长在高贵之家的人,他的偏好就像炽热的人,其势焰逼人。如果再缺乏理智,没有一点克己工夫,不带些清凉的定静气息,任性的去为非作歹,为了声色货利纵情肆欲,这不一是为害别人,最后也必定害了自己。 E GZiWBr  
^~b d AO81  
i`vy<Dvpz  
Lg#(?tMp,'  
所以,做人总要持有超世俗的情操,来调剂炽热猛烈的嗜欲,不然,纵情肆欲,任意的胡作非为,即或不能烧人也必定会自焚。 #O8=M(- V  
cg9}T[A  
l2dj GZk  
3kF+wifsz  
【前集一00】 @B(E&  
e0Gs|c+6  
=43NSY  
}ALli0n`V)  
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知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烁矣。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10-01
4月10日 C-h?#/#?y  
nXI8`7D  
@M'qi=s*  
} _^ vvu  
精诚所感,金石为开 Zkqq<  
_p'@.P  
-"H0Qafm  
 M}@>h  
出真心而产生的念头,实有强大无比的力量。在他力量所支持的地方,真是惊天动地,可以使夏日飞霜,可以使城池陷落,也可以贯通金石。 +*Uv+oC|  
EIyFGCw|U  
9$C?)XKXB  
Y"yrc0'&T  
人一真心起来,什么事都做得到。一般世俗的虚伪妄人,对人没有一点诚意,这种人只不过具有五官四肢,他的内心、本体已经遗忘掉了。所以没有能使人感动的力量,所作所为不但使人讨厌,自己一个人离群索居的时候,也自惭形秽、心有余咎啊! :)tsz;  
k#8`996P  
Km,o+9?1gF  
>lzXyT6x8  
【前集一0一】 G#6Z@|kVw  
"Ehh9 m1&  
vX}w_Jj>  
T0)bnjm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隔,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l+hOD{F4pS  
d~h;|Bl[  
fk>{  
]+B.=mO_  
4月11日 #e,TS`"e D  
M7 k WJ  
twbxi{8e.  
`ah|BV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 Y5;afU='  
Hz==,NR-W  
H=g%>W%3  
6iF&!Fd>J  
古语说的好:‘学问通时意气平。’ W|uRQA`  
_G'A]O/BZD  
i ?uX'apk  
eO*s,*  
好文章做好了,虽看不出什么地方奇特,只是能够作得恰到好处,文章能够切合题目,词句运用得当,不用费解的难典,也不说无用的废话。 y'>JT/Q5  
*,*O.#<6  
#M+_Lk3  
o90g;Vog  
当人的品格修养达到了完满的境地时,他的言行也没有什么被人注意的地方,只不过是和常人一样平凡,对一切事物都能够顺其自然而不失其本来的面目。 `NEi/jB  
UX<-jY#'V  
,Oy$q~.  
k_zn>aR$F  
【前集一0一】 &1&OXm$  
`YE= B{q  
W3\E; C-g0  
g;nLR<]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bX(/2_l  
eMmNQRmH  
p4UEhT  
l"DHG`kb  
4月12日 M*Ej*#  
e#mqerpJ  
&/)B d%  
{&B_b|g*fW  
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 $|3zsi2  
n00J21  
M+HhTW;I=  
OJJ [Er1  
世间的事,假如说是假的,不但一切的功名富贵,即使是你本身的肢体,也不过是借托你的身体而成形罢了。假如说是真的,则无论是我的父母兄弟,即使是世间的万物也都和我是一体。 ,9_O4O%  
g`fMHU7  
v-q-CI? B#  
[6_.Y*}N  
所谓‘幻迹’就像梦幻泡影,如镜花水月都是假借而来。所谓‘真境’就是纯真,实体真实而不虚。举例来说罢,雨、雪、水、霜、露都是因温差的作用而假借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这也可说是一种虚幻痕迹。其实,真实的境界不过是水的一体而已。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人畜草木,也都是万象同根,天地一体,森罗万象莫不是由同一个真体假借各种形态而显示出来的种种幻迹。 8e,F{>N  
g0}jE%)  
Y Q.Xl_  
[{)Z^  
因此,由幻迹而言,世间其实可以说是无物无我,身是由土里来的,仍然要回到土里面去。由另一面真境来说,则父母兄弟固然不用说,天地间的万物都与我是一体,并非是别物,因此,天地万物应该是平等的。由这一个真体显化出来千差万别的假相,到了最后并没有什么亲疏优劣和取舍憎爱的分别,人如果能够真正透视这一个道理,才能够担负起平天下的重大责任,达到了功成名就的博大境地,而后更能够由这名利的缰绳与锁缚之中解脱,达到自由自在的真知境界。 sK&kp=zu  
BT_XqO  
|0}7/^  
m.1-[2{8~  
【前集一0三】 .y3E @0a  
g7*Uuh#  
HuU$x;~  
-38"S;M 8  
以幻迹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748:* (O  
y,ub*-:  
BnGoB`n  
#=33TvprR2  
4月13日 yg* #~,  
S4{vS?>j  
"Y&   
Gau@RX:O  
凡事当留余地,五分便无殃悔 Hs:zfvD  
|O oczYf  
"e8EA!Ipte  
7wPI)]$  
常言说得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可见爽口好吃的东西应当少吃,如果不加节制吃多了,就容易招致疾病;快心如意的话应当少说,如果不加谨慎的说多了,就容易得来祸患。 =s]2?m  
-1v 9  
^H1m8=  
{#4a}:3  
所以说,美味不可多贪,多贪就成了夺人生命的毒药了。如果能够用到五分就罢手,便对身体没有害处。快意称心的事情人人喜好,但做得过多就会败德乱行,因此一般人凡事讲求尽兴是很危险的,乐此于五分,就不会遭到困难而后悔。 tgi%#8ZDpz  
y"'p#j  
rwP)TJh"  
0j6b5<Gpc*  
【前集一0四】 kD%MFT4  
-$0}rfX  
Dykh|"  
z>,M@@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W;UPA~nT~  
I2*(v%.-  
8AY;WL:;  
Fw{@RQf8  
4月14日 ?* +U[*M  
j%-Ems*H  
n8_X<jIp3  
fR'!p: ~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8sc2r  
]sL.+.P  
ytjZ7J['{  
lX"m |W  
人家有了过失,不当面就责备他;人家有了秘密和缺点,不当众就立即抖露出来;人家从前和你有过节,一定不要记恨,也不打算对他报复。 i$@xb_  
oq!\100  
{k-_+#W"  
&B[*L+-E  
古语说得好:‘君子隐恶而扬善。’ ]Sa#g&}T>  
.KC V|x;QW  
<jF&+[*iT  
*ls6k`ymL  
所以,不要责备人家的小过错,也不要挖掘人家的隐私,更不要念念不忘人家和你从前发生的过节,这样方可以修养个人的道德,也方可以避免灾祸的侵害。 yUpN`;  
p V  u[  
-s`Wd4AP  
X{, mj"(w  
【前集一0五】 jQ%1lQ#R)  
3Wbd=^hRvq  
]BbV\#  
Zy;jp*Q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etiUt~W  
t=@d`s:R2  
_|0#  
+ZW>JjP*  
4月15日 K{/i2^4  
 R.HvqO  
Sk!' 2y*@&  
Y$n+\K  
knG:6tQ  
(@xC-*  
持身不可轻,用心不可重 9"+MZ$  
F1-"yX1B  
]GY8f3~|{  
W,Q>3y*  
士君子无论对自己或对他人,都不可以马虎忽略,否则便被事物所控制,便受环境所阻挠,事事处于被动的地位,得不到悠闲安定,常常招出是非与烦恼。 L FJ@4]%V  
xZ;eV76  
('C)S)98C  
SM RKEPwp&  
至于处世或做事方面,用意不可过于严重,凡事看得太严重,自己的身体被事物拘泥,便失掉自在的灵活运用,陷于呆板与冷酷了。这样的话又使事情执拗不通,在此轻重缓急之间,应当切实注意其中分量的加减,才不至于有过犹不及之虑。 ,\P|%yv  
{nUmlP=mS  
,&=7ir14>R  
%%?}db1n  
【前集一0六】 D})/2O p   
[m h>N$  
]wEI *c(  
f x(8 o+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y=28KKc:c  
f>C+l(  
g_P98_2f.k  
$p0D9mF  
9ck"JMla  
4月16日 __QnzEF  
m[2[9 bQ0  
JU^Y27  
Cy6!?Mik  
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s> 21  
.[]S!@+%  
:LNZC,-f}5  
#@` c7SR  
天地的时间悠远,不知有几百万万年代,人在此期间得成了一个人身,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百年的光阴却非常容易过去;况且活到一百年上寿的人,千万人中不一定有一个。俗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人平均的寿命,也不过是五十上下,在一转眼之间,很快的也就过去了。 {S9gOg  
JvW7h(u7g  
JkT! X  
1R~$m  
古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蝴蝶梦中度一春。’人身非常不易得,幸而得生到世上,就应知道这有生之年的乐趣,真正能得享受其中的乐趣者当然不用说,然而,在一生当中什么事都不去做,只白白的虚度光阴,过著那醉生梦死的生活,和草木禽兽又有什么两样呢?所以,人不可不知道有生这一世之乐,更不可不怀有虚度了这一生的忧虑。 $3>Rw/,  
@#t<!-8d  
.*njgAq7  
U!o  
【前集一0七】 p.g>+7  
$poIWJMc  
&`n:A R`  
hDW_a y4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Hl(t$3V`  
m)pHCS  
ojf6@p_  
BV>9U5  
4月17日 U+B"$yBR  
>W-xDzJry  
36+/MvIT  
k# Ho7rS&  
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lV^:2I/  
S$fS|N3]%  
),B/NZ/ -  
D3dh,&KO\  
怨与德是相对的,有德就不能没有怨,有怨就不能没有德;有道德对于一方面有德,对于另一方面就有怨,所以说,怨因德彰。如果不使他人怨恨,只有不要叫人家感念我的德。所以说,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 *f;$5B#^  
R--s u:  
f:~G)  
l9eTghLi  
怨与德是相对的,同时,恩与仇也是对立的,对于一方面施恩,对于另一方面就树仇;所以说,仇是由恩的方面成立的,没有恩就没有仇,没有仇就不得有恩,如果不想叫人仇我,那只有不要叫人家向我感恩。 RS}_cm 0  
(n?f016*%d  
,"#nJC  
[9Rh"H;h  
总之,立德和施恩是人所应当做的,可是做的时候,必要平心静气,对于人所立的德、所施的恩,都不要向人矜夸,更不要使人家感激,如此施恩不望报,立德不图名,一方面受恩受德者也就对我无仇无怨了。 ^K1mh9O  
HP[B%  
yy8BkG(  
NdLe|L?c  
【前集一0八】 'R+^+urq^  
Oi:Hs  
8YRT0/V  
"'Fvt-<^S7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e#h&Xa  
1z&"V}y  
9M9Fif.  
tyW[i8)O}  
4月18日  X{Vs  
\ { QH^  
,z#D[5  
O*?^a7Z)4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P}gtJ;  
+, )k@OI  
r5h kxk'  
sgK =eBE  
大凡一种事物,必定有原因才有结果,绝对不会没有原因的结果。有时候原因表现得不太明显,不过是尚未得到发现,一旦发现之后,其原因自然会表现了出来。所以说,有结果就必有原因。因果报应的道理,就是如此。 a1I-d=]  
&o t^+uVH  
L,#YP#O,j  
We}9'X}  
人到了老年生了疾病,这种种的病不是一般固有的衰老病,就是特有的一种疾病,这些病大都是在年轻的时候种下病根,到了老年,身体抵抗不住就要发作了。 hkb\ GcOj  
i7h^L)M  
AhOBbss]q  
oowofi(E  
其次,在一个家庭生活兴旺的时候,一定是没有什么不幸的事件发生。一旦运势衰落,不幸的灾难与祸患就都接踵而来了。然而,这些灾难与祸患并不是突然而来的,多半是家运兴盛时种下了衰败的原因。 }[PwA[k'  
J0R{|]W8  
Zh;}Q(w  
N-F&=u}  
君子明白了这一道理,就要在事物满足时,常能时时自身反省,谨慎言行,防患于未然,然后才能安稳人生,消灾避患。 &0Y |pY  
k}<H  
*lLCH,  
P8dMfD *"E  
【前集一0九】 ]6`K  
H9TeMY  
PZV>A!7C8n  
YzZj=]\`b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作的。故持盈覆满,君子尤兢兢焉。 [Ca''JqrA  
V*te8HIe  
'G % ]/'_U  
>E4,zs@7t  
4月19日 U ^O4HJ  
p2b~k[  
F{ vT^/  
Gd\/n*j  
却私扶公,修身程德 ^J7q,tvbJ  
6<S -o|Xw  
(&Q!5{$W  
ivl %%nY'  
对人施予恩惠,心中并没有施恩夸功的心理,可以得到人家尊敬,但这不如守正义不偏移,唤起社会公意的赞许有意义些。结交一个新的朋友,还不如对于旧日的相交好好的培养友情,温厚友情。建立优美的名,固然是很好,但不如广植阴德来得悠久,本来想获得名誉,有时候却反招来相反的结果。 jmq^98jB  
[&&#~gz  
}\8-&VoY#X  
{4 vWSb  
崇本尚义固然是应当作的,但不必做出受人注目的奇特节行,只要能够注意日常的行动,做到无过的行为,忠实的守住现在的岗位,谨慎平常的言行,就可以加深进德修业的基础了。 b1IAp>*2l  
UYZC% $5x  
<$A/ ('  
CXoiA"P  
【前集一一0】 v ,h"u  
6vNn;-gg.  
*: FS/ir  
cyWb*Wv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B:v_5e\f@  
2&:z[d}~H  
g]z k`R5  
[|*7"Q(  
4月20日 8 NNh8k#6  
W%^!<bFk}m  
a6z0p%sIZ  
dT7f yn  
勿犯公论,勿谄权门 o!+'< IQ'  
ET9tn1  
mk~CE  
x{w|Hy  
公平的议论和适合道理的见解,人必须加以尊重,私情私见必须加以反对。世间的人只知道逞一己之私见,殊不知道贻留千秋万世之邪恶罪名。想来实在是万分不值得。 58#nYt  
Ucy=I$"  
Z D"*fr  
-;"A\2_y  
有权势以及唯利是图的人,我们最好远离他们。如果常常出入这等人家,自己不知不觉就受了他们的行为传染,造成终生的耻辱与不可磨灭的污点,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b?M5P*:  
r>bgCQ#-n  
$RI$VyAjD  
5D7 L)>  
【前集一一一】 0~$9z+S  
lj&\F|-i  
[Nm?qY  
4pXY7+e 2'  
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则玷污终身。 6 .?0 {2s  
s1Wn.OGR4  
_I'k&R  
8b 7I\J`  
4月21日 QwFA0  
R|qNyNXo[  
6j {yn t  
/[>_Ry,  
直躬不畏人忌,无恶不惧人毁 Px?"5g#+  
oaq,4FT  
.c<U5/  
)eZuG S  
大多数人都愿意讨人喜欢,受人欢迎,如果失去自己的立场,抛弃自己的主张,处处向人家献媚逢迎去讨人家的喜欢,那就丧失了人格,未免太不值得。往往正直的人易招人家的嫉妒,与其曲意讨人喜欢,不如正直受人嫉妒。久而久之,是非曲直自然明白。  Lhg  
{GCp5  
"\;n t5L  
v.:Q& ]  
人人都希望有名誉和荣耀,但是无功而受禄,无善却受誉,那不但人家心中不服,就连自己的心中,恐怕也受之有愧吧!自己如果没有过恶,受到了人家的毁谤和嘲笑,心中并不觉得难过,却认为是问心无愧,所以说,无善受人誉不如无恶受人毁。 h0~<(3zC  
Vtj*O'0  
m!<FlEkN  
E,?IIRg&  
【前集一一二】 4PS|  
^5~x*=_  
#G0'Q2  
GGHeC/4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9Mv+Ry8  
.,S`VNU  
7vPG b:y  
 n9&fH  
4月22日 *HV_ $^)=  
9&^5!R8  
c%b|+4 }x  
7],y(:[=v  
从容处家族之变,剀切规朋友之失 e&ZTRgYdi  
8_`C&vx  
9 {SzE /[  
K`X'Hg#_P2  
父母兄弟乃是骨肉血缘之亲,当著亲人们有了大病或是遇到意外的变故,自己当然感觉有切身之痛,但在这时候应当注意的是态度要从容,心情要冷静,考虑怎样处理的方法,绝不可感情激烈冲动,或是悲哀伤病得过度了。如果任著感情用事,不能抑制自己,反而于事有损。 kl1Q:  
94 6r#`q  
SufM ~9Ll  
jYAm}_?No  
其次是对于交往朋友,看见他有过失就要恳切的忠告,务必使他不致重蹈错误的覆辙,这才是有信誉的益友,反之,平时和朋友在一起喧哗漫游,不但见著朋友有错误不加以劝告改正,反而帮著朋友一同作恶,那就有失交友之道了。 45%D^~2~F  
,s}&|+ '"  
}8"i~>>a  
X5+^b({  
【前集一一三】 GYf{~J  
!JDuVqW  
wt@TR~a  
@Bkg<  
处父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切,不宜优游。 d ?YSVmG  
@m`H~]AU  
L)7{_s  
$1s>efP-  
4月23日 oIj/V|ByK  
GYJ j$'  
gxI/MD~!>  
<Mo{o2F=  
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oq|^O  
X[w]aJnAr  
ZK2&l 8  
_N|A I"sj.  
真正的英雄有三点必须做到:第一,对于小事也不要置之度外,应当面面周到用心处理。第二,在人所不见之处,不要认为人家不知道便去做坏事,暗室欺人等于自杀。第三,在失意的时候不可自暴自弃,寻找逸乐的刺激,这只有害了自己。 "#8^":,4  
CUC]-]8  
A`(Cuw-o  
 C. uv0  
以上三点是英雄豪杰最容易犯的地方,英雄豪杰多顾大节而不注意细行,但是古语说:‘千丈之提,坏于一蚁之穴。’小事不加注意,往往是招致失败的根源;因此在小的地方必须注意到,所谓‘防微杜渐’,就是这个意思。 JCZ&TK  
9$[MM*r  
W!9~bBF',  
,:-^O#  
其次,英雄的行为是光明正大的,绝不在人所不见之处有隐讳,虚伪欺骗、自欺欺人的行为,是亡身的根本。还有一种在事物开始的时候,是颇为尽力的做,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就开始荒淫逸乐怠惰起来,这样的人我们可以断定它的末路是悲惨的,不能算是真正的英雄。 4UW)XLu6T7  
rWO#h{  
Jz&dC  
U m`KmM3  
真正的大英雄必须小处能注意,暗处不欺瞒,在成功之路不怠荒。能具备这三个条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Ik5-ooZ&{  
+",`Mb  
Xooh00  
<H< Aba9\  
【前集一一四】 Eoo[H2=^H  
!_c6 `o W  
~pI`_3  
!](Mt?e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Ei<+{P(t0  
_E-{*,7bZS  
:TnU}i_/h  
2.{<C.BK{  
4月24日 _Y6Ezh.  
 ++8 Xi1  
b/#<::D `  
fyx Q{J  
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 fD_3lbiL(  
91a);d  
Q>w)b]d~c  
0@u{(m  
有的人赠给人家千万两黄金,但是所与和所赠不合时宜,或者别有居心而施舍,结果都不能得到对方的欢心。 oz3!%'  
@LU[po1I  
ojj T  
:m'(8s8  
话又说回来,虽然仅施舍了一饭之恩,使受惠的人认为这是应该的,一点也不会去感激;如果稍微将施舍减少一些,反而招怨结仇了。 Ew{N 2  
|D'!.$7%  
hD,^mru  
@\-*aS_8>  
所以,如果是在时机适当的时候对人有所施与,一定会使对方非常感激和喜悦。 I%j]pY4  
drwxrZt   
9/&1l FKJ  
T I ZkN6  
【前集一一五】 ?"}U?m=  
<0l:B ;3  
m^/>C -&C  
{JKG-0)z?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翻成喜也。 3 _eg'EP.E  
f R2,NKM@  
Tn3C0  
/<O9^hA|  
4月25日 kY4h-oZ  
FS?1O"_  
Xpkj44 cd@  
R iLqMSq  
藏乃于拙,寓清于浊 mkBQ TQGT  
NLgeBLB  
:}SR{}]yXs  
xw1,Wbu]  
人处在世间,正如:‘中流失船一壶千金。’并且和‘狡兔三窟’一样,必须有渡世的安全方法。 _\,4h2(  
j6 _w2  
Xh~oDnP  
^b.fci{1m  
第一是应当如何巧妙的‘藏巧于拙’,不露锋铓。第二应如何隐晦自己的才能,不使人知道。而其才能一旦明显,反可为世间所重用。如果将自己的才能都做了琐碎的零工,则其才能绝不会有多大的用处。第三自己虽有清廉的节操,不可超然卓立于社会,应当置身于尘世中而不被其所染。第四不要摆出贤者的姿态,所谓‘大智若愚’,屈居于多数人之后,而可以依著自己的才能发展在众人之前。能够按著以上四点去做,可谓渡世之一壶,藏身的三窟了。 F[v^43-^_  
FY+@fy  
ZiH4s|  
0r&FH$  
【前集一一六】 h=NXU9n%'  
DuQ:82 3b  
hSh^A5 /  
:2{ [f+  
藏乃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M m.MNU  
lL'K1%{+ \  
* _,yK-et  
qX[C%  
4月26日 h{)`W ]~  
A>:31C  
dW^#}kN7V  
7d_"4;K)  
盛极必衰,剥极必复 2|M,#2E-  
:}v:=ck  
IeIv k55  
,~K4+ t_  
《易经》主张‘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事物都是盛极必衰,在旺盛圆满的景象当中就预示著衰败凋谢的征兆。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当著花开满园、芬芳香艳之际,就已经预示著落花满地萧飒寂寞的景况快到了。人在富贵荣耀到高峰的时候,就已经潜藏著衰败式微的远因在内了。 dsK ^-e6:5  
}4Gn $'e  
Jx4~o{Z}c  
AZJ|.mV q  
《易经》里面‘剥极必复’和‘否极泰来’的道理,就是讲发生的机运,常是潜存在零落衰微之极里面。花草为霜雪的蹂躏而叶落枝枯,但等春天一到,又开始发芽生叶欣欣向荣了。人当贫困潦倒不堪,内中就要有时来运转的气象孕育发展,《易经》说‘贞下起元,时穷则变’,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君子应居安思危,在安乐的时候绝不可放逸怠惰。应当时时存心戒惕,以防灾祸的发生。更要有处变不惊的勇气与临大节遇大难而不屈的精神,坚苦忍耐以图奋斗的成功。 _B}QS"A  
G6"4JTWO  
%+ MYg^  
UyNP:q:  
唐高宗时,他听说有一名叫张公艺的人,他家九世同居而不分散,高宗下诏征问张所以能九世同堂的道理,张公写了一幅‘百忍之图’进献给高宗说:‘予家之所以不破散者,端赖此也。’ 7tY~8gQel  
o3OJI_ v &  
{N-*eV9#  
"MOmJYH  
【前集一一七】 P[ Vf$ q<  
<&t[E0mU  
U[@B63];0  
_9/Af1 X  
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xu_"nYr  
k@9q5lu;T  
g-+/zEOUS  
MY&?*pV)  
4月27日 ` -<S13  
+ k   
D6FG$SV  
kf)s3I/`(  
# kmI#W"^  
\5) ZI'q  
奇异无远识,独行无恒操 `zcpaE.@  
-]Oi/i,{  
(L<G=XC  
Nn5sD3z#  
世间最可贵和最可尊重的并非奇妙的事,而是平凡的生活、正当的事业。所以,君子应当注意平素的言行,不要受奇奇怪怪的事情动摇心念。如果动摇了心念,绝不会有高深的识见,只不过是平凡庸碌的小人。世间有许多人都是为了求珍奇而乱其行,寻怪异而损害到自己。 -r{]9v2j  
J\I`#  
Sa6YqOel@  
wmX *n'l  
在非常困难的环境而能守住节义,与愤世嫉俗、独立独行的人当然有差别。 @Z~0!VY  
Fi+,omB&  
J8`vk#5  
~^eC?F(  
但是,这种行为常常改变,并非是永久恒定的操行。这是处非常时应有的觉悟,不是在平常时可以培养出来的。 OadGwa\:s  
LkXF~  
vRO`hGH  
vmtmiN8;d  
【前集一一八】 =Ajw(I[56  
6rAenK-%  
Y3luU&'  
072`i 46  
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 y;LZX-Z-  
c5HW.3"  
dC">AW  
(Z>vbi%  
4月28日 4+0:(=>[%  
n yd'79~>G  
!=+hU/e  
xx%*85<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z#olKBs  
}e,*'mCC*  
S3 /Z]?o  
C5#$NV99p  
忿怒之心如猛烈的火焰,邪欲之念如滚烫的沸水,这时候就得要有抵制怒气和欲念的决心。明白的觉悟反省,到底这怒气和欲念是怎样发生的?进一步还要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抵制这忿怒和欲念。 N8]d0  
*>Zq79TG  
p:|p?  
FBI^}^#_  
于是怒气平息,觉悟到制服这怒气欲心的东西并非他物,而是自己的心。心之为物能够发生怒气欲念,也可以觉悟错误,并可以抑制错误。同样是一个心,多数人不知道反省,为了这怒气欲念而身败名裂贻羞万世。 [-Mfgw]i  
<$'FTv  
qIgb;=V  
d[KG0E5`  
如果能在此时回头猛醒,反省一下,不但可以保身全家,这怒气欲念诸种邪魔一变而为自己的护法者,成了心的有力之本体,走向光明的道路。 }9&~ +Q2  
mz .uK2l{  
4*+)D8  
*IC9))PGJ  
古歌说:‘锄地须锄草,烦恼即菩提。’如果能够拔除心中的怒气和欲念,则心的修养反而可以利用那些怒气欲念作为锻炼锄草的工夫。 I[v~nY~l`  
%|?PG i@5  
ZCkwK  
X57\sggK  
【前集一一九】 _&F*4t! n_  
^(yU)k3pu  
|Iq\ZX%q  
 *U4eL-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Ob7F39):N  
gM Z `  
>K;C?gHo  
*s"{JrG`O  
4月29日 a 1pa#WC  
 qr7_3  
pd}af iF  
5A"OL6ty  
毋偏信自任,毋自满嫉人 ? $X1X`@  
sMqAuhw$.  
& Pzr)W(  
<UO'&?G  
不考虑一件事物的真假虚实,只轻信一方的话而行动,就容易被人所骗,做出愚蠢的行为。所以,人不可以偏信一面之词。 3sBu`R*hk  
Qc"UTvq  
v!?>90a  
9m_Hm')VG  
,7|2K&C5  
还有,不忖度自己的力量,认为什么事情都能够胜任的人,把国家的大事草率的集于自身的浮气上来任意处理,结果不但身败名裂,国家大事也就败在他的手中了。 >PiEu->P,  
lA7\c#  
;(9q, )  
/ CVhvK  
有些为了使人认为他的能力比别人强,因而嫉妒别人的能力,这种人的人格当然是非常下流卑鄙。假如自己的能力不如人,就应当努力奋发,使自己的能力强于他人,而能受到世人的尊重。如果只为了抬高自己而贬低他人,其结果必定招来人家的反对,这是不可不加以审慎考虑的。 vC!}%sxVw_  
A! !W\Jt  
>I.X]<jI  
|=4imM7  
【前集一二0】 ]1n =O"vE  
@{UtS2L  
^Zw1X6C5~  
^T/d34A;SP  
毋偏信而为奸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FDO$(&  
1'[_J  
^0&   
/=ro$@  
4月30日 pD%Pg5p`  
. [\S=K|/  
4P}<86xk  
"EC,#$e%ev  
毋以短攻短,毋以顽济顽 |B.tBt^  
PaYsn *{})  
2=xjgK  
th(<S  
说人家的坏话,自己以为自己是世间的善者,这种人大错特错。大凡人类都不欢喜别人说他的坏话。如果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绝不把他以善人来看待,因为对甲谈乙的坏话,同样的,对乙也可以说甲的坏话。世人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说人家坏话的人要把他当成坏人看待,并且需要对他提高警觉。世人如不明白这种道理,只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而怒及他人,讲他人的坏话。这种人就无可救药了。 elm]e2)F  
>`c-Fqk  
SdBo sB3v>  
;3WVrYe  
人家如果向我询问别人的短处,我就应当留意避免暴露人家的短处。凡是说他人短处的人,我们也应当把这个人看成是一个有短处的人。要知道说人家的短处,正是表示自己有短处,是以找的短处去攻击人家的短处。孟子所说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是一样的。 ,v+~vXO&\  
;?0k>  
RI jz7ZG  
q~:k[@`.  
其次,对于性情顽固的人要善加劝导使他改过,不可对他加以憎恨与厌恶。否则自己也是性情顽固的人,以顽固去助长顽固,就更加顽固了,结果是一败涂地。 ( RCQbI  
=;^#5dpt$  
F2RU7o'f.  
1-60gI1)  
【前集一二一】 3]}wZY0  
?Dk&5d^d  
^< O=<tN\  
8DP] C9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10-01
5月1日 ErNL^Se1  
se1\<YHDS  
W7QcDR y6  
P=%' 2BQ{{  
对阴险者勿推心,遇高傲者勿多口 ')Drv)L  
\.tnzP D  
A[@xTq s{{  
Z;6v`;[  
在应当发言的时候一语不发、沉默毫无表情的人,其心难测,可以说是一种阴险的人物。对于这样的人,不容易轻轻摇动他的心机。西谚说:‘沉默是金子,雄辩是银子。’这是说雄辩不如守沉默好。 El$yM.M"  
\,i?WgWv  
2}P?N  
bZ.q?Hlfk  
沉默的人看来是代表君子的风度与气质。然而,这不过是普通的看法,不能说是不变的。俗语说:‘祸从口出。’这也是戒人少说有害无益的言语,但也绝不能说保持绝对沉默是正确的,应当说的话一定要堂堂正正的说出来。何况说话是人的权利,如果保持沉默太过,就是放弃自己天赋的权利。哑巴是很可怜的,况且无意义的沉默,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和猜忌,人人远避这样的人,自己便成了孤独的人。 xM3T7PV9  
,dM}B-  
8e9ZgC|  
.6m%/-whS  
大致说来,一般人是口虽不言而心中多虑,沉默寡言的人多半心中多思多虑。多言多语固然不算是君子的行径,但沉默不语的人,多半是阴险暗昧的小人。 mPy=,xYyC  
~a^"VQ5]ac  
D/1f> sl  
~al4`:rRx1  
此外,还有一种小人,就是听他人的言语有了空隙,就乘势加以攻击,如果和这种人接近表示倾心,也会带给你很大的害处。 "Y Z B@  
2/K38t'-  
ersddb^J]  
_S[@d^c Y  
【前集一二二】 wua`e <"  
ySLa4DQf  
K(+ ~#$|-~  
V uqJ&U.-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XUrxnJ4  
e==} qQ  
J~3+j6?%  
7r? s)ZV  
5月2日 $-zt,iRyV  
  SW ^F  
n9}3>~ll  
$s*\yam?|  
震聋启聩,临深履薄 GoK[tjb  
0T{Z'3^=  
:qbbo~U  
D)ZGTq`(  
心中散乱暗昧的时候,要自己提起精神去控制,使精神恢复饱满,心情过于紧张的时候,要把事物暂时放下,使心绪平衡安定一下。 M7|k"iz v  
j~d<n_   
[4u.*oL&  
3 (De> gs$  
不然,当治住了散乱暗昧的毛病时,却又染了蠢蠢欲动的情绪,扰乱了心地的安静。 4PwjG;!K  
Ydw04WEJ  
c5& _'&  
F|t3%dpj  
陶渊明说:‘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人必须时时有此念头,才能够提醒念头的昏暗。又如佛家所说的但求放心而已。此心如能放得下,则一切魔障不起,更无外界的纷扰了。 [YQVZBT|{  
9 -\.|5;:  
=N5~iMorD-  
-^i[   
【前集一二三】 bcp+7b(IB  
b42"Y,sbB  
^Gc#D:zU  
h <s.o#8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幢幢之扰矣。 hP1H/=~  
}i7Gv K<[:  
Gy+ /P6  
z3V[ Vi  
5月3日 XN@F6Gj  
p_x@FA(  
9U[ A   
3_:J`xX(4  
君子之心,雨过天晴 <g SZt\  
~|_s2T  
 Hy _ (  
]chfa  
晴朗澄澈的太空,忽然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相反的,狂风暴雨的天气一过,忽然现出北风霁月的景色。这气候阴睛无常,说明了天心有凝滞与障塞,人事也是如此,毫厘之差即发生千里的急剧变化。 `@$ qy&AJ  
U,?[x2LF  
bT^6AtsJ  
^ gY^I`"e6  
但是,天心虽然有骤然之变,那风雨雷霆对于人都是有作用的,等雨过之后天气马上晴朗,不留丝毫痕迹。这正说明了天心的伟大,人心本乎天理,喜怒哀乐之发生,诚然是一息之间就有急剧的变化,务须过而不留,切不可凡事都萦怀于心,郁结不散,那就有失天人合一之道,难免不遭逢到意外之变。 L 1FT h  
:`~;~gW<  
$wgHaSni  
G1t{a:  
古人教人读书养气,就是要人心与天心相吻合,然后才能天人合一。 <<,YgRl2  
1Y2]jz4  
uTgvMkO  
6  XZF8W  
【前集一二四】 rq;Xcc  
Cpm& w?6  
3dlL?+Y#  
}pOem}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塞?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z@Klj qN  
8J}gj7^8  
8[zux4<m  
K+=cNC4B  
5月4日 HzcI2 P`|  
owz6j:  
R/&Ev$:  
$IZ02ZM$  
有识有力,魔鬼无踪 @+OX1-dd/w  
ZK1H%&P=R  
IkzY   
V&i/3g  
击退私情,抑制私欲;如果对私情私欲这一顽强敌人,没有彻底认识的话,就达不到击退和抑制的目的了。 s<f<:BC  
h[|c?\E z  
+HGPn0As  
VI{!ZD]  
治病必定要知道病因,这是先决的条件。对于排除心中的恶魔,如果不能认识出恶魔的原形,那就没有办法了,虽然识透了他的本体,然而,击退抑制这一恶魔并不简单。如果忍耐力不足,也不能达到目的。 5%+M:B  
jea{BhdUr  
v{/z`J!JR  
{tq.c9+!d  
只有知识才是照出恶魔的一颗明珠,没有这一颗明珠就照不见自魔。而意志的力量才是斩杀恶魔的一把慧剑,若是意志的力量不坚,虽然有明珠照见,也斩杀不了恶魔。因此,这意识坚固的毅力,都是断邪念、明心体不可缺少的条件。 f@3?kM(  
p ~/  
tVB9k xtE  
\e89 >m  
【前集一二五】 Y8 c#"vm(  
=Oo=&vA.oc  
k,p:!S(bl  
:qfP>Ok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u0&QStI  
ak :Y<}  
z}'-gv\,  
381a(F[$e  
5月5日 op\'T;xIu  
4CUzp.S`h  
~N<zv( {lG  
ID/=YG@  
大量能容,不动声色 *] H8X=[x  
k[{h$  
ZtS>'W8l  
(!^i6z0Sp  
人家侮辱我、作弄我、欺骗我,而我能够包容含蓄,不发一言,不表愠怒,所谓‘喜怒不形于色,是非不辨于言’,使他人无从捉摸我的内心深处。这其中的趣味是奥妙无穷,同时也藏著很大的机谋与作用。 _"b[U T}m  
?X'm>R. @  
q%g!TFMg  
ZCP r`H  
所谓‘静以制动观人入微’,则他人对你再也不敢加以侮弄欺骗了。 cPFs K*w  
U3R;'80 f  
7Nu.2 qE  
M0+xl+c+  
【前集一二六】 it Byw1/  
xSnkv,my<  
|ia#Elavo  
m?Tv 8-1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Oz3JMZe  
 `7v"(  
3PmM+}j 3  
%\i OX|F_  
5月6日 xL-]gwq  
#qx$ p  
Rm i4ZPb.  
}0Q_yuzx0m  
困苦穷乏,锻炼身心 d:j65yu  
F$tshe(  
_h?hFs,N]  
zSJSus  
人受了种种灾厄,置身于逆境的时候,如同在炉子里炼的钢一般,锻炼身心成为一个钢铁一样的人。所以,人能受得住灾厄与逆境而不为它所挫折,才能享受到大的利益。未经过此种锻炼的人,则身体禁不住风霜折磨,精神的修养也不充分,终究成不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t)!(s,;T  
8%eWB$<X  
K{]9Yo  
9L2]PU v  
古语说:‘忧危启圣智,厄穷见人杰。’意思是人处在困穷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须知这正是促成我们向前发展的一个契机,正是锻炼琢磨人们成为坚强伟大的人物。人生来如果不受困苦,饱食暖衣,对任何事都任性去做,那他就经不起挫折,受不了打击,好比是在室内培养出来的花木,绝不会有健全的发展。 ~AqFLv/%  
b3'U }0Ug  
rKhhx   
16J" QUuG  
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困乏其身,恶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话的意义是说天将要给一个人的幸福以前,必定先给他许多困难,使他能够战胜困难、克服困难,养成了坚决奋斗的意志,对于任何困难都能突破,遭遇失败也绝不悲观,永远抱持乐观的希望,不屈不挠接受锻炼,最后一定得到幸福与光明。 q9 )]R  
>-%tvrS%  
25 NTtj:X  
"s$$M\)T  
【前集一二七】 =tkO^  
{WYJQKs8  
Mm&#I[ :  
pTQ70V3  
横逆困穷是煆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煆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煆炼,则身心交损。 })?t:zX#*  
h83W;s  
& xAwk-{W  
5]-q.A5m  
5月7日 , QB]y|:  
9oe=*#Ig1m  
`>i8$q%  
|Ok@:Au  
人乃天地之缩图,天地乃人之父母 e 7n[NVrX  
Gx& o3^t  
!HV<2q()  
+4*3aWf`  
人体是心为主宰,太阳则是天地的中心。所以,人身也可以说是一个小世界,大天地有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风雨寒暖的往来,由于阴阳的和合,滋生了万物,形成一个小天地的我们,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之情和鉴别是非好恶的知识,并且有实现这些情感和知识的意志作用,而后才构成了一个完全的身心。如果狂喜暴怒,好恶混同不分,那就不会造成一个完全的人格。应该欢喜的地方就要欢喜,应该忿怒的时候就要忿怒,好善而恶恶,无过与不及,能够调和这一身的心天地,才不失为中庸之道。 CXI%8eFXe$  
;hz;|\ko5  
,Y) 7M3I  
8^ ujA  
天地既为一大世界,则等于包容人的父母。人存在于天地间,人人彼此都当视同手足,彼此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施德而不结怨,以仁爱待人处世自然就没有恨与烦恼了,应当使人人各尽其业,即使是万物也应当各安其所,人人都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和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则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永久和平便因此产生了。 >}"9heF  
zwL J|>  
"!g}Q *   
>/BMA;`  
【前集一二一八】 bfE4.YF  
UrMEL; @g  
})V^t3  
nzcXL =^r3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变理的工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 |c<h& p  
qKSS 2f $  
"j2th.  
3ql Y=5Y  
5月8日 f/?uo sS  
lG1\41ZxB  
// k`X  
(aeS+d x  
戒疏于虑,警伤于察 h4 X=d5qd  
k_o$ Ci  
Q\QSnMM&]  
8q}955Nl  
从人类整体的大处著眼,无论自己的民族或其他民族都可以说是同胞,相互间以仁爱之心相处,那么都有幸福。 )z" .lw  
*F^t)K2  
fk6`DUBV  
yhuzjn  
人绝不可以存害人之心,你害人家,人家也一定反过来报复。所以说,害人如害己;但是有很多人都不明白这种道理。人虽不应当有害人之心,但也不可不事先防范坏人加害于你。 V_x8 Q+~?  
sB~|V <  
3J3Yt`   
D&dh>Pe1;  
有些人把人家都当成和自己一样去看待,这样的人非常正直,即或受了人家的欺侮他也毫不在乎。还有些人太聪明了,事先看破了他人的诈伪而严加防范,两相比较下,愚直的人使人愿与他相亲,聪明的人则人人都敬而远之。 Wx:He8N] H  
(D<_ iV  
pO_$8=G+  
QC,LHt?6  
人有聪明固然不是坏处,但切戒破坏人家道德,揭露人家短处,这是不可不细加察者的。以上的话我们不妨玩味一番,做人做事就不致有什么差误了。 qh]D=i  
D8rg:,'6  
`K%f"by  
a'Vz|S G  
【前集一二一九】 iaV%*  
hFQ*50n}  
E',z<S  
 X_\$hF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苦伤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泽厚矣。 2FE13{+f  
>WcOY7  
Y\ C"3+I  
3Fgl zJ  
5月9日 x+Ws lN 2a  
wni^qs.i@3  
Qo5yfdR  
1(diG&  
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K!<3|d  
.7<6 zG6J  
w$evAPuz^  
_w.H]`C!X  
有很多的人对事表示疑惑,而我对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就要择善固执,不被群众的疑虑所阻碍。所谓:‘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多数人的意见,有时也未必合乎真理,一个人的独见也不一定是不合真理,如果自己确信,就可以排除别人的疑问。 Q"Pl)Q\  
_?I6[Mz  
znkc@8_4  
A!:R1tTR;S  
古往今来的大人物能成就千秋伟业,都是有别人所不及的智慧和自己的见解。其次,天下事不是一个人独力所能成的,凡事应当多旁听他人的意见,做为多方面的参考,千万不要任性而忽视他人的言语。 jap5FG+2  
qlNB\~HCe  
"XB6k 0.#  
YXlaE=9bn  
【前集一三0】 )Y](Mj!D  
y0R9[ ;b07  
B<Zm'hdX  
/S #Z.T~~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7S{  g  
yt4s g/] :  
8 U<$u,WS  
u[<ij  
5月10日 kM;}$*?  
G'<Ie@$6l  
JYK 4/gJ  
hU~up a<dD  
亲近善人须知机杜谗,铲除恶人应人保密防祸 <9/?+)  
qydRmi  
>4^,[IO/  
1)BIh~1{p  
当我们知道某人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能和他交往,在结交之前不要过度赞扬,以免招致奸人嫉妒,挑拨离间,使你接近不得。 j9 d^8)O,  
o'KBe%@/  
e#<A\?  
c!ul9Cw  
当我们发现对方是一个恶人,不能急切的把他退掉也不要轻易表示意见,以免被他转去,招致了怨尤,使我身蒙受意外之祸。 =e"RE/q2  
7%sx["%@  
c D5N'3  
tt03 gU`  
古时自天子至臣相,不管是拔擢人才或是铲除奸佞,一切用人行政上的措施,都要把以上所学的两种原则作为圭臬,才不至于有重大的差错。 (R|_6[zy  
) >H11o{&  
[sXn B$  
C9j3|]nyL  
今人仍应效法之。 n|'}W+  
sLOkLz"x  
KX^!t3l6  
Ywo=w:'  
【前集一三一】 \uyZl2=WWa  
uE ^uP@d  
n_/;j$h  
K&{ruHoKB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招媒孽之祸。 g@Z7 f y7  
q |Orv =v  
KLpFW}  
i4dy0jfN  
5月11日 1Xkl.FcFw  
m:W+s4!E  
*JA0Vs 5  
NcyE_T  
节义来自暗室不欺,经纶缲出临深履薄 = tY%k!R  
[NU@A>H  
BmI'XB3'P  
*?x[pqGq  
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人所称道的节义忠贞,是历千古而不能磨灭的。既不是一时在人前造作的伪善行为,也不是在人所不见的暗室当中的私情私见,君子慎独,虽处于暗室而不自欺,所以说,青天白日的节义是从暗室漏屋之中培养出来的。 9TU B3x^  
}08Sv=XM  
S rom@c  
=KW~k7TaN  
一个人能够有旋乾转坤的大手笔,不是豪放的思虑所能达成的,必须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一点也不敢疏忽,谨慎小心,按部就班,慢慢培养出成绩。至于有人说‘举大略细’,又有人说‘做大事不拘小节’,都是错误的想法。 m4@Lml+B,  
hbSXa'  
\GdsQAF"  
C>*1f|<  
【前集一三二】 7.nNz&UG]5  
m0,TH[HWGF  
Ro.br:'Bw  
El^V[s'3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 tpn.\z%  
HXP/2&|JY  
;8Ts  
/ptG  
5月12日 iTVepYv4m  
Rebo.6rG  
``,q[|  
,CP&o  
伦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怀恩 ;XI=Y"h{%  
}Sh3AH/  
!a7YM4D  
Ol)M0u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当然的伦理之道,有时达到极点也是应该的,不可以有丝毫的感激之心。如果父兄对于子弟认为是施恩,子弟对于父兄感恩,这样的施恩望报,骨肉之亲反而不如路人。 n%d7`?tm4  
S^ 7u`-  
-1%AM40j  
o9+fA H`D  
从前有一个孝子孝顺父母,传到皇帝的耳里,皇帝非常感动,把孝子召来,给他许多的钱以表示赏赐之意,孝子很不安的回答说:‘陆下,我从来就没有感觉过我是尽了人子的孝行。实在没有接受陆下褒扬的理由,也绝不敢接受升下的赏赐。’皇帝听后,更加感动,加倍赐赏钱给他,要他无论如何都得接受。 [N_)V kpr  
/_V4gwb}|-  
+(m*??TAV  
*EF`s~  
所以,说真的孝行是自己不会感觉得到的。世界上自以为有孝心的人,在并不一定是真孝。人子孝顺父母,是无论如何都要使父母欢心,这是自然真情的流露。当人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孝行,同时就起了要求报酬之心,也就失去了孝的真义。 )5ev4Qf  
5gZ *  
V`_)H  
KSR'X0'  
兄弟之情也是一样。友恭之情是出于真情的流露,这其间也丝毫不能有施恩之念,不然兄弟反成了路人啊! =kBWY9 :$,  
V5!mV_EoR@  
RwoAZ]Zg]  
*@fVogr^  
【前集一三三】 [u;>b?[{  
{q/D,Rh8  
DoFF<LXBt  
~kOXMLRg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使成市道矣。 2SXy)m !  
suFO~/lRno  
UW],9r/PD@  
8 S@"6TG`  
5月13日 )rbcY0q  
}_h 2:^n  
,F?O} ijk  
yhxZ^ (I  
不夸妍好洁,无丑污之辱 roNs~]6  
1v'|%B;O  
>8EmfjUoc  
h9cx~/7,_)  
天地间的事物,不限于美与丑,洁与污。一切长短、善恶、男女、上下、贤愚等等都是相对的。一方面有了美,另一方面一定有丑,没有美就没有了丑。所以,仅有美而没有丑的东西是不会成立的。人通常称某人是善人,没有恶人存在。如果没有恶人存在,善人也就不会存在。 e[g.&*!  
t/c)[l hV  
"vo o!&<  
[g@ .dr3t  
有美的时候必定有丑,如果人能够超越美丑的观念而不挂在心,则无论怎样丑陋也不会有人笑了。 0F%V+Y\R  
t|v_[Za}Z  
7,2#0Z`ge  
 Eikt,  
清洁的相对是污秽,‘嫌恶污秽,喜好清洁’是人之常情,但是清洁和污秽并非是对立的,应该用达观的眼光觉悟到污秽与清洁本不是两件事,人能够将精神超越到洁与不洁之间,则我不好清洁,也就没有人能以污秽加诸于我了。 HEs.pET\  
MNH-SQB|  
c{\x< AwO  
gezZYP)d  
【前集一三四】 g)=-%n'RoE  
b/&{:g!B  
6G;t:[H G  
[w}KjV/yi  
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aG!  
xX\A& 9m  
t}2M8ue(&  
qR^i5JH}u  
x-H R[{C  
5月14日 wmaj[e,h  
uE&2M>2  
?dQ#% 06mn  
RsnFjfb'  
富贵多炎凉,骨肉多妒忌 O/lu0acI  
I7{ Q\C4  
RO.bh#A$  
AxiCpAS;J  
富贵的人与贫贱的人两相此较,按人情的动态来说,富贵的人反而比贫贱的人不好。富贵的人为了求自己的名利,逐渐的转移情感,趋向于利益的方面。对无利的方面,人情就淡薄了。总而言之,他的情感是随著对方而变动的。 N3|aNQ=X0  
mO @Sl(9  
DX<xkS[P  
SAUG+{Uq  
反之,贫贱的人情定没有什么变动的,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以一样的态度来待人接物。所以,贫者比富者的人情还厚重。按理说,应是富者的人情厚而贫者要来得薄,事实正好相反。难怪孔子会慨叹的说:‘为仁不富,为富不仁矣。’ otJHcGv  
F=V_ACU  
@ iaz _;  
P+(Y s[J3  
嫉妒别人的长处和幸福,在父子骨肉之间,比一般人还要利害。照理说,应该骨肉之间互相祝贺幸福才是,更应当以喜悦的心情来赞美彼此的长处才是。事实却不然。对于旁人的幸福和长处并不关心,对于亲族之间有了长处和幸福反而嫉妒,念念不忘,耿耿于心。 m$A-'*'  
vf h*`G$  
f4+}k GJN  
Z]k+dJ[-  
这样说来,真是非常不幸。当人们遭逢了这种场面,必定也会以冷静的态度平心静气的处理,如果这嫉妒之念不除,必定每天生活在烦恼中。 F5YHc$3^  
 r95$( N  
M%N_4j.  
j)lgF:  
【前集一三五】 D|"^ :Gi  
-3Auo0  
{p7b\=WB-  
QUi=ZD1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生烦恼阵中矣。 E>NL/[1d  
FS6I?q#t Q  
b)+;@wa~  
9I*i/fa  
5月15日 O v|Uux  
=>Dw ,+"  
Wfj*)j Q  
xwZ7I  
功过不可少混,恩仇不可过明 W%P0X5YQ  
ziG]BZ  
(!dwUB  
<'92\O  
Y[`%j\=  
在上位的人对待其部属,应当分清楚功劳与过失,这两者不容混淆,功过混淆赏罚不明,如果有功的不赏、有过的不罚,那些奋勇不惜性命的人们,虽然建立功劳,也得不到名誉与升赏,自然就起了怠慢的心情,不再忠于职守了。所以,居上位的人一定要功过不混杂,赏罚尤其分明。 @EGUQ|WL^  
 4d )Q  
I.'sK9\Zp  
y3NMt6  
其次,说到恩义与仇恕不可分得太开。居上位的人如果恩仇分得太开,有恩的人就对他好一点,对于有怨的人就冷酷无情。这样一来,部属无论如何忠实尽职,也得不到上级的欢心。久而久之,起了贰心而背叛激变,这都是基于私情之一念,致使部下不忠。 W*Ce1  
42 &m)  
%^<A` Q_  
zK ir  
XFcIBWS  
【前集一三六】 KGsW*G4U=  
nISfRXU;  
m| k:wuzqK  
q-nM]Gm  
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堕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起携贰之志。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10-01
5月16日 ILq"/S.  
]@UJ 8hDy  
JYU0&nZl4  
jM  DG  
位盛危至,德高谤兴 PgF7ug%,@C  
Uq}-<q  
y:N>t+'5  
SUQk0 (M  
俗语说:‘官大担险,树大招风。’一个人的官位太高,很容易招惹出意外的敌人。对于自己得意的事物,不可以做得太过,太过则容易颓败,凡事得留余地想。日常的行为不可过于清高,过于清高的人就容易受人排斥,招来种种无谓的诽谤。 l~9P4 ,  
|UZhMF4/-L  
)./'`Mx?  
7L\kna<  
古代的哲学主张中庸之道,无过犹不及之处。人能行中庸之道,则可大可久,持盈保泰,既不违天之道,亦不背地之理。顺乎人情,本乎天理则无往而不自得,无太盛太过,或过高过亢的弊病。 sVJwe\!  
v5!G/TZ1  
'dTg\ Qv  
M<x W)R  
【前集一三七】 d)7V:  
, ,=7deR  
rxJWU JMxK  
60u}iiC@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诱兴而毁来。 ]$gBX=  
0/Wo":R:  
WSPlM"h  
  S9Ka  
5月17日 Q-LDFnOFwp  
7ZVW7%,zF  
t/9,JG  
+8etCx  
阴恶祸深,阳善功小 ]jL`*tI\S  
'aoHNZfxw  
d 9n{jv|  
s=xJcLA  
做恶事忌隐藏,所谓‘阴恶是大恶’。做善事别忘显露,所谓‘阳善是小善’。 (1my9k5C  
ntT~_Ba8;u  
dJ0qg_ U&  
h "~GaI  
凡恶事显露于外的人,则众目所视十手所指,其恶行不得扩张,所以为祸尚浅。如果人做了坏事还隐藏起来,觉得十分得意,他就加深罪名终至身败名裂,所以说,恶之显者祸浅。 ,/P)c*at5  
E6NrBPm  
l;gj],*  
7f9i5E1  
做善事喜欢显露于外面,使人家知道,功德是小些;在暗中做的善事,功果反而很大。这个道理很奥妙,只有佛家的道理才能够解释清楚。按道理说,做善事显示出来给人家看就不算真善,这里面含著沽名钓誉的心理存在。所以,他的善行不会有多大的效用,也不会彻底去做完善事。反之,要在暗中去救人济世,则其立心为善,必定不计较名誉。地做的善事也必定彻底。所以说,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0aS&!"o!  
Lp?JSMe  
,wvzY7%  
v<qiu>sbz}  
【前集一三八】 z|gG%fM  
$2j?Z.yEG  
H _%yh,L  
9 O/l{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rZBOWT  
d=B DR^/wA  
ix=H=U]Q{  
N7`<t&T@  
5月18日 D9|?1+Kc  
d\{#*{_A  
5wws8w  
cPgz?,hE  
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  ` xpU  
Tpv]c  
"?~u*5  
ages-Z_X  
人不可不修养才智,更不可不培植道德、两者都缺一不可。才与德互相比较,德好比是才的主人,而才好比是德的奴仆。有才无德的人,像一个家庭里面主人被奴仆所欺,制度紊乱毫无条理,终至败家亡身而后已。 &sRjs  
68^5X"OGF  
3g#fX{e_5!  
!hJ% :^ xL  
一般人恃才傲物,就是没有道德以养其身,只知逞能恃才,任意妄为,终亦受到严重的打击。 'r5[tK}  
t,2Q~ied=  
(y xrK  
,^ _aqH  
所以,用人行政必须用才德兼备的人。才能稍差但乃有德之士,不妨用他的德来补才能之不足,将不至于像有才能却缺乏道德的人,把一切的事情弄坏了。 EFg s}BV_9  
A%G \ AT  
jJm g9&^R  
jBvZ>H+w~  
【前集一三九】 @fH?y Z=>  
+AT!IZrB2i  
}m~2[5q%/  
lTh}0t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e( `2  
|# zznT"  
;-koMD!2F  
|$vhu`]Z@^  
5月19日 x>@+lV'O  
n?QpVROo\  
v<`1z?dch  
:  Jh  
穷寇勿追,投鼠忌器 @YEdN}es  
DfCo=  
GoGo@5n(Z  
(!nhU   
奸佞邪智之人侥幸以图上进,为了防止这种弊病发生,在建立法制这方面务必讲求严厉。然而,实行起来又必须求其宽厚。在除恶务尽的原则下,又不能不网开一面。常言说:‘穷寇勿追,投鼠忌器。’总要放他一条生路,叫他自己逃生。不然,如同捉鼠而阻塞了一切洞口,穷急反噬,一切器物反而被破坏光了。 W1UG\d`2  
+r+H`cT@  
kXq*Jq  
Q\DD^Pbq  
凡事勿走极端,总要合乎中道适可而止。天地间的万物,都是一个制服著一个,如螳螂捕蝉黄雀伺之于后,猎人打雀不觉湿露沾衣。 G([!(8&2Y  
1z\>>N$7B  
hkO)q|1  
;rj=hc  
其实,天地造物之妙,虽是互相制服同时也是互相为依的。人食牛羊而牛羊依人以为生,就是这个道理,世间善恶之理,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两面的。如果说除恶而必尽,则恶尽而善亦不能成立了。觉悟了这个道理,也就觉悟了人生的大半。 B(GcPDj(K  
l|[8'*]r!  
@42!\1YT  
QcQ:hHF  
【前集一四0】 7x%0 ^~/n  
C(-bh]J  
ZR3x;$I~4  
q1nGj  
锄奸杜幸,要救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S;"7d  
GA{Q6]B  
3eV(2  
jF'azlT  
5月20日 |xTf:@hgHf  
 4^L+LY  
7]q$ sQ  
}xl @:Qo  
过归己任,功让他人 HgwL~vG  
[1Dg_>lz  
!Z7 ~R sdm  
Ah2%LXdHA  
和别人共同担负过失的时候,那人必定喜悦。和别人共同分功的时候,那人必定发生嫉妒,所谓‘利益在前,人所必争’。人对于争荣誉争报酬,千古以来不知道葬送了多少人的生命,毁坏了多少人的人格。如此看来,与人共患难易,共安乐则难了。 c{Ax{-'R  
XB &-k<C  
VxOrrs7Z  
]Qp0|45=  
例如春秋时候范蠡、文种之於越王勾践,汉代的韩信萧何之于汉高祖,当勾践被吴王打败作了俘虏,文种、范蠡两人与越王共受患难,终于设法使越王回到了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二十年后灭掉了吴国;范蠡明白其患难与共安乐的道理,遂弃官而游于五湖,文种不明这个道理,终于仗剑自杀。其次,高祖的杀韩信、囚萧何也是基于同一个道理,君王之于臣下尚且如此,一般人的彼此争名夺利不能共荣相安,更无足论了。 "-N)TIzLX  
SR#%gR_SC  
lrSo@JQ  
%NbhR(  
【前集一四一】 -4p^wNR  
4=H/-v'&  
5Dy800.B2  
f.gkGwNk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a; Ihv#q  
:v k+[PzJ  
9Q".166  
t-\S/N  
5月21日 LDL#*g  
N~ -N Q  
T x_n$ &   
/hue]ZaQq  
警世救人,功德无量 \^wI9g~0  
#![i {7  
K% <Z"2!+  
^Slwg|t*~P  
有道德的君子虽然不能用金钱救济他人的贫困,但可用精神的力量去感化他人。人们在迷惘的道途上能得一言以提醒,就可以改邪归正觉迷却痴。 T|p$Ddt`+  
c FjC  
%aX<p{EY  
=;{vfjj  
又当人们陷溺在危急困难的情况下,得一语的勉励,教他脱离危难之道,这就是善根,胜于赠送他人财物的恩惠。 2#nn}HEOC  
0;Y_@UVj  
`@{qnCNQ  
ChLU(IPo6  
【前集一四二】 1rV?^5  
BZqb o`9  
(U/xpj}  
!U$ %Jz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Ex0mw)T  
DTdL| x.{  
" [=Ee[/  
K \}xb2s  
5月22日 g eaeOERc  
)gNHD?4x  
0\AYUa?RM  
%D z|p]49!  
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35yhe:$nf  
r4O*0Q_  
;o\0:fzr  
l_LfVON  
人到贫穷不济的时候,就一切廉耻也不顾了,只知贪求食物依附于人,等到有了食物,稍见饱暖,就向更好的地方寻求生活了。 EIl _QV6  
uU`zbh}]L.  
j0sR]i  
\Z^K=K(|  
人人都向丰衣足食的地方集聚,等到这富贵者一旦陷入贫乏,则一般常常集聚来往的人就作鸟兽散了,一切义理人情也都不讲了。甚至在路途中相遇,掉头不顾。这是古今中外的人情通病,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y vUHx  
mp~\ioI*d  
&X^~%\F:2  
$Q|66/S^  
‘蚊蝇逐臭,蚁虫尝甘,而小人则趋于利。’这几句话说穿了人情的通病。人情通常是趋利而忘义,只有君子才不为利益而变节。 ]"^GRFK5  
]?U:8%  
M`umfw T  
nX>k}&^L  
【前集一四三】 ^HKxaW9W  
;w?zmj<Dm  
kX {c+qHM  
U %Aj~K^b  
饥则附,饱则扬,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S\cpCI`  
?x] T &S{  
6^['g-\2  
Y 3[<  
5月23日 L[+65ce%*  
K:P gkc  
+v&+8S`+  
yPm)r2Ck  
须冷眼观物,勿轻动刚肠 rQK2&37-,@  
4;|&}Ij  
bt#=p 7 W  
u=#!je  
君子大多是富于情感,不免热心过度,招致人家的怨尤。所以,不可不以冷静的头脑来考虑事情,然后以理智来判断是非,才不会发生错误。如果感情一冲动,心就把握不住,心爱感情所左右,便会轻举妄动。 .+aSa?h_  
XH)MBr@Fz  
E/_=0t  
c*!bT$]~\  
日本古时候有一个武士镰仓权五郎,他作了源义家军队中的先锋,在战场上冲锋的中间,被敌人的箭射中他的眼目,却一点都不怯懦,他并不取下箭矢,就奋勇把敌人射死,然后倒在草地上。他的同僚将官三蒲为继走到他的身边,想要设法由眼睛里拔除箭镞,于是以脚踏著权五郎的脸,想把箭从眼睛里拔出来,这时候权五郎忽然跳起来要杀为继,为继吃惊的躲开,问他什么缘故?权五郎说:‘武士死于战场是常有的事,但生平还没有人敢用脚踏著我的脸,我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为继领悟了他的语意,深深谢罪,然后跪在地上,将箭由权五郎的眼中取下来。 NF0} eom  
W.o W =<  
XaD}J:Xq  
D?]aYCT  
这个故事是说:君子应以铁石心肠、冷静头脑来担当大事,才不至于有失中正。 $$ \| 3rj!  
R\yw9!ESd  
D6_16PJE  
FFH-Kw,  
【前集一四四】 #(CI/7 -  
~@R=]l"  
8Md*9E#J("  
a+*|P  
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  ~J"*ahl  
yA(H=L-=!1  
yq[C?N &N  
H5/%"1Q  
5月24日 g}' "&Y  
RXgi>Hz  
g9I2SdaJ  
oHu0] XA  
量弘识高,功德日进 E](Ood  
\rADwZm  
 7P]_03  
Old5E&  
古语说:‘德高望重。’又说:‘量宽福厚。’德与量是互相关联的。 " xS",6Sy  
? _[gs/i}  
2hf]XV\  
!e.@Xk.P6  
由于道德高尚而器量才能宽大,器量宽大才能受人尊敬,自己的幸福便可以慢慢增加了。 XXmtpM8  
sBF}j.b  
^l _W9s  
V# w$|B\  
然而,道德怎样才能够高尚,那就要培养高深的学问。有了高深的学问与知识,才对于处世做事具有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识见,做事就不会发生错误,处世也不会过与不及了。 G?=X!up(  
/5suyM=U  
IcPIOCmOc  
*BBP"_$  
【前集一四五】 r tf>\j+  
^fS~ va  
u&bo32fc  
MsX`TOyO!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Qo)>i0  
"v jFL9  
~|Gtm[9Ru  
ctdV4%^{  
5月25日 Dw;L=4F |  
GC$Hp!H  
HnioB=fc  
9+=U&*  
人心唯危,道心唯微 D4n ~ 2]  
fVo)# Bj  
YG?W8)T  
l[Ng8[R  
一灯萤然,万籁无声,这是夜半时分;此时天地寂然,只有枕边一点灯光,这时候正是万事万念俱亡,使人更能安静宴息。到了天光破晓,人畜鸟兽一切动物都还没有起来,才是吾人开始出于混沌时。 |; {wy  
]t7<$L   
`6 lc]r  
rq}ew0&/  
所谓‘混沌初开’,即是天地尚未分明,这时候天地好像鹤卵浑然一团,渐渐的,清气上升而浊气下降,山川草木人畜次第的发生出来了。人当休眠入睡时间,身心都在休止状态,此时既没有善恶也没有苦乐,恰似天地尚未开辟以前的混沌时代,等到一梦醒来,万物还未兴起的时候,宛如初出混沌尚不辨是非与邪正。等到身心一有动作,善恶是非之念就开始发生了。 QS_" fsyN:  
5@Ot@o  
T -C2V$1  
wp.<}=|u  
所以,当著宴寂入眠的时候,或是在混沌初出的时候,要用一念把自己回光返照一下,探索是非善恶因果在何处,才明白善恶是非既不是什么身外之物,它的发生也绝不在于一念未生的混沌初开之时,而是因为人有了耳目口鼻,对于事物才生出来情欲嗜好,然后基于情欲嗜好的取舍爱憎,而有了种种的妄想与分别,因之而苦恼了身心。 C/_W>H_   
vYmRW-1Zxq  
E+>Qpy  
GR O[&;d`  
这样说来,耳目口鼻都是束缚身心的桎梏,情欲嗜好都是使身心陷落到机械中的一种障碍。善恶苦乐本身实有之物,只缘由耳目口鼻所生之情欲嗜好而发生,但是,人又不能抛弃耳目口鼻之情欲嗜好,不能如顽石帖木无情,那么,应当怎样做才对呢?只有在这回光返照的一刹那间,反省觉悟世间一切都是虚幻。 yZ6560(q  
"]5]"F4]  
Aq QArSu,  
&bs/a] ?Z7  
不要为那些而劳役身心,应当自由自在的处于其中。  $C(}  
A(Ugam~}  
z9&$Xao  
|nz,srr~  
【前集一四六】 N}VKH5U|  
%dO'kU/-  
hXbb+j  
lXW.G  
一灯萤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入宴寂时也;晓梦初醒,群动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沌处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而情欲嗜好悉机械矣。 o*I=6`j  
}# 'O b  
Jan73AOX  
O)`R)MQ)  
5月26日 yWF DGk  
mm\J]Cc`  
GJ ZT ~  
/S\P=lcb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8b?{`@V  
OPBnU@=R  
U $X"W'  
io$A Gi  
人能自己反省,其所言所行都能够不离于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取之以为借鉴而加以反省,这样的话,就成修养自己身心最好的工贝了。久而久之 便能进德修业,自能达到圣贤的地步。 N!/^s":  
hM/|k0YV  
MBXumc_g  
8>6+]]O  
反过来说,不去反省自己,反而全归咎于他人的过失,终日看旁人有何过失而妄自批评,这样的人其所做所为都是恶行。不但伤人,且自伤其身。 bb+-R_3Kd  
HWFo9as""v  
q* ?LXKi  
MPT*[&\-  
因此,反省自己的人,是广开众善之门,不能反省自己的人,则恶事日渐增多。善人恶人的差别,只在这反省与否之一念罢了。 VoWlBH  
5R/k -h^`  
^0ipM/Lg  
t~Cul+  
gI'4g ZH  
【前集一四七】 DP &,jU6  
C{-e(G`Yd  
 :=T+sT~  
6*GY%~JbD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宵壤矣。 zg0)9 br  
,~JxYh  
D$I7 Gz,w{  
pDCQ?VW  
5月27日 V ;1$FNR   
DE ^{8YX,  
_rY,=h{+  
(Pbdwzao  
功名一时,气节千载 M7fw/i  
oh:g  
68+ 9^  
yWsN G;>  
一个人的事业和他所作的文章,无论多么成功伟大、优良简练,到了他死之后,这股力量便化为乌有了。只有人的精神可以传之万代而不会改变,精神的伟大便可以使后世的人受到极大的感化。 /b@8#px  
R4]t D|  
o.k eM4OQ  
2^E.sf$f  
富贵与功名随著时代的转移而改变,这代的功名,到了下一代便一文不值。现在贫困的人到了后代子孙也许就变成富贵了。唯有人生的气节,一直到千万年之后都是不变的。 u! x9O8y  
N'i%9SBcg  
arrNx|y  
M@E*_U!U  
由此看来,事业文章功名富贵,与精神气节来比较其价值实有天地之别,所以,君子不可因寻求事业文章功名富贵,而玷污了自己的精神与气节。 NK~j>>^;v  
sD_Z`1  
U<KvKg  
$cSrT)u :  
【前集一四八】 >j|.pi  
%'%ej^s-R  
k3}|^/bHJ  
MU<Y,4/k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y='0)[BD  
ow>^(>^~  
SQ1.jcWW[  
B'lWs;  
5月28日 `QnKal)  
506B =  
@F+4 NL-'P  
4T{+R{_Y1  
自然造化之妙,智巧所不能及 QDF1$,s4i  
[ C,<Q  
q+>{@tP9  
3uZY.H+H  
捉鱼张网,而鸿雁误陷到里面,这封鸿雁来说是多么可怜和不幸。螳螂捕蝉而黄雀伺于其后,这对于螳螂来说是多么的悲惨和危险。 &Op, ?\   
fOdkzD,  
V; Yl:*  
bT|a]b:  
世间的事不仅限于鸿雁与螳螂的事情而已。 u-qg9qXJb  
(es+VI2!&C  
.Xc, Gq{  
?76Wg::  
所谓‘一机之中又藏一机,一变之外复生一变’,天地之大,事事物物,无奇不有,神妙得使人感到不可思、不可议,又岂是人的智慧和才能所能够追得上的。 Wr a W  
"<Dn%r  
o6 'I%Gs  
M-e!F+d{od  
【前集一四九】 w9SPkPkYE  
| Z0?  
\rF6"24t6  
)~rf x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蛙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F@& R"-  
\ |F4@  
E* :!G  
N&]v\MjI62  
5月29日 SsIy;l  
+%OINMo.A  
lF2im5nZ?  
j #f+0  
真诚为人,圆转涉世 ra0:Lg'  
TUw^KSa  
V}. uF,>V  
iKnH6} `?U  
做人必须讲真诚,否则他的言行都不足以使人相信,像一个伪造的假人形,既没有灵魂,又不像真人能够动作。这样的人活在世间也了无生趣,自欺而欺人,久了必定会暴露。 {Kx eH7S  
=!w5%|r.  
rjo/-910  
%[u6<  
其次是过于顽固的人,与人落落寡合,毫无圆转滑脱的通融机趣,这样的人就像木偶,到处都受到人的冷遇,事事都行不通了。 L'BDS*  
yM}}mypS  
GbFLu` Iu  
: ^F+m QN  
所以,处世过于虚伪既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处世过于呆板也一定不受人欢迎啊! CC0@RU  
x%pC.0%  
OL4I}^*,  
+dX1`%RR[  
【前集一五0】 u_;*Ay  
+FfT)8@W  
)@09Y_9r  
{>H#/I8si  
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9f+|m9~2  
an_qE}P  
b'Pq [ )  
rbiNp6AdL  
5月30日 H%t/-'U?  
e^&QT  
A{iI,IFe  
(~:k70V5  
云去而本觉之月现,尘拂而真如之镜明 rlT[tOVAY  
l=8)_z;~D  
~=h]r/b< U  
QZB2yK3]h  
水不遇见风,就不会掀起波浪,自然归于平静安稳,镜子没有尘埃的掩蔽,自然就会现出光明。人心本来是清洁澄澈的,只因为被妄想的尘垢所遮蔽,消失了本来的光泽。只要拂拭掉那些烦恼与妄想,其清净光明的本来面目就出现了。 Q/m))!ikMt  
.;yy= Rj  
M>D 3NY[,  
I+Qv$#S/  
欢乐是不必去强求的,只要能够除去使他本心苦痛的私欲、私见、私利就好了,至于妄想寻求欢乐,结果是内心得不到安稳平静,欢乐也就一点都得不到了。 blNE$X+0|  
kT@RA}  
[HI&>dm=$  
j/4N  
【前集一五一】 a\S"d  
nF~</>  
gP"p7\ (  
jCDZ$W89  
水不波则自足,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7Y^u e  
L]hXAShmb  
%y)5:]  
 *Dtwr  
5月31日 @qmONQ eb  
%VOn;_Q*B  
_ I8L#4\(=  
dya]^L}fL  
一念能动鬼神,一行克勤天地 Zx,R6@l  
G;_QE<V~_  
[SgWUP*  
m(>_C~r GN  
人做事假如稍不留意,就容易招致失败,而遭到不测祸患。所以对于一言一行都不可不加谨慎。 f ZL%H0&  
aDFu!PLB{)  
Ev* b  
|Ak>kQJ(1z  
人有一念不修而犯了上天的禁诫,因一言不慎而破坏了世间的和平,有一事不谨而酿成了后世子孙的祸患。因此,我们不能轻起一念,乱发一言,错做一事。 i#$9>X  
Qna ^Ry?6)  
sUN>uroi !  
"u5Hm ^H  
古德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代兵法说:‘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灭。’这样看来,怎能轻举妄动,草率的用事呢? Y^m2ealC  
I'2:>44>I6  
@/*{8UBP  
6NH.!}"G9  
【前集一五二】 lS]<~  
WJ=DTON  
1{4d)z UB  
LuY`mi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vA@Kb3 ,  
C=(-oI n  
\bYuAE1q  
rGuhYYvK  
6月1日 ((^jyQ  
vzJ69%E_  
3#huC=zbf  
Q W#]i  
情急招损,严厉生恨 F,Y,0f@4U9  
Qw4P{>|Y  
fiOc;d8  
6eE%x?#  
一件事情发生了,想调查彻底颇不容易,在真相未明之前,应当放宽一步任其自然发展,慢慢的终必水落石出;如果操之过急,反而容易引起他人的忿怒和反感,增加求真实结果的障碍。 $ r|R`n=  
X).UvPZ/  
4*MjDb  
8v@6 &ras@  
其次,关于支配他人服从你,如果自己巧用心机施行操纵,反而招致他的不服从。不如听其自然,使对方心悦诚服的遵从。所谓‘以德服人者真服也,以力服人非真服也’,如果只知严厉管束,反而使他顽抗不服,事情就越弄越坏而不堪收拾了。 EW*!_|  
~t[ #p:  
3xef>Xv=  
(Z5=GJM?$  
【前集一五三】 F{)YdqQ  
JL $6Fw;  
+jYO?uaT  
Cnd70tbD )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R5 47  
,/6V^K  
vF"<r,pg  
`?LQd2p  
6月2日 ~fw 6sY#  
^@ s!"c  
B04%4N.g"X  
j*f%<`2`j  
不能养德,终归末节 5w"f.d'  
! utgo/n  
I2kqA5>)j  
m76**X  
把陶土拿来烧,才能成为光滑无比的器皿。把生铁拿来镕锻,才能成为坚硬宝贵的金钢。‘陶镕’的意义也是如此;一切的物质都必须经过锻炼才能有所成就。 zy`4]w$Lj+  
0i\ol9,bf  
~r;da9  
{dvrj<?  
人的节义虽然可以高傲过青云,文章可以妙胜过白雪,假如不是由道德的心锻炼出来的节义和文章,则他的节义不过是自私,文章也不过是普通的,这也许与那侠客的义节与骚士的文章毫无差别了。 SjD,  
FP<RoA? W  
Je_Hj9#M\d  
75i M_e\  
【前集一五四】 k1Zu&4C\  
*bRer[7y  
`q* 0^}  
hPr*< 2mp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镕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 Ag}V>i'  
f Z$<'(t  
}'$6EgX  
;wND?:  
6月3日 #3u3WTk+  
0CS^S1/[B`  
#@H{Ypn`  
EquNg@25W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zMs]9o  
C>7Mx{!H  
t+}@J}b  
(y|{^@  
古语云:‘功成身退。’这是君子之教,当事业全盛时期能毅然引退,自己意足,他人也羡慕不已。平时置身的场所应当选择与世无争的地位,这样去做,不但是自己安全,就是他人也不会嫉妒,实在是‘明哲保身,受人尊敬’的好方法。 Ug^C}".&  
W> .O"Ri  
2n +j.  
.vNfbYH(  
以汉代的韩信、张良与汉高祖谋事来说,就是很好的例证。张良能够明哲保身,功成而身退,僻谷以求仙,终于得以保全他的声誉。韩信不明这个道理,致屡遭贬抑,终于被杀掉了性命。 {YZ)IaqZ  
SFoF]U09  
;=: R|  
I9*o[Jp5  
【前集一五五】 Fp4?/-]  
}Bw=2 ~  
]Vhhx`0  
1~8F &  
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居身宜居于独后之地。 /k<*!H]KSg  
5FqUFzVqsl  
"F>-W \%  
dgd&ymRm :  
6月4日 K4SR`Q  
B) &BqZ&  
7c!oFwM  
OdgfvHDgW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 Uo(\1&?  
WhE5u &`  
j)Kk:BFFY  
7}Z.g9<  
人若想要进德修业,就要处处努力,必须在人所不注意的极微细事情上加以留意。如果认为是小事情而不去做,只注意大的地方不犯过错,小的地方错误重重,且认为小疵不致妨碍大体,那就错了。因为小事往往会变成大事,而大事的结果都是由小事渐渐累积得来。所谓:‘千丈之提,坏于一穴。’这话我们应加以三思。 L W_ Y  
j^KM   
@ :Q] ;rc  
!Y=s_)X  
其次是施恩予人,绝不希望人家报答,世间有些人对人施恩了却使受恩者深深感受到他的压迫。这样一来,‘恩’很可能变成‘仇’了。所以,最好是施恩于不能报恩或是无力报答的人,那才是真正施舍了恩德。 q9pBS1Ej  
N;A1e@bP  
n-,~Bp [  
TC U |k ,  
【前集一五六】 &k\7fvF  
+;#hED; 8  
ERL(>)  
mDip P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meR%);\  
GEA@AD=^f  
':[+UUC@  
v0X5`VV  
6月5日 vb: '%^v  
IK{0Y#c  
ec1snMY  
S) V uT0  
文华不如简素,谈今不如述古 Ec_ G9&  
*bn9j>|iv  
<S $Z  
dge58A)Q  
由人的行为来看,在表面上好像是有利益,但在实际上则有伤道德,贻误终身的事情往往不少。 PZLWyp  
AEPgQ9#E  
4}580mBc  
>~BU<#  
都市上的人多半是生活浮华,举动轻薄,人在都市生活久了,难免会染上不良习气,不如去和山中隐退的老人谈心。官高位大的富贵之门,日子久了也难免沾染坏的习惯,趋向堕落生活,所以不如去和居住在茅屋的穷人相亲近,反而比较有益。 ksDG8^9>]  
TuIeaH%x  
Z> QSZ48=  
FD|R4 V*3  
听街头巷尾的传闻消息,使人动气,名利观念便萦回于心中不去,使情绪紊乱,如果能退居到田舍去听那些樵夫牧童的山歌之乐,心中就悠然自得。其次是谈论批评现代人的言行得失,这也是于人有损于己无益的事。如果人把古圣先贤的立身处世,以及可歌可泣的事迹加以琢磨,于本身的增进学识、修养道德都有很大的帮助,何乐不为呢? 1{o CMq/v  
 =6  
 Ea\a:  
kGc)Un?'{U  
【前集一五七】 V$q%=Sip  
Y141Twjvd  
q>Px   
=AgY8cF!sl  
1}[\@n+b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诣未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GnsW;$*~.  
"j$}'uK<  
Z|8f7@k{|+  
BD4.sd+H,  
6月6日 Q2 rZMK  
G#dpSNV3|  
Om}&`AP};  
"45BOw&72G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 qh.c#t  
F,:F9r?l,H  
e1<28g  
&`>*3m(  
建筑房屋要先打好地基,如果根基不稳固,所建的房屋一定不坚固。人作一番事业,也一定要先建立基础,如果基础不坚牢,事业也随之不能悠久。这基础就是人间不可缺的道德。  }O1F.5I1  
gmLw.|-  
Iu1P}R>C  
WM@uxe,  
有坚忍不拔的道德基础,所营事业必定圆满;如果建立的道德深厚,其功业也必定更加悠久绵长。反之,仅凭一时的利害而互相为用,纵使成功也不过是一时而已,绝不会悠久绵长。这就像建筑房屋一样,根基不稳固的房屋是不会支持长久的。 RtqW!ZZ:H  
zZiB`%  
? erDP8  
"X]u fZ7  
古德说:‘德为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古人为政的基础也在于道德。唯有正德,才可以利用,才可以厚生,然后方可以解决民生问题,所以,一切事莫不是以道德为基础。 r<|\4zIo/  
"9WP^[  
x<ENN>mW1  
Zfb:>J@h6  
【前集一五八】 YRYrR|I  
B=Zo0 p^  
!)\`U/.W  
7#g C(&\A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 aD&10b9`  
P@5^`b|  
;<&s _C3  
x_@ev-  
6月7日 zP9 HYS  
OOk53~2id  
eQ9x l  
W6_3f-4g  
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Hb]7>[L  
M1ayAXO  
^mz_T+UOe  
J,~)9Kh$  
我身和子孙的关系,好比是树木的根和枝叶,根本坚固则枝叶必定茂盛繁荣。根本薄弱,枝叶也就不会发达了,所以身心必须健全,才能期待子孙绵延不绝。 r{<u\>6X>P  
h h8UKEM-  
M?\)&2f[Z  
hCo&SRC/5  
但是,这里所指的‘我身’,并不是肉体,而是体内的心。心正则积德,子孙就蒙受更多的恩惠。如果心执著于妄念,失去了光明,多行不义之事,则沦为社会上的害虫。这种人还天天在神佛面前膜拜,想祈求自己子孙的繁昌,无异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d3{Zhn@  
@+{S-iD"  
7=<PVJ*/  
D8dTw{C  
【前集一五九】 w}(xs)`num  
6*LU+U=`  
u>(Q& 25  
}j:ae \(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10-01
6月8日 5]Ra?rF  
m Zh VpIUO  
NY;UI (<]  
&59#$LyH`%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0>;#vEF*1  
a "DV`jn  
ICTtubjV"  
?.A|Fy^  
《学佛入门》有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也就是说:心即是佛,人人皆备,只求诸内心,勿求于物外。 I>3]4mI*a  
dbuOiZ  
Wu4Nq+  
]p*) PpIl  
我们不要抛却自家的宝藏去向人家乞讨。不要向人自夸所有,人人皆有良知与明德。良知与明德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圣贤君子之道,只是求诸于本心,只是修心养性的工夫高人一筹。 t? A4xk  
F^NR qE  
=qtoDe  
)eFFtnu5  
须知道本无涯,学无止境。如果能在‘格物致知’方面下工夫,则修身正德之道,自然非你莫属了。 )[)]@e  
-5cH$]1\  
w.Vynb  
&v-V_.0(H  
【前集一六0】 }J ?fJ (  
>YBpB,WND  
Z :9VxZ  
by U\I5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成。 oGVSy`ku  
sBb.Y k  
<ut DZ#k  
9$,gTU_a  
6月9日  /8MQqZ C  
w&"w"  
;F""}wzn  
{~^)-^Wt:  
道乃公正无私,学当随事警惕 z;C=d(|nN  
In c:t_  
6)U&XWH0  
~8m>DSs)D  
道德并不是圣人与君子的占有物,乃是一种公共且公开于世的事物。所以垃没有彼此高下的差别的,是人人都可以接近的,是人人都应该施行的。 8-"5|pNc  
NN 6KLbC(  
=b!J)]  
V DKS_n  
相同的,学问之为物,也不是学者的私有物。它好比家常便饭,是人人不可缺的。然而,学问的目的,不仅仅是辨明道理的一种知识,而是希望学问能够实用。 SO<m(o)G2  
kN j3!u$  
dT)KvqX  
o$ce1LO?|N  
当一件事情发生了,人们必须以大学问的工夫去警惕研究,希望在根本上得到一个圆满解决的方法。 DjzUH{6O  
iL_F*iK 5  
7F(F.ut  
yJ8}*Gj&  
【前集一六一】 ~J-|,ZMd  
tt ]V$V  
!1'-'Q@f  
@pG lWw9*  
道是一重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客饭,当随事而警惕。 (Q5@MfK`  
pfZ,t<bE2  
2rCY&8  
UY-IHz;&O-  
6月10日 fHd!/%iG  
r^A#[-VyNP  
'95E;RV&  
Ydh<TF4!  
信人示己之诚,疑人显己之诈 @qPyrgy  
EotwUT|  
@ 9 { %Kn  
pTALhj#,  
忠恕之道,是待人以诚,推己及人;俗话说‘将心比心’,也是夫子的恕道。 >y Bxa)  
F[kW:-ne@Z  
ls24ccOs  
6 r.H8  
所以,我心正直,则相信他人亦必正直,反之我心不正,他人也是如此。我如果信任他人,则以为他人如我的诚实不欺,实际世间的人未必都如我之诚实。只因我一念之诚,相信他人与我一样,则他人亦多少必得掬诚相见,于是互相帮助而事业得到发展。 XU_,Z/Yw_  
lW$&fuDHF  
d{yIy'+0/  
FGwnESCC  
反过来说,我如果一直怀疑人家,以为他人都是欺人骗人,则对方纵然是正直的人,也因为我的猜疑而不能接近了。这么一来,自己形成孤立,大家离心离德,结果所做的事业没有不失败的。 ,xYsH+ybA  
9c6GYWIFt&  
3_MS'&M  
(.,'}+1  
【前集一六二】 IE)"rTI)b  
$% Ci8p  
1 /2V.:bg  
/> 3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qlP;  
4Oy.,MDQP  
>7nV$.5S  
K3rBl!7v  
6月11日 S\9t4Ki_'  
{OO*iZ.O  
"J pTE \/  
A~S L5h  
春风育物,朔雪杀生 (/U)> %n  
ahNX/3; y  
A<SOT>m]  
KQ4kZN  
心胸广大人、情厚重的人,如同春风薰化万物,所接触到的都是生生之机,其所感应者都是和和之气,草木欣欣向荣,万物生长发展。其人如冬日之可爱,人们都愿意与他亲近。 ACigeK^C}E  
kS+r"e .TM  
_ktK+8*6`  
Dxt),4 %P  
反之,性情残忍、刻薄多疑的人,如同秋霜,草木接近没有不枝枯叶脱,这样的人还有谁敢和他接近呢? ;8*XOC;[  
Jcz]J)|5v  
_8Nw D_"  
UzgA26;  
所以,‘待人接物’应当如春风之和,而不当知秋气之肃杀。 r$GPYyHK  
9- xlvU,o  
Ot`LZ"H:  
XM6".eF)M  
【前集一六三】 A%Bgp?B  
*jM_wwG  
=db'#m{$  
C8IkpAD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fJN*s  
,3Wb4so  
J~Cc9"(  
rv9B}%e  
6月12日 d/D,P=j"  
 hv+|s(  
b?_e+:\UV  
BBHK  
善根暗长,恶损潜消 Fe!D%p Qv  
#z ON_[+s9  
{=3J/)='  
XE_ir Et  
做善事不见善报,如草里长冬瓜,善根暗长,慢慢的自然壮大。做恶事不见恶报,如庭前积雪,春天一到必定暗自消失。 EL^8zyg%%  
oZTgN .q  
@j O4EEe:  
>i "qMZ  
又如做善事的人不见善报,也许是因为祖先有了余殃波及他这一代,或是还要延及他的子孙,因此应当不断积善修福以补偿善行的不足。又如做恶的人不见恶报,也许因为他的祖先尚有余庆,荫及了他这一代或还要庇及他的子孙,等他的余荫完了之后,如果他仍然怙恶不悛,则必定要受恶报。 OT%0{2c"]  
x_*%*H  
f UC9-?(K  
jY7=mAd  
【前集一六四】 \K}-I  
eR:b=%T8  
YT>KJ  
qG<7hr@x]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东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 9\HR60V  
vr=~M?  
|% z ^N*  
-?s&pKi  
6月13日 *LANGQ"2(i  
U{6oLqwq3Y  
4&QUh+F  
bEm7QgV{X  
厚待故交,礼遇衰朽 U-i.(UyZ  
"~F3*lk#E  
0ZMJ(C  
j5Qo*p  
人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毛病,易于亲近新交的朋友,而疏远旧日的朋友,所以我们一旦遇到故旧之交,切不可忽略或忘记,一定要更比以前还要亲切相对。 |EKu2We*  
#05jC6  
nq"evD5  
YEv%C| l  
人在一般人前,多表示自己是光明磊落的,但在人所不见之处就容易胡作。我们应当在暗地里比明面上,以还要光明正大的心迹来处理事情,不要认为在人所不见之处就任意胡作妄为。无论任何时候,也要不计其私才好。 H`~;|6}]n  
62)d22  
E@-ta):  
JK]R*! {n  
我们对待老朽的人,应当比盛旺的人更隆重,才是敬老扶弱之道。 MtS3p>4  
e  ^Ds  
b_TS<,  
Lxv6!?v|  
【前集一六五】 ~vH k&r]|  
j9d!yW  
}pVTTs`  
=-NiO@5o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越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sIy  
(a@?s$LG  
aTd D`h  
O}Hf 6 2"  
6月14日 {`(>O"_[Q  
'fx UV<K&  
`0ZZ/] !L  
mMSh2B  
君子以勤俭立德,小人以勤俭图利 Xd<t5{bD!  
V8WFQdXc  
f$.?$  
ZE?f!ifp  
所谓‘勤勉’,本来就是为人之道,是实行道德仁义所应当奋勉不懈的一种行为,然而,世人竟误认为勤勉是增殖财货以达到富贵荣华必经的手段。所谓‘俭约’,本来是对于增殖财产、图谋利润的一种淡泊行为,世人误认为存贮财货冻结不用是一种俭约行为,竟为他的吝蔷行为作辩护。 Fk "Ee&H)(  
k'T^dY&c  
lhH`dG D  
ST5V!jz  
世间事大多是如此,本来为君子保身之守则,竟成了小人图私利欲的工具,比方说春秋时候有欧冶子制成的千将莫邪雌雄二剑。这剑用在名将完成了克敌致胜的功业,这剑要是落到坏人的手里,就变成了杀人越货的凶器。 (@r `$5D.b  
#*9-d/K  
0p(L'  
b0v:12q  
同一种东西,有两面不同的用法,因此利害也就不同了。 T f4tj!t-  
>(r{7Qg  
JTU#vq:TY  
)@gZ;`n  
【前集一六六】 |&3x#1A  
6Wj^*L!  
WOLuw%  
D}3T|N  
动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贫;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矣! ^Hrn  ]  
_;1}x%4v  
<eN_1NTH_  
`F t]MR  
6月15日 Pq9|WV#F5/  
m8R9{LC  
R=Zn -q  
 YZc>dE  
学贵有恒,道在悟真 t?c}L7ht  
WWKvh  
0NDftcB]  
'1?\/,em  
‘不退之轮’,轮是**的意思。如来说法,摧破众生的执迷邪见,转成广大正见,如车轮辗过的地方,邪见都被摧毁辗破。所以,佛家所说的‘**常转’,又叫‘不退转轮’。此处所说的不退转轮,是‘唯有前进而不后退’的意思。仅凭著一时血气之勇的人,做一件事将起始就突然终止去做别的事情,这样忽做忽辍,绝不是出于本心的坚持,当然无法持续到永久。 <TGn=>u  
hR#-u1C  
n">u mM;Eh  
h `}}  
如来说本智的光明是永久燃烧而不灭熄的,所以用‘常明之灯’来比喻它。如果仅仅从情识之中来分别道理,则有时解悟,有时迷惑,终不能大彻大悟,所以说,从情识之解悟者,终非常明之灯。 tVuWVJ4M  
+Hvc_Av''  
O7d$YB_'  
j/`94'Y  
【前集一六七】 : _e#  
3_Cp%~Gi-_  
>Fio;cn?  
IW=cym7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 qfY5Ww $8  
S$TmZk=  
G!w"{Bk?9  
Jn:ZYqc  
6月16日 $YxBE`)d-  
5 @U<I  
vo>d!rVCV  
2H71~~ c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se|]t7X  
]aP= Ks%  
-fhN"B)  
m>USD? i  
古人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人有了过失,总要原谅宽恕,不应当严厉的责备。但自己有了过失的时候,一定要严加改正,不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务必真正改正方可以。 o#) {1<0vg  
'c2W}$q  
6+r$t#  
L86n}+ P\  
自己有了困苦不堪的事情,要尽力的加以忍耐,但是遇到别人有了困难的时候,则要毫不犹豫的加以援助,使他的痛苦能够解除,能够这样做,道德才算是有进步,事业才能够成功。孟子所说‘舍生取义’的道理就在于此。 :B3[:MpL}  
)?+$x[f!*  
P-F)%T[  
d->|EJP  
【前集一六八】 ;!:U((wv  
fjvN$NgVs  
valtev0<  
'z76 Sa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x{D yTtX<  
B9p?8.[  
*I}`dC[  
w=b)({`M  
6月17日 DPi_O{W>  
X%yO5c\l2  
BA\/YW @  
HhO".GA  
为奇不为异,求清不求激 =*p/F  
4iSa7YqhBT  
;&H4u)  
h(WrL  
一个人如果能够弃舍名利之念,当然是很可贵的,是与众不同的人。 f{SB1M   
YK|bXSA[  
^u 3V E  
hW{j\@R  
如果一个抱名利之念的人而好做与常人不同的言论与行为,就不是奇人而是怪物。 x.Q&$#  
rG,5[/l  
V_plq6z  
O=u1u}CP?  
处于污浊的世俗之中,其心却不被染污,这种人像莲花的性质,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这就是清净洁白的人。如果心存世俗之念却又断绝与世俗的来往,藉以表示自己的清净洁白,便不是真正清净廉洁的人。 * #TUGfwy  
\*=7#Vd  
pr%nbl  
u2 `b'R 9  
【前集一六九】 y:v,j42%  
6e&>rq6C  
eQQ>  
AwQ?l(iZ"p  
能脱俗便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 v\(2&*  
g{5A4|_7  
f/CuE%7BR  
cwGbSW$t  
6月18日 `/Y{ l  
Df3rV'/~  
R8.CC1Ix  
Y@PI {;!  
恩宜自薄而厚,威须先严后宽 2NB L}x  
q^6+!&"  
eh"3NRrN  
DxJX+.9K9  
对人施恩,应先从少量慢慢的增加。如果先前对人很厚道,慢慢的减少了分量,则受恩的人不但不加以感激,反而因冷淡而生怨恨。 `^lYw:xA  
m&|`x  
~|<m,)!  
uc|45Zxt  
上对下应先严而后宽,如果先宽而后严,在下者怨恨在上者苛酷,心中并不倾服。 SNY~9:;]f  
EbqcV\Kb  
}NsUnbxT  
{3&|tk!*  
所谓‘恩威并济’,是在上者、在下者表示威严,同时也对下施予适当的恩惠。另付威严而无恩惠使人不服,表面忠实而内里多行不义,则使人抱怨而去。如果只施恩惠而无威严,则受恩者对他失却尊敬之心。于是,在上者命令不行紊乱了统制,这与无恩招怨同样有害。但威严也不可以过度,大抵在上者以大分恩惠、四分威严统御部下,就可以达到恩威并济了。 x W92ch+t  
9cJH"  
%vBhLaE  
4DTzSy:x  
【前集一七0】 Wh&8pH:  
ETB6f  
j(~ *'&|(  
4b:s<$TZ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m*mm\wN5  
NV#FvM/#"  
qc-mGmomL  
IgC}&  
6月19日 ^B+!N;  
-,["c9'3  
j;+?HbL  
SXt{k<|  
心虚意净,明心见性 =|=.>?t6Z0  
29reG,>  
t=xOQ 8  
1Z,[|wJ  
心、性、意三者俗语叫做‘心’,但其实有点区别,‘性’就是万物之性,也可以叫‘天性’,只有彻悟的人才能够照见本性。所谓‘心念’也就是本性的作用,所谓‘意识’也就是心的驰聘与奔走。本性好比是主人,心念是经纪人,意识是受命的伙计。这三种东西虽然在人身里面发生作用,结果仍然要看主人的本性。当心中空寂一事也不想的时候,就会显露出本性来。假如善恶是非、取舍憎爱的各种念头不能熄灭而想要彻见本性,那宛如‘镜中看花,水里捞月’,是绝不可能的事。 Wa?; ^T  
] Eh}L  
hTwA%  
`%j~|i)4  
当意识净化,不破妄想与烦恼污染的时候,心念自然澄清了,假如意识不清而妄想寻求心念的清明,那就恰如在有尘污的镜子上面想要见出镜子的光明,也是绝不可能的事,因此悟道见性,必须先明了心念,明了心念必须先清净意识。 `)QCn<  
5aa<qtUjH  
GIAc?;zY  
+S=Rn,  
佛家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道理也在此。 k^OV56  
H OBP`lf  
u a\,->  
}6 K^`!  
【前集一七一】 3"{.37Q  
~,2/JDVJ5-  
x|{IwA9  
k#5}\w!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未明心,如索镜增尘。 5^j45'%I  
D0BI5q  
l9M0cZ,  
?ByM[E$  
6月20日 kHqztg  
vp.ZK[/`  
wM|" I^[  
;}'D16`j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t3+Py7qv  
Ve 4u +0  
@&} q} D  
9+keX{/c  
我身位居于高官高位,人们尊敬我的德高望重,多半是尊敬我身上华贵的衣服,与其说是尊重人物,不如说是尊敬地位。 K).n.:vYZ  
~ Uo)0  
TFuR@KaBR  
OaL\w D^  
我身的地位在低贱的民间,人们都对我轻视。某轻视者不一定是我的人格与德行,多半是轻侮我身所穿的布衣草履,因而侮辱了我的身分。 \.g\Zib )  
~gu3g^<0v  
Sua[O$  
m:hY`[ f6  
由此看来,在高官高位之时,人对我的尊敬并非真实,所以找也不必太喜欢。又我在民间,人对我的侮辱也并非真实对我侮辱,所以我也无须发怒与计较。 uWrQ&}@  
}E_#k]#*  
kEd@oC  
\Y}3cE  
从前有一个和尚穿著破衣服托著钵向一个富豪之家化缘,这富豪对他非常轻视,连一文钱都不施舍给他。后来这和尚换了金色灿烂的袈裟又到富豪之家化缘。富豪把他请到内堂,供养一桌富盛的素斋。并且布施了很多钱。和尚于是把袈裟和衣服一起脱下来,放在床上,把素斋和布施的钱都供奉在袈裟和衣服的面前,而他自己连手部不触一下。主人觉得很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和尚说,施主今天的供养不是供养小僧 是供养袈裟和小僧的衣服。所以,我把素斋和怖施奉献到袈裟和衣服的前面,叫他们享受施主的盛意。主人于是大感惭愧,连忙请和尚恕他以前的失礼。 0T>H)c6:\  
kD}Y|*]5-5  
&  =/  
wRrnniqf8  
以上这个例子,说明了尊崇权势而轻蔑贫贱是愚蠢的行为,而和尚以巧妙的说教警戒富豪的愚痴。 5?Wto4j  
Lq>&d,F06)  
pZU9^Z?~6  
Dn>%%K@0  
【前集一七二】 C^ )*Dsp  
|g3?y/l  
'u` .P: u?  
*~/ OOH$"  
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N&[D>G]>v  
?,yj")+  
X(7qZ P~  
)3(;tT,$}^  
6月21日 [2|kl l  
^3hn0DVQ  
mYU9 trHV  
_uJ"m8Tl  
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ZTr  
iS?42CV  
;us%/kOR  
yObuWDA9  
古人认为人既是万物的灵长,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Me}S<  
"HYQqNj?Z  
a5G/[[cwTV  
yAN=2fZm  
所谓‘人道’也,是帮助天地发育生生不已的机用而生的,人类也就是这生生发育的根本,所以应当对于万物怀有慈悲心。 [p=*u,-  
~n/ $  
h!m_PgRSs  
M?/jkc.8H  
如果人类没有这种念头,就是无情无义的东西,与土木无异,也不过等同行尸走肉了。 # 6! 5 2  
vF?5].T  
3<F  </  
,<A$h3*  
【前集一七三】 I=;+n-  
7n90f2"m  
{-A^g!jT&  
n$[f94d=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x/T&67k  
we#wH-  
FW"^99mrnb  
4^<6r*  
6月22日 Er k?} E  
#oJ5k8Wy  
Va$Pi19 O  
``A 0WN  
勿为欲情所系,使与本体相合 ` gW<M  
Jl "mL  
H_?o-L?+  
B>Wu;a.:L  
人心的本体是一个小天地。我心生出了喜悦之念,天也就现出景星庆云。我心生出了忿怒之念,则天也就降下雷雨风雹。我心生出了威严之念,则天就表现出烈日秋霜的景色。此所谓‘上应天象,下应人事’,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CZUKG  
6'W[{gzl  
JH7Ad (:  
G Xt4j  
这喜、怒、慈、严四种念头,好像是天有四时景象,对于心体来说缺一不可,一切都是必要的现象,此四者是一致协调的,随起随灭过而不留,所以人心也是一样。但上天是都能作用在适当的时候,故人蒙上天恩惠而化育生长,绵延不绝。 StI1){Wf  
Z@gnsP N^r  
{m`A!qcD|  
$F .kK%-*  
【前集一七四】 t!K*pM  
%{;Qls%[t  
OMk5{-8B  
kw`WH)+F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S^Au#1e   
U=8@@ yE  
B-d(@7,1  
RwVaZJe)l  
6月23日 VGqa)ri"  
3gQPKBpc  
b6E<r>q  
D=TL>T.b f  
无事寂寂以照惺惺,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C>Is1i^9  
",>H(wJ8  
iRi{$.pVJ  
1|8<H~&  
人在周围的环境没有什么变化的时候,心就像在睡眠时候一样,心体的运用也非常迟钝。心虽如此安静,但若和外界的事物相接触,则如同明镜般映照出来,绝不使外界的动作有所逃脱。如果不能以静寂来照见的话,心就陷于昏冥欲睡的状态,对于一切意外事件的事理,都不能灵活敏捷了。 oR p:B &  
joul< t-  
)IT6vU"-yd  
 U.T|   
反之,当我们遇到意外事变的时候,心就忙乱不易控制,这时候一定要求其心平静、沉著、警觉,以理智冷静的头脑去应付。 H.G!A6bd  
x7T +>  
O--7<Q\  
V,EF'-F  
总之,心之为用在闲暇之时,不可任其昏冥而入于眠睡状态。在有事之秋,也不可狂乱慌张,始可免除错误。 wve=.n  
I?Q+9Rmm`J  
^zEE6i  
A-CUv[pM  
【前集一七五】 tZ2e!<C  
2AVc? 9@  
^/Sh=4=G  
irTv4ZE'+l  
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M`D$!BJr  
 uIMe  
?*r!{3T ,u  
hY<{t.ws  
6月24日 x|eeRf|  
X5g[ :QKP7  
@tRMe6 4  
d77r9  
明利害之情,忘利害之虑 T}7uew\v0<  
T@^]i&  
P%X-@0)  
+ E"[  
古谚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置身于事外的旁观者,才能够虚心平气来评议是非,辨别利害,所以他的判定是正确的。反之,置身于事中首当其事者,应当忘掉利害的念头而能一心一意的处理,才可以使事业有所成就。 ;HOPABWz)  
jw6Tj;c  
zGc(Ef5`M6  
Hoz56y  
一个国家立法机构是评议政事的,而行政机构则是实行政事的,但是立法机构如果被行政机构驱使,或是行政机构受立法机构过分牵制,则两方面都不能够善尽其职,而使政治改善势所不能。 0"[`>K~7a8  
;LJ3c7$@lf  
wHsB,2H  
%IBL0N QT  
这就是如上面所说的一样,立法者虽然是居于超然地位,但应当熟悉事务内中的利害情形,而执政者虽然是居于当事人地位,但应当忘却利害的顾虑。能够这样做,是一秉大公出于至诚,一切政事才能完满而无阻碍。 LZ*R[  
p SN~DvR  
jJwkuh8R  
y,+[$u7h  
【前集一七六】 !F!3Q4  
``?6=mO  
>qT' z$  
4}KU>9YRA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3]E(mRX  
JhR W[~  
R_D c)  
1K|@ h&@  
6月25日 (*l2 ('e#@  
< 8(?7QI  
& 7Q H^  
k3@HI|  
操持严明,守正不阿 kRIB<@{  
EH`0  
qg,Nb  
@Z\2*1y6  
君子得志的时候,处于国家的枢要地位,要使威权行于天下,那就当操守严明,心气和易。要守正不阿,勤勉修身,以天下为己任。不稍放纵,不事营私,不结小人,不邪恶,执法公正无私,做事必须无过与不及,能够如此做,不致有‘近恶浊,以招腥擅之气’或触犯小人受不必要之气的祸患。  [EHrIn  
:\V,k~asl  
DpL8'Dib  
lUh*?l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政治理想,才能成为庙堂之器。这实在值得后世执政者效法。 6 o[/F3`  
CdhSp$>  
}WP-W  
T<jfAE  
我们做事必须要有防患未然的精神,凡事必须有了预备才能够免去后患。怎样才能做到以上的地步,还是要由正心、诚意、修身、正德方面下手,更必须言出必行,才可以担当起政治上重责。 .?#uxd~>  
J l7z|QS  
@eQld\h'  
,9/5T:2  
【前集一七七】 Q 2~5"  
?=|kC*$/G  
<lFY7' aY  
dhR(_  
士君子处权门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安和易,毋少随而近腥檀之党,亦毋过激而犯蜂之毒。 f?0s &Xo  
RLKj u;u  
P%o44|[][  
{tzxA_  
6月26日 A'eAu  
Sr y,@p)  
dl/X."iv!  
A_r<QYq0|  
浑然和气,处世珍宝 -ID!pTvW  
F ! )-|n}  
,hE/II`-d'  
I($,9|9F  
有学问的人往往被无学问的人耻笑,有道德的人往往被险诈的小人排斥,有道行修养的宗教家往往被欺世的假慈善家诽谤。世间往往是认假而不认真。但是真正达到学问渊博、道行高深的学问家、宗教家们,他们绝不说一句骂人的话,看起来也绝不受他人的注意,这是和气不露头角,居身处世的最好办法。 $N.`)S<  
ujx-jIhT_  
cCng5Nq,c  
|>s v8/!  
以节义为外表的人,绝不是真正的节义。以道学为号召的人,也绝不是真正的道学。所以,标榜节义反而因节义受社会人士亵渎,以道学为号召的结果是反受世人的批评和嘲笑。 x1DVD!0~{  
 ~u/@rqF  
NV!4(_~  
9A;6x$s  
君子不标节义、不榜道学,只是审慎而不做恶事,亦不立善名受世间的褒扬。因此,只有浑然和气不露锋芒,才是处世之道、度世之宝啊! 9.Ap~Ay.  
3hJH(ToO  
@6%gIsj<H  
<3#<I)#  
【前集一七八】 tBl#o ^  
jyjQzt >\  
rdI]\UH  
Nu. (viQ}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10-01
6月27日 QK'`=MU  
\P5>{ 2i  
!+=Zjm4L  
)]tvwEo  
诚心和气陶冶暴恶,名义气节激砺邪曲 ,FY-d$3)  
yz8-&4YRNd  
)ib7K1GJ  
O%prD}x  
人性本是善良的,对于任何邪僻奸恶的人,都可以用方法引导、感化,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为恶,并且可感化向善。比方对于虚伪奸诈的人,要诚心诚意的对待,使他感动得改变欺诈的行为;对于粗暴不讲道德的人,我们要以温和的心情相接触,就如焚名香以去恶臭,其暴逆之性就必定融化于和平气氛之中。 CQ$::;  
}E,jR=@  
d4% `e&K]'  
UDVf@[[hN  
对于为一己的私利私欲而欺心的人,我们要给他名誉、义理与节操,使他本心恢复到善境,用这样的作法,既不损人性,又合乎人的心理。能用适当的工夫,天下的人都能归于教化而成善行。假如是以善心而不能去其恶行,那就是自己的德溥或是热心不足。 KS?mw`Nr  
h)^dB,~  
keaj3#O  
8s~\iuk  
在日本史上后三年之役,源义家杀了敌人安倍宗任。俘虏了他的弟弟贞任,义家赦了他的罪过,命贞任为他的近侍。贞任心里打算替哥哥报仇,义家对于此事或许明知而不问,丝毫也不加警戒。贞任想要杀掉义家的机会很多,但是见了义家的威严。踌躇而不敢下手,经过一年,有一天义家外出,只有贞任一个人随侍,他在义家的后面走著,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k06xz#pL  
Rnzqw,q  
Q g$($    
\WiqN*ZF  
几次想要拔刀杀掉义家,但看见了义家温和慈祥的态度,还是忍住不下手。等到义家回府之后,贞任审然觉悟,向义家自首请罪,义家安慰了一番并未加以责备,贞任此后对义家更为心服,就终生效忠于义家。这故事证明了和气足可薰陶暴戾。 z'_&|-m  
](_{,P  
3;y_qwA  
zuk"  
【前集一七九】 @81-kdTx  
#UBB lE#  
GKiq0*/M  
Q js2hj-$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薰蒸之;遇倾邪私曲的人,以名义气节激砺之,天下无不入我陶冶中矣。 ]GQv4-y  
D DQs42[  
OI*ZVD)J  
KS b(R/T  
6月28日 I/Sv"X6E  
V@$GC$;  
~:T3|  
Wx}M1&d/J  
行至中点,一省吾身 /8=:qIJYA  
MF&3e#mdB  
*wV iH  
zIP[R):3&U  
6月29日 Cy<T Vk8  
{d^Q7A:`  
mm_^gQ,`  
 SOhSg]g  
行至中点,再省吾身 T~s&)wD  
"Ys_ \  
=x=1uXQv5  
"!xvpsy  
6月30日 4pLQ"&>}80  
8n;kK?  
ok%EqO  
Tku /OG'  
行至中点,三省吾身 `<S/?I8  
9!5b2!JL  
C5>{Q:.`e'  
xR *5q1j  
7月1日 U&,r4>V@h>  
?6 8$3;  
EfFj!)fz  
CFD*g\g<*  
和气致祥瑞,洁白留清名 2_Pz^L  
Y=5! QLV4  
g4zT(,ZY  
`x2fp6  
‘慈悲’两个字可以解释为‘慈悲之心’,人有慈悲心,便有非常大的力量。所谓‘酝酿两间和气’,是说可以制造出天地之间的温和气象。从前有一个学生,周游西洋各国。看见买卖奴隶的事情太不人道,把人当成下等动物看待,实在觉得残酷。于是,他主张解放奴隶。各国人受了他的感动,全都开始实行解放奴隶。 \k|_&hG  
issT{&T  
jA A'h A  
2~#ZO?jE6  
‘寸心’是说人的心在胸中只有方寸之大,古语说:‘一心洁白,留方千古。’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名叫杨震的人,夜间有人给他送贿赂,说这件事谁也不会知道,请他收下,杨震当即告诉行贿的人说:‘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何可以说谁也不知道?’所以,杨震四知的清廉洁白名誉,乃得传之于后世。 se~ *<5  
iSOD&J_  
''$` ;?t>  
NnJ>0|74g  
总之,人的一念至诚,可以动天地,所以我们应当勤去恶念而常起善心。 PXOrOK  
M7`UoTc+>d  
dD[v=Z_  
uOyLC<I/  
【前集一八0】 K{, W_ ^  
h{Oz*Bq  
+`Q PBj^  
H% *~l  
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t9-_a5>E\}  
(nkUeQQ N  
(jp1; #P!  
`Mo~EHso.  
7月2日 EZ:I$X  
*raIV]W3  
zi?qK?m  
j)6@q@P/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p +u{W"I`  
=_#ye}E  
Xulh.: N}  
1.hOE>A%  
在世间,有奇言异行的人不知作了多少惊怪骇人的事,他们为了使人家知道他们的不平凡而想扬名于世,当然很好。可是,从古至今又有几人可以安全度世,全了性命呢? ZkJY.H-F  
fMWXo)rzj  
`l HKQwu  
OU0xZ=G  
所以,言行怪异是涉性的祸根所在,只有道德才是合身保家最好的方策。以前庄子的混沌比喻不过是警世的一种寓言,人在混沌时期的无为无事,当然就无伤人之本性。 /V#MLPA  
^% ~Et>C  
==jkp U*=  
Jm{As*W>  
太古时期的人大都很长命,到了后来人的智慧日渐进步,与外界接触更多了,于是变化多端加深,终于夭折了寿命。因此,只有与世无争,免招了忌不讨人厌,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_iH4< #>  
rnzsfr-|(2  
5pNvzw  
sW>P-  
【前集一八一】 +~R.7NE%  
sRkz WMl  
Hl%+F 0^?  
UQC'(>.}  
阴谋怪习,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祸胎,又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召和平。 rXHHD#\oF  
*X-~TC0 [  
]pM5?^<~  
kw*Cr/'*  
7月3日 -~rr<D\  
? RrC~7~  
?X8K$g  
M]8eW  
忍得住耐得过,则得自在之境 &lXx0 "-$  
73! x@Duh  
fzGZ:L  
Nlf&]^4(0  
古人说:‘登高涉险,临深履薄。’这个时候就要用上‘耐’这一个字。不仅是登山踏雪需要这一个‘耐’字,同样的,你接触阴险的社会,有高低障碍横 互 在眼前,如果你不能坚持住这一个‘耐’字,很少有成功的。如果忘了这个‘耐’字,就立刻跌到了深山幽谷棘丛中,遭遇到丧身的危险。 0C9QAJa  
9hz7drhR;\  
F M@W>+  
Ep v3/ `I  
从前有一农人,他家的后面有一座山崩塌了,他每天把后面山上的土运一些到他家前面的水塘。有一个有知识的人看见了,就对他说:‘你每天运这些土的目的是什么?’农人一面擦著脸上的汗,一面说:‘我用山崩了的土填满前面这个池塘,将来山也变成平地可以种田,池塘则变成菜圃种菜。再撒上一些麦种,一年的食粮也就不虞匮乏了。’ T }8r;<P6  
n@ yd{Rc  
2vW,.]95M  
NO0[`jy(  
这个有知识的人笑了起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你这是在说梦话。恐怕你日以继夜不停的工作,这一生恐怕也不会填满,我看你还是早早停止这个工作吧。’ (rY1O:*S  
8V53+]c$Y  
AW{/k'%xw  
z- {"pI  
这个农人摇摇头说:‘也许你说得很对,但是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能够忍耐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在我这一代即使不能成功,可以由我的儿子继续来工作。儿子不能完成,再由孙子那一代来工作。’ *;\ K5  
?(`nBlWQ5  
I?:+~q}lZr  
]aL  [  
有知识的人听了这话不禁愕然:‘你说的话简直是荒唐,和你这样的人说话,是自白的浪费了时间。’说完就气愤的走了,而农人仍然头也不抬,照旧做他移山填池的工作。 \8C*O{w  
g-TX;(  
5 \.TZMB  
j*3sjOoC  
看了这一段故事之后,应当效法这农人的作风,还是听从有知识的人的说法呢? &H p\("  
U_zpLp m^  
*$WiJ3'(m  
$[^ KCNB  
我想还是应当效法农人。不是吗? a#^4xy:  
Jn^Wzn[q  
$F /p8AraK  
SqT"/e]b'  
【前集一八二】 .+ yJh  
FdK R{dX}  
01SFOPuR%(  
T_;G))q'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吋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坠入榛莽坑堑哉? .q;RNCUt  
D$^7Xhk  
8xGkh?%  
ogh2kht  
7月4日 \gPNHL*  
1{uDHB  
1<Ztk;$A  
Z!5m'yZO  
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zqE8PbU0M;  
-%QEzu&  
}M"'K2_Z  
|RbUmuj  
凭一人的事业功名与天齐,或者是诗歌文章光海内,到头来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游戏人生。 rj`.hXO  
\2LA%ZU  
khO<Z^wi[  
|H|eH~.yg&  
所以,这些由外物而建立的人生,都是止于人间一个短短的时间而已。吾人最可尊敬的东西不在身外,而在于本心。如果人心的本体不受污秽,像玉石一般清莹光辉,就是不建功立业、不作文章,也是堂堂正正的做人。然而,世间许多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被外物夺了他的心,这真是可怜之至。 V'| g  
a!6OE"?QQ  
y O9pEO|W  
>Gu>T\jpe.  
禅宗修佛之道是直指其心而不求物外,所谓‘明心见性于一念之间’就是必须先觉悟心体的本真,才能达到圆觉真知之境,修佛的方法,莫过于禅宗最为直截了当。 ^/RM;`h0  
Vm5P@RU$w;  
R/KWl^oNj  
:-jP8X  
【前集一八三】 Z#E#P<&d  
E(K$|k_>  
<a/ZOuBzZ  
Jut'x A2Dr  
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 'kONb  
(V |q\XS  
0BU:(o&  
qi5>GX^t]b  
7月5日 $EHn ;~w T  
'&L   
z%-"' Y]  
/U Rj$ |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eD~FNf-]  
?9.?w-Q'  
# JT%]!  
X]qp~:4G  
当你在事务繁忙的时候,要想忙里偷闲,就得先在闲暇的时候找一个机会,也就是说,在平常无事的时候,要把心安置好,有寄托的地方,然后,在忙里才能不乱方寸而有悠闲时间。当你在喧哗闹乱中,想要取得一个寂静的境界,就必须先要在寂静当中立住一个中心主宰,也就是把自己的心紧紧的放在主宰万物上;要使心不受外界的影响,否则心随物动,心就要见异思迁,心就要随事而变了。 L bK1CGyA  
|D_n4 #X7u  
ri.|EmH2:D  
T?$?5  
英雄豪杰在战乱中,每能当风高歌对月吟诗,其心显然犹有充裕的境地。伟大的人物临生死之变的时候,心不稍动,反而悠然像平时的料理事务。这都是掌握住良机,建立一个主宰,才能达到这一个境界。 C3`.-/{D"  
Lm2cW$s  
hD~/6bx  
gQzF C&g  
【前集一八四】 9bYHb'70  
G37L 9IG-M  
er}'}n`@q  
!ilDR<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困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X=RmCc$:  
4 w  
_3?xIT  
W2V@\  
7月6日 +/^q"/f F  
TOP'Bmb  
< 2 r#vmM  
2/W0y!qh1  
为天地立心,为子孙造福 2Uw}'J_N  
ntUVhIE0  
TuPxyB  
= ~R3*GN  
心体是一个小天地,它和大的天地是相融合的。为了完成这天地应有的使命,人应当体会到我心即是另一小天地,所以应当为天地立心。 ]7ZC>.t  
.oOt(K +  
R(#;yn  
/IR5[67  
为天地立心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是不受外物的引诱而泯灭本心;第二是不要苛待他人到不堪忍受的痛苦程度;第三是役使万物要任其自然,不可以过用超越了限度使其力全消。此三者即是人天地之心,人若能善为体会运用,就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0R{R=r]  
o`]FH _  
G5@@m-  
_34YH5  
不昧己心的人,心地一定是光明正大的;不尽人情的人,热情一定是充沛有力的;不消耗物力的人,则一定爱惜物力。心地光明的人,则公正无私;热情充沛的人,则人情厚重;爱惜物力的人,则不怕缺乏。此三者可使大地立心、民命安稳和万物生息。这不但可以使现在的生活美满,也可以为将来的子孙造福。 ? 9M+fi  
6#-; ,2i  
V'#u_`x"D)  
o ieLh"$  
【前集一八五】 -&^(T  
x{w?X.Nt  
)bJ6{&  
 0iq$bT|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 Va_   
!,WRXE&j  
=njj.<BO  
B}bNl 7 ~  
7月7日 RB@gSHOc?  
Q^;\!$:M  
f\_Q+!^  
U/l ra&P  
为官公廉,居家恕俭 u+I3VK_)  
0pG(+fN_9  
&cejy>K  
0|k[Wha#  
作官的人,应当遵守两句话:第一是‘公平无私来办事,不要以私情而害公义’,也就是不能以私情来左右事务,这样的办事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而智慧也朗朗光明;第二是‘清廉洁白’,不图私利才能够被人家尊敬信服,自然也就不失个人的威严。 lJ2/xE]  
5q*~h4=r7  
eesLTy D2_  
yL,B\YCf8  
其次,治家也必须遵守两条训诫:第一是‘互相原谅对方过失’,这样就不起什么不平或抱怨,家庭间使和气融融,心境自然平稳;第二是‘力求俭约不浪费’,量入为出,别家用常常是富足而没有缺乏的忧虑。 PhdL@Mr  
e/%Y ruzS  
Y& %0 eI!  
6<O]_HZ&  
4IpFT;`q  
【前集一八六】 vIv3rN=5vB  
CawVC*b3  
zL}DLfy>R  
;hp; Rd  
居官有二话,曰:‘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JB}h }nb  
8z v6Mx  
1Ez A@3:{  
?NeB_<dLa`  
7月8日 BE;iC.rW  
~Dh}E9E:  
*]u/,wCB  
2?&ptN) `N  
处富知贫,居安思危 8`<GplO  
=,9'O/br  
Z k_&Kw|  
a2n#T,kq&  
人当富贵的时候并不感觉到有任何不足,所以对于贫穷人的苦痛,他们也感觉不到。 l;i u`  
J> |`  
yx4c+(J^8  
< ,n4 |z)  
然而,世事变幻无常,人们被运命之神所愚弄,曾几何时由高贵的地位变成了贫贱的环境。所以,我们应当在富贵的时候,不要忘记贫穷人的痛苦。常言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能够常常这样思想,就能够保持富贵悠久了。 Ue%5 :Sdr  
,]' !2?  
#{PNdINoU  
-hfY:W`Dz  
其次是人当少壮时代,血气旺盛,对于外界环境毫不惧怕,身体强壮勇气百倍。然而,岁月易逝,不知转瞬者之将至。所以,在年轻的时代,要知道衰老时期的辛酸痛苦,应当事先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s/_35(  
bBL"F!.  
xEqrs6sR  
6jA Q  
古语说:‘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又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都是教人爱惜青春的意思。 n`1i k'x?  
A 2 )%+  
%&NK|M+n  
&-tf/qJ  
【前集一八七】 Dbd5d]]n3  
K>~l6  
YTA  &G  
uLht;-`{n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qlP=Y .H  
[sRQd;+  
'-qc \6UY  
fx5vaM!  
7月9日 $cedO']  
G@2M&0 '  
BGS6uV4^>  
L|Iq#QX|  
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J.(_c ' r  
wXnt3)e  
~heF0C _  
TUt)]"h<  
处世之道,首先要明哲保身。如果一个人自己持身清白太过,亦受他人的忌视。人处世能够清浊并包,容纳污秽,则豁豁大度,众望所归,以之成名建功立业都是无往而不利的。古时楚汉相争,汉王能容物而项羽对人嫉苛,故汉王获得垓下一战的成功。 jrR~V* :k  
g*uO IF  
3lqhjA  
=r2d{  
与人交际爱憎好恶之念不可过于分明。一切贤愚善恶总须包容于心,则未有不受尊敬的。古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也就是这个道理。 WF7RMQ51j  
{cFei3'q  
6=k^gH[g  
k-/$8C  
做大人物处世,要诀亦在于此。 PE>_;k-@k  
hb{(r@[WHv  
' wEP:}  
fi)ypv*  
【前集一八八】 Yv)/DsSyL  
] Yy Sf  
A [JV*Dt  
iGIaZ!j aW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9]>z  
o/xE O=AW  
53c6dl  
p#w,+)1!d  
7月10日 ]c D!~nJ  
3ba"[C|  
Wil +"[Ge  
,~!lNyL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4^r}&9C ~  
h ? M0@Z  
AMr9rBd  
F&Gb[ Q&a8  
黄雀食虫,猫来捕鼠,天地间万物是互相制服著的。 [,c>-jA5  
QB7< $Bp  
>_o_&;=`v  
nz(OHh!}u  
所以,小人也自有制服它的人们存在,无须我来和他为敌,小人自有他的敌手。我如果不与小人为敌,小人自然也不会和我作对,这样便可以避其祸害了。 8{RiaF8  
udB}`<Q  
n~h%K7 c  
)`)cB)s  
对君子切莫逢迎谄媚,因为君子是公平无私的,我如向他卑躬屈膝,反而引起它的鄙视,即或有所乞求,他也绝不施以恩惠。 q^s$4q   
@RC_Ie=#)  
`fH6E8N  
B?]^}r  
所谓‘士以器识’,千万不要在君子面前失礼,致使他对我的器量低估过甚了。 V\_ &2',t  
m{g{"=}YR  
<MYD`,$yu  
nm)F tX|A  
【前集一八九】 5 Z@Q ^  
l}m@9 ~oC  
C$P3&k#W  
w/&#UsEIr  
休与小人仇仇,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9*WmFc+#  
}*%%GPJ  
[W2k#-%G  
\Tc$P#  
7月11日 w$pv  
N;htKcZ  
ykZ)`E]P`  
ZjzQv)gZ  
疾病易医,魔障难除 76 y}1aa  
P6MT[  
fE(rDQI  
bNXT*HOZb3  
放纵情欲的人,好像口贪美味,耳贪妙音,心恋酒色,痴迷不悟。这些病当然比身体所得的痛要难治得多,但还不能说是到了不堪救药的地步。 /as1  
$+tkBM  
0j*8|{|  
 8NLk`/  
顽固于偏颇的道理,执一而不化的人,不接受他人的劝说,更不可以理喻解,这样的病想要治疗可就难了。 rA9"CN  
Agl[Z>Q  
4u<oe_n  
(*|hlD~  
除去事物的障碍还不算是难事,但想除去拘泥于理由的障碍就难得多了。这种人即所谓的‘食古不化’。 ]1klfp,`  
x{=ty*E  
@Fo0uy\ G  
j}y"  
王阳明说:‘除山中之盗易,除心中之贼难。’除有形的痛易,除无形的痛难。纵饮的痛是俗人的病症,执理的痛是学者的病症,和有病的学者去谈究竟,是谈不出什么好结果的。 WKN\* N<  
FsD}N k=m~  
pBHr{/\5  
YYhRdU/g  
【前集一九0】 X@ TQD  
/ Qbt  
2 Y%$6NX  
*r%=p/oQ}B  
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K(hqDif*6  
|S/nq_g]  
"BK&C6]  
=>4,/g3  
7月12日  MgA6/k  
7dAa~!/(  
ZMbv1*Vt  
(}'0K?  
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y6$5meh.T  
`/"TYR%  
ucyxvhH^-  
xmbkn}@A  
修养身心好比是冶炼刀剑,百炼钢能成绕指柔。‘若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工夫越久,其钢越纯越硬。 0nBAO  
euQ d  
PX+$Us  
p=T]%k*^h#  
古时候楚国有夫妻二人冶铁炼雌雄二剑,雄剑名叫‘干将’,雌剑名叫‘莫邪’。他们用了极强的火力都炼不成功,最后,这个男人为了增强火力,自己跳到炉中做燃料,于是雄剑成就了。女人见男人跳到炉中成了雄剑,她也跳到炉中,做了雌剑的燃料。于是,雌雄二剑干将、莫邪遂成千古的名剑。不过,这段故事不见于正史,只是一段传说故事,但也足以证明古人做事的专心与牺牲精神的伟大了。 E: #VS~  
B+,Z 3*  
o: qB#8X  
JWC{"6  
炼剑工夫不深就不能成为名剑,一般人凡事欲求速成,根本谈不上修养。其次,做事好像是用千钧之力拉开硬弓,必须用上全身的力量,如果轻拉而轻发,必定不会中的。如果轻于著手、草率从事的话,也必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功效。  dY|(  
jyt fGE:  
D/rKqPp|!  
,myl9s  
【前集一九一】 uYF_sf  
Y!}BmRLh2  
$kg!XT{ V  
Jgb{Tl:r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养;施为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BJ1txdxvS  
>AJtoJ=j  
iN<Tn8-YH6  
"|(+~8[  
7月13日 RaKL KZn  
[/6IEt3}B  
hK?uGt d?  
Za5*HCo  
宁为小人所毁,毋为君子所容 ]hc.cj`\W&  
}m(u o T~  
T-uI CMEf  
*o`bBdZ  
小人的行为是只要认为对自己有利益,对方虽然是恶人也可以互相为用;如果没有利益,对方虽然是善人,他也不去接近。小人只是知道依著自己的利益而予人以毁誉。 c[f   
"2$C_aE  
?=-18@:.ss  
= T!iM2  
所以,被小人嫌忌或诽谤,于个人并无丝毫的损失。如果为小人所喜悦而自以为得计,那就难免被人家认为是与小人臭味相投了。 Kb#py 6  
>^{}Hjt  
uv eTx  
5e6f)[}  
君子虽然面对一个人,也要讲道说法,导人向善。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轻易的放弃,而对于没有希望的小人就不用说了。 YOd 0dKe  
7&qunK'  
_}8O15B|  
C5$1K'X@  
所以,受君子的斥责,正是证明自己还是一个有希望的人。如果我有了过失,受君子宽恕而不加责备,那就说明我已没有做善人的希望了。 =;4cDmZh  
]`b/_LJN$F  
UzWf_r  
=LC:1zn4  
【前集一九二】 m Y+J ju1  
Dqs{ n?@n  
D<$, v(-  
n>" 0y^v  
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Vr+X!DeY  
S=*rWh8)%<  
Ys|tGU  
qk<(iVUO  
7月14日 Usx8  U  
!uLz%~F  
`qbf_;\  
,6 uON@  
好利者害显而浅,好名者害隐而深 ZEYT17g]  
Gb4k5j l  
9nN$%(EO5;  
_Ryt|# y  
整日为利益而奔走的小人,自始就不重视道义,做事的时候公然超出道德的范围,去做那些不正当的事,流毒于社会,当然为社会一般人所指责,但他为害的范围并不深广。 E_[|ZrIO&*  
<lopk('7  
.B_LQ;0:   
>hHjDYjbf  
反之,为求名誉的伪君子,戴著假面具,在暗中却多行不义与不德,他对于社会的害处使人不知不觉,久而久之其所行之恶越多而其害处亦越大。在社会里,教育家、宗教家和事业家,在名教、慈善与社会救济等等的美名之下,以饱私囊的人不知有多少,而其害处之深也不知有多大啊! R*|y:T,H  
;x^WPY Ej  
!<BJg3  
?%-VSL>$w=  
【前集一九三】 % P .(L  
<=[,_P6|  
^yL6A1  
+m8CN(c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f3El9[  
R9@Dd  
33IJbg  
b&BkT%aA(G  
7月15日 t.Q}V5t{g  
ur7sf$  
5tfD*j n  
50kjX}  
忘恩报怨,刻薄之尤 Jmg<mjq/G  
. 7*k}@k  
;\-f7!s  
E}6q;"[  
人情的缺点有种种不同,其中最无人情缺点的要算是受恩不报;反之,对人有怨,时常挂念于心。这样的人要算是违反人的常情了。 a@4 Z x  
$23*:)&J4  
goBl~fqy0  
s 2F<H#  
听见人家的恶事,不管真假却深信不疑,并且以幸灾乐祸的心情来待人处世,唯恐人家比自己强,希望人家都不如自己。 cBcfGNTJ~  
F/O5Z?C?  
b* (~8JxZ  
wzX(]BG  
这种心理如果能导之以正、化之以德,未始不可变成向上前进的意志,但是,如果任性妄为而不受人批评指正,则养成残酷刻薄的行为,最后终至身败名裂。 }9=X*'BO  
NN> E1d=  
q9+`pj  
} V  *  
【前集一九四】 QiO4fS'~W  
T<XGG_NOl  
?|,dHqh{nM  
Q+bZZMK5,U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0n dk=V  
={g.Fn(_  
l$_q#Kd  
={~?O&Jh  
7月16日 r7|_Fm Qf  
 #dO8) t  
Odn`q=  
\G4L+Q/13  
谗言如云蔽日,甘言如风侵肌 ;[nomxu|?  
96ydcJY0'  
;@ <E  
/6fa 7;  
人们受了谗言诽谤,或破人恶意攻击,心中有冤无处诉,感觉委曲,然而事实总是事实;如果不是实在的诬陷,这不过是短暂的黑暗,宛如乌云遮日,不久云散而重现光明;所以,人们如果被他人造了谣言,最好不去理会,久而久之自会水落石出,谣言不攻而自破了。因此造谣言的人如果再去挑拨离间,也就不再发生效果了。 )}!Z^ND*  
Cj/J&PDQ  
1PGY/c  
dMd2a4  
人们都喜欢赞扬或受人尊敬。有些人专会收买人欢心,对人当面恭维,这种谄媚阿谀的风气,如果不改正过来,就好比是由窗缝钻进来的寒风,不知不觉逼侵人身肌肤,久之便得了寒风侵袭的病症,使人受了健康的损害而不自觉。 G.{)#cR  
r,cz yE/  
1 sJtkge:  
WR|n>i@m  
所以,甘言蜜语欺骗人的话,绝不可随便听信,以免损害了品德。宁受人谤勿受人扬,受人诽谤则知所警惕,受人谄媚则败德丧身而不觉。 7=3'PfS  
b?^ CnMO  
[k~}Fe) x  
2 .p?gRO  
【前集一九五】 xVnk]:c  
reP)&Fo  
e};\"^H H  
Ty&Ok*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g$/C-j4A[  
{u}d`%_.M  
gI T3A*x  
C}'Tmi  
7月17日 xcHuH -}  
2/dvCt6 N  
6lAHB*`  
cM?i _m  
戒高绝之行,忌褊急之衷 Z>l%:;H  
x*#9\*@EI  
w. c]   
/gH[|d  
高山峻岭地质大都是岩石,所以草木不易生长;拿来和人相比,就是说人的性格如过于刚慢自用,过于坚顽就不易与人相近,结果孤立无援,事业难成。社会是一群人民的组合,如果大家对你印象不好,又将何所适从呢?反之,在溪谷幽深之处,草木苍翠,这是说人的性格如果能够俯顺人情,则大家都愿意相亲接近。 L#|6L np^  
0Z4o3r[  
kVRh/<s  
e+~Q58oD  
另外,在水湍急的洪流里面,鱼鳖很难停留。这正代表人的性格偏急狭隘,量小不能容物,则他人都避而远之。又如在深海巨洋里面,不但能容鱼鳖且可隐匿蛟龙;这好比人的气量宽大能够包罗万象,则人们都愿来趋附。所以,君子处世要兼容并包。古语说:‘得道者多助,失德者寡助。’人能谦恭待人,仁民爱物,自不会孤立。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就是这个道理。 k>.n[`>$6|  
OF1fS\P<>  
\+#>XDD  
-\|S=< g  
5 (cgHr"  
【前集一九六】 Z#vU~1W  
vT=?UTq  
y_ :~  
o4t6NDa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10-01
7月18日 *?3c2Jg=E  
gT{WH67u  
wCgi@\  
Xj5oHHwn  
虚圆立业,偾事失机 Bdr'd? u<A  
*W-:]t3CR  
~ UNK[  
Xkp?)x3~X  
古今中外,成大功、立大业的圣贤豪杰,做人多半是虚心求教,宽宏大量,其做事则能机敏圆融容人纳物。 i `^[_  
e#odr{2#4u  
9Q>85IiT  
CmxQb,Uls  
反之,执著顽梗不化的人,做人则心性偏激,不能容物,做事则主观太强成见太深。 m[DCA\M o@  
N4)ZPLV  
@hw e  
W 9!K~g_  
伟大的人物能善于用人,凡事从大处著眼,不拘泥小节,所以因人成事,其功业成就并非出于偶然。而执著自恃的人,却往往失掉机会,甚至功败垂成,楚汉相争的项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m ['VK#?  
Mq jdW   
%R^*MUTx  
A/!"+Yfw  
【前集一九七】 He*c=^8k  
F1u2SltR  
fM`.v+  
-dS@ l'$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lH   
;6M [d  
'E"W;#%  
"A]#KTP  
7月19日 X/ lmj_v  
yT-qT_.  
^X;p8uBo  
$.x,[R aN  
处世要道,不即不离 8Dkq+H93  
^*"i *e  
$38)_{  
ck YT69U  
处世如果和俗人混同搅在一起,自己也就成了平凡之人,谈不上什么建功立业,崭露头角。反之,如果不同于世俗,并且表现出与世俗完全不相同,那就被俗人排除而孤立起来。所以,处世既不要流于世俗,也不能与世俗完全相异,总要中正不移合乎中庸之道。仿佛人在水里面游泳,既不能离开水面,也不能沉溺水里,才能向前进行。 K%ptRj$  
)&j@={0  
}<^QW't_Y  
G8&/I c  
其次,做事情不要讨人厌恶,但也不能使一切的人都喜欢,因为事业不是一人之力所能成就,会与很多的人发生关系。讨人厌恶,则人人不愿同他接近,做事就无人帮助,事业也绝不会成功。如果要令一切的人都喜欢,必须迎合一切人的意旨去作业,结果是不能按著自己的意志去做,也做不出什么有益的事业来。 #z+?t  
yA#nnu1  
-B& Nou  
+c$:#9$ |  
因此,吾人是既不讨人厌恶,也不讨人喜欢,能够处于中庸之道无太过与不及,这样才是处世的仪规。 Wv||9[Rd  
*yv@B!r  
s:3b.*t<  
?I$-im  
【前集一九八】 '+\t,>nRkl  
)=VAEQhL-  
wJC F"e  
WbwwI)1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E AXe  
,KCxNdg^#-  
*-*SCA`E^=  
)|/%]@` N  
7月20日 wjfq"7Q  
@N ]]Cf>x  
U!(es0rX  
>Ptu-*  
老当益壮,大器晚成 cn Oh j  
XZ@ |(_Z  
&->ngzg  
k{H7+;_  
人当少壮时,年富力强,血气方刚,志气旺盛,精力充沛。一到老年精力衰颓了,志气也不免消沉,一旦有了疾病便一病不起,所以,人到老年应格外锻炼体格奋发精神,越老而越壮健才好。就像黄昏日头虽然快要落下,仍然映现出一片绚烂的云彩。 ]T6pH7~  
_+.JTk  
/+1(,S  
3 W%j^nM  
一年之中到了冬天,行将岁暮,一切草木都露出枯萎状态,唯有那橙橘之类树木,正在默默结果生实。所以,君子在晚年更应当比少壮时期精神百倍,古人说:‘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意思也就是人到老年当如松柏之强劲,做事应当贯彻到底,亦如人生最后都有个归宿,凡事都有个结果啊! '50}QY_R.  
d<6m_! L  
%>$Pu y\U  
74  &q2g{  
【前集一九九】 q[GD K^-g  
J;=T"C&  
\!xCmQ  
hI 9q);g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5YneoM]Q  
#;f50j!r  
9w~SzpJ%  
)N*Jc @Y@  
7月21日 [N12X7O3  
:yRv:`r3Lt  
Ch\__t*v!  
QYi4A "$ `  
藏才隐智,任重致远 7WwE] ^M  
0?}n(f!S  
X`1R&K;z^  
,ga6   
‘行知病虎,立如眠鹰’是形容人聪明才华不外露,但也说明了人的心机深刻,智谋高远隐秘。 i4]oE&G  
gJCZ9{Nl  
2v2XU\u{t  
$rlrR'[H  
所谓:‘静若处女,动若脱兔。’当鹰在搏兔或虎在攫食的时候,最先是不动声色,不露锋芒,懒懒的好像在睡觉,其实它是在作准备,不发则已,一发即必达到他攫取食物的目的,所以,君子应当要有‘鹰立如睡,虎行若病’的工夫,才能勇于任事。 kIX1u<M~  
.T)wG;+  
aHVzBcCPh  
6]4#8tR1_  
常言说得好:‘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也就是说,君子要聪明才华不露,才是明哲保身、消灾远祸的最好方法。 ]Axz}:  
\ H~zN]3^  
zg H(/@P  
;1s+1G}_z  
【前集二00】 +<j7^AEG  
fvcS=nRQv  
0{g*\W*+~  
Bp3E)l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入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OEd ]  
Dz Q  
L,[Q{:CS  
c!_c, vwrn  
7月22日 T N1pg  
u*TC8! n  
N+h05`  
;AE-=/<  
过俭者吝蔷,过让者卑曲 }f]Y^>-Ux  
OQ7 `n<I<)  
YZj*F-}  
;8eKAh  
俭为美德,但太过则变成吝蔷,有伤大雅。礼让是美行,但太过则足恭曲谨,反而有失常态。所以,君子处世无过与不及,只要恰到好处。 IO:*F0  
D:;idUO  
?oFd%|I  
'*`#xNu[  
处于动乱的社会,人心陷溺已久,只知争夺权利,忘掉道德义行,以致风俗日坏,道德沦亡。 Jjm#ofv  
@phVfP"M  
'gvR ?[!t  
e=WjFnK[x7  
要想使人心恢复,重整道德风俗,只有从生活上著手。 )@X0'X<  
 }:Gs ,  
pK@=]K~l0  
8 {V9)U  
首先应当制止奢靡浮华的生活和改正虚伪不诚的风气,使人人生活节俭朴实,养成崇礼的德性,在物质生活上不要太吝蔷,或是太奢侈,在精神生活上要宁奉之拙勿失之巧。做到这样,才能够转移风俗,振作人心。 68Gywk3]=u  
2S{P(B   
mAtqF %V  
D2?H"PH  
【前集二0一】 \xj;{xc  
%'yrIR  
{d'-1z"q  
N+=|WeZ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吾,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eHuJFM  
MQQm3VaKS  
BVw2skOT  
0RT8N=B83  
7月23日 %bAQ>E2;m  
n4 /Wd?#`  
3R3H+W0{  
d_,5;M^k  
喜庆安危,勿介于心 Q$c6l[(g  
N2v/<  
-GA F>  
6 Rl[M+Q  
不要忧愁失意,要知道失意正是得意的基础。不要欢喜得意,要知道得意正是失意的根源。不要以为有恃而无恐,应当晓得‘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9r YBy  
5 wrRtzf  
,Uz8_r  
~v+kO~  
天道尚不可久恃,何况人事呢?不要怕起头困难,这困难是为了更向前进一步。 j#1G?MF  
"XR=P> xk  
 X0VS a{  
3m1(l?fp  
在佛家看来,人生原无得意与失意,只是人的观念的分别。世间一切事物皆知电光石火,皆知梦幻泡影,在人生道路上只有用辛苦突破艰难,就像蜗牛爬壁,一步步的往上而已。人入世以来,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只求人生在世平安即可。 #i[:oC6m:  
 bDkZU  
zj1~[$  (  
:A8}x=K  
【前集二0二】 5#,H&ui\  
H648[H[k  
>>y`ap2%V  
An{>39{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X z J#)}f  
\c< oVF'  
EtKq.<SJ  
_MBhwNBxZ  
7月24日 eV[{c %wN:  
b=,B Le\  
`tkoS  
c*;oR$VW  
宴乐声色名位,三者不可过贪 #\0m(v  
x]{P.7IO'  
wa"0`a:`;  
'D+xs}\  
日以继夜贪图酣乐的人家,是奢侈浪费生活的代表,这样的人家享受过度,等到福报已完,便互见衰败消亡。 ye^x>a['  
u? =mh`  
VeGSr  
L4>14D\  
古时候读书的人都是‘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如果在读书的时候就贪爱那些声色之乐、华美之装,这样的士人,也绝对不是真的读好了书。即使是读了些书,也不是治国安邦的经典。不过是一些骚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于世无补,于身无益,结果无声无嗅的埋没了一生。有的文人无行,还做出许多风流韵事为后人的笑柄。 o,*m,Qc  
q Gk.7wf%  
ZnEgU}g<2  
 b`jR("U  
有知识的人,如果名利心太重,就会不顾一切争权夺利。自古为了功名利禄臣逆拭其君父者,不知道有多少,如王莽、曹操、隋炀帝、唐太宗之辈,尽管是位高权重,或是贵为天子,但是在百代之下,后人的笔墨形容,也是难脱公道啊! Ew/MSl6}  
}r: "X<`  
|+Y-i4t  
.xT?%xSi/  
【前集二0三】 I-]G{  
hX.cdt_?  
uY]';Ot G  
7Qd4L.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住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士。 C'JI%HnQ  
X-\$<DiJGv  
o?baiOkH  
Y25`vE(  
7月25日 2{ F-@}=  
:Awwt0  
Wg|6{'a  
xWxHi6U(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opfnIkCe  
56Wh<i3  
YWIA(p8Qkk  
vMzL+D2)  
世人多半以为自己所喜欢的便是快乐,反而被乐心把他引到了苦痛的境界。比方说喜欢吃好穿好的人,认为衣食丰满就是快乐,不知他被这享乐的心引到了负债累累的境域,因此是苦痛不是快乐了。 {sw|bLo|+  
{"p ~M7  
XJ7B?Z g  
Fp.eucRxP  
反之,明达事理的人,常处逆境和有不顺心的地方,但他仍然不以为苦,反而照常感到快乐。他的苦心,可以换来人生真正的快乐。 EXSH{P O+  
IVxJN(N^  
O60T.MM`  
OLG)D#m(4/  
比方名人,在开始的时候都要经过困难和恶劣的途径,而他们都能一一克服,不以为苦,十年埋头窗下苦读,终于一举成名了。武将亲自披甲上阵,不避艰险去杀敌攻城,终能立功异域。这都是先苦而后乐,由苦心得来的快乐。 mS%4  
AROHe  
4 Wl`hF  
B&MDn']fV/  
世人不加认识,只知贪图享受快乐终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反而陷入极大痛苦的深渊。 Z\0wQ;}  
3o rSk  
#VhdYDbW  
/Z2u0jNArP  
【前集二0四】 4-bM90&1t  
,LBj$U]e|E  
nAQ[ -NbW,  
 ]! ZZRe  
世人以心肯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为苦心换得乐来。 (cVIjo+::  
nk!uO^  
L 0Ckw},,  
R&!;(k0  
7月26日 \(??Ytc<B  
YMo8C(  
&&;.7E  
MgiW9@_(  
过满则溢,过刚则折 Ktk?(49  
^2 dQVV.  
Q%6zr9  
_#~D{91 j:  
当一个人官高禄厚登峰造极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准备,万一有什么不幸或变故的话,也不至于一蹶而不振。所以,凡事应留余地,就是不为自身的荣辱打算,也当为后世子孙的安危著想。 |K. I%B  
~vYFQKrb  
%|4Kak]:Q  
'z9 1aNG]  
但是,人多半是在得意时不为失意时作预先的准备,终至满盈招祸,等到了穷途末路再后悔就迟了。 O}C*weU  
13@e mb  
M[985bl  
hrX/,D -c  
俗语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人如果能够明白这中间的道理,就应当好自为之,知机善退,才不会招致失败。 Wt%Wpb8  
&t UX(  
X!V#:2JY  
mBL?2~M  
【前集二0五】 odL* _<Z  
{JdXn  
$$$[Vn_H<  
z}SJ~WY'[  
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zRrGQY m  
|QZ E  
y /vc\e  
,OrrGwp&  
7月27日 ?yG[ VW  
E\}A<r  
r 7R39#  
44 8%yP  
冷静观人,理智处世 [kkhVi5;A  
LT)I ?ud  
)M8,Tv*~  
;P' 5RCqj  
人在感情冲动的时候,便忘掉了理智的存在,对于判断事物就免不了发生错误,因此必须以冷静的态度来处理,才可以中正不偏。 *|q{(KX  
|"}7)[BW}  
07=I&Pum  
D\;5{,:d  
要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想。用了这许多的‘冷’字,不外是冷静的去用眼、用耳、用情、用心。冷静的反面是热情,热情并不是坏事,但如果没有冷静相对,那热情一激动,就要坏事了。 M:.+^.h  
$J<WFDn9  
\R9izuc9  
bp" @ p:  
冷静好比是水,热情好比是人,以冷静制住热情,水火既济,可以利民而益物,建功而立业。反过来若是热情冲动,弥漫了理智,就是火水未济,水与火皆不能当其位,结果是两败俱伤。在人事上来说,是既不通情又不达理的。 g3Q;]8Y&  
X   
-F(luRBS(W  
8_wh9   
【前集二0六】 nWc@ufY  
-k:x e:$  
.(8 V  
%Cj_z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想。 #Mk3cp^Yl  
o; 6^:  
Aua}.Fl,  
1.N2!:&G|  
7月28日 n5oX51J  
<l!:#u  
yIr0D 6L  
q77qdm q7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qYw  
FbMtor  
W!"QtEJ,  
: Wtpg   
俗语说:‘庸人厚福。’其理由是庸人的心地憨直,其性纯真,他的心宽而舒畅。至于他待人处世,也少用机巧,所谓不失赤子之心。如能教之以仁爱,则未有不诚心待人的,所以他获福必厚。天福庸人的道理,即在于此。 [zq2h3r  
= [: E  
hwvitD!0  
LN.*gG l  
反过来看小人,心地狡诈,行为奸伪,事事只讲利害不讲道义。只图成功,不顾后果,这种人绝不会有福,即或他一时用机谋侥幸成功,但转眼也会失败。有时候上天反而还故意使他暂时得志,但在这得意之中,同时给他种下日后悲惨失败的种子,况且,像这种心地狭小的人,也绝不会成大功、立大业的。 ]ZP!y  
~K5A$ s2  
_u;pD-  
@+~>utr  
【前集二0七】 Xf"< >M  
>hSu1s:  
B#`'h~(7  
XM"Qs.E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9Nna-}e?W  
eU`O=uE   
[n&ES \o#(  
)FG/   
7月29日 Al@. KTK  
~z]VDEJ{q  
yJ ]Va $M  
_<F;&(o  
恶不可即就,善不可急亲 x)N QRd  
@PLJ)RL  
] >w@@A  
q7_Ttjn-DV  
在上位的人,听见了臣下说他人的丑事,不能立刻就听信。这其间或者是奸人进谗言陷害忠良而假公济私、公报私仇泄愤的行为,或者是捏造事实以诬告他人的报复手段。 JC9$"0d7  
u>vvW|OB[  
<}'=@a  
(C uM*-  
同样的道理,人有向上来报告他人的善行,也不可以马上就加以信任,因为这里面恐怕有心地狭窄的小人,利用机会制造谣言迎合上级,以便于达到他登进享福的不轨企图。 ]9 _}S  
oD9L5c)  
.#iot(g  
z%T|L[(6  
【前集二0八】 $`%Om WW{  
hosY`"X  
34"PtWbV>  
u)r:0;5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急亲,恐引奸人进身。 !J!&JQ|  
~Mar  
f)a0!U 44  
#639N9a~  
7月30日 { J/Fp#  
)[M:#;,L  
3iX\):4  
.,#H]?Wil  
燥性偾事,和平徼福 );q~TZ[Do  
eV(9I v[  
KUm?gFh  
)cP)HbOd=  
古语说:‘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细。’智圆而行方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胆大心细的人凡事才不至于失败。 v2:i'j6  
zA.0S m  
wsH_pF  
u,d5/`E  
如果性燥心粗的人,即使是胆大而不熟考事情的利害成败,匆忙的去做,结果是不会成功的。 |</)6r  
U~"Y8g#qgy  
5F ^VvzNn  
$)8,dS  
青年守则上说:‘和平为处世之本。’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待人接物立身处世,并且得到多方面的帮助,事业自然能获致成功,而福禄自然而然降集在他的身上了。 [Y@>,B!V  
>nih:5J,ja  
XQfmD;U  
v*dw'i  
【前集二0九】 b8YdONdy  
Sl^PELU  
xh9$ZavB*  
mb1c9  
性燥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Up ?w/9  
GQCdB>   
g|$;jQ\_  
ey4.Hj#T  
7月31日 Qe ip h  
t:vBVDkD  
'U`;4AN  
rJCb8x+5a  
酷则失善人,滥则招恶友 |K-`  
CAs:>s '8  
|rZMcl/  
7C3YVm6g  
待人不要太刻薄,性情刻薄的人,一定不会有待人有恩,居上位者对部下刻薄无比,则部下纷纷背叛,势难常久。父子兄弟之间,如太刻薄,则骨肉相残导致家庭破败。 6},[HpXRc4  
SUUN_w~  
PcU~1m1  
650qG$  
刻薄的起因是吝蔷自私,是物欲埋没了良知,渐渐的习而成性,养成刻薄无情的行为。所以,要不刻薄,首先得要铲除自私的观念。 c-Yd> 4+ 1  
IVxZ.5:L$  
u Z-ZZE C  
;`:YZ+2 Z  
古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交友是不可不加选择与分别的,朋友也有好的,也有坏的。常言说:‘绝无益之朋,交有德之友。’只要不去滥交朋友,就不会招到祸患。交朋友要站在道义的立场,互相帮助增进交谊,如果基于利禄的结合,那就是酒肉朋友,在你有钱有势的时候,他们如蚊蝇之逐臭蜂涌而来,当你金尽势衰的时候,他们就掉头不顾而去,这样的朋友,还不如早早断绝来往为妙。  fCJjFL:  
m}=E$zPbO  
51#OlvD  
Ox-eB  
【前集二一0】 nR*' 3  
,%l}TSs  
HBtk)  
}$L63;/H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謏者来。 +>vKI8g*RH  
X<[ qX*  
5ct&fjmR_  
4m1r@ $  
8月1日 Xw!\,"{s  
OVe0{} j  
F!0iM)1o  
bG@2f"  
急处站稳高处看准,危险境地早日回头 >5L_t   
LjG^c>[:m  
N~mr@rXC  
{o)pwM"@(  
在风强而急的时候,必须要有力,才站得稳脚步;在洪流巨涛当中,必须靠全身用力,才能经得起考验。性路崎岖不平,如果我们对于应对事物没有饱尝世故的经验,很容易被那惊涛骇浪纠缠著而不得脱身。 wL 4Y%g  
V<H9KA  
er)I".|  
=huV(THU  
花街柳巷中过活的人,日子久了便被花香柳艳的脂粉香气所迷,如果不能睁大眼,就被情缠绵不得解脱,往往荡产亡身至死而不悟。此时此地如能把标准提高一点,选择适当,心情清醒一下,在这理欲交关的当儿,就能得到退步抽身的机会。 H%>4z3n   
HRDpFMA/~  
y3s+.5;  
o1$u;}^|  
古语说:‘忧危启圣智,厄杰见人杰。’君子处于危险而能及早回头,及时醒悟,则不但消灾远祸趋吉而避凶,并且越能在忧危困厄的时候,显露出圣贤豪杰的本色。 M] /aW  
sEdz`F  
$%cc[[/U  
qVE0[ve  
【前集二一一】 4Qf sxg  
6,3o_"J!  
E3wL n/<  
3 J04 $cD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头得早。 gK[;"R)4o@  
~&73f7  
bh pku=ov  
3$k#bC  
8月2日 r8Pd}ptPU  
,=m.WmXE  
&HM-UC|  
;J5z  
和衷以济节义,谦德以承功名 +hmFFQQ}  
k5.5$<< T  
U+)p'%f;  
x 6`!  
有节义心的人,他的气质强正刚直,性情也就容易倾向激烈。刚直固然是他的长处,激烈却是他的短处。为了去其长而补其短,平素就要养成温和的心情去待人处世,调和激烈的性情,才能与世无争,无有后患。 2L^)k?9>g+  
YNU}R/u6^  
!rM~   
:-k|jt  
古诗有云:‘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是说功业盛大的人容易招人嫉妒,所以必须处世谦恭和蔼,做事以礼让为先,这样不但可以杜塞嫉妒之门,还可以永久维持功业。 i U$ ~H  
Fr8GGN~/  
St- uE |8  
'kZ,:.v  
【前集二一二】 Mn.,?IF`K  
@dDeOnF  
p?:5 U[KM  
@y aFN>w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才不开嫉妒之门。 tF0jH+7J-  
c~Ka) dF|  
} p'ZMj&  
C8}:z\A_@Z  
8月3日 v~P,OP("c  
fSuykbZ  
%SM;B-/zHt  
;!4gDvm  
居官有节度,乡居敦旧交 5~JT*Ny  
PLyity-L[7  
)\fY1WD  
f&^(f1WO  
做官的人不但处理公文要公正严明,在平日私人的书信之间,也要相当节制。凡事不可以等闲视之,随意的处置。不可使他人轻易的知道你的弱点,这样就不会给小人觊觎与幸进的机会。等到辞官不作,回归故乡,要把一切宦场的习惯与威严一一去掉,不可以再摆官架子,这样旧日的亲友乡邻才都愿和你接近,敦睦旧谊,和合乡里。 jmM|on!  
i<m(neX[H  
k&]nF,f  
jhNFaBrS  
公私分明,做事光明正大,自然可以阻止黑暗邪恶;做人不自视太高或是妄自尊大,自然就不会招怨与受谤。 >1~ /:DJ  
fGo4&( U  
~?Q sr  
W7i|uTM  
【前集二一三】 @c3xUK   
'YNaLZ20  
,^#Jw`w^  
ut{T:kT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牍无节,要使人难见,以杜幸端;居乡,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见,以敦旧好。 kXMp()N8`  
NB"S ,\M0  
(\9`$   
M ?$[WS  
8月4日 Ej(J j\  
ji"g)d6  
Y`|+sND  
|\5^ub,m  
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G6sK3K  
`Lf'/q   
!>8~R2  
Jg6Lr~!i  
l4Xz r:]  
敬畏大人就是对上服从。今世能够居于高位,他的道德学问必定超人一等,否则政府也绝不会用他主持国家大计,人民也不会推选他。下对上如果表示服从,则命令便算有效的成功。一般人民、下级干部也都能循规蹈矩,勤勉工作而无放纵感情、安逸、偷闲的习性,于是国富民康,国家的一切政治均上轨道,这样的国家一定是富强康乐的国家。 h+f>#O+:  
nM )C^$3<t  
157_0  
P3$eomX'  
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就是一切政事以民为本,小民是可敬畏,‘畏’的意思是亲近人民而不欺侮人民。事事能以民意为依归,就不会有豪横专制之名产生了。今天的极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区别,其实也就在于能不能畏民而已。 _'u]{X\k{J  
4q$~3C[  
/:&!o2&1H  
?Ec9rM\ze  
【前集二一四】 c?p^!zG  
S &op|Z)1  
Y?T{>"_ W  
R?2sbK4Cz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石。 %`vzQt`>  
@fL ^I& ++  
_]Hna<Ly  
qS!r<'F3dP  
8月5日 DX>a0-Xj  
[m t.2.  
--$o$EP`  
{|+Y;V`  
处逆境时比于下,心怠荒时思于上 fV(3RG  
sGvbL-S-f:  
h~MV=7 lE  
OW:*qY c;:  
俗语说:‘天下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万事不能尽如人意,不可随自己的意思任意而为。 ^[L(kHOGzk  
[|u^:&az  
JE?p'77C  
( ?V`|[+u  
遭遇了困难他绝不悲观想想一想世间还有不如我的人,我现在还是很幸福的,则自然心安理得,不怨天尤人了。 h6 \P&Z  
n\#YGL<n  
vh9* >[i  
yC,/R371k  
当我心中起了怠惰的观念,不愿工作的时候,便想一想世间胜过我的人太多 ,人家尚且勤勉不辍,我又何能后人?于是,怠惰的心理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x%'U}sF  
v\0G`&^1  
1 SQATUV  
mCtS_"W  
【前集二一五】 G7-Be A8  
*dzZOe>,  
+jN}d=N-  
|m19fg3u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 k^y|\UtZ  
"q4tvcK.  
,w }Po  
adON&<  
8月6日 ?mQ^"9^XS  
F /b`[  
cw;wv+|k  
DA =U=F  
不轻诺、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 Hh<H~s [  
_`$LdqgE  
l{3B }_,  
/YKd [RQ  
心在欢喜的时候,乘著一时喜悦的激动,就不考虑一件事的善恶,而轻易答应他人的请求。但等到答应以后,事情要办的时候便发生困难了。这就失信于人,招致后悔。所以,我们不可轻易答应人家的请求,一经答应则要实行办到。但这必须在承诺一件事之先,要仔细考虑这件事情的善恶与后果,能否实行。 ZS Med(//b  
@u3`lhUcT  
bm588UQ  
(z?HyxRT  
其次,在喝酒喝醉了的时候,不可随意动怒,动怒是最慎重的事。特别是在酒醉之后,心容易激动,一旦发怒就不可收拾,结果‘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u`[|: K  
Z5{a7U4z_  
NzRvbj]  
'nJF:+30ZH  
再其次,不可乘著一时的高兴而多事,等高兴过了必然产生厌倦而不成功,有始无终。所以,当我们感情与平常不同的时候,就要多加注意,不可随意答应别人的事情,更不可任性处理事情,多管闲事,以免招致后悔与失败。  s>rR\`  
R+sT &d  
]n ?x tI  
CU$kh z"  
【前集二一六】 4 p_C+4  
5:Qz  
-DDA b(2*  
)fH Q7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困倦而鲜终。 &{iC:zp  
l/$GF|`U  
b^Hr zn  
`h}eP[jA  
8月7日 ,CO2d)}  
?5|;3N/zt  
^S#;   
>&L|oq7$  
读书读到乐处,观物观入化境 Urj*V0^  
FR(W.5[  
k<1yv$/mW  
f49kf**  
书是用文字表现思想的东西,书里面的文字是思想的符号。因此善于读书的人,能够熟读玩味的理解其中的思想。书读到妙处,不禁的手舞足蹈起来。这算是得到了书中的真谛,所谓‘不落荃蹄’。 ] !UYl  
Ku;fZN[g  
yr]ja-Y  
}ze+ tf  
‘筌’是钓鱼的漂木,‘蹄’是捉兔的陷阱。钓鱼和捉免的时候,虽然要靠著漂木和陷阱,但是只要能捉住兔钓得鱼,漂木与陷阱怎样都没有关系。这仿佛是读书不必依靠书中的文字,只要了解书中的意旨,文字就没有什么用了。所以,善于读书的人,应该认识书中妙处所在。 U%{GLO   
1I Yip\:lS  
#GsOE#*>T  
gfk)`>E  
其次,善于观物的人,应当观察到心融神洽的妙处,也就是把精神与物质融合在一起,而不要只拘泥于事物的迹象,然后才能看出事务的真相,所以,观物不能只看表面的形相,应当看破里面的神髓。 a"~o'W7  
3f|}p{3  
>nSsbhAe  
6*8Wtq  
LvG.ocCG  
【前集二一七】  a+h$u  
wNONh`b  
sW^M  ]  
U}v`~' K  
善讲书者,要讲到手舞足蹈处,才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QX$rN  
=j]y ?;7q  
]A4=/6`g?b  
{N(qS'N  
8月8日 \BOoY#!a  
Xj?Wvt  
# @\3{;{R  
s" (RdJ-,  
勿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勿恃所有以凌人之贫 [|\6AIoS  
Z0|5VLk,<{  
o7y<Zd`Bj  
BU nujC  
上天在众多的人当中选出贤明的人,为的是教化众人,使愚者智而劣者善。然而,世间有许多学者号称贤能,高高在上,自认为超人一等,不但不去贡献所长,为社会人民服务,反而舞文弄墨,夸一己之长,讥他人之短。论地位是居于社会上层,论享受是驾乎他人之上,他这样违反天命、欺世盗名的作风,究竟是福是祸?到头来总是难逃公道,不受公论的制裁。 x"r0<RK  
:cpj{v;s  
?2<QoS  
HKN|pO3v  
上天在多数人当中选出一个富人,是为救济众人而来,如果富人不作慈善事业,反而为富不仁压榨贫民,那就辜负了上天的一片苦心,如庄子所说的‘天之戮民’了。 IrwQ~z3I  
c '|*{%<e2  
egmUUuO  
7T[~~V^x  
【前集二一八】 !E70e$Th  
sA0 Ho6  
AR"2?2<mJ7  
m l`xLZN>L  
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聚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 o<g?*"TRh  
.5JIQWE(  
ZvY"yl?e  
ET*A0rt  
8月9日 e8,_"_1 :F  
}_Bo:*9B-o  
t@KTiJI ]  
opX07~1  
上智下愚可与论学,中才之人难与下手 ITPE2x  
5!0iK9O  
;_sJ>.=\  
7o4E_ .*  
达道的人,对外物断绝了妄执的心,离却了物质的欲念,心思淡泊宁静,凡事顺其自然。其次,无知无识的人,心中既无所知便不会对事物做过多的思考,以致产生疑虑。 !&)X5oJ  
goM;Pf "<  
'CBwE&AL  
=fSTncq  
这贤愚两者虽属两个极端,但其心中没有偏执的自然状态却是一样的。这两种人都可以和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建立事业。 ^} j~:EZb  
]#~J[uk  
iG W(2.Z  
lM-\:Q!  
最困难的则是立于贤者、愚者之间的中方之士,他们也贝备著知识与学问,然而缺乏道德基础,万事凭逞臆测。猜疑之心非常强,一切事情不但做不好,且越弄越糟,这种人是‘成事不足,坏事有余’,和这种人相处实在困难,当然更谈不上事业有什么成功的希望了。 \Y#  
"|\hTRQ  
lL}6IZ5sb  
_/[qBe  
【前集二一九】 s>9I#_4]  
:?f<t NU$  
)L<.;`g4x  
5nPvEN /  
至人何思何虑,愚人不识不知,可与论学亦可与建功;唯中才的人,多一番思虑知识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难与下手。 >N3X/8KL%  
/N0mF< P  
QPy h.9:N  
nC:T0OJv  
8月10日 <5Vf3KoC&  
v}>g* @  
O"9t,B>=i  
$.,PteYK  
守口须密,防意须严 )\U:e:Zae  
jMT[+f  
^C gg1e1  
.+7n@Sc  
心有所思而口有所言,所以口是心之门,言语不慎就是口不严紧。心是口之主,如果口不严的话,则心中的意思都从口中泄漏出来,所以说:‘口也是祸之门。’我们应当严加警戒,切勿信口开河。 /cS8@)e4  
&0 QUObK  
.M6. ]H  
Z@Rqm:e  
‘意’是心的倾向,心有所思则意念趋往心的方向。如此说来,意即是心的足,随著欲念而改变。心如果也受欲念的支配而不能自主,心就走上了邪路。所以,如果为防止意念走入歧途,只有严防心起不正的欲念。 G>~/  
U<6)CW1;  
m?-)SA  
~XUUrg;  
【前集二二0】 fWP]{z`  
d /jx8(0  
TF%n1H-sF  
`!8\ |/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v8TT}R  
c{ 'Z.mut  
M:O*_>KF  
i7RK*{  
8月11日 #m#IBRD:  
DzC`yWstP  
_d!sSyk`  
,]wab6sY  
责人宜宽,责己宜苛 l_yy;e  
erI&XI  
y^r'4zN'  
Cq@7oi]W0  
对于旁人的过失,一般人总是小题大作,责备得体无完肤。对于自己有了过失,则不如反省。古语说:‘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我们责人万万不可过于苛酷,希望他以后不再犯过就好了。 kwi$%  
uNewWtUb(  
TT/=0^"  
J rK{MhO  
亲切的劝勉有过的人,则人绝不会起怨恨心。反之,自己平时没有错误,也要仔细检查一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当。  2  
,WdSJ BK'a  
58?WO}  
K-YxZAf  
所谓‘闭门思过’、‘防患未然’,能够常常反省自己,德业也就与日俱进了。 nA Nl9;G  
l|842N@1  
u%L6@M2  
f*@ :,4@  
【前集二二一】 YBY;$&9  
9f['TG,"  
aT/2rMKPF  
zt2#K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Qc33C A  
W'Gh:73'}  
lf\"6VIsR  
ks$5$,^T2o  
8月12日 Z4 z|B&  
.}E<,T  
U>Is mF>m  
#WA7 }tHb  
幼不学,不成器 E; yr46  
ZyDf@(z`  
'>OEQU5-  
4Zjd g`  
青年子弟都是未来的大人物,是‘大人之胚胎’。黉门秀才都将是他日的士大夫,说‘士夫之胚胎’。因此,如果在现在不加以严格的训练与考验,就不能成为一等人了。这好比是炼造钢铁之器,如果不经过充分的火力,则不能陶铸成钟鼎之才。 "-fyX!  
y 2k's  
r<]^.]3zj  
i Q3wi  
在教育的原则上,如果主张自由主义和放任主义,顺著子弟的意思任意胡行,高尚的人格就不能培养起来。即使有点才识学术,也不能脚踏实地的做事,最后一定走到堕落的途径,什么事业也不会成功。 0?R$>=u  
jKP75jm  
WKr4S<B8mr  
yR F+  
【前集二二二】 @#"K6  
E.'6p \  
57 Vn-  
<)cmI .J3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10-01
8月13日 5.)/gK2$  
VM ny>g&3  
In4T`c?kQ  
> cJX'U9  
不忧患难,不畏权豪 qoD M!~  
|}roR{gc|  
fm% Y*<Y"  
Fx*IeIs(:~  
小人有患难才担忧,心中只想沉醉于宴乐,不考虑后来的祸患。君子遇患难,也绝不担忧。他心中只有平心静气的思想,和如何排除患难的方法。如果事情已经到了不可勉强的地步,他也只有任其自然,慢慢处理,心中绝没有一点动摇。当他宴饮的时候,也绝不耽溺声歌,留连忘返,并且时时警惕,留心有所失误之处。 !NOvKC!  
DU4Prjb'  
E~!FEl;  
ph1veD<ZZ  
小人遇到比自己有权力的豪门权贵,心中就十分害怕,便趋炎附势,一意逢迎,顺著有力者的意思来捏造黑白,颠倒是非。对于孤儿寡妇无依无靠的人,则仗势欺人。压制别人受苦,自己则享受幸福。 `S7${0e  
*SZ*S %oS3  
4B8{\ "6  
hE/y"SP3  
君子则不畏惧权门的势力,因为他心地公正光明,所以无畏无惧。对于孤寡无靠的人,不但不去欺侮压迫,反而同情、救济他们。 A&0sD}I\K  
Zj JEjw  
58My6(5y  
, v6[#NU_Z  
总之,小人受环境驱使而动乱了他的心,因人之贫富贵贱不同而生两样的态度,即‘欺软怕硬’,君子则不是这样。 e{9(9q E"  
K`1\3J)  
~F]- +|  
G#0 4h{  
【前集二二三】 0?j+d8*  
 L7*~8Y  
oM-@B'TK  
gasl%&  
君子处患难而不受,当宴游而惕虑,通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J7\& 7p  
qx/GioPU  
m[u 6<C  
UkL'h&J ~  
8月14日 Hca)5$yL  
ji2if.t@  
[XQoag;!  
nmN6RGx  
浓夭淡久,大器晚成 lBTgI"n=eK  
S?=2GY  
 o*QhoDjc  
XH2g:$  
桃花李花,虽然艳丽好看,但一经风吹雨打,落花狼籍,那鲜丽的姿态就消失了。松树柏树只有青青的颜色,不受人的注重欣赏,但经过了盛夏的炎暑和严冬的霜雪,都保持四季常青的颜色,因此,松柏坚贞的节操是桃李所不能相比的。 )5X7|*LP  
!/$BXUrd  
^fb4g+Au  
rC<m6  
梨子和杏子的味道虽然甘甜适口,但还赶不上黄橙绿橘味道的馨香芳例。所以,一时的浓夭华丽,不如淡泊来得长久。同样的道理,早岁的头角峥嵘还不如大器晚成来得纯实。 =RUKN38  
A\.M/)Qo  
s\Cl3  
J74 nAC%J^  
再说,逞现一时的才华,转眼到了凋谢之期,到底不如坚贞的节操能够耐久;少年立身出世过早,则其凋谢之期亦必早,不能成就大业。三国时候的周瑜,虽然位重惧高,早年得志,但因他死得太早,除了赤壁一战之外,没有留下什么大的基业。 `h Y:F(  
4aZsz,=  
TZ Z qV8  
J2H8r 'T  
_&JlE$ua7  
【前集二二四】 )mZ`j.  
Vo(d)"m?  
K)0 6][ ,  
Z!|nc.  
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橙黄橘绿之馨冽。信乎,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12E@9s$Z  
W?R$+~G  
88)0Xi|]KP  
E( *$wD  
8月15日 hgKs[ySo,3  
>1mCjP  
P67r+P,  
J/wot,j^  
静中见真境,淡中诚本然 Ctt{j'-[  
P/Sv^d5=e  
hlkf|H  
!OWV* v2  
热心奔走事物的时候,像在大海的巨浪里行船一样忙碌;到了无事的时候,像是海上风平浪静一样,水的静止如一面镜子。当大海波浪四溢的时候,人不容易分辨出大海的形态。这就像人受环境的支配而奔走事业,不知道本身的境遇,在平静无事的时候,才开始意味人生的真实境界。 Vv=d *  
~Cj+6CrT  
[N#2uo  
]b<k%   
又,人在吃山珍海味和听管弦乐,当时心被外物所动,受珍馐美味悦耳声歌诱引,不能认出本然的心体。只有在接触淡泊的味道,一切静寂的时候,才开始认出本然的心体。也就是说,默坐在松树之间听松树的风声,心中一点也不为所动,才能够认识出自然的本体。 C2eei're  
>&U]j*'4  
(g~&$&pa  
|TEf? <"c  
所以,想要认识人生的真境和本然的心体,不是在动摇的境界,而是在寂静的境界才能体认出来。 =UNzjmP503  
+5);"71  
vM\8>p*U  
/1tqTi  
【前集二二五】 D@d/O  
a50{gb#  
bEy j8=P;  
R4QXX7h!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 {n%F^ky+7  
g4j?E{M?  
Z10#6v  
<(@m913|  
8月16日 M*+_E8Lh  
W/{HZ< :.  
uj;-HN)6  
#xE" ];  
言多者多不顾行,谈者未必真知 |3\ mH~Bw  
@ou g^]a  
S4`uNB#Ht  
> -J d@7-  
对任何一件事,总喜欢在口头上表示的人,末必能够窥见其中的堂奥。反之,真能入其道而体会其中妙旨的人,反而不现于色、不形于言。 MWsBZJRr  
A*~zdZ p  
7PP76$  
/o![%&-l  
每天在都会热闹场合竞逐名利的人,口口声声讲述山林田园生活如何趣味,以表示他既高贵又风雅的气质,像是真正体会了山林趣味,不过是自高身价的一种掩饰烟幕罢了。比方在楼阁的外面装饰一些花草庭园以为点缀,怎能说是真正得到了山林的真趣呢?还有一些达官贵人权威显宦,每天都忙于应酬接待饮宴,但他们常常对人表示厌倦了名闻利禄的生活,恨不得早日脱离。他们嘴里虽这么说,真要他们脱离尘世远遁山林,恐怕没有一个人能舍得放下。 `;4zIBJ  
-Vt*(L  
L&'2  
*wyaBV?*K  
诚如曹操说的:‘欲罢不能耳!’嘴上谈著讨厌名利,而心中正在打算名利,这不能说是尽忘名利之情。社会的事,往往是能说不能行,言行多不能一致。 }r*t V)  
`2d,=.X  
@y)-!MHN(8  
kUn55 l  
【后集00一】 vQ26U(7\>  
<q%buyQna  
x@Z?DS$)  
i4v7x;m_p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AXz'=T}{  
t#}/VnSQ  
SG;]Vr  
^0A'XCULG  
8月17日 -&D~TL#  
!2tZ@ p|  
~%k<N/B  
{Qg"1+hhM  
无为无作,悠游清逸 qnv9?Xh  
.0cm mpUNq  
u0#q) L8  
l)HF4#Bs  
忘却了世间的杂事,坐在河边去钓鱼,远离浮世扰攘的烦恼,可以说是相当高雅的行为;然而手握鱼钓竿索,仍然操弄生杀鱼鳖的权柄,心中怀抱得大鱼的欲望,这是变更了争逐的境界,并未改变争逐的形式罢了。 _)zSjFX9  
ZVVK:d Dgt  
C B =H1+  
'X"@C;q  
在下围棋的时候万念俱静,一心争逐于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可以称作清雅的游戏。然而,对于胜负的观念、竞争的意识,并不比对其他事情的成分少,这其间如战争一般的大动杀机,不过是范围不比战争大,也不会弄出伤人的事来。可是,在互相对奕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无形中消耗的精神也不减于战场上的行为。 *" >e k k  
\O^b|0zc  
`8KWZi4 ]  
 [9~Bau  
因此,喜好多事不如减少来得适宜,多能多技不若无能与技来得天真无邪。 ,c YU  
X'IW &^kI  
{1>V~e8t  
|wKZ-6  
【后集00二】 N3TkRJZ  
8BhLO.(<O  
Pj8s;#~u  
C5\bnk{  
钓水,遂事也,尚待生杀之柄;奕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不知省事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之全真。 E@7";&\-8  
mH}/QfUlq  
OTl\^!  
r,A750P^  
8月18日 q!$?G]-%  
{Fta4D_1N  
LwZBM#_g  
,Si\ky7L  
春色为人间之妆饰,秋气见天地之真吾 ` Cdk b5  
U z>5!_  
iL)q':xz  
<:W]uT  
莺啼鸟啭,花发草茂,在大地山谷间,布满了浓艳的彩色,由外表来看,诚然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但仔细的向里推求一下,这不过是天地的一种幻相,一种装饰。莺啼鸟啭不过是一瞬间的声音,花发草茂不过是一刹那的景象,等到了花落草衰、川水枯竭,崖岸岩石都露出本来的面目,赤裸裸的毫无掩饰,这时候就出现天地的真体。 5tX|@Z: z  
/RT3 r  
:\NqGS=<  
PnJr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名誉,所谓权势,都不过是人生的装饰,一种假的姿态,等到名誉失掉了,权势也衰败了,才看出来人生的真正价值。所以,朱子说的真吾,就是人的真正价值。人能永不失其真吾,则价值虽历千古,亦不能磨灭。占代的圣贤不失其德,忠臣不失其节,都是不失浑厚天真,所以能传名百代而不衰,历时千年而不灭,所谓与天地参永垂不朽。 @AvXBMq|  
]m{;yOQdsC  
{W62%>v  
C=t:0.:PJ  
我们如果不失天真,就一定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像孟子说的‘善为养吾浩然之气’,以达到返回真吾的境地。 @ZK#Y){  
cmmH)6c>  
@`t)ly#N  
\( LKLlam  
【后集00三】 [9u/x%f(  
vtc} )s\  
!Ui3}  
:=+s^K  
莺花茂而山浓谷艳,总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见天地之真吾。 1uG?R  
57'=Qz52  
.Kv>*__-Q  
#r `hK)  
8月19日 h6c8hp.  
y/K%F,WMf  
=3?t%l;n  
Oj:O-PtN2  
世间之广狭,皆由于自造 @tdX=\[~  
f#pT6  
e!URj\*  
.7ESPr  
岁月的时光,本来是很长久的,然而人为生活所迫,终日奔波忙碌,自早到晚,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反而觉得时间是短促的。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是形容人生的短促。这种观念我们不以为然。 Q*+@"tk<  
.L0pS.=LT  
T {a%:=`  
c|x:]W'ij  
人生寿命不过百年,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百年岁月当中,人应当做的事太多了。整天埋头苦干,恐怕还是做不完,若只管去纵情享乐,嫌日月时光太短,这种人生毫无价值、毫无意义。 E1_FK1*V;  
6|r` k75.  
8XD9fB^  
m=k(6  
我们生于天地之间,是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以人数十年短促之寿命,为后来的人立万世不拔的基础才对。其次以天地的宽阔广大,日月星辰山川河岳都无所不包,人间到处都可以横行阔步自由的活动,如果以为世间狭隘,未免太愚笨! W1f]A#t<  
aSi:(w  
O$J'BnPpw  
X&0m$x  
那春天的百花烂漫,夏日的凉风徐徐,秋天的明月咬洁和冬季的白雪晶莹,这四时的天然美景任何人都可以任意欣赏;但日夜为名利扰攘、奔驰在世间的人们,连去欣赏一下的时间都没有。他们不知何时是花开花谢,更不知何时是冰冻雪融。在他们看来,风花雪月都匆忙的消失掉,这是为自己的名利而顾不到流览自然的风光。因此,人看世间的一切,应当有静心的工夫、安定的智慧,千万不要受外物的牵累。 6cp x1y]~6  
ELeR5xT  
#.?DsK_:@  
H6 ( ~6Bp5  
【后集00四】 %?J\P@  
1wmS?  
z kYl IUD  
]^Z7w`=%5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 KYD,eVQ  
=L{lt9qQz  
)/PvaL  
8X][TJG$  
8月20日 2GLq#")P  
yc8FEn!)&  
}P#%aE&-  
.!RBh LH_g  
乐贵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远 wxB?}   
Qf0$Z.-  
2x{@19w)C  
B++.tQ=X.  
一般的人往往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求很多的地方名胜古迹,以为只有如此才能理解事物的风情与雅趣。殊不知得趣不在多,会景不在远,在你的身旁附近庭院之间,哪怕是不大的池子,拳大的石头,都可以具有山谷烟霞的宏大景色。 x~!B.4gT2  
D Km`  
cveTrY}g  
c!T^JZBb  
古人作《陋室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会景适趣的地方,不在多处与远处,而在心的深处,物的近处。 daE/v.a4|  
l %=yT6  
p%+ 0^]v1  
.21%~"dxJ  
在茅棚草舍的窗前,栽花种竹,到了夏日也有乘凉纳荫的快乐。秋日的天高气爽、晴风明月,内心深处自有一番悠静闲然的情趣发生。 m <IPi <  
t  }7hD  
^LaI{UDw%h  
9xP{#Qa  
【后集00五】 5s8S;Pb]<  
M(HU^?B{'  
/p~"?9b[ i  
~` @dI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问,烟霞具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8 Mp2MZ*p  
,w; ~R4x  
A@bWlwfl  
+"Ih'bb`j  
8月21日 eW"i'\`0  
U8]L3&~  
w(8q qU+\  
%E?:9. :NJ  
5u T 9ssC  
m(q6Xe:Vc  
心静而本体现,水清而月影明 \NhCu$'  
>"jV8%!sM  
V2g,JFp&  
jFM8dl n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悠久无限的宇宙空间,人的一生活动期限不过五十年的寿命,如梦一般很快的过去。 \=Af AO@  
^c83_93)R  
sSd  
p^Ca-+R3  
在这如梦的一生当中,一切吉凶祸福哭笑歌泣,为种种事物实在可算是梦里的梦。在日间里,为种种的事情所逼迫而奔走劳碌,不起什么思考,等到夜静人寂、万籁俱静的时候,听见了远寺的钟声铿然作响,此时恍如大梦初醒,觉此身所作所为,真知梦中的梦。 t>7t4>X  
.{k(4_Q?I  
UBOCd[  
)&1yt4 x6%  
而我的身体虽仅仅是五尺之躯,但放开眼界一看,才知道天地万物都是我的全身。在平日匆忙的时候,难以留意自觉,等到潭水澄清,天上的月影照耀在潭内,就可以知道月亮不仅在于天上,同时也能现影于水中。而我的五尺之躯不仅是我的全身,同时到处可以呈现出我来,这时候就可以窥见了身外之身,才明白了梦中之梦。才能如大梦初醒,不执著于虚相幻身,如此方可称为明达事理的人。 ih.UzPg  
|xZDc6HDW  
bR?-B>EB  
(M4~N)7<P5  
【后集00六】 E"!9WF(2t5  
(9';zw   
E}lU?U5i  
?Pw# !t  
听静夜之钟声,换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hghtF  
cBmo#:>'  
$ ;>,  
Oh6;o1UI  
8月22日 8xj4N%PA  
:>nk63V (  
B h@R9O<  
Ox?LVRvxI  
天地万物,皆是实相 '&Q_5\Tn  
[?RLvhU|  
+1Si>I  
jPP aL]  
如果不用文字和言语就不能传授出宇宙的真理和天地的大道。但是释尊说法达四十九年之久最后终于一字不说,后世根据释尊所说的经文和祖师所讲的论证,经过种种的研究,认为仅凭文字言词尚不能悟得释尊的真意;因此,禅宗又有不宜文字的教外别传,倡‘以心传心’之说。就是一切不以经论为本据,由师尊之悟道处,其弟子亦自行解悟。所以禅宗不以经论的法门相传,只以佛心代代相传。 MVjc.^  
`=uCp^ +v  
v!t*Ng  
CWE jX-  
所谓‘佛心’即宇宙的真心,天地的大道。释迦牟尼佛悟解了这个道理,就是佛心,至于怎样才能够觉悟,原来万物都基于此一真理,亦即由此佛心出现,除了理解万物的道理之外,别无他路可以寻找;仰起头来看天,则有星辰日月,低下头来看地,则万象峥嵘,这都显露出天地的真心。因此树间的鸟啭,草里的虫鸣,都是传心的要诀。还有花的英萼、草的颜色,也都是见道文章。释尊看见明星的闪光而悟道,灵云和尚看桃花开放而悟道,香岩和尚听打击竹子的声音而悟道,这都是根据物理而看破了传心要诀和见道文章。 }E]`ly<Z  
6NbIT[LvT  
4v3y3  
&_,^OE}K_:  
如此看来,天地万物现存著历历分明的真理大道,为什么不能彻见了悟呢?因为人人的胸中被烦恼和妄想的愚浊所混,以致真理大道不能映现出来。因此,学者要清澈天然的心机,要使自己胸怀,如同玲珑的水晶映现外界的一切事物,然后使万物与自己的心合而为一,能这样的体会它,自然而然会得领悟。 3 C=nC  
V J){@  
0MMY{@n  
VPys  
【后集00七】 + h`: qB   
[aO"9  
T=VVK6Lc:  
^*A/92!yF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包,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sa# =#0yg  
*Zt)J8C  
on*?O O'  
]j*o&6cQf  
8月23日 dmP*2  
2-o,4EfHVO  
_M:)x0("  
eWqJ2Tt  
观形不如观心,神用胜过迹用 o1MbHBb  
ex'd^y  
eQcy'GA06  
@MtF^y  
世人只能读念理解有字的书,而不能读念理解无字的书。文字是代表思想的符号,但仅去捉摸符号而不去研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就没有什么用处。世人只能了解字中的意思,而不能看破字的妙理。假如我们放眼四乃,则宇宙的万象、诸般的人事都是没有文字的活书籍。多数的学者虽然看到这些活书籍,仍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  8czo#&  
g]$>G0E`oD  
;Bc f~[ErM  
<$UMMA  
其次,世人只知道弹有弦的琴,而不知道弹没有弦的琴,只知道应用物的外形,而不知捉摸物的精神,这样就不能领会出来其中的趣味。陶渊明抚琴表示自己的快乐,有的人看见他的琴上没有一根弦,觉得奇怪而问他,他答覆说:‘若知琴中趣,何弄弦上音。’这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知道琴里的趣味,就不必去听赏弦的声音了。 >gFF>L>  
?-#w [J'6  
zY[6Ia{L  
~S|Vd  
总之,仅仅取用物的形象尚不能了解真味,唯有捉摸其中的精神才能得实际的妙用。 G8QJM0VpS  
[+{ ot   
W}Nd3  
*X%`MN  
【后集00八】 5y=X?hF~)  
TUy*wp9  
lxbbyy25  
sN-5vYfC*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zbH.V[  
cJ!wZT`  
LrF'Hd=O  
VxjH B?)  
8月24日 S wC,=S  
{nryAXK  
e6s L N  
&`@,mUi{Ac  
心无物欲乾坤静,坐有琴书便是仙 JB+pd_>5  
`*}#Bks!  
of+$TKQNpN  
<+_OgF1G  
人被物欲所控制,妄想与烦闷常在胸中翻腾不绝。如果心中没有物欲,心就不被外物所囚系;其心如秋日的天空澄澈高洁,如平静的海面广阔明亮。在人的身边放置琴和书籍,则心常被琴书所净化。 T%P 0M*  
a2dF(H  
WgE~H)_%  
*>_:E6)  
因此这一念,就会差之毫厘而有千里之谬,所以古人说去人欲在天理,也就是一种养心的最好方法。 >:OOuf#  
bI]1!bi]i  
xBB:b\  
\hi{r@k>}  
座旁有琴书,屋中便充满脱俗的气氛。又何必一定要远入深山,住在丹丘洞穴呢? s4~c>voQB  
l*nS gUg  
1O(fI|gcO  
>kC@7h5)  
【后集00九】 -.^Mt.)  
R#1m_6I  
.WyI.Y1  
t$\]6RU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10-01
8月25日 ,j5fzA  
[0J0<JnK  
(F_#LeJ|  
mg#+%v  
欢乐极兮哀情多,兴味浓后感索然 bZtjg  
0Q>Yoa 11  
NEJ Nu_Z  
O"Xjv`j:  
人在宴会的时候,宾客如云霞集会往一起,饮酒作乐,酣畅淋漓,兴会尽致。等到宴会完了,客人散去了,这时候夜深人静,漏水滴尽,残余的蜡烛烧不久,香也销了,茶也冷了,于是,这盛宴的乐趣反而变成呕吐呜咽的悲泣情景,想起来不觉索然无味。 lHP[WO  
t%8*$"~X  
T}4RlIZF  
rJ<v1Yb  
不仅宴会是这样,天下的事大都是如此。汉武帝(秋风辞)说:‘欢乐极兮哀情多。’天下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盛时是极一时之乐,衰时是悲情四起,然而世人却不及早的回头。虽然明明知道那些虚荣浮华是一时的景象,但大多数人仍是执迷不悟,这实在是可怜又可悲的事情! )9@Ftzg|  
'9^x"U9c  
Dk[[f<H_{  
a&y%|Gs^f  
【后集0一0】 RJd55+h  
}dB01Jl '  
 >nTGvLOq  
?rr%uXQjH  
宾朋云集,剧饮淋漓乐矣,俄而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成呕咽,令人索然无味,天下事率类此,奈何不早回头也。 *!.'1J:YJ(  
Pb[wysy  
(wbG0lu  
Lww0LH >  
8月26日 9nd'"$  
'f5,%e2#  
W%Ky#!\-  
!@*Ac$J>$  
知机其神乎,会趣明道矣 D+"5R5J",  
3YRhqp"E  
f+gyJ#R`  
jQ 7RH/?_  
‘五湖’是中国五百里以上的大湖,一共有五个;一、饶洲的沈阳湖,二、岳洲的青草湖,三、润洲的丹阳湖,四、颚洲的洞庭湖,五、苏州的太湖。这五处都有烟霞风月的景色,古来的诗人墨客多半要到这些地方来游玩和欣赏,但这些名胜的风景也要因人才生趣,如果来游览的人没有什么风雅的趣味 这些风景也就没有什么兴味了。如果有风雅趣味的人,就能领会其中的情趣 可以把天下的名胜,如苍茫可观的五湖烟月景色,尽情的收入眼底一览无遗。孟浩然诗说:‘八月湖水平,涵空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由以上这首诗,洞庭的名胜立刻就出现眼前了。诗人想要领会其中的趣味,不一定要亲身到那个地方,也不一定要亲眼看见那个地方的景色。在斗室之中就可以把天下的名胜大观,自由自在的赏玩观览了。 .\1XR  
WU}JArX9  
5GpR N  
lm@<i4%$F  
同样的道理,能够看破了眼前的天机,则千古的英雄豪杰。都可以收归自己的掌握。这话的意思是:古往今来的豪杰英雄都可以和他们握手谈笑,促膝谈心。也可以依赖他们作为肱股而建立功勋与伟业,这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吗?无论古今或远近,都是由空间和时间比较而来,如果超越了这一个比较而采取达观,则大至宇宙小至尘芥都可以了若指掌,所以能了悟目前之机,便能够领会万古之道。 j7uiZU;3Rx  
zXMIDrq  
!&19%C4  
YFs EuaV  
【后集0一一】 "4L' 2w+  
Af*^u|#  
#ljfcQm  
v\f 41M7D  
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sFB; /*C  
7?cZ9^z`w  
], ' n!:>  
pspV~9,  
8月27日 =|uX?  
i' N  
I_eYTy-a`1  
T`f9 jD  
万象皆空幻,达人须达观 |4 wVWJ7   
.cle^P  
)S>~h;  
%.[GR  
佛家说世界有‘成住坏空’四劫,世界最初是空虚的。由空虚之中而生出天地万物,这一个时期叫‘成劫’(‘劫)的意思就是时间)。于是人畜等物继续的发生,这一个时期叫做‘住劫’。等到万物都生长完毕,大水大火大风相继的破坏世界成了微尘,这一个时期叫做‘坏劫’。破坏了以后,又成了什么都没有的空虚,这一个时期叫做‘空劫’。 V^.~m;ETu]  
9I9J}&4  
Po=)jkW  
I[&z#foN=w  
在空虚之中世界又发生,发生出来又破坏,破坏了以后又成了空虚,这样成、住、坏、空循环不已,以至于无穷,世界的状态就是如此。这一种说法和近世科学家的说法是一致的,已经成了不可变动的事实。 ,R*ru*  
rWSw1(sAA  
}&;0:hw%  
[)9bR1wh  
所以,现在的山河大地无论如何扩大,早晚必定要破坏成为微尘。何况那山河大地之间存在的尘中的微尘,是所有的万物都将成为灰烬。至于我们的身体,乃是皮肉血液结合而成,不待到百年即消失而成泡影了。何况属于影外之影的功名利禄等等事物,也都随之而消失净尽了。 xae}8E   
Yc\;`C  
UAH} ])U  
-zMXc"'C^k  
sa*]q~ a  
这样说来,宇宙的事物不是永久不灭的。如果悟得这个道理,就丝毫不会执著了,应当洒洒脱脱的度此一生。但是这个高深玄妙的道理,除非是有大智慧的人难以明了悟得其中的奥妙。所以说,非上上智即无了了心。 &87D.Yy^  
(q3(bH~T)  
^K&& O {  
ZK_ IK)g  
【后集0一二】 vNi7=3  
A-.j v  
)Q(tryiSi  
Z]oa+W+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eFE/  
Wu:vO2aw8  
jlzqa7  
=^=9z'u"=  
8月28日 u`K+0^)T`  
;c<:"ad(  
3(6i6 vV  
WB $Z<m :  
泡沫人生,何争名利 0Q%'vBX\`  
Yq<D(F#qx  
:NS;y-{^^y  
xzIs,i}U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古语是说人的寿命太短促了。就是上寿也很难超过百年,以百年而论,时间不为不长。然而,宇宙是无限的,是无始无终的。以宇宙的时间而论,百年的岁月好似电光石火一样,悠悠之间就消逝了。 yq\)8Fe  
N;RZIg(x  
kw|bEL9!u  
6Z|/M6f  
所以说,人间世界的争夺,几时休呢?只此一念,不争长短是非。天下的英雄互相争逐,较量雌雄胜败,好像是蜗牛角上的战争一样。无论哪一方面胜与败,在达人的眼里看来,均不足以论道。 kB"Sh_:m  
az0( 54M  
"uqa~R{  
6+m)   
看破了宇宙问的一切,对于世间一切利害得失均不为之所动,也不为那些无谓之争而劳累心思。一生悠然的度过,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也才是真正的人间丈夫啊! +JBhw4et;.  
M ~.w:~Jm  
D@5&xd_@4  
tCtR(mG=A  
【后集0一三】 7^as~5'&-  
`=b*g24z[N  
Yca9G?^\v  
W{ @lt}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Vg6?a  
8+v6%,K2  
8p>%}LX/  
mkrvWZjZX  
8月29日 X#1So.}c  
241YJ  
E)H8jBm6w  
`k _5Pz\  
Nki18ud#  
noh3mi  
pRUN [[L  
{eqUEdC  
极端空寂,过犹不及 f9 &D0x ?  
/2Y Nu*v  
>sPu*8D40a  
"p2 $R*ie  
k$k (g  
孤灯在寒天的气候摇摇欲灭,一件破衣穿在身上无一点温暖可言,如果人被这种情景所撼动,无论你多么淡泊和质朴,这样的人生也是凄凉乏味的。其次,人如果没有一点活气,形体和枯死的树一样,心中毫无温暖,如同冰冷的死灰,就是佛家所说的‘堕入顽空’的境界。佛家是以‘远离我执,断除物欲’使人归之于空寂,这是为了要解脱执和欲两件事。 p0`Wci  
52wq<[#tK  
?VS {,"X  
JR'Q Th:z  
至于二乘声闻的学者,他们认为人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结合而成。心在身中,但心身是相伴而成的。只要实体一空,此身此心就都空了。于是他们修到无我观的境地,开启了空寂的悟性,达到这个境界就认为满足了,但这正是落入顽空的境界。 )|uPCZdLZ  
n*@^c$&P  
zu^?9k  
JS}W4 N  
本来佛教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谓‘空’不是一物都没有的顽空。但是,像二乘声闻的学者们的死灰枯木无一点活气,这虽然断除了我执和物欲,但不过是自己不做恶事罢了,如果不能进一步济世渡人,便无善果可言,这样的活著等于死了一样,一点也不可取。 Nd^9.6,JU  
0 6 K8|K  
Q*(]&qr"E  
.eK1xwhJ  
因此,所谓‘无我无欲’并不是身心的枯木死灰,要为人为世尽到一切的善果才是。 #x)G2T'?  
v?fB:[dG  
m*CIbkDsZ  
L1P]T4a@)  
【后集0一四】 .y+>-[j?B  
B~u{Lv TE  
1fViW^l_  
7ABHgw~?8r  
寒灯无焰,敝裘无温,总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堕在顽空。 6(D K\58  
UFouIS#L  
Xb#x^?|  
V1xpJ  
8月30日 =qCVy:RL4  
nH NMoA  
g0cCw2S  
QRgWzaI  
得好休时便好休,如不休时终无休 jWUN~#p!  
:NA cad  
k[A=:H1"  
.<rL2`C[c  
人应当自己决定一个适当的思想。认为当停止便要马上停止,这样才能领悟世界真正的真理而得到安心。假如想寻找一个安闲的时候,等那个时候到来再停止,那你将永久找不到安闲的时候。 j3Cpo x  
PPPRO.y  
L4 x  
XMa(XOnX  
所谓‘公事未完还有私事’,比如娶妻和嫁女,忙个不休。等到婚嫁完了,认为没有事情了,仍然还有其他事情急待处理。所以硬是等待,则什么时候都不会有结果。古人说:‘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这就是古人见解高明的地方。 1PjSa4  
] bhzB  
Q(oWaG  
E)#3*Wlu$  
世间多数的人都是不到休止的时节不能够休止,等到死的时候,那休止的时期也不会到来。伟人或明达事理的人大都能够看透这一关,他们对于大事了悟以后,万事都可以罢休。这是高于常人一等的地方啊? &tLg}7?iB  
+_ K7x5g  
K )KE0/ n  
Y\dK- M{$  
【后集0一五】 X7NRQ3P@  
i.0}qS?  
h"#^0$f  
.7+_ubj&,  
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H]}Iw5Z  
o=w& &B  
W%Br%VQJ  
,Y &Q,  
8月31日 3M+hjc.  
Ndx.SOj  
MfCu\[qOz  
]*sXISg1  
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 u2-%~Rlo  
|+cyb<(V J  
o+/x8:   
U/D\N0  
人被热念情绪骚扰,昼夜东奔西走,自己分不清利害,旁人的劝告也难以相信,一心只为名利而奔波劳累。等到他受了意外打击,遭遇失败,则心灰意冷悔不当初了。在这时候能够以冷静的头脑把热中时候的事情好好考虑一下,就会感觉到过去的奔走,都是无益了。又当我们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对于那些纷扰的境界,感觉非常有趣。等到由繁忙的境界转到闲散的境界。就感觉到闲散的趣味是悠然而自得,长久而安静的了。 (+CB)nV0IA  
/LPSI^l!m  
hh <=D.u  
lJ R",_  
这对于热中功名利禄、野心勃勃的人,又当别论,这种人对于一时的闲逸安静,都是不甘寂寞的。但是,青年时代血气方刚急于事业功名的时候,对于损害利害是不会计较的,这往往容易招致失败。年轻人对于以上的话仔细玩味一下,就可避害逃祸。 <3Co/.VQd  
Z^>3}\_v  
 ]c[80F-  
c .KpXY  
【后集0一六】 ^[\F uSL  
3AX/A+2  
G?'L1g[lc  
_9\ ayR>d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7-10-01
夜夜夜思 #'v7mEwt  
B&O931E7  
9月1日 PfF7*}P  
:PY~Cws  
s'tmak-}|  
C-@@`EP  
不亲富贵,不溺酒食 O5{ >k  
O)Nj'Hcu  
%a{cJ6P  
WG1Uv PK  
人总是喜欢偏于一端,这种倾向有失中庸之道。孔子说:‘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圣贤毕竟与俗不同,把富贵看作浮云,是极端光明高洁的风气。但他们并不是讨厌世间的一切,想要逃入山中栖于岩穴,过那种猿猴般的生活。 *jCXH<?R  
])7t!<  
%K\_gR}V  
:@`Ll;G  
仙人要过仙人的生活,至于圣贤就不羡仙人的生活了,他们只为增进社会幸福而努力奋斗。至于嗜好喝酒喜欢吟诗的人,他们大多厌嫌世间生活,因而有目好泉石之乐,浏览烟霞之癖。企图逃世和遁世,同样是一种病态。 RI')iz?  
u;F++$=  
13'tsM&  
<DvpqlT  
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膏肓的膏是在心之上,肓是在胸肋之下,都是药力难以达到的地方;病入膏肓是难治病症。如果人没有这种恶癖,又能悠然自得的饮酒赋诗,这样处世安身,则立己立人,不与世间风俗相抵抗,就是处世的要诀啊! B&0-~o3WP  
1YTnOiYS1  
KNic$:i  
)z=`,\&p:  
【后集○一七】 V+nqQ~pJ&  
0"ZB|^c=  
s~6?p% 2]  
71z$a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INyreoMp  
8;5 UO,`T  
C8 m8ys  
:y"Zc1_ E  
9月2日 l=Jbuc  
JY"<b6C^  
>/.-N  
smoz5~  
恬淡适己,身心自在 $"!"=v%B  
`$JPF  Z  
h:Q*T*py  
:5L9tNr{_  
‘竞逐’是竞争相逐的意思,世人为了想得到功名利禄,互相争逐排斥,就像人喝醉了酒而半颠半倒一样。这在旁观者看来有点狂气。和这样的人相处,当然不好表示出自己的真意,只有听其自由,顺其自然,切不可对他露出嫌自厌弃的态度。自己也要平淡而处之,不积极于功名的有无。悠然适意而自得,千万不要认为世人皆醉唯我独醒,来夸耀自己如何。 P B.@G,)  
nBgksB*A  
ReE6h\j  
f[6;)ZA  
待人处世总要顺其自然,随便由世人的竞逐,而不必夸逞自己的清高出众,如此才是处世之道,可以无往而不自如。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为法所缠 不为空所缠’。所谓法就是诸法,即是世间一切的事物;缠者即是束缚之意。世间凡夫为事物纠缠,如蚕茧自缚,反而不能自由的活动。二乘声闻的学者以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一切都如枯木死灰,这就是为空所缠缚了。 pUZbZ U  
V44IA[  
W~$YKBW  
u%Bk"noCa  
无论是为物所缠或为牢所缠,两方面都不能达到自由解脱的境界。竞逐于酒醉的人是为物所缠,夸逞独醒的人是为空所缠,因此如能不醉不醒超越到醉与醒之上,既不为物所缠,亦不为空所缠,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而且身心两方面都是自在无比。这样才算是达到真正领悟真理的境地啊! ;$ D*,W *  
I: P/ ?-  
frWw-<HoI  
7{ (t_N >  
【后集○一八】 C&^"]-t  
<{Wsh#7}.  
$VvL  
U] riBlg>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民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fI-d1@  
+?5nkhH  
*)gbKXb  
@MWrUx  
9月3日 t|0Zpp;  
_Jn-#du  
z4D[>2*  
iq)4/ 3"6  
广狭长短,由于心念 Ms ;:+JI  
/XEUJC4  
 )`!i"  
f }PT3  
‘延促’是表示长短,‘宽窄’是表示广狭。日月时间的长短,并非是日月本身有什么长短,而是由于我们一念而有长短的不同。所以,心情悠闲的人,虽然是一天也觉得很长,反之,心意忙乱的人,经过了长久的岁月,在他觉得比一日还短。每一个人只要对此稍一留心,自己就可以清醒过来。 FX `SaY>D  
)@Fuw*  
Cu3^de@h  
D4g $x'  
如果某一天工作很忙,就感觉那一天时间过得很快。或者某一天闲暇无事,就感觉那一天时间特别长。所以时间的长短,不是时间的本身有长短,而是人的感觉不同罢了。同样的,空间的广狭也是由心所起的。心意广阔的人,虽然身处于斗室之中,也像在天地两大之间。反之,心地狭窄,虽处于天地之 Bd*:y qi  
M. O3QKU4  
Cb~_{$A  
*.#d '~+  
【后集○一九】 ijOUv6=-  
)mT{w9u  
l`G .lM(  
R#eY@N}\  
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9^h0D}#@  
h[b;_>7  
HP}d`C5<R  
p^_2]%,QeM  
9月4日 R#.FfWTZ  
Z& e_yl  
M<hX !B  
DF|(CQs9  
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q5Tw+KCfu  
\R #]}g0!  
)R.y>Ucb0  
Squ'd  
人如果能铲除物欲的念头,每天只做些栽花种竹的工作,眼中不管看见什么事情,都认为它原本就没有目的,也就是一切完成化为乌有。 P!q! +g  
Nb~.6bsL  
*~~ >?  
GLrHb3@"N  
汉朝司马相如所做的赋中有‘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个寓言的人物。一个人的名字叫做‘乌有’,乌有是焉有的意思,是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此处是表示‘一切私念完全化为无有’的意思。 AC;ja$A#  
4loG$l+a1  
8Ux3,X=  
_]E H~;  
其次是人应当把常人不容易忘掉的事忘掉,无论是烧香、煮茶,总不问白衣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晋朝的陶渊明曾在一个九月九日那一天没有酒喝了,独自一个人去摘东篱下的菊花,看见一个穿白衣服的人拿了酒来,那个人名叫王弘,于是两个人就对喝起来。喝到醉了,陶渊明也不问那个人姓甚名谁。这也是‘损之又损,忘无可忘’的无为精神。 fA{[H:*}G  
0Ah'G  
r)UtS4 7  
NI_.wB{  
【后集○二○】 |B yw]\3v  
&i179Qg!  
th]1> .  
99j^<)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杳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0\*[7!`s  
s 4uZ;  
M}2a/}4   
 MO|aN,  
9月5日 D|lp3\`%  
^}vLZA  
FGY4 u4y  
f-6-!  
知足则仙凡路异,善用则生杀自殊 2x%Xx3!  
CBz$N)f  
f mu `o-  
Loo48  
世间的一切事情千头万绪,不管到什么地方也找不出他的际限来。因而对于一切事物的满足与否,全看自己的判断如何而定。所谓:‘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我们无论遭遇到如何的境遇,一点也不觉得痛苦,处处感到满足,这好像是离开那红尘,处于仙人的境界。反过来说,事事不知道满足,则无论处于什么境界,都是凡夫一般的境界。佛家说:‘知足的人虽然倒卧在地上,他也感觉是快乐的。不知足的人,身子虽然处在天堂,心中仍然感觉是痛苦的。’ ^EY^.?Mg  
wN'Q\l+  
\6~(# y  
wPdp!h7B~N  
人如果能够超出世间尘俗之外,不外是善用眼前的机会。能善用就是生机,也就成了‘于人有益,于物有用’的机用。反之,如果善用变成了恶用,便成了害人的杀机。举例来说,当一件事情初起,其目的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至于别人受了什么灾害认为没有什么关系,起了这种观念,就变成了杀机。人若是一心一意为社会为人群,这种念头就是生机。 y ,e# e`  
:! H]gC 4  
.21[3.bp/q  
w-9M{Es+j  
同样一件事,根据心的一念而有善恶,其结果大不相同。能够超脱世间之外的人,只有根据自己的心念而做事,成功与失败都在所不计,并且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也会心安理得。所以,我们对于一件事一定要分别是生机与杀机,并去善用它啊! {}!`v%z  
w9h`8pt  
R+ #(\  
8L]em&871  
【后集○二一】 \@8j&],dl  
f'._{"  
 ,U':=8  
xV@/z5Tq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杀自殊。 I,J*\)-%J  
EF1aw2  
faH113nc  
=g)|g+[H  
9月6日 Qz6Ry\u  
O]&DDzo  
/sVy"48-  
SKO*x^"eU  
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zSt6q  
?[{_*qh  
VA{2a7]  
Qv=F'  
有权有势的人,当他的权势旺盛的时候,好像炎炎的火。而趋炎附势就是依附那些有权威有势力的人,虽然一时得了富贵名利,但是一方面有利,一方面也有害。短暂的附和,固然一时侥幸得福很厚,但等到时衰运败,他得祸也必然最为悲惨。其祸害的来临,也必定是很快而没有避免的余地。 7`AQn],  
g*]Gc%  
91Bl{  
}@JPvI E  
观察历史上的奸佞之辈,一时纵然得了富贵荣华恣逞他的权势,但等到他势败时衰抄家灭祖时,妻子家族也被他连累一同遭遇极悲惨的下场。 2w6 y  
N0TEVDsk  
KtH-QQDluj  
#'s}=i}y"C  
反之,不卖贪欲、不羡功名的人,他能够恬淡度日勤俭持家。既不阿附于权势,也不去钻营于豪门,守住淡泊生活,清闲的过日子,这种淡泊的生活趣味,是既快乐又悠久的。 [AgS@^"sf5  
7L68voC@U  
h~|B/.[R:3  
0G@sj7)]  
诸葛武侯的座右铭就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两句话实在意义深长,不妨好好的玩味! !U,W; R  
kex4U6&OQB  
R)4L]Z F  
+*/XfPlr|  
【后集○二二】 1C) l) pV  
Y v22,|:  
DPIIE2X  
DLMM1 A  
趋炎附势之祸,其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0*&r0  
|oCE7'BaP  
E2J.t`H  
%^1@c f?.  
9月7日 Wc] L43u  
UOh % "h  
cbsU!8  
, H$1iJ?  
与闲云为友,以风月为家 `x%( n@g  
OX|nYTp  
L<8:1/d\  
DdO$&/`)YP  
在长著青青松树的山涧旁边,携著拐杖散步独行,世间的尘埃之气一点都不沾染。这时候伫立遥望天边的白云,仿佛两袖破衲之中都是云朵,大有飘飘然身为神仙之感。 8)n799<.  
 0Bbno9Yp  
0V:7pSC{P  
-U'3kaX5<  
在有绿竹的窗下,以书籍当著枕头而卧,一切功名妄念不起,等到一觉醒来,看见明月照著寒凉的毡子,此时却觉得往来于红尘和争名夺利的俗人在一起 自己也感染了一身的俗气。倒不如在青松绿竹之间起卧,洗尽一切庸俗之气来得好些。 p) #7K  
PU| X+V>  
k4WUfL d  
7ip$#pzo  
所以,人想要转变心境,必须选择宁静无哗的居处才好。 ,D#ssxV  
gr]:u4}  
zW[fHa$m  
:v -&}?  
【后集○二三】 .8[U k^q  
@nIoYT='  
rmVF88/;  
GZt+(q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柄;竹窗下,枕书高卧,竟时月侵寒毡。 #|\w\MJamP  
!=sM `(=~  
!8'mIXZ$  
rDr3)*H?0  
9月8日 %p?+r  
jN. '%5Q?H  
]r 6S|;:  
cPQUR^!5  
存道心,消幻业  ! n@*6  
aB@D-Y"HO  
A}K2"lQ#>,  
dw6U}  
年轻人血气方刚的时候,色欲非常强盛,像火一般燃烧著,这时候日以继夜消耗精神而不自觉。等到得病骨瘦如柴的时候,其生活的兴味索然而色欲也就烟消火灭了。 ZY N HVR  
;fg8,(SM^  
?"23XKe  
|/Q7 o1i  
其次,任何人对于功名利禄都想竞争得到手,但一想到老死将至,便觉得一切都是痛苦,而功名利禄也忽然如同嚼蜡一样的无味了。 Zp:(U3%  
,LD[R1TU8  
(- ]A1WQ?  
u7L!&/6On  
色欲和名利,当人在身体健壮的时候,都是很有兴趣的,一旦有病或是身亡,兴味也随之而灭。所以,人如果能够常常对于死和病加以注意.以色欲和名利是梦幻泡影,心不起幻业,反可以增长了道心。‘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慎勿放逸。’佛教常以这三句话来警觉众僧,也是这个道理。 7-p9IFcA  
fcDiYJC*  
d5aG6/  
$_bhZnYp7  
【后集○二四】 CJ'pZ]\G  
UvR F\x%  
_T[7N|'O  
Q[5j5vry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方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W ='c+3O6  
^o;f~6#17  
*Cs RO  
1^F !X=  
9月9日 \J@i:J6x$1  
55aJ =T  
7t8[M(  
os<YfMM<:/  
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HfQZRDH  
5G$sP,n  
@(k}q3b<  
?<_yW#x6  
和别人争路要想自己抢先一步,必定把人家排挤到后面。两人相争,道路就很窄了,前进会发生困难。如果能够后退一步,不起争夺之心,自然环境平稳,身心舒适。 ui _nvD:  
)83UF r4kP  
+@n8DM{b  
tXlo27J  
滋味过浓时,只能感觉愉快爽口于一时,绝不能长久。所以,人的饮食只要能够清淡,就能感觉回味悠久了。这是正藉饮食来比喻人的功名富贵,如同那浓艳滋味一样,可惜的是好景无常,难以悠久啊! 2>bTcud>  
w4 R!aWLd  
EMe3Xb `  
6I5,PB  
如果人能对自然风景发生兴趣 此心宁静,与世无争 自然就可以悠久无恙了。 .TI =3*`G  
vUlGE  
nDiy[Y-4Wp  
W Z!?O0.A  
【后集○二五】 >%x N?%  
u1@&o9  
}@+3QHwYU  
6p;G~,bd~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eZ$wn![  
CJn{tP  
16;r+.FB'  
^T^l3B[  
9月10日 ;"d>lyL  
`>.^/SGu>?  
y,D@[*~Xb  
j=&]=0F  
修养定静工夫,临变方不动乱 dp&8:jy  
~ 9 F rlj  
4FWL\;6  
wNNInS6  
在多事繁忙的时候,能够不乱其性的,除非是在平素闲暇的时候,能够有充分的精神修养,否则在临急的时候没有不乱本性的。 pQ:7%+Om  
,RP"m#l!\  
huPAWlxT  
.?<M$38fv  
人在将要死的时候不动心,能够从容就死。这必须是生前能够看破事物的真相,否则到了生命将终的场面,绝不能无动于衷的,然而人多半是在平常无事的时候放纵逸乐,对于精神的修养全然忽略了,一朝有了困难,或是有意外的变故,就慌张失措了。 )9oF ?l^q  
U04TVQn`  
B~\mr{|u  
2N)siH  
【后集○二六】 )qyJw N .D  
yJyovfJz.  
4Z'/dI`  
!c 3c%=W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6v7  
> T$M0&<  
Bf)}g4nYn  
5X4 #T&.  
9月11日 z' oK 0"  
*9XKkR<r  
H K]-Q TEn  
&oU) ,H  
隐者无荣辱,道义无炎凉 Z%rMX}  
$oPx2sb  
#o>~@.S#:0  
]npsclvJ  
荣华和污辱都是世间平凡的事情,这对于逃出世间隐遁山林度清逸生活的隐士是感觉不到。 @ )bCh(u  
g?TPRr~$9  
fu=GgD*  
c >8I M  
一般世人多半和富贵的人亲密交往,结合温暖的情谊。对于贫贱的人则多半采取冷淡的态度。如果基于仁义道德的立场来与人交往,则富贵贫贱的炎凉变化就都不存在了。 >g { w,  
5mtsN#  
v--Qbu  
G}|!Jdr  
【后集○三七】 s *8)|N  
]U4)2s  
?.A~O-w  
PG51+#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SC Qr/Q  
Q sXy(w#F  
vZ&{   
V:YN!  
9月12日 _S$ SL%;\  
>EacXPt-O  
t\\oG H  
4lVvs(W?  
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 FZk=-.Hk  
\/wbk`2  
x/<eY<Vgm?  
26e.H u  
当炎天暑热的时候,人人都感觉苦恼,想去避暑,想去游泳,他们只打算除去热的苦恼,结果还是不能彻底除去。酷寒酷暑固然恼人,但寒暑的侵入,是因人心苦恼于寒暑。所以,要除去暑热的苦恼,先要除去不堪忍受暑热的苦恼心。只要其心不苦热,身体就如同常常坐在清凉的庭台上。 h?8I`Z)h  
zp4aiMn1F  
&d%0[Ui`  
ls;!Og9  
日本甲斐地方惠林寺有一个快川和尚,因为得罪了织田信长,就和众僧徒同登寺庙的山门。织田下令部下的人,把庙团团围住,四面用火烧起来。快川和一些僧众都静静的打坐起来,泰然的人于涅槃。临终时,快川和尚还说了两句偈语:‘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亦凉。’快川的禅工夫和修养就在于此处。日本古歌:‘过寒热地狱不起喝茶的心,自然就不会受暑了。’ WLO4P  
`rWT^E@p5m  
bjR:5@"  
 Zk={3Y  
其次,贫穷是人人讨厌的事,任何人都想把贫穷赶走,但这是前世的因缘,不是人力所能强为的。大凡贫穷的人常常起悲愁的念头。只要能够把悲愁的念头除掉,身心等于生活在安乐窝中。孔子说:‘一簟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就是颜子的贤德过人之处。佛家所说的超脱生死的苦海,往生彼岸的乐土,也是这个道理。人能够灭却厌弃生死之苦的心,则此心灭尽自然娑婆寂静,此身才能往生到极乐的境界。人献苦乐之心不除,就不能得到真实的安乐。应当把苦乐之心全都除去。所谓‘欣厌两俱非’,然后才能达到更高的境地。 tz 6N,4J?  
k}0Y&cT!rU  
6I<^wS9j_  
\ #yKCA';  
【后集○二八】 Ad:}i9-x  
g oMv8d  
6d# 7  
o0Z~9iF&  
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me'B {aa  
# $N)  
dcn/|"jr  
jmE\+yz  
9月13日 '5f6 M^}|2  
aSGZF w  
qV7F=1k]  
oe4r_EkYwW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d~ |/LR5  
0 %W0vTvL  
6r]l8*3 4;  
@5=2+ M  
羊是一种愚笨的兽类,走路时不顾前后,角很容易触到篱笆上面,夹住而进退不得。这比喻人在前进一步的时候,需要看有没有退后的地步,才可免致灾祸上身。 K6z) &<  
T4c]VWtD  
(#)-IdXXO<  
?D\6@G:,#@  
虎是凶猛的兽类,人要是骑上虎背就不容易下来,因为下来就有被它吞噬的危险。俗语所谓骑虎之势,就是比喻人做事要见机而行。凡事著手的时候,先要看放手的机会,才能得免成骑虎难下的危险。如果在著手时不考虑放手之时,就容易陷于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境地,人处世必须极端慎重,以免遭到不测的祸害。 4#MPD  
#Wf9`  
j#f7-nHyz8  
\]Nt-3|`0  
【后集○三九】 +";<Kd-  
gP 13n!7  
[( O *W  
,UveH` n-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兔触藩之祸;著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43T$^<w;  
Vm"{m/K0  
2[V9`r8*  
3}F{a8iIm  
9月14日 ,B'n0AO/'  
_rN1(=J  
o-}q|tD$<  
*"HA=-Z;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r8wip\[  
n N_Ylw  
(K74Qg  
<@](uWu  
金子比玉石贵重,公爵比侯爵尊荣。已经封为公爵的地位.而不被封为侯爵也没有什么遗憾。可是贪得无厌的人,得了金子他还埋怨没有得到玉石,封为公爵他还希望再受位侯爵。这种人虽有钜万的财产,居于王公的地位,权威势力压倒万人,但是他的心始终不满足。虽身为权贵,其实跟乞丐一样可怜。这是他的心念不正,甘愿做乞丐。 g[%iVZ  
O L2 b  
l&2pU v=  
5ns.||%k  
反之,知足守份的人对于自己的身分感到满足,每天虽然吃的菜蔬?羹,也比吃肥甘膏粱感觉好得多。身上穿的虽然是布衣,也比穿著狐貂的皮懊要暖和。虽然是一个无爵无位的平民,心中高尚而愉快。 yu.N>[=  
Qt~QJJN?oF  
m"|AD/2;(  
S9;:)  
总之,人间的苦乐是在于个人的心,衣食住的厚薄、爵禄地位的高低都不足道,首先还是修心最重要。近世人心不古,有很多的权豪乞丐,这使人慨叹啊! \'>8 (i~  
&F 3'tf?  
B/^1uPTZ71  
gm1 7VrC  
【后集○三○】 (p1}i::Y8  
h!!7LPxt  
wvnuE<o8  
4k]DktY}.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恕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草黎)羹旨于膏梁,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8 Buus  
!iHJ!  
c_N'S_)~7Q  
tsWzM9Yf  
9月15日 D8O&`!mf  
}rKKIF^f\S  
g.:b\JE`  
M&h`uO/[  
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gh*n,:|  
uO{' eT~  
SO#R5Mu2N  
r.vezsH  
把自己的名誉向旁人夸耀来表示骄傲,不如把自己的名誉不必宣扬于世上,而能逃出于名利之外,这是饶有趣味的事情。 AnW72|=A(  
+8zC ol?j  
U 6`E\?d`  
},& =r= B  
法国的拿破仑是向外夸耀功名的人,美国的华盛顿是功成身退逃遁功名利禄的人,前者被放逐海上孤岛,死于异域,后者则晚景逍遥名垂千古。两者相互比较,哪一个有趣,哪一个悠久深远,自然不言而喻。古德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才华不外露,善于韬光养晦,才是处世悠久之道。 a{y"vVQOF  
$j"TPkW{M  
cg| C S?  
= a54  
老子说:‘阡陌相连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俗话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是唯恐怕多事的处理不当,反不如省事的息事宁人为佳。 ixjhZki<  
|EpL~ G_  
!C>'a:  
1=^edQ+   
【后集○三一】 "3H?_!A9  
mW 4{*   
rP<S =eb  
';J><z{>  
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B0 7-  
:&-j{8p-  
hAvX{]  
n B. u5  
9月16日 uupfL>h  
8)m  
Z&M fE0F/B  
%AV[vr,  
超越喧寂,悠然自适 MVYf-'\^  
,^m;[Dl7  
:OC(93d)0  
:L&d>Ii|'  
厌弃世间的喧哗叫嚣而嗜好悠闲寂静的人,入于山林之中静观白云和幽石,而悟透了微妙玄机之理。反之,喜荣耀繁华的人,听见清脆的歌声,看见美妙的舞蹈,不但不觉得喧嚣,反而忘却了倦怠。在前者是厌世的隐士而后者是溺世的俗人,都是走向极端偏颇,行为都不可取。 AZ'"Ua  
`/+PZqdC  
"l7))>lL  
'"4S3Fysm  
悠然自得的人。多是由于他的内心有所准备,不为外物所控制。因此,也就没有喧嚣闲寂的分别,没有荣华衰枯的差异。他能悠然自适于天地之间,无往而不自得,这才是真正的入世高人。如果受环境改变而动心的人,那就算不得真正入世的伟人。 %{j)w{ L J  
,>vI|p,/G*  
D/<;9hw  
YYi:d=0<SO  
【后集○三二】 S>N/K  
7eP3pg#  
JXNfE,_  
v0 uA]6: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q*pWx]Y  
kfQi}D'a  
r)/nx@x  
%.mHV7c)%  
9月17日 tEC`-> |  
a]%>7yr4  
!Bqmw  
ZL^ svGy  
得道无牵系,静躁两无关 ]R7zvcu&  
C0#"U f  
863PVce",}  
7w8I6  
人感觉到白云来去一无牵挂,飞奔任他自由。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说:‘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也就是说,万物现象都是往还来去一任自然的。 jC3)^E@:"  
/2jw]ekQ'  
&LM ^,xx}  
NkYU3[m$v  
一轮明月悬照在天空之中,他的皎洁光明,照耀著下界的静寂或是喧噪的各地方,没有一点厚此薄彼的分别。 <7X6ULQ  
.`5BgX7W  
dZ i ?Z  
bPhbd  
人的出处进退也应当像孤云无心出岫,人心的明朗更应当像悬在空中的明月一般。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7-10-01
【后集○三三】 xO nW~Z  
#ekz>/Im*  
^,;AM(E  
MV.$Ay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Fy6t  
v *UJ4r  
^>H+#@R  
7Rix=*  
9月18日 ))z1T 8  
g3"eEg5NY  
{6uhUb  
3Q-[)Z )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sH}q&=  
Tl2e?El;4  
|Vq&IfP  
.gS x`|!  
人的心时常保持悠闲镇静,这趣味之能够长久,不是由浓厚的美味中得来。喝酒吃肉的味道虽浓,但这享受非常短,入口下咽之后便不再有什么。同时,也不是由富贵的境遇中产生得来,像高官显爵转瞬便成过去,况且,于隆盛荣华时,也末必能有悠闲镇静的趣味。这悠闲镇静的趣味是怎样产生的,它乃是由于淡泊之味所生。这不是喝酒吃肉和功名富贵场合中所能体验得到的,悠闲镇静的趣味,只有在贫贱的境遇当中才能够得到。 LNR~F_64Q  
! !9l@  
4X^{aIlshk  
nL[ zXl  
人常常感到怀物的情肠,这情肠是由于调和丝竹而发生的。所以,人生淡中则有真趣。浓厚的味道只不过是一时感觉而已,所以它的寿命是短暂的。 =O?#>3A}  
X|3l*FL  
rt5eN:'qY  
S7 _^E  
【后集○三四】 y!;PBsU%Sx  
)rP)-op|A  
(b}}'  
 #Lq{_Y  
悠长之趣,不得于醲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怅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固观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xU5+"t~  
Edi`x5"l  
Q#$#VT!F  
m=7Z8@sX},  
9月19日 *w[\(d'T  
b5v6Y:f&fK  
= e>#oPH  
-Ze{d $  
理寓于易,道不在远 ^twJNm{99  
V7qc9Gd@I  
nR()ei^X  
^Nu0+S  
禅宗曾有这样的一句,‘饥来吃饭倦来眠。’就是说饿了吃饭,累了睡觉。这句话打开了佛教禅宗的奥妙之处。禅宗的语句多有高尚深远的寓意,但是当参禅到了意念极端则理尽而词穷,欲说而不可说了。当词穷意尽的时候,只有‘饥来吃饭倦来眠’一途了。 3>I   
G',*"mZQ[  
>.]' N:5  
:?}U Z#  
古语云:‘悟了同末悟。’也就是达到了意念之极,没有什么玄妙奇特之处了。对于谈论诗的旨趣说:‘眼前景致口头语。’所谓作诗的妙旨,并不在于强把平生耳目末见未闻之处一一展露,而是口头当著眼前的景物,而绝不用什么生涩难解的文字典故去言联对偶,不仅诗与礼如此,世间无论什么事都是在极平易之处,寓藏著极高深的道理。而世间的困难也多由容易里面产生出来,禅宗的‘饥来吃饭倦来眠’,和诗旨的‘眼前景致口头语’是参禅悟道作诗填词,它的玄机妙理高深到了极点,深奥到了至难处,却反而是存在于极易之处。 {g7[3WRy  
V&>\U?q:  
tg X},OU^  
]XAJ|[]sj*  
所以说,‘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近真’。做事于无心之中,反而与天真与自然接近了,生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来。至于作诗填词,用了好些费解的语句,搜集了许多奇怪的典故,这都是出于有意而不能成真。陶渊明和寒山的诗都是很平易、很浅近的,都是些眼前的景致、口头的语句,而成为古今的名言。 xO<$xx  
ggR--`D[  
49("$!  
DIU9Le  
禅宗李翱说:‘我来问道无余说,月在青天水在瓶。’苏东坡有词说:‘到得归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都是写尽了意念的极端,全都由无心而写出来的,所以成了天真自然的名句。 RC']"jpW  
.;'3Roi  
'\iWp?`$  
ra'h\m  
再者,‘饥来吃饭倦来眠’,是王阳明说的话,而不是出于禅宗。无论怎么说,这句话原来是禅宗的偈语。王阳明是儒家与禅宗的学者,况且,这句话在禅语的全集里面很多地方出现,纵然是阳明的话。称他是禅宗也没错误。说这不是禅语而辩论的人,是不知道禅宗和王学的关系。 az=( 6PX  
uKBSv*AM  
1p[Z`m*9  
\f AL:mJ  
【后集○三五】 3nJd0E  
uDZ$'a  
i47xF7y\  
;Q0WCm\5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jD eNCJ  
nvdo|5  
SB3= 5"q  
j+>#.22+  
9月20日 ^S'#)H-8C3  
`S{Blv  
ZSu0e%  
MGmUgc  
动静合一,悟入无心 S24wv2Uw i  
 / hl:p  
v FL\O  
TBz Oz:k  
河里面的水流著,在这个河边境地里一点也听不见流水的声音,好比是处于喧哗噪闹的地方,一点也不堕入到喧哗里面,却领会出‘闹中取静’的趣味来。水流的时候本来是水在那里动荡,是有声音的,偏偏一点声音也听不出来,这正是在动荡之时不堕入其中,也就是‘动中之静’的意思。 NQD*8PGfj  
N{$ '-[  
j r9/  
{D(_"  
高山虽然巍峨高耸,但他并不能妨碍白云通过,由此我们可以觉悟到‘出于有心,入于无心’的机用。晋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和古人所说的‘山高岂碍白云飞’,用在这里恰恰相合。 4p %=8G|  
c&o|I4|Y,  
D3>;X=1  
HcrI3 v|6  
人生虽然遭遇了进退两难和意外的变化,应当像山一般不为所动,这样就可以出于有心而入于无心之境。 {Va "o~io  
_Wjd`*  
N{f4-i~  
2+Tu"oG;rB  
【后集○三六】 rU {E}  
f#W5Nu'*!  
j9=QOq  
/<Doe SDJ|  
A?q9(n|A"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静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心机。 l-N4RCt h  
r.V< 5xV  
x-e?94}^  
mu(EmAoenQ  
9月21日 C9 8 Ks  
r9a?Y!(  
z>f>B6  
j3W)5ZX  
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乐乡 Z{|U!tn  
Pkm3&sW  
06&:X^  
a^*@j:[  
山林是远离世俗红尘的地方,但如果热恋于山林,而想作种种营造修建的事情,那山林也就化为风尘仆仆的市朝了。写字绘画本是相当风雅之事。如果一起贪恋的心,立刻就变成带市俗臭味的商贾买卖性质了。 O-M4NKl] 6  
y'9 bs  
Z L3aO,G2  
$1CAfSgKw  
如果心不执著于感染,就是俗物囤积的地方,也可以如同仙人的场所一样。此心一起爱恋,则安乐境界立刻化为苦痛。 )cMW,  
UO& p2   
~\ 9bh6%R  
[,F5GW{x  
《维摩经》里说:‘心净则佛土亦净。’所谓俗与雅不由于事物,实在是由于心。所谓苦与乐也不在于境遇,而在于心对它所发生的感觉。《华严经》里也说:‘处于世间一切皆知虚空,如莲华之著水。’故处世的要诀是不要著相。 =DhzV D  
_l`s }yC  
J:YFy-[w(  
zLs[vg.(  
【后集○三七】 nj7wc9z4  
M=}vDw]Q  
k]n=7vw;  
I#]$H#}Av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界是仙都;此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n-rKN.T  
6tE<`"P!  
9*@Kl`\  
jZm57{C#*?  
9月22日 Ng6(2Wt0e  
QDRgVP  
' Vp6=,P  
*Q<%(JJ  
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K,>D%mJ  
0ang^v;q  
6E!CxXUX  
?\QEK  
水清明月现,心静思自明。当我们用木杖去搅清静水,水混了泥沙都会浮起来,这时候水底的任何东西都看不清了,等水澄清了之后,泥沙沉到底下,这时候就看得一清二楚。 !zw)! rV=  
4DL;/Z :  
1!x-_h}  
O^D$ ~ ]  
当我们事务纷忙,情绪杂乱,脑筋被弄得把平日所记忆想像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都突然模糊不清了。等到事情过去,心里才平静了下来,这时候便慢慢的把过去忘记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像放映影片一样出现在心头。这一闹一静的中间,表现出一昏一明的差别。 n%Vt r  
!KUV ,>L  
1,p[4k~Ww  
,Z7tpFC  
所以,我们的心要常保持清静,对于外事外物自然能够了解得非常透彻。 O MEPF2:  
w/KCu W<  
By t{3$  
%C]K`=vI-  
【后集○三八】 7kBULeBn|  
p2|BbC\N  
[8k7-}[  
E47U &xL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HS|X//]  
x}.Q9L  
;P-xKRU!Xx  
n=vW oU9  
9月23日 5N:THvh6o  
4 MVa[ 0Y  
EV:y}  
qp-/S^%  
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DR`d^aBWQ  
V}#2pP  
wn'_;0fg  
3f`+ -&|M  
芦苇的花絮可以代替棉花装填到卧具里面做成被子,但那是很粗糙的下等卧具。‘一窝’的意思,就是代表一间小屋子。卧雪眠云是形容接触那清寒的夜色,在这时候卧倒在芦花被中,一尘不染可以说超脱了世俗的生活。竹叶在酿酒的时候,放到里面味道很好,所以世人便把这种酒叫做‘竹叶青’,竹叶杯就是酒杯的意思。芦花被对以竹叶杯,很是恰当。如果手持酒杯,赏风月吟诗歌,平日在红尘中翻腾的人们,一时也可以远离世俗的种种烦恼。 "RG.27  
pcM'j#;  
a*}ZT,V  
<}c`jN!z.  
平日汲汲于追求名利的小人,只知使自己衣食住行豪奢丰足,他的心便自然而然的世俗化了。反之,处于清寒淡泊的境界,倒有著无穷的趣味。 y[*Bw)F\N  
rNL*(PN}lO  
OBF2?[V~  
\ORNOX:  
【后集○三九】 2WjQ-mM#  
5Pis0fa  
Bf Lh%XC  
0Ts[IHpg&E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D?u*^? a2  
9w -t9X>X  
{*8'bNJ  
lE+v@Kb:  
9月24日 Azrc+k  
Ks.pb !r  
&)Fp  
7XE/bhe%S  
鄙俗不及风雅,淡泊反胜浓厚 !b"#`O%`  
3 *G 7H  
Hnwir!=7  
I$4GM  
衮冕行中持一黎杖的山人,为什么增加一段高尚的风雅呢?因为山人是居处在山野乡村的,能够掺杂到朝官贵人当中,必定别具一番超众出群的高风亮节。受朝官贵人尊敬崇仰,所以添增了一段高尚的风度。 "WTnC0<  
jXO*_R  
a G^kL  
y ?FKou'  
反过来看,在渔父樵夫往来的地方,本来充满著大自然的景色,过著乐天知命的生活。而著衮衣的朝士,本来是在世俗间热中于功名富贵的。一旦穿了朝衣到乡间原野,同渔父樵夫炫耀它的荣华富贵,自然不免显得俗气。 *`:zSnu  
UW+|1Bj_:  
jUq^$+N  
m bBd3y  
况且,淡泊的滋味长久,而浓美的滋味不长。所以,鄙俗的浓丽之气怎么也赶不上清雅淡泊之风。 0kI.d X)  
zof>S>5>R7  
cvpcadN[  
LI[ w?6B  
【后集○四○】 X[:&p|g]  
EPCu  
~n#rATbxf  
~y+QL{P4~  
衮冕行中,若一(草黎)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若一衮衣的朝士,转添许多俗气。固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LNpr  
K9FtFd  
iHo2=Cz  
bz[+g,e2oA  
9月25日 ,TTt<&c  
DWep5$ >&K  
n&=3Knbd@d  
$ X~4J  
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 odPq<'V|AY  
C7`FM@z  
mnM#NT5]  
L  &F0^  
出世之道,就是脱离世间之道。世间是五欲六尘之巷,陷溺到这里的人们,妄想多端而烦闷无穷。因此想远离这些烦恼,超脱于世外,处于高尚的境界,而去作种种的修行。比如佛教就是一种出世之道。 C,R_` %b%  
vcsi @!   
!GcH )  
5taYm'  
然而,许多人认为出世之道,要居处到世间的外面。所以多半是进入深山幽谷,和世人断绝往来。这和完全离开世间,过著猿猴麋鹿的生活一样。他们认为这就达到了出世的目的,其实是大错的想法。 e,qc7BJzK  
{~a=aOS  
KaC+x-%K  
o$>A;<  
我们既然是人,当然与禽兽不同。原本就是带有社会交际性的动物,要是违背著人的本性进入深山幽谷,过那孤立的生活,按著做人的道理来说,并不是达到出世的目的。纵令终身住在山谷里面,过著出世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利益,不过把人退化成木石一般的物质罢了。而不能算做是出世,这只是厌世弃世的人罢了。 H4 }^6><V  
^$aj,*Aj~  
RsS?ibozl  
![Z'jC py  
佛教所谓出世之道,并非厌世与弃世,而是要人处于世间和人交往,不陷溺于名利。不染于世俗,像是莲花生在淤泥里面,不被淤泥所染,反而开出清净洁白芳香的花朵,这才是真正的出世之道。佛家讲求明心的工夫,就在于穷究心的尽头处。究竟心是一个什么东西?仔细的思索一下,就可以明了心的本来面目。比方火可以使物质温暖,但也可以烧坏了东西。因此明白火性,就可以避开它烧物的害处,而取它暖物的益处。如果怕人的害处避而不用,人就不免于冻死。心的功用也如此。 0+b1R}!2  
$-m`LF@  
IZczHHEL`b  
rrei6$H&  
穷究心性,并不是绝弃人间共有的情欲,使心像死灰一般。佛教中小乘的声闻学者们,以为妄想与烦恼,都是由情欲所起。把一切的情欲,如耳目口鼻饮食见闻等等完全弃绝,则一切是非善恶之念不起,身体像枯木一样,心性如死灰一般,这样就是人彻大悟了。其实这种见解完全错误,正像人怕火烧避而不用,终于陈死是同样的道理。 Exox&T  
C6=7zYhR  
`Td0R!  
y&NO[  
【后集○四一】 \?-`?QPux  
N3Ub|$}q  
~xqRCf{8  
87zsV /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YLSp$d4y  
n83,MV?-  
mT;1KE{J{  
S, LW/:,  
9月26日 /#M|)V*wn  
LuS] D%  
8V%(SV  
<U=:N~L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4"fiEt,t<x  
GMLq3_'  
`d, hP"jBc  
|s :b9sfA  
常常把自己的身体放在闲静的境界,悠游岁月,绝不为荣华污辱得失损益而颠倒。如果喜爱荣华,悲痛污辱,夸张利益,忧愁损失,终日为外欲而摇动心神,就是把自己的身体放于恶处。若是把身体放在闲处,就无论是什么事物也不能任意的差遣我了。 }tT"vCu  
r{.DRbn  
R=~+-^O!  
m/sAYF"  
自己的心要常常处于寂静,安然不为一切所动,则一切是非利害都蒙蔽不了我的本心。 Q_'3}:4  
zFh JLH*C  
WC,&p  
&Ib8xwb:  
所以,君子常置身心于闲静之中,临事遭变从容而不迫。 /"+ n{*9  
{w.rcObIw+  
eLcP.;Z  
[)|P-x-<  
【后集○四二】 ~HsPYc8Fz  
PZ~uHX_d>  
Sc;WraEn2  
0n+Wv @/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l9XK;0R9  
yzW9A=0A)  
*4Cq,o`o>  
pS vDH-  
9月27日 Q*mzfsgr  
-crKBy  
S+A'\{f  
A {lzQO  
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 /JJ\`Pu  
$Ml/=\EHOg  
%zQME6WELz  
E_]L8UC;m  
人常因环境而改变心情。 6|3$43J,F  
>(Jy=m?  
#*;(%\q}  
>bWsUG9  
在玉宇琼楼里听管弦丝竹的声音,虽然流露非凡的元音,欲脱不了鄙俗之气。如果在竹笼茅舍下听见狗吠鹤叫,恍惚是脱离了浮华世间。在白云深处,仿佛别有一番世界。 /u{ 9UR[g  
gT*0WgB  
`6`NuZ*6g  
u1O?`  
在珠帘纱窗之内,听帘外的清歌,看别人的妙舞,虽然很优雅,但总是脱不了淫靡之态,沉醉之音。 %iY-}uhO  
Ub%+8 M  
3!&lio+<  
#Yi,EwD  
【后集○四三】 E^_P  
zr%lBHuW  
?V%x94B  
Q4r)TR,  
竹篱下忽开犬吠鸡呜,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 ]Qe;+p9vU  
Asicf{HaX  
?J,hv'L]  
(UPkb$Qc  
9月28日 |i5A F\w  
{XiBRs e  
a02;Zl  
Ia$&SS)K  
不希荣达,不畏权势 _, /m  
g,U~3#   
vr2tIKvpn  
HJ]\VP9Zb  
捉鱼捕兽必须用香饵作诱引。人欲图高官显爵,也需要以利禄来贿送才能达成心愿。但是,一旦做了官之后,又得去应付非常的苦恼,这时候再想脱身已来不及了。所以,利禄是捕捉人才的香饵,居官的人不可不小心啊!如果我们没有思想荣华的念头,就不必担心什么利禄的香饵与陷阱。得利禄不一定就是坏事,但与希望荣华的念头在一起那就错了。 |U%S<X  
7%L%dyN  
g PogV(V  
@47MJzC  
做官有时候会遭到不测,这样看来,做官也许是招祸的根源,但终究的原因,都是和别人竞争角逐,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引起的。如果我们不图升进,就不起竞争之心,也就不必担心做官有什么危险。 ,T?8??bZ  
utKtxLX"  
a(s}Ec${Z  
0l!%}E  
所以,作官不是危险,有竞争排斥的念头,才是危险的最大原因。 ;|e{J$  
7yxZe4~|#  
iPX6 r4-  
di}YHMTx  
【后集○四五】 6W."h PP  
:<4:h.gO8  
Ath^UKO"  
Ks:~Z9r}  
倘佯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s2L|J[Y"s  
BL6t>  
Fyoy)y*  
nJ |O,*`O  
9月29日 #bgW{&_ y  
t<sg8U.  
h" cLZM:6  
"knSc0 ,u  
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W3D4Swq  
w35r\x +  
IZY q  
/~V .qisZ  
离开了市廛纠纷之地,徘徊于山林泉石之间。胸中的一切尘心自然就止息下去,起了清净幽雅之念。放下帐簿等等繁琐事情,到诗书图画里钻研,鄙俗的气息自然就消除了。这样看来,人是因居处的场所不同,情绪也就大大不同了。君子虽然是不要因为玩弄物品而消磨志气,但也应当藉幽雅的境界来调整心情,不要流入卑鄙庸俗。 r 11:T3  
_@jBz"aq\  
!tBNA  
h.FC:ym"  
一般世俗之人造别墅、筑庭园、收藏珍书奇物、爱玩骨董器皿,却把一生空过,这便是玩物而丧志,君子绝不可如此。  (-DA%  
n}PK0  
o1='Fr  
ivsp):W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因为居处地方有雅俗的不同,其心的雅俗也就不同。藉著山林泉石幽雅的境遇,转移红尘的杂乱,使自己的心性精神得到调和与修养,这就是君子与小人不同的地方。 cZT;VmC  
}2-<}m9}  
V*xT5TljS-  
{@1.2AWg  
【后集○四五】 <n< @ O5  
RX:wt  
|BhfW O8p  
TDXLxoC?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j7=I!<w V  
Ffk$8"   
zd AqGQfc  
\]=qGMwFs  
9月30日 |^Nz /PN  
-~ytk=  
V`?2g_4N  
3/mVdU?U  
春之繁华,秋之清爽 FCTz>N^p  
$Z(fPKRN/  
xcr=AhqM  
x nWCio>M  
春天的时候,百花齐放,十分芬芳,而小鸟歌唱,蝴蝶飞舞,变成繁华的气象,令人心神舒畅。但是这样比不上秋天的景色,秋天的云白风清,兰桂的花一起开放,香馥之气四散,水色和天光合为一体,上下特别清明使人气爽。 (-Rh%ZHH  
@@K@;Jox  
rXXIpQRi$S  
aG;6^$H~  
春天、秋天的好坏,是因人而不同,同时也难有一定的评判。人不仅喜好春天的繁华气象,对于任何事都喜欢繁华热闹,不愿有冷静清寒的景色产生。相较之下,人还是超越多数人的所好而去喜爱那秋高气爽、清明之容的秋天为妙。 S]iMZ \I/  
Vd^_4uqnV  
YJ_`[LnL  
LyO, ]  
世间一般人都说春天是幸福之气,而秋天是阴气。诗人形容春日草木滋长 evryk,x  
3>q UYxG8  
.f 4a+w  
/WXy!W30<  
秋天。但仔细思考一下,只有近道的人喜秋而不喜春。世人所以爱春天,讨厌秋天,是根据人情来说的,不是对春秋的本质来说的。我们把这话仔细想一下,就不难感觉出其中有极大的道理在。 !4d6wp"  
Yi1* o?  
n-[J+DdB  
CPc<!CC  
【后集○四六】 0o2o]{rM{2  
~Fv&z'R  
zvB!=  
b{qeu$G R  
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hM\<1D CKG  
Tyt:Abym=  
pisjfNT`o  
qG3 [5lti  
10月1日 D"_~Njf  
2)]C'  
}7YDe'5V  
2MwR jh_  
得诗家真趣,悟禅教玄机 ),%/T,!@  
*f|9A/*B3  
0mo^I==J1  
6T{Zee  
诗是用文字来表达的,理解文字的人未必能够作诗。诗是言志的,我们用诗来表达志向的如何。如果志向没有诗意,无论把文字写到任何深奥程度,都不能作出好诗。反之,纵令一字不识,而有诗意的人,就是他自己得了诗人的真趣,认识不认识文字都没有关系。 jV)!9+H#  
o.U$\9MNP  
z)"7qqA  
O~F/{: U  
禅有许多是不立文字而教外别传,原不拘泥于文字。中国禅宗的六祖惠能是新洲的一个樵夫,有一天听人诵念《金刚经》,忽然有了悟解,就到黄梅山大满禅师那里做一个捣米的和尚。有一天,大满禅师对七百个和尚当中的高徒神秀,试验他悟解禅机的程度。不识字的慧能禅师比神秀优秀得多,因此承继了五祖的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 f)hs>F  
;V]EF  
$by-?z((  
T0n=nC}<  
可见理解文字不过是表现意志,仅仅通达文字,并不能得其真趣。不仅作诗和参禅如此,一切事情都是如此。 o8\@R  
aCzdYv\}&  
IQ[ ?ej3W  
-G&>b D  
【后集○四七】 *%_:[>  
G%~=hEK0  
+cv7]  
}Zu2GU$6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rks+\e}^Z  
?P4@U9i  
~8~B VwZ_  
#+Z3!VS  
10月2日 .QO QqU*2I  
qp (ng 8%c  
%0T/>:1[E  
R)?b\VK2$  
相由心生,相随心灭 eA9U|&o  
U*F|Z4{W  
[z#C&gDt  
2Cn^<(F^4I  
把弓的影子当蛇蝎来看,这是疑心生暗鬼。晋朝一位名叫乐广的人,曾作过河南的县令,有一个亲友病了很久,他派人去打听。原来是亲友之前到他那里喝酒的时候,看见酒杯里有蛇,回去后感觉精神惶恐而得了大病。他以前所见的蛇影,乃是河南县府墙上挂著的角弓上面用漆画的一条蛇。乐广考察的结果,知道是那蛇画的影子照到了杯子里面,于是又把这位亲友请来饮酒。当场叫他又像以前看杯子里面的蛇影,对他说明这是角弓的蛇影,并不是杯子里面真有了蛇。他的亲友豁然大悟,终年的大病也就好了。 2h0I1a,7  
>ijFQ667>j  
H pXMPHd  
opTDW)  
楚国有一位熊渠子,有一天走在山里,看见了一个卧牛石,以为是一头石虎而用箭去射,把箭射到石头里面。另外,汉朝李广在打猎的时候,看到草里面有一头猛虎,他用箭射去,老虎并不动转,李广近前一看。原来把箭射到石头里面,连箭尾的羽毛都没在石头里了,这是著名的‘射石饮羽’的故事。  b<v\  
6$[7t?u  
:Z(?Ct&8  
Vr/UbgucJ  
以上故事都源于人的心机一动,看见的东西都像要杀害自己的东西,心怀恐惧,从而起了杀机。反之,自己的心念静止于无念当中,石虎也可以变成海鸥。《世说新语》里面记载:晋朝有一个有权威的人叫做石勒。当时的人民对于他这一族人都非常害怕,视之为狼虎。有一位高僧叫佛图澄,很得石?的尊敬。他常常和石勒的养子石虎在一起闲游,石勒一族的人也都敬服佛图澄的道德。这就说明佛图澄的高德可以感化石虎的暴威,使他化为柔顺,宛如猛虎化为海鸥一样无害了。可见一个人如能做到无念无心的地步,对周围之物都不起敌意。不但不足以畏惧,反而可使他服从自己,共同在一起游乐。 jeF1{%  
f 'aQ T  
RP'`\| |*  
y A_;\\  
南北朝《南史》中有叫做孔稚圭的一位官吏,他是齐明帝时候的南郡太守。他在家里营造山水楼台,闲暇的时候独自饮酒取乐,从来不打扫庭堂,以致池塘里的蛙声天天喧噪。有人问:‘太守是否要效法陈蕃之为人?’他说:‘不是的,这蛙的声音像给我在吃饭饮酒的时候来作鼓乐助兴,我并非要效法陈蕃约为人。’蛙鸣之声本出于无心无念,这喧噪的声音反而成了助兴的鼓乐。 }T%;G /W  
-}|GkTM  
CBdS gHA3>  
n's3!HQY[  
我们眼见、耳听的一切,如果是起于个人的心念,就发生了喜欢和憎恶。石虎可作海鸥,蛀声可当鼓乐,所见、所闻之物,不但不含有杀机,反而显露天然的真机。所以,天地万物的善恶,共缘于我心一念的变化。 HH+R47%*  
rm2"pfs  
I7b(fc-r  
Jhu<^pjs  
【后集○四八】 qQN&uBQ[  
j-|YE?AA  
~d6 _  
'Y3>+7bI  
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BNm~sP  
;hR!j!3}  
|`T3H5X>  
"Q9S<O8)  
10月3日 E 5}T_~-{  
WL-+;h@VQ  
])h={gI  
mLX1w)=r  
来去自如,融通自在 jQ.]m   
D.xN_NK"  
f" Yj'`6  
*FDz20S  
世间如海一样风波无常,如果不知道渡海的技术,则一生之中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难?所以,渡海的技术要加以讲求。自己的身体好像一艘没有绳缆牵系的船一样,风吹的时候就向前流行,风止的时候就停止,任著风向吹动绝不会有翻船的危险。 Gx fw!aF~  
tVQfR*=  
L s#pe  
)l*H$8  
其次,自己的心能够像枯木死灰一样,对于外界毫不动心。即使是受到刀割而心不痛,涂上了香料而心不喜。换句话说,遇到顺境就向前求进,遇到逆境,就退屈于下。心能离开了名利之念,就是被人侮辱也不生气。接受名誉也不欢喜,这样就能够乐道顺天,安然度过一世。 o>#<c @  
?^P#P0  
s`F v!  
)%%RI_J T  
【后集○四九】 _`Ey),c_  
6"Q/Y[y  
Pi::cf>3  
?cdSZ'49[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KTxdZt  
06*R)siC  
0?l|A1I%   
_H^Ij  
10月4日 ^qqP):0y1V  
d_#\^!9  
.E!7}O6  
%lNWaA  
忧喜取舍之情,皆是形气用事 =Xzqp,  
0$l=ME(  
!3Fj`Oh  
Malt 7M  
人情的一举一动都是天意,然而,很多人却违反天意做出不公平与偏颇的事来。 GyJp! xFB  
B#o(21s  
EAo7(d@  
uHBX}WH  
一般人听见莺鸟的歌声都感觉悦耳,听见了蛙鸣骚乱感到厌恶。莺声与蛙声的区别,乃是人情的感受。一般人看见了美丽的花都爱慕而想去栽培,看见了杂草丛生就想把它连根铲除。对于花与草的爱恶,也是根据人情才有了差别。但若仔细考虑,一切善恶美丑都是人做出来的。如果能去私欲存天理,则莺声蛙鸣都表示出人间真正的玄妙道理。美花杂草也都是冥冥中所赋予的生生之意。 ~jAOGo/&6  
T:x5 ,vpM  
=:`1!W0I  
)xCpQ=nS  
万物是根据天地自然之理而平等生生化育,因此,我们不应该任意加以善恶好丑的区别。 At%g^  
R[ S*ON  
K1uN(T.Ju  
~!~VC)a*  
【后集○五○】 _=B(jJZ   
^ cN-   
a*&P>Lwe7&  
nS[0g^}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是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呜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iQ*JU2;7 t  
C-]H+p  
_dppUUm  
D2|-\vJ>  
10月5日 #/sKb2eQ  
f2[z)j7  
[,Ts;Hy6Q  
M]!\X6<_  
DCX 4!,ZF  
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y=YD4m2W  
=O1CxsKt6  
Vi`+2%4  
@;_r `AT7  
人到了老年,就和壮年血气正盛的时候大大不同了。毛发脱落,牙齿稀疏,任何人都是免不了的。人的形体本来是幻影,时刻变迁,绝不是不变的,所以人把人体叫做‘幻形之体’。至于凋谢,是形容人的衰老变化好像花草凋落,任凭你是再世的美人或是勇敢的英雄。一到了老年,身体的幻形就变成衰老不堪。这事是不回避免,也只好顺其自然了。 t p$NT.z  
$/,qw   
7>xxur&  
^ef:cS$;  
我们的幻形虽然是如梦幻,但人的实性则充满于天地间而不变。我们把这不变的实性,叫做‘真如’。真就‘真实’,如就是‘不动’的意思。这个真如的自性,依著因缘次第而幻化山河草木人畜虫鱼,恰似水因著空气的作用而次第化为雨霰雪水等。这形体虽是千变万化,但本性是一点也不变的。 kM]:~b2  
=%Gecj  
KrVF>bq+  
Cca( oV  
诚如古人所说的:‘青青翠竹悉是宜真如,郁郁黄花莫非般若。’能够悟得了此理,也就明了了宇宙的真谛。 5R4h9D5  
Gh0H) q  
Tz58@VYV  
x*5' 6  
【后集○五一】 (rFY8oHD  
6k"Wy3/  
G,>tC`!  
r S/Q  
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 NI=t)[\F  
k<=.1cFh  
sr x`" :  
_Pa(5-S'KR  
10月6日 oLk>|J  
y% uUA]c*m  
gqNd@tYI  
Svn|vH  
欲心生邪念,虚心生正念 }txHuq1Q.  
\l_ RyMi  
)z3mS2  
jD0^,aiG  
日本古时候有个快川和尚,他因为得罪了织田信长,被信长的士兵围住寺院,把寺里的和尚都用火烧死,快川在临终时说了两句偈言是:‘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亦凉。’这就是在精神上把握住定静安虑之道,所以临大难而不苟,一切热火与酷刑都不能使他们动心。不像小人的人随著境遇有种种的转变相反,达人的心可以心来转变境遇。佛家所谓:‘行人修德虽火坑亦是青莲。’就是这个道理。 KJ,{w?p~ )  
eB/3MUz1  
B:ddlxT $  
fMwJw M T8  
心中不定,不能把握欲念,即使是远离都市隐避到山林,身体虽得安静,心中却充满了欲念,如滚水一样沸腾,反而烦躁不堪,因此,一切的寂静对他而言是毫无感受的。 Yg/e8Q2  
O(,Ezy x  
s['F?GWg  
/MsX w/],  
反之,人若能去人欲存天理,心常放在空虚之地,则精神抖撤。虽然在盛夏酷暑中,也会感到清凉。虽然有车马声音杂沓其心亦不感觉骚乱。所以说,万里均由心念所生啊! nlH H}K  
&GwBxJ  
@z$V(}(O^  
*La*j3|:  
【后集○五二】 n?&G>`u*  
bjPI:j*XU  
1W8[ RET  
=Xm [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hnL"f[p@gC  
C2AP   
ujB:G0'r  
B;N40d*W  
10月7日 0@, ,YZ f  
QV+('  
U/yYQZ\)  
Po&gr@e .V  
富者多忧,贵者多险 Nol',^)  
?A(=%c|,g  
4 u X<sJ*  
1 dz&J\|E#  
俗语说:‘谩藏诲盗。’又说:‘多藏厚亡。’金钱是招祸之根。在金钱储存太多的时候,如不设法预为退身之计,失败的时候往往是一塌糊涂,倒不如无钱时候的平安。 m^U\l9LE  
9NaC7D$,  
RoM'+1nP:#  
//Ioh (N  
富豪长者,一旦破产,多因债台高筑被逼而亡身,反而此贫穷的人痛苦。所以,有钱的人比不上贫穷的人无忧无虑。 $q DH  
y&lj+j  
N_$ X4.7p  
R[wy{4< y  
在路上迈高步的人,当他跌倒的时候,要比一般人来得快些。这好比地位高贵的人,不及身分卑贱的人常能保持安稳。这并不是说富贵可厌而贫贱可爱,实在是因为世人多半知道富贵的利,而不知道其害。仅知道贫贱的苦而不知其乐,明白了贫富的利害得失,就知道富贵不足贪,贫贱亦不足厌。 HYLU]9aH8  
:~:(49l  
=Z2U  
2{"Wa| o`  
【后集○五三】 s ZkQJ->  
,V)yOLApVj  
M^r1b1tR  
IyOujdKa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qiTO`lg  
=/.[&DG  
9XF+? x  
z i2hi9A  
10月8日 ZNFn^iuQ  
vb9G_Pfz  
*ky5SM(NR  
-{pcb7.xuv  
读易松间,谈经竹下 S#!PDg  
]. 1[H~5N  
h\C  
5 LhFD  
《周易》是圣人说明天地妙理的书,在露天的窗子下,天将破晓的时候读它,一面用丹砂来研磨松树间的露水,圈点著逗句,注明了要点,这都是超脱世外的高人隐士所做的清雅之事。 7\JRHw  
D!J ("~[3  
p(Y'fd}  
 tAP~  
在正午的时间谈经说法,一面敲著宝磬,声震竹林生风作音,这种宁静的景况是出尘离俗僧伽的清高行为。世人从早到晚汲汲于名利,走在尘俗之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精神自然就颓丧了,身体也会渐见衰败。如能时时把身心移到这样悠闲清雅的环境,则身心得以焕发,恢复本色,才算是得到了天地间的真趣。古人悠游于林下不入于尘俗,其中的道理很奥妙,其中的趣味更是深长啊! =4 &9!Z  
W=mh*G3y  
@s2z/ h0H  
!K'kk n,h  
【后集○五四】 T$GhE  
+H/^RvUjF  
eXnMS!g%Z  
wi:]oo#  
请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磐宣竹下之风。 ~c! XQJ  
3 _:yHwkD  
dy, ,x  
jFw?Ky2  
10月9日 Rla1,{1  
tLS5yT/  
FlD !?  
 HkJ$r<J2  
人为乏生趣,天机在自然 i4'?/UPc  
-} 9ZZ#K  
s=~r. x  
}OI;M^5L  
花天生就具有美丽的颜色和芬芳的香味,如果把它栽种在盆子里长起来,终究比不上自然的芳香艳丽,并且缺乏生气,不比自然的茂盛。鸟本来有美丽清脆的声音,如果把它捉到笼子里豢养,教它各种音声来啼唱,总是嫌过于呆板,不若自然来得活泼。人在山间看见花鸟互相交错飞舞,心中自然感到有说不出的乐趣。 wjo xfPnf  
8NPt[*  
z^{VqC*o+  
?5'UrqYSW  
总而言之,损坏了自然的生机和天然的风趣,就不能领会出天真的妙趣。所以,古人说:‘勿背天之道,勿绝地之理,勿逆人之伦。’不仅花鸟如此,无论天地万物,都要顺其自然生长,才能感到真的乐趣。世间人们往往喜欢违背自然而勉强造作,这可以说是人生的虚幻,是怎么样也不会悠久的。 H ~J#!3  
cQu1WgQ G  
B2 Tp; )  
>\^:xx Tf  
【后集○五五】 TTmNPp4q  
\W( C=e  
,S:g 5n>M  
(Pin9^`ALc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悠然会心。 bCdEItcD  
rh${pHl  
+MGEO+  
|6"zIHvtc  
10月10日 )]n:y M  
7tUl$H;I/R  
m-5Dbx!j  
ZR6KE_  
烦恼由我起,嗜好自心生 3Q~ng2Wv%  
P`Anf_  
ss236&  
tE9%;8;H  
世人把‘我’之一字看得太重了,所以惹出种种的嗜好和烦恼。 t 4{{5U'\  
/AjGj*O  
@/`b:sv&*  
5=., a5  
古人不以‘我’为重,总以‘物’为贵。这乃是因为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结合而成,不能执著一己之我,因此人的思想也是时刻改变而不停止。陶渊明说的‘悟今是而昨非’,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喜悦,过了一个时期忽然悲观起来,推究原因,不外是执著「我’,因而有了种种的嗜好和烦恼罢了,如果人能达到无我之境,明白自己不如外物之可贵,就不起贪心。贪欲、嗔恚、愚痴所谓之三毒,实是一切烦恼之根源,这些烦恼的兴起,实因思想中执著「我’一字。 opjrU$<]N  
hi*\5(uH  
#J, `a.  
FX+Ra@I!  
古人不知道有我,何能被烦恼所侵?因此,古人的无我之语可谓一语破的,得了其中真谛啊! <{3VK  
1r\? uD  
w \i#  
G7M:LcX  
【后集○五六】 PD:" SfV,G  
O>Xyl4U  
}Wn6r_:  
1}QU\N(t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B<H5WI  
}a'8lwF%I  
K {!eHTU  
CcLP/  
10月11日 zRD{"uqi  
i=o<\ {iV:  
4rw<C07Z  
tl CgW)<?  
以失意之思,制得意之念 p(v+j_ak  
PC7U&*x@  
3E+u)f lmB  
zK}$W73W^  
人被功名利禄之心驱使,都想居于人们的上位,于是互相竞争、互相排斥和互相倾轧。但是岁月不待人,只知计较名利,不知老年将至,功成名就的人还可以勉强保住于一时,而失败的人就老大徒感伤悲了。如果人以老人之心来看年轻人的斗争状态,就会对于这个时间不久的人生慨叹,而犹争长论短,奔驰角逐,实在是愚不可及的事。即使幸而达到了功名富贵,一般人都喜好热闹繁华的生活,对于凋零没落的景象他们从不一顾。 %=]~5a9  
z./u;/:  
Qi w "x,  
(YGJw?]  
俗语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能时时以零落清冷之心,去看富贵人们繁华奢侈的生活,自己就会更加谨慎,自然而然的就能抛弃铅华靡丽的念头。 06]J]  
km}%7|R?  
#QXB2x<*  
{O]Cj~}  
【后集○五七】 x!tCK47Yq  
Z[FSy-;"  
qI) Yzc/  
m mu{K$9}I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7$\;G82_  
&xj?MgdNL  
c9=;:E  
-SlLX\>p  
10月12日 }Rt?p8p  
w6qx  
i?A4uyYwS  
/V2Ih  
m.&z:`x[  
Hb#8?{  
cIw)ScY  
Z '/:  
世态变化无极,万事必须达观 R}#?A%,*  
bfQ+}|;  
H8mmmt6g  
?Sh]m/WZd[  
人情之所以有变化也正如人一样。人由青年到老年就有很大的变化,何况是人情,当然也逃不出随著年龄与时代而变化不同。所谓‘不宜太认真’,就是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过于主观,总要倾乎人情去做人做事。 :&/'rMi<T  
TF^Rh4  
K`M8[ %S  
tOn/r@Fd^E  
宋儒邵尧夫说:‘昔日所云我,我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这话的意思说明了连自己都保持不住原状时时刻刻在变,那就难怪人情是瞬息万变了。如能了解这个道理,自然除去了‘我执’的偏见,而能自由自在的处世。 p4fU/  
eXc`"T,C.  
ss-{l+Z5  
f]qP xRw  
人自己本身尚且在变化不可常久保留,就无怪乎世间人情的变化万端了。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7-10-01
【后集○五八】 6 6(|3DX  
$nUhM|It  
5/F1|N4  
>gRb.-{ux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却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是观,便可解却胸中罥矣。 vO`~rUA  
tBd-?+~7  
s/" &k  
<wfPbzs-V  
10月13日 i882r=TE3  
?1T)cd*  
7hQXGY,q  
f~%|Iu1ob  
闹中取静,冷处热心 !nQ_<  
CBN,~wzP*  
xAbx.\  
fd! bs*\X  
在事务繁忙的时候,如果能够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身体虽忙心仍有多余的时间,这就所谓‘忙里偷闲’。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与苦痛,都可以把它除去而得到快乐。 oJ734v[X  
Xia4 I* *  
&b'IYoe  
t6DgWKT6  
其次是在一切的事情不能顺心如意的去施行,弄到了失败和绝望的地步。这时候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一定要下定决心再接再励奋斗,在冷落失望当中,应当以烈火般的热心去解决苦况。那么身虽在困苦之中,心反添加了人生的真趣。以这种心情去做事,就使事业在失败当中获得成功的机会。 XD%@Y~>+  
%CV@FdB  
t 1}R#NB  
BCMQ^hP}t  
【后集○五九】 {e~#6.$:  
G8z.JX-7g  
mE=%+:o.  
MKPxF@N(  
热闹中著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59*'0  
H(Pzo+k*  
<|8N\FU{  
He vZ}.  
10月14日 i=T!4'Zu  
# 2;6!_  
JN)@bP  
@ rI+.X  
世间原无绝对,安乐只是寻常 o9\J vJk  
!k@ (}CN_*  
UR?biq  
WVyk?SBw  
天地间的苦乐都是相对的。在一种安乐的境界里,相反的必有一种不乐的苦痛存在。同样的道理,有一种美丽的景色,必定有一种相反的不好的景色抵消它。举例来说,贮存金银财宝,终日饱食美味,这就是一种乐境的享受。同时怕财产失落,于食美味之后,又感觉肠胃的痛苦,这都是和快乐相对的不快乐。 6l]jm j)/  
##!idcC  
iga.B  
eocq Hwbv  
人如果能够乐天知命,就是吃寻常的家常便饭,观赏自然的风光,不担心禄位也不为名利劳心,凡事随遇而安,自然到处都是安乐场所。一般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只贪图快乐境界的好光景,却不知道有不快乐和不好的光景将要发生。人的贪念不息,就有倾跌的危险而致狼狈不堪了。 *lyy|3z  
0Lb:N]5m8  
uE]  HU  
GB,f'Afl  
【后集○六○】 ) rw!. )  
W5c BT?V  
w_qX~d/  
=\~<##sRJ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的窝巢。 zW#P ~zS  
IJ\4S  
[wOz<<  
*ThP->&:(  
10月15日 4 1G}d+  
o|`[X '  
n x4:n@J  
$0 ]xeD0X  
接近自然风光,物我归于一如 Cq8.^=}_  
;$,b w5  
?, B4  
xnP@ h  
古诗《四时读书乐》里面有两句诗说:‘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这是形容乾坤的自在,天地的真知。人住在靠近山边水滨的地方,每天在早晚之间高卷窗帘,看见山间白云与江山的烟波荡漾,就识得了天地的伟大与自然了。 +*uaB  
Fi)(~ji:  
MTXh-9DA  
SG \6qE~  
春天到来的时候,竹子和树木的枝叶都露出青色,燕子也到了构筑巢穴哺育乳燕的时候。等到秋天到来的时候,斑鸠来到枝叶繁茂的树林,不断的鸣唤声音是清脆可听。他们都是顺著天地四时的次序来迎送季节,吾人观物达到了微妙精细的境遇中,就不禁成了物我两忘的恍惚状态。 3fGL(5|_  
W%@r   
{$qE>ic  
Z<D8{&AjS  
【后集○六一】 tE'^O< K  
DpQ\q;  
":@\kw  
#1fL2nlP*E  
帘拢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呜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 KtI:n4d  
{,aX|*1Ku~  
W_.WMbT  
.fFXH  
10月16日 .>#X*u  
56w uk [)  
g'cLc5\  
(yrN-M4~t  
生死成败,一任自然 q"(b}3  
MHj RPh  
\!LIqqX  
mqj]=Fq*  
天地所成之物,早晚必败,所以我们对于一切事物求其成就之心,也不必太过于苛求。所谓‘希望越坚,失望也越大’,成功固然很欢喜,但遭遇了失败,就颓败懊丧而一败涂地了。 H46N!{<;@  
2$r8^}Nj?  
#ZkT![ `  
moS0y?N  
在一件事情开始做的时候,应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成功固然不足喜,失败也不足为忧。凡事也听其自然,不必操之过急,虽然失败了,也不会过度的失望灰心。其次,天地所生之物早晚必死,人也是难免一死。既然如此,则人对于求长生之道,也就不必过于辛劳。 KE[!{O^(a  
0:I[;Q t  
,>+B>lbJ*  
"w&IO}j;=  
所以,人对事过于强求,往往反而招致相反的结果,最好是守著自然适当的尺度为要。 H#Hhi<2  
?7=c `  
V82HO{ D  
=E.!Ff4~(  
【后集○六二】 &cGa~#-u  
uwl_TDc>%  
.jUM'; l  
fHK.q({Qc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H2lQ(Y+H  
2OVN9_D%  
)Fgu'  
<*Nd%Ca  
10月17日 w**~k]In  
| |"W=E  
+Tt.5>N  
HmiG%1+{A  
处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 s P oh\n  
@AtJO>w  
.af+h<RG4$  
Gg e X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这两句话和之前的‘风动扫竹风去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周而潭不留影。’是同一个意趣。这是物与物虽然相接,但互不相犯。 GXaPfC0-y  
?lE&o w  
j(A>M_f;  
$J8g)cS  
所谓‘应虚则无迹’,凡事只可虚幻,不可想其真面目。 =MU(!`  
f$76p!pDa  
v%rmfIU  
4#qZ`H,Ur)  
儒家也说过:‘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这是定静的修养工夫,即是动中而有静。心能保持镇定,则应事接物都能够自由自在、圆融无碍了。 nW)?cQ I  
)S ZzA'  
'ZJb`  
\o*w#e[M  
【后集○六三】 G2<$to~{  
:.9Y  
L{&>,ww  
Lk)I;;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0!-'4+"  
i?ZVVE=r  
5vFM0  
9wlp AK  
10月18日 0W0GSDx  
*I!R0;HT  
|a#=o}R_  
uI$n7\G!  
勘破乾坤妙趣,识见天地文章 -AD@wn!wCJ  
IQ$!y,VJ  
ic5af"/(\  
0SU v5c  
人仅知道琴瑟笙鼓是乐器,但那只是人工的音乐。人能去对林间松树被风吹动的声音,和对溪流泉水击石子的声音,静心的听就感到抑扬顿挫节奏,可说是天然的音乐。‘鸣佩’是古时女人带的环佩相击叮当作响,声音清脆十分好听。 _&~l,%) &  
No"i6R+  
e^em^1H( %  
+oh|r'~  
其次,以文章来说,绝不是用笔墨写到纸上的文章,这乃是人的构思造意。如果能对起于草边上的霞光和照在水中的云月加以眺望,就看出乾坤中有最好的文章和最好的图画了。 [[HCP8Wk   
BTD_j&+(  
O=t~.]))  
gg.]\#3g  
【后集○六四】 )!kt9lK  
fP:]s@$  
S{?l/*Il*_  
#1%ahPhR+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Ypl;jkHP  
>yr;Y4y7K  
9% C]s  
T;5VNRgpI  
10月19日 'Kk/ J+6U  
yUWc8]9\W  
CuK>1_Dq  
u(FOSmNkN  
猛兽易服,人心难制 Oe x   
 Cu5_OJ  
BdMd\1eMw  
-8l(eDm"m  
西晋大将索靖知道西晋将要大乱,指著洛阳宫门的铜骆驼说:‘我将要看见你流落在荆榛荒草里面。’后来,果然如他的预言而亡掉。当世局发生变化,无论怎样有权力的豪门权贵,转眼之间就己身家。当人在有权有势的时侯,只知道夸自己的权力勇气,以利刃武力去制服他人。对于时衰运败本身灭亡的命运,一点都不察觉,实在是可悲之至。 c0Bqm  
|||m 5(`S  
=dH=3iCG  
$3B%4#s  
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收天下的兵器铸造十二个金人,筑成万里长城以防备胡人的南袭。想叫子孙万代百世千世做皇帝。不料他身死尸首未干,强秦就灭于楚汉之手。可见想以武力制服人的人,实在最愚蠢不过。  pdm(7^  
p6NPWaBR  
U# [T!E  
p:4-b"O  
西晋的王侯贵人不想自己早晚是要死,终归要葬在洛阳城外北邙山地方,被那些狐鼠来吃掉尸身,仍然每日汲汲于功名利禄,拼命的贮存黄金。一旦死亡后身体都没有了,还要黄金何用?古语说:‘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这说明了人心是贪而无厌的。 p7 !y#  
4i.&geX A.  
P>u2 ""c  
za}Kd^KeB  
【后集○六五】 P5h*RV>oS  
(&NLLrsio  
R<gAxO%8  
:-#7j} R&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zze.kb&F  
M"W#_wY;  
ovOV&Zt  
WMnSkO   
10月20日 :%33m'EV}  
7FkiT  
{ZSAPq4)L  
( tq);m&  
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 H;NAS/OhS  
c~/poFj  
)X," NJG  
8 e_]  
心是一切善恶发生的根源,如同大地生长草木百谷一般,所以把心叫做‘心地’。波涛是起于河海而不发生于陆地,所谓‘平地起波澜’,就是说在不应该起事的地方起事。‘随在’和‘触处’两者的意义也就是到处。但人受了环境的改变而心有种种的变化。这是自己的修养还不够到家,则心易为外物所转。 ern\QAhXX  
7[='m{{=C  
* ;McX  
j:uq85 s  
如果自己修养成熟就不被物转,心上的思念也就不动摇了,无论对任何事物都能平静如常。比方说站在红绿街头,对著牡丹玫瑰一般的美人,好像是对著死灰枯木而不动心。 @`+\v mfD  
Tc!n@!RA|  
_VjaTw8iM  
l%('5oz@\  
古语说‘天地化育万物’,而人心能作出万事,只要自己的心能和天地合为一体,没有一体偏私,就可以化育到性天之中,与天地齐德,而有化育万物之量,则到处都有鸢飞鱼跃海阔天空的妙用,可以说是活泼而无碍,无往而不自如。 3QKBuo  
J"< h#@`  
-xLK/QAL  
o3\^9-jmp  
【后集○六六】 nu:l;+,VY  
Z ztp %2c  
.b`8 +  
R\X;`ptT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 r~?X_  
q)o;iR  
`Ix`/ k}  
5(\/ b<#  
10月21日 -K$ugDi  
"M+I$*]  
BMQ4i&kF|  
~|, "w90  
Nxl#]  
生活自适其性,贵人不若平民 :-U& _%#w  
)Ghw!m  
}@jJv||  
A'uaR?  
春秋时候,齐国有一位将军‘田单’守著即墨小城,被燕国军队围住。他集合了一千多头牛,给牛穿上红色衣服画上五彩的龙纹,把兵刃绑在牛角上面,在牛尾巴上绑一束苇草,涂上很厚的油脂。然后用火把点起来,乘著黑夜之间,牛群同燕军阵里冲去,后面跟随著敢死的勇士。手持白刃以一当百的向燕军冲杀。燕军大乱,大败而逃,这就是‘驱火牛’的典故。 'LuxF1>  
(pM& eow}  
K:qc "Q=C  
%"oGJp  
其次是《左传》齐桓公集合诸侯兵侵入蔡国,蔡国溃败,齐于是乘机伐楚。楚子向齐侯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意思是说齐和楚相隔得很远。虽然把牝马牡牛互相引诱放到远方去,从齐也到不了楚地,这是‘诱风马’的典故。 ^8bc<c:P  
kG9aH Ww  
z79oj\&[  
h+!R)q8M  
这两个故事都是反自然而作出来的不合道理的事情。人有爱好自然的天性,所以峨冠大带长筵广席的人,有时候也羡慕那轻蓑小笠疏帘净几的无忧无虑生活。然而,世人多有驱火牛、诱厕马的不合理的事,不适于自然本性,富贵权豪的人应该引以为鉴。 <KtL,a=2+  
kI04<!  
LttA8hf5q?  
u\iKdL  
【后集○六七】 6Y6t.j0vN.  
0~_I9|FN  
K$GQc"  
p ^TCr<=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H,WFw1%}  
Z8/.I   
~iiDy;"  
ZybfqBTD&c  
10月22日 \(=xc2  
6{udNv X  
6vTnm4  
w(Tr ,BFF  
处世忘世,超物乐天 *kZH~]  
A /c  
nO'C2)bBSG  
uit.r^8l  
鱼在水中游泳,它本身并没有在水中的感觉。鸟在空中飞翔,本身也不知道四周有风。 pRxVsOb  
dT&u}o3X  
i"Hc(lg  
'byTM?Sp{  
人处在世间受外物的羁绊,自己并不知道要超脱于物外,所以终生苦恼忧愁;而能得天然的妙机,不能享自然的乐趣。 4JXvP1`  
R=48:XG3/K  
})kx#_o]'d  
wpC .!T  
宏智禅师曾说:‘水清澈地鱼行迟,空阔透天鸟飞杳。’道一禅师也说:‘鸟虽飞去飞回,但不忘其道路。’人如果能超脱物外不为外物所系累,就能如鸢飞鱼跃享受那天然妙机的乐趣。 1#;^ Z3  
)+Z.J]$O-  
xT* 3QwK  
uTz>I'f  
【后集○六八】 eHGx00:  
$%ND5uK  
]oz>/\!  
^jb;4nf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cw[@uD  
90Sras>F  
z{PPPFk4J  
P.k>6T<U>  
10月23日 ;gu4~LQw  
]Lg~ I#/#  
J(~1mIJjC  
)MTf  
人生本无常,盛衰何可恃 'r_Fi5[q  
B<Cg_C  
X7-[#} T  
2*cc26o  
在《桃花扇传奇》里的《哀江南》说:‘俺曾见金陵玉阙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不信这舆图换桥……诌一套哀江南,放悲歌,唱到老。’这一段弹词和以上所说的是一般无二的。 50A\Y)i_mZ  
qe?Ns+j<d  
x./"SQ=R+  
'qde#[VB  
绝代豪富,千古英雄,只逞一时的荣华,弄一朝的权势,想不到如春梦一场。人若能悟透‘盛衰不常,强弱皆空’的道理,自然就不为野心所困,不为物欲所缚,心中常存这样的念头,则渴望功名富贵的心理,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OsH v  
lgK5E *^  
@}wa Z?'  
&Qj1uf92.  
【后集○六九】 9C Ki$L  
3m4 sh~  
?dv-`)S&  
snu?+*6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2?:OsA}  
5A 5t  
"+`u ]  
Btr>ek  
10月24日 lfd-!(tXD  
Jy "\_Vv l  
z?VjlA(X  
U7g,@/Qx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TzJgx  
3fX _XH1Q  
/[/{m]  
IZ^:wIKo{  
世人都喜好荣华,厌恶蒙受屈辱,但这都是个人的运命与际遇,不是人力所能强为。所以人对于得失应淡然处之,是所谓‘宠辱不惊’。 =;Co0Q`  
,!,M'<?"  
aR@+Qf  
CK|AXz+EN  
人看见庭前的花开花谢,和人间的荣辱是同样的光景,所以应当绝不对于得失荣辱动心。 0 "TPY(n  
ypemp=+(r  
{%P 2.:  
'L9hM.+  
一旦致仕或真除,对于去留升降应当毫不介意,把他看作天外的云彩一般,任他随风向去留,没有一丝一毫的固执与挂碍。这样的人生,才算是完满达成。 Fo%`X[?  
uTJ z"c`F  
}.WO=IZ  
x;} 25A|  
【后集○七○】 *<[\|L:#]Z  
umAO&S.+M  
& @_PY  
X&rsWk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k2|` t _  
R-,L"Vv  
L\bc R  
D^p)`*  
10月25日 9H:J&'Xi7  
(Jj xrZ+L  
:f_oN3F p  
 4m=0e  
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luac  
;.=0""-IF  
}y J,&N'p  
hgDFhbHtd6  
在晴朗的月光下,虫鸟都可以自由飞翔,只有飞蛾偏要扑向夜间的灯火被活活的烧死。在山林绿草之中,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自由的饮食,鸱鸮偏偏喜欢那些已死的腐败老鼠,这比之人是说天地是广阔的,饮食是自在的 Bf+~&I#E  
s`[V{1m,  
7i02M~*uS  
q|s:&&Wf  
一般世人只顾贪图高官厚禄,认为不如此就不足以保全他的身家,终而贪婪事败而亡身破家,恰如飞蛾鸱鸮一样不知死活。 $n IE;idk  
W >}T$a}\  
t,0}}9%?  
d1t_o2  
可是,世间的人有几个人不去做飞蛾与鸱鸮呢?这实在是令人概叹而没有价值的事啊! vflC{,{=k>  
pzQc UG  
{-]K!tWda  
dN:^RCFzS  
【后集○七一】 Y$)y:.2#  
<HS{A$]  
aC Iz(3^  
(G$Q\>  
晴空朗月,何处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草,何物不可饮琢,而鸱鸮偏嗜腐鼠。亿!世之不为飞蛾鸱鸮者,几何人哉! ePaC8sd0  
*u,xBC2C  
EKN<KnU%  
i$ hWX4L  
10月26日 0(Z:QqpU$  
'gD./|Z0  
u}_x   
Qz2jV  
求心内之佛,却心外之法 KIWHn_ :  
+u5xK  
>f-RzQ k  
"A~D(1K  
船筏只是渡河的工贝,渡过了河海就一文不值了。然而,只说船筏而不渡河海,或者渡过了河海还不肯舍弃船筏,都是执著不化的人,实在是愚蠢的行为呀!佛祖圣贤的经论,大都读了之后给予转迷开悟的方便。经论好像是渡海的船筏,人能够藉著它度过烦恼生死的苦海;然后就把它舍弃,才是一个无事的道人。进一步更能因此转迷开悟,用悟来转迷。等到迷没有了,开悟也就成为无用之物。 ' IVC!uL,%  
@;{ZnRv14  
60e{]}Z  
d$E>bo-\   
在烦恼生死之外,菩提涅槃也可以说是乌有了。既能断尽烦恼生死,则无别求菩提涅槃的必要。修道的若是不明此理,而自称大彻大悟,得了菩提涅乐,仍然和执著于船筏之理同样不通。《传灯录》上说:‘如不了解心即是佛,那真是等于骑驴而觅驴。’又说:‘参禅有两个病,一个是骑驴而觅驴,一个是骑驴而不肯下驴。’《涅槃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马祖禅师也说:‘即心即佛。’佛不可在自己之外去求。人人自心即佛而不自知,心向外去求佛,就好像骑驴而更向他方去找驴。 X>o*eN  
t@+e#3P!  
/M3;~sx  
4 CiRh  
另有一种禅病,那便是无论怎样坐禅终究不能了悟,这叫做‘不了的禅师’。以前所说的不能舍去船筏而执著船筏,这和骑驴不肯下驴,是同样的病态啊!不仅参禅的道理如此,世上任何道理都是如此。我们应当好好加以注意! v"%>ms"n  
I4UsDs*BD  
W>&*.3{v  
@<4U &  
【后集○七二】 K9VP@[zbJ  
`jhbKgR[  
K*1]P ar;  
u$ o 19n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83#<Yxk~  
U%#Vz-r  
Ro<5c_k  
LtKR15h,  
10月27日 "qZTgCOY2  
g_>E5z.  
Pd `~#!  
<Zfh5AM  
以冷情当事,如汤之消雪 \S?-[v*{  
loBW#>  
~-%z:Re'_  
$ER$|9)KD  
古来权贵英雄的功勋伟业固然显赫一时,但以冷眼人在当时站在旁观的立场,就已经认为他们不过是如蚁聚膻,如蝇竞血。何况千百年后,早已事过境迁,只不过是电光石火的倏然一现而已。 G@T_o4t  
=1)9>=}  
m@ L>6;*  
)7P>Hj  
其次,对于是非得失在当时亦不过蜂起猬兴的故事,像庄子所说的蜗牛角较雌论雄的许大世界了。 KZ65# UVX  
rG[ 2.\&  
~% `hh9]  
%=s2>vv9  
荣华易逝,好景不常,人能深深体会个中的道理,自然可以打消争逐是非得失念头。 "Z&_*F.[O  
SymlirL  
opzlh@R 3  
V}Q`dEk2r  
【后集○七三】 ]ERAt^$0  
P-yVc2YH  
Yb Z?["S&  
HB.:/ 5\  
权贵龙骧,英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得失谓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金,如汤消雪。 d:cOdm>,  
<RH%FhT  
n3eWqwQ$5  
4[%_Bnv#AJ  
10月28日 U!BZs Vx  
,LLx&jS  
+J A\by  
]1h9:PF  
彻见真性,自达圣境 )`gxaT>&l  
j9/iBK\Y  
<9$Pl%:  
`m"K_\w=/  
人被外物的欲念所困系,自然感到人生是可悲的。反之,如果能彻见自己的真性,则心不为外物所累而悠游自适,这时候就会感到人生是快乐无比的。孟子说:‘役物而不役于物。’老子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无臭则吾有何患?’道理在此。 m?4HVv  
'b>3:&  
}~0}B[Rf  
W!=ur,F+  
佛陀的精义,在于袪除烦恼,圆证无生。怎样能够袪除烦恼呢?那就要从彻见自己的真性上下工夫。真性就是天理,人能去人欲存天理,即能照见真性即见如来,然后达到圆证无生的地步。佛陀尝说人生无常,又说人身难得。佛陀是在人中成佛,且在人中说教,足见佛并未否定人生,佛所以这样做,乃是欲在人生当中以圆觉来证道,使人生达于无生的地步。吾人切不可以无生为否定人生。再者,人受了物欲的束缚,认为人生是可悲,唯其能悟得生的可悲,便可以消除妄想与我执。唯其知道人生的可乐,圣人的境地自然就可以现前。 [IHG9Xg  
5RY-.c4}  
i_`Po%   
KxFA@3  
【后集○七四】 dV*9bDkM/  
SF ^$p$mC  
+I:/8,&-x  
!# xi^I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0犹于性真,觉的吾生之可乐。如其可哀,则尘情立破;如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E=,fdyj.  
0/%RrE  
G \$x.  
"N}MhcdS  
10月29日 lm+s5}*%o  
Vy=+G~  
!9V; 8g  
lx ~C{tl2  
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Ca/N'|}^  
XN3'k[  
tTt}=hQpgX  
Dj0D.}`~  
我们接触任何事物的时候,心中如果不起一点物欲的私念,就好像冰雪遇到了日光和火焰,一切障碍都融化于无形了,因此不为物所动,自然不受物所害。 Q } 0_}W  
]2@lyG#<<  
i UqD>OV  
R"z}q (O:  
其次,被事物所转动的人,都是因为他心中有物欲。如果物欲不起,绝不会受物所转动。这时候眼前自有一段空明,也就是不起尘念,心境豁然开朗。一切烦恼都云消雾散,而心眼的光明对于任何地方都可照透。 ^ZBTd5t#  
"b)EH/ s  
I}}>M#  
WK{F  
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恰似明月悬在青天之上,月影映照在河海之中,无碍自在,天地万物莫不被无量灿发的光明所照破了。 f|j<Mj+\  
[l~G7u.d  
@v\8+0  
ArT@BqWd  
【后集○七五】 <:StZ{o;  
p@@* F+  
$KoGh_h   
= ^%*:iT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2_e#9%  
gmiL jI  
G//hZwf0  
S.U#lAn(  
10月30日 ^=gN >xP  
:{KpnJvd  
v++&%  
YlZ&4   
野趣丰处,诗兴自涌 |2jA4C2L}  
Ju"c!vu~  
fK ^;?4  
sP>-k7K.  
灞水是在陕西省西安府蓝田县北到咸宁县和渭水会合的一条河。郑綮(字叫‘蕴武’)在唐昭宗乾宁年间官拜相国,他善于作诗。有人问他说:‘相国最近可有新诗吗?’他说:‘诗兴在灞桥的风雪之中,这里怎能得到?’另有一位诗人贺知章是永兴人,在开元年间官拜侍郎兼集赋殿学士,天宝初年他做梦梦到仙宫去游玩,因而有所感悟,自己请求作了道士,告老还乡在乡间盖了一座庙叫‘千秋观’,又请求朝廷把周官湖数万顷方圆的水塘作为放生池。于是,唐明皇下诏赐给他《镜湖》、《剡川》两首歌曲。 wS|hc+1  
9!dG Xq  
vI"BNC*Q 1  
fUq #mkq}  
诚如郑綮所说,诗歌的思藻不在琼林瑶树金殿玉楼之间,而在风雪之日骑驴过灞桥之处。此时如果微吟诗句,则四方的林岫广阔浩然,有不可言喻的壮丽景色。因此风流清兴,不在珠帘画栋酒池肉林之中,而在唐明皇赐给贺知章的《镜湖》一曲。在这种地方一个人独行,眺望欣赏不完的天然美景,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事了。 #aE>-81SS&  
*c(YlfeZ#  
"_+8z_  
jZe/h#J)[  
总之,诗思雅兴不在于富贵显荣之处,而在于脱尘超世之地。 gBXoEn]  
yy`XtJBWWs  
m`tX&K#-  
5'|W(yR}  
【后集○七六】 ; 2aPhA  
be(hY{y`  
F&7^M0x\ O  
!&{"tL@.  
诗思在灞凌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xlze   
VMu?mqEa  
`2M*? .vk  
zXId up@  
10月31日 's a>G  
b4(,ls  
{_Fh3gjb/  
7GJcg7s*T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4Q,|7@  
:8A@4vMS)?  
8RcLs1n/  
P9jSLM  
秦朝末年陈胜起兵于农家,反抗秦朝的暴政,虽然后来事败被杀,却留名千古,万世流芳。他在少年的时候和其他少年一同锄地,大家都笑他。他说了一句大话:‘燕雀安知鸿鹄志。’他后来果然起兵抗秦而成功。 M'pIAm1p  
IJ7wUZp"  
A(n3<(O/{Z  
.OlPVMFt  
以鸟来比人所谓‘伏久者飞必高’,以花来比人所谓‘开先者谢独早’。陈胜起兵最先亦是先行失败的一人,汉高祖刘邦起兵最迟年龄亦晚,可是成功最大,先灭秦而后灭楚,造就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以人比物虽不尽恰当,但参之人事窥以天道,离道就不远了。 $q R@;=  
(543`dqAmC  
ZsP>CELm@  
Qs<L$"L1  
是以成功的迟早,凋谢的先后,虽是人事的努力,其中却有天道的存在。又何必斤斤于蹭蹬之忧呢? LMLrH.  
5>VX]nE3!  
_9<Mo;C  
+$#h6V  
【后集○七七】 -'^:+FU  
l.BiE<&  
]\/"-Y#4Q  
p& Kfy~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增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xO4""/ n  
[|\#cVWs  
nL]eGC  
Tsdgg?#  
11月1日 VU+=b+B~m  
rrG}; A  
64Tb,AL_  
_]L]_Bh  
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UMK9[Iy$<M  
$s"-r9@q  
FgMQ=O2  
uF[~YJ>  
天有四时是春夏秋冬,人也有四时是生旺衰亡。古时以秋气肃杀白帝行权,树木花草到了秋天,被寒霜所践,枝叶凋落花萼枯萎。这比之于人一如中年已过。渐渐迈入衰老。 h%sw^;\!  
i*T -9IP  
FRsp?i K)  
4rpry@1  
俗语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无后成。’人世的荣华富贵只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光阴,等到死后盖棺,则一切子女钱财都于我无用。所以有人主张:‘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与儿孙作马牛。’这是看破了世事的说法。人能够常作存此想,就可以减少贪欲的私情,也不致起争名夺利的念头了。 fk\]wFj  
hG272s2  
eZ 7Atuv  
a>,Zp*V(  
【后集○七八】 v]T?xo~@'  
UQ bk%K2  
<s$Jj><  
O.{  
树木至归根,而后知华萼枝业之徒荣;人事至盖棺,而后知子女玉帛之无益。 :G &: v  
.dwbJT  
6;(b-Dhi  
1yFIIj:^|  
11月2日 Z=]ujlD  
(#]9{ C;  
C)QKodI  
p ^9o*k`u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LyG`q3@  
Y3SV6""y/  
`$ vf9'\+  
~6+>2|wIS  
佛教说真空而妙有。《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天地万物各种形相的历然显现,实在是因为诸种因缘而显现的色相,原来本无实体。比方说,一间房屋是用土木竹石等物质构合而成。本来没有所谓这‘家’的实体,既无实体就不能不说是‘空’了。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人类的肉体本由地水火风和合而成了五尺之躯。地水火风一经分散,就立刻会灭亡。这岂不是空的迹象吗?所以说:‘色即是空。’然而另一方面,虽然说是空,但明明白白的眼前显现了自身,怎能说那是空而无有呢?所以又说:‘空即是色。’如此万有莫不是空,空也即是万有。明白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就不可不把这空有圆融无碍的应用起来。 ^4et; F%  
e2L>"/  
q(v|@l|)yO  
CV 2#G*  
‘空’、‘有’很容易偏于一端。所谓‘真空’并非离开有的‘空’,是色即是空的‘空’,而不是像偏空是什么也没有的虚无。执著于万物的形相,而认为有其实体的当然与真理不相契合;如果破形相而堕入虚无的偏空,也是违背了真理。要是偏于空与有任何一方面,都是违反真理的邪见。世尊怎样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在世而超世’,这就是佛教最上乘的教义。 _`,ZI{.J^  
z|zEsDh;  
8EBd`kiq  
^UFNds'q  
其次,放纵人欲是一件大苦恼,但完全绝弃人欲也末尝不是苦恼。比方说触著火焰会被烧死,但背弃了火也会冻死。因此,最好是不触不背而善为运用。同样的道理,纵人欲陷入于著相,绝弃人欲堕入到破相。都不免于苦恼,最好不执著也不破坏,善自修持,由微入渐而倍得其中妙处。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7-10-01
【后集○七九】 nP|ah~ q  
Ds{bYK_y  
,wy;7T>ODd  
735l&(3A\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Zqt~5=5  
IoV"t,  
ce719n$   
w7\vrS>&  
11月3日 Ak$9\Sl  
f lt'~fe  
G;U SVF-'K  
}iLi5Qkx  
欲望虽有尊卑,贪争并无二致 \x5>H:\Y  
=\\rk,F  
K <WowU  
,mz7!c9H^a  
古时候战争用兵车,大国有千辆以上称为‘千乘之国’。崇尚节义的烈士,纵然把千乘之国给与他,他也可以让之而不受,因为他重的是名。贪利的人一文钱也在所必争,因为他重的是利。 o ,xy'  
z80*Ylx  
e-.(O8  
u=E &jL5U  
人类的品格,竟有天上和地下的区别,只是他们原始俱来好名与好利的心别无二致。天子经营国家每日焦思苦恼,乞丐为一碗残菜剩饭竭声呼号。他们的身分地位有著贵贱霄壤的悬殊,而他们的焦思苦恼一点也没有两样。在天子之位当然不必亲自奔走于事物,旁人看见他是快乐的。但是,以贵为天子之身夜夜不得入梦的苦心焦虑,又有何人知道呢?人能达观一点,自然一切就少有挂碍,就没有什么绝对的是非与分别心了。 ]/AU_&  
NdRE,HWd?$  
?9?o8!  
jwI1 I{x  
【后集○八○】 NGEE'4!i7T  
` M-  
8: uh0  
X7gB.=\X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餮,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其焦声。 J%fJF//U  
|:u5R%  
i.7$~}  
' -aLBAxy  
11月4日 $"#M:V @  
SCfk!GBVD  
#G \-ftA&  
"cbJ{ G1pk  
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hqwsgJ  
!~ j9Oc^  
F)19cKx7  
>4HB~ 9dKU  
俗语说:‘看破世事惊破胆,识透人情冷透心。’饱经世故的人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一任世态炎凉,人情变幻,他已经看破世事,识透人情,所以不管世事人情的翻云覆雨,他都无动于衷,认为不值一顾。体会到人情深处的人,对于世间一切毁誉褒贬都不动心,任凭人呼牛唤马挥之即来驱之便去,一点也不加以反抗了。 _T=";NSa  
:R3&R CTZ  
y{XNB}E  
F>E_d<m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名叫苏秦的人,他曾在鬼谷子处学习到辩术,然后周游列国,想把他所学的发挥出来。没想到各国的诸侯都不赏识他,致使他把车马僮仆都卖了,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中,家里的人都看他不起,连妻子都在机架上织布不下来接他。 {xP-p"?p  
tA9Ew{3s  
"u{ymJ]t  
uVXn/B  
苏秦在家中埋头读书揣摩辩术,后来又到各国游说成功。当他衣锦荣归的时候,他的父母都亲迎到门外,嫂嫂还跪在地上迎接他,苏秦叹惜著说:‘当年我失败回家均不把我当人看待,现在我荣耀还乡,嫂嫂跪著接我,人情如此寒薄,真使人慨叹哪!’ QX_![|=  
w2^ s}NO  
qR , 5  
 U8% IpI;  
这一个例子可知家庭尚且如此,何况一般的世道人心呢! CurU6x1  
{3!A \OR  
/Wdrpv-%,1  
pTJ_DH  
【后集○八一】 t*Z-]P  
L$jii  
PAVlZ}kj  
.I>CL4_  
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 R/2L9Lcv  
x/0x&la  
[G[{?{  
h-o;vC9fC  
11月5日 7JY9#+?p>  
P8tCzjrV  
w2U]RI\?2  
ur]WNk8bN  
不为念想囚系,凡事皆要随缘 2Ns<lh   
:73T9/  
FtWO[*#  
,3)JZ M  
人想却除妄念偏偏除不去,越尽力想求著没有念头和没有意想,念头和意想反而越来越多,总是不能达到无念无想的境地。断除妄念绝不是勉强可得的,必须自然而然的达到无念无想,才算是真正的断除妄念。 TBHd)BhI.  
?pA_/wwp  
<YWu/ \{KT  
g26 l:1P  
怎样才能作到自然的无念无想呢?不外是前念不滞和后念不迎。所谓‘前念不滞’就是凡事要过而不留。所谓‘后念不迎’,就是不动未来的妄念。人生好像行路与登山,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只要一步一步按部就班走去,自然水到渠成,切忌瞻前顾后徘徊停留。总之,吾人求其无念如登山行路,是要随缘作现在的事,渐渐的就入于无念之中了。 P#;pQC  
;zWiPnX}  
vJW`aN1<I3  
SO~pe$c-  
【后集○八二】 YG>Eop  
3@<m/%  
1o)<23q`)  
-'i[/{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XD[9wd5w8  
JBISA _Y  
c|4_nT 2  
s GrI%3[e"  
11月6日 l 5f'R  
?w)A`G_  
bf\ Uq<&IJ  
q@4Cw&AI +  
自然得其机,造作减趣味 %,d+jBM  
>(sS4_O7N  
&d"s cM5  
A~L Ti  
‘巧夺天工’,这句话是形容人为的技巧比得上天然的造化,但还不能说是胜过天然。以自然造物之妙诚然是不可思议,到底人为的力量是胜不过天然的。凡事不用人为成分在内,只要适合于自己的心意,自己就认为很满意。所谓‘顺其自然’,不必勉强。凡物由天然而成长,总比施以人工的要玄妙得多。若其中加上少许人为的成分在内,加以人工的调停与布置,反而失掉物的真趣了。 )F0Q2P1I  
9,}Z1 f\%  
T$V8 n_;  
6$fwpW  
唐朝白乐天诗:‘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真是值得回味啊! 0s.4]Zg>5  
. ; D'  
D P:}<  
a$LoQ<f_  
【后集○八三】 Qb:.WMj[q+  
Q%t _Epe  
rE\&FVx  
73!])!SVI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t 9_&n.z  
FWS!b!#,N  
Ba n^wX  
t1aKq)?  
11月7日 'qidorT>N  
ck8Qs08  
!,*Uvs@b  
u 0 K1n_  
彻见自性,不必谈禅 _ ^^5  
6 %T_;"hb  
y$L&N0z  
'gk^NAG2^E  
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他的本性澄澈,显露真如。即使餐嚼粗饭,渴饮清泉,他心中也是快乐无比的。 QO|jdlg  
<|:$_&(  
BagV \\#v4  
q4u-mM7#7  
又如南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平日食素谈禅,信道礼佛,但因心地沉迷,毕竟因惑于声色利欲,最后不免因于侯景之乱,渴死于寺中。 lq27^K  
1 ,6Y)_  
j,N,WtE  
"6iq_!#L  
【后集○八四】 l{_1`rC'  
+#g4Crb  
E^m2:J]G  
Ak2Vf0Eb  
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魂。 W 1UqvaR  
QST-!`]v  
w{Y:p[}  
0a)LZp|  
11月8日 <*$IZl6I  
bw[K^/  
8#a2 kR<b  
b"~Ct}6f  
心境恬淡,纯虑忘忧 NW?h~2  
)`m/vYKWL  
6x! q  
p%CcD]o  
佛家说:‘万物均有佛性。’万物之性与天性是合一的。人的心都有一个真境,这也是由于人心是本乎天道。这一真境,不是由琴瑟丝竹音乐中求取,而是从恬淡愉快中自然得来的境界;不是由烟香茶味中得来,而是从清静芳中自然发生。 &4Y@-;REt  
})ic@ Mmd$  
X(K5>L>  
0I>[rxal  
如果想要游于这种妙境,先要使本身的心念清净,断绝被现在的境遇所左右的机缘,忘却一切思虑与分别。放宽身心,不固执于形体,就可以悠游于这一玄妙的境界。 "H)D~K~ *  
,wk %)^  
ZRoOdo94  
xA"7a  
老庄谓‘清净无为’,古人所谓‘放荡形骸之外’,都是悠游这一妙境的法门啊! n )>nfnh  
- r6LndQs  
<ApzcyC  
VXu1Y xY  
【后集○八五】 QgW4jIbx  
8'Bik  
J(x42Q}*S  
?rv5Z^D'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h}IyY@o  
%!Ak]|[7  
$5#+;A'Q+  
] _P!+5]<  
11月9日 dK?vg@|'  
n/-d56  
m=%WA5c?  
 u6u1>  
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t<U:*n2  
i^u5j\pfY*  
` Ui|T  
@K.[;-;g  
黄金是由矿里挖出来的,白玉是由石头里面生出来的。离开了幻化的世法 就没有真如的实相可言,除开了生死也就没有涅槃。 6/eh~ME=  
>2?O-WXe  
BF>3CW7  
` SO"F,  
永嘉大师说:‘幻化之空身,亦即是法身。’如此说来,真即是幻,贵贱不二,绝不是什么另外的东西。晋朝的竹林七贤,饮酒遁世,每天都在醉乡,自称体会了老子之道,更有人入武陵桃花源去求仙。 S,TK;g  
@-Js)zcl q  
Q[N6#C:(4  
a).bk!G  
虽说是风雅高洁,到底不能免俗;人能在世俗,才真是有风雅高洁的妙趣。如果想要断绝世俗去求风雅,结果仍然坠入俗道之中罢了。 !<xeAo%8  
eZ~ZWb,%  
rN%aP-sa<  
]za1=~[  
【后集○八六】 !`%3?}mv,  
_4jRUsvjY  
6Q.6  
rwUKg[ 1N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怎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 7 -hSso.'  
@ \(*pa  
~&Gw[Nd1  
a,sU-w!X'  
11月10日 +TnRuehtk  
2_]"9d4  
>>C(y?g  
%l7|+%M.{  
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 $pm5G} .  
lC ^NhQi  
Be( h x  
Ph*tZrd*#  
天地间山河草木等等万物,和人世家庭引起的喜怒哀乐等等情感,乃至于世间里一切事物的利害得失。如果用普通人的眼光来观察,确实是千头万绪纷乱不堪。但若以悟道者的眼光来观察,则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常住的实相。万物一律平等,并无彼此的分别,并且不必对他们有什么取舍或憎爱。 HXTZ `'Rv  
*MFsq}\ $  
lJloa'%v9  
UlN+  
古书说:‘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厥执中。’人对于万物有差别心是人为物欲所役使,是一条危险的道路。而明道之心是观察入微,得天地的妙理,不为幻相之物欲所迷惑;天地之道是在于精一,我们在虚实真幻之间,亦唯有明其精一执其中道,才不至有过犹不及之虞。 [9E<z2H  
L-lDvc?5c  
ie!ik  
,nELWzz%{  
【后集○八七】 420cJ{;A  
6R+m;'  
):lq}6J#  
gL+8fX2G6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亲,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e!67Na0X(  
(bk~,n_  
?-P]m&nh|  
G#&R/Tc5N  
11月11日 6+9inWTT(  
gZ*8F|sg  
1} {bHj  
DV(^h$1_  
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OA?? fb, b  
85<zl|ZD  
4A_}:nU  
h-Q3q:  
人间的苦乐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自己的心中。自己的精神衰弱,即使是在绮罗锦绣中起居睡卧,也感到不安逸暖和。反之,精神充沛,即使是睡在布被窝中,也能得到天地冲和之气而心情愉快。 xA-O?s"CY  
5__8+R  
TixXA:Mf  
p2;-*D  
在吃的方面,不一定吃了美酒佳肴就有滋味,如果真正了解饮食之道,即使是粗陋简单的食物,吃后也能感觉得出淡泊的滋味无穷。然而,一般人衣服要穿绫罗锦绣,饮食要吃山珍海味,得不到就不快乐,贪求多而欲海难填,永久不能满足,这样是错误和痛苦的人生。 zice0({iJ  
6^pddGIG  
I |?zSFa  
D_%y&p?<Ls  
【后集○八八】 |RBgJkS;8  
= X?jId{  
C< GS._V&  
Q]7Rqslz  
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味足(草黎)羹饭后,识人生澹泊之真。  opK=Z  
2G'Au}q0n  
.R/`Y)4  
/h=:heS4$  
11月12日 Jb'M/iG  
1'dL8Y  
,ufB*[~  
F^Yt\V~T  
了心悟性,俗即是僧 * _puW x  
]~:9b[G2  
oe$Y= `  
5+<<:5_6l  
无论是受世间尘累的缠转而苦恼,或是由苦恼解脱而得到安乐,这都在于人的自心。果真心能彻底了悟,身体出入于屠牛之场、糟柏之肆,也无异处在极乐净土。 )6# i>c-  
|0vV?f$  
m"P"iK/Av(  
#\kYGr-G)  
文殊菩萨曾在酒肆妓院里宣扬大乘佛法,教化众生,却没有丝毫的不净或破戒的行为。反之如果内心不能了悟,纵令嗜好是如何清净,以高尚的琴鹤为友或以欣赏花草为乐,内心邪恶的魔障仍然不得扫除。 w\ U fq  
Zk*/~f|\  
B1]dub9  
je6H}eWTC6  
古德说得好:‘能够休止了自己的妄念杂虑,彻底了悟之后,就是尘俗的境界也爱成真净的境界。反之,不能了悟,就是和尚也和俗人一样。’ D}1Z TX_  
&[*F!=%8  
H]5%"(h  
Y4]USU!PA  
【后集○八九】 ENwDW#U9  
}v[*V   
%UuV^C  
;Ub;AqY  
缠脱只在自心,了则屠肆糟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 lh3.\|  
P8jXruZr  
u?[dy n  
J>(I"K%  
11月13日 -7:J#T/\  
{FO>^~>l  
|tC`rzo  
LMchNTL  
断绝思虑,光风霁月 6@`Y6>}$_  
Gma)8X#  
}~Z1C0 t  
^&iUC&8W  
唐朝王勃诗:‘珠帘幕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形容高楼大厦的雄伟。‘斗室’是狭小的屋子,身体虽然住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但杂念妄想都能捐除的话,心中开阔就成了潇酒自如的境界。至于那些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都可以不必去享受。 0;,4.hsh  
LFHV~>d  
Zi47)8  
*rPUV hD_  
饮酒数杯之后,能够自得其乐,这时候对明月弹素琴,临清风吹短笛就感觉有无限的趣味。 'ojI_%9<  
>'3J. FY  
{64od0:T  
G*_$[|H  
【后集○九○】 GQXN1R   
wehZ7eqm  
sr!m   
g6:S"Em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唯知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J_A+)_  
Zf~Em'g"3  
W)^0~[ `i  
|,c\R"8xS  
11月14日 .Cfi/  
VmM?KlC  
2 F3U,}  
n!5 :I#B  
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sqw^Hwy=!2  
4:A dn?"  
eyK=F:GO  
sFaboI  
在一切噪杂的声音停止现出寂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鸟的叫声,在静悄悄当中添上许多幽趣。古人说:‘鸟鸣山更幽。’是何等有趣的景象呀! 6XPf0Gl  
Id3i qAL  
/ $7E  
}r:H7&|&  
秋天时,满地荒凉,无丝毫可观之处,忽然看见了一枝花草,卓然独秀在那儿挺放著,我们可看出天地有蓬勃的生机存在著。 ^mbpt`@  
1PLxc)LsG  
Z'EX q.hk  
*I 7$\0Q  
可见有性之天还没有枯稿,一经触动其生机,就自然萌发起来了。 .0^-a=/  
S<"T:Y &  
GmoY~}cg~  
C.M]~"e  
【后集○九一】 bgs2~50  
).HYW _Yih  
. iFd  
wmh[yYWc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便唤起许许多幽趣;万卉摧剥后,忽见一擢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未尝枯槁,机神最宜触发。 V_*TY6  
S EdNH.|I  
o<T_Pjp  
g:bw;6^ u  
11月15日 l n}2   
|pB[g> ~V  
3(|8gWQ  
}lzUl mRTe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KCG-&p$v@s  
T^9k,J(rM  
f(Jz*el S  
8':^tMd  
白乐天的‘身心任天造’,是宿命论的主张,反之,晁氏的‘收身心’是为寂定,颇有佛家的风趣,放身心的如果能作到摩顶放踵而造福天下的地步,那就可以救人救世。但是收身心的如果能作到彻见自性体得真知,末尝不可觉人觉性。 1RC(T{\x  
V6%J9+DK  
# SiOx/  
^b-o  
最怕的是趋于两极而失去中道;不是流为放任猖狂,像西晋的阮籍、稽康之辈的玩世不恭,就是枯寂厌世如小乘声闻的学者们遁迹山林。所以,只有致中和之道保持身心,如器物的把柄在我手,收放自如则可免去偏于一端的弊病啊!  ?Y4$  
Zr`pOUk!4  
Z~O1$,Z  
Gb]t%\  
【后集○九二】 L' w }  
u Ey>7I  
v{7Jzjd  
]AjDe]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木霸)柄在手,收放自如。 ^Y"c1f2  
bL>J 0LWQ  
Ic_>[E?k  
-ZXC^zt  
11月16日 0&!,+  
jcNY W_G  
[43:E*\$  
$ K>.|\  
自然人心,融和一体 }lZfZ?oAz  
pUV3n 1{2  
 f,utA3[  
5e^t;  
人在春风和气的雪夜里,心境当然是澄澈的意界,自然是冲融无比,这时候天地造化与人心也可以说混合无间。 3=( Gb  
\OMWE/qMy  
e)I-|Q4^%  
JY 4sB8  
古人只有赏雪而不喜雨的,雨雪同是由水所化,何以雪洁白而雨水泥泞呢?从这些可以窥见天心:雪是冷天的产物性寒无比,说明清净洁白的性格都是寒冷的。所以古人赏雪是爱它清净洁白啊!诗人大都是喜欢春天而讨厌秋天,因为春风和暖而秋气萧条,其实春秋都列在四季之内。人们喜春而怕秋,喜其化育与滋生而惧其肃杀与摧残,所以往往恭维人家都说‘满面春风,一团和气’。 D;% (Z!  
tY=sl_  
Ra%" +=  
f=%k9Y*)  
总之,雨雪都是天降,而对人的喜忌不同,春秋都是季节而为人的好恶各异。足证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只是天心一时短暂的变化罢了。 sBozz#  
+ D ,Nd=/  
MH;5gC@ `  
8. 9TWsZ  
【后集○九三】 Nrp0z:  
gc|?$aE  
"/v{B?~%!  
"p<B|  
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造化人心,混合无间。 5c*kgj:x  
v`i9LD0(  
nZ>8r  
Jr/|nhGl5  
11月17日 +AVYypql8K  
WJ)( *1  
Dk$[b9b  
Ji<^s@8Zc  
不弄技巧,以拙为进 z:C VzK,  
W10=SM}  
;[ UGEi  
|q&&"SpA  
老子说:‘巧为拙之奴。’《焦氏易林》中有:‘文巧舌敝,将返大质。’所谓‘大质’就返巧为拙,这都是物极必反之理。 X"yj sk  
gWcl@|I;\  
)@"iWQ 3K  
%J`cYn#  
文章作到了极致,反而没有话可说了。禅宗说:‘悟了等于未悟。’就是这个道理。人对人对事,总应出于真挚的态度,和拙朴的言词才好。古人的哲学认为巧者不坚而拙者永固,一件东西要是过巧过妙了,反而容易受外物所侵而破坏。 i@7b  
7}+U;0,)  
iY @MnnX  
]F:5-[V#  
【后集○九四】 d^5OB8t  
kaBP& 6|Z  
pa1.+~)  
C(( 7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NY.Y=CF("  
9|19ia@[\  
h*J=F0KM  
hrsMAh!  
11月18日  iC]=S}  
_=ani9E]uF  
V-Ebi^gz5W  
CF|c4oY82  
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e))fbv&V  
[UqJ3@>  
u(W%snl  
NYS |fa  
若以我为天地万物的主宰,就可以把万物自由的改变使用。这样得著富贵功名,实在不必太高兴;倘一旦失掉了荣华功利,也不必沮丧忧伤。无论得失穷通,都应心不动,立于天地之间,便是逍遥自在。这样的人生,是以天地为广大的游戏场所。 Rlvb@aXgy  
qcYF&  
0<3)K[m~H  
N 2|?I(\B  
相反的,为万物而劳累我身,就是身为物转,人变成了富贵功名的奴隶。处于逆境,心里憎恨恐惧;处于顺境,就因爱恋而忘却忧虑。微细如一根毛的事,都可以把身心缠缚而成为苦痛的根源,可见迷与悟、苦与乐都在于役物和役于物的一念之间。 [v7)xV@c  
 WW5AD$P*  
gJYB)LjH"  
3N8RZt1.b  
六祖惠能禅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实是至理名言。 :q6j{C(  
:xdl I`S  
f=0U&~  
PGTi-o}  
【后集○九五】 !1+yb.{\  
#:E}Eby/6I  
7GN>o@t  
/b 3b0VfF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受,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毛便生缠缚。 DIx!S w7EC  
fJ \bm  
rkw^RW^  
9b KK  
11月19日 GabY xYK  
&DnX6%2  
<=m@Sg{o  
t?& a?6:J  
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P J&XTR  
v6r,2Va/  
<5oG[1j  
fB~BVYi  
理论和事实是形影不离的,如果理论空洞,事实就站不住脚了,就像无形便无影。舍掉事实而固执于道理,就像是去影留形,结果是一无所成。 {.vU;  
)n8(U%q$  
crx8+  
n}NO"eF>-s  
古人说:‘执著事物原是迷,楔理不舍亦非悟。’执著事物的多是俗人,执理不舍的多是学者。治疗执著事物的病容易,而治疗执著道理的病就难了。比方说心如不起酒色的念头,即使出入酒肆妓院,也绝不为酒色迷惑。 N_AAhD  
_ ^5w f  
`~${fs{-`/  
v[S>   
从前有两个禅僧,在途中约定遇见女人时不开口。但是他们走到河边,正遇到涨水,一个女人想要过河没有办法,其中一个和尚很同情这个女人,遂扶著它的肩,帮她过了河。然后,两个和尚走了一里多路,另外那一个和尚指责他说:‘你违反了对女人不开口说话的约束。’扶著女人过河的和尚回答说:‘你是不是没有背著女人而不高兴?’这个故事的意旨就是‘心空即是境空’。帮助女人过河的和尚不是为了色欲,而是为了救人。他心里并没有女色的观念,他只是想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但责备人的和尚,走了一里之后,仍然没有忘掉对方是一个女人,这和‘聚集腥膻,还要赶走蚊蝇’是同样的道理。 1A>>#M=A  
"P4#Q_  
P.G`ED|K!Y  
fTn  
【后集○九六】 -oSfp23u  
eBw6k09C+  
CxyL'k  
@9yY`\"ed  
理寂则事寂,遗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N_#QS}H  
}bwH(OOS  
{rp5qgVE<  
}= )  
11月20日 x. d ;7  
%bs6Uy5g)a  
5v&mK 5zZ  
[ArPoJt  
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MH9e!  
Ns^[Hb[b'  
'`.bmiM  
9~AAdD  
高人隐士超然卓立于世外,所做的事也都很清高,凡事总以自适其性而不违反自然。喝酒时,总以不强劝他人才是快乐。饮酒本为尽欢,被人劝酒而不饮就是失礼,因而有时得勉强的喝下去。但勉强的饮酒是很痛苦的,这样一来,反而与当初饮酒取乐的目的不合了。所以,无论是主人和宾客双方都要适度,千万不可勉强。 |7 .WP;1  
$+#Lq.3,  
zR)9]pJ-  
xx^7  
下围棋固然是乐事,但互争胜负,亲友之间也就变成仇敌了。所以,与人相处总要以不争为先。吹笛子是不在其声律曲调的巧拙,而在乎怡情自乐,所以说‘笛以无腔为适’。琴有弦才能发音,也和笛子一样,若论声音好坏,那趣味就薄了。陶渊明抚无弦之琴说:‘要知琴中趣,何弄弦上音。’便是说琴以无弦为高。 7m{YWR0  
fU@{!;|Pz  
lJe=z  
7#\\Ava$T  
和知己的朋友相会,如约定了日期反而不如偶然相遇来得真诚和率直。宾客来往,则更不必计较于迎送的礼仪,以平淡来往才显得大方。若一经拘泥于形迹,注重哪些繁文缛节,彼此心中就陷到尘世的苦海之中,不能得到什么愉快了。 !'E{D`A9  
-ti nL(?3  
HvhP9_MB  
V K7lm|J+  
【后集○九七】 i+`N0!8lY  
;xp^F K P  
/uXEh61$8  
K,pQ11J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 ?f9@  
8KQD w:  
Iu<RwB[#Q  
Y!M&8;>  
11月21日 ^cQTRO|  
q|Oz   
T@V<J'  
|&O7F;/_  
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okl*pA)  
Ygwej2  
5W UM"eBwL  
n*7Ytz3#'  
生死是人间的大事,人们对于在未生之前是怎样的相貌和死后是如何景色 当然不得而知。然而,天地虽然毁灭了,是天地间的真理却恒久不灭而常存 同样的道理,人虽然是死了,但人的真性寂然独存始终不变。 Ne6]?\Z  
+YS0yTWeX  
V/ a!&_ ""  
^ +e5 M1U=  
人了悟了此中的道理,则不论在未生之前或是既死之后,不论来的地方与去的地方都是相同。只有真性不泯,超然于事物之外,可悠游于天地之间。 .i^aYbB$X  
EX]LH({?+L  
7 od6`k   
!nPwRK>  
庄子所谓:‘游于象先。’是说天地万象尚未发生之前。人在此时虽然还没有发生,但这寂然犹存的天性却早已存在。所以,人能了悟此理,善自修持 自可游于象先与天地参一了。 [N$#&4{Je  
F\Qukn  
/wF*@/PTH  
 Hchh2  
【后集○九八】 5e> <i  
hj~nLgpN  
*b< a@  
_z`g@[m :t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YUh4uZ~P  
^U[c:Rz  
6Dx ^$=Sa$  
AD_aI %7  
11月22日 -UJ; =/  
2aROY2  
Fo$kD(  
b+Ly%&  
卓智之人,洞烛机先 !N, Oe<  
&W'X3!Te  
6xFvu7L_c;  
O@$wU9 D<  
一个人如有强健硕壮的身体,就能够寒暑不侵,百病不移。此外,动极思静,乱极思治都是人之常情。俗语说:‘宁作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可见处乱而后思平才算是福。 .{pc5 eUf  
Tc{n]TV  
Gw\-e;,  
 X`REhvT  
但是,仅仅明白了这种道理还不能算是先见之明。《易经》上说:‘知机其神乎。’古语说:‘一叶落知天下秋。’我们如能预先知机,才能防患未然。 F;I %9-R  
5*Wo/%#q  
_{d0Nm  
@' V=Vr  
所以。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这并非是先知先觉,乃是《易经》上所说的知机啊! U{^~X_?  
vMDX  
,qo"i7c{:  
Sqt '}  
【后集○九九】 h x _,>\@  
yXuc< m  
,-55*Rbi  
-Fl;;jeX  
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其卓见乎!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7-10-01
【后集一○七】 HQpw2bdy  
)yHJc$OlMx  
#/Ul W  
vf |lF9@U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蔬矣。 zF%'~S0{  
,b&-o?.{  
c*5y8k  
)_MIUQ%  
12月1日 /Ir|& <yB  
4 ^=qc99  
$>72 g.B  
9JG9;[  
人我合一之时,则云留而鸟伴 -T s8y  
R%(ww  
GaD]qeS-K  
`|[" {j}^  
古人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当我心与天地之心互相连系的时候,则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一体。此时不但猛兽可以驯伏,就是野鸟也与人来亲近。 L\:f#b~W  
[RZ}9`V  
j-?zB .jAh  
~miRnW*x  
翁森诗:‘山光照槛水绕廊,舞樗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当人心能与天地的景色相融相合,则落花片片白云朵朵都是我的伴侣。此时是山光照耀春风吹送,使人如醉如痴,鸟雀不惊景物宜人,人生就感到万分的快乐啊! 17itC9U  
0+i\j`O&  
<Z$r\Huf  
T:/68b*H\:  
【后集一○ 八】 -w0U }Te^  
dzK]F/L]  
gypE~@  
Z5oX "Yx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话漫相留。 yf KJpy  
#Cwzk{p(  
d )}@0Q  
E yv|~D  
12月2日 IT.'`!T  
Ab"mX0n  
(>E}{{>2r  
bZ/4O*B  
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hBzT7CO  
m((A  
O_f+#K)  
MzF9 &{N  
一切万物由于人心的反映而表现出善恶来。人生的幸与不幸,都不外是由人心所造成。 f9Vxtd  
z_Nw%V4kr  
rvdhfM!-A  
f;Iaf#V_  
佛家说:‘相由心生,相随心灭。’也就是这个道理。人一起了利欲之念,马上现出火一般的炽热之心,不知不觉间就坠入火热的地狱中。 x vi&d1  
q,<AW>  
yf2I%\p}  
 cH5@Jam  
人一沉溺于贪爱之中,心中就起了痴情妄念,于是就沉沦到无边的苦海中去了。人只要心能清净,那么炽烈燃烧的火焰也就化为清凉的池水。 w""5T|  
]>K02SVT:  
BFCF+hU^6R  
)2U#<v^  
所以,只缘一念之不同,境界就大大的差异。人由于此心把持不定,使境遇有所改变,这是应当怎样去慎审明辨的! [lSQ?  
1j_ x51p  
:HJ@/ s!J  
SO}$96  
【后集一○九】 QO'=O }e  
Bn[5M [  
?89ZnH2/  
# j=r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6,qp?/  
!k=>Wb8n2  
6l{=[\.Xa  
Ik92=' Z  
12月3日 j3!]wolY  
,O9rL :?  
 >%~E <  
A[,[j?wC  
若要工夫深,铁杆磨成针 Kg#5 @;  
 N+<`Er  
64#6L.Q-c  
 ?~mw  
俗言说:‘若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无论对任何事情只要不倦不息,努力不辍,最后一定能达到目的。用绳子代替锯,可以伐断木头,这是比喻的话,也就是努力不懈,工夫久了自然可以伐断木头。屋檐前的滴水,经常不绝的滴落,时间久了也可以穿过石头。有志学道的人也是一样,孜孜不息,好学不倦,终会有大的成就。 E !a5-SrR  
-rEg(@S %  
4_#y l9+  
Jb~nu  
所以,凡事切勿操之过急,否则如同孟子所说的‘堰苗助长’,终致一无所成。 A.mIqu,:  
q {rc[ s?  
qJ;T$W=NG  
|_Y[93 1<  
【后集一一○】 Dn[iA~  
aYjFRH`  
?\HXYCi0r  
hb6UyN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F*u 9E  
WsA(8Ck<  
F-=W7 D:[c  
dM A"% R  
12月4日 G 4jaHpPi  
VW7 ?{EL7  
:QSCky*i  
c'9-SY1'~  
机息心清,月到风来 /r4QDwu  
1I#S?RSb  
(z[|\6O  
kUl:Yj=&  
心应外物而活动,此时的存心就不纯洁。心念的活动一休息,好像水在静止不流,心自然会澄清,心体也就清净洁白。心能常久保持清净洁白,‘人生是苦海’的观念就不会存在了。只要这心远离尘世,悠游放天地之间,处于繁华都市也不会感觉烦扰,不必为了排除心中障碍,特地入山休养。 Jy,Dcl  
4_`ss+gk  
y=L9E?  
lC/4CPKtV  
心是诸法之源,只要心不起念,外相就不发生。一般人说枉费心机,是心不可以有机,如有心机,心就不纯洁了。说也奇怪,倘若无心,则善事常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奇趣,恶事亦能得到周围环境的解脱。心机的有无,对于因果的关系很大。处世不必枉费心机,尽心任其自然就好。 u}Q@u!~e9  
6j]pJ]F6  
`.0QY<;  
JsOu *9R  
【后集一一一】 k)2L <Lmn  
=w~phn  
}tH$/-qnJE  
}v'jFIkhI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处,自无车座马迹,何须痼疾丘山。 D@Zb|EI%<  
S?Y,sl+A:  
DhQYjC[  
p'2ZDd =v  
12月5日 [6bK>w"v  
`_IgH  
Q k`yK|(0=  
MTKd:.J6  
落叶蕴育萌芽,生机藏于肃杀 qlT'gUt=H  
9s5PJj"u  
(_}w4N#  
UTatcn  
古往今来,万物的新陈代谢都是生生不已、息息相关的。在草木凋零的时候,也正是它生实结果、蕴育新萌芽的生机。在冬天最寒冷的时候,也正是一阳来复、生生发育的开始契机。 #&Zb8HAj  
:v_H;UU  
 oQrkd:  
mUj=NRq  
邵尧夫诗:‘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万物虽然还未发生,但是已有生生之机蕴育在内了。在凋零枯落当中,尚有生生发育之气。 =R M=@X  
0G(T'Z1  
G<1awi  
P'prp=JD  
所以,我们研究事物的道理,不能只看外表,应该更进一步探求深远的内容。 BF*]l8p  
=H'7g 6  
J!Kk7 !^|  
^ fo2sN"   
【后集一一二】 _T\~AwVc<  
49o5"M(  
>L#HE  
`-l, `7e'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肃杀之中,生生之意常为之主,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 p^G:h6|+|  
e ;4y5i  
RH,1U3?  
oGzZ.K3 A  
12月6日 ~W q[H  
9zj^\-FA_l  
!aSu;Ln  
$K)9(DD  
雨后山色鲜,静夜钟声清 |[k/ %  
r?e)2l~C8j  
0Ywqv)gg  
u S$:J:Drx  
同是一座山,在睛天日照之下和阴天下雨的时候,看法就有不同了。在雨过天睛之后,山被雨洗洁,平添一番清新悦目的气息。同一个钟的声音,白昼与夜间的感觉大不相同。白天人马喧嚣,钟声不如夜阑人静时清晰响亮。 wvAXt*R  
Q\H_lB  
1/t}>>,M  
x(e =@/qp  
所以, 因时而观物听物,就可使心神清明,精神修养上也就有所裨益。 C<!%V Hs  
%ZF6%m0S  
kfF.Ctr1a  
f IUz% YFn  
【后集一一三】 L0_qHLY  
E J*  
83*"58  
v3(W4G`  
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锋;音响尤为清越。 =K<8X!xUW  
mVYLI!n}0#  
:les 3T}2  
mWUo:(U  
12月7日 aqTMOWyeu  
5feCA ,v7  
DrD68$,QN  
-[kbHrl&  
雪夜读书神清,登山眺望心旷 LoHL}1BG-  
,UFr??ZKm  
G S^U6Xef  
$u"t/_%  
人依据居处的同而改变了原有的气度。 Lb GyD;#_  
L#'B-G4&y  
7` ^]:t  
QI@!QU$K&  
站在高山峰顶上,俯瞰大地则胸襟自然广阔。 `I.Uw$,P  
,!"\L~6  
P)?)H]J"  
$ ]/ a/!d  
坐在清流河畔听水流声和观鱼,则心情自有超越俗性的感觉。 "{0 o"k  
,B>Rc#  
kLKd O0  
9/LI[{  
在雨雪的夜间读书,四周没有槽杂之音来妨碍,精神自然清静。 lNSB "S  
Vi~9[&.E\!  
dm60O8  
H26'8e  
在高阜岳冈的上面舒清长啸,就使人高迈豪放。 `[JX}<~i  
tA+ c  
$ctY#:;pV{  
zWxKp;.  
【后集一一四】 &lYZ=|6  
L]o 5=K  
hSmu"a,S  
LPgP;%ohO/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讲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颠,使人兴迈。
jiPV ]aVN  
B]K@'#  
12月8日 @g*=xwve=~  
JFx=X=C  
$=8?@My<  
Ak!l}d  
万钟一发,存乎一心 g->cgExj  
!BHIp7p  
(ilU<Ht  
sF?N vp  
心胸广大的人,对于万钟的俸禄也像瓦罐一般。古时一钟之量等于六斛四斗之量,十万石的大禄叫‘食禄万钟’。古德说:‘百万石之禄不过是世上的露水罢了。’这就是心胸宽大以万钟的厚禄,不过看成如石类瓦块一样轻微而不足道,这是达人的境界。 _ i )Z8#  
|okS7.|IX  
75`*aAZ3  
!$'s?rnh  
至于‘一发似车轮’的典故是:从前有一个木工,因地做细小的事物太久了,甚至精神集中在把一根头发看作和车轮一般大小。这是形容人心的狭小。 uy~KJn?Tu  
Xp]tL3-p  
28L3"c  
O>^0}  
物的大小是因人的心情而异,世间有一掷千金毫无吝色的人,也有把一分一角视同性命的人。 RHo|&.B;+  
n237%LH[  
|qS<{WZ!h  
~%9ofXy  
【后集一一五】 _DChNX   
pQaP9Y{OK  
h(hb?f@1:  
XDvT#(Pu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o6^^hc\  
<tZPS`c'_  
:('7ly!h  
ZFy>Z:&S,  
12月9日 ^Bihm] Aq  
DiF=<} >x  
dKcHj<'E/  
oLcOp.8h[  
要以我转物,勿以物役我 hia_CuY#  
Z']D8>d  
%Uk]e5Hu  
rJJI<{$  
天地间如果没有春天的万紫千红,没有夏天的清风明月,天地就变成了寂寞不堪,也显不出造化之妙了。 JHN3 5a+  
tk5B b`a  
?^ 9TtxM  
`, ?T;JRc  
人间如无七情六欲和一切嗜好,人就干燥而无味,一如枯木顽石,不成为人的心体了。 t@-:e^ v  
v~:$]a8  
7kM_Ijd$  
.$>?2|gRv  
如果人能善为转物,不便物来转我,则一切情欲嗜好皆天机,尘世之情也可以化为理想的妙境了。 9 |Iq&S  
RaFk/mSw  
5-|fp(Ww_W  
372ewh3'  
【后集一一六】 apk06"/  
JcxhI]E  
F kas*79  
pmA ir: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P)~PrTa%  
/U[Y w)  
<Tr_,Ya{9  
)J+vmY~&  
12月10日 /+ G&N{)k  
0(VQwGC[  
v7VJVLH,I7  
f<ABs4w  
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8Z>ZjNG  
%p?u ^rq  
IEV3(qzt  
kStWsc$;+T  
因著自己一身而能彻悟了自己一身的,才能以万物对万物,才不致把万物把持在自己手中而任意使用。能放弃这一私念,让万物各得其所,就可使自己有享用不尽的自然好境。比方说,高山尽管高,沧海任它深,乃至松树的坚直、荆棘的弯曲,各尽其物的本分,这样就足供自己之用了。 \HF h?3-g  
IMzhEm  
28M! G~|  
5Bw  
把世间所有的一切,恨不得都归自己所有,这种无限的欲念,使人终身不得安闲及满足。所以我们要彻底看透悟透,绝不对万物再起强求的思想。于是以万物付给万物,还天下于天下人。  hM2^[8  
o >{+vwK  
?\:ysTVu  
'sI=*c  
佛家认为世间是转变无常烦恼于不绝的一个火窟,如果不早点跳出,绝不可能得到安乐,所以才遁出世间去修行。但是遁出世间将往哪里去呢?在此间之外,别无可往之处。 }pKHa'/\  
Fs7/3  
hqVx%4s*J  
@W|}|V5  
古传说:‘生死不可厌,涅槃不可欣,此时与此地,生死两离分。’总之,世间是生死的苦境,涅槃是常乐的净土。但也不是各有分别,只要把厌弃欣喜之念离开,就是在生死的世间常住,也有共其享受的爱的妙乐,这就是‘在世而出世’。以天下还天下的英雄豪杰,他们也是在世间而又能超出世间,得以享受到自由自在的妙乐。 6C>x,kU  
D,+I)-k<  
DUiqt09`~  
6.|f iQs ]  
【后集一一七】 OL*EY:]  
krm& .J  
]* -9zo0  
}' `2C$  
就一身了一身者,才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才能出世间于世间。 8}m] XO  
Y[x9c0  
P-ma~g>I  
[vpZ3;  
12月11日 S~`& K  
LR D71*/  
C( C4R+U  
u2'xM0nQ  
不可徒劳身心,当乐风月之趣 6sl*Ko[  
<'QH e4  
C,-q2ry  
N4"%!.Y  
人生不可过于闲暇,人闲暇就没有精神修养,人在闲居无事或是穷极无聊的时候,自然生起种种妄念,昏乱了本心,不知不觉就做出坏事来。反之,人生也不可过于忙碌,从早晨到晚间忙得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心被繁忙所障碍,做起事来便‘过犹不及’。 )Rla VAtM  
pU)wxv [~  
$(_Xt-6  
@#ih;F  
因此,君子应常使本性坚定不失,并对自己的身心多抱忧思,多加注意,务使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平衡。 +\9Y;N y  
EKf"e*|(L  
5n zk Zw  
:h1itn  
f+Nq?GvwBQ  
这样一来,就没有过与不及之忧了。 nK Rx_D$d  
Ps0'WRJnx  
[Fe`}F}Co8  
6R5) &L  
【后集一一八】 AEm?g$a  
3/o-\wWO  
@jg*L2L6  
p_ =^E*J]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nm 66U4.@  
D %~s  
6gfv7V2H  
v]gJ 7x  
12月12日 4`)B@<  
ws4a(1  
LOi5 ^Um|  
NvXds;EC  
何处无妙境,何处无净士 `p9h$d  
<T:u&Ic  
H-?SlVsf  
IZeWswz  
人心的真体,凡夫与圣人是一致的,并没有什么相异的地方。当一念不生之时,则善恶邪正的利害关系都不产生,好像水澄清的时候。能够这样澄然静坐,则见物听物,全都能显露出自然的妙用。 {$4fRxj  
? e%Pvy<i  
Z2`(UbG}  
u!mUUFl  
见到天边云彩的飘浮,就悠然兴起离尘出俗之感;听见雨声淅沥而万念寂静,心地清醒;听到鸟啼,欣然而心有领会之处;看花儿落了则潇然而心有自得。 dk J+*L5  
1p>5ZkHb  
Fsv%=E{  
"YHqls}c  
无论在任何地方,都无往而不是真如的境界。 o6K\z+.{  
$+zev$f  
-gH1`*YL  
30g-J(Zg  
【后集一一九】 | "DQ^)3Pi  
CD%wi:C%|  
]~CG zV  
r8+{HknB;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a /X@5kr{  
l,HMm|oU  
%0@Jm)K^  
|#$Wh+,*  
12月13日 L~SM#?z:ue  
^.Vq0Qzy]  
8vK Z;  
F)) +a&O  
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1Ah  
(F~i  
i3s-l8\\z  
'>_'gR0O  
生小孩时。母亲可能遭遇到危难。存积了大量金钱,盗贼可能乘隙窥伺。生子可喜,而母难可忧。堆金可喜,而盗贼堪虑。所以,欢喜当中含藏著忧虑的种子。贫穷虽然可忧,如果能够节俭用度,反而可以积蓄兴家。病虽然可忧,但如果能够谨慎养生,就可以保全住自己的身命。如此说来,忧的里面又种了喜的种子。 UyBI;k^]  
W1M<6T.{7  
4&~1|B{Z  
FkR9-X<  
所以,喜与忧是相伴而来,绝不是个别单独存在的东西。喜亦未必是喜,而忧亦未必是忧。人无论遭遇到顺境和逆境,都能同样视之,结果把喜与厌、乐与忧都一同忘掉。能够如此,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安乐境界。 >V@-tT"^:  
s2riayM9/  
U aj8}7v  
cD Z]r@AQ  
【后集一二○】 >}GtmnF  
5E?{>1  
z '3  
(}vi"mCeW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G/\t<>O8o  
Ki{&,:@  
B@G'6 ?  
jTaEaX8+  
12月14日 5`*S'W}\>  
v/\l  
y} AkF2:  
6<.Ma7)lA  
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 Ibl+  
{LVii}<  
|Spy |,/  
C4&yC81Gm  
处世的道理应如风吹山谷,风过而山谷呈现一片寂静。总要过而不留,那么是非就不会存在了。养心的方法应如月色映照池水,总要空而不著,物我两忘。 _/MHi-]/.  
wqJ^tA!  
pJ"Wg@+  
_a"5[sG  
佛家所说六根清净,不但是耳不闻恶声,心不想恶事,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者都要不留任何的印象才好。 Eic/#j{4  
Vq2d+ ,fb  
?V"X=B2  
_n@#Lufx  
换言之,要做到物与我的相对关系不复存在,那样的话,绝对的境界就可以出现了。 y[oc^Zuo  
7NV1w*> /  
fmY=SqQG-  
6pM[.:TM   
【后集一二一】 XLz>h(w=  
7"w r8  
~~,\BhG?  
BV" 7Wp;  
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 J,%v`A~ N  
W'eF | hu  
uj,YCJ8UZs  
kUUeyq  
12月15日 Z{xm(^'i  
qd(C%Wk  
.Ebg>j:\  
T?{"T/  
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K[W}  
c#|!^gjf  
Eb{Zm<TP  
8- 3]Bm!  
利欲心过重的人,一旦达不到目的或者一切失败了,就抱怨世间是多苦与多忧。利欲心恬淡的人,他们的眼中所看到世界,处处都是快乐。‘知足常乐’就是这种道理。 s"?Z jV)`  
d4t %/Uh  
='a[(C&Y  
<XiHQ B!  
大自然的风景确实值得欣赏,像那白云青山、溪流泉石、花迎鸟鸣等大自然的景色,是忙于功名利欲的人,不曾去注意欣赏也没有工夫留连,他们心中感觉不到自然环境的快乐。世间本来就没有苦乐的说法,苦乐不过是人心所生而已。至于万物的相生相杀,也不过是由于因果循环造出来的幻象。人如能去掉荣华名利的观念,以苦为乐,则天地山河都将成为乐境。 vzM8U>M  
!#` .Mv Z  
[U.3rcT"N  
QI'ule  
【后集一二二】 <43O,Kx'Su  
4\a KC%5  
ZH;VEX  
v8W.84e-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名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被自尘苦其心尔。 s'qd%JxD  
x>d,\{U  
n=WwB(}q  
Pp3<K649  
12月16日 C;];4[XR  
u6Fm qK]Dj  
DKnjmZ:J|  
'`&gSL.1a@  
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3$H^  
Md mS  
SB0Cq  
3&:Us| }  
天道忌盈,人事惧满,所以月盈则亏,花开则谢。这是天理循环。有福气享受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深思这道理,抱著诚恳心情去待人处世。唯如此方可以持盈保泰,得到悠久幸福。 / CEnyE/  
Y|FF ;[  
?j9J6=2  
luRtuXn[8  
凡事做到七八分处才有佳趣。太过则易衰,不及则易馁,正如酒止微醉,花在半开,那么瞻前大有希望,顾后也未绝生机。 ZpvURp,I  
P~`gWGC}  
AE? 0UVI  
{z> fe }  
我们如果能够这样常常善自保持下去,自然能够悠久的存在于天地范畴之中。 F9p'| -   
C?m2R(RF  
3cfW|J  
AP5[}$TT  
【后集一二三】 t>"UenJt-  
=+;l>mn?O  
"c` $U]M%  
#pO=\lJ,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苦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8'[g?  
88x_}M^Fnl  
EKo!vie G  
:_V9Jwu  
12月17日 L"{qF<@V7&  
b5lZ||W.  
q{~59{Fha  
2%P{fJbwd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FFX-kS  
W6J%x[>Z  
^=`7]E[p  
U27YH1OK  
野外生长的蔬菜,并未受到世间人们的灌溉或者施肥培植,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生长起来。至于野生的鸟类,也没有受到人们的饲养,它是天然壮大的。一般人喜欢猎取野生的鸟类与蔬菜为山珍美味,就是因为它味美香甜,十分可口。 A Gu#*,K  
+ 2 v6fan  
kqy d3Si>  
5IE3[a%X  
由此可见,自然生长的东西比人为的可贵。 Ro3C(aRx  
RQxL`7H  
F|pM$Kd`  
$2uk;&"?A=  
以人的品格来说,如果我心不被世俗污染,品格自然高尚,不就没有世俗的秽气了吗? q g1s]c~0u  
}#):ZPTs  
uqy&P S  
d1]CN6 7{G  
【后集一二四】 V&)Jvx}^  
-!i1xR (;h  
:0N} K}  
9MP_#M7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0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 E+V >V+  
0%J0.USkM7  
S v3O${B|  
Rr#Zcs!G  
12月18日 @9#l3  
=`Ii ?xo  
-#@l`kt  
HXV4E\JA  
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连光景 !2L?8oP-z  
? 1Os%9D*  
-wn ,7;  
/c2| *"@X  
栽花种竹,养鹤观鱼,这些都是风雅的事情。但是必须领会其中的妙趣,内心始有怡然自得之感。如果只是留连眼前的光景,玩赏物品外形的话,这也不过是像从耳朵进去、嘴里出来而已,比方小人听闻了圣贤的道理,并不去身体力行,只是用嘴说说罢了,一切不过是在仿效君子的动作,佛家叫做‘顽空’。  >}<1  
jHjap:i`cI  
1OI/!!t1$  
;B*im S10  
佛家有些小乘的学者,并未悟得真空妙有的妙理;大乘的学者不同,他们所说的空,并不是虚无之义,而是‘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不像小乘的空如同顽石枯木没有一点生气,似是而非。 tSibz l~  
C\ 2rSyo  
{<ms;Oi'  
;IyA"C(i  
现在爱种植花竹,爱观赏鱼鹤,乃君子所乐,是很风雅高尚的事,全是因为君子能够领会其中超逸的情趣,心中感到真正的乐趣。小人就不同了,他仅仅观赏外形,不了解其中的乐趣,并没有什么高尚趣味可言。 wr);+.T9R  
g{PEplk  
Zt HTl\z  
]90BIJ]*c  
【后集一二五】 lRA=IRQ]  
kIl!n  
-)N, HAM>  
u7||]|2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亦吾儒之口耳,释氏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bmCp:6  
(U@Ks )  
~]f6@n  
|ppG*ee  
12月19日 rnAQwm-8O%  
yuP1*QJ%  
@vyq?H$U;N  
4# +i\H`  
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G rYB6MT  
}jE [vVlRw  
[vv $"$z  
Y#e,NN  
居住在山林中的文人隐士生活虽然清苦,但他们的高风亮节、情逸超群的风度,却使人在尊崇敬仰之余感觉神骨清高,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在田野里劳动的农夫,外表虽然粗鲁,但他们由衷诚挚的浑厚模样,却表现出天真纯朴的作风,使人在敬重之外,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恋慕之情。这时候回想一下在市井中生活的人,不免会与利禄之辈、贩夫之徒为伍,实在让人感觉陋劣污秽,惭愧不已。 lo!^h]iE!  
^mwS6WH6  
}ejZk bP  
'Fq +\J#%  
古时候的忠臣义士,宁愿为国尽忠而死,绝不肯投降失节,就是怕失掉了人格身分。所以,宋末文天祥被元朝俘虏而不投降,并且作了两句诗以明心志。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临刑之前在衣带上面写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就是君子宁愿杀身以成仁,也不可受辱失节损失名誉。 Y mvd3>_  
_(7f0 p  
U80h0t%  
SG$V%z"e  
【后集一二六】 ehTrjb3k  
 'ug:ic  
KBC?SxJSJc  
I9  (6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r=}v` R&  
N 2XL5<  
q4MR9ig1E_  
z] +&kNm  
12月20日 ohU}ST:9  
`\-<tk9  
G0%},Q/  
-v %n@8p  
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 hs^K9Jt  
gN@|lHbU  
) kMF~S|H  
vKO/hZBh  
祸福本是循环相连的。孟子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是说明了祸福循环相连的道理。因此,人无功受禄寝食不安,就是怕得非分之福,受了造化弄人之祸。所以‘非分之福,无故所获’,我们应该极力躲避不要使它临到自己的身上。 iW%~>`tT  
L;GkG! g  
bZ 0{wpeK=  
= Ed0vw  
一般人不明此理,偏偏要去寻找意外的收获与利欲,结果弄得身败名裂,亡国破家为数也不少啊!达人君子凡事从远处看,要能够事先了解利害关系,就能不堕其中了。 ldFR%v> 9  
RCqd2$K"J+  
6 2:FlW>  
;F_pF+&q  
【后集一二七】 <uG6!P  
)JrG`CvdU  
%_@T'!]  
]9 $iUA%Ef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才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DuI 6K  
6?(yMSKa  
v<3KxP'a  
!S~0T!afF  
12月21日 a%nf )-}|  
XCyU)[wY  
MxgJ+  
Fy 1- >~  
把握要点,卷舒自在 do.AesdXaq  
}]i.z:7+  
zC,c9b  
@{>0v"@  
人生就像一个傀儡,耍弄傀儡的人牵动线索,傀儡的手脚便都颤动起来,进退坐卧显得非常逼真。这是傀儡受人牵动线索而生出来的动作,只要能把这个牵线的根蒂握在自己手里,一根线也不让它纷乱,无论卷舒都能够自由,权利操纵在自己手里。 xyD2<?dGUb  
"wy2u~  
h6b(FTC^  
oGRd ;hsF  
可见我身之出处进退,全在于自己,心可以不为他人所左右。假如自己的进退受旁人指挥左右,那岂不是变成戏台上被人所玩弄的傀儡?这就是明显告诉我们:自己的命运应该随自己的意思去发展。 fc&djd`FuX  
E1j3c :2  
B#DnU;=O#+  
m'zve%G  
【后集一二八】 KAJR.YNm  
JIiS/]KQ  
4mHk,Dd9,  
=&i#NSK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hmkm^2  
9OYyR  
d&* c3F  
H+{@V B  
12月22日 a]/KJn /B(  
h! Bg} B~  
P$x9Z3d_  
[ $5u:*  
利害乃世之常,不若无事为福 >PzZt8e  
q|{z9V<  
?W>`skQ  
Zg%tN#6y  
天下事利害得失常是连在一起的。俗语说:‘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得必有一失。’这乃是世间的一定道理。所以说:‘天下常以无事为福。’又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子说:‘祸兮福所之伏。福兮祸之所依。’天下事祸福的相连至明。 b:5-0uxjs  
@O`T|7v  
$cW t^B'  
{/j gB"9  
古人说:‘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看太平。’真是说尽了天机,话尽了人事。将军立功在战场,从战场上得功名。到了太平的时候,将军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这就说明了天下的利害得失都是循环相接的,有了昔日的盛,才有今日之衰,明白这种循环天理的法则,心中藏著雄心勇气,不觉冰散化为乌有了。 fK^W6)uuV  
7`j%5%q  
jF@BWPtF=  
8y']kVg  
【后集一二九】 &,P; 7R  
!r8_'K5R(  
7gcR/HNeF  
XV}}A ^  
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读前人诗云:‘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又云:‘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虽有雄心猛气,不觉化为冰霰矣。 +MZI\>  
[D+,I1u2h  
7B<,nKd  
z/]]u.UP  
Lf)JO|o  
_7z]zy@PC5  
jddhX]>I  
12月23日 0xx4rp H  
w4fQ~rcUIc  
;W T<]  
78\j   
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T&YYO8>5  
*c\XQy  
bg!(B<!X  
KL6B!B{;  
喜欢同人私奔的淫妇,本来是很多情的,但是其情却容易走入歧途,终致完全断绝淫欲与色情而削发为尼。再说,热中于事物的人本是极富感情的,但往往受了意外刺激,就冲动的遁入空门去做和尚。 DcNp-X40I  
%JHv2[r^P  
UZdGV?o ?  
'?jsH+j+  
自古以来,美色倾城的歌妓,和英勇将士们出家入道的很多。寺院本来都是离开世欲尘情清静之门,却时常成了淫邪人们遁入的场所,不免成为犯罪者的巢窟。 HSWki';G  
OwT_W)$  
,k_"T.w  
P!"{-m'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  ^](-  
qm"SN<2S*  
'ieTt_1.G  
=;4K5l{c  
【后集一三○】 H| _@9V  
0 *;i]owV  
8_E(.]U  
*MS$C$HOq  
淫奔之妇,矫而为尼;热中之人,激而入道。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薮也如此。 -u(,*9]cJ*  
h\p!J-V  
Gy[anDE&  
c`/VYgcTqB  
12月24日 ] s^7c  
ttdY]+Fj  
Rc:}%a%e  
?e m8nZ'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s= ]NKJaQH  
Ims?  
gD51N()s,  
z#Fel/L`O  
在滔滔的大海中波浪冲天,孤舟随著大浪的起伏而不定,这时候在船里面的人反而不知道本身的危险,心里并不感觉到恐惧,倒是在船外面岸上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不禁要惊心动魄了。 41]a{A7q  
gs3c1Qa3b  
*;)O'|  
064k;|>D  
也就是说,人们处在极危险的环境中,有时并不觉得危险。等危险过去,痛定思痛,反而觉得当时危险情景的可怕。君子处身于事中,心当超然于事外,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s1E 0atT  
c:e3hJ  
Yn[>Y)  
=IW!ZN_  
【后集一三一】 /* qx5$~  
(3K3)0fy  
w\MWr+4  
,oUzaEX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cxQAp  
P6Y+ u  
nw\C+1F  
0 @!huk  
12月25日 \gA<yz-;N  
E}KGZSj  
 ?HRS*  
8{=|<  
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sfipAM  
0TaI"/ai  
&TY74 w*  
up+0-!AH  
人在一生一世中,能把自己所作的事减少一分、省去一分,就能够超出世间一分,得到安乐和自由。比方说,和旁人减少一分交际,就可以免去许多纷扰得到清静。言语过多,难免生出过失来。思虑过多,精神损耗,能够少说话少思虑是好的。再说,如果聪明太过就有伤本来面目,本身也就有危险了。所以,混沌蒙眬的人反而是安全的,能够减少一分聪明就可以完成一分混沌。这些说法在现代是谁也不会向这方面去做的。 78{9@\e"0  
1)^\R(l  
 uJCp  
2 F>Y{3&  
总之,事物做得十分过分,就成了祸患的根本。凡事最好是达到了八分就要回顾一下,这是老子、庄子的遁世之道。 5+11J[~{  
"{r8'qn  
`kJ)E;v;3  
AmHj\NX$  
然而,一般人却持著相反的主张,不但不求交游言语、思虑聪明等等减省,反而求其日日增加。这无疑是桎桔了自己的生命,使它陷于不自由的痛苦之中,是极为可哀的事。 kc0MQ TJU  
SzIzQR93&  
g5y`XFY  
$cK}Tl q  
【后集一三二】 24nNRTI  
g<(!>:h  
p5$}h,7  
&ocuZ -5`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了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Yb^e7Eug  
>I0;MNX  
">.tPn  
ZM})l9_o"  
12月25日 }ymW};W  
p @kRo#~l  
>t.Lc.  
;&n iZKoe  
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D%vN&F  
MOK}:^bSu  
-N% V5 TN  
1&! i:F#  
四季寒暑的变迁,以人力来躲避它不是不可能的。可是对于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想把它除去就十分困难了。心中受了人情炎凉的刺激,也就随之而起冷暖的变化,有时心头如火般炽热,有时又如结冰般寒冷。世间人情的炎凉纵易除掉,心中的冰炭却很难解除。如果能够除去心中的冰炭,则不论天然的寒暑与人世的炎凉,自己胸中时时充满和蔼的气氛,无论何地何处都以春风吹拂我心,则无往而不和合。 faDS!E' +  
_qR?5;v  
y~\ujp_5w  
+Eh.PWEe  
苦乐是主观的,不在于外界的天气与人情,全在于自己心中的变化。明白这个道理就先要修心。 )2RRa^=&  
jan}}7Dly  
h$kz3r;b,"  
'KIT^k0"Ih  
【后集一三三】 =]]1x_GB  
sWo}Xq#  
iMJt8sd  
o_`6oC"s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t$(#$Z,RS  
ij!d-eM/b  
 NdRcA  
BK%. wi  
12月27日 @]%eL  
COsmVQ.  
gy%.+!4>v`  
+HBizJ9K  
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  u&#>)h  
7tXy3-~biz  
r ) x  
{QM rgyQ E  
想要求得精制的茶、香冽的酒,不但价钱贵而且极为难得。茶不求精而壶亦不干,是说得到不断的常饮。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是说得到了有酒盈樽的趣味。素琴是不加装饰而没有上弦的琴,只要能领会其中的趣味,也可以常常调弄五音六律。短笛虽然没有腔调,要自己过意的话,也可以自乐其趣。所以,无论是茶酒琴笛等等不管外表如何,如果真能了解其中真趣而知其中之乐,他的人品境界自然是高尚的。 7bk77`qWr  
1R3,Z8j'  
_$96y]Bpi  
3nG.ah  
晋陶渊明夏日在北窗高卧,和风飘然吹来,自称为‘羲皇上人’。羲皇是上古时代的天子伏羲神农黄帝三个人,有的人把这人称之为三皇;羲皇上人是说比伏羲皇帝还要古老的时代。嵇阮是晋朝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阮籍二人,嵇康善于操琴,阮籍好酒,匹俦之意是可以和他二人匹敌的意思。陶渊明自比为羲皇上人过著太古自由安逸的生活,现在所说的是虽然不能超越羲皇,但也可达到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等人高尚的境界。 % Y%r2  
( ne[a2%>  
Sc]K-]1(H  
U!o7Nw@ z  
人能超越了耳目口鼻的爱好,而了解其中的真趣,虽然是在现世不洁的尘俗之中,其境界却能达到古代贤人之士。 'o6}g p)  
 s[{[pIH  
wYf\!]}'  
&RYdSXM  
【后集一三四】 V \Gs&>  
}ofb]_C,  
)`rD]0ua;  
l<w7 \a6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宜。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方可匹俦嵇阮。 g5@JA^\vZT  
udqrHR5  
f]8MdYX(  
Q3ty K{JE  
12月28日 ":$4/b6  
.*x:  
?)|}gr  
LAlwQ^v|  
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U}5fjY  
-DdHl8  
##6\~!P  
84QOW|1  
佛教主张一切随缘,世间上的事莫不是因缘生、因缘灭;人的贵贱吉凶或祸福,也都是因为因缘而分成各色各样。因此,人要随著因缘处理自己的色身,方能达成自己的意志。其次,儒教所说的位素,是《礼记》上所说的:‘君子素其位而不外顾。’即君子守著自己的身分不逆著境遇,和佛家的随缘意义相同。 +#MXeUX"  
xcr2|  
B^/MwD>%  
}yK7LooM  
世间浮沉有如渡海,渡海如果持有浮囊就不会沉溺。能守著「随缘素位’这四字去行,则恰如渡海持有浮囊一般,就有安全渡过的可能。人能够渡尽那些世间的顺逆苦乐的大波小波,就不会不幸的沉没下去。世事多是茫然无尽,如果一切完全无缺,只此求全一念,则无量的欲念都纷纷产生,像丝线一般纷乱,千头万绪使你无法整理。 @w8} ]S  
n#g_)\  
4`Ud\Jm[s  
U;#KFZ+~  
反过来说,如能随遇而安,也就是能安于目前所处的地位,不抱不足的观念,不求非分的福利,依照‘随缘素位’四个字去做,就无往而不自得。无论是处于顺境或是逆境,都能圆满应付、自由自在了。 H[u9C:}9b  
_K9`o^g%PJ  
yuZLsH  
).;{'8Q  
【后集一三五】 PP$sdmo  
x|a&wC2,{  
i8V\x>9  
OW@%H;b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EL`|>/[J  
q13fmK(n-5  
p[JIH~nb  
KMwV;r  
12月29日 6p4BsWPx  
3_)I &RM  
>8_y-74  
MvpJ0Y (  
除旧布新,一清吾心 QCW4gIp  
Zu,:}+niU  
YbU8 xq  
:awkhx  
12月30日 rNq* z,  
G`zNCx.  
Cq!eAc  
qUd7O](b=?  
除旧布新,再清苦心 !b+4[ xky  
^wolY0p  
M!J7Vj?Ps  
Ncz4LKzt  
12月31日 LG&BWs!  
zG#5lzIu,  
;stuTj@vH  
vW=-RTRH  
除旧布新,三清吾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