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171阅读
  • 0回复

[走访报告]2015年春季贵州镇远公益助学走访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4-08

2015年春季贵州镇远公益助学走访工作报告
            

一、概况:
2015年春季贵州镇远公益助学走访小组由8人组成。其中3人有走访工作经验,5人第一次参加走访工作。队长沈晓亮,资深OFSER,熟悉镇远情况,且在镇远已植下很深的人脉。资深队员陈敏,勤勉、干练,事事冲锋在前。全体队员3月15日在镇远集结。当日下午召开准备会,随即展开工作。16—17日开展奖学金、助学金发放及调查走访工作。期间,得到镇远中学、金堡中学、松柏中学、两路小学、和镇远三中、镇远四中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走访任务全部完成。发放奖学金**元(奖励学生**人);发放助学金**元,资助学生*人;走访学生家庭***人;同学校的领导、教师,勾通受资助学生情况并讨论了公益助学的相关问题。

图表 1我们八个人

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任务地点: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镇远县。原预计涉及镇远周边三所中学、一所小学。
任务内容: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在预定的时间内,对40名受助学生及家庭进行走访。
走访要完成下列工作:
1、完成与当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沟通;
2、向老师和学生本人了解受助学生的学习情况;
3、向合格的受助学生发放助学金;
4、现场督促学生给资助者写信,完成信件主体内容;
5、去学生家中了解家庭经济状况;
任务完成情况:
这次走访涉及的学校比计划的多,学生给分散的更广。涉及5所中学、两所小学。原因是镇远九年义务教育的资源分配正在调整,如金堡中学,九年级的学生全部到镇远中学就读;还有原来小学的学生已升入中学。为应对这种情况,队长将人员分成3-4组,各组分头工作。走访时,队长和陈敏总是选择最远,山路最难走的,把近一点的留给年龄大、体力差的队员。各学校都很支持配合、能尽快将学生、班主任老师召集过来同我们交流,拍照、沟通一般都很顺利。获奖学金的学生,精神状态比较好,思维敏捷,大部分有业余爱好(如;打球、唱歌、阅读),口头与文字表述完整流畅,都将考大学作为努力的目标。我们组里最年轻小队员大大,今年十七岁,高三学生,已被保送华东科技大学,与这些高一、高二的学生特有亲和力,他们有共同语言,很快就能亲密交流。大大还将背来的她自己读过的一些书分别赠送给他们,接过书的瞬间,他们眼里闪出亮亮光芒。
图2获奖学金的学生
  
图 3黎栁余与同龄人交流                  图 4温暖相融

有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受助孩子不愿意说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有的孩子对话时不能抬头直视,语言、文字表述都不顺畅。也有的孩子受助多年,对程序化的访问内容已熟悉,虽然成绩很差,但在表述自己愿望时仍是“努力争取考第一”“考上 大学”。一些特困生,对家境很敏感。特别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一提起父母,立刻就哭了。他们有的同爷爷生活,有的寄居在姑姑家。
  
图5他一岁多妈妈就走了,爸爸也不回家了 。   图 6 姑姑家有两个孩子,又带着他和弟弟。年初姑父死于车祸,姑姑的两个孩子已辍学,去卖面食,维持家里生计。

他们缺少的不仅是物资的,还有情感的,精神的。包括哪些有父母的留守儿童,内心很强烈的愿望:希望父母在身边,不再出去打工。
图 7、8孩子的心里话



孩子们的阅读极其有限,知识面自然窄,五、六年级的孩子已学过地理课,但对于“北京在你家乡的什么方向?”“镇远在你家乡的什么方向?”这样的问题没人能回答。对于“地球和月球是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更是茫然。在部分受助学生身上看不到求知愿望和兴趣。由于长期住校,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弱,没有学习兴趣的孩子有的结伴逃学。
我们小组有张轶、石头和我,先后负责10个受助学生的家访。  
图9张轶、石头我们仨儿
  图 10、11在路上
他们隶属于七个家庭。其中有3个孩子和2个孩子来自同一家庭。这七个家庭有 四个家庭是侗族,三个家庭是汉族。其中有3个孩子和2个孩子同时受助的两个家庭均有5个孩子,三个家庭有4个孩子;两个家庭3个孩子。有两个家庭母亲离家出走(其中一家父亲也不归家);一个家庭母亲摔伤致残;两个家庭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家庭都只有很少的土地(山区可耕地太少),有的已经没有土地,原有的少量土地被高速公路建设征用了;有的家庭木结构的房屋破旧,有的利用政府的支持贷款正在盖新房,房子要建设4—5年,每年有钱盖一点,有的表面看来已盖好,但内部还差好多,楼梯用的是施工跳板,水泥墙裸现;室内家具很少,一般有老式电视,除简单的餐桌,没有一家有孩子的课桌,孩子的奖状都装裱在较显眼的地方;厨房有灶台大锅,光线很暗;堂屋有烤火的设施,也可烧饭,上面大多吊着腊肉,熏得黑漆漆的还滴着油。


图12 木制老屋
  
图13新建木制房屋                          图14新屋室内

          
图15新建砖混房屋                          图16新建砖混房屋室内


        
图17腊肉                                  图18厨房
   家长对我们的到访都很热情、表示感谢。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基本是能念啥样算啥样。我们遇到一位因母亲摔伤而辍学的孩子,已读到高二,现在有时还在自学,但他不得不同父亲一起扛起家庭生活的担子,支持弟弟上学。
七个家庭我们全部进行了当面访谈。对10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了解。按OFS 的现有标准符合奖励与资助条件,分别向家长和学生本人发放了奖学金与助学金,当场完成签收手续。给受资助学生留下了写给资助人的明信片,让孩子与家长了解这项事宜的操作与意义。
  
      图19、发放、签收助学款


三、问题与思考
走访中遇到的问题:
1.由于受助学生的动态即时情况信息不准,走访工作重复。
这次我们先后三次到镇远中学,给我们自己和学校、受资助人都增添麻烦。
2.有的受资助学生无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成绩很差,各科都不及格。自己说上课听不懂,挨老师尅,所以逃课,已受资助多年。
3.孩子缺乏情感抚慰、心理陪伴与健全人格教育。
山里的孩子40—50%小学开始住校,我们遇到的最小的住校孩子才8岁,姐姐大她3岁也住校。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也都不在家,那些家庭残缺的孩子,甚至还有很多家庭负担。这些孩子对自己的前途茫然无望;性格封闭内向;有自卑倾向。有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给我们讲述了叔叔因为与爸爸分家产,砍伤了他的爸爸,他“长大要当警察”。
遇到的情况令人深思的问题很多。要说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已经很多,我们到过的学校环境都不错,无论是教室、学生宿舍、办公室、操场都让人觉得很清新。有的还修了塑胶跑道,接通了互联网。

图20 镇远中学操场
国家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补贴625元生活费,每天4元营养餐费,学杂费全免。这么好的条件,有些孩子为什么还是不愿意读书,家长还是让孩子辍学呢?这些学校的硬件条件不比大城市差多少,那么与城市同龄孩子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


  
图21、22两路小学

  
图23、24松柏学校
    差距在软件!很少孩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看过的课外书不外乎《水浒传》《西游记》《雷锋的故事》等;家长,特别是母亲文化水平都在小学以下;山区小学的老师日趋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新的毕业生呆不了几年有的考进城里学校,有的结婚等原因离开了;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知识的传输,没有完整、系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加之家庭也无法满足孩子成长中的心理与情感需求,这种环境下孩子的人格、心理、情感健康成长是很难的。这里需要的教师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四、建议
公益助学—任重而道远。作为公益助学民间组织,能力有限,贵在行动与坚持。本人还是OFS的新人,没有经验,根据个人经验就提高走访工作效益与资助资金使用效益建议如下:
1、同受资助学生所在学校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签合作协议。
学校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每年由学校提出申请资助学生名单,
OFS审核、发放;每学期学校负责更新受资助学生信息,OFS审核。
走访中,我同相关学校的领导探讨此事,他们认为可以。
2、修订资助学生条件
对受资助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如果连续两学期学习成绩无进步,或全部学科不及格,取消资助。将有限的资金用到肯努力的孩子身上。
3、建立学助信息数据库
对受资助学生基本信息建立电子文档。请专业人士建立数据库架构,信息输入分给走访志愿者。建立起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资源共享,数据分析会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率。
4、在条件成熟时创新资助新产品、资助服务新形式
设法帮助孩子心灵成长,精神快乐。帮助孩子看到未来的方向2015年春季贵州镇远公益助学走访工作报告
            

一、概况:
2015年春季贵州镇远公益助学走访小组由8人组成。其中3人有走访工作经验,5人第一次参加走访工作。队长沈晓亮,资深OFSER,熟悉镇远情况,且在镇远已植下很深的人脉。资深队员陈敏,勤勉、干练,事事冲锋在前。全体队员3月15日在镇远集结。当日下午召开准备会,随即展开工作。16—17日开展奖学金、助学金发放及调查走访工作。期间,得到镇远中学、金堡中学、松柏中学、两路小学、和镇远三中、镇远四中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走访任务全部完成。发放奖学金**元(奖励学生**人);发放助学金**元,资助学生*人;走访学生家庭***人;同学校的领导、教师,勾通受资助学生情况并讨论了公益助学的相关问题。

图表 1我们八个人

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
任务地点: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镇远县。原预计涉及镇远周边三所中学、一所小学。
任务内容: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在预定的时间内,对40名受助学生及家庭进行走访。
走访要完成下列工作:
1、完成与当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沟通;
2、向老师和学生本人了解受助学生的学习情况;
3、向合格的受助学生发放助学金;
4、现场督促学生给资助者写信,完成信件主体内容;
5、去学生家中了解家庭经济状况;
任务完成情况:
这次走访涉及的学校比计划的多,学生给分散的更广。涉及5所中学、两所小学。原因是镇远九年义务教育的资源分配正在调整,如金堡中学,九年级的学生全部到镇远中学就读;还有原来小学的学生已升入中学。为应对这种情况,队长将人员分成3-4组,各组分头工作。走访时,队长和陈敏总是选择最远,山路最难走的,把近一点的留给年龄大、体力差的队员。各学校都很支持配合、能尽快将学生、班主任老师召集过来同我们交流,拍照、沟通一般都很顺利。获奖学金的学生,精神状态比较好,思维敏捷,大部分有业余爱好(如;打球、唱歌、阅读),口头与文字表述完整流畅,都将考大学作为努力的目标。我们组里最年轻小队员大大,今年十七岁,高三学生,已被保送华东科技大学,与这些高一、高二的学生特有亲和力,他们有共同语言,很快就能亲密交流。大大还将背来的她自己读过的一些书分别赠送给他们,接过书的瞬间,他们眼里闪出亮亮光芒。
图2获奖学金的学生
  
图 3黎栁余与同龄人交流                  图 4温暖相融

有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受助孩子不愿意说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有的孩子对话时不能抬头直视,语言、文字表述都不顺畅。也有的孩子受助多年,对程序化的访问内容已熟悉,虽然成绩很差,但在表述自己愿望时仍是“努力争取考第一”“考上 大学”。一些特困生,对家境很敏感。特别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一提起父母,立刻就哭了。他们有的同爷爷生活,有的寄居在姑姑家。
  
图5他一岁多妈妈就走了,爸爸也不回家了 。   图 6 姑姑家有两个孩子,又带着他和弟弟。年初姑父死于车祸,姑姑的两个孩子已辍学,去卖面食,维持家里生计。

他们缺少的不仅是物资的,还有情感的,精神的。包括哪些有父母的留守儿童,内心很强烈的愿望:希望父母在身边,不再出去打工。
图 7、8孩子的心里话



孩子们的阅读极其有限,知识面自然窄,五、六年级的孩子已学过地理课,但对于“北京在你家乡的什么方向?”“镇远在你家乡的什么方向?”这样的问题没人能回答。对于“地球和月球是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更是茫然。在部分受助学生身上看不到求知愿望和兴趣。由于长期住校,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弱,没有学习兴趣的孩子有的结伴逃学。
我们小组有张轶、石头和我,先后负责10个受助学生的家访。  
图9张轶、石头我们仨儿
  图 10、11在路上
他们隶属于七个家庭。其中有3个孩子和2个孩子来自同一家庭。这七个家庭有 四个家庭是侗族,三个家庭是汉族。其中有3个孩子和2个孩子同时受助的两个家庭均有5个孩子,三个家庭有4个孩子;两个家庭3个孩子。有两个家庭母亲离家出走(其中一家父亲也不归家);一个家庭母亲摔伤致残;两个家庭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家庭都只有很少的土地(山区可耕地太少),有的已经没有土地,原有的少量土地被高速公路建设征用了;有的家庭木结构的房屋破旧,有的利用政府的支持贷款正在盖新房,房子要建设4—5年,每年有钱盖一点,有的表面看来已盖好,但内部还差好多,楼梯用的是施工跳板,水泥墙裸现;室内家具很少,一般有老式电视,除简单的餐桌,没有一家有孩子的课桌,孩子的奖状都装裱在较显眼的地方;厨房有灶台大锅,光线很暗;堂屋有烤火的设施,也可烧饭,上面大多吊着腊肉,熏得黑漆漆的还滴着油。


图12 木制老屋
  
图13新建木制房屋                          图14新屋室内

          
图15新建砖混房屋                          图16新建砖混房屋室内


        
图17腊肉                                  图18厨房
   家长对我们的到访都很热情、表示感谢。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基本是能念啥样算啥样。我们遇到一位因母亲摔伤而辍学的孩子,已读到高二,现在有时还在自学,但他不得不同父亲一起扛起家庭生活的担子,支持弟弟上学。
七个家庭我们全部进行了当面访谈。对10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了解。按OFS 的现有标准符合奖励与资助条件,分别向家长和学生本人发放了奖学金与助学金,当场完成签收手续。给受资助学生留下了写给资助人的明信片,让孩子与家长了解这项事宜的操作与意义。
  
      图19、发放、签收助学款


三、问题与思考
走访中遇到的问题:
1.由于受助学生的动态即时情况信息不准,走访工作重复。
这次我们先后三次到镇远中学,给我们自己和学校、受资助人都增添麻烦。
2.有的受资助学生无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成绩很差,各科都不及格。自己说上课听不懂,挨老师尅,所以逃课,已受资助多年。
3.孩子缺乏情感抚慰、心理陪伴与健全人格教育。
山里的孩子40—50%小学开始住校,我们遇到的最小的住校孩子才8岁,姐姐大她3岁也住校。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也都不在家,那些家庭残缺的孩子,甚至还有很多家庭负担。这些孩子对自己的前途茫然无望;性格封闭内向;有自卑倾向。有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给我们讲述了叔叔因为与爸爸分家产,砍伤了他的爸爸,他“长大要当警察”。
遇到的情况令人深思的问题很多。要说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已经很多,我们到过的学校环境都不错,无论是教室、学生宿舍、办公室、操场都让人觉得很清新。有的还修了塑胶跑道,接通了互联网。

图20 镇远中学操场
国家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补贴625元生活费,每天4元营养餐费,学杂费全免。这么好的条件,有些孩子为什么还是不愿意读书,家长还是让孩子辍学呢?这些学校的硬件条件不比大城市差多少,那么与城市同龄孩子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


  
图21、22两路小学[attachment=null]

  
图23、24松柏学校
    差距在软件!很少孩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看过的课外书不外乎《水浒传》《西游记》《雷锋的故事》等;家长,特别是母亲文化水平都在小学以下;山区小学的老师日趋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新的毕业生呆不了几年有的考进城里学校,有的结婚等原因离开了;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知识的传输,没有完整、系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加之家庭也无法满足孩子成长中的心理与情感需求,这种环境下孩子的人格、心理、情感健康成长是很难的。这里需要的教师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四、建议
公益助学—任重而道远。作为公益助学民间组织,能力有限,贵在行动与坚持。本人还是OFS的新人,没有经验,根据个人经验就提高走访工作效益与资助资金使用效益建议如下:
1、同受资助学生所在学校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签合作协议。
学校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每年由学校提出申请资助学生名单,
OFS审核、发放;每学期学校负责更新受资助学生信息,OFS审核。
走访中,我同相关学校的领导探讨此事,他们认为可以。
2、修订资助学生条件
对受资助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如果连续两学期学习成绩无进步,或全部学科不及格,取消资助。将有限的资金用到肯努力的孩子身上。
3、建立学助信息数据库
对受资助学生基本信息建立电子文档。请专业人士建立数据库架构,信息输入分给走访志愿者。建立起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资源共享,数据分析会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率。
4、在条件成熟时创新资助新产品、资助服务新形式
设法帮助孩子心灵成长,精神快乐。帮助孩子看到未来的方向
这条建议有点空,但这是我感到最重要的。供参考吧。

报告人:王颖                   2015年4月8日星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